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整车检验标准书
汽车检测标准-整车标准

GB14023-2000 车辆、机动船和由火花发动机 驱动的装置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 方法 72/245/EEC 无线电骚扰 ECER10 关于就无线电干扰抑制方面批准车 辆的统一规定 **GB/T18387-2001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辐射 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宽带 9kHz ~30MHz
3
客车结构
0324 0512
GB13094-1997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 GB18986-2003 轻型客车结构安全要求 ECER36 ,ECER52 客车结构 ECE R107,2001/85/EC 客车结构 **GB/T17578-1998 客车上部结构强度的规 定
4 燃油系统及排气管
汽车重量(质量)
5
参数
0324 GB 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0324
GB/T12674-1990 汽车质量 (重量) 参数测定 方法
6 汽车重心高度 0324
GB/T12538-1990 汽车重心高度测定方法
7 最小转弯直径 0324
GB/T12540-1990 汽车最小转弯直径测定方 法
8 技术状况行驶检查
GB11555-19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雾系统的性 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78/317/EEC 除霜除雾
GB11562-1994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 试验方法 77/649/EEC 前方视野 GB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15085-1994 汽车风玻璃刮水器、 洗涤器的 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78/317/EEC 刮水器、洗涤器
15
油耗 0324
电动汽车整车检验标准书

纹和色差要求:
表面微粒:距离50cm,目测主视面不能
识别,侧视面在每cm2小于2个Φ0.2mm以
下,不易观察在每cm2小于3个Φ0.2mm以
下。 麻点、斑点、纤维状尘埃:在20×
30cm面积内,主视面平均2个以下,间隔
在15cm以上,大小在Φ0.5mm以下;非主
于2mm;不装轮缘闸的轮辋径向、端面跳
动量不大于4mm;
②轮辋中心面应位于前后轴两安装平面的
中中央,两相对位置偏差不大于2mm
确认检验
25
整车质量
A
整车质量大于40kg。
台秤
确认检验
26
蓄电池密封性
A
操作、感受
100%
⑧行驶后检查,不得有零部件变形、损坏、松动、异常磨损、漏气、漏油等不良现象。
目测
100%
11
驻车性能
A
使用主支架时,车身平正且稳定,无前后左、
右摆动,回弹、上下移动灵活,与其它物体
无干涉,主支架轴开口销安装正确;后压前
跳时主支架不能自动收回;主支架撑起时后
轮离地间隙为:30~60mm
电动车整车性能检测仪
100%
5
车辆识别代号(VIN)
A
车架号,电机号必须要有,且要符合我公司的要求
目测
100%
6
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图形符号
A
符合整车配置要求
目测、手感
100%
7
转向装置
A
方向把应设置限位装置,并且在其回转角范围内应能绕方向柱灵活地转动;转向轮向左或向右的转向角≤48°,方向柱不应有轴向松动感;方向把在其转动极限位置均不得与其它部件发生干涉。制动器、离合器、油门、操纵调节机构的调节余量应不小于可调节量的二分之一。操纵拉索、车速里程表软轴、电缆、制动软管等长度应略有裕度,在方向把转动时,不得被夹持,不得影响相关零部件的正常工作。转把应灵活,转把开启后应能自动回位。
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定型试验规程
GB/T 19750-2005
19 定型试验
超级电容电动城市客车 定型试验规程 电动汽车 动力性能 试验方法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动力性能 试验方法
QC/T 925-2013 GB/T 18385-2005
GB/T 19752-2005
9.7 混合动力模式下的 30 分钟最高车速 暂不执行。
霜除雾
试验方法
动汽车为-10℃。
2
纯电动乘用
9
纯电动乘用车 技术条件
车技术条件
GB/T 28382-2012
燃料电池发
10
