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杂交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的创新发展

X u m u s h o u y i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无论是在社会经济水平、生活的丰富程度,还是在科学研究领域,都有非常迅速的发展,动物食品、动物食物的质量、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等,与我们日常的生活质量及社会秩序的稳定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对动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我国对于动物品种的新要求,就一定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现代的生物技术包含的内容有很多,这对动物育种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是动物品种的创新,以及动物生长和检验新技术的一个重要方法,动物育种技术创新对于生物技术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而且,也能够体现出一个国家生物产业方面发展的实际水平。
如果想在生物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
一、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的概述及技术创新的意义1、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的概述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的目标就是进行农业动物遗传改良,向基础研究及应用不断的延伸,而这也是我国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科技问题,把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从群体、个体、细胞、分子的水平,深入研究农业动物的主要经济性状遗传规律与形成机理。
猪、牛、羊、淡水鱼等是其主要的研究对象。
2、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创新的意义我国的社会经济正在不断的进行转型,以往传统的动物育种方式造成大量饲料粮食的浪费,资源没有被高效的利用,这时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饲养方式,以及饲料的来源,进而发现更好的物品及方式。
动物品种改良对动物食品需求量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就会在这个领域当中不断的进行优化,直接关系到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质量等诸多方面。
从产量上来看,尽管我国的肉类总产量和禽蛋总产量都已经位居世界之首,奶产量也排在了世界第三的位置,可是,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而言,我国的人均占有量与这些国家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动物食品来源相对缺乏,动物品种的创新会使动物食品的产量和质量有明显的增加。
动植物繁殖与遗传育种

动植物繁殖与遗传育种动植物的繁殖与遗传育种是生物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乎着物种的进化、生存和繁衍。
在这个过程中,生物体通过遗传物质的传递,将自己的特征和优势传递给下一代,从而保持和改进物种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本文将从动植物的繁殖方式、遗传原理以及育种方法等方面,探讨动植物繁殖与遗传育种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动植物的繁殖方式动植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性繁殖是指通过两个个体的配对和交配来产生后代,这样的繁殖方式能够产生基因的重新组合,增加遗传的多样性。
无性繁殖则是指通过无性生殖器官,如根茎、分株、球茎等,或者通过孢子的产生和散布,来繁殖新的个体。
无性繁殖虽然没有基因的重新组合,但能够快速繁殖大量的后代,增加物种的数量。
二、遗传原理遗传是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它描述了遗传物质在生物体之间的传递和变异。
遗传物质主要指的是DNA分子,它携带着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遗传的基本原理是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复制和分离过程中发生的变异和重组。
变异是指DNA分子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的突变,这种突变可能是基因的改变或者基因的缺失,从而导致个体的遗传特征发生变化。
