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读图报告

合集下载

08级 实习一 凌河地形地质图 读图报告

08级  实习一  凌河地形地质图  读图报告

实习一2009.09.07凌河地区地形地质图读图报告该图为凌河地区地形地质图,图件比例尺为1︰20000 ;工作区面积为×××。

一、地形特征分析:该区海拔最高点为SE方向的团堡山顶峰,高度1162米,NW 方向次高点峰岭,海拔1150米,有山峰六个,主要分布在该区北部。

最低点为SW石村一带,高度为200米左右。

相对高差南部960米左右,北部350米左右。

工作区北部与南部各有一列山脉,均呈现自东向西依次递降的趋势,但南部山脉递降幅度大于北部山脉。

该区中部地形呈现两山夹一沟势态,垂直主河道,沟谷十分发育,沟谷数目可达12条之多。

分别为,北部山区自西向东有牛溪河、羊沟、黑水、白水、岩沟、牙溪、北沟;南部山区自西向东有无名沟、洪溪、黄水、麻溪、南沟。

该区整体地表形态为,东部较高,西部较低,北部较高,南西部略低的簸箕型地表形貌,簸箕底部发育有流向为NE——SW的较大河流一条,其分枝小河流很多。

从地形来看,应以河流的下蚀作用和溯源侵蚀为主。

区内分布有居民居住点4个,其中石村居民点相对较大,人口较多,交通较为便利。

其他村庄分布于600米~900米山坡之上,人口较少,交通不便。

二、地层分析:凌河地区出露的地层可分为四个时代,由老到新分别为,中泥盆统(D2)白云岩砂岩、下石炭统(C1)页岩煤层、中石炭统(C2)页岩砂岩、上石炭统(C3)薄层石灰岩、下二叠统(P1)泥灰岩、上二叠统(P2)页岩砂岩、下白垩统(K1)砾岩、上白垩统(K2)砂岩。

白垩统地层主要分布于,工作区的NE和SE 地区;石炭统、二叠统主要分布于,工作区的中部地区;泥盆统主要分布于,工作区的NW地区。

通过读图分析,可知中泥盆统与下石炭统之间缺失上泥盆统的地层;二叠系上统地层与白垩系下统地层之间,存在大量地层缺失,存在两个“地层不整合”接触现象。

三、地质构造分析据读图分析可知,凌河地区白垩系(K)上、下统地层应该为水平岩层,其他地层均为倾斜岩层,而且,北部岩层倾向与地表坡向倾向相同,但岩层倾角大于地表坡角;南部岩层倾斜方向与地表坡向相反。

地形图测量实习报告(完整版)

地形图测量实习报告(完整版)

地形图测量实习报告(完整版)地形图测量实习报告地形图测量实习报告第一篇:测量实习报告:实验四全站仪的认识与使用及地形图认读12实验四全站仪的认识与使用及地形图认读一、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全站仪的构造和主要功能,初步掌握其使用方法。

2、了解地形图的内容,学会判读地貌和地物,并掌握地形图的应用。

二、要求1、了解全站仪的构造和主要功能,熟悉全站仪主要部件名称和操作,练习使用全站仪测定角度、距离、高差等。

2、理解等高线的概念,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区别各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各种地形;初步掌握地形图地物的判读、确定点的高程、两点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

三、仪器工具1、全站仪、反射棱镜、小钢尺、温度计,气压计、记录板。

2、1:1000或1:201X地形图一幅,直尺、量角器等。

四、实验时间2学时,全站仪的认识与使用、地形图认读各1学时。

五、方法与步骤(一)全站仪的认识与使用1、安置仪器:在指定点位上安置全站仪(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棱镜高。

2、认识仪器:指出全站仪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3、角度测量:先将全站仪设置成角度测量状态,盘左瞄准起始目标,将起始读数置零(或所需数值),然后顺时针转动照准部瞄准终了目标读出并记下显示屏上的数据,终了读数减去起始读数即得半测回角值。

