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德育过程中的运用
试论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试论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小学德育教学也日益受到重视。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赏识教育不可或缺。
赏识教育是指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思想行为中所表现出的积极品质、优点和成绩给予鼓励、认可和赞赏。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品德和个性的重要阶段,赏识教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健康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将从小学德育教学的背景和意义、赏识教育的特点和方法、赏识教育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小学德育教学的背景与意义小学德育教学是指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健康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小学德育教学的背景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德育教育的重视也越来越高。
小学德育教育是社会培养新一代优秀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2. 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小学是人生的起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人格对他们的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人格可以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备自律、自信、自爱和自强的能力。
二、赏识教育的特点与方法赏识教育是小学德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独立性。
赏识教育与其他的教育方式相比,更加注重学生个体的特点和差异。
赏识教育要注重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特点和个人潜能。
2. 积极性。
赏识教育通过积极鼓励、认可和赞赏学生的积极品质、优点和成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综合性。
赏识教育注重综合发展,既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包括学生的品德和个性发展。
赏识教育要全面关注学生的社会情感、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
赏识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肯定与鼓励。
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和成就,给予他们及时、具体的赞赏和肯定,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2. 激励与激情。
教师要通过赏识教育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激情,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和学习。
浅谈中学德育中的赏识教育

浅谈中学德育中的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德育课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赏识教育,学生能够感受到他们的付出和努力被肯定和赞赏,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和道德意识。
本文将从赏识教育的本质、实施途径和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1.赏识教育是培养学生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
赏识是对学生积极行为、优点和进步的认可和赞赏,通过给予学生正面反馈,激励他们进一步努力提升自己。
赏识教育以个人价值和人性尊严为基础,注重关注学生的特长和优点,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有价值的个体。
通过赏识教育,学生会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被关注和肯定,增强对自身的自信和自尊心,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
2.赏识教育能够提升中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
赏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和行为准则,通过赞扬和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和品德,让他们懂得道德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赏识教育引导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理解和包容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学会友善待人,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能力。
通过赏识教育,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
3.赏识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敬畏之心。
赏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敬畏心态,通过对学生的优秀表现进行赞赏,让他们意识到自然和社会的伟大和恩赐。
赏识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爱护动植物等方面,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同时,赏识教育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通过赏识教育,学生能够认识到自然与社会的厚爱,形成感恩的心态,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4.赏识教育对中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使他们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赏识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进行赞许和鼓励。
通过赏识教育,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试论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试论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一种注重发现和肯定学生优点、积极行为和成就的教育方法。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赏识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小学时期,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建立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要。
赏识教育可以通过赞扬和肯定学生的优点和努力,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和赏识,他们会对自己更加有信心,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德育教学中去。
