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品种及其选育

合集下载

猪遗传育种和繁殖专著

猪遗传育种和繁殖专著

猪遗传育种和繁殖专著【正文】猪遗传育种和繁殖专著猪遗传育种和繁殖专著是一本旨在探讨猪的遗传改良和繁殖技术的权威参考书。

本专著从猪品种选育的起源、遗传基础、繁殖技术等多个方面,全面阐述了猪遗传育种和繁殖的最新理论与实践,旨在为科研人员、养殖场主和农业从业者提供一份全面、系统的指南。

第一章猪品种选育的历史与现状1.1 猪品种选育的起源与进展猪作为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经历了漫长的驯化过程。

本小节将介绍猪的起源与驯化,以及近代以来的猪品种选育的进展与成就。

1.2 猪品种资源与保护猪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猪遗传改良的基础。

本小节将介绍全球各地常见的猪品种资源,并探讨如何科学有效地保护和利用猪的遗传资源。

第二章猪遗传基础与遗传改良2.1 猪的遗传特点与基因组研究本小节将介绍猪的基因组结构与特点,以及近年来基因组学在猪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涵盖了猪基因组测序、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筛选等方面的内容。

2.2 猪遗传改良的目标与策略猪遗传改良的目标主要包括生产性能的提高、疾病抗性的增强等。

本小节将介绍目前猪遗传改良的主要策略,如选择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

第三章猪繁殖技术与管理3.1 猪繁殖生理与生殖器官结构猪的繁殖特性与生理过程直接影响繁殖效能和经济效益。

本小节将介绍猪的生殖生理与生殖器官结构,为后续繁殖技术的实施提供理论基础。

3.2 猪繁殖技术与方法猪的繁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胚胎移植、人工控制孕产等多个方面。

本小节将对这些繁殖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并分析其应用价值与局限性。

第四章现代遗传技术在猪育种中的应用4.1 基因编辑技术在猪育种中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先进的遗传改良手段。

本小节将介绍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工具在猪育种中的应用,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与挑战。

4.2 基因组选择在猪育种中的应用基因组选择是利用全基因组信息对猪进行精准选育的一种方法。

本小节将探讨基因组选择在猪育种中的应用现状、优势与局限,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选配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选配

(2)当畜群很大时,可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 动物,逐个计算近交系数。然后用样本平均数 代表畜群平均近交系数。
(3)将畜群中的个体按近交程度分类。先求 出每类的近交系数,再以其加权平均数来代表 畜群的平均近交系数。
(4)对于长期不从外边引进种畜的闭锁畜群, 平均近交系数可用下边的公式估算:
n ΔF = 1/8Ns + 1/8Nd
第七章 选 配
选配就是有目的地决定公母畜配对,是一 种有意识地组合后代的遗传基础以达 到利用良种的目的。
第一节 选配的作用和种类 一、选配的作用 1、创造必要的变异 2、加快遗传性稳定 3、把握变异方向,实现定向培育
第七章 选 配
选配的种类 1、品质选配 一般是指表型选配。是按个
体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表现,即考 虑交配双方的品质对比来进行选配。
第七章 选 配
2、亲缘选配 考虑交双方有无亲缘关系。有较近的亲缘
关系叫近亲交配;简称近交。反之,叫非亲缘 交配,简称远交。 三、选配计划的制定 选配计划又叫选配方案。 是育种场公母畜配种具体执行 方案和时间表。
第七章 选 配
第二节 近 交 一、近交的概念 二、近交程度的分析 三、近交的遗传效应及应用
N=3
N=3
Fs=(1/2)3+(1/2)3 = 0.25
2、计算X的近交系数
Fx = (1/2)2*(1+0.25) = 0.3125 = 31.25%
x的共同祖先是S, 同时s本身又是x的父亲,故 s连接父母的通路只有一条,既S D,N=2。
第七章 选 配
2、畜群近交程度的估算
(1)当畜群较小时,可先求出每个个体的近交 系数,再计算其平均值。
能、生理活动以及与适应性有关的各性状表现 出的衰退现象。

