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结构与稳定性分析(6)资料

合集下载

岩石力学 第六章 地下空间开挖围岩稳定性分析

岩石力学 第六章 地下空间开挖围岩稳定性分析

行支护达到人工稳定; 支护和破裂岩体本应是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但 现在还做不到完全用共同作用理论为指导来解决支 护设计问题; 古典地压学说:1907年,普氏学说——俄罗斯学者; 1942年,太沙基学说——美国学者; 在60年代,共同作用理论提出以后的30多年,弹塑 性力学的研究方法在岩石力学研究中一直占据主导 的地位,古典地压学说则被冷落一旁;
r , r p0

解析表达式
R02 1 2 p0 r r
净水压力下围岩应力分布
2019/1/20
《岩石力学》
7

讨论
开巷(孔)后,应力重新分布,也即次生应力场;
, 均为主应力,径向与切向平面为主平面; r
应力大小与弹性常数 周边
2019/1/20
c cot
《岩石力学》
24
塑性区半径
( p0 c cot )(1 sin ) R p R0 P c cot 1

1sin 2 sin
讨论
R p与 R0 成正比,与 p0 成正变,与 c 、
塑性区应力与原岩应力
900 , 2700 处, p0 (3 1) ; 0 0 p0 (3 ) ; 在巷道的侧边,即 0 , 180 处,
在巷道的顶、底板,即
2019/1/20
《岩石力学》
14

应力集中系数与 , 的关系
2019/1/20
《岩石力学》
15

巷道周边位移
o
开挖后(周边)
u (1 ) p 0 R0 E
《岩石力学》
11
2019/1/20

第六章1围岩稳定分析

第六章1围岩稳定分析

第六章围岩稳定分析掌握岩体结构、强度、变形、应力分布及围岩应力,其目的是分析:围岩稳定、有压隧洞稳定、岩基稳定、边坡稳定。

从而为工程建设提供措施和依据。

本章介绍围岩的稳定分析。

应力重分布、围岩及围岩应力这几个基本概念,是研究围岩稳定性和洞室安全性的基础。

开挖洞室后,岩体的原始平衡状态被坏破:发生应力重分布,围岩不断变形,并向洞室逐渐位移。

强度较低的岩石,当应力达到强度极限值时破坏,产生裂缝,或剪切位移,破坏了的岩石在重力作用下甚至大量塌落,造成所谓“冒顶”现象,特别是节理、裂隙发育的岩石更为显著。

为保证稳定和安全,必须进行支护和衬砌,来约束围岩的破坏和变形的继续发展。

洞室的稳定性评价的目的,确定是否要支护或衬砌,以及支护和衬砌要承受多大的压力等。

一、山岩压力1.山岩压力的概念由于支护与衬砌的目的是防止岩石塌落和变形,所以支护与衬砌上必然要受到岩石的压力。

定义:由于洞室围岩的变形和破坏而作用在支护或衬砌上的压力,称为山岩压力(或围岩压力、地层压力等)。

山岩压力的确定是洞室支护与衬砌设计的基础,如果支护或衬砌设计强度偏小则会造成工程事故,如偏大则造成经济浪费。

因此,山岩压力是围岩稳定分析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2.山岩压力的形成山岩压力是由于洞室开挖后岩体变形和破坏而形成的。

则可分为两种类型:变形压力:是由岩体变形而对支护或衬砌产生的压力,松动压力:是由岩体破坏而松动对支护或衬砌造成的压力。

形成过程: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形成松动圈。

岩石的性质和质量不同,其岩体的变形和破坏性质也就不同,产生山岩压力的主导因素和表现形式就不同。

(1)完整坚硬岩石当围岩应力不超过岩体强度时,岩体只有弹性变形,无塑性变形。

弹性变形在开挖过程中就已产生,开挖结束后,弹性变形随即完成。

因此无山岩压力。

(2)中等质量的岩体洞室围岩的变形较大,既有弹性变形,也有塑性变形,少量岩石破碎。

由于洞室围岩的应力重分布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在支护或衬砌后围岩的变形受到约束,产生山岩压力。