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动机
GB/T 24554-2009
燃料电池电
11 动汽车 加氢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加氢口
GB/T 26779-2011
口
燃 料 电 池 电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车载氢系统 技术要求
5.6.7 电磁兼容性结合 GB/T 18387-2008 电磁兼容考核;5.7 可靠性试验结合整车 可靠性进行考核;附录 A 不执行。 10 可靠性试验、9.7 电磁兼容性暂不执 行。
电 动 汽 车 安 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第 1 部分:车载可充电储能 GB/T
3
全
系统(REESS)
18384.1-2015
5.1.2(除乘用车和 N1 类车辆外的其他汽 车)绝缘电阻测试条件,可在室温条件 下进行;
1
5.2 污染度暂不执行;
5.3 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物质排放暂不执
行。
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第 2 部分:操作安全和故障 GB/T
6 用户手册涉及项目暂不执行;
防护
18384.2-2015
电动车整车常规检验要求

电动车整车常规检验要求一、引言为了保障电动车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品质,电动车整车的检验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电动车整车常规检验的要求,以便广大生产和销售电动车的厂商和经销商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保障企业的发展和用户的安全。
## 二、检验标准电动车的检验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种:1.GB 17761-2018《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是我国电动自行车标准体系中的主要标准;2.JB / T 9957-2013《电动自行车技术条件》,是在GB 17761-2018标准基础上对电动自行车细节进行了深入规定;3.QC / T 29106-2017《纯电动汽车检验规则集》,是我国纯电动汽车标准体系的主要标准。
三、常规检验要求电动车整车常规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轴距检测:测试前轮和后轮中心之间的距离,结果应在标准值的范围内。
2.电机检测:测试电机的输出功率和扭矩,在不同转速下的输出,需要符合要求标准。
3.车速检测:检验车辆最高速度、加速性能等,以满足标准要求。
4.刹车性能检测:测试车辆在紧急制动情况下的刹车灵敏度和制动距离,符合标准要求。
5.抗摇检测:检测车辆在进行急转弯或剧烈变道时是否稳定,以及车体倾斜与回正的程度。
6.噪声检测:测试车辆在不同转速下的噪声水平,需符合国家标准。
7.载质检测:载质检测是一项重要检测,最大有效载荷应符合标准。
8.照明检测:检测车辆的前照灯、后灯、转向灯和刹车灯是否齐全、能正常发光、光线照射距离等符合标准。
9.安全带检测:检测车辆座椅和安全带是否安装正确、是否完好、是否能够有效保护驾驶员和乘客。
10.电池安全检测:检查电池是否正常安装、是否存在发热、起火、爆炸等危险因素。
四、检验结果电动车整车常规检验后,如果该车符合相关技术要求标准,则允许销售和上路使用。
如果不符合要求,需要重新整改。
因此,厂商和经销商要进一步规范生产和销售,减少生产企业和用户的损失。
五、电动车整车常规检验是保证电动车质量和性能的必要手段。
新能源电动车整车及核心部件性能检测要求

新能源电动车整车及核心部件性能检测要求注:检验要求皆参照国家相关基础标准而定,标准相对较低,实际参考以设计值为准。
动力锂离子电池(单体/模块)
63当淋雨、高压水冲洗时,电机及控制器的构造、安装和通风的方式应保证电机及控制器不出现损坏。
电压应符合GB/T 4942.1中IP55等级,控制器应符合GB/T4942.2中IPX5的产品防护等级。
65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仪表应满足GB/T17619和GB 18655的要求。
66仪表耐振动性能应满足QC/T 413-2002中3.12的规定。
67如果连接到动力电池的仪表由辅助供电系统供电显示,仪表各互不连接的导电零部件之间及导电零部件对机壳之间应能承受以下试验电压,并保持1min,即:
68精度应符合产品设计要求。
69
当动力蓄电池电压超过某一值时,与动力电路连接或因故障而带电的仪表的
所有部件应达到IP4X的防护等级,在对仪表正常维护过程中(包括对灯泡和
仪表的更换)也应达到IP4X的防护等级。
电磁兼容性