倒转望远镜用盘右位置瞄准终了目标,读出并记下显示屏上的读数,然后逆时针转动照准部瞄准起始目标,读出并记下显示屏上的读数,盘右的终了读数减去起始读数得下半测回角值,两个半测回角值的平均值即得一测回角值。

4、距离和高差测量:先将全站仪设置成距离测量状态,输入仪器高,棱镜高,棱镜常数、气象要素,然后瞄准棱镜中心按测距键,约4秒后显示所测距离(按斜距键,得二点间斜距;按平距键,得二点间平距;按高差键,得二点间高差。

)(二)地形图认读地形图上的地物地貌是用各种符号表示的,国家颁布的地形图图式是地形图 1符号的统一规定,要读图必需认识图上符号,地形图使用者应当备有一本图式。

地形图测量报告内容

地形图测量报告内容

地形图测量报告内容一、引言地形图是对地球表面特征的准确描述和记录,它对于地质勘探、土地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总结并分析通过测量手段获得的地形图数据,以期提供详尽的分析结果和建议。

二、测量方法1. 仪器及设备本次测量采用全站仪、GPS和激光测距仪等先进仪器设备,用以获取地形图的各类特征数据。

2. 测量过程在测量过程中,我们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通过设置控制点和观测点,绘制相应的测量网格,以获得准确的地形图数据。

三、测量数据处理1. 数据收集通过全站仪、GPS和激光测距仪等仪器,我们获得了大量的测量数据。

此次测量覆盖范围广泛,包括山区、平原、河流等地形特征。

2. 数据处理通过对收集到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我们绘制了具有丰富细节的地形图。

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拟合和分析。

四、地形图分析1. 高程分布根据测量数据和处理结果,我们绘制了高程分布图。

该图描绘了测量区域内各个位置的海拔高度,通过等高线的分布,可以清晰地看出地形的起伏。

2. 地貌特征通过分析地形图数据,我们发现测量区域内存在着丰富的地貌特征。

例如,山地区域具有陡峭的山脉和峡谷,平原地区则呈现出平坦的地势和河流交汇的景象。

3. 水文特征地形图中还包括了水文特征的记录。

通过测量河流、湖泊等水体的形态和面积,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水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

五、结果与讨论通过对地形图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存在着复杂的地貌特征,这对土地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挑战。

2. 水资源分布不均,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以满足当地的用水需求。

3. 地形图为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在土地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地貌特征的影响,以确保基础设施的安全和可靠。

2. 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建立合理的用水计划和保护制度。

3. 在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开发中,结合地形图数据,科学制定措施和政策。

读图报告

读图报告

龙首山地形地质图第一章引言此图为龙首山地区地形地质图,比例尺1︰10000通过分析龙首山地形地质图,掌握此区的地表形态特征;地层出露情况;构造形态特征;综合分析该区构造演化发展情况。

此区最高点为尖峰附近及南西方向图区边缘一带,海拔150m左右,最低点为区内东部北偏东边缘地区,海拔50m左右,相对高差100m左右。

山坡坡度变化稳定。

区内西部发育有冲沟一条,走向近南北方向横穿全区。

东部发育走向北东——南西方向冲沟一条,长度较短。

区内整体地形为,南部较高而北部较低的低山丘陵地貌。

第二章地层分布接触关系构造形态本区出露地层为,3个时代、6个小层,分别为:P21上二叠统一阶砂岩,P22上二叠统第二阶页岩,T11下三叠统第一阶灰岩,T12下三叠统第二阶泥灰岩,T13下三叠统泥岩,K白垩系砾岩。

