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理论
战略管理的7个基础理论和实践技巧

战略管理的7个基础理论和实践技巧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
它通过制定和实施策略来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
战略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系统的、动态的管理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合理规划资源、优化业务流程、增强竞争优势、提升市场占有率。
下面我们将介绍战略管理的7个基础理论和实践技巧。
一、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的机遇和威胁,来制定企业的战略计划。
SWOT分析法是制定战略的第一步。
企业应该借助SWOT分析法来了解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情况,分析潜在的机遇和威胁,充分利用内部资源,以应对外界挑战。
二、波特五力模型波特五力模型为企业提供了从竞争者、替代品、供应商、买家和进入者这五个方面考虑企业在市场中定位和制定策略的具体框架。
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竞争的本质,分析市场中各种竞争要素的强度和影响程度,进而制定出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战略计划。
三、BCG矩阵BCG矩阵是根据市场占有率和市场成长率两个指标来对企业产品进行分类的一种矩阵分析工具。
BCG矩阵适用于企业产品组合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评估不同产品的市场地位和预测未来的收益。
企业可以结合BCG矩阵来制定战略计划,例如加强市场营销力度、注重产品创新、维护市场领导地位等。
四、价值链理论价值链理论是指将企业的各项活动划分为一系列的价值链环节,进而在每个环节上实现降本增效,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方法。
企业应该通过价值链理论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降低制造成本和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五、策略实施策略实施是制定策略后的关键,需要充分考虑内部和外部条件,进行有效组织和资源配置。
企业应该将所有的战略计划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明确的目标、合理的资源配置、有序的组织和有效的沟通来实现战略的有效实施。
六、持续学习和改进战略管理需要持续学习和改进。
企业应该不断关注市场变化,更新竞争策略,提高员工能力,完善管理模式,不断优化其战略管理体系,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策略来达到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的管理活动。
它是指导企业整体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是企业在不同环境中进行决策和行动的框架。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旨在提供战略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以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并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1. 战略制定理论:战略制定是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环节,涉及到企业愿景、使命、目标的确定,以及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计划的制定。
战略制定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如何通过对内外环境的分析和评估,确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战略定位,并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
2. 竞争战略理论:竞争战略是企业在特定市场环境下制定的争夺市场份额和优势地位的策略。
竞争战略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如何通过市场定位、差异化、成本领先等策略来建立竞争优势,以实现企业长期竞争力的持续增长。
3. 组织结构与管理理论:组织结构和管理是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涉及到战略目标的落实、资源的配置和协调以及人力资源的管理。
组织结构与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建立适应战略目标的组织结构,利用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工具来实施战略,提高组织的执行力。
4. 创新与创业理论:创新与创业是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元素,涉及到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等各个方面。
创新与创业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如何通过创新来获得竞争优势,并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增长。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管理指导。
它有助于企业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把握企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从而实现战略目标和长期增长。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案例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战略管理理论,提高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为企业的成功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摘要】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兴起,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果。
现阶段,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面临着挑战和机遇,需要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强化战略思维,加强创新能力,提高竞争力等方面。
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重要性在于指导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进步。
展望未来,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将继续深化研究,提升实践能力,为企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历史发展、现状、挑战、机遇、发展方向、实践意义、未来发展展望。
1. 引言1.1 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概述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是指对企业在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资源配置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进行长期规划和目标设定的一种管理方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战略管理在我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关注和研究。
