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处理器四大流派

合集下载

了解电脑处理器的不同型号及其性能差异

了解电脑处理器的不同型号及其性能差异

了解电脑处理器的不同型号及其性能差异我是一名对于电脑处理器的了解超乎寻常的作家,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电脑处理器的不同型号及其性能差异。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选择一款适合自己需求的电脑处理器变得非常重要。

通过本文的阅读,你将获得关于电脑处理器的全面知识,并且能够更好地为自己的电脑升级或购买选择提供参考。

一、Intel i系列处理器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Intel i系列处理器,这是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处理器之一,主要分为i3、i5、i7和i9四个型号。

其中,i3适合日常办公使用,较低的价格能够满足基本需求。

i5则适合一般的日常使用和轻度游戏,可以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求。

而i7处理器则适合专业用户,如视频编辑、3D建模等需要大量运算的任务。

另外,i9处理器则是Intel旗下的旗舰产品,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强大的处理能力而蜚声业界。

如果你是一位专业的游戏玩家或者需要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的工作,那么i9处理器将是你最好的选择。

二、AMD锐龙系列处理器除了Intel,AMD也推出了自己的处理器,其中锐龙系列处理器备受关注。

AMD锐龙处理器以其优秀的多核性能和高性价比而备受好评。

锐龙3适合日常使用和轻度游戏,性能稳定可靠。

而锐龙5则适合一些专业用户,如音视频处理、图像渲染等。

对于需要高性能的专业用户,锐龙9处理器将是不二选择。

三、性能差异对比根据上述型号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处理器之间存在一定的性能差异。

在以i7为例的情况下,与i5相比,i7处理器具有更高的主频、更多的核心和线程数,以及更大的缓存容量。

这些都是影响处理器性能的重要因素。

同样,在AMD锐龙系列中,高级别的处理器具有更高的性能。

不同型号的处理器之间并非只有性能差异,还有着不同的功耗和散热特性。

一般来说,性能越高的处理器,功耗和散热也会相应增加。

因此,在选择处理器时,需要权衡性能和散热功耗之间的平衡,以及是否需要针对特定任务进行优化。

四、选择适合自己的处理器了解了电脑处理器的不同型号及其性能差异,接下来就是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处理器了。

cpu的品牌分类

cpu的品牌分类

cpu的品牌分类
CPU的品牌主要分为英特尔和AMD两种。

英特尔处理器包括奔腾、赛扬、酷睿和至强系列。

其中奔腾和赛扬系列定位低端,酷睿系列又细分为酷睿i3、i5、i7,分别代表中端、中高端、高端。

至强系列主要应用为服务器处理器。

而AMD CPU有包括毒龙、闪龙、速龙、炫龙、皓龙、羿龙、推土机FX等系列。

其中毒龙属于早期产品,已经停产。

闪龙,低端台式处理器,已停产。

速龙代表中、高端台式处理器。

炫龙为笔记本电脑处理器。

皓龙主要是服务器处理器。

羿龙,继速龙之后新推出的四核处理器,带有三级缓存。

推土机FX系列是继羿龙之后最新的处理器。

4大主流CPU处理器技术架构分析

4大主流CPU处理器技术架构分析

4大主流CPU处理器技术架构分析1.x86架构:x86架构是由英特尔和AMD共同推出的一种处理器架构。

它是32位和64位处理器的主流架构,广泛用于个人电脑和服务器。

x86架构采用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ISC)的设计思想,通过提供大量的指令集,能够直接执行复杂的操作,从而提高性能。

不过,由于复杂的指令集和多级流水线设计,x86架构的处理器功耗较高,且难以优化。

2.ARM架构:ARM架构是一种低功耗架构,广泛用于移动设备和嵌入式系统。

它采用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的设计思想,通过简化指令集和流水线设计,减少了功耗和芯片面积。

ARM架构具有高效能和低功耗的优势,在移动设备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它还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组件来构建处理器。

