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期末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初三九年级政治学科期末考试试卷卷面分析

初三九年级政治学科期末考试试卷卷面分析

初三九年级政治学科期末考试试卷卷面分析初三九年级政治学科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对试卷的分析:(具体分析各类题目学生解答情况、得分情况、列示典型错误、存在问题及对今后教学的指导意见等)1、试题设计追求目标(1)命题尽力体现海南省中招特点,同时结合我校学生整体学习情况,力求做到既适应中招考试要求,又体现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考查。

(2)试题难易程度按照7:2:1的难度分配比例进行题目设计,使之能够具备良好的区分度,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3)试题内容接近学生生活,尽量做到让学生有话可说,体现激励作用。

要让学生有信心学习,有决心打胜中招之战,这是我们政治科组的一个共识,此次考试尽量体现了这个共识的内在要求。

2、整体答题情况:选择题满分率与前面几次基本持平,但主观题得分情况较以往的考试情况更为理想,整体及格率、优秀率跟上一次月考相比,有明显提高,特别是低分率显著降低。

3、具体答题情况:(1)选择题:第1小题约有76%的同学选对答案,另外部分同学之所以选错答案主要原因是对我们改革开放的本质理解不透,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

2、4、6、7、8、11、12、14、15、18小题难度小,特别是错误的题枝明显,容易排除,这部分题约98%的同学选对答案。

3小题强调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原因,既然是原因那么答案应该体现具有实际功能的那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要能回答有什么用这样的要求的答案才是正确答案。

但相当部分同学在遇到这种类型的问题时没有正确的思维模式,导致盲目乱选从而丢分。

本题选对答案的同学只有25%左右。

13小题选错的同学约70%,原因在于对题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而是把与课本上提到的定论相关的选项不加分析就当成正确答案选择。

(2)简答题:第一题满分为8分,满分率约10%,5—7约70%, 难得满分的原因在于大部分同学回答简答题时涉及面太窄,往往只就某。

第一学期九年级政治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第一学期九年级政治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第一学期九年级政治期末考试试卷分析第一学期九年级政治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昌江民族中学符家华本学期九年级期末评卷工作已经结束,下面我对本次九年級政治科考试做一下分析:一、试卷概述:本次试卷分值为100分,试卷命题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选择了四种中招考试基本题型,考试范围:整本教材(第1单元—第3单元),试题涉及面广,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漏题。

二、学生答题情况成因分析:此次考试选择题较为简单,学生易做错的是4、7、9、11、14小题,出错原因为这几道题难度较大,学生不易分析清楚;简答题得分率较高,普遍在6至9分之间;辨析题灵活性较强,很少同全面地回答问题,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材料分析题(第19题)得分率也不高.,证明学生对教材重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材料分析题(第20题)普遍高分,因平时考过类似的题。

总体来说,本次考试结果一般,学生做题失误较多,特别是选择题。

三、考试成绩分析本次考试总体来说平均分一般,及格率偏低,最高分为86分,大多集中在50到70分之间,中等水平的学生较多,高分段的同学较少,一部分同学考得过差。

考得较好的班为1、10、11、12、13,较差的班是3、4、6。

四、改进的办法(建议)如下:1、命题方面:一、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二、有必要出一些图片分析题,让题型样式丰富一些。

2、教学方面:要注重实战,教学中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注重典型题例的训练与点评,强化答题思路、做题方法,尤其是提高学生审题水平,通过练习,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一学期九年级政治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昌江民族中学符家华本学期九年级期末评卷工作已经结束,下面我对本次九年級政治科考试做一下分析:一、试卷概述:本次试卷分值为100分,试卷命题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选择了四种中招考试基本题型,考试范围:整本教材(第1单元—第3单元),试题涉及面广,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漏题。

九年级思想品德试卷分析

九年级思想品德试卷分析

九年级思想品德试卷分析一、命题情况试题力求全面考查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状况,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于水平方面的考查。

特别是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的水平和创新思维的水平。

在命题中,没有偏题、难题、怪题和超纲题,切实从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与学的实际出发,并突出实践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二、考试数据分析共52人参加考试,成绩出人意料,不是很理想,及格人数很少,更不用说优秀了,面对这样的成绩,我想了很多,分析了很多。