重组则是指DNA分子在配子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基因的重新组合,这样的重新组合能够产生新的基因组合,从而增加遗传的多样性。
三、育种方法育种是通过选择和改良优良的遗传特征,来培育出具有更好适应性和产量的新品种。
育种方法主要包括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
选择育种是指通过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征的个体,进行繁殖和交配,从而逐渐固定和提高这些遗传特征。
杂交育种则是指通过不同亲本的交配,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产生具有更好遗传特征的后代。
杂交育种能够产生较大的遗传变异,从而提高了新品种的适应性和产量。
四、动植物繁殖与遗传育种的重要性和应用动植物的繁殖与遗传育种对于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至关重要。
通过繁殖和育种,人类能够选择和改良具有优良特征的个体,从而培育出更适应环境和更高产的新品种。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选配

(2)当畜群很大时,可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 动物,逐个计算近交系数。然后用样本平均数 代表畜群平均近交系数。
(3)将畜群中的个体按近交程度分类。先求 出每类的近交系数,再以其加权平均数来代表 畜群的平均近交系数。
(4)对于长期不从外边引进种畜的闭锁畜群, 平均近交系数可用下边的公式估算:
n ΔF = 1/8Ns + 1/8Nd
第七章 选 配
选配就是有目的地决定公母畜配对,是一 种有意识地组合后代的遗传基础以达 到利用良种的目的。
第一节 选配的作用和种类 一、选配的作用 1、创造必要的变异 2、加快遗传性稳定 3、把握变异方向,实现定向培育
第七章 选 配
选配的种类 1、品质选配 一般是指表型选配。是按个
体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表现,即考 虑交配双方的品质对比来进行选配。
第七章 选 配
2、亲缘选配 考虑交双方有无亲缘关系。有较近的亲缘
关系叫近亲交配;简称近交。反之,叫非亲缘 交配,简称远交。 三、选配计划的制定 选配计划又叫选配方案。 是育种场公母畜配种具体执行 方案和时间表。
第七章 选 配
第二节 近 交 一、近交的概念 二、近交程度的分析 三、近交的遗传效应及应用
N=3
N=3
Fs=(1/2)3+(1/2)3 = 0.25
2、计算X的近交系数
Fx = (1/2)2*(1+0.25) = 0.3125 = 31.25%
x的共同祖先是S, 同时s本身又是x的父亲,故 s连接父母的通路只有一条,既S D,N=2。
第七章 选 配
2、畜群近交程度的估算
(1)当畜群较小时,可先求出每个个体的近交 系数,再计算其平均值。
能、生理活动以及与适应性有关的各性状表现 出的衰退现象。
动物饲养学中的育种与繁殖技术

动物饲养学中的育种与繁殖技术动物饲养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生长、发育、饲养管理和食品生产的学科,其中育种与繁殖技术是实现动物品种改良和数量增加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动物饲养学中的育种与繁殖技术,并探讨其在提高养殖业效益和食品质量方面的作用。
一、育种技术育种技术是利用动物遗传资源,通过人工选择和配对,以达到改良品种、提高产量和改良品质的目的。
在动物饲养学中,常见的育种技术包括选配、杂交和基因编辑等。
1. 选配选配是通过选择出优良个体进行配对繁殖,以达到提高遗传基因质量的目的。
在选配中,需要考虑动物的遗传背景、外貌特征、生产性能等因素,选择具有优势特点的个体进行配对。
通过多代选择,可逐渐累积有益遗传基因,提高品种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
2. 杂交杂交是指将不同品种、亚种或种间的动物进行交配,通过杂交优势达到提高产量、提高适应性或改良品质的目的。
杂交能够利用不同品种间的互补性,产生杂种优势,使得产量或性状表现明显优于纯种。
杂交育种可以迅速改善某些品种的性状,并提高产量。
3. 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是一种新兴的育种技术,通过切除、插入、修改或修复动物的基因序列,实现对动物遗传性状的精准调控。
例如,利用CRISPR-Cas9技术,可以精确地编辑动物基因,以改善动物的抗病能力、生长速度或产品质量。
二、繁殖技术繁殖技术是指利用生殖生理学知识和繁殖管理方法,促进动物繁殖,提高繁殖效率和繁殖质量的技术手段。
常见的繁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和激素调控等。
1. 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将雄性动物的精液收集、处理并注入到雌性动物的生殖道内,以实现受精和繁殖的技术。
人工授精可以克服物理条件限制、避免交叉感染和提高种群遗传质量等优点。
在养殖业中,人工授精已广泛应用于家禽、畜牧等动物的繁殖中。
2. 胚胎移植胚胎移植是指将受精卵或早期胚胎从供体动物的子宫中取出,经过保鲜处理后再植入到受体动物的子宫内发育的技术。
通过胚胎移植,可以扩大优良品种的繁殖规模,加快育种进程,提高品种的传承率。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代码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代码
