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智慧与管理者心智修炼
管理者:修炼心理素质感悟智慧人生培训课件

管理者:修炼心理素质感悟智慧人生
27
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有利于 团结的话就说,有利于团结的 事就做;不利于团结的事就不 要做,不利于团结的话就不要 说。克服“胆比天还大,心比 针眼小”的毛病。
学会好心度人,就会使自己
永远处于主动地位,如果以坏 心度人,就会伤害同志,感情 欠债。
管理者:修炼心理素质感悟智慧人生
要有亏人是祸,饶人是福.势不可使尽 ,福不可 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的大智慧;
要有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平无愧于心的良 知.
管理者:修炼心理素质感悟智慧人生
8
在能力素质上,做到“四要”:要具有较 强的决策指挥和组织管理能力;要具有控制, 协调和表达、交际能力;要具有应对新异事 物和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要具有依法治校, 科研兴校,按教育规律办学的能力。
在知识结构上,做到“四要”:要具有广 特的文史哲、数理化方面的基础知识;要具 有较为精深的学科知识;要具有深厚的教育 科学和管理科学方面的事业知识;要具有丰 富的社会生产,生活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出色 的领导艺术。
管理者:修炼心理素质感悟智慧人生
9
一、心理素质是学校领导干部的一种基础素质
对每一个人来说,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 素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其他素质形成 与发展的内因。心理素质是一种基础素质, 从某种意义上说,又是第一素质或核心素质,
生理年龄 心理年龄 心理晚熟
生理年龄
心理年龄 心理早熟
管理者:修炼心理素质感悟智慧人生
14
心理健康的特征:
积极,不消极;
客观,不自欺;
独立,不依赖;
灵活,不僵化;
本质,不幼稚.
柯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判断水平的发展经历三个 阶段:
《国学智慧与管理者修养》培训心得

《国学智慧与管理者修养》培训心得1.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
人靠精神、信念而活,企业同样如此。
现代管理学之父、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是-而且应该是-受文化制约-管理也是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历史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这种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儒家的尊仁德、讲义、和为贵的思想同现代企业发展精神是契合的。
可以教导企业家和员工更好的做人、做事、爱岗敬业、凝聚企业的内心力。
2.管理学中形成的“文化人”管理思想,和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高度吻合。
“文化人”管理的核心是创新,它要求每一位员工必须是知识型的,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在这里每一位员工都是多面手,具有创新能力。
既是程序化的执行者,又是程序化运作的创新者。
这种管理思想是对企业文化的有力完善和升华。
3.企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PDCA”管理系统即与传统文化中的《孙子兵法》思想相吻合。
《孙子兵法》明确提出了“五事”(道、天、地、将、法),“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它是决定决策战略成败的基本要素,其中“五事”可以作企业制定经营战略,进行企业环境分析的总纲,可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存在的机会与挑战。
“七计”注重与同行企业之间的分析比较,它指导企业在决策时要综合评定各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孙子兵法》这种思想体系从一定意义上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了思想价值体系。
4.现代设计企业管理崇尚儒家强调礼治,以“两手并用,先德后刑”为管理准则,注重员工思想品德教育和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制度上表现适当的弹性,这样的管理制度是以企业文化为依托的,是企业文化在保障设计业务流程上的反映,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体现。
国学智慧与管理者修炼

之余,雨天是晴之余,冬天是年之余), 有理想的人就在三余的日子里苦读。与科 举制度结合,就成全了“耕读史家”的理 念。 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就要着眼于农耕文 明(大河文明)来解读。
17
三、国学的主要内容
包括儒家学说、墨家学说、法家学说、道
家学说、兵家学说、佛道两教等等。
18
儒家学说
儒家是中国学术思想中崇奉孔子学说的
35
道家学说
老子是道家创始人,庄子继承和发展了
老子的思想。 道家学说以自然天道观为主,强调人们 在思想上、行为上应效法“道”的“生 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政治 上主张“无为而治”“不尙贤,使民不 争”。伦理上主张“绝仁弃义”,以为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道家对管理的思想只有在汉初文景之治 时得以贯彻。
37
佛教
佛教是信仰佛陀(简称“佛”)的宗
教。
38
佛是“佛陀”的简称
Buddha,也音译作“佛