三、学生卷面存有的问题第Ⅰ局部单项选择题(第1—12题)本局部题目学生错的较多,特别是第5、6、8、10、12题,局部学生错题超过6个,每题3分,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Ⅱ局部非选择题(13—17题)13.此题因为平时对学生要求要熟背,并提问好多次,在平时的测试中也多次考到这个题,所以学生做的很好。

但还是有个别的学生因为平时不认真,有个别的误差。

14题的情景在教学中已经详细地讲解过,学生做得也不错,也有个别学生出现失分的现象。

15.学生问题不大。

16.此题因为平时对学生要求要熟背,并提问好多次,所以学生做的很好,得分率较高。

但还是有个别的学生因为平时不认真,有个别的失误。

17.此题做的最不好,要求学生用辩证思维去思考这个问题,但这种思维方法还没有讲,所以学生出现问题比较多。

18. 活动探究题学生做的基本问题不大。

V 四、教学建议(今后的对策)1、依据课标和教材,夯实基础知识。

协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提升归纳综合水平。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协助学生建构一个完整、清晰的知识点网络体系,让学生在建构中把握教材内容的要点,达到提升学生的归纳综合水平的目标。

2、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研究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中的质疑、教学结果的反馈与矫正。

要擅长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突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留给学生思考、讨论问题的教学时空。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独创性。

九年级上册政治期末试卷分析

九年级上册政治期末试卷分析
20 -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单位:年级:九学科:政治分析人:
一、试卷总体评价分析:
本次期末考试范围是政治九年级全册内容,侧重点是六至九课,试题难易适度,考查基础知识,重点突出,问法灵活,考查全面,且图文并茂、形式活泼,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应用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政治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彰显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理念。
1、第一部分是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和理解的程度。此题大部分学生答得较好,丢分不多,出现错误较多的是第2题和第9题。
2、第二部分是非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对所给历史材料的理解与认识能力,从而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判断、概括性的点题,得出观点和评价。整体答得不错,失分较多的是26题(3)28题第(2)题,特别是探究性题目,原因是:一是学生审题不细,没有把握关键语句,造成错答。二是没有掌握答题方法和技巧。三是部分学生书写马虎、卷面不整洁。
三、对今后教学建议。
1、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这是答好题的前提。
2、教学中注重答题方法,多练题型,使学生适应中考题型,多开展一些探究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真学习新课标、新理念及近几年的中考动向,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及能力,教给学生一些分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方法。
二、成绩统计
班级
人数
平均分
优秀人数
优秀率
及人数
及格率
最高分
最低分
九一
43
65.23
14
32.6%28来自65.1%9636
九二
42
68.28
20
47.6%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
本次期末统考是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全册内容,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整体难易程度为中等。

选择题采用传统方式,包括选非题、变相的多选择和选择正确的题目。

非选择题紧密依托材料,并与书中理论知识相结合,真正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

题量适中,但采用网上阅卷的方式,有些学生对涂卡不熟练,导致图卡的时间长,后面的主观题没有时间做。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够,选择题的第14、15
题错误率较高,很多同学忽视了基础知识是答题遵循的依据。

材料分析第28题中有关对我国发展思想及中国梦的理解,是
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是对国家发展目标的考察,很多同学只是对其进行片面的个人分析,并没有运用教材所学的知识,这样是得不到高分的。

第29探究题出示的材料,关注国家发展,
解答题关键是要学生理解题意,找准题目与课本知识的对应点,通过理解分析,这道题就没有什么困难了。

加强答题方法的指导,充分利用好手头的资源,加强对学生答题方法和思路的指导,不断巩固基础知识,掌握正确的答题方法。

平时教师多总结梳理知识点,把每一单元的知识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给同学们,并试着让学生画思维导图。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答题技巧和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为今后的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新九年级上政治期末试卷分析报告

最新九年级上政治期末试卷分析报告

九年级思想政治试卷分析一、试卷分析今年的思想品德试卷共13题,与往年的政治试题相比,保持了试题的开放性,体现了开卷考试的要求,符合初中学生的实际。

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改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试题的基本特点是:1、突出社会热点,贴近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有较强的时代性。