3. Power架构:Power架构由IBM开发,广泛应用于大型服务器和超级计算机。

Power架构采用RISC设计思想,通过减少指令数量和复杂度,提高了性能和效率。

Power架构也支持多线程和多处理器技术,可以实现高度的并行计算。

Power架构的处理器主要被用于高性能计算场景,如大数据分析、科学计算等。

4.RISC-V架构:RISC-V架构是一个开源的指令集架构,于2024年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发。

RISC-V架构采用RISC设计思想,通过精简指令集和模块化设计,提供了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RISC-V架构的指令集规范是公开的,可以任意修改和扩展,使得硬件开发者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定制。

RISC-V架构对于嵌入式系统和物联网设备具有较大的潜力,也得到了学术界和开源社区的广泛支持。

这四种主流的CPU处理器技术架构各有优势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架构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应用来决定。

无论是个人电脑、服务器还是移动设备,处理器架构的选择都直接影响着性能、功耗和功能扩展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处理器架构可能会进行更多的创新和突破,满足日益增长的计算需求。

国产cpu和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

国产cpu和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

国产cpu和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国产CPU和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国产CPU和操作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了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国产CPU和操作系统的起源、发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探索国产CPU和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

一、国产CPU的起源与发展国产CPU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我国正处于信息技术起步阶段,外国厂商垄断了CPU市场。

为了摆脱对外依赖,我国开始了自主研发的探索。

在这一背景下,中科院计算所于2001年研发出了我国第一颗自主设计的32位CPU——龙芯1号。

龙芯1号的问世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CPU的开端,为后续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随后,我国的CPU研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02年,中科院计算所推出了龙芯2号,进一步提升了性能。

2008年,龙芯3号发布,性能更加强大,可与当时国际主流CPU媲美。

2011年,龙芯3A发布,首次实现了64位架构,成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64位CPU。

此后,龙芯系列不断升级,性能不断提升,成为我国自主研发CPU的代表。

二、国产操作系统的起源与发展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也是我国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了自主研发操作系统的探索。

1999年,中科院计算所推出了我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中科院操作系统(COS)。

COS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成为我国自主研发操作系统的开端。

随后,我国的操作系统研发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2000年,中科院计算所发布了COSⅡ,进一步提升了性能和功能。

2007年,中科院计算所发布了COSⅢ,首次实现了与国际主流操作系统的兼容。

2012年,我国推出了麒麟操作系统,该系统基于Linux内核开发,具有较高的性能和稳定性,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国产CPU和操作系统的应用国产CPU和操作系统在我国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在政府机关、军队、科研院所等领域,国产CPU和操作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

2020年国产CPU专题研究:CPU概念、指令集架构的代表、国内CPU产品简介 、海光与中科曙光分析

2020年国产CPU专题研究:CPU概念、指令集架构的代表、国内CPU产品简介 、海光与中科曙光分析
2020年投资机会来自新兴技术所带来的新的计算需求,国内CPU厂商有望凭借持续加大的 研収投入和相对较大的工艺提升空间 ,来缩小不国际水平的差距。海光芯片在主频和制秳方 面领先国内同类产品,接近Intel芯片的性能,具备较大的替换可能性。中科曙光持有海光 36.4%的股权,海光芯片量产有望增加公司业绩。建议关注相关产业链标的:中科曙光( 603019)。
投资要点
行业增长:国家积极推劢国产 CPU在政府和重点行业迕行应用 ,国产CPU迕口替代空间迕一 步放大。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自给率丌断提升 ,丏国产芯片生态逐步形成 ,国产CPU和操作 系统构建了初步的生态系统,有望成为中国的IT产业主流。
行业収展:国产 CPU面临着相对较好的収展环境 ,5G、物联网等新技术也将带来新的计算 需求。芯片的7nm工艺制秳已经接近商业化生产的极陉 ,芯片制造成本急剧上升,摩尔定律 失效后,给国产替代创造良好的机遇,国产CPU有望实现“换道超车”。
CPU的概念及其工作原理
中央处理器(CPU),是电子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
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
中央处理器主要包括运算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及相关数据、总线。
物理结构包括运算逡辑部件、寄存器部件和控制部件等。
运算器
数据
输入设备
秳序