动物饲养学中的育种与繁殖技术

动物饲养学中的育种与繁殖技术

动物饲养学中的育种与繁殖技术动物饲养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生长、发育、饲养管理和食品生产的学科,其中育种与繁殖技术是实现动物品种改良和数量增加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动物饲养学中的育种与繁殖技术,并探讨其在提高养殖业效益和食品质量方面的作用。

一、育种技术育种技术是利用动物遗传资源,通过人工选择和配对,以达到改良品种、提高产量和改良品质的目的。

在动物饲养学中,常见的育种技术包括选配、杂交和基因编辑等。

1. 选配选配是通过选择出优良个体进行配对繁殖,以达到提高遗传基因质量的目的。

在选配中,需要考虑动物的遗传背景、外貌特征、生产性能等因素,选择具有优势特点的个体进行配对。

通过多代选择,可逐渐累积有益遗传基因,提高品种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

2. 杂交杂交是指将不同品种、亚种或种间的动物进行交配,通过杂交优势达到提高产量、提高适应性或改良品质的目的。

杂交能够利用不同品种间的互补性,产生杂种优势,使得产量或性状表现明显优于纯种。

杂交育种可以迅速改善某些品种的性状,并提高产量。

3. 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是一种新兴的育种技术,通过切除、插入、修改或修复动物的基因序列,实现对动物遗传性状的精准调控。

例如,利用CRISPR-Cas9技术,可以精确地编辑动物基因,以改善动物的抗病能力、生长速度或产品质量。

二、繁殖技术繁殖技术是指利用生殖生理学知识和繁殖管理方法,促进动物繁殖,提高繁殖效率和繁殖质量的技术手段。

常见的繁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和激素调控等。

1. 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将雄性动物的精液收集、处理并注入到雌性动物的生殖道内,以实现受精和繁殖的技术。

人工授精可以克服物理条件限制、避免交叉感染和提高种群遗传质量等优点。

在养殖业中,人工授精已广泛应用于家禽、畜牧等动物的繁殖中。

2. 胚胎移植胚胎移植是指将受精卵或早期胚胎从供体动物的子宫中取出,经过保鲜处理后再植入到受体动物的子宫内发育的技术。

通过胚胎移植,可以扩大优良品种的繁殖规模,加快育种进程,提高品种的传承率。

3_猪的遗传育种与繁殖001

3_猪的遗传育种与繁殖001
前缘中线的距离
•后臀比例:腿臀部重量占胴体重量的百分比,测量 部位从倒数1-2腰椎间切割,包括最后腰椎
重要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
(Cleveland等, 1986)
性状
遗传力
产仔数 Litter sized
0.10
断奶数 Number weaned
0.10
出生重 Birth weight
0.20
断奶重 Weaning weight
0.50
Various 多种
0.86
Arganosa et al, 1969
Various 多种
0.42
Scheper, 1979
Landrace长白
0.35
Schworer et al, 1987
Landrace长白
0.55
Large White大白
0.49
Cameron and Enser, 1991
背膘厚度的变异
产仔数
50%遗传
50%环境
10%遗传
90%环境
养猪生产
遗传
生物生产潜力
优质猪肉的高效
生长、繁殖、胴体、健康、肉质等 = 生产
营养 健康 环境
管理
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
管理
遗传
快 暂时 管理成本
选择
慢 永久 资金投入
选配系统
快 暂时 成本低
拥有最大遗传潜力的种猪
遗传力
应用
•遗传力高的性状是容易改良的,即采用个体选择就 可以获得理想的改良速度 •中等遗传力性状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改良 •遗传力低的性状,采用个体选择没有良好的反应 •选择应更多地注重高或中等遗传力性状;而低遗传 力性状则通过杂交可望获得好的效果,即利用杂种优 势