据出露地层分析,自T13——K白垩系之前有沉积间断,地层显现出“不整合接触关系”。

根据区内地层界线展布形态分析,此区可分为两个构造层。

第一构造层次为K白垩系地层组成,据图上产状符号可知为,倾向正西,倾角10°左右的近水平岩层。

出露在图区正西边缘一带,面积较小。

第二构造层次为P21——T13地层组成,据地层出露界线形态和地层的对称重复,可判断出,此为一套受东西方向水平挤压力,变形形成的枢纽倾伏、扬起的褶皱构造。

背、向斜相间排列。

以尖峰向斜为例,描述如下:尖峰向斜自区北部边缘,经尖峰向南扬起,轴面走向南北方向,核部地层出露在北部边缘一带,为T13地层组成,翼部依次为T12——P22地层组成,两翼倾角近于一致。

扬起端发育有次级小褶皱,延伸不远,随主向斜扬起,逐渐消失。

褶皱区内延伸长度为700m左右,褶皱形成于,T13之后K之前。

第三章构造发展简史海西运动后期,此区地壳下沉,海水进袭,形成了半深海、浅海环境的泥岩、灰岩及泥灰岩沉积。

印支运动初期,地壳继续下沉,形成了泥灰岩和泥岩的半深海沉积地层。

印支运动后期地壳上升,此区受力发生变形,形成了一套褶皱构造。

金山镇读图报告

金山镇读图报告

金三镇地质图读图报告一、综述金三镇地质图比例尺为1:100000小比例尺,而且没有等高线,在地势判断上只能依据河流的走向、山峰所在等进行相对高度判断。

河流流向自西向东,山脉走向为北东-南西。

本地地质宏观上为北西过高,南东低;最高处为渚岭1800米,最低处为五里河西北方向高度应小于800米,故本地质图最大高差约为1000米。

从地质时代及其岩石类型可观察出D1-P3为三次小构造运动依次:海进、海退、海进,P3与T2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为平行不整合,E与T2之间为角度不整合。

此地区地质构造非常剧烈,形成了7个明显的褶皱自西向东依次编号为f1-f7;断层可分为三组:(一)、北东南西走向的2个逆冲断层F1、F2, (二)、4个平移断层,F3~F6,(三)、5个北东南西正断层F7~F11;一个构造窗,两个飞来峰;并且有两次岩浆岩侵入。

二、褶皱f1背斜位于地质图的北西角,走向近北东-南西,两翼倾向相反,左翼倾角约45°~50°,右翼倾角约70°;枢纽由中间向两侧倾伏。

核部为下石炭统砂岩、砂砾岩岩层(C1) ,两翼依次为上石炭统粉砂岩、页岩岩层(C2),下二叠统砂岩、泥岩岩层(P1),中二叠统砂岩岩层(P2)。

顾名为斜歪倾伏背斜。

f 2向斜位于f1背斜东侧,走向近北东-南西,两翼倾向相反,左翼倾角约70°,右翼倾角约50°;枢纽由中间向两侧倾伏。

核部为上石炭统粉砂岩、页岩岩层(C2),两翼为下石炭统砂岩、砂砾岩岩层(C1)。

顾名为斜歪倾伏向斜。

f3背斜位于雨峰至奇峰一带,走向近北东-南西,核部为下石炭统砂岩、砂砾岩岩层(C1),一翼因构造运动形成断层消失,一翼正常倾角约为50°,为上石炭统粉砂岩、页岩岩层(C2)。