摘要:
一、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概述
二、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代码详解
三、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前景与应用领域
四、总结
正文:
一、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概述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是一门研究动物遗传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科学,旨在通过生物技术、遗传工程等手段,改良动物品种,提高生产性能,满足我国畜牧业发展需求。
本专业涵盖了动物遗传学、育种学、繁殖学、生物统计学等多个学科,培养具备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代码详解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的专业代码分别为:本科阶段为090501,研究生阶段为095133。
其中,090501为本科阶段的专业代码,对应的是动物科学专业;095133为研究生阶段的专业代码,对应的是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工程专业。
这两个专业代码均属于农林牧渔大类,体现了本专业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前景与应用领域
1.畜牧业生产:通过遗传育种技术,选育出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
的新品种,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
2.生物技术产业:研发动物生物制品,如疫苗、生物饲料、生物农药等,为畜牧业提供技术支持。
3.农业科研和教育:从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方面的科研工作,为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4.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物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畜牧业政策制定、技术推广等工作。
四、总结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的学科,毕业生在畜牧业、生物技术产业、科研教育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研究方向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研究方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是农业、畜牧业和动物科学等领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它主要研究动物的遗传特性,采用科学的育种和繁殖方法提高家畜的经济价值,改善其品种和产生更好的牲畜,以满足社会对畜牧业产品数量和质量的需求。
该专业的研究与应用,为动物的养殖与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1. 遗传学的作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动物遗传学,它是研究动物基因、遗传信息以及遗传形态和功能的科学。
通过对动物基因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家畜的遗传规律,为育种和繁殖提供科学的依据。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等手段,可以改变家畜的遗传特性,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2. 育种和繁殖的方法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在育种和繁殖方面有很多方法,如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搭配选择等。
科学的育种和繁殖方法可以改善家畜的品种,提高其生产效益、繁殖力和抵抗力等。
例如,通过选育出高产、高肉、高乳量的牲畜,可以大大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3. 利用多样性进行研究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也重视动物多样性的研究,多样性是指动物种群内的基因变异、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变化。
利用多样性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家畜的遗传特性,推动育种和繁殖的发展。