第六章-岩体结构与稳定性分析

第六章-岩体结构与稳定性分析

工程地质
图6-14a
③在坡面和坡顶交界处 产生拉应力区。
工程地质
Hale Waihona Puke 图6-14b④剪应力迹线由直线变为近 似圆弧线。弧的凹面朝向临 空面方向。
⑤坡面处径向应力等于零, 故为单向应力状态。 向坡内逐渐过渡到两向 应力状态,甚至三向应 力状态。
工程地质
2.影响应力分布的主要因素
①原始应力状态的影响 ②坡形的影响 ③岩体变形特征和结构特征 的影响。图6-15。
• 6.3.3影响边坡稳定性因素 •
工程地质
1.地貌条件:高陡边坡不稳定。 2.岩石的性质:含粘土矿物成分 的岩石边坡容易发生滑坡;脆性 岩石容易发生崩塌。
工程地质
3.岩体结构与地质构造:此为关 键性的控制因素。 4.地下水的作用:大多数岩质边 坡的变形与破坏与地下水有关。 5.其他因素:地震、爆破、风化 工程活动。
角为540此角即为稳定坡角
工程地质
图6-8
工程地质
特殊情况一: 结构面走向与边坡走向成直交时, 稳定坡角最大,为900。(图6-9)
图6-9
工程地质
特殊情况二: 结构面走向与边坡走向平行时,稳定坡角 最小,结构面倾角即为稳定坡角。图6-10)
图6-10
工程地质
一般情况: 结构面走向与边坡走向斜交时, 稳定坡角由结构面倾角α变到900。
次生软弱夹层:风化夹层、泥 化夹层。
4.泥化夹层
工程地质
定义:地下水对泥质软弱夹层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泥化和软化两个方面。软 化是指泥岩夹层在水的作用下失去干 粘土坚硬的状态而成为软粘土状态。 泥化是使软弱夹层的含水量增大到大 于塑限的程度,抗剪强度变得很低。
泥化标志:
工程地质

岩体稳定性分析计算

岩体稳定性分析计算

V
1 2

w
Z
w
• Zw
1 2
w
Z
2 w
滑面AE长: L H Z
sin
因水压而在滑动面上产生浮力U:
1
1
HZ
U 2 w Z w • L 2 w Z w • sin
滑体ADCE面积
S (DC AG) 1
2
2
AG • (H Z )
滑体ADCE重量W

Ks
f 2 •[V2 cos R sin( ) U 2 ] c2 L2 R cos( ) V2 sin
由上式可求解出推力R:
R K sV2 sin f 2 (V2 cos U 2 ) c2 L2 K s cos( ) f 2 sin( )
第五章 岩体稳定性分析
联立方程求解,可分别求出抗滑稳定系数Ks和推力R
若c、U、V等于零,则
W cos • tan tan
Ks T
W sin
tan
即,Ks只与软弱结构面倾角β和岩石内摩擦角φ有关, 而与坡高无关
第五章 岩体稳定性分析
作业一
已知水平推力H=25×104N,V=50×104N,V2=15×104N, 滑面AB与BC的面积分别为L1=50m2,L2=23m2。内摩擦系数 f1=0.4,f2=0.6;粘聚力c1=c2=0。
Ks
f0 (V cos H sin ) H cos V sin
第五章 岩体稳定性分析
当单斜滑移面倾向上游时,根据抗滑体极限平衡原理
抗滑力τ: f0(V cos U H sin ) cL
滑动力T:T H cos V sin
因此,稳定系数Ks
Ks
f0 (V cos U H sin ) cL H cos V sin

