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遗传育种Chapter 1 绪论

合集下载

动物分子遗传育种学(第1章)PPT课件

动物分子遗传育种学(第1章)PPT课件
辅助选择育种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个体的遗传特 性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进而选择 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和育种。
05
动物分子遗传育种的应用
动物生产性能的改良
01
02
03
生长速度和肉质
通过分子遗传育种技术, 可以改良动物的生长速度 和肉质,提高养殖效益。
饲料转化率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 改良动物的消化系统,提 高饲料转化率,降低养殖 成本。
繁殖性能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 改良动物的繁殖性能,提 高繁殖率,加速品种改良。
动物抗病性的提高
抗病基因的筛选
通过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 学技术,可以筛选出抗病 基因,提高动物的抗病性。
免疫系统的优化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 优化动物的免疫系统,提 高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
抗病表型的鉴定
通过表型组学技术,可以 鉴定出抗病表型,为抗病 育种提供依据。
基因表达与调控
转录
转录是指以DNA为模板合成RNA 的过程,是基因表达的第一步。
翻译
翻译是指以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 的过程,是基因表达的第二步。
表观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研究基因表达的调控机 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 等,这些机制可影响基因的表达水 平。
03
动物育种学基础
动物育种的目标与方法
智能化育种
随着基因组编辑技术的不断进步,动物分 子遗传育种将更加精准高效,能够实现特 定性状的快速改良。
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育种过 程的智能化,提高育种效率和准确性。
生物信息学应用
生态友好型育种
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解析动物基因组结 构和功能,为育种提供更加全面的理论支 持。
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展环境友好型的 育种方法和技术,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

[课件]水产动物遗传与育种学绪论PPT

[课件]水产动物遗传与育种学绪论PPT

第一节 遗传学的定义

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及 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说,是研究生物体 遗传物质的组成、遗传信息的传递及其表达 的一门学科。
遗传与变异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最普遍、最基本两个特征
遗传(heredity):指世代间相似的现象,即生物在世 代传递过程中所能保持的各物种固有的特性不变; 变异(variation):指生物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个体 之间存在的差异。


遗传与变异是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变异生物界就失去了进化的源泉,遗传就成了 简单的重复
没有遗传,变异就无法积累,变异就失去了意义, 生物也就无法进化和发展 。

遗传、变异和选择

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生物进化就是环境条件(选择条件)对生物变异进行
达尔文:泛生假说
魏斯曼:种质连续论
孟德尔:遗传因子假说
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
古代遗传学知识的积累
旧石器时代末—新石器时代初
通过动植物的驯养和栽培使劳动人民对遗传现象有了粗浅的 认识 。
公元前5世纪到4世纪
宗教神学的统治使遗传知识带上了浓厚的神学、神 秘主义色彩,集中表现为生物物种神创论和不变论, 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遗传学的发展。

遗传变异现象与基本规律 遗传、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本质)、内在规律 研究基因与实际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探明基因决定性状 发育的机制

任务:
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客观规律,并且能动地运用 这些规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第二节 遗传学的产生与发展

家畜遗传育种:绪论与第一章

家畜遗传育种:绪论与第一章

一、基本概念
1、家畜 2、遗传与变异 3、家畜育种学
下一页
家畜: 1、片面观点: “在家曰畜,在野曰兽” “凡对人类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动物,都可 称为家畜”
2、正确定义: 是由古代野生动物驯化而来,与人类生活 及社会活动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生产性能 或社会经济价值的人工培养的动物。
返回
遗传学的定义:
丝点。将染色体分为长臂和短臂。 主缢痕:在染色体上一个缢缩而染色较浅的部分称为
主缢痕,也是着丝点所在的部位。 次缢痕:在某些染色体的一个或两个臂上还有另外缢
缩部位,染色较淡,称为次缢痕。通常在短臂的一端。 随体:某些染色体次缢痕末端所具有的圆形或略呈长
形的突出体称为随体。
染色体可分为四种类型: 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染色体的数目和组型
绝大多数高等 动物都是二倍 体(2n) 每一体细胞中 有两套
染色体
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
雌雄个体都相同(多数) 随性别不同而异(两条)
人类的性染色体
XY
XX
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有23对,其中常染色体22
对,性染色体一对。男性为XY,女性为XX。
思考题:生男生女是由母亲决定的,这种 说法对吗?为什么?
“金华两头乌”
太湖猪 太湖猪由二花脸、梅山、嘉兴黑猪和沙乌头等
猪种归并,1974年起统称“太湖猪”。 该猪优点为繁殖性能好,是全世界猪种中繁殖力最高、
产仔数最多的一个品种。
民猪
旧称东北民猪,分布在东北三省及河北、内蒙等地。 该品种猪以适应性强,繁殖性能高而闻名,在我国猪新 品种的选育及北方地区养猪生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 先后被引至日本、美国。
XY型性别决定

