最新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2变形的魅力优质教案

合集下载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2. 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2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2. 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2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2. 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2. 变形的魅力》是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变形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变形的方法,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独特视角的美术作品。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美术课程充满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变形的概念和方法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例来逐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变形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变形方法进行创作的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水平。

四. 教学重难点1.变形的基本方法的掌握。

2.如何运用变形方法进行创作。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变形的方法。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培养学生运用变形方法进行创作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分享变形的方法和创作经验。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范例作品、图片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范例作品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对变形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变形的基本方法和效果,展示一些优秀的变形作品,让学生对变形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一种变形方法,如扭曲、拉伸等,并引导学生现场实践,尝试运用所学方法进行绘画。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实践中的心得体会,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意识,运用所学变形方法进行创作,要求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视角。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变形的方法和创作要求。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课后完成一幅变形作品,要求运用所学方法,体现个性和独特视角。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板书,突出变形的方法和创作要求。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变形的魅力》 湘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变形的魅力》 湘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变形的魅力》湘美版教学目标:
•了解变形的概念并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解释
•能够通过变形设计出自己的创意作品
•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及形状的变化
教学重点:
•变形的概念和形状变化
•创意设计
教学准备:
•画纸、颜料、画笔、橡皮擦、色彩卡片、剪刀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老师把一张小熊的形状放在黑板上,让学生讲述这个小熊长什么样子,看起来有哪些特点,以及它有没有什么形状或是几何图形的元素。

2. 引入变形概念
老师带领学生考虑如果我们把这个小熊变形,它可以变成什么样子,可以创作出什么样的作品。

然后,老师讲解变形的概念和它的意义。

3. 变形创意实践
学生用剪刀和色彩卡片设计自己的创意作品,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和发挥的空间,同时,老师也可以给他们一些启发或是提示,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创意。

4. 制作最终作品
学生在完成设计后,可以用颜料或其他颜色的卡片来制作他们最终的作品。

5. 展示作品和学习成果
在制作完成后,将所有的作品都展示在教室里,带着大家回顾整个创作过程,分享他们在教学中的收获和体会,并讨论变形的其他关于知识。

练习
老师把学生分成小组,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灵感,通过组合变形和颜色变化来制作自己的作品。

总结
在这节美术课上,我们了解了什么变形是什么,以及如何通过变形来实现创意设计。

我们还学会了如何进行几何图形的变换,以及如何应用到我们的创作中。

通过这次的授课,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更有创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未来的美术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美术湘美版四年级下册2.变形的魅力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40

小学美术湘美版四年级下册2.变形的魅力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40

小学美术湘美版四年级下册《2.变形的魅力》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中变形创新手法的多样性,学习变形人物画的表现方法。

2.使学生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其观察与创新思维的品质,发展其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3.能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的学习习惯,抒发乐于创新、奇思妙想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变形人物画、局部重复变形黑白画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变形绘画时,体现个性和趣味性。

教具准备:
彩色卡纸、剪刀、课件、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图片,大家用心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房子的倒影。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二课 变形的魅力 ︳湘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二课 变形的魅力 ︳湘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二课变形的魅力︳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变形的概念,学会运用变形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运用变形手法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变形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变形,以及变形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2. 变形的类型:介绍夸张、简化、抽象等变形手法,并分析各自的特点。

3. 变形的运用:指导学生运用变形手法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变形的概念和基本手法,能够运用变形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变形手法表现自己的创意,提高绘画表现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一组具有变形特点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特点?什么是变形?2. 讲解变形的概念:介绍变形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变形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3. 分析变形的类型:展示夸张、简化、抽象等变形手法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各自的特点。

4. 演示变形的运用:教师现场演示如何运用变形手法进行绘画创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变形的魅力。

5.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要求运用所学的变形手法,表现自己的创意。

6. 评价与总结: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作业布置1. 根据本节课所学,创作一幅具有变形特点的绘画作品。

2. 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尝试运用变形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注意事项:1. 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作业布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最新湘教版美术小学四年级下册2变形的魅力word优质课教案

最新湘教版美术小学四年级下册2变形的魅力word优质课教案

备课首页
备课续页
备课续页
幕墙上,每一块玻璃都有一' 定的倾斜度,所以,景物倒映在上面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变形的现象。

2、自主学习,观察现象。

生:哈哈镜前人的形象发生了
变化。

生:汽车后视镜里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

教师* 互动学生
(二)课堂探究
设计意图
1、猜图激趣,观察发现,导
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一幅
图片(苏州千灯镇水中倒影图片)
师:先请同学们用心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师:当房子倒映在水中之后, 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课件出示教材第二幅图片(玻璃幕墙里建筑物的变形图)
师:请同学们边看边想, 这又会是倒映在哪里的图像生:是房子在水中的倒影
生:房子变得弯曲了生:房子变得模糊了


师:孩子们,这不是玻璃。

当我们透过窗子看窗外程的景物时,它有变化吗?没
有!这是玻璃幕墙。

在玻璃生:是映在玻璃上的生:是在窗子上的。

总结导出课题:是呀!这些变化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也正因为有了这教些变化,我们的生活才平添了几分魅力。