根据剖面分析应为斜歪倾伏背斜。

f4背斜位于五里河北西侧至渚岭一带,走向近北东-南西,两翼倾向相同,左翼正常倾角约40°~70°,右翼倒转倾角约45°~70°;枢纽具波状起伏。

地形图读图报告

地形图读图报告
鸡公岩(16-17、88-89)与龙王洞间的实地距离:1850m
高家堰镇(05,87)的经纬度范围:经度:111°2′30~111°3′8
纬度:30°36′14~30°36′46
五、【读图的收获和体会】
通过这次地图学读图实习,在以下三个方面我有所收获。
首先,我巩固了专业知识。我们之前从书本上了解了专题地图与地形图各自的类型、内容及其表示方法、用途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但是通过读图,我们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面对色彩丰富、版面活跃、形式多样的专题地图,我通过自己的思考,弄清楚了每个图的表示内容以及表示方法,让我深刻理解了不同表示方法的含义与差异,为我今后对于表示方法的灵活运用打下了基础。另外,我对于专题地图的用色很感兴趣,只有多接触这些专题地图,注意不同地图用色习惯以及设色方法,培养审美素质,才能在今后的地图设计中取得良好的色彩效果。面对地形复杂、图例繁多、内容丰富的地形图,我对各种地图符号有了更形象的认识,并了解的其设计原则。通过读图,用所学的知识了解各区域的地势、居民地分布、水系、交通网等等。另外,通过对比,专题地图与普通地图间的差异更清晰的展现了在我的面前,这是光看书所收获不到的。
居民地及地势分布:在公路水系附近,居民地分布多,高程在300-400区域的居民地分布多,在高家堰、四方山、龙沿山、野应山、千佛山、轿顶山、青龙山、仙进山、鸡公岩等山地地区居民地分布少或没有分布。
根据高程信息,地形图所表现的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且该地区多山,北部有大片平原。最高地势在(00-01,81-82)女儿寨、淹水埫附近地势较高。
由该图的了解到的龙岗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信息为:
国内生产总值最高——布吉(55.32)
固定资产投资最高——布吉(9.85)

望洋岗地形地质图读图报告

望洋岗地形地质图读图报告

望洋岗地形地质图读图报告望洋岗地形地质图读图报告望洋岗地形地质图,比例尺1:50000;一、地形分析该区最高点为南西方向图区边缘,高程1200米左右。

次高点望洋岗顶部及其山岗东北方向至图区边缘,高程900米左右。

最低点位于正西边缘高程400米左右。

区内相对高差800米左右。

区内发育北东—南西向山脉一条,自南西向北东方向高程递降。

山脉自峰顶分别向北西和南东方向下降形成山坡,北西坡陡,南东坡缓。

望洋岗的南西侧与北东侧个各发育一个鞍部,沿鞍部顺坡均发育有冲沟。

区内无人烟,无道路,交通不便。

二、地层出露及岩性情况该区出露的地层为5个时代6个小层。

分别为,石炭系(C )页岩、泥灰岩和灰岩;二叠系(P )砂岩和灰岩;三叠系(T )石灰岩;白垩系(K )砂砾岩和页岩;下第三系(E )砾岩和砂岩;上第三系(N )粉砂岩和页岩;三、地层接触关系根据地形等高线与白垩系(K )——第三系(EN) 地层的交切关系判定,此为一套倾斜岩层。

而N) 地层相交截,明显两套地层三叠系(T)——石炭系(C)地层, 与上覆白垩系(K )——第三系(E套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四、构造形态与形成时代据分析可知,上覆盖层(N---K )为倾斜地层,产状N70°∠15°。

下伏地层(T---C )为一向斜构造。

向斜位于望洋岗北西侧,自南西边缘——北东方向延伸于北边缘中部掩没于上覆盖层之下,延伸长度6500米左右,枢纽水平,据二叠系(P )地层在两翼露头宽度可知,北西翼缓,南东翼陡,核部地层为三叠系(T),翼部由二叠系(P)—石炭系(C)地层组成。