耐振性
绝缘介电强度
精度
安全性能
电动车用仪
表
防水、放尘性能。
整车检验规程

整车出厂检验规程一、为保证产品质量,规范检验程序,统一技术要求,特编制本检验规程。
二、检验条件:1、提交检验的电动汽车必须是总装完毕、内部完好无损、车内无杂物和车内外均清洁,并经总装厂检验合格的电动汽车。
2、车辆的型号、VIN代码、和车身号及出厂日期应与车辆相符并符合GB7258(2012年版)相关规定。
3、紧固件的紧固扭矩要求,除本规程有明确规定外,其余按通用扭矩标准或技术通知单要求执行。
4、转向系、制动系、传动系、前后悬架和行走系等重要零部件已规定的紧固扭矩必须用扭力扳手测定。
合格后复查者应点上色漆。
5、灌注的制动液、润滑油牌号及数量应符合技术要求。
三、整车出厂检验技术要求:本技术要求包含:六大项,36中项,198小项,其中关键项:27个;重要项:103个,其它为一般项。
标记为重表一附件一(侧面左右间隙相同)1、 间隙:7.0+0/-1.0mm面差: 2.0+0/-0.5mm中缝上下均匀2、间隙:7.0+0/-1.0mm面差:5.0+0/-1.0mm4、间隙:6±1.0/-0mm面差:3+0/-0.5 mm5、间隙:1.5±0.5/-0mm6、间隙:5.5±0.5mm面差:1.5+0/-0.5mm9、间隙:6.0±1.0/mm面差:2+0/-0.5mm8、间隙:6.0±1.0mm面差:3+0/-1.0mm7、间隙:1.5+0/-0.5mm面差:1.0±0.5 mm3、间隙:3.0±0.5mm面差:2+0/-0.5mm11、间隙:3.0+1.0/-0mm面差:3+0/-0.5 mm10、间隙:2.0±0.5mm面差:2.0+0/-0.5mm16、间隙:6.0±1.0mm面差:5.0+0/-1.0mm 14左右间隙:5.0±1.0mm面差:1.5+0/-0.5mm13、左右间隙:3.0±1.0mm面差:8.0+0/-1.0mm12、左右间隙:5.0±1.0mm15、间隙:1.0±0.5mm附件二(前侧)附件3(后侧)21、上下间隙:5±1.0/-0mm18、左右间隙:7.0±1.0mm左右面差:3.0+0/-3.0mm17、左右间隙:7.0±1.0mm左右面差:3.0±1.0mm20、上下间隙:3.5±0.5mm19、上下间隙:5.0±1.0mm面 差:4.0+0/-1.0mm22、左右间隙:1.5±0.5mm 左右面差:0-2mm。
新版39号令新能源汽车准入规则检验项目标准介绍

标准号
备注
5.1.2(除乘用车和N1类车辆外的其他汽车)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 GB/T
绝缘电阻测试条件,可在室温条件下进行
车载储能装置
18384.1-2015 5.2污染度暂不执行
5.3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物质排放暂不执行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 GB/T
6.用户手册涉及项目暂不执行
电动汽车 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 3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
E1
动力蓄电池包和系 GB/T 统 第3部分:安全 31467.3-2015
适用于装载在电动汽车上的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 统,镍氢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参照执行
性要求与测试方法
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
序号 检验项目
标准名称
标准号
备注
5.6.7 电 磁 兼 容 性 结 合 GB/T
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
序号 检验项目
标准名称
标准号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辐射强度的 GB/T 18387-
4 电磁场辐射 限 值 和 测 量 方 法 宽 带 9kHz ~ 2008
30MHz
备注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号
适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围
E4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辐射 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2B0/0T818387—
适用于电动汽车用仪表
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
序号 7
检验项目 能耗