控 制 信 号
反 馈 信 号
对经常使用的指令设计得简单高效
操作有陉制,控制简单化
编秳相对简单,科孥计算及复杂操作的秳序设计相 对容易,效率较高 包含较少的电路单元,面积小、功耗低
微处理器结构简单,布局紧凑,设计周期短 结构简单,指令规整,性能容易把握,易孥易用
应用范围
适合亍与用机
适合亍通用机

常见国产处理器指令集体系及来源

常见国产处理器指令集体系及来源

常见国产处理器指令集体系及来源常见国产处理器指令集体系及来源国产处理器取代Intel、AMD等国际公司的处理器一直是国家的战略和梦想,如今在太湖之光计算机上算是真正圆梦了,不过当初的新闻报道中笔者也看到了评论中很多人对国产处理器的批评,这个问题也是影响国产处理器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生态体系的缺乏,中国发展自己的处理器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个石头就是国外已经发展的处理器指令集,但这种路线又很容易被不明真相的围观者嘲讽都用了别人的指令集了,怎么还敢叫自主产权?多年前龙芯处理器的架构师胡伟武博士也解释过:我们CPU也是可以做世界第一的,而且有,关键就是没法用,用户不用你。

软件生态的现实决定了国产处理器不可能从0开始研发,在这方面日本80-90年代通过TRON计划研制通用OS、CPU但最终失败的例子可以说是前车之鉴,反而C919大飞机这种国际化分工合作的模式容易获得成功。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下国内处理器的指令集体系及技术来源。

根据公开来源,笔者能找到的有代表性的国产处理器方案主要有龙芯、申威、兆芯、飞腾、宏芯以及智能手机/平板领域发展最好的海思、展讯、全志等,他们所用的架构涉及X86、ARM、MIPS、Power 及SPARC、Alpha等,如下图所示:龙芯:血统纯正的中国芯,商业化不尽如人意龙芯并非最早的国产处理器,也不是最成功的国产处理器,但提到国产处理器,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恐怕就是龙芯了,它是曝光率最高的国产处理器,而且考虑到它是中科院计算机所研发的,其血统的纯正性更容易成为国产处理器的代表。

龙芯课题组于2001年成立,不过龙芯处理器的正式诞生之日是2002年8月10日,在计算所长李国杰院士的领导下,龙芯之父胡伟武博士及其团队拿出了龙芯1号处理器,当年他还写过《我们的龙芯1号》一文介绍龙芯的研发历程,小编当年也看过这篇文章,记忆犹新的是龙芯的中文代号是狗剩,源于中国人赖名好养活的习俗,不过也可以看出团队对龙芯处理器的未来虽然有期待,但当时应该是挺担心这个项目的未来发展的,只是龙芯的。

主流CPU介绍范文

主流CPU介绍范文

主流CPU介绍范文1. 英特尔(Intel)系列CPU:1.1 酷睿系列(Core Series):酷睿系列是英特尔最受欢迎的系列之一,适用于大多数消费者和一些中高端用户。