动物遗传育种--动物遗传基础

动物遗传育种--动物遗传基础


猪 牛 水牛 山羊 绵羊
2n=46
38 60 48 60 54

鸭 狗
64
62 78
火鸡
鸽 普通果蝇
82
80 8
动物遗传育种
(六)染色体的分类
按照功能:常染色体、性染色体 按照彼此间来源和关系:同源染色体、姐妹染 色单体、 非姐妹染色单体 按照着丝点位置:中部着丝点染色体、近中部 着丝点染色体、端部着丝点染色体、近端部着 丝点染色体。
动物遗传育种
(三)染色质(体)的化学组成
1.染色质(体)=DNA+组蛋白+非组蛋白+RNA; 2.各成分含量不同1:1:0.6:0.1(鼠肝细胞);
3.组蛋白包括核心组蛋白(H2A、H2B、H3、H4)和非核 心组蛋白(H1);MW分别为10000-20000和23000;前者 与DNA结合,稳定核小体结构;后者与其他类型蛋白质作用, 促使染色质超螺旋化;
动物遗传育种
第一章 动物遗传基础
动物遗传育种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细胞的基本结构
(一)基本结构 细胞由细胞膜(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1.细胞膜:生物活性膜,主要成份为脂蛋白:类脂(主要 为磷脂)+蛋白质 2.细胞质:细胞器+基质 3.细胞核=核膜(两层单位膜)+核质(染色质+核液)+核 仁(蛋白质+RNA) (二)主要细胞器
动物遗传育种
(二)染色体的类型
根据形态特征和染色性能分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 质。 1.常染色质 在间期细胞核中,对碱性染料着色浅、 染色体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较为伸展状态的 染色质,多存在于核质中。 2.异染色质 在间期细胞核中,对碱性染料着色深、 染色体纤维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的染色 质。

[课件]动物遗传学教学PPT

[课件]动物遗传学教学PPT
狭义定义
遗传(heredity):指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 和子代个体之间的相似性 变异(variation):指生物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在 子代和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 广义定义 遗传:同种个体之间的相似性
变异:同种个体之间的差异
Heredity,inheritance 遗传
The genetic transmission of characteristics from parents to offspring.
第二节 遗传学的发展简史
一 、古代遗传学知识的积累
二、近代遗传学的奠基
三、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
四、分子遗传学(molecular genetics)
一、古代遗传学知识的积累
18世纪中叶以前,遗传学基本上属于萌芽时期。 人类在利用和改造生物的过程中,逐渐积累对生物遗
传和变异的认识以及对遗传本质的探索和猜测。
源于法语、拉丁语“heredite”,意为“继承,遗产”。
生物性状世代传递的现象--子代与亲代相似。 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 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己,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 一种自身繁殖过程。
variation 变异
Marked difference or deviation from the normal or recognized form, function, or structure. 生物性状在世代传递过程中出现差异的现象 --子代与亲代不完全相同。
Darwin理论的primary gap:
不知道变异(variation)和遗传(inheritance)的本质和基础是 什么。有利的变异是如何来的?又是如何传下去的?面对质疑和 批评,1868年他又出版了第二本书Variations in (of) Animals and Plants Under Domestication,试图对可遗传性的变异如何随时间 的流逝而形成提供更准确的解释。

畜牧学概论第一章动物遗传育种

畜牧学概论第一章动物遗传育种
其他类型性别 〔1〕蜜蜂:蜂后(2n,吃蜂王浆)、工蜂〔2n, 吃蜂蜜〕、雄蜂〔n〕 〔2〕蛙类:雌雄决定于蝌蚪发育时的环境温 度; 〔3〕黄鳝:小时是雌性,大时是雄性
性别控制的染色体理论 〔1〕Y、W染色体决定性别论; 〔Biblioteka 〕平衡理论:X与常染色体数量比例;
X染色体(X) 1X 2X 3X 4X 4X 3X 3X 2X 2X 1X
• 二倍体:体细胞中具有两套染色体组的生 物称为二倍体,用2n表示,自然界中存在的生 物大都为二倍体, 体细胞中含有3个以上染 色体组的生物称为多倍体。
〔一〕、根本概念
• 基因是细胞内染色体上DNA分子的一 定片段,(约为500~1500个碱基对)是 传递遗传信息的根本单位。
• 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座位的基因, 称等位基因(allele)。种群中一个座位 的基因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变化形式, 称为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s)
体细胞杂交定位利用亲缘关系较远的动物或植 物细胞融合后会出现染色体丧失的现象而实现 将基因定位于某一染色体上 Synteny testing同线性测验 Selecting mapping选择定位 Translocation analysis易位定位 Deletion analysis缺失定位 Protein analysis蛋白质分析定位 Dot blotting点杂交定位 Southern Blotting 定位
利用非整倍体定位
经典的非整倍体分析定位:通过计数非整倍体 与正常个体杂交后的后代别离比来定位基因
以酶作标记,测定非整倍体杂合子后代中的等 位剂量,从而定位酶基因
细胞学定位
在细胞水平上观察染色体异常而将基因定位于 这一染色体的异常区
一般用于对果蝇和哺乳动物的基因定位