2、试题注重考查能力,体现了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的统一。

整套试题当中,除1-2题纯时政之外,其余都涉及到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基础知识。

试题中加大了能力考查的力度,并注重知识、能力、觉悟相结合。

体现了考试“指挥棒”的导向效果和思想品德学科的生命力。

3、试题题型虽然没变,但设问更明确、具体、材料丰富,标准答案的制定更加开放。

今年的思想品德试题设问比较明确、具体,便于学生回答。

二、考生得失分原因分析(1)选择题:第1-2题纯时政的选择题,失分原因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时政不清楚,反映了学生对国内外重大时事了解得不够系统。

(2)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得分率正常,失分的主要原因是:①一些考生只是简单的枚举,说自己如何去做具体的事情,没有理论观点,没有概括。

也有考生举的事例与自己的概括不相匹配。

②还有一些学生无自己的观点和具体做法,没有联系实际去思考,违背了开卷考试的初衷。

有的逻辑混乱、思路不清;有的概念不清,把一些内容不加区分地照搬到试卷上,表达上不能用专业术语。

反映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

如:第14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考生没能根据提供的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从而认识材料反映的问题。

第18题,部分考生没抓住核心,有些考生在回答过程中,不能准确表述,如还有部分同学写出了具体内容,不能形成符合逻辑的整体。

另外语言不规范、口语化明显,缺乏基本的理论素养。

另外,审题不清,字迹不明,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也是失分的重要原因。

第13、15、16、17题平时上课时讲过,所以这些题部分同学得了高分。

三、教学启示:1、消除思想顾虑,坚定新课改的信心和决心。

2023年秋季学期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分析

2023年秋季学期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分析

2023年秋季学期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分析一、试卷整体分析本次道德与法治期末质量检测试卷主要考查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

试卷结构合理,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等题型,覆盖了道德、法律、国情国策等多个方面。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选择题部分:学生普遍表现较好,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较为扎实,但在一些涉及概念理解和情境判断的题目上存在理解困难。

简答题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题目,但在一些涉及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题目上,部分学生表现出记忆不够准确的情况。

辨析题部分:学生的表现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能够准确辨析和解释题目中的观点和行为,但也有部分学生在判断和分析方面存在困难。

材料分析题部分:学生的表现一般,主要问题在于对材料的理解不够深入,不能有效地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三、教学建议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强化记忆、定期复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道德情境、加强道德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提高分析和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法律案例、撰写小论文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辅导。

四、总结本次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质量检测试卷整体难度适中,知识点覆盖面广,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水平。

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较为扎实,但在实际应用和表述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基础知识教学、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培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九年级下《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卷质量分析

九年级下《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卷质量分析

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卷质量分析一、试题分析1、试卷结构分析:九年级思想品德期末考试卷考查内容为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内容。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共32题,其中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第二大题问答题28分;第三题分析说明题22分。

2、试卷特色:(1)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试卷注重考查了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

如第二大题中的大部分题目,学生只要熟悉课本,基本都能回答正确,这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注重课本知识的掌握,对教师的教育行为也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2)关注社会热点,特别是关注本地社会热点问题是试卷的一大特色。

试卷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生活,关注本地热点,从而引导学生去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二、存在问题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够。

很多同学单凭个人感觉答题,忽视了基础知识是答题遵循的依据,可见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

2、学生审题不够认真细致,偏差失误较多。

不能从问题和材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导致答案偏离问题指向。

如不仔细审题,就会领会不到题的内在意义,从而很粗糙的作答,很难答到点子上。

3、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及归纳不强,只会依靠现成的课本知识,有“读死书”之感觉,缺乏灵活运用。

直问直答的还可以,稍变换一下形式就无从下手;课本上有的还可以答,课本上没有的,就丢分。

4、答题不规范,书写不认真,经常写错或答错。

字迹不工整,书写马虎,答错后乱涂乱擦,偶有把上一题的答案写在下一题的答案,结果箭头到处乱标,影响整体美观。

6、课堂上讲得多,留给学生的时间少。

无法在课堂上将练习处理完,只能留给学生时间来做,做题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7、作业、背诵的检查力度不够,方式、方法有待于改进。