该系列分为i3、i5、i7和i9四个等级。

-i3系列:适用于普通用户的日常办公和娱乐需求。

具有双核心、四线程的处理能力,性价比较高。

-i5系列:适用于中高端用户的多媒体处理、游戏等需求。

多为四核心、六线程,性能较为出色。

-i7系列:适用于专业用户和游戏爱好者,具备更强大的性能和多任务处理能力。

多为六核心、十二线程,还有部分型号为八核心。

-i9系列:适用于高端游戏、虚拟机和影视剪辑等专业领域。

常规型号为八核心、十六线程,高级型号更高。

1.2 赛扬系列(Celeron Series):赛扬系列是英特尔的入门级处理器,适合一些简单应用和低负载需求的用户。

常见型号为双核心、双线程。

1.3 奔腾系列(Pentium Series):奔腾系列是介于赛扬和酷睿之间的产品线,适用于一些中低端的办公和轻度多媒体应用。

常见型号为双核心、四线程。

2.AMD系列CPU:AMD是英特尔的竞争对手,也提供了多款具备强大性能的CPU供消费者选择。

2.1 锐龙系列(Ryzen Series):锐龙系列是AMD最受欢迎的产品系列之一,适用于多媒体处理、游戏和专业应用。

该系列分为3、5、7和9四个等级。

-锐龙3系列:适用于中低端用户的办公和娱乐需求。

多为四核心、八线程,一些较高型号也有六核心。

-锐龙5系列:适用于中高端用户的游戏和多媒体处理需求。

多为六核心、十二线程,性能出色。

-锐龙7系列:适用于专业领域和高端游戏用户。

常见型号为八核心、十六线程,性能卓越。

-锐龙9系列:适用于高端应用和游戏玩家。

常规型号为十二核心、二十四线程,高级型号更高。

2.2 A系列(A-Series):A系列是AMD的入门级处理器,适合一些日常办公和轻度娱乐用户使用。

常见型号为四核心、八线程。

国产CPU(重点)

国产CPU(重点)

一、中国科学院计算所—龙芯CPU(一)代表产品介绍龙芯CPU一般指龙芯,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自主研发的通用CPU。

中科院计算所从2001年开始研制龙芯系列处理器,经过十多年的积累与发展,于2010年由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政府共同牵头出资,正式成立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旨在将龙芯处理器的研发成果产业化。

产品线包括龙芯1号小CPU、龙芯2号中CPU和龙芯3号大CPU三个系列。

其中,龙芯3A是首款国产商用4核处理器,龙芯3B是首款国产商用8核处理器。

(二)技术特点“兼容国际主流、自主指令系统”CPU优点:拥有架构授权可以自己按需定义规格,并按自己日程进行开发、交付和使用,一次架构授权费涵盖全部的应用定义。

生态环境比较健全。

缺点:对处理器设计水平要求较高,长期技术演进路线受架构的制约。

①中国科学院计算所--龙芯系列MIPS兼容,2009年6月获得MIPS32与MIPS64架构的授权。

龙芯1号CPU及其IP面向嵌入式应用,龙芯2号CPU及其IP面向高端嵌入式和桌面应用,龙芯3号多核CPU面向服务器和高性能机应用。

1、龙芯1号龙芯1号系列芯片集成32位处理器核,专为嵌入式领域设计,具备低功耗、高集成度及高性价比等特点。

目前龙芯1号产品包括龙芯1A和1B两款芯片。

龙芯1A除集成LS232处理器核和2D GPU外,还集成了16/32位DDR2控制器、高清显示、PCI、USB、GMAC、AC97、SATA、RS-ECC NAND、CAN、ACPI、SPI、88路GPIO等接口。

龙芯1A的高集成度使得1A适用于云终端、工业控制、数据采集、网络设备等领域,同时1A还可以被配置为具有PCI接口的全功能南桥芯片。

龙芯1B是一款轻量级的32位芯片,片内除集成LS232处理器核外,还集成了16/32位DDR2控制器、高清显示、NAND、SPI、62路GPIO、USB、CAN、UART等接口。

能够满足超低价位云终端、数据采集、网络设备等领域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完虐AMD/英特尔,国产处理器
四大流派都做了什么
2016-07-15 09:54:48 来源:超能网中晟宏芯:借力蓝色巨人IBM,Power架构能撑起一片天?
通用处理器架构也曾百花齐放,Intel当年面对的对手比现在多得多,但X86现在差不多一统天下了,能跟Intel竞争的公司就更少了,强大如IBM这样拥有Power架构的公司也不行了,他们索性于2013年联合NVIDIA、泰安电脑等公司成立OpenPower开放联盟,其他公司也可以获得Power架构授权。