《动物遗传绪论》ppt课件

《动物遗传绪论》ppt课件

02 动物遗传多样性及其意义
CHAPTER
动物遗传多样性概念及类型
概念:动物遗传多样性是指动物种内基 因的变化,包括同种显著不同的群体或 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总和。
DNA多态性
类型
蛋白质多态性
染色体多态性
动物遗传多样性保护意义
保护生物多样性
动物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 组成部分,保护动物遗传多样性有助 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人类对动物的责任与义务
作为地球上最高级的智慧生物,人类有责任和义 务关注其他生物的命运和福祉,积极采取措施促 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05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CHAPTER
动物遗传学领域前沿动态
基因组编辑技术
CRISPR-Cas9等基因组编辑技术 为动物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有力工 具,可实现基因定点突变、基因 敲除等功能,有助于揭示基因功
《动物遗传绪论》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遗传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动物遗传多样性及其意义 • 动物遗传育种方法与技术 • 动物遗传与人类健康关系探讨 •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遗传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CHAPTER
遗传学定义及研究领域
遗传学定义
研究生物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规 律的科学。
研究领域
动物模型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动物模型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药效学评价、药代动力学研究、安全 性评估等,为新药研发提供重要支撑。
动物模型在人类疾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利用动物模型模拟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深入探究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 变化等,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动物模型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
遗传标记评价:利用分子遗传学技术 对动物的遗传物质进行分析和评价。

最新动物分子遗传育种学第1章PPT课件全篇

最新动物分子遗传育种学第1章PPT课件全篇
有、无(1对呈从性遗传的 等位基因控制)
有、无( 1对呈显性完全的 等位基因控制)
冠型
鸡体态遗传标记
单冠、豆形冠、玫瑰冠、 胡桃冠
羽形
丝毛、卷羽、常羽

形 态


传 标

反映了物种内不同品种的 鲜明特征。
与品种所处的生态环境有 紧密的关系。
标记数量少,多数为质量 性状,一般与生产性能无 关。 主要用于动物品种的起源、 演化和分类研究中。
表现、不表现(2对基 因控制,2对均为隐性 纯合时表现出来 )
绵羊体态遗传标记

有、无(1对呈从性遗传的等
位基因控制)
耳型
耳长
垂耳、竖耳( 1对呈不完全 显性的等位基因控制)
短耳、长耳( 1对呈不完全 显性的等位基因控制)
山羊体态遗传标记