驮”、“浮屠”等, 意译为“觉者”、 “知者”,意谓“彻 底的觉悟者”。所谓 “觉”,包括自觉和 觉他(使众生觉悟)。 所以,佛教也叫“浮 屠教”。
39
又称释教
• 佛陀是谁?释迦牟尼。所以,信仰释迦牟 尼之教便是释教。 • 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隐修者”,也有 “贤明者”、“圣人”之说。 • 因为他出生于释迦部落而有此称呼。 • 所以,佛教也称“释教”、“释门”、 “释家”。和尚称“释子”(Buddhist monk),简称“释”。
21
儒家学说统治中国学术思想二千余年,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为维护民族统一, 稳定社会秩序起有积极作用。 当然,随着它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统治思 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 的发展。越到后期,这方面越突出。
国学修身智慧与企业管理(道家篇·下)

创业知识国学修身智慧与企业管理(道家篇·下)■文/ 齐兴强越后回归平静的极高境界,看似沉静无力实则包含一击而中的大能量。
修习静定功夫是领导者修身的第一要务,只有做到了静定才能像故事中的斗鸡一样达到“无敌”的境界。
佛家讲“戒、定、慧”三学,儒家讲“知、止、定、静、安、虑、得”七证,道家讲“心斋坐忘”的功夫,其实儒道释三家有一个修身的共法那就是“静、定”二字。
只有做到静定才能回到生命的本源状态,由此本源才能生发万有。
齐白石老先生在其成名后,有人问他如何从一个木匠华丽转身成为一位巨匠?他答道:“作画是守静之道,涵养静气,事业可成。
”翁同龢(hé)是清朝三代皇帝的老师,他曾写过这样一句话: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丰子恺也说:“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多么从容淡定的心态!“水静而鉴,火静而朗,心静而慧”,宁静才能致远,平心才能静气,静气才能干事,干事才能成事。
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浮躁社会,只有心静者才能真正胜出。
作为一个领导者只有做到了“静”和“定”,才能摆脱外界的干扰和情绪的牵绊,做到理性思考、明智决策、少犯错误。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静”呢?笔者有如下几条建议:1.清心寡欲,不虚妄、不过度贪求,时刻保持内心的清醒。
《太上老君常说清静经》上有段非常经典的话:“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意思是说:“人的本性其实都是向往清静的,但本性常常会不自觉地受内心的干扰而迷失方向;人的内心也是向往清静的,但人心常常不自觉地受欲望的牵绊而不得自由。
如果能遣散欲望牵绊,内心自然就会恢复平静;如果能洗涤内心蒙尘,本性就会自然得以重(续上期)静定是修身的落地之法《庄子•达生》篇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个叫纪渻子的人以训练斗鸡而闻名。
有一次,他奉国王的命令训练一只斗鸡;很快十天过去了,国王问他:“斗鸡怎么样了?可以参加比赛了吗?”纪渻子回答说:“还不行,它表现得自傲而任性。
国学智慧,助力职场领导力提升

国学智慧,助力职场领导力提升在快速变化的现代职场环境中,领导力不仅是推动团队前进的引擎,更是塑造企业文化、引领组织变革的关键力量。
然而,面对日益复杂的管理挑战,传统的领导力理论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此时,我们不妨从博大精深的国学智慧中汲取灵感,探索一条融合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领导力提升之路。
本文将从国学中的几个核心思想出发,探讨它们如何助力职场领导力的提升。
一、儒家思想:仁爱为本,以德服人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核心在于“仁爱”与“德治”。
在职场领导力的提升中,儒家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启示:1.1仁爱之心,凝聚团队儒家强调“仁者爱人”,即领导者应具备深厚的仁爱之心,关心下属的成长与福祉。
在职场中,这意味着领导者不仅要关注业绩指标,更要关注员工的心理状态、职业发展及生活需求。
通过倾听员工的声音、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领导者能够建立起与员工之间的深厚情感联系,从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2以德服人,树立威信儒家提倡“为政以德”,即领导者应以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行为来影响和感召下属。
在职场中,这要求领导者以身作则,树立正直、诚信、勤奋的榜样形象。
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领导者能够赢得下属的尊敬与信任,进而在团队中树立起不可动摇的威信。
这种威信不是靠权力压制得来的,而是基于下属对领导者品德的认同与敬仰。
二、道家思想:无为而治,顺应自然道家思想强调“道法自然”,主张顺应自然规律,追求无为而治。
在职场领导力的提升中,道家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以下智慧:2.1授权赋能,激发潜能道家认为“治大国若烹小鲜”,即治理国家(或团队)应像烹饪小鱼一样细心谨慎,避免过度干预。
在职场中,这要求领导者学会适当授权,给予下属足够的自主权和决策空间。
通过授权赋能,领导者能够激发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潜能。
同时,授权还能减轻领导者的负担,使其有更多精力去关注战略方向和团队文化等更高层次的问题。
2.2顺应变化,灵活应变道家强调“顺应自然”,即要顺应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不强行干预。
7 国学智慧与管理者修炼

什么是国学智慧? 什么是国学智慧?
