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韵律美

合集下载

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学

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学

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学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韵律美学吸引了无数读者。

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学是指通过诗歌的音韵、节奏和韵律等方面的表现,使诗歌具有美感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古典诗歌的音韵、节奏和韵律三个方面来探讨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学。

一、音韵美学古典诗歌的音韵美学是指通过音节的选择和排列,使诗歌具有和谐的音韵效果。

古代诗人注重音节的平仄、押韵和声调的变化,以达到音韵的美感。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有“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首诗中的平仄、押韵和声调变化都非常和谐,给人一种悠扬的音乐感。

二、节奏美学古典诗歌的节奏美学是指通过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来表现诗歌的美感。

古代诗人注重诗句的长短、停顿和重音的运用,以达到节奏的美感。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的节奏明快而有力,给人一种流畅的感觉。

三、韵律美学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学是指通过诗句的韵脚和韵部的运用,使诗歌具有韵律的美感。

古代诗人注重诗句的押韵和韵脚的运用,以达到韵律的美感。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的押韵和韵脚非常巧妙,给人一种韵律的美感。

综上所述,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学通过音韵、节奏和韵律等方面的表现,使诗歌具有美感和艺术价值。

古代诗人通过精心的构思和运用,创造出了许多优美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传诵和赞美。

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学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弘扬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学,让更多的人欣赏和领略古典诗歌的魅力。

古代诗词中的节奏与韵律之美

古代诗词中的节奏与韵律之美

古代诗词中的节奏与韵律之美一直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古人在创作诗词时,不仅追求思想、情感的表达,更注重诗句的节奏感和声韵之美,使诗词作品在朗朗上口的同时,也具有了独特的韵律之美。

首先,古代诗词中的节奏感彰显了文学作品的动感和表现力。

句子的长短、停顿的地方,都能通过诗词的节奏感表达出作者所情所思。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两句的节奏感非常明显,短短的七个字,运用了连绵不断的句子长度变化,凸显出离别之情。

这样的节奏感不仅仅使诗词更加通顺流畅,还展现了作者对情感的抒发。

其次,古代诗词中的韵律之美令人陶醉其中。

韵律为诗词注入了一种音乐的美感,让人可以在朗朗上口的同时享受诗词给人带来的愉悦。

例如,在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四言诗采用了平仄平仄的韵律,使句子韵律感强烈,优美动人。

古代诗词中的节奏和韵律之美的体现离不开句式、音律等方面的运用。

诗词句式的特点是诗句的长短变化有致,使诗行具有一个个自成一体的完整单元。

例如,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四句“五言绝句”完整地诠释了离别时的心情。

音律的运用也是诗词韵律之美的重要因素,它通过声调的高低、音调的抑扬来产生音乐般的节奏感。

这种美妙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会让人在朗读或倾听诗词时产生一种无法言喻的美的享受。

古代诗词中的节奏与韵律之美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近代的作家通过对古代诗词的研究和借鉴,使现代诗歌和散文在节奏和韵律的运用上更加自由多变,丰富多样。

古代诗词所具备的节奏与韵律之美,也使得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坛上独具一格,独树一帜。

总之,古代诗词中的节奏与韵律之美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不仅表现出古人的思想和感情,还让人们在诗词的节奏和韵律中感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

古人在诗词创作中对于节奏与韵律的追求,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才华和艺术造诣,也使得中国文学作品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学会鉴赏古代诗词的韵律美

学会鉴赏古代诗词的韵律美

学会鉴赏古代诗词的韵律美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睿智的智慧。

而其中一种重要的美感就是韵律美,它是古代诗词艺术的精华之一。

学会鉴赏古代诗词的韵律美,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还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经典之作。

一、什么是韵律美韵律美是指古代诗词中通过平仄、押韵、节奏等因素所产生的优美感受。

在古代汉字中,每个字都有声调,即平声、仄声。

而平声和仄声的搭配,形成了独特的节奏感,给人以美感。

另外,押韵也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手法,通过押韵可以增加诗词的凝练性和韵律感。