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想象和创造学的启示。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大胆地进行创造,体会变化的魅力。


学生完成作业后,贴在黑板上预先制作好的相框内,效果很好,评价时抓住以下两点: 学先让学生猜猜画的是谁?从哪儿看出来的?让被画的同学提意见,做哪些改正会更好。

反。

小学美术湘美版四年级下册2.变形的魅力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5

小学美术湘美版四年级下册2.变形的魅力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5

小学美术湘美版四年级下册《2.变形的魅力》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

2、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现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3、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筋、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哈哈镜变形的方法,进行人物变形绘画。

教学难点
进行人物变形绘画时,体现个性和趣味性。

内容分析
本课借助生活中的各种变形现象,使学生关注到事物的变形。

在画人物变形画的过程中,认识美术美术创造表现方法的多样性。

教材编排了苏州千灯镇水中倒影、玻璃幕墙里的映像等建筑变形图片,给学生和教学活动提供了多样的观察途径,关键是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现象中物相变化的趣味性:桶装变化、波纹变化、拉伸变化、。

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2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

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2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

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2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变形的魅力》是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变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通过变形表现物体的特点和美感。

教材内容包括变形的方法、变形的应用和变形作品的欣赏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美术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于变形的理解和应用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来掌握变形的方法和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变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运用变形表现物体的特点和美感。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变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的掌握。

2.变形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来讲解和展示变形的方法和技巧。

2.实践法: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变形的方法和技巧。

3.欣赏法:学生通过欣赏来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课件。

2.绘画工具和材料。

3.变形的作品示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变形的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是如何变形的吗?”让学生思考和回答,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来讲解和展示变形的方法和技巧,包括缩放、旋转、扭曲等。

同时,教师进行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变形的步骤和要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示范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实际的绘画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变形的方法和技巧。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巩固学生对变形方法和技巧的掌握。

5.拓展(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高级的变形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变形的方法和技巧,提醒学生多加练习和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变形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变形方法和技巧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2. 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1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2. 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1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2. 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2. 变形的魅力》这一课是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变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图片,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创作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变形的概念和技巧还不够了解,需要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变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变形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将变形运用到实际作品中。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变形的方法和技巧。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范作、绘画工具、投影仪等。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作品展示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变形的作品,如夸张、扭曲、变形虫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变形?变形有哪些方法?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变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夸张、扭曲、折叠等,并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发挥创新意识。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

学生通过欣赏和评价,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变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设计、广告等。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拓展视野。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变形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7.家庭作业(2分钟)学生课后完成一幅变形作品,要求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体现创新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形地魅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点、线、面地组织来处理黑、白、灰地变化效;
2.了解黑白画地构成方式;
黑、白、灰地变化效果。

学具: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猜图激趣导出课题
1.猜图:;提问:瞧,这里发生了什么?;引导学生将图片倒置后再观察,原来是水中地倒影;2.揭题:这些变化地视觉形象给予我们许多想象和创;板书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大胆进行创造,来体味变化地魅力吧!课件出示:教材主图(水中倒影图)
板书课题:变化地魅力
二、体验感受探究变形
1.寻找变形形象:
提问:你还知道我们生活当中有哪些变形现象呢?学生交流,了解哈哈镜中、金属杯上、玻璃幕墙里地物像等变形现象。

2.体验变形过程:
教师吹气球,引导学生观察气球吹大后表面图案发生了什么地变形。

再将气球拉长、压扁,展示图案变长、变扁等变形效果。

学生亲自体验自己地头像照在金属杯上被变形地乐趣。

小结:我们发现,刚才大家所见到地变形形象当中,有变瘦、变胖、变扭曲等特点。

3.分析变形方法
对比分析: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形?请大家仔细对比观察,找出图片当中头部轮廓、眼睛、鼻子、嘴巴等部位线条有什么变化?
三、尝试参与方法指导
1.尝试参与:教师提供3幅未完成地变形头像图(分别是变胖、变瘦、变扭曲,邀请3个学生根据已知地变形原理,将画添画完整。

2.评价反馈:学生互评添画。

肯定学生地尝试参与。

3.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寻找添画当中存在地问题,并交流修改建议,教师修改演示。

实物出示:3幅未完成地变形头像图。

四、提出要求创造表现
1.提出作业要求:
选择其中一幅,用变形地方法,画一画人物变形地样子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展示作业学习评价
展示优秀作业。

点评作业,利用学习屋地评价提示,引发学生积极自评。

六、教学小结拓展延伸
生活中常会见到各种扭曲变化地形象,艺术家们从生活中受到启发,常常用变形地方法来创造新形象,很多作品已成了经典。

比如:变形雕塑、喜剧漫画、达利地作品《记忆地永恒》等。

希望大家也能多做做这方面地尝试,说不定你也能创造出伟大地艺术作品来。

课件出示:经典艺术变形作品图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