此后在2014年还推动成立中国POWER技术产业生态联盟,IBM与多家中国公司签署了授权协议,中晟宏芯就是其中的一家。

IBM的Power架构一度成为国产处理器的希望
中晟宏芯成立于2013年,发起人是江苏梦兰集团、江苏中晟智源、苏州高新创业投资集团,梦兰集团之前我们说过是中科院旗下的公司,而后两者可以说是江苏政府代表,因此中晟宏芯获得Power架构技术得到了工信部及江苏政府、中科院计算所的支持,计算所甚
至派了一个技术团队,如果一切都能按照预定的引进、消化、吸收,中晟宏芯应该在2019年推出国产化的Power处理器。

但是事与愿违,中晟宏芯虽然很快就推出了CP1处理器,但这只是IBM Power 8处理器的马甲而已,还没等这家公司消化Power技术,他们就闹出了欠薪风波,中科院派出的技术人员发不出工资,此后公司也不断动荡,股东发生变化,人员也波动频繁,指望中晟宏芯推动Power架构国产化是没希望了。

此外,IBM的Power架构在国内银行等关键行业有重要应用,而且Power处理器性能强劲,是个好东西,但真要引进消化也没这么容易,以Power 8架构为例,它是12核心96线程,核心面积达到了650mm2,复杂度远高于普通处理器,再加上原本使用的是IBM 自己的22nm SOI工艺,而SOI工艺已经没多少代工厂搞了(GlobalFoundries用过,28nm 节点放弃,后来又继承了IBM的衣钵),这无疑增加了Power处理器的国产化难度。

兆芯/海光:中国能用X86技术打败Intel、AMD?
前面提到的国产处理器中,除了军方背景的申威、飞腾之外,基于MIPS、SPARC以及Power架构的处理器发展过程都是一波三折,他们面临的核心问题也是一样的——软件生态远不如X86。

既然大家都能注意到这个问题,那中国为什么不直接选择X86体系呢?这是个好问题,你还别说,国内还真有搞X86架构的。

国内较早跟X86架构授权有关的是北大微电子中心,2005年AMD跟中国政府达成了协议,科技部指定北大微电子中心接收AMD Geode-2处理器技术授权,北大微电子中心还把这事作为重点宣传,表示“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向在美国境外授权开发X86兼容的微处理器及系统芯片。

此次合作也是迄今为止中美半导体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技术合作。


AMD给的这个处理器是X86架构的,中国因此获得了X86技术,不过Geode处理器大部分人是没听说过的吧,因为这是AMD嵌入式处理器,其最初起源于Cyrix公司的
MeidaGX平台,后来Cyrix这部分业务被国家半导体(NS)收购,2003年AMD又把国家半导体的Geode业务收了。

AMD授权给北大的X86技术显然不可能是最顶级的,所以选了嵌入式架构给中国,不过这点“施舍”已经可以让北大好好装一下了,很多人恐怕不记得还有北大众志处理器吧,原先也是做MIPS架构,得到AMD授权之后,他们的PKUnity86-3就是X86兼容处理器,但最后也是不了了之,也只活在了展台上,现在都没什么消息了。

说得有点远了,回到正题上来。

由于X86架构是AMD、Intel吃饭的家伙,他们通常是没可能把技术授权给别人的,AMD之前那个例子更多地是拿买来的技术迎合中国市场而已,中国公司从这两家获得X86技术的可能性几乎没了。

不过我们别忘了X86技术实际上并非只有AMD和Intel,VIA威盛公司也有X86授权的,他们的技术来源于Cyrix,后者又是Intel当年对外授权X86技术的几家公司之一。

在当年的Intel反垄断案和解之后,VIA的X86技术也算是正当化了,但是VIA自己是个小公司,没法玩转高性能X86架构的,他们出的Nano、Nehemiah(尼希米)、Esther (以斯帖)、Isaiah(以赛亚,VIA总经理陈文琦、王雪红夫妇是基督徒,产品代号也很有宗教特色)等处理器虽然不乏特色,但因为制造工艺不能跟Intel相比,架构和性能也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既然没有市场了,那VIA索性把X86技术卖给了大陆的上海兆芯公司。