• 内圣外王 • 修炼: 修炼: • 反省、觉悟、摒弃、坚持 反省、觉悟、摒弃、 • 领导者、管理者、协调者、服务者尤要修炼! 领导者、管理者、协调者、服务者尤要修炼!
什么是国学智慧? 什么是国学智慧?
• • • • • •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理念 以提升人文素养为根本旨趣 领导” 管理” 在“领导”与“管理”中,以领导为主 思维” 方法” 在“思维”与“方法”中,以思维为主 修身” 事功” 在“修身”与“事功”中,以修身为主 传道” 授业” 在“传道”与“授业”中,以传道为主
内圣外王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 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大学》 。(《 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大学》)
国学智慧与管理者修炼
徐旭初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什么是国学智慧? 什么是国学智慧?
• 追求什么?如何追求? 追求什么?如何追求? • 如何面对顺境?如何面对逆境? 如何面对顺境?如何面对逆境? • 神秀: 神秀: • 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 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 •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 慧能: 慧能: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国学中的管理之道

国学中的管理之道沟通天道、地道、人道、商道、王道知识是学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胸怀和境界是修出来的,智慧是觉悟出来的。
知识在于检索,哪怕没有储备;而心灵的修炼、正思维模式决定人的境界。
鬼谷子:相随心生,口乃心之门户。
一个人的讲话,影响到未来和前途。
沟通是一种信息的传递,永远不要做情绪和气氛的污染者。
(色难)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小孝可以治家,中孝可以治企,大孝可以治国。
财散人聚、人聚财散。
(牛根生)一个人的心态、心智模式不好的话,知识越多越反动。
一个没有自信的人,再优秀也是汉奸。
成功的秘诀是,要变态。
(改变心态)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是改变的力量。
领导人需要建立的心态和氛围:喜悦心、亚心状态,容易恶语伤人。
学以致用、精通的目的全在于运用。
(毛泽东)学习的负面心态:对的全记不住,错的记一辈子。
向老师一举手,想把老师干掉。
球队(团队)报复的最好方法,是把球送进对方的球门。
传统文化关键词:学乐、群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西门吹雪、孤独求败,境界的差异)愿景、使命、价值观、规则、信念系统、死而不亡的文化、=团队,否则只是团伙君子敬而不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
讲《亮剑》处世之道、什么叫魂?杀鬼子,就是给中国人放生。
三个团队:坂田联队、新一团、楚云飞的国军团队团队的沟通: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
失败往往缺少计划前的行动(准备);执行力越强,可能犯的错误越大。
(消息)精准的位置就是与时偕行;结果就是与时俱进。
放下才能承担,空才能有。
面色的改变,其实是心态的改变。
(色变)孔子学生----颜回:不贰过、不迁怒、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
用人所长,必容人所短。
用人所长,天下无不用之人;用人所短,天下无可用之人。
沟通对象有多样性、过程有互动性。
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不是情绪上。
少用、慎用:我觉得、我认为、多用您、您们、我们;(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国学智慧与领导修养

国学智慧与领导修养【摘要】国学智慧与领导修养是领导者成功的关键。
本文探讨了国学智慧对领导修养的重要性和内涵,以及在现实中的意义。
国学智慧为领导者提供了管理智慧,帮助他们提升领导能力并指导团队建设。
领导者应当懂得如何运用国学智慧,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国学智慧的传承和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领导者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应用国学智慧,不断提升领导修养。
国学智慧与领导修养的结合将有效帮助领导者取得成功,推动团队和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国学智慧、领导修养、重要性、内涵、现实意义、影响、传统文化、管理智慧、领导者、团队建设、传承、发扬、结合、成功、传承创新、社会进步、实践、总结、应用、提升。
1. 引言1.1 国学智慧与领导修养的重要性国学智慧与领导修养在当今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国学智慧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精髓,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和处世之道,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智慧的结晶。