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主要涉及企业战略制定、实施和评估等方面内容。
通过研究企业的竞争优势、市场定位、组织结构等方面,可以帮助企业规划长远发展方向,提高市场竞争力。
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也探讨了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策略,以及在数字化时代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提升管理效率和创新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自身的战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在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转型升级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将继续深入,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历史发展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在那个时期,我国企业开始面临市场经济的挑战,需要更加注重竞争优势和战略规划。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推进,国内外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逐渐引入我国。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逐渐兴起,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战略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战略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管理传统的官僚式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当今的市场环境。
对于企业而言,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每一家企业领导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不同的企业管理学派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其中,战略管理理论位于企业管理学派的重要地位,并在企业管理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战略管理理论的概述战略管理理论是企业管理学派中的重要分支,它是针对企业长期发展而提出的一整套管理理论和方法。
战略管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基于美国学者安德鲁斯(C. Andrews)提出的和哈佛大学教授肯尼斯·安德鲁斯(K. Andrews)发展的企业战略概念,强调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企业战略与企业长期发展的紧密关联。
随着战略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从一开始的短时间目标到现在的长远目标,从显式战略到隐式战略,从单层次战略到多层次战略等,逐渐完善起来。
目前,战略管理理论已经成为当今企业最常用的管理模式之一,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二、战略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1、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战略管理理论帮助企业建立起长期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使企业能够更好的应对市场竞争。
通过战略管理理论的指导,企业能够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制定出相应的市场战略来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占有率。
2、加强公司内部协同和沟通战略管理理论的实施需要全员参与和协调,这往往能够增加企业内部的沟通和协同。
由于各个部门之间在制定战略过程中不断地互动和探讨,因而能够促进公司内部信息的流通,加强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使企业的战略目标更加明确和实现。
3、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客观性战略管理理论强调企业的策略和目标要与其内部的地位、资源、能力和外部环境相适应,并需要不同层次的员工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这样一种开放性的管理方式,可以使企业在内部的透明度大大提高,使其决策更客观、更独立,同时也让员工对于战略制定和执行的过程有更好的理解。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其长期目标,采取确定性计划、有针对性的资源配置、公正客观的绩效评估和调整机制等手段,以适应环境、拓展市场、提高竞争力、挖掘潜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企业战略管理涉及企业对其业务或产品范围、市场定位、竞争对手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的重大决策。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它是将企业愿景和价值观转化为成功业务的计划和战略的体系。
目前关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竞争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是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其核心是企业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分为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两种类型。
成本优势指的是企业能够以比竞争对手更低的成本提供同样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优势则是指企业在某些方面与竞争对手不同,从而能够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二、资源基础理论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其独特的资源和能力,这些资源和能力不仅仅包括物质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知识资本等非物质资源。
资源基础理论强调企业必须选择适合自身资源状况和能力的业务领域和战略方向,将有限的资源专注于企业最擅长的领域并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战略实施理论战略实施理论强调落实战略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关键,要实施成功,关键在于组织、人员、系统、文化等方面的细节管理。
要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必须要建立与战略相一致的组织结构、招聘合适的人才、建立科学的运营管理系统等。
战略实施理论还强调战略执行的灵活性,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市场、客户需求等不断调整战略执行。
战略转型理论是指企业在面对新的市场环境、技术进步和竞争压力等情况下对战略进行调整和转型的过程和方法。
企业在战略转型时需要重新评估内部和外部环境,重新确定核心业务和优先事项,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计划,确保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保持稳定并实现战略目标。