赏识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赏识教育可以在这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赏识教育,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积极行为,并给予肯定和赞扬,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进一步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当一个学生表现出善良、乐于助人的行为时,教师可以赏识他,并告诉他这种行为值得提倡和肯定,从而鼓励他继续保持。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更加明确自己应该如何做人,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赏识教育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信关系。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信关系非常重要。
赏识教育可以让师生之间建立起情感纽带,增强彼此之间的互信,进一步促进德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当学生意识到教师对自己的赏识和关爱时,他们会更加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指导,愿意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从而,在互信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展德育教学工作。
赏识教育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赏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信关系。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赏识教育的应用,发现和肯定学生的优点和积极行为,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试论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试论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一种基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育,通过呈现优秀的事物,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尊重和欣赏优秀的品质、行为及作品,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赏识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赏识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赏识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优秀的文艺作品、体育比赛、优秀生物、自然景观等,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和尊重美的价值,形成对美的向往和追求,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提高其审美水平,进而塑造积极、健康、美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其次,赏识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如果教师通过赏识教育,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与学习优秀的作品,那么这将能给学生带来大量的启示与灵感。
学生可以从中认识到许多的优秀品质,而且也可以开拓视野,富有想象力,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性,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富有挑战性与创造性。
最后,赏识教育在德育教学中,能够弥补传统道德教育这一方面的不足,使德育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方面,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向往和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和教育,让学生在学校更好地体会到“美”的力量,从而在未来迈向社会时更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实施小学德育教育的课程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育者应针对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以及时间特征,采用适当的方法设计学习活动,打破单调、枯燥的教育形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受、认知和体验。
例如,通过让学生欣赏优秀的课堂小品、参加绘画比赛等活动,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感性认知和潜在能力,发掘他们的潜力,提高其身心发展的综合素质,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在德育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教育者不仅要让学生有一颗善良的心,同时也要让学生具有审美的眼光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让学生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赏识,让孩子更可爱——浅谈赏识教育在德育中的运用

容, 感 悟 教 育 主题 。 这 就 要 求 教 师 时 时处 处 有 坚 信 学 生 人 人行 、 个个 能成功的理 念, 让 学 生 都 能 找 到 自己 是 好 孩 子 、 好 学 生 的 感觉 , 让 学 生 都 能 品 尝 到 自己成 功 的喜 悦 。 大 多 数 教 师 都 有 这 样 的体验 , 如果哪一天表 扬了那个学 生 , 一 整 天 这 个 学 生 的 学 习情绪都会很高涨 , 认真写作业 . 积 极举 手 回 答 问 题 , 脱 胎 换 骨
目 的 。当 学 生 遇 到 困 难 时 , 当学生遭到失败时 , 当学 生 缺 乏 信 心
、
转变观念 , 营造 赏识氛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 转变观念 , 相信 学 生 。马 斯 洛 “ 需要层 次” 理 论 告 诉 我们 ,
时, 教师要给予鼓励 。给学生一个微笑 , 告诉他 : “ 你能做好 . 老 师相信 你……” 有 了教 师的鼓励 , 学 生 会 感 到 有 一 股 强 大 的 力 量在支撑着他 . 从 而对 自 己充 满 信 心 。《 陶 行 知 的 四块 糖 果 》 这
一
就 应 该 及 时 当众 表扬 其讲 卫 生 、 关 心 班 集 体 的优 秀 品质 。 对 学 生 强化刺激 , 使 这 些 优 秀 品 质 内化 。所 以对 学 生 的表 扬 要 及 时 , 不 能 时 过 境迁 才 表 扬 , 否则, 表 扬 会 使 学 生 莫 名其 妙 , 这 样 的 表 扬 不 会 有 好 的效 果 . 更 不 可 能 优 化学 生 的优 秀 品质 和行 为 。
越 来 越 高 。积 极 心 理 学 主张 用 积 极 的 价值 观来 解 读 人 的 心 理 , 试 图 激 发 人 类 内在 的积 极 力 量 和 优 秀 品质 。 运 用 “ 赏识 教育” , 可 以 充 分 挖 掘 学 生 固有 的潜 在 的正 能 量 , 促进 学 生 的 发 展 。
赏识教育在德育过程中的运用研究

赏识教育特点
尊重学生
赏识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特 点和需求,关注学生的兴趣和 爱好,以平等、开放、互动的
方式与学生交流。
肯定和鼓励
赏识教育通过发现学生的优点和 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多元化评价
实践、开展德育主题活动等,以增强德育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03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实施赏识教育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独
立思考、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04
赏识教育在德育过程中的效果分析
提高学生自信心