8、教学时间比较紧,为了赶进度,没有复习的时间。

缺少对有关题型的针对性的指导。

9、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较弱,不能多角度地分析、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思想品德学科试卷及质量分析报告一、试题评价:
本次期末考试试题命制依据课标,紧扣教材重点考查了八上册九年级全册的基础知识,试卷满分70分,按照中招试卷类型出题,选择题20分,非选择题50分。

本次考试在考核基础知识为主的同时考察了一部分热点时政,考试形式为闭卷。

结构合理,题型新颖,考查重点明确,难易程度适中。

1、命题类型:
本次考试共设以下四种题型:
(一)、选择题。

共8个。

选择题部分总体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得分率不高。

单项选择8分,得分率在80%。

不定项选择12分.得分率在70%。

其中第4、6、7、8题错误较多,失分的原因是考生对课本知识认识不清,做题不认真分析造成的,其中错误最为明显的是第四题和第六题,第四题一部分学生选择C答案这说明学生没有认真审题,第七题一部分学生选择A选项说明没有认真读题最后几个字是强国之路、强国之路是什么学生很清楚但是在这个题里边没有读懂。

(二)、辨析题。

属于双观点对话式的材料辨析,第9题辨析题学生得分率不高,学生大部分得分在6、7分左右,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学生审题时不注意分析做题思路不知
道如何去答题,另一方面学生知道做题思路但不知道如何总结语言,要不就是总结不全面,从学生做的辨析题上来看学生的课本基础知识掌握还有待遇提高。

(三)、第10题学生得分率较高,大部分学生得分在8、9分左右,主要是第二问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有部分学生做不全。

第11题第一问我国为什么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这一问学生做的不是很全面。

第12题得分率不高,第一问请你列举近年来国家和我省开展了哪些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相关评选活动学生基本上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相关评选活动所以答的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因此第三问学生也不知道如何去作答,第13题结合时政考察南水北调第一问学生做的不是太好不知道说明了什么,第二问学生在回答的时候不知道结合河南去作答,总之学生无从着手。

总体来说还是学生对时政了解太少不熟练造成的。

总之,本试卷,题目新颖、结构合理,难易适中、考查重点明确,分值设计得当,与中考题型完全一样,指导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调整教学策略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二、九年级思想品德成绩统计:(参试人数:312人)
班级参试
人数




及格
人数
及格

优秀
人数
优秀

最高

最低

九一532683 51.94890.51935.86813
%%
九二53269
350.84075.4
%
2445.2
%
6810
九三51263
951.74078.4
%
2447%6932
九四51262
851.54486.2
%
2243,1
%
6714
九五52283
254.44484.6
%
3057.6
%
6821
九六52270
151.94382.6
%
3159.6
%
7012
合计312161
7651.8
4
25983%15048%7010
三、卷面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不扎实。

一些基本知识点不过关。

如第5小题、第4小题、第6小题第8小题学生部分问题答错的主要原因是书本知识不扎实教材内容不熟悉。

2、回答问题角度单一,重复,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

例如:第11小题第2问、第13小题的第三问部分学生只能从某一个角度作答,思维很狭窄。

3、学生对一些重点、时事材料的分析能力还比较欠缺。

特别是第13小题。

很多学生知识掌握了但不能对知识进行灵
活运用同样也有一些学生因为知识掌握不全面,理解运用就不到位,很多同学对这样的提问不能领悟,导致这个题作答的不好。

4、答题不够规范,语言表达不明确,条理不清,有很多学生答题条例不清晰,书写混乱。

四、对教学的启示及命题建议:
1、抓实基础知识过关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于书本上的重要知识点要逐个过关落实检查。

2、利用班班通教学平台,及时引入时政教学,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对学生要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及正确运用学科术语的能力。

4、及时进行学法指导和四种题型的解题思路指导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教学生如何审题。

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如何提取试题和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学材中的对应信息点对接起来这样能力的培养,利用时事政治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时事资料的能力。

课堂上多分析一些时事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时政问题的能力。

5、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6、加强学生对解答辨析题和开放性试题方面的训练力
度,作为专题进行训练。

7、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材料背景下,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灵活运用知识,周全的分析问题,科学的解决问题,努力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综合及知识的迁移能力,使学生形成基本的逻辑推理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