岩土工程稳定性--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综述

岩土工程稳定性--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综述
• 首先,确定滑动面的位置和形状。实际的滑动面将取决于结构面 的分布、组合关系及其所具有的剪切强度。实践证明,均质土坡 的破坏面都接近于圆弧形,岩体中存在软弱结构面时,边坡岩体 常沿某个软弱结构面或某几个软弱结构面的组合面滑动,因此, 根据具体情况假定的滑动面与实际情况是很接近的。 • 其次,确定极限抗滑力和滑动力,并计算其稳定性系数。所谓稳 定性系数即指可能滑动面上可供利用的抗滑力与滑动力的比值。 由于滑动面是预先假定的,因此就可能不止一个,这样就要分别 试算出每个可能滑动面所对应的稳定性系数,取其中最小者作为 最危险滑动面。
③优势面理论分析法及其发展应用
采用优势面理论分析法可确定岩坡的控稳优势面,并进行优势面 组合分析 ,找出其试算安全系数最小的优势分离体,确定边坡破坏模 型,并采用极限平衡分析法分析计算优势分离体的安全度及边坡稳定 安全系数,以此判断边坡整体稳定状况 ,从而克服和弥补经典极限分 析法中要假定滑动面、反复计算 比选最小的安全系数及相应的滑动面 的不足,提高了最小安全系数的可靠性。 在采用优势面理论分析法时,在确定控稳优势面时,一般首先要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来对研究体内的结构面加以分类,确定各候选优势 面的综合权重值,还需进一步确定优势面的力学参数,所有这些过程 都或多或少的带有经验性,都要不同程度的受到主观性的影响,但恰 恰这两方面是确定其分析结果可靠程度的关键问题,因而优势面理论 分析法存在一定的缺陷性 。因此,优势面理论分析法中引入了层次分 析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控稳优势面的选定客观性。
弹塑性极限平衡法从分析边坡体的应力和变形入手,由边 坡体的应力和变形特征来确定边坡体的极限平衡状态,从而避 免对边坡体最小安全系数的反复计算及比选,达到减少工作量 和提高准确率的目的。 弹塑性极限平衡法中采用强度折减法,即逐渐降低材料强 度(即降低材料抗剪强度参数c和 的方法来逼近系统的极限平 衡状态,并以屈服区的贯通来表征极限平衡状态的到达,把材 料强度折减系数(Zi)定义为系统的整体稳定安全系数(Fs)。在 地质条件、材料参数、屈服准则和本构关系正确的前提下,能 够保证由此得到的稳定安全系数为真实稳定安全系数的下限。 弹塑性极限平衡法不必假设土条间的作用力和破坏面的位 置和形状,因此,该方法能处理复杂几何轮廓和边界条件,有 广泛的适用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第十九章第四节知识资料岩体结构和稳定分析

第十九章第四节知识资料岩体结构和稳定分析

第四节岩体结构和稳定分析岩体是指由各种岩石块体所组成的天然地质体。

它通常具有不延续性、非匀称性和各向异性的特点。

普通将与工程有关的岩体叫工程岩体,其中组成岩体的岩块称为结构体,将岩体分割成岩块的不延续界面称为结构面,结构面和结构体的组合关系称为岩体结构,其组合类型称为岩体结构类型。

一、岩体结构面和结构体的类型和特征(一)结构面的类型和特征结构面是指各种不同成因、不同特性的地质界面,如层面、节理裂隙面、断层面、不整合接触面及刚强夹层等,使岩体成为一种不延续介质。

结构面是控制岩体工程地质性能的重要因素。

1.结构面的类型按成因,结构面可分为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和次生结构面三大类。

(1)原生结构面原生结构面是指在成岩阶段形成的结构面,可分为沉积、火成和变质结构面三种类型。

①沉积结构面:在沉积岩成岩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地质界面,如层理面、沉积间断面(假整合、角度不整合)及原生刚强夹层等。

②火成结构面:岩浆侵入、喷溢、冷凝所形成的各种结构面,包括火成岩中的流层、流线、原生节理、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面及刚强接触面等。

③变质结构面:是指变质岩形成时产生的结构面,如片麻理、片理、板理等。

(2)构造结构面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在岩体中形成的破碎面或破碎带称为构造结构面,其中包括劈理、节理、断层和层间错动带等。

(3)次生结构面次生结构面是地表浅层的岩体经风化、卸荷及地下水等作用下形成的结构面,如风化裂隙、卸荷裂隙和泥化夹层、爆破碎隙等。

2.结构面的特征结构面的特征包括结构面的规模、形态、结构面的间距、连通性、方位、张开度及胶结充填情况等。

(1)结构面的规模第1 页/共10 页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将结构面的规模分为五级,直接影响工程区域稳定性的区域断裂破碎带属于一级结构面,普通在计划选点时,应尽量避免。