赏识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赏识教育能够 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多样化原则
赏识教育要多样化,针对不同的学 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以全面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03
德育过程中赏识教育的运用
德育现状及问题
德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教育中,部分学校和家庭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 对德育教育的投入和关注。
教育方式单一
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过于单一,主要依靠课堂教育和思想教育, 缺乏多样化的教育方式,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意义
赏识教育在德育过程中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德育的效果,培 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赏 识教育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助于形成良好 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赏识教育在德育过程中的运用方法和效果,以期为我国中小学德 育提供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理论支持。
试论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试论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引言小学德育教学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赏识教育是德育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通过赏识和肯定学生的优秀品质和行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赏识教育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赏识教育的概念赏识教育的核心是“赏识”。
通过发现学生的优点、特长和闪光点,并对其进行肯定和赞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教育者对自己的尊重和认可。
这种正向的肯定和鼓励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和信心,促进其健康成长。
1.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赏识教育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增强其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德育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良好品质和行为进行赏识和肯定,能够使学生对美好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赏识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综合素质。
通过赏识和肯定学生的优秀品质和行为,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独特之处,从而增强其内在动力,主动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质。
3. 促进班级和谐发展赏识教育有助于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秀品质和行为,并进行公开赞扬和鼓励,从而增强学生之间的信任和友谊,增加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
三、小学德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具体应用1. 设立表扬奖励制度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可以设立表扬奖励制度,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优秀品质和行为进行赏识和肯定,鼓励学生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可以设立“每周之星”、“最佳表现奖”等奖项,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德育教学中,老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正面的肯定和鼓励,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独特之处和价值,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赏识教育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运用

赏识教育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运用赏识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它强调的是关注学生的潜能和优势,通过积极的、赞赏的态度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中职德育教学中,赏识教育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职德育教育的特点是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培养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技能。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能力、特长和个性化需求,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强调积极向上、阳光向上的态度,采用赏识教育方法可以较好地达到这些目标。
赏识教育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一、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单纯地以学生知识水平的高低作为评判标准,还要想办法从学生内在的需求中找到其潜能和优势,从而形成赞赏式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自我完成任务的动力。
例如,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学习英语并不是一个特别感兴趣的事情,但是教师可以从他的特长或者所喜欢的细分领域来切入,为他带来学习英语的意义,或者让学生尝试针对学习方法进行优化,让学生从自身能力的提升中获得自我认知提升的体验,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从内心驱动去持续探索学习英语的乐趣。
二、促进职业素养的培养中职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教育,注重的是让学生形成既有职业技能又有职业道德的素养。
那么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倡导赏识教育来激励学生能够积极探索自身优势和弱点,从而进一步形成职业素养。
例如,当一位学生在某个专业课程的考试中表现不好,往往会对自己失去信心。
这时候,教师可以给予他“你还有很多能力和优势,去发挥它们,我相信你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的正向评价来激励他。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重视自己的优势,寻求提升自身能力的方式,提高他们对学习、对职业的热情。
三、塑造乐观向上的心态乐观向上的心态是健康教育强调的一个核心要素。
而乐观心态的培养也正是赏识教育的重要体现。
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可以用赏识教育来塑造学生面对职业生涯中遇到的挑战时会如何表现。