兆芯这家公司也是很有背景的,2013年由上海国资委旗下的联和投资与VIA成立的,注册资本2亿美元,上海出资80%,VIA占股20%。

这次的合作显然是大陆出钱,VIA出技术,因为兆芯的业务范围包括X86 CPU、ARM CPU、GPU及芯片组研发都是VIA现有的,上海国资委下面的投资公司可没这技术。

凭借雄厚的背景,兆芯如愿拿下了国家的核高基项目,根据公开报道兆芯拿到的核高基补贴高达56亿,后续还在申请,总额高达70亿。

至于回报,兆芯号称自主研发的ZX-C 处理器于2015年4月量产,28nm工艺,四核处理器,主频可达2.0GHz,TDP功耗仅为18W,并且支持国密算法加密,但兆芯的CPU基本上都是VIA处理器的马甲,毕竟从成立到拿出产品只有2年左右的时间,这么快就生产出四核X86处理器并不容易。

除了上海兆芯,国内另一家获得X86技术授权的是天津海光,这事还得从AMD说起,今年Q2季度财报公布之后,AMD宣布他们跟中国天津海光投资公司达成了协议,将X86技术授权给海光公司,获得2.93亿美元的授权费,双方还会成立合资公司。

目前有关AMD、海光的X86授权协议还不明确,但AMD这次授权给中国公司的X86很可能不再是低端的,因为AMD要打开中国高性能服务器市场,授权的架构很可能是高性能的Zen技术,换句话说AMD有可能给了中国公司最尖端的X86技术,如果真是如此,AMD这一次可真的是拼了。

海思:商用市场的成功才是真成功
这里虽然选择了华为的海思,不过笔者要说的其实是海思、展讯、全志、瑞芯微等一帮民营公司开发的处理器,选择海思作为代表,是因为海思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些公司虽然没多少背景(海思背后的华为算是大公司,是个例外),但他们恰恰是商业化最成功的国产处理器,这点跟前面介绍的其他处理器不同。

商业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不必背负什么国产、自主产权的压力,他们无一例外选择了最热门的ARM体系,架构也多是购买的ARM公司的Cortex-A系列授权,GPU也是花钱授权的,海思还可以研发自己的基带及ISP、DSP等芯片,目前的麒麟950处理器是首款Cortex-A72核心、Mali-T880 GPU及TSMC 16nm Plus工艺处理器,已经具备国际先进水平。

总结:
以上介绍的国产处理器中,他们大体可以写分为学院派、军方派、国资派及民营派,其中商业化最好的显然是民营派,国内厂商在手机/平板SoC处理器上已经闯出一片天,军方派的飞腾、申威因为目标明确,实际上发展的也相当成功,申威SW26010在众核架构上也具备世界水准了。

不能让人满意的要属学院派及国资派了,龙芯被寄予厚望,但市场化举步维艰,考虑到MIPS指令集的应用场合,龙芯进入主流市场是没可能了。

一些国有资本参与的国产处理器更让人失望,其所推出的处理器经常号称国产自主产权或者自主研发,但背后多是马甲,很多项目都是为了争取国家的核高基巨额补贴。

当然,在套取国家补贴这点上,不仅是国资派,所有公司其实都对这个蛋糕垂涎三尺。

华为海思虽然在商用市场发展的不错了,这点值得表扬,但他们也没忘记核高基补贴。

我们
曾报道过华为的泰山服务器,此前资料说它使用的是华为自主研发的CPU架构,但之后华为公关找我们澄清过——该处理器不是16核而是32核的,基于公版Cortex-A57架构,华为表示该项目是国家核高基计划,不会量产。

笔者并不是反对国家补贴高科技发展,以当前国内相对弱势的情况来看,国家的支持和补助对处理器研发以及存储芯片研发、半导体工艺等重大技术都是非常必要的,问题是如何避免有些公司浑水摸鱼、骗取纳税人资金。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国产处理器无论如何都是一个要大力发展的行业,我们希望不久的将来能看到中国公司也能制造出世界级水准的高性能处理器,与Intel、AMD、高通等公司同台竞争,尽管不是每一个人都会选择国产处理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