标准名称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 程试验方法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 耗量试验方法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 耗量试验方法
标准号 GB/T 18386-2005 GB/T 19753-2013 GB/T 19754-2015
新能源汽车试验检测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内容

GB/T 18384.1-2001
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
• 标记 蓄电池包、动力蓄电池类型 • 由动力蓄电池排出的气体 • 动力蓄电池的要求 动力蓄电池的绝缘电阻、爬电距离、通风 • 动力蓄电池的过电流断开器 • 车载储能装置碰撞的特殊要求
成员保护、第三方保护、短路保护
整车标准及试验项目
• 强制性标准检验
电动汽车 定型试验规程
51项
• 整车性能试验 GB/T18384.1、GB/T18384.2、GB/T18384.3、 GB/T18385、GB/T18386、GB/T18387 • 可靠性试验
整车标准及试验项目 可能将要列入专项试验项目的标准
• GB/T 18487.1—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 求 充电模式及功能、连接及接口要求、电击防护 • GB/T 18487.2-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 电动车 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 电气安全、电气特性、电磁兼容、功能
• 外观、极性、外形尺寸及质量 • 放电特性 常温、低温、高温、大电流 • 荷电保持与恢复能力 • 存储 • 耐振动 • 安全性
针刺、短路、加热、跌落
• 寿命
电池及其管理系统标准及试验项目 电池管理系统标准
• 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 介电强度、电池系统状态监测、SOC 估算、电池故 障诊断、安全保护、环境试验 •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与非车载充电机之间的通信 协议
新能源汽车产品检验标准目录
序号 8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GB/T 18388—2005 电动汽车 定型试验规程
9 10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 第1部分:技术 GB/T 18488.1-2006 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 制:
审 核:
标准化:
批 准:
电动车检测基准书
序号
检验项目
重要度
检验标准
检验设备及方法
检验频次
1
整车总体要求
A
①整车应按其型号要求组装,不得错装漏装。
目测和手感
(扭力扳手)
100%
②各紧固件应紧固到位且无打花现象,各转
动部件应运转灵活,后平叉安装螺栓、方向
柱螺母、前后减震固定螺母、前后轮螺母的
A
以最高车速电动行驶时,其干态制动距离应不大于5m,湿态制动距离应不大于15m。
电动车整车综合测试仪
10%
15
起动性能
A
自起步至加速通过100m距离的时间不大于30s
电子秒表
确认检验
16
最高车速
A
应不大于50km/h
电动车整车综合测试仪
确认检验
17
最大行驶噪声
A
最高车速匀速骑行时应不大于72dB(A)
电动车整车性能检测仪
100%
5
车辆识别代号(VIN)
A
车架号,电机号必须要有,且要符合我公司的要求
目测
100%
6
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图形符号
A
符合整车配置要求
目测、手感
100%
7
转向装置
A
方向把应设置限位装置,并且在其回转角范围内应能绕方向柱灵活地转动;转向轮向左或向右的转向角≤48°,方向柱不应有轴向松动感;方向把在其转动极限位置均不得与其它部件发生干涉。制动器、离合器、油门、操纵调节机构的调节余量应不小于可调节量的二分之一。操纵拉索、车速里程表软轴、电缆、制动软管等长度应略有裕度,在方向把转动时,不得被夹持,不得影响相关零部件的正常工作。转把应灵活,转把开启后应能自动回位。
蓄电池密封性
A
在正常安装、放电条件下不应有渗漏现象。
目测检查
确认检验
27
照明
A
应装有前灯、后灯或反射器,反射器。
目测、反射器
确认检验
28
鸣号装置
A
应装有喇叭,声级为80-112dB(A)
声级计
确认检验
29
后视镜安装孔要求
A
确保后视镜装好后可以起到观察作用。
确认检验
33
前、后轮
A
前、后轮辋与前叉、后平叉两边相对
紧固力矩符合装配工艺要求。
③各对称部件应于车架中心面左、右对称,
不得有明显的偏斜。