例如,当一位学生得到了不好的职业上的评价从而失去了信心,在这种情况下,赏识式的教育方式能够帮助他理解这一问题的并非能力上的问题,同时了解到自己还有很多值得被赞赏的地方和成长空间,从而促使他具有持久的信念,继续投身于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并用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识教育重在德育
张际群(广西区贺州市平桂管理区鹅塘镇中心学校)
摘要:在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过程中赏识教育成效之我见: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望远镜看学生的缺点,巧教育,齐分享,引导学生学会赏识,尊重学生的人格,通过课堂教学实施赏识教育。
关键词:赏识;德育;教育
赏识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素质教育的好理念。
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是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
我们应该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
在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充分的运用赏识教育,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卓有成效。
一、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
曾经有人问孔子对自己的弟子的评价,孔子说:“颜回比我贤明,子贡比我善辩,子路比我勇敢。
他们认我为师,不是因为我比他们更贤能,而是我能让他们更好地去掉缺点,发扬优点。
”这便是孔圣人的眼光!面对三千门徒,总能看到最亮的闪光点,尽管每个人身上都有种种不足。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难免会遇到孩子调皮、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等情况,而以往我们教师是抓住学生错误的“小辫”不放,慢慢地学生变得没有自信,而教师也成了学生最讨厌的那个人。
德育专家汪广仁说:“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望远镜看学生的缺点。
”这就是说,教师要学会发现并赞赏学生的优点甚至是微弱的优点,不忽视孩子的缺点和弱点,在批评指正的过程中分寸适度,实事求是,决不过分夸大,能肯定的要尽量肯定,不要一根竹篙打死一船人。
只有充分地调动学生自身积极的因素,才能使学生克服自身的缺点和弱点,才能更好地发扬自身的优点和长处,才能时时刻刻取得进步,快乐自觉改掉自身的缺点。
二、引导学生学会赏识
作为教育者,除了会赏识学生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赏识。
这对学生的成长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生只有学会了赏识,懂得肯定别人,懂得为人着想,才会成为一个大方大度的人。
关于这一方面,我觉得首先要引导学生赏识自己。
让学生学会赏识自己,并不是盲目的孤芳自赏,而是引导学生能悦纳自我,体现自我,勇于自我实现,相信自己能行,树立坚定的自信心。
为了增强教育的合力,为了达到长久的效果,我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在班级里开展“我能行”教育。
在家长会上组织家长讨论“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家长献计献策;同时,要求家长在家里配合老师多肯定孩子的优点、进步,少批评、少指责。
其次,在日常学习中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经常使用“你能行”这种激励性语言,并教育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让集体中的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
其次是引导学生赏识他人,包括赏识同学、朋友、老师、家人等。
学生在赏识他人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看到他人的长处、他人的努力,从而信任他人,欣赏他人,相互间多了理解、羡慕、竞争,少了反感、嫉妒,他们不仅自我激励,更能相互激励,不断地吸取他人之长来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三、尊重学生的人格
教育家艾玛逊指出:“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
”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
对于已具有一定独立意识的中小学生,教师既是学生的老师,又应该是他们的朋友,在人格上要与学生平等相待。
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主动蹲下身来,平视学生,尊重学生,乐于并善于和学生交朋友。
我曾经遇到一位学生在校学习毫无兴趣,经常逃课、打架、捣蛋,十分令人头疼。
通过仔细调查我发现该生的一切不良习惯,均产生于其生活环境。
家庭父母离异,跟着年过八旬的奶奶生活,无人管教,也无力管教。
对于这个学生,我并没有采用训斥的方法,而是在谈心的过程中找到他所具备的照顾老人、自尊心强等方面的优点,在班会课上大力肯定,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让他表现自己的优势,并在重阳节这天组织班干部去看望他奶奶。
在尊重他的基础上适当的给予鼓励,通过不懈努力,该学生在成绩逐渐提高的同时,不良习惯也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改正。
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诸如他们的性格、短长和家庭状况等,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教师才能避免工作中出现失误,给学生以尊重和关爱。
四、通过课堂教学实施赏识教育
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应该把课堂变成学生表演的舞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探究,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情感投入到学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
在课堂上,没有厉声地训斥,没有唠叨的说教,有的只是灿烂的微笑,亲切的话语,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触动,错误得以改正。
教师要对学生解决不了困难的方法有所肯定,决不能全盘否定。
周弘老师在《赏识你的孩子》一书中曾写过这样一段经历:一个孩子在见到他的时候,在他面前写到3-2 = 5时,还一脸等着表扬的样子,周老师先是摸着这个孩子的头,笑着对她说:“没关系,只是把‘﹢’写成‘﹣’而已。
你是个勇敢的孩子。
”然后,他把“-”改成了“﹢”,并告诉这个孩子“3﹢2 = 5”。
从这件小事我们可以想到:如果周老师直接指出这个小孩子的错误,这个女孩以后可能会讨厌学数学了,可是周老师肯定了这个孩子的勇敢,敢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然后再告诉她正确的答案。
像周弘老师讲的那样,这孩子一辈子也不会忘记“3﹢2 = 5”了。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鼓励、赏识孩子们在课堂中的表现,表扬的话语无处不在,承认孩子的差异,甚至欣赏差异,允许失败,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也坚信孩子第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
课堂上老师一次又一次的赞赏,使学生在老师及同学们的赏识中,看到自己的力量,才会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满怀信心获取成功。
赏识的本质是爱,赏识是爱的具体表现。
爱是冬日暖阳,爱是沙漠甘泉。
赏识每个生命中的每个闪光点,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在爱的阳光里,让他们尽情地舒展自己的心灵,不再感到压抑,尽情地享受生活的快乐和生命的美好,轻松而愉快地飞向更阔的天空。
让我们每一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走上赏识教育的阳光大道,把德育教育充分落实到每一个孩子的身上吧。
参考资料:周弘老师的《赏识你的孩子》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5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