以上理论都是企业战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企业战略管理必须基于科学的理论研究,不断调整和优化企业战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竞争环境。
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顾客需求的不断变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实行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中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必须而且应该在世界范围内与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竞争,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必须根据外部环境及其变化趋势,结合自身内部资源条件,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从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本文在从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管理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完善我国企业战略管理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企业 战略管理 发展战略Abstract: Along with more intense competition and changingcustomers‘ need and want and rapid developing technology, the corporationsare faced with more and more challenge. strategic management is an ultimate approach for the corporations to gain sust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complex and turbulent environment. And along with the economy globalization and market internationalization,the corporations of China had to compete with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advice on how to perfect the strategy management on foundation of analyzing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strategy management of our enterprise from the making, implement and management strategy.Keywords: enterprise;strategy management;development strategy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在宏观层次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手段,实现充分利用本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以达到优化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企业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乎着企业未来的发展和生存。
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就在于能否制定出对公司最有利的战略计划,并且能够执行这些计划。
在实践中,企业战略管理的实施需要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而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也是企业战略管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研究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研究主要涉及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战略管理框架、战略管理过程、战略管理实施等方面。
其中,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是战略管理理论的基础,它涉及到战略管理中的重要概念和定义。
例如,根据学者Michael Porter的观点,战略是指企业在格局上利用自身资源来获得优势的过程,而成功的战略应该是长期、可持续的。
在此基础上,战略管理的框架则用来解决企业如何制定和实施战略的问题。
学者们对战略管理框架提出了诸多观点,但最常使用的思路是“SWOT分析”(即“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它用来评估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发现胜任力强的领域和策略的优先级。
战略管理过程则包括战略制定、审批、实施和监控等全过程,而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研究也探讨了各种战略管理方法、工具和技术如何应用于实际操作中,以便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探索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探索与研究紧密相关,它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成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中可以分为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监控三大部分。
战略制定战略制定是企业战略管理的第一步,它是在市场环境变化、财务要求、客户需求等因素的基础上,利用企业的资源和能力,通过SWOT分析、市场研究、战略竞争力评估等方法,确定企业的长期目标、使命和战略方向。
在制定战略时,应该遵循“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协调和平衡”的原则,确保战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例如,当企业面临外部的市场垄断和不确定性时,或者内部存在管理缺陷和制约,制定的战略也就会难以实现有效性。
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理论

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理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相关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
美国管理学家钱德勒在《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1962)中通过对杜邦化工、通用汽车等美国大型的工业型企业的研究,分析了外部环境、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企业战略定义为“战略是企业确立长期基本目标,并为贯彻这些目标所执行的行动方针和资源分配方案。
”。
他认为企业的战略是企业对市场机会与市场需求的考量,而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必须按照其目标进行设计以适应企业战略的贯彻与执行。
安索夫在《公司战略》(1965)中给予企业战略更加准确的定义,并在后来又开创性的提出了“战略管理”的概念,构建起了一套完整的战略管理的分析框架。
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1980)的出版,标志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为竞争战略理论。
波特认为企业战略的核心是促进公司获取竞争优势,企业应优先选择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让公司获得盈利的机会,然后在已选择的产业中,通过战略选择去影响该产业的结构来确定自身的竞争优势地位。