例如,研究饲养环境、饲料成分等因素的影响,可以更好地维护家畜的多样性,实现家畜品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育种和繁殖的质量管理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也重视育种和繁殖的质量管理,这包括动物的健康状况、遗传特性、品种、繁殖速度和生产效益等。
通过质量管理,可以确保育种和繁殖的顺利进行,并取得更好的成果。
例如,加强育种和繁殖的监督和检测,可以确保家畜的质量和可靠性,提高其商业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总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是畜牧业和动物科学等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致力于提高家畜的经济价值,改善其品种和产生更好的牲畜。
通过遗传学的研究、科学的育种和繁殖方法、动物多样性的研究和育种和繁殖质量管理,可以推动畜牧业的发展,满足社会对畜牧业产品数量和质量的需求。
动物遗传育种学总复习试题

遗传育种总复习一、选择题。
1、染色体减数发生在下列哪个时期?【 A 】A.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 B.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C.有丝分裂前期 D.有丝分裂中期2、A、B为两个完全连锁的基因,AABB×aabb的F1进行测交,所能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有()种类型。
【 A 】 A、2 B、3 C 、4 D、53、导致母畜怀孕期间胚胎中途夭折或出生时死亡的基因称为()。
【 A 】 A.致死基因 B.半致死基因 C.有害基因 D.显性基因4、猪的染色体数目是条。
【 C 】 A.60 B.46 C.38 D.665、一DNA分子中,已知A的含量为19%,那么G的含量为( C )。
【 C 】 A、19% B、25% C、31% D、不能确定6、关于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C 】A、突变一定有害B、突变一定有利C、突变一般有害D、突变一般有利7、A、B为两个不完全连锁的基因,AABB×aabb的F1进行测交,所能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有()种类型。
【 C 】 A、2 B、3 C 、4 D、58、数量性状选择效果要好,需要()。
【 C 】 A、遗传变异程度低 B、遗传力低 C、选择强度高 D、环境造成变异程度高相关:要想数量性状选择效果好的条件:1、遗传差异大 2、选择差异大 3、育种值估计准确性高4、世代间隔小5、被选性状的数目N为3-5为宜6、遗传相关(回避同一个群体同时选两个相关的性状)9、水牛的染色体数目是( 48 )条。
【 B 】A、60 B、48 C、30 D、2410、一DNA分子中,已知A的含量为19%,G+A的含量为()。
【 C】A、38%B、50%C、31%D、不能确定11、染色体片段断裂后倒转180度重新连接,是()。
【 A 】A、倒位B、易位C、占位D、重复12、位于X染色体与Y不同源部分的基因表现出()。
【 C 】 A、常染色体遗传 B、限性遗传C、伴性遗传D、限雄遗传13、遗传参数中,衡量育种值方差占表型方差比例的是()。
动物饲养学中的繁殖与育种技术

动物饲养学中的繁殖与育种技术动物饲养学是研究如何合理、有效地养殖和管理动物的学科。
在动物饲养学中,繁殖与育种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动物繁殖和培育后代的整个过程。
本文将介绍动物饲养学中的繁殖与育种技术,探讨其应用和意义。
一、繁殖技术繁殖技术是指通过控制和促进动物繁殖行为,达到增加或改良品种的目的。
在动物饲养学中,繁殖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工授精技术:人工授精是指利用人工手段将雄性动物的精子经过处理后,直接注入雌性动物的子宫内,从而实现繁殖的目的。
人工授精技术广泛应用于畜禽的繁殖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繁殖效率,还可以选择优质基因,改良品种。
2. 追踪技术:追踪技术是通过对动物发情期的监测和识别,确定最佳的配种时机。
比如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变化、孕激素水平等指标,来判断雌性动物是否处于发情期,从而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配种。
3. 胚胎移植技术:胚胎移植是指将已受精的胚胎从一个母体转移到另一个母体内继续发育。
这种技术可以使得一只雌性动物在一年内多次受孕,从而大大提高了繁殖效率。
以上这些繁殖技术在动物饲养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帮助养殖户提高繁殖效益,加快新品种的培育进程。
二、育种技术育种技术是指通过选择和配种优良的个体,改良品种的遗传特性和品质。
育种技术是动物饲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标准的确定:在育种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养殖的目标确定合适的选择标准。
比如在培养肉牛品种时,可以以体重增长速度、肉质等为选择标准;在培育乳牛品种时,则可以以产奶量、乳脂含量等为选择标准。
2. 亲本的选择:亲本的选择是育种中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后代的遗传质量。