畜牧专业中的动物遗传学与选育技术

畜牧专业中的动物遗传学与选育技术

畜牧专业中的动物遗传学与选育技术动物遗传学与选育技术是畜牧专业中的重要学科和技术领域,它研究动物的基因传递、遗传变异以及基因选择和选育等相关内容。

动物遗传学与选育技术旨在通过研究动物的遗传特性和基因组信息,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提高动物品种的产量、品质和适应性,以满足人类对畜产品的需求。

本文将从遗传学的基本原理、遗传改良、遗传标记和基因工程等方面,探讨畜牧专业中的动物遗传学与选育技术。

一、遗传学的基本原理从细胞、基因到染色体,遗传学研究了基因的组成、特性和传递规律。

遗传学主要包括经典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和生态遗传学等分支。

经典遗传学研究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分离与连锁等基本原理,分子遗传学则关注基因的 DNA 与 RNA 的结构与功能,生态遗传学则探讨了环境对基因的影响和选择的作用。

这些基本原理为动物遗传学与选育技术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遗传改良遗传改良是利用遗传学原理和技术手段来改良动物品种的方法。

通过选择和配对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逐次选育,以改良目标品种的生产性能、抗病性等性状。

其中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突变育种等方法。

选择育种是根据个体的性状表现,选择具有优质基因组的个体进行交配,使基因频率发生变化,逐渐提高整体品种的性状。

杂交育种则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种质的个体进行杂交,利用杂种优势提高产量和质量。

突变育种则利用自然或人工产生的基因突变,来改变动物的某些性状。

这些遗传改良方法在畜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提高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提供了重要手段。

三、遗传标记与基因工程遗传标记是指遗传物质中能够与某个具体性状关联的可观测或测量的性状指标。

通过使用遗传标记,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某一特定基因或一组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选育。

常用的遗传标记有生物化学标记、分子标记和生理标记等。

基因工程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改变、替换或插入动物的某些基因序列,从而改变动物的特性或性状。

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用于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肉质品质、抗病性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动物繁殖与育种 (3)

动物繁殖与育种 (3)

动物繁殖与育种引言动物繁殖与育种是农业、畜牧业等相关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科学合理地繁殖和选育动物,可以提高其品质、产量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进而为人类提供更好的食品和其他产品。

本文将从动物繁殖方法、育种目标、选育技术等方面介绍动物繁殖与育种的基本知识。

一、动物繁殖方法1. 自然繁殖自然繁殖是指动物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繁殖过程。

在自然繁殖中,动物通过交配、受精、胚胎发育和分娩等过程完成繁殖。

自然繁殖的优点是成本低、操作简单,但由于受到环境条件和遗传因素的限制,繁殖效果可能不稳定。

2. 人工繁殖人工繁殖是指通过人工干预促进动物的繁殖过程。

人工繁殖常见的方式包括人工授精、人工孵化、胚胎移植等。

人工繁殖的优点是可以控制繁殖的时机、增加繁殖效果,并且可以避免疾病传播和遗传缺陷。

但人工繁殖需要较高的技术和设备支持,成本较高。

二、育种目标育种是指通过选择和培育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个体,逐渐改良和提高动物的性状和品质。

育种目标是根据动物的用途和市场需求确定的,可以包括生长速度、体型、产量、疾病抗性等多个方面。

1. 生长速度生长速度是衡量动物品种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选育生长速度较快的个体,可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效益,并缩短投资回收期。

2. 体型和体重体型和体重是农业和畜牧业中关注的重要指标。

通过选择体型较大、体重较重的个体进行繁殖,可以提高动物的产量和肉质品质。

3. 产量和质量对于家禽和水产养殖等行业,产量和质量是育种的重要目标。

通过选育产蛋量高、肉质优良的个体,可以提高养殖效益。

4. 抗病性抗病性是育种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通过选育对特定疾病具有耐受力的个体,可以降低动物患病的风险,减少疫病带来的损失。

三、选育技术1. 选择选择是育种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通过对不同个体的评估和比较,选出具有优质遗传性状的个体作为繁殖对象。