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古代诗词的韵律美。

二、欣赏古代诗词的韵律美的方法1. 了解平仄规律古代汉字的平仄是指每个字的声调,平仄有助于形成古代诗词的节奏感。

了解平仄规律,可以更好地体会古代诗词的韵律美。

根据韵书的记载,可以将平仄分为平声和仄声,进一步了解平声和仄声的组合方式,比如仄平、平仄等等。

通过注意每个字的平仄,我们可以更好地鉴赏并欣赏古代诗词的韵律美。

2. 品味押韵技巧押韵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也是表现韵律美的重要方式。

通过品味押韵技巧,可以更好地欣赏古代诗词的韵律美。

古代诗词中的押韵可以是平仄押韵、声韵押韵等不同的形式。

例如,在杜甫的《登高》中,“天接云涛连晓雾,青枫浦上不胜愁”中的“雾”和“愁”就是平仄押韵。

通过细致品味这些押韵的巧妙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古代诗词中的韵律之美。

三、韵律美在古代诗词中的体现1. 五言绝句的平仄节奏五言绝句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常见形式,它以每句五个字为基本组织形式。

五言绝句的平仄节奏非常明显,平仄的搭配使得整首诗词具备了韵律美。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每个字都有明显的平仄,给人以韵律美的享受。

2. 七言绝句的韵律韵律七言绝句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常见形式,它以每句七个字为基本组织形式。

七言绝句的韵律感比五言绝句更加丰富,由于字数的增加,平仄的变化更加多样,形成了更为复杂的韵律美。

诗歌的韵律之美

诗歌的韵律之美

诗歌的韵律之美诗歌,作为一门文学艺术,拥有独特的韵律之美。

无论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在韵律的构建上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和独特的美感。

诗歌的韵律之美不仅体现在诗歌的结构上,更是一种艺术的独特表达方式。

首先,诗歌的韵律之美可以通过韵脚的运用得以展现。

在古典诗歌中,韵脚的使用是尤为重要的。

通过韵脚的巧妙运用,诗人能够创造出起伏跌宕的音乐感,使文章更具有节奏感。

想象一下,在一首古体诗中,每个句子的结尾都是平仄相间的,每个字都押韵,这种音乐感会让读者沉浸其中,仿佛置身于一首优美的乐曲之中。

其次,诗歌的韵律之美还可以通过节奏的运用得以传达。

节奏是诗歌中的“脉搏”,通过合理的句读、停顿和断句,诗人可以将情感和思绪以一种特定的节奏呈现出来。

例如,一首抒情诗中,诗人可能会运用缓慢的节奏和长句子来表达细腻的情感,而在一首激昂的战歌中,节奏则会变得紧凑而有力,以传递战士们的英勇之情。

诗歌的韵律之美正是通过节奏的巧妙运用,使文章有了独特的旋律,让人陶醉其中。

诗歌的韵律之美还可以通过押韵和平仄的运用实现。

押韵和平仄是汉语诗歌中的两个重要特征,二者相辅相成,使诗歌更富有韵律感。

押韵是指诗句中音节的重复,通过押韵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和整体美感。

而平仄则是指诗句中音调的高低起伏,通过平仄的运用可以使诗词更加凝练而优美。

押韵和平仄的运用不仅带给读者听觉上的享受,更能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思想的深度。

正是因为押韵和平仄的存在,诗歌才能够超越语言本身的表达,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传递给读者。

此外,诗歌的韵律之美还可以通过诗的结构和布局的安排得以体现。

诗歌的结构是指诗的整体布局和章节之间的关系。

例如,一首分为四段的诗歌,每段都具有自己的主题和情感,通过合理的结构排列,可以使诗歌更加条理清晰,有层次感。

而布局则是指诗歌中词句的编排和排列,通过巧妙的布局,诗人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使诗歌更具有艺术感。

结构和布局的合理运用使得诗歌的韵律之美更加完整,让读者不仅可以从诗歌中感受到情感,还可以欣赏到诗歌的艺术构造。

诗歌的音韵美

诗歌的音韵美

诗歌的音韵美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它通过优美的音韵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音韵美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得诗歌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感。

本文将探讨诗歌的音韵美,并讨论其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一、语音的韵律美韵律是诗歌独有的特点,它通过一定的音节组织,营造出丰富多彩的声音效果。

诗歌的韵律可以分为定型韵律和自由韵律两种形式。

定型韵律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设置的韵律形式,如平仄韵律、押韵等。

平仄韵律是指声调的升降变化,通过平仄的组合,形成了古典诗歌的韵律美。

而押韵则是指在诗句末尾使用相同或相似的音韵,使得整首诗有一种和谐的感觉。

自由韵律则是指没有固定规则的韵律形式,它更加注重诗句的表达和思想的传达。

自由韵律的诗歌通常更加自由流畅,展现了作者更加个性化的创作风格。

无论是定型韵律还是自由韵律,都可以通过音节的选择和排列来营造出动人的声音效果。

音节的长短、高低、重轻等差异都会影响到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二、字词的音韵美除了整体的韵律外,诗歌中的字词也具有独特的音韵美。