在领导修养方面,国学智慧可以帮助领导者提升自身修养、提高领导水平,使之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管理理论,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国学智慧与领导修养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领导者培养沉着冷静的心态,处理复杂的管理问题;具备博大包容的胸怀,团结和谐团队成员;秉持诚信正直的品德,树立崇高的领导风范。
国学智慧还可以启迪领导者的智慧和智慧,让他们具备审时度势的能力,明智地制定决策和规划未来方向。
国学智慧与领导修养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提升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更好地引领团队取得成功,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
对于现代领导者来说,国学智慧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实现自我价值和团队目标的重要工具和指南。
1.2 国学智慧与领导修养的内涵国学智慧与领导修养的内涵包括深厚的文化底蕴、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卓越的领导能力。
国学智慧强调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在领导修养中体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国学智慧强调“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念,提倡仁爱和和谐,注重个人修养的同时也注重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智慧与管理者心智修炼》
【课程背景】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物质需求日益充足,到处都充满惟利是图、追求名利、无限享乐的引诱下,众多员工的价值取向开始发生了扭曲,他们陷入价值困惑。
由此,他们没有了目标,没有了昔日的激情,更没有了支撑自己的坚定的信念,使得他们不知如何度日,不知为何而生,不知该做何事......更可惜的是他们对真理和金钱的取舍颠倒,对做人标准模糊不清,对个人目标茫然不知,感觉到了空虚,生活没有一点情趣和品味,生命没有一点光泽。
关于人生有四句话:㈠、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㈡、人生没有重来;㈢、如果找到人生的精神家园,就离幸福不远了;㈣、圆满人生,经历四个阶段——1、谋生;2、事业;3、艺术哲学;4、宗教。
如何秉承圆满人生的“王道”?如何找到生存发展的“新驱动”?如何进入人生经营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心智模式不仅决定我们如何认知周遭世界,并影响我们如何采取行动。
对于心智模式来讲,只有更“自觉”,才能更“自信”。
该课程辅导我们将心智模式摊开,并加以检视和改善。
这对于建立学习型组织而言,这是一项重大的突破。
国学(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心智的营养,为我们点亮了一盏人生价值观的明灯!
儒家讲求——“中庸”,道家讲求——“太极”,佛家讲求——“因果”,医家讲求——“五行”,易家讲求——“天地人和”。
这些都是世界精神文化遗产,几千年来根植在中国人的血脉和头脑之中,在“以人为本”的企业基本经营理念之下,必将焕发崭新的、强劲的生机。
【培训目的】
将国学故事化﹑通俗化、案例化,与员工实际相结合, 以心理需求和心理疏导为重点,授业解惑,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注重趣味性和煽情效果。
让员工在国学的分享中接受文明的熏陶,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文明行为、工作价值观、工作态度。
读书体会:稻盛和夫《活法》哲学精要
——人格=性格+哲学
——左右人生的两大力量=命运+因果
——绩效=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培训大纲】
内容:涉及周易、佛家、道家、儒家、中医等哲学思想。
一、周易的“天地人和”智慧
1、乾卦、坤卦的哲学模型。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
(《易经》)
2、三易——不易、变易、简易。
——天文学启示录。
——周易解释2012年世界灾难预言。
3、周易的时空模型(九宫八卦)
——中国历史朝代的演变规律。
——与时消息、与时俱进。
二、佛家的“因果”智慧
1、开智慧、去烦恼——教我们看得更高更远。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2、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左右人生的两大力量:命运+因果。
——慈悲、平等、布施。
(举例:乞丐与富翁)
3、看懂生死,天下无敌。
——明性见性,“转”境界。
——超越性思维。
(举例:解决交通问题的智慧)
4、佛教故事集锦。
——故事一:老和尚的是非观。
——故事二:渐悟与顿悟。
——故事三:向和尚卖梳子。
三、道家的“太极”智慧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对“阴阳” 二气的理解;
——《道德经》对“中” 气的理解;
——《道德经》对“和” 为常道的理解;
2、“阴阳中和”四种谋略。
——黑格尔的辩证法与《道德经》,难分伯仲?