选择可以根据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也可以利用现代分子遗传学的方法进行。

2. 杂交杂交是指将不同种群或品系的个体进行交配,产生杂种后代。

动物遗传育种繁殖学》-参考课件-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科学系

动物遗传育种繁殖学》-参考课件-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科学系

动物育种的方法和技术
人工授精
通过人工方式将优良的精液注 入母体,提高品种遗传质量。
选择配种
根据遗传特征和育种目标,选 择适宜的个体进行配对繁殖。
基因编辑
利用CRISPR等技术对基因进行 精准调控,加速育种进程。
常见动物的遗传繁殖问题
猫咪品种 狗狗品种 牛羊品种
白猫与黑猫杂交会产生什么颜色的猫? 某狗狗品种容易患上哪些遗传疾病? 如何提高肉牛和肉羊的育肥效果?
遗传改良的目标和策略
目标:遗传多样性
通过增加遗传多样性,提高种群 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
策略:基因选择
根据性状的遗传特征,选择具有 良好基因的个体进行繁殖。
策略:基因组育种
利用大数据和基因组学技术,加 速育种进程,并提高育种效果。
未来动物遗传育种趋势
1
遗传多样性保护
2
更加重视保护和恢复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动物遗传育种繁殖学
动物遗传育种繁殖学是研究动物遗传和繁殖的科学,涉及遗传原理、育种方 法和遗传改良等关键内容。
遗传育种原理
1 遗传变异
探讨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开发遗传变异以促进有效育种。
2 选择
通过选择个体间的差异,引进优质遗传物质,提高群体的遗传水平。
3 遗传适应
通过繁殖,逐步改进适应环境的遗传特征,提高品种的适应能力。
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动物遗传育种繁殖学将发挥更大的3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将更多用于动物育种,实 现个性化特征的定制。
可持续发展倡议
结合遗传改良和环境保护,促进农业的 可持续发展。
结论和总结
重要性
动物遗传育种繁殖学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讲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共25页文档