音韵美的实现主要通过押韵和音律的运用。

押韵是指在诗歌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音韵来营造美感。

押韵分为前韵、中韵和尾韵三种形式。

前韵指的是字词的开头音节相同,中韵指的是中间音节相同,尾韵指的是末尾音节相同。

押韵的巧妙运用可以使得诗歌更加和谐、流畅,增强诗意的表达。

音律是指字词的音节长短、高低、重轻等差异。

这些差异在诗歌中的运用可以产生丰富多样的音韵美。

例如,长音节的使用可以给诗歌增添节奏感和张力;高音节则可以使得诗句更加明亮悦耳;重音节的使用可以突出重点词语,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三、句法的音韵美句法是指诗歌中句子的组合和结构。

合理的句法结构可以带来音韵美的最大发挥。

诗歌中常用的句法手法包括倒装、排比、对仗等。

倒装是指将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这样可以使得句子更加生动有趣,增加音韵美。

排比是指将相似的词语或短语排列在一起,形成韵律感和节奏感。

对仗则是指在句子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或句子,使得整体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诗歌创作中的韵律与美感

诗歌创作中的韵律与美感

诗歌创作中的韵律与美感诗歌创作是一门富有创造力和艺术性的表达形式。

在这个古老的艺术形式中,韵律与美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诗歌创作中韵律与美感的相互关系,并探索它们在作品中的表现和意义。

韵律是诗歌中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

它可以帮助诗人通过声音的重复和节奏的变化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当我们朗读一首韵律流畅的诗歌时,我们会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旋律,仿佛音乐在我们耳边轻轻响起。

例如,韵律流畅的诗句能够带给读者一种愉悦和舒适的感觉,这种感觉本身就是美感的一种表现。

然而,韵律并不是诗歌中唯一的美感来源。

美感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体验,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意境、形式美、情感共鸣等。

诗歌作品的美感来自于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以及诗人对语言和形式的巧妙运用。

一首好的诗歌不仅要有韵律的魅力,还要能够打动读者的内心,引发共鸣。

当诗人用简洁而富有深度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时,读者会被作品所触动,产生共鸣。

这种情感共鸣是美感的核心所在。

在诗歌创作中,韵律和美感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

韵律给予诗歌以动感和节奏感,它可以帮助诗人表达出更加生动鲜活的情感和意象。

同时,通过韵律的运用,诗人可以增强作品的美感,使之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

然而,韵律并不是唯一能够体现美感的手段,它只是美感表达的一种方式。

诗歌的美感还可以来自于形象的描绘、意象的运用、思想的深度等方面。

当韵律与其他美感元素相互融合、结合时,诗歌作品才能够展现出真正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诗歌创作中的韵律与美感是一个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关系。

没有韵律的诗歌可能会失去一种流畅和韵律感,但如果只追求韵律而忽略了其他美感元素,作品可能会显得单调和缺乏深度。

因此,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应当综合运用各种美感元素,以达到整体上的艺术效果。

他们可以运用韵律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同时也要注重用情感和思想来打动读者的心灵。

在总结中,诗歌创作中的韵律与美感是相互关联的。

韵律为诗歌赋予了旋律和魅力,而美感则来自于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以及诗人对语言和形式的巧妙运用。

发现诗歌中的韵律之美

发现诗歌中的韵律之美

发现诗歌中的韵律之美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通过词语的精妙组合和韵律的巧妙运用,传递着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在诗歌中,韵律是一种重要的元素,它使得诗歌具有了独特的美感和音乐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诗歌中的韵律之美。

韵律是诗歌的灵魂,它是诗歌的基础和核心。

韵律通过词语的音韵和节奏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诗歌中的韵律可以分为平韵和押韵两种形式。

平韵是指诗句中的音韵相同或相近,而押韵则是指诗句中的末尾音节相同或相近。

这种韵律的运用使得诗歌具有了一种优美的声音和节奏感。

在古代诗歌中,韵律的运用尤为突出。

古人通过对音韵的精确把握,创造出了许多优美动听的诗句。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里的“光”和“霜”形成了一个押韵,给人一种悠远清新的感觉。

再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里的“尽”和“流”也形成了一个押韵,使得整首诗具有了一种流畅的韵律感。