有、无(1对显性完全等
位基因控制)
耳型
毛髯 肉疣
垂耳、竖耳( 1对呈不完全 显性的等位基因控制)
第五节 动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概念: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指利用动物 分子标记技术结合常规育种对 动物的数量性状位点进行选择、 保种、杂种优势分析和利用等, 以达到更有效的育种目的。
评价:目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仍在处 于发展阶段,尚有很多问题需 要研究,但在动物育种中已有 成功的例子(如猪、鸡)。
范围 分 子 标 记 辅 助 育 种
原理:酶切、转膜、探针。
优点:1.共显性。 2.无年龄、组织特异性。 3.稳定、可靠。 4.基因组普遍存在。
缺点:1.操作烦琐、周期长、 工作量大。
2.用到放射性同位素。 3.需DNA量大。 4.多态信息含量低。
原理:随机引物、PCR扩增。
优点:1.简单易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育种学 Genetics & Breeding
贝类遗传育种研究室 2012/12/9
个人简介
• 姓名:孔令锋 • 学位:博士 • 现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 • 联系方式:水产学院1#207,tel:
82032773,lfkong1978@ • /Lsgb/article/
Divisions of Genetics
• 经典遗传学 • 分子遗传学 • 群体遗传学
遗传学部分的课程安排
• Chapter 2 孟德尔定律 • Chapter 3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 Chapter 4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 Chapter 5 基因的相互作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 Chapter 6 真核生物染色体作图 • Chapter 7 染色体畸变 • Chapter 8 遗传的分子基础(一)遗传物质的结构 • Chapter 9 遗传的分子基础(二)遗传信息的传递 • Chapter 10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 Chapter 11 基因突变 • Chapter 12 核外遗传 • Chapter 13 数量性状遗传 • Chapter 14 群体遗传学
本课程的授课安排
• 遗传学 24学时 8次课 • 育种学 15学时 5次课 • 总结答疑 1次课 • 实验课 34学时 10-11次课
国内参考教材
• 《遗传学》第2版,戴灼华,王亚馥,粟翼玟主编,高教出版社, 2008
• 《现代遗传学》第2版,赵寿元,乔守怡,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侧重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3. 魏斯曼(A. Weismann,1834-1914)
种质连续论 (theory of continuity of germplasm)
国外参考教材
• Principles of Genetics, 6th Edition • By D. Peter Snustad & Michael J. Simmons • Univ. of Minnesota, • John Wiley & Sons, 2012 • ¥1818.00
2. 达尔文(C. R. Darwin, 1809-1882)
泛生假说(hypothesis of pangensis) 遗传物质是存在于生物器官中的“泛子/ 泛生粒”;遗传是泛子在生物世代间传 递和表现 达尔文也承认获得性状遗传的一些观点 即生物性状变异都能够传递给后代
(二)、 近代遗传学的奠基
主要的学术杂志
• 《遗传》 •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 Nature Genetics • PLoS Genetics • Genetics • Heredity • Aquaculture • Marine Biotechnology
第一章 绪 论
(二)、 近代遗传学的奠基
1. 拉马克(J. B. de Lamarck,1744-1829)
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 器官用进废退:生物经常使用的器官会逐渐发达, 不使用的器官会逐渐退化。 获得性状遗传假说:所有生物变异(获得性状)都是 可遗传的,并在生物世代间积累。
(二)、 近代遗传学的奠基
(一)、 古代遗传学知识的积累
– 史前-18世纪中叶,遗传学处于萌芽时期 在利用和改造生物的过程中,逐渐积累对生物遗传、变异的
认识以及对遗传本质的探索和猜测。 栽培作物(粟、黍、水稻、小麦、菽)、驯养动物(猪,羊, 狗)——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从事性状选择。
– 在欧洲,宗教神学的统治使遗传知识带上了浓厚的神学、神秘主 义色彩。集中表现为生物物种神创论和不变论
一、遗传学涵义和研究内容 二、发展简史 三、遗传学的应用 四、本课程的特点与学习方法
第一节 遗传学的涵义
一、什么是遗传学?
遗传学(Genetics):
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
遗传(heredity):生物亲代与子代同一性状相似的现象。 遗传物质的传递。
变异(variation):生物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在子代 与子代之间表现出一定差异的现象。
二、遗传学的发展简史
(一)、 古代遗传学知识的积累 (二)、 近代遗传学的奠基
1. 拉马克:器官用进废退与获得性状遗传 2. 达尔文:泛生假说 3. 魏斯曼:种质连续论 4. 孟德尔:遗传因子假说 (三)、 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 1. 初创时期(1900-1910) 2. 全面发展时期(1910-1952) 3. 分子遗传学时期(1953-)
• 《遗传学》第二版,刘祖洞,高教出版社,1990-1991 • 《水产动物育种学》,范兆廷主编,农业出版社,2005
国外参考教材
• Genetics: A conceptual Approach, 1st-4th Edition • By Benjamin A. Pierce •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 W.H. Freeman, 2001, 2005, 2008, 2012 • /Catalog/static/whf/pierce_bridge/源自遗传物质的变化。遗传学的发展:
遗传学的微观发展:
个体(生物体形态、 生理与行为特征)
细胞(染色体)
分子(基因与基 因组)
遗传学的宏观发展:
个体
家族(系)
群体
现代观点
“研究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赵寿元和乔守怡,现代遗传学第2版,2008)
涵盖两方面的内容: 研究基因的结构、传递和表达规律的科学(基因学)。 研究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组的DNA序列与生物 学功能间的联系(基因组学)。
国外参考教材
• Essentials of Genetics (7th Edition) • William S. Klug, Michael R. Cummings, Charlotte A.
Spencer, Michael A. Palladino
• Benjamin Cummings, 2010 • /klu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