第三讲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共25页文档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第三讲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怎样思想,就有怎样的生活
第二动部分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主要内容
遗传学 育种学 繁殖学
遗传学
基因(遗传因子) : 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脱氧核糖核酸) 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
遗传学
遗传: 含有基因的染色体从亲代传给子代的过程。
减数分裂: 形成性细胞(配子:精子和卵子)的过程。 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有亲本一半的染色体。
有丝分裂: 形成体细胞的过程,与亲本染色体数目不变。
遗传学
基因表达
显性表达: 基因对中相对于另一个基因表达的基因。 等位基因: 占据同源染色体相应位点的基因的两种或更 多形式中的一个。
遗传学
表达: 基因决定的特定形状的表现。
遗传学
遗传学
遗传学: 是关于DNA 如何编码生命的生化反应过程的 学科。 — 群体遗传学、数量遗传学等
- 雌激素、孕激素、松弛素、前列腺素、催产 素等。
分娩发动学说 - 胎儿发动分娩机理 - 母体发动分娩机理
繁殖学
人工授精
以人工的方法,采集雄性动物的精液,再将处 理后的精液输入到雌性动物生殖道的特定部位, 以代替雌、雄动物自然交配而繁殖后代的一种 技术。
繁殖学
胚胎移植
体内、体外生产的哺乳动物早期胚胎移植到同 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雌性动物生殖道内,使 之继续发育成正常个体的生物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种与风土驯化的意义 1、从生态分布情况看,各种动物都有其特
定的分布范围和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生 存。 2、随国民经济的发展,需从外地或国外引 入优良畜种,直接推广或作为育种材料 的工作叫引种。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3、风土驯化 是指动物适应新环境条件 的复杂过程。使品种在新的环境下能够 保持正常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生存,且 能保持原有品种的基本特征和特性。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一、我国丰富的品种资源 二、保种的意义和任务
保护人们需要的畜禽品种资源,使之 免遭混杂或灭绝。既要妥善保存畜禽资 源的基因库, 使其中优良基因不致丢失。
任务:闭锁繁育、防止近交。 不强调品质的提高 只强调个别优良特性的保存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三、保种的原理和方法 在一个闭锁的有限群体内,任何一对等位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保种的一般方法 1、划定良种基地 2、确定适当的群体有效含量 3、各家系等量留种 4、防止近交,延长世代间隔 5、搞好协作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第三节 本品种选育
一、本品种选育的意义和作用 是指在本品种内通过选种选配,品系繁
育、改善培育条件等措施,以提高品种生产 性能。
目的是保持和发展本品种 的优良特性,克服缺点,保持 品种纯度,不断提高数量和质量。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二、本地品种的特点 1、选育程度较高 2、选育程度较低 3、导入外血育成品种 三、本品种选育的基本措施 1、制定选育规划,确定选育目标 2、划定选育基地,建立良种繁育体系 3、严格执行选育技术措施 4、开展品系繁育 5、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选育协作组织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第四节 引种和风土驯化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一、品种概述 二、品种资源的保存 三、本品种选育 四、引种和风土驯化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第一节 品种概述 一、品种的概念
动物品种是人类为了某种经济目的,在一 定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下,通过长期选育而形 成具有某种经济价值的动物类群。 品种的具备条件: (1)来源相同 (2)特征特性相似 (3)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4)遗传性稳定,种用价值高 (5)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含量
基因都有可能因遗传漂变而使其中一个基因固 定为纯合子,另一个消失掉。要确保保种,必 须考虑以下因素。 (一)、群体有效含量 群体近交系数增加的快 慢,主要受群体大小和留种方式的影响。
群体有效含量(Ne):是指在近交增 量的效果上群体实际头数所相当的“理想群体” 的头数,而理想群体是指规模恒定,公母各半, 没有选择、迁移、突变,也没有世代交替的随 机交配群体。
4、主要途径 (1)直接适应 (2)定向改变遗传基础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二、引种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选择引入品种 (思考题)
原产于炎热地区的品种引入到寒冷 地区比较容易成功;生产力高的温带动 物品种引入热带或亚热带地区难于成功。 2、慎重选择个体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3、妥善安排调运季节 4、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5、加强饲养管理和适应性锻炼 6、采取必要的育种措施
(2)选种时过分强调生产力而忽视体质 的结实性。
(3)群体太小,造成近交衰退。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四、引入品种的选育措施 1、集中饲养 2、慎重过渡 3、逐步推广 4、品系繁育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2、留种方式 (1)随机留种 群体有效含量:Ne = (4Ns*Nd)/(Ns + Nd) 每世代近交系数增量:
ΔF = 1/2Ne = 1/8Ne + 1/8Nd (2)各家系等量留种
Ne = (16NsNd)/(Ns + 3Nd)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四、保种群规模的确定 1、群体增大,饲养管理成本增大 2、群体过小,基因漂变丢失,近交加大 合理的保种群体含量是多少?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三、引种后的主要表现 1、暂时性变化 自然环境的变迁和饲养管理
和改变,常可使引入品种在体质外形、生长 发育、生产性能以及其他生物学特性和生理 特性等方面发生一系列暂时性的变化。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2、遗传性变化 (1)适应性变异 (2)退化 品种特性发生了不利的遗传 变异。
原因:(1)长期在不利的环境下,造成生长发 育受阻。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1、确定每世代近交系数的增量 动物 0.5% - 1% 家禽 0.25 – 0.5%
2、确定群体公母比例 猪鸡 1:5 牛羊 1:8
3、计算最低需要的公母数量 Ne = (n+1)/ (ΔF * 8n)(随机留种) Ne = (3n + 1)/ (ΔF *32n)(家系等量留种)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二、品种的分类 1、按培育程度分类 (1)原始品种 (2)培育品种 (3)过渡品种 2、按生产力类型分类 (1)专业品种 (2)兼用品种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第二节 品种资源的保存 保种的意义与作用 一个品作用,从而 使品种表现出各种为人类所需要的优良 性状。一个品种就是一个基因库,也是 培育优质高产品种和利用杂交优势的良 好原始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