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复习课件(北师大七上)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学习主题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PPT课件 (1)

北周 隋
吴 东晋 宋 齐 梁 陈
南朝
单元体系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第20课 三国鼎立 第22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3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4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和艺术
第20课 三国鼎立
复习要点: 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的时间、交战双方、特点;三 国建立的过程;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政权名称 魏 蜀 吴
建国年代 220年 221年 222年
创建者 曹丕 刘备 孙权
都城(今名) 洛阳 成都
建业(南京)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
魏、蜀、吴 三分天下
第22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3、影响: ①六北分民之南一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
生产工具和技术 ②也带来了麦、菽等耐旱耐寒作物
北方人口南迁示意图
益州
荆州
扬州
岭南
闽 江
二、江南经济的发展(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
1、原因: ①北民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
产工具和技术; ②南方相对安定; ③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安抚北方南迁的流
复习要点:
知道这一时期科学、艺术成就。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主要科技成就
姓名
生活朝 代
主要成就
历史意义
祖冲之
南朝
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 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
比欧洲早1100年
贾思勰 北魏 《齐民要术》
郦道元 北魏
《水经注》
我国现存第一部内容完整 的农书,世界农学史上的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22北方的民族汇聚课件北师大版

【读一读】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
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 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 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解读】魏主指的是北魏孝文帝。原文大意:皇帝说:“如果 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 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 习惯,可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 官的人,不得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者,就要降职或罢官。”
【图片中的历史】 材料二
材料三 鲜卑姓改为汉姓
鲜卑姓 拓跋
丘穆陵 步六孤
汉姓 元 穆 陆
鲜卑姓 贺赖 独孤 贺楼
汉姓 贺 刘 楼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孝文帝改革的措施。除此之外,请再写 出一项其改革的措施。 提示:穿汉服;改汉姓。说汉语;与汉族通婚。(任写一项) (3)请你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提示:少数民族逐渐与汉族趋同;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或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3.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内迁的边疆少数民族? 提示:内迁少数民族同汉族以及其他民族都是构成中华民族的 成员,不能称他们为“异族”或“外族”,他们对祖国北方的生 产发展作出了贡献,且十分显著。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第24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北师大版巩固辅导第十三篇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北师大版巩固辅导第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现在流行的影视穿越剧,因其许多剧情与历史事实不符,而遭到不少学者批评。
下列电视剧情节中可能符合史实的是( )A、成吉思汗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B、张仲景在写《齐民要术》C、李白的诗用雕版印刷刻印D、颜真卿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上题字【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已游玩过上百遍/我还是/在你家的‘之’字回廊里/迷路。
”2011年春晚上周杰伦的一曲《兰亭序》再一次巧妙的把中国传统文化和流行音乐时尚元素结合在了一起。
《兰亭序》的作者是( )A、王羲之B、顾恺之C、司马迁D、祖冲之【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确立我国后世农历基本框架的是:( )A、割圆术B、《大明历》C、《太初历》D、《石室星经》【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的根本目的是( )A、麻痹人民B、扩大寺院势力C、发展石窟艺术D、维护封建统治【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造型风格与外来佛教艺术结合的突出表现是( )A、兰亭书法B、北魏碑刻C、龙门石窟D、洛阳白马寺【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A、郦道元B、贾思勰C、司马迁D、祖冲之【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在科学的道路上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安定B、经济发展C、民族融合D、刻苦钻研,注重实践【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从历史人物身上吸取智慧和力量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
当你在学习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我们要从下列哪些人物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 )①张骞②祖冲之③岳飞④秦桧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在你计算圆面积时,必须用的一个常数是( )A、半径B、直径C、周长D、圆周率【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 )A、《本草纲目》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水经注》【答案】:【解析】:第11题【判断题】史实是对历史的真实记载。
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第19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北师大版复习巩固九十五