褶皱形成于三叠系(T )之后——白垩系(K )之前。

区内自北西——南东方向发育断层一条,延伸长度9750米左右,产状N40°∠35°,错断了区内除上第三系之外的全部地层,其性质为横向逆断层,其北东盘为上升盘。

从其下伏地层测算,铅直地层断距200米左右,水平地层断距400米左右,地层断距257.12米左右(400*sin40°)。

《地图与测量学》读图报告

《地图与测量学》读图报告

《地图与测量学》读图报告图名:长安集图号:12-51-144-J-4图边注记:常青县九岸县12-51-144-J-2 12-51-144-J-3比例尺:1:2.5万等高距:5米外轮廓线:4882-4888 22250-22259内轮廓线:4881-4887 21731-21740成图方法:方里网地图区域:常青县和九岸县1)地理位置:经纬区域125°52’30”E—125°55’E44°01’25”N—44°05’ N长9.9km 宽6.6km (平均值) 2)地形:丘陵地形,海拔在131.0米-390.3米之间,山脉南北走向为主,东西走向较少;常青县的山整体较陡峭,九岸县西部的山较陡,东部的山较平缓的三个网格中有两处沼泽地,位于河流东侧。

3)植被:树种分松树和杉树两种:松树平均高25米,树径0.3米,杉树平均高20米,树径0.3米,分布于丘陵之上。

中东部低地有水田和沼泽4)居民地:居民地密度低,规模最大的是石河屯,所有居民地均属于农村类型,处于山谷地势平坦处,在河流两旁或由道路穿过。

5)水系:两县水系不发达,整个水系绝大部分分布于九岸县;主流是乌龙河,南北走向,由两大支流白水溪和大石河汇合而成,其中大石河有一支流清水溪注入;方里网格在21736-21737与4883-4886之间6)交通: 三条主干道6号公路虎山屯---刘家堡—石河屯—张家屯砾6(8) 平安镇—丁家大院长岭—东部落其余的为等级较低的公路7)经济:经济落后,居民以农谋生,工业落后;有一个变电站,基础设施不完善,通讯落后。