二级结构面是指延展性较好,贯通囫囵工程地区或在一定范围内切断囫囵岩体的结构面,如断层、层间错动带、刚强夹层、沉积间断面、大型接触破碎带等的分布和组合,控制了山体及工程岩体的破坏方式及滑动边界。

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 数值模拟法:利用计算机 模拟边坡的变形和破坏过 程,预测边坡的稳定性
12 34
✓ 模糊数学法:利用模糊数 学的方法,对边坡的稳定 性进行评价和预测
综合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根据经验、知识、现场调查等对 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估
定量分析:利用数学模型、计算机模拟等方 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定量计算
综合分析: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边 坡稳定性进行全面评估
边坡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保障
了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
某水电站边坡稳定性分析
01
水电站概况:介绍水电站的地理 位置、规模、结构等基本信息
03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介绍采用 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如极限 平衡法、有限元法等
05
边坡治理措施:根据边坡稳定性 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边坡治理 措施,如锚杆加固、排水措施等
监测与预警:通过实时监测边坡变形、应力 等参数,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动态评估和预警
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影响 因素
地质条件
岩石类型:不 同岩石类型的 力学性质和抗 风化能力不同
01
地下水:地下 水的存在和分Leabharlann 布对边坡稳定 性产生影响03
02
地质构造:断层、 褶皱等地质构造 对边坡稳定性产 生影响
04
岩体结构:岩 体的结构特征 对边坡稳定性 产生影响
02
边坡地质条件:分析边坡的地质 条件,如岩石类型、结构、地下 水等
04
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展示边坡 稳定性分析的结果,如安全系数、 破坏模式等
06
结论:总结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结 论,如边坡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 是否需要采取治理措施等
某矿山边坡稳定性分析
矿山概况:地理位置、 开采方式、地质条件 等

岩体的稳定性分析

岩体的稳定性分析

幻灯片1第四节:岩体的稳定性分析一、岩体稳定性与区域稳定性的关系区域稳定性的主要控制因素,也制约岩体的稳定性。

1)地壳板块的相对运动的强弱导致构造变动和产生高构造应力,从大范围控制了区域地层和岩体变形、位移或失稳。

2)活动性深大断裂活动(水平或垂直位移)引起区域地壳及其表层发生水平或升降运动,可引起位于断裂带的岩体变位或失稳。

3)地震活动在我国有些地区十分强烈,常引起大范围的构筑物的失稳和破坏。

幻灯片2二、岩体破坏类型分析1.岩体失稳的主要影响因素①受区域地壳稳定性控制。

②受岩体的结构特征、变形特征、强度特性、水稳性等控制。

③失稳的边界条件:岩体失稳要有一定的边界条件,即存在临空面和结构面组成的分离体。

④荷载的类型、大小和方向决定了岩体的受力状态。

⑤工程类别对岩体失稳方式有重要影响。

幻灯片32. 岩体破坏类型分析①当区域稳定性为相对稳定,工程岩体条件较好时,岩体失稳破坏的类型取决于边界条件、工程类型及工程荷载性质的组合特点,岩体失稳破坏的方式往往以剪切滑移方式为主。

②当区域稳定性为相对活动,工程的场地条件较好时③区域环境和工程场地均处于突出的高水平构造应力状态时④当区域相对稳定,岩体抗压强度较高,不具备滑移的边界条件,地面建筑物承受强大的风荷载时,可能发生张拉破坏导致建筑物倾倒。

幻灯片4⑤区域相对稳定,工程场地为河流之滨,岩体本身条件较差,在建筑物荷载的作用下,建筑持力层将发生过大的压缩沉陷变形,与其侧向膨胀变形相对应的侧向压力将使岸坡前持力层发生压缩破坏,导致建筑物向河中倾覆,或沿可能的滑动面滑动。

幻灯片53. 岩体稳定分析国内外应用于岩体稳定性分析的方法有:地质分析类比法岩体结构分析与计算法岩体稳定性分类法数值模拟计算法地质模拟试验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