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第19课北方的民族汇聚北师大版复习巩固九十五第1题【单选题】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B、秦汉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明清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下列皇帝曾迁都洛阳的是( )A、盘庚B、隋炀帝C、北魏孝文帝D、元世祖【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4世纪后期,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B、前秦C、鲜卑D、氐族【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多元文化融合的景象。
如图2、图3所示,结合所学分析对出现这些景象影响最大的历史事件当为A、昭君出塞B、孝文帝改革C、文成公主人藏D、册封达赖、班禅【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孝文帝迁都洛阳是在( )A、四世纪初B、四世纪末C、五世纪初D、五世纪末【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前秦皇帝苻坚任用王猛为丞相,提倡儒学,这表明( )A、汉人在军事上征服了胡人B、民族交融成为大势所趋C、苻坚不喜欢法家D、王猛是遇到了明主【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促进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迁都洛阳,采用汉姓的根本原因是( )A、汉族地主的建议B、南北对峙的形势C、民族大融合的趋势D、先进封建经济的影响【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从下列学习卡片上,你可以提炼的信息是( )A、民族的交流与融合B、国家的统一与发展C、对外的交往与进步D、经济的繁荣与昌盛【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颁布这一诏令的帝王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北魏孝文帝D、隋文帝【答案】:【解析】:第10题【判断题】史实: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PPT课件

政治:(1)“挟天子以令诸侯”
(2)重视人才,唯才是举。
经济:
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军事: 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 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 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汉书》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音ren,指庄稼成熟),则数
2. 手工 纺织业:技术进步
业的
冶铸业:_发__明__灌_钢__法 制瓷业:青__瓷___ 烧制技术高
发展 造船业:造船技术发达
3. 战乱较少,社会较 3. 商品 商品经济初步发展
安定。_淝__水__之__战东晋 经济的 城__市__ 繁荣
胜利,保证了南方的 发展 安定。
人__口__ 众多
观察右图, 结合课本内 容完成下表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南方经济发展 民族关系:北方民族汇聚
领先世界、异彩纷呈
隋
北齐 北周 东魏 西魏
北魏 十六国
西晋 魏蜀
东汉
北朝
宋 东晋
吴
政治:政权分立
齐 梁陈
南朝
三国鼎立 东晋十六国 南北朝
归纳总结三国建立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魏
220年 曹丕
蜀
221年 刘备
吴
222年 孙权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
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
经济:南方经济发展
原因——《宋书》
表现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1. 大量人__口__南__迁__(劳 1. 农业 开辟__耕作技术
工具、先进经验技
兴修 _水__利__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第17课 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北师大版复习巩固十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第17课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北师大版复习巩固十九第1题【单选题】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A、B、C、D、【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成语反映的历史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草木皆兵②四面楚歌③三顾茅庐④投笔从戎A、②④③①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③D、③①②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都与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关,他是( )A、曹操B、诸葛亮C、周瑜D、孙权【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魏国建立者是( )A、曹操B、曹丕C、孙权D、刘备【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河南省文物局2009年12月27日对外公布,魏武王曹操高陵在该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被发现。
如果你想了解曹操,应查阅的历史时期是( )A、三国B、魏晋C、东汉D、西汉【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我们学习的重要任务。
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近三个世纪的历史时期最主要的阶段性特征是( )①国家产生②民族融合③国家统一④政权分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观看(阅读)下列材料,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三国时期历史的是( )A、电视剧《三国》B、司马迁的《史记》C、小说《三国演义》D、二二一十四史中的《三国志》【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 )A、海南岛B、台湾C、日本D、菲律宾【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诸葛亮的超凡智慧和军事谋略在下列哪场战役中得以施展(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公元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A、B、C、D、【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著名典故“三顾茅庐”源自东汉末年。
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ppt课件

社会要进步,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吸收先进成果;改革需要勇 气和胆识;
中考经典回放
2012(山东)下列改革中,促进了民族汇聚的 是 (C )
A、管仲改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
B、商鞅变法 D、王安石变法
新题快递
西晋后期为什么会出现人口南迁的 浪潮?今天的“打工潮”出现的原因是 什么?有什么意义?
西晋后期人口南浪潮迁躲避北方战乱; 今天的“打工潮” 为了谋生; 富裕了自己,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东汉末年
北方人口南迁图
边疆少数民族内迁(五胡内迁)
五胡内迁是指?
匈奴 鲜卑
羯
氐 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中虽然也发生过激烈的冲突, 羌 但民族汇聚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
北魏孝文帝改革
1、改革背景: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2、直接原因(根本目的) :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加强对黄河流域统治
①迁都洛阳
3、措施:
②汉化措施
3.一次著名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1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 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 原” ————《魏书》材料 材料 2 魏主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①两材料中“魏主”指谁?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北魏孝文帝 鲜卑语 汉话
②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河流域统治
③我们应如何评价这个历史人物?
商鞅变法 战国
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秦国(或者管仲改革)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21南方经济的发展课件北师大版