在选择亲本时,应根据选择标准选取优良的个体,以确保后代具有优质的遗传特性。
3.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指通过将不同品系、不同血统的动物进行杂交,利用杂种优势来改良品种。
杂交育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耐病性等遗传特性。
4. 基因组学技术:基因组学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育种技术,它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动物基因组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实现精确的育种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杂交的概念和作用 第二节 杂种优势的利用 第三节 杂交育种
第九章 杂 交
第一节 杂交的概念和作用
杂交: 遗传学中一般把两个基因型不同的 纯合子之间的交配叫做杂交。在畜牧生 产中,杂交是指不同种群(种、品种、 品系或品群)之间的公母畜交配。
第九章 杂 交
杂交的遗传效应 1、群体杂合体频率增加、非加性效
3、杂交优势的利用 (1)亲本的选优提纯 (2)杂交组合的选择 (3)杂交工作的组织
第九章 杂 交
二、配合力测定与杂种优势的度量 1、配合力测定: 是指种群通过杂交能够获得
杂交优势的程度。 (1)一般配合力:一个种群与其它各种群杂 交所能获得的平均效果。由加性基因所形成。 (2)特殊配合力:两个特定种群之间杂交所 能获得的超过一般配合力杂种优势。由非加性 基因所形成。
3、育成杂交 用两个或三个以上的品种 进行杂交以育成新品种的方法叫育成杂交。
第九章 杂 交
二、杂交育种的步骤
1、杂交创新阶段 2、自繁定型阶段 3、扩群提高阶段
第九章 杂 交
A与B两个种群的特殊配合力
= F1(AB)- ½[F1(A)+ F1(B)]
2、杂种优势的度量
H = (F1平均 – P平均)/P平均 x 100%
第九章 杂 交
三、提高杂交优势的措施
1、杂交亲本的选优提纯 2、选定最佳杂交组合 3、建立专门化品系和杂交繁育体系
是指生产性能“专门化”的品系,按照育 种目标分化选择培育,每个品系具有某方面的 突出优点,在完整繁育体系内占据不同层次的 指定位置,承担专门的任务。分父系和母系。
个专门化品系由两个以上品种杂交育成, 通常也称合成系。由于这些品系各自按 某些性状的特定方向育成,相互间无亲 缘关系,从而能产生较大的杂种优势。 三系配套(鸡)与四系配套杂交效果比较
第九章 杂 交
纯系 曾祖代 祖代
♀ 父母代 商品代
ALeabharlann BCDA♀ X A♂ B♂X♀B C♀X♂C D♂X♀D
A♂ X B♀ C ♂ X D
AB ♂ X CD ♀ ABCD
第九章 杂 交
第三节 杂交育种 一、杂交育种的方法 1、级进杂交 又称改造杂交或吸收杂交 做法:选择优良品种的优良公畜与被改良
品种的母畜交配,所生后代的杂种母畜 连续与改良品种公畜交配,直到获得理 想畜群后进行自群繁育并固定优良性状, 培育出新的品种。
第九章 杂 交
杂种优势 = F1平均性能(正反交)- 亲本 的平均性能(父母)
(1)显性学说 (2)超显性学说 (3)遗传平衡学说
第九章 杂 交
2、杂种优势的表现 (1)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 (2)表现程度取决于: a:营养水平 b:饲养制度 c:环境温度 d:卫生防疫 (3)杂交劣势 (4)无杂交优势
第九章 杂 交
第九章 杂 交
讨论题
如何长期保持品系的杂种优势,提高 商品生产效益?
第九章 杂 交
四、产生杂交优势的杂交方法 1、品种间的杂交方式
(1)单杂交(二元杂交) (2)三元杂交 (3)轮回杂交
2、配套系杂交 按照育种目标进行分 化选择培育专门化品系,在此基础上进 行品系间杂交。
第九章 杂 交
公、母畜全部经济利用
应增大、从而提高了群体平均值,产生 杂种优势。
2、杂交使群体趋于一致,两个纯 系杂交的子一代全为杂合体,个体间表 现整体,使商品畜群规格一致,有利于 工厂化生产。
第九章 杂 交
杂种:不同品种或品系之间的杂交后代 远源杂交:不同属、种之间的杂交 杂交的作用: 1、综合双亲性状,培育新品种 2、改进动物的生产方向 3、杂交优势,提高生产力
2、引入杂交
又称导入杂交,是在保
留原有品种基本品质的前提下,用引入 品种来改良原有品种某些缺点的杂交育
种方法。
做法:用引入品种的公畜与原有品种的母
畜杂交一次,然后从杂种中选出理想的 公畜与原有品种的母畜回交,理想的杂
种母畜与原有品种的公畜回交产生含25% 外血的杂种,然后进行自群繁育。
第九章 杂 交
两品种杂交模式图
第九章 杂 交
2、配套系杂交 (1)近交系杂交 是通过近亲繁殖而建
立的品系、并在以后世代中保持一定的 进交系数、使系内的基因型纯合化。 有单交、三系杂交、双杂交、顶交和底交
四个近交系杂交
近交系 公畜
非近 非近 交系 交系
母畜 公畜
近交 系公 畜
第九章 杂 交
(2)专门化品系间杂交 专门化品系有父本、母本之分,每
第九章 杂 交
第二节 杂种优势的利用 一、杂种优势的概念及表现 1、杂种优势的概念 是指杂种后代(F1)在
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诸方面的表现优 于亲本纯繁个体,以杂种(正反交F1)的平 均性能优于两亲本的平均性能表示。
第九章 杂 交
2、杂种优势的概念 是指杂交后代(F1代)在生活力、生长势
和生产性能诸方面的表现优于亲本重繁 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