8)用地:工业用地极少,农业用地广,大部分为林地;沿大石河两侧有相对大面积平地,可供种植其它作物。

地球科学系05级蔡智敏05350075/forum/read.php?tid=996&page=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民地及地势分布:在公路水系附近,居民地分布多,高程在300-400区域的居民地分布多,在高家堰、四方山、龙沿山、野应山、千佛山、轿顶山、青龙山、仙进山、鸡公岩等山地地区居民地分布少或没有分布。
根据高程信息,地形图所表现的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且该地区多山,北部有大片平原。最高地势在(00-01,81-82)女儿寨、淹水埫附近地势较高。
境界:该图以行政区划为单位划分了不同区域,区域周围以境界作为界限,主要为政区界。包括了县、自治区、县级市界,地区、地级市界。境界线是用不同结构、不同粗细与不同颜色的点线符号来表示的。
四、【量算及判读】
树(14-15,89-90)的高程:360m
树(15-16,82-83)的高程:260m
龙王洞(18-19,88-89)的高程:420m
最后,我学会了交流与合作。由于地形图包含的信息量大,老师安排我们分小组进行读图。在刚开始读图时,我和另一个同学按步骤一起进行,但后来发现时间不够了,于是我们分工合作,她负责分析六大要素中的水系、地貌、土质植被的地理内容和表示方法,我负责独立地物及居民地、交通线和境界。判读高程的时候我们一人负责一个,其他内容我们便一起进行。最后,我们再整合我们各自收集到的信息,交流自己在读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遇到意见有冲突的地方,我们会相互讨论,得到结论。在以后的实习中,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自己的想法会有局限性,有时候需要与别人的交流合作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是任务完成得更好。
专题地图表现了专题现象,表现了抽象、无形的经济状况。在色彩运用及图名、图例、主图与副图、附图、附表表现内容的配置关系上,专题地图比普通地图更为复杂多变。地图是以整体的形式出现的,又是由多种要素与形式组合而成的。
地形图读图报告
一、【简介】
图名:高家堰镇
图号:H49E009013
比例尺:1:50000
坐标网:
由该图的了解到的龙岗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信息为:
国内生产总值最高——布吉(55.32)
固定资产投资最高——布吉(9.85)
国内生产总值最低——南奥(3.5)
固定资产投资最低——南奥(1.66)
人均总产值最高——葵涌(3.25)
人均总产值最低——龙岗(1.44)
【优点】
色彩设计合理,清晰美观,用色彩区分质量差异,显示了良好的和谐性。提高了层次结构及对比度。统计图及文字说明在外形、大小、色彩上丰富多样,活跃了版面,增强视觉平衡效果。
这次读图,为我们今后的读图工作积累了经验,并为运用与设计地图打下了基础,我需要将读图所收获到的东西灵活运用到今后的相关工作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并培养更多的技巧。
由该图的了解到的龙岗区的工农业总产值的主要信息为:
工农业总产值最大——布吉:85.01(农业总产值0.21)
总工农业总产值最小——南奥:4.11(农业总产值0.51)
农业总产值最多——坪山0.85(工农业总产值21.97)
【优点】
能清晰看出工农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大小及总值大小。色彩设计合理,清晰美观,以图形的运用提高了数据的对比度。统计图及文字说明在外形、大小、色彩上丰富多样,活跃了版面,增强视觉平衡效果。
专题地图报告
【专题地图的类型】
社会人文地图——经济地图
数据特征——定量数据
【比例尺】
1:500000
【图名】
主图:
图1:国内生产总值及固定资产投资(龙岗区)
附图:
图2: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及构成
图3:国内生产总值及构成
图4:深圳各区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专题地图的主要内容及表示方法】
该图表现了龙岗区的综合经济情况,将龙岗区分成若干个区划单位(以行政区划为单位),采用分区统计图表法表示了各区划单位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总值(单位:亿元),用柱状图形的高低表示了统计的数据大小,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总值的数量差异。该图用质底法表示了各区划单位的人均生产总值(单位:万元),用不同底色以显示龙岗区不同行政区人均生产总值质量差别。另外,根据相关附图了解到国内生产总值分布情况,固定投资总额及深圳各区主要经济指标,突出了龙岗区的经济状况与全国和深圳各区的对比。由此可以看到全国与各区域的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
湖泊、水库、池塘用蓝色水涯线配合蓝色水部来表示。
地貌:
本地形图采用等高线发表示地貌。根据高程信息,地形图所表现的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且该地区多山,北部有大片平原。最高地势在(00-01,81-82)为986m,女儿寨、淹水埫附近地势较高。该地区多山,有一下地貌符号表示:
土质植被:
土质是泛指地表覆盖层的表面性质,植被则是指地标植物覆盖的简称。地图上常用地类界、底色、说明符号和说明注记相配合来表示。
图式:1990年版图式
二、【图幅的地理状况】
水系:
主流:丹水(00-18,76-89)支流:泉子流,流溪,赤水溪,城子河等。
其他河流:鞍子溪(11-14,89-91),楠木溪(20-22,87-90),向家河(14-17,82-88),西流溪(21-23,77-80),枇杷溪(22-23,79-83),白氏溪(22-23,75-77)
然后,我的实际运用能力得到了提升。专题地图分主图和附图,我需要要将两者结合起来理解整幅图的含义。虽然附图是次要的,但它从侧面传达了主图表现不了的信息,也有利于主图的分析与理解。但我读附图花了很长时间,因为自己对很多统计图的形式还不太熟悉。在实践中,对于专题地图的表示方法,我们要根据地图所要表示的内容来选取,甚至需要几种方式相结合。在读地形图时,对于等高线的起伏的判读、高程的判读、两地间距离的量测等需要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判断、计算,并要保持认政区域内要标示出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人均总产值三种数据,易混淆,可在人均总产值数据下标注实心圆点标记以区分其他数据。
附图是对主图的概括与补充,占次要地位,但该图中统计图数量过多,所占幅面过大,且结构复杂,不易读。没有突出主图的重要性。
【图名】
主图:
图5:工农业总产值(龙岗区)
附图:
图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图7:职工工资发展状况
图8:居民消费价格累计总指数
图9:居民消费价格当月指数
【专题地图的主要内容及表示方法】
该图表现了龙岗区的农业与工业的比重情况,将龙岗区分成若干个区划单位(以行政区划为单位),采用分级统计图表法表示了各区划单位的工农业总产值(单位:亿元),用正方形的大小表示了工农业总产值的大小。正方形内的网格显示了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份量,将两者的数量差异进行了对比。总体看来,各区域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极小份额,可见,工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另外,根据相关附图了解到职工工资发展状况、居民消费价格累计总指数、居民消费价格当月指数,消费情况可以反映当地的经济状况‘
水库:王家坝水库(05-07,90-93):1508万立方米楠木溪水库(21-23,89-90)红旗水库
交通网:该地图上主要以陆地交通为主,表示了铁路、公路和其他道路三类。有以下公路:
4级公路(14-15,75-76),沿白氏溪公路2级,沿丹水公路3公路,沿西流溪3级公路,曹家略-新桥坝公路3级(11-12,15-16),水系旁基本上都有公路的分布。
三、【地理内容及表示方法】
水系:
水系物体如井、泉、贮水池形态都很小,在地图上只能用记号性符号表示其分布位置。
河流、运河及沟渠在地图上都使用线状符号配合注记来表示的。地图上表示了河流的大小、形状和水流状况。主流丹水的流向为西北向东南。当河流较宽时,用蓝色水涯线符号正确的描绘河流的两条岸线,有些河流只能用单线表示。运河及沟渠用平行双线线的实线表示。
【缺点】
附图是对主图的概括与补充,占次要地位,但该图中统计图数量过多,所占幅面过大,且结构复杂,不易读。没有突出主图的重要性。
【专题地图与普通地图的区别】
专题地图具有专题内容和地理地图,表示地图主题的专题内容以各种符号组成第一层面,地理地图则以较浅淡的色彩作为第二层面,在这里,分级统计图表及分区统计图表构成第一层面,龙岗区地理图构成第二层面。
独立地物及居民地:独立地物指实地形体较小,无法按比例表示的一些地物。
地图上表示出了居民地的形状、建筑物的质量特征、行政等级和人口数。以平面图形和圈形符号表示。
交通线:
该图中分布了大量公路和乡村路。公路分为汽车专用公路和一般公路两大类,汽车专用公路包括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鸡公岩(16-17、88-89)与龙王洞间的实地距离:1850m
高家堰镇(05,87)的经纬度范围:经度:111°2′30~111°3′8
纬度:30°36′14~30°36′46
五、【读图的收获和体会】
通过这次地图学读图实习,在以下三个方面我有所收获。
首先,我巩固了专业知识。我们之前从书本上了解了专题地图与地形图各自的类型、内容及其表示方法、用途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但是通过读图,我们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面对色彩丰富、版面活跃、形式多样的专题地图,我通过自己的思考,弄清楚了每个图的表示内容以及表示方法,让我深刻理解了不同表示方法的含义与差异,为我今后对于表示方法的灵活运用打下了基础。另外,我对于专题地图的用色很感兴趣,只有多接触这些专题地图,注意不同地图用色习惯以及设色方法,培养审美素质,才能在今后的地图设计中取得良好的色彩效果。面对地形复杂、图例繁多、内容丰富的地形图,我对各种地图符号有了更形象的认识,并了解的其设计原则。通过读图,用所学的知识了解各区域的地势、居民地分布、水系、交通网等等。另外,通过对比,专题地图与普通地图间的差异更清晰的展现了在我的面前,这是光看书所收获不到的。
经度范围111°00′~ 111°15′纬度范围30°30′~ 30°40′
地理位置:
行政归属:
1.长阳土家族自治区
2.宜昌市县
3.宜昌县
4.枝城市
作业单位及出版年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