除了押韵,古代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韵律形式是平仄。

平仄是指诗句中音节的轻重变化。

在古代汉语中,音节有平声和仄声之分。

平声音节发音时声调平稳,而仄声音节发音时声调有起伏。

通过对平仄的运用,诗人可以使诗句的节奏更加生动有力。

例如《春江花月夜》中的“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这里的“宛”,“转”,“绕”是仄声,而“江”,“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是平声,通过平仄的对比,诗句的节奏感更加明显。

除了古代诗歌,现代诗歌中的韵律之美也不可忽视。

现代诗歌更加注重意境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韵律的运用也更加灵活多样。

现代诗歌中的韵律往往是通过对词语的排列和节奏的变化来实现的。

例如在一首现代诗歌中,诗人可以通过词语的重复和变奏来营造一种韵律感。

同时,现代诗歌还注重对语言的节奏感的把握,通过句子的长短和停顿的设置来创造出一种动听的音乐性。

诗歌中的韵律之美不仅体现在音韵和节奏上,还体现在词语的选择和组合上。

诗歌艺术中的音乐性与韵律美

诗歌艺术中的音乐性与韵律美

诗歌艺术中的音乐性与韵律美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常常通过其独特的音乐性和韵律美来打动人心。

音乐性和韵律美是诗歌的灵魂,它们使诗歌得以超越字面意义,让读者沉浸在诗歌的世界中。

本文将探讨诗歌艺术中的音乐性与韵律美,并通过实例展示其影响。

首先,音乐性是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它引发了读者心灵深处的共鸣。

就像音乐一样,诗歌通过节奏、音调和声音的起伏来传达情感和意义。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有着明显的音乐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些琅琅上口的诗句,感觉就像是一首优美的旋律,使读者产生共鸣和共同的情感体验。

其次,韵律美是诗歌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韵律美通过诗句的押韵、节奏和重复等手法产生。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些押韵的诗句使整首诗歌更加优雅动人,使读者对其中的情感产生更深的共鸣。

此外,诗歌艺术中的音乐性和韵律美也间接影响着诗歌的表达和传达方式。

诗人通过音乐性和韵律美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使得诗歌中所包含的意义更加深刻和丰富。

例如,杨无咎的《游子吟》中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些重复的词句和平仄押韵的手法,使诗歌中的离愁别绪更加深入人心,让读者体验到诗人心灵的共振。

此外,音乐性和韵律美也对诗歌的朗诵和表演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诗人适当运用音乐性和韵律美的元素时,诗歌不仅可以在纸上产生美感,更可以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带给读者更为直接和强烈的感受。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些诗句在朗诵时,音律优美,带有一种旋律感,使听者更加容易被打动和共鸣。

综上所述,音乐性与韵律美是诗歌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赋予诗歌独特的魅力和内涵。

无论是通过音乐性的起伏和节奏感,还是通过押韵和重复的手法,它们都使诗歌更加优雅动人,打动读者的心灵。

同时,音乐性和韵律美也影响着诗歌的表达和传达方式,使诗歌所蕴含的意义更加深刻和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中的韵律美
[摘要]本文所探讨的是诗歌中的韵律问题。

通过对韵律中的头韵的分析来说明诗人们使用韵律模式的原因,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并欣赏诗歌中的韵律美。

[关键词]韵律诗歌头韵
我国历来享有“诗国”的美称,而音韵也是我国诗、词、曲中传统的艺术手法之一。

从《诗经》、《楚辞》到其后的汉赋、乐府诗,再其后的唐诗、宋词,直至今日的新诗、民歌,都讲究音韵的应用。

押韵在结构上使诗歌各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音响上造成声音的呼应回环与和衷共鸣,增加诗歌的音乐美,在修辞上加强语气和效果.给人以更深刻的印象和更丰满的感受。

Alliteration一词源于拉丁语lettere.The Oxford Endish Dictio-nary把它定义为The commencing 0f two 0r more words in close con-nection with the same letter or rather the same sound(用相同的字母或说相同的语音为紧密相邻的两个或多个词语开头)。

作为一种修辞格,头韵比脚韵出现得更早,它曾是古英语诗歌格律的基础。

美国修辞学家W.F.Imscher曾评述说:“从安格鲁一撒克逊时代直到如今,头韵一直作为英语诗歌的主要作诗技巧而起着作用。

1.用叠字译头韵
叠字即把同一字无间隔地相叠而用。

因其能收到音调和谐。

平仄协调的效果,故我国古诗词中多有用之。

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再如唐代诗人王维所写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诗句,用叠字“漠漠”显示了广阔,“阴阴”表现了浓密,诗中有画,色彩鲜明,诗的意境深邃,又使得语言增添了音乐美。