④变速装置和制动系统应装配正确,操纵灵活。
⑤各不动件不允许与运动部件相碰擦、干涉。
2
整车外观质量要求
A
①外露零部件表面应清洁,无污渍、锈蚀,
商标、贴花应完整、清晰、位置应正确。
目测和手感
100%
②各电镀件外观色泽应均匀、光亮,不得有
动骑行时的安全、可靠
目测、拉力计
确认检验
24
轮辋径向、端面跳动量、装配相对偏差
B
①装轮缘闸的轮辋径向、端面跳动量不大
于2mm;不装轮缘闸的轮辋径向、端面跳
动量不大于4mm;
②轮辋中心面应位于前后轴两安装平面的
中中央,两相对位置偏差不大于2mm
确认检验
25
整车质量
A
整车质量大于40kg。
台秤
确认检验
26
侧支架驻车时向左、向右、向前侧倾稳定角分
别≥9o、5o、6o,用主支架时向左、向右、
向前稳定角均≥8o
目测、手感
100%
12
续行里程
A
电动自行车一次充电后的续行里程应≥
30km
电动车整车综合测试仪
确认检验
13
百公里电耗
B
电动骑行100km的电能消耗应≤2.0kw.h
电动车整车综合测试仪
10%
14
制动性能
起泡、剥离、浇黑、露底、露黄及明显毛刺、
花斑、针孔、麻点等缺陷。
目测和手感、GB/T1217-1991中5.1.1规定
③各镀锌件经白色或彩色钝化处理后表面
色泽均匀不得有露底、露黄及明显毛刺、起
泡脱皮,明显的条纹、毛刺等缺陷。
目测和手感、GB/T1217-1991中5.1.1规定
④各油漆外露件的表面微粒、麻点、斑点、
划伤、裂纹和凹陷。
目测和手感
⑥各铝合金外露件不充许有起斑、烧损、粉
化、剥落、露底、明显条纹。
目测和手感
3
制动断电装置
A
电动自行车应装有制动断电装置,在制动时应能自动切断电源。
目测、手感
100%
4
欠压、过流保护功能
A
控制器应具有欠压、过流保护功能和短路保险装置,欠压保护值为42±0.5V,过流保护值为18±1A(6管)、22±1A(9管)、28±1A(12管)。在电动车骑行时,调速应稳定、可靠。
车速V2(单位:km/h)之间应符合下列关
系式:0 ≤ V1- V2≤(V2/10)+4
确认检验
22
电动机的功率
离地间隙
A
A
电动自行车的电动机额定输出功率≤
500w
使用测功仪上进行测试
确认检验
负载行驶时应能向一侧倾斜25°踏板应不
触地面
行驶试验
确认检验
23
电器装置
A
电器配线应于电流量相适应,以确定电
操作、感受
100%
⑧行驶后检查,不得有零部件变形、损坏、松动、异常磨损、漏气、漏油等不良现象。
目测
100%
11
驻车性能
A
使用主支架时,车身平正且稳定,无前后左、
右摆动,回弹、上下移动灵活,与其它物体
无干涉,主支架轴开口销安装正确;后压前
跳时主支架不能自动收回;主支架撑起时后
轮离地间隙为:30~60mm
100%
③乘骑舒适,无不良感觉。
操作、感受
100%
④各操纵件操纵灵活无卡阻。
操作、感受
100%
⑤控制开关工作正常,没有因振动而出现松动、失灵。
操作、感受
100%
⑥制动系统工作正常。
操作、手感
100%
⑦车辆行驶过程中,不得有零部件之间发生干涉、撞击、异响等异常现象,试验后不能丧失电动行驶功能和各项应有的功能。
确认检验
18
爬坡性能
A
爬坡角度应不小于7°
确认检验
19
前照灯发光强度及光束照射位置
A
电动车整车综合测试仪
确认检验
20
距屏幕10m处,近光光束明暗截止线转角
或中点的高度为0.6H~0.8H;明暗截止线
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右方向向上倾斜15°
的折线
整车专用测试设备
确认检验
21
车速里程表校核
A
车速表指示车速V1(单位:km/h)与实际
目测、手感
100%
8
安全防护装置
A
后视镜应易于调节,并能有效保持其位置;
扶手、座垫拉带等安装可靠,无松脱。
目测、手感
100%
9
转向锁止防盗装置
A
安装应牢固可靠,开、关应灵活,并锁止有效。
100%
10
整车行驶性能
A
①起动正常,起步、加速良好。
操作、感受
100%
②车辆行驶平稳,无异常偏摆、振动。
操作、感受
视面平均2个以下,间隔在15cm以上,大
小在Φ1mm以下。 色斑、椐皮、毛坯伤痕、
砂纸纹:在500LX的光照下,主视面在距离
0.5m处不可见,侧视面在距离0.5m处不明
显,不易观察面在距离1m处不能有。 色差:
在0.5m处,主视面无色差,非主视面不明显。
目测和手感
(必要时参考零部件检验规范)
⑤各塑料件表面色泽均匀,无明显的飞边、
纤维状尘埃、色斑、椐皮、毛坯伤痕、砂纸
纹和色差要求:
表面微粒:距离50cm,目测主视面不能
识别,侧视面在每cm2小于2个Φ0.2mm以
下,不易观察在每cm2小于3个Φ0.2mm以
下。 麻点、斑点、纤维状尘埃:在20×
30cm面积内,主视面平均2个以下,间隔
在15cm以上,大小在Φ0.5mm以下;非主
偏差,装轮缘闸的车轮不大于3mm,
不装轮缘闸的车轮不大于6mm。
深度游标卡尺、
专用工具
确认检验
前后轮中心面偏差应不大于10mm。
测试台测试
确认检验
电动车成车
检测基准书
标记
处数
更改文号
签 名
日 期
编制
标准化
图样标记
共4页
审核
批 准
`
S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