【线索构建】 A:_人__口__ B:_淝__水__ C:_建__康__城__
新华学校七年级三班的同学正在以“江南地区的开发”为 主题进行探究,让我们也参加进来吧。 【史料解读——江南变迁】 材料一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 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 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家。
二、淝水之战 1.概况:383年爆发,_东__晋__以少胜多战胜_前__秦__。 2.影响: (1)江南地区免遭摧残,为_南__方__经济持续发展营造了相对稳定 的和平环境。 (2)阻止了_游__牧__民__族__南下,使南方经济发展的进程没有被打断。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 1.原因: (1)北民南迁为南方补充了_劳_ 和经验。 (2)南方政局比较稳定。 (3)南方_自__然__条__件__优越。 (4)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努力。
唐朝 3 920 415 43.2% 5 148 529 56.8%
(2)通过表格数字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方人口变化的主 要原因。 提示:东汉末年,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开始南迁。
【对比史书中南方经济状况】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nòu,锄草)。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 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提示:(1)自然条件:江南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充沛、气候温和、 土地肥沃。 (2)人口、技术:人口大量南迁,补充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 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最主要原因)。 (3)社会环境: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4)统治者:南方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5)人民: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
【图示解读——民族迁徙】
(3)什么原因导致中原汉族迁往江南?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展 有何影响? 提示:原因:北方战乱;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推进。 影响: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 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4)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 积极作用。 提示: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有利于劳动力、生产技术、生产工 具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分裂、战乱 2、少数民族大量内 迁、民族大融合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20课 第21课 第22课 第23课 第24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南方经济的发展 北方的民族汇聚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曹操统一北方:(统一北方的措施)
1、“挟天子以令诸侯” 2、招贤纳士 3、实行屯田
请你设计表格比较一下两次战役吧
战役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
曹操-袁绍
曹操以少胜多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 Nhomakorabea曹操-孙刘联军 孙刘联军以 少胜多
三国鼎立的表格: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都城(今名) (pī)
魏 蜀 吴
220年 221年 222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建业(南京)
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当时北方人口 南迁的原因是 什么呢?
• 一、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 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进 工具; 南方战乱少,较稳定; 南方一些统治者采取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 策,促进生产发展;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南北方各族劳动人民共同开发
二、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表现
概 农业 况
湖田、牛耕等先进生产技术 麦稻兼作,双季稻; 水利工程
纺织业
手工业 冶铸业 制瓷业 造船业
蜀锦、设立专门机构管理-灌钢法 青瓷-技术发达,远航--
商业
初步发展,城市繁荣(建康城)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
• 一、边疆少数民族内迁 • 1、原因:中原王朝的招抚和强迫 • 2、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 羌 • 3、民族矛盾加剧 • 4、民族融合加强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取得成功的 共同原因
圆周率: 3.1415926 数 学 祖冲之 <π<3.1415 927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 农 学 贾思勰 我国北方农业 的农学著作,世纪农 生产技术的总 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个人因素: 结 热爱科学 《水经注》: 优秀的地理著作,又 刻苦钻研 记述1252条河 地理学 郦道元 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 亲身实践 流及河流沿途 学价值 情况
1、改革背景: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直接原因:控制汉族,加强统治 2、措施:迁都洛阳 汉化措施 改穿汉服 学习汉语 采用汉姓 与汉人通婚
3、作用:促进民族融合
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项目 人物 成就 地位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 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 七位,比欧洲早一千 年
社会因素: 经济的发展
第24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项 目
人物
代表作
书 法
《兰亭序》;特点:“飘若浮云、矫若 王羲之 惊龙”
绘 画
顾恺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石窟艺术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