因此,用汉语的叠字译英语的头韵,可以从声响效果方面作以补偿。

2.用双声和摹声音译
双声为“音韵”学术语,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如美(mei),满(man)的声母同是m.再如“The moan of doves in immemorial elms.
And murmuring of innumerable bees”
(AIfred.Tennyson.The Princess)
古老的榆木林中鸽子的呢喃,
还有成群飞舞的蜜蜂的翁翁声。

此句中的“m”是低沉的鼻音,象征着鸟雀的喃喃声和昆虫的翁翁声,译者用了音韵中的双声“呢(ni)喃(nan)以及拟声词“翁翁”将moan和murmuring译出,形象地表现了鸟雀,昆虫之声,使得画面上呈现出一片和谐安宁的景象,并完美地再现了原文头韵所需表达的声响。

3.用四字格译头韵
四字格是汉语里四字并联组成的一种独特的表达形式,粗而言之,汉语中的成语、谚语、俗语甚至一般的短语都好以四字为之。

四字格除有简明扼要、精当凝练等优点外,同时也有着和谐鲜明的节奏。

可以说,用汉语的四字格译英语的头韵词虽无法对等地再现头韵词的音响效果,但其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也能收到良好的补偿效果。

如“as red as rose鲜艳如桃李” “safe and sound安然无恙”。

以上两例均用汉语四字格成语译出,高低升降,抑扬相配,充分展示了四字格的节奏美和旋律美。

4.用排比结构译头韵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语句并列使用的方法叫排比。

与对偶不同的是,对偶限于两项相互依存;排比则用于三者以上且各项独立而平等。

对偶整齐美观.音节悦耳:排比语气磅礴连贯,节奏强劲游力。

所以,用排比译原文一系列含头韵的并列语句兼顾到汉语语言的节奏及旋律,可对头韵的声响作一补偿。

除了上面讨论的头韵之外,韵律中还有各种其他形式来实现诗歌中的韵律美。

(1)眼韵(eye rhyme)即听觉上不构成韵脚而拼写上却看起来像是押韵的押韵
方式。

如blood and stood,swallow and shallow,have andgrave,watch and catch.
(2)近似韵(approximate rhyme),例如雪莱Song to,the Men 0f Eng-land中的两行
“Wherefore,Bees of England,forge/Many a weapon,chain andscourge”,T.Hood的The Bridge of Sighs“Look at her garments/Cling-ing like cerements;/Whilst the wave constantly/Drips from her clothing/Take her up instantly,Loving,not loathing;等诗行中,forge与scourge,garments与cerements,constantly 与instantly押的就是表现在音质方面的近似韵。

(3)辅音韵(consonance),例如best and worst
(4)似韵(Para rhyme),例如mill and meal
(5)准韵(assaonance又译为腹韵),例如mad and hat,fish andswim,stream and green,rhyme and tight.
(6)后缀韵(homeoteleuton),例如shooting and aiming,sickness andbusiness
从上面可以看出,诗歌中无不用韵,为了更好的了解诗歌中的韵律,本文概括了一些使用韵律的原因,以帮助大家对韵律有进一步的认识。

诗人们使用韵律的原因包括以下4个方面:
第一,美学乐趣——韵律从根本上是令人愉快的。

大多数人都喜欢押韵和重复的语音。

尤其是孩子因为这个原因而喜欢诗歌。

第二,符合传统/风格/诗歌的形式——和服装、建筑一样,诗歌也有流行样式,不同形式的语音模式在不同的时期流行。

它们创作的时代对诗人选择什么样的形式上极大的影响。

第三,通过一种形式来表达或革新——诗人们为了进行革新而创新的诗歌形式,同时也向一些设想挑战。

这些设想是关于那些被认为是适合诗歌的语言形式的。

第四,展示技巧和智慧的快乐——从一些诗歌的技巧和形式的魅力以及完美结合的意义中,能获得一种满足感。

同运动员以跑得快或跳过障碍展示他们的能力的道理一样,诗人用词语表现他们的技巧。

一般说来,诗歌是按照符合人们普遍审美要求的一定艺术原则构成的,节奏、音韵、形态等格律要素都是具有一定艺术含义符号,而押韵更能全面地再现原诗美学价值的潜在功能,把完整的艺术品奉献于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