并在书中提供了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企业的三个一般性竞争战略。
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默尔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1990)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概念。
他们通过对企业的核心能力、核心产品及最终产品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提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为企业提供了进入更多市场的潜在机会,或通过最终产品的形式给企业用户带来价值,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能力。
该理论更好地解释了一些成功企业的竞争优势可以长期存在的原因。
不同于之前的对外部环境与组织战略的关系研究的战略管理理论,他们的理论强调的是企业应从自身内部环境和能力出发,分析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在外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我国学者王毅(2000)在前人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上,对企业的核心能力进行系统的分析,提出了核心能力概念框架-层次系统模型。
他认为,企业核心能力在于企业经营所涉及的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的相互影响,可以表现为由能力元和能力构架组成的企业知识系统,并可以进行动态的发展,让企业获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企业战略理论 二、营销战略理论
一、企业战略理论
1、发展简史 2、企业战略的内涵 3、企业战略的层次和分类 4、企业战略理论的总结
1、理论发展简史:古代中国
“战略”一词最早源于中国,根据现有文字资料 考证,西晋史学家司马彪(约卒于公元306年)著 有《战略》一卷,被认为是最早使用这个词的古 籍。中国的战略思想产生得早,成熟得也早, 仅从最古老的兵书《军志》、《军政》产生的 西周算起,中国的战略思想在距今2800多年前 就产生了。到距今2500年春秋战国时代就已达 到了高峰。《孙子兵法》就是我国春秋时期的 一部世界上最早、最杰出的战略著作。
设计学派代表安德鲁斯认为企业总体战略是 一种决策模式。他认为战略管理包括两个完 全不同的部分——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在 战略制定方面,他提出战略四要素——市场 机遇、内部资源与能力、个人抱负、社会责 任。安德鲁斯理论为现代战略理论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形成了战略规划的基本框架。
2 、企业战略的内涵——计划学派
美国学者苏思德尔认为:“战略是企业资源、技术与企业面临 的社会、环境、风险,以及企业目的之间取得平衡的过程,包 括总体战略、经营领域战略和职能战略等层次”。
克朗皮特(Clampitt)认为企业战略是管理者基于对企业的 发展目标以及对竞争对手反应判断而做出的宏观决策,并以此 作为行动的根本。
2 、企业战略的内涵——企业战略结构学派
竞争战略一定是源于对产业吸引力的竞争规律的深刻理 解,因为决定企业赢利能力首要的和根本的因素是产业 的吸引力。竞争规律体现在五种竞争的作用力上:新的 竞争对手进入威胁,替代品的威胁,客户的侃价能力, 供应商的侃价能力,以及现存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
企业战略结构学派STROBE(Strategic Orientation of Business Enterprises)代 表Venkatraman认为企业战略是一个多维 的结构,可以从六个维度探讨企业经营战略, 这六个维度分别是:进攻性、分析性、防御 性、预期性、积极性和风险规避性,各维度 都有不同特征,因此每一种战略都有独特的 结构特征。
1、理论发展简史:古代西方
西方所使用的“战略”一词来自一个希腊词 条,大致可以译为“将军(或总司令)的艺 术”,“Strategem”(战略)被译为“管 理才能的运用和实施”,即由执行经理所作 的一项具体的决策。
战略最初代表技巧及将军(经理)的决策制订 过程,是重大的带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
1、理论发展简史:近代
企业制度出现后,制定企业战略逐渐成为企 业家的重要职责。1938年美国社会系统学 派巴纳德(C.I.Barnard)在《经理的职 能》一书中,在企业各种要素的分析中产生 了“战略”因素的构想,并认为管理工作的 重点在于创造组织绩效,强调企业组织与环 境相适应。
1、理论发展简史:现代
企业战略研究在西方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在这期间, 形成了战略构造中的基本学派——设计学派(Design School),其代表人物为安德鲁斯;同时产生的还有 计划学派(Planning School),其代表人物为安索 夫。
90年代以后,战略管理的研究又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 理论界又兴起了一股企业战略研究的热潮。
1、理论发展简史:在中国的发展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战略管理课程, 1980年在中国大连培训中心开设的“公司政策” 课程,是我国首次引进的战略管理课程。
企业战略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和研究同样比较缓慢, 在80年代刚刚起步,经历了一个初创、推进和创 新的发展过程。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大量国外战略理论著作的引 进,以及这些理论在企业应用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作 用,企业战略理论在我国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同 时结合我国企业战略执行力薄弱的普遍缺陷,理论 界又对战略执行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
2 、企业战略的内涵
美国管理大师皮特·F·德鲁克说,企业战略 主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我们的企业是 什么?它应该是什么?”
企业战略研究在70年代达到了鼎盛时期,企业战略基 本上已成为一门体系完整、相对独立的学科,1971年 安德鲁斯在《公司战略思想》中,首次提出了公司的 战略思想问题;1979年,安索夫在《战略管理》中, 系统地提出了战略管理模式,即企业的战略行为模式。
进入80年代“管理理论丛林”时期,战略管理走入 “回落”阶段。
•企业战略具有总体性、长远性、指导性、 现实性、风险性、创新性、稳定性等特点
2 、企业战略的内涵——六大学派
明茨伯格在《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 一书中所列举的就有10大战略学派
设计 计划 学派 学派
资源配 置流派
企业战略 结构学派
竞争战 核心能 略学派 力学派
2 、企业战略的内涵——设计学派
2 、企业战略的内涵——竞争战略学派
竞争战略学派人物迈克尔·波特在出版的“三步曲”: 《竞争战略》(1980年)、《竞争优势》(1985年) 和《国家竞争力》(1997年)中,分析了公司在产业 竞争中所面临的环境和战略决策,奠定了战略市场营销 的理论基础,成为企业家们的“圣经”。他认为战略不 等于经营效率,战略是由独特而有价值的定位所创造出 来的,因此战略性定位的本质是,选择能与竞争对手有 差别的活动。竞争战略就是“公司为之奋斗的一些目标 与公司为达到这些目标而寻求的途径的结合物”。
计划学派代表魁因(J.B.Quinn)认为战略 是一种模式或计划,是将一个组织的主要目 的、政策与结构按照一定的顺序结合成一个 紧密的整体。
2 、企业战略的内涵——资源配置流派学派
资源配置流派人物明茨伯格(H.Mintzberg)认为企业战略是 由五种规范的定义阐明的,即计划(Plan)、模式(Pattern)、计 策(Ploy)、定位(Position)、观念(Perspective)构成了企业 战略的“5Ps”。同时认为公司的实际战略一部分是计划性战略 (Planned Strategy),而另一部分是适应环境变化所做的反 应性战略(Reactive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