——迈克尔·波特的三种营销战略与《三十六计》,孰优孰劣?
3、《论持久战》中的智慧
——“统一战线”采用和谋;
——“以时间换空间”采用中谋;
——“积小胜为大胜”采用阴谋;
——“农村包围城市” 采用阳谋;
4、《孙子兵法》中的智慧;
——慎战、自保、全胜;
——“先敌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
——“不战而屈人之兵。
”
四、儒家的“中庸”智慧
1、儒学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自立立人,自达达人”的大同思想。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
2、儒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王阳明的“心外无理”与“致良知”;
——四句教:“无恶无善心之体;有善有恶心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3、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方法论。
4、领导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约之以法。
”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 (《礼记·中庸》
——孙权、曹操、刘备的三种领导方式。
5、治理方式“人治、法治、仁治。
”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一分为三”;
——孔子心目中的“和谐社会”;
五、医家的“五行”智慧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黄帝内经》,异曲同工?
——马斯洛的理论核心是“五行”(金木水火土);
——《黄帝内经》体现“五德”(仁义礼智信);
——《孙子兵法》的科学性在于符合人性;
——迎合消费者心理。
(举例:世界500强企业的广告语)
2、五行人格识人术;
——体验:性格自测。
——赏析《孙子兵法·九变·五危》:
土行人,有“信”,但“有勇无谋”;
水行人,有“智”,但“贪生怕死”;
火行人,有“礼”,但“脾气暴躁”;
金行人,有“义”,但“偏执虚荣”;
木行人,有“仁”,但“顾虑过多”;
——历代开国皇帝的五行人格。
《沁园春·雪》中的人物性格:
汉高祖刘邦(水行人);
唐太宗李世民(土行人);
宋太祖赵匡胤(木行人);
元太祖成吉思汗(金行人);
明太祖朱元璋(火行人);
——《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人物的五行性格。
3、危机预防“不治已病知未病”(《黄帝内经》)
——经络保健抗压力;(12经络与12时辰)
——掌纹诊病亚健康;
——体验自我经络按摩。
六、和谐团队“养生养心术”
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以和为贵;
——“同而不和”反映中国社会“窝里斗”现象;
——“和而不同”是“多元化、差异化”和谐之道;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育方针;
“百花齐发”、“百家争鸣”文艺方针;
“宗教自由”民主政策;
“平等互利”外交政策;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
2、五行人格的养生术。
——养生之道(春补脾胃、夏补心小肠、秋补肺大肠、冬补肾膀胱);
3、五行人格养心术。
——养心之道(怒伤肝以悲胜之、喜伤心以恐胜之、思伤脾以怒胜之、悲伤肺以喜胜之、恐伤肾以思胜之);
4、五行人格用人术。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主宾定位,“生”我者,我“克”者;
——举例:楚汉战争时期的“刘邦团队”;
——举例:《西游记》中的“唐僧团队”;
七、“内圣外王”成功学
1、人生的四层圆满境界;
——“吃饭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谋生、事业、哲学艺术、宗教;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精神修炼;
——“内圣外王”连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才培养标准“德、量、才”;
责任感和使命感萌生“家国情怀”;
——确立“责、权、利”观念;
责任观(匹夫有责):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权力观(能上能下):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利益观(为己为人):孔子“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佛家“自觉觉人,自度度人,自利利人”;
3、二十一世纪普世价值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孟子》);
举例:颜回“不迁怒,不贰过”;
——“敬天爱人”
五敬“天地亲君师”;
信仰“祖宗”、“家”文化;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孟子》)
最具有感召力是精神,不是物质;
——“曾国藩练兵”;
《孙子兵法》的治军原则“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成也文化,败也文化”;
——杜月笙如何培训员工“仁义礼智信”?
5.知足常乐
——道家和墨家的“俭”文化。
——平衡“眼前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案例分析:松下幸之助的“水库式”经营理念。
6、为学之序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
“知行合一”的认识实践统一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
“日清日高”的时间管理;
“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