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诊断前列腺疾病的临床价值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诊断前列腺疾病的临床价值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诊断前列腺疾病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患者24例,均采用超导成像仪及腹部相控阵线圈程成像,并进行专门处理,观察纤维束长度、方向、范围,比较不同感兴趣区的指标差异。
结果:①正常外周带、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的FA值分别为(0.16±0.02)、(0.23±0.03)、(0.45±0.02),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②正常外周带、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的ADC值分别为(1.84±0.34)×10-3mm2/s、(1.36±0.26)×10-3mm2/s、(0.60±0.09)×10-3mm2/s、,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由于正常外周带、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的DTI 指标存在差异,因此,可以借助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辅助诊断。
标签: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诊断;前列腺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上升,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
前列腺疾病病程较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作为一种新型医学影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2]。
现回顾性分析24例经病理证实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患者,均采用超导成像仪及腹部相控阵线圈程成像诊断资料,报道如下:1資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经病理证实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患者24例,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确诊,符合以下纳入标准[3]:患者在诊断之前没有接受放射或者内分泌等治疗;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患者在检查后1周内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
24例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患者的年龄在41~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10)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在4.2-50.9ng/ml之间。
24例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患者均采用超导成像仪及腹部相控阵线圈程成像,并进行专门处理,观察纤维束长度、方向、范围,比较不同感兴趣区的指标差异。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可视化方法研究进展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可视化方法研究进展
陈穗芬;郝立巍;江贵平
【期刊名称】《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年(卷),期】2008()3
【摘要】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MRI)与传统的扩散加权成像(DWI)相比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分子扩散的方向。
大脑白质区的水分子扩散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因而DT-MRI技术在显示白质神经纤维和功能束的走行方向以及三维形态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主要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目前常用的数据集可视化的方法。
【总页数】5页(P724-728)
【关键词】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张量;纤维束跟踪;白质束成像;可视化
【作者】陈穗芬;郝立巍;江贵平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2
【相关文献】
1.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扩散椭球面积的简化计算方法 [J], 张怀岑;金新安;高嵩
2.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扩散张量成像和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J], 韩忠龙;彭芸;刘玥
3.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视觉通路成像中的研究进展 [J], 宛四海;张雪林;肖新兰
4.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心肌纤维成像中的研究进展 [J], 张刚;成官迅
5.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中扩散敏感梯度磁场方向分布方案的研究进展 [J], 刘良友; 高嵩; 李莎; 李兆同; 夏一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ti功能参数

dti功能参数
DTI,即扩散张量成像,是一种基于扩散加权成像技术的磁共振成像方法,用于研究水分子在生物组织中的扩散行为。
DTI通过测量水分子在各个方向上的扩散系数,可以揭示组织的微观结构信息,尤其是神经纤维的走向和完整性。
在神经科学、临床医学等领域,DTI 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工具。
DTI的主要功能参数包括:
扩散系数(Diffusivity):这是描述水分子扩散速度的参数。
在DTI中,通常测量的是表观扩散系数(ADC),它反映了水分子在组织中的平均扩散速度。
ADC值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组织类型、细胞密度、细胞膜通透性等。
扩散张量(Diffusion Tensor):这是一个3x3的矩阵,描述了水分子在各个方向上的扩散行为。
通过分析扩散张量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可以确定水分子扩散的主要方向(即神经纤维的走向)以及扩散的各向异性程度。
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这是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值,用于量化扩散的各向异性程度。
FA值越高,表示水分子扩散在某个特定方向上的倾向性越强,通常反映了神经纤维的完整性和排列有序性。
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 MD):这是扩散张量所有特征值的平均值,反映了水分子在组织中的整体扩散速度。
MD值增加可能与组织水肿、细胞死亡等病理过程有关。
这些功能参数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有助于深入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多发性硬化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的病理生理机制。
通过DTI技术,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诊断疾病、评估治疗效果,并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概念及应用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概念及应用
许卫国;黄力
【期刊名称】《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年(卷),期】2003(026)002
【摘要】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是近年来在磁共振扩散成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分子扩散特性的影像学方法,给临床提供组织微观结构和微观动力学的大量信息,是惟一可以无创地描绘脑白质纤维的有效方法,可用于诊断许多疾病早期轻微的病理改变,尤其是脑白质病变.综述了该方法的概念和临床应用前景.
【总页数】4页(P119-122)
【作者】许卫国;黄力
【作者单位】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华侨医院影像中心,510632;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华侨医院影像中心,5106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与纤维束成像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研究 [J], 涂灿;汪建华;廖海波;江凯;于志海;王海涛;吴盛赞;于亮;卢斌
2.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与扩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 [J], 李章宇;钱海峰;孙胜杰;潘锋
3.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与纤维束成像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研究 [J], 谷梅兰
4.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在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J], 赵
德政
5.联合应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与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脑肿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J], 李锐;郝解贺;张茂柏;李志兵;梁廷宇;霍恺;于春海;郝慧超;韩丽娟;黄忻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弥散张量成像(DTI),是一种描述大脑结构的新方法,是磁共振成像(MRI)的特殊形式。
举例来说,如果说磁共振成像是追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那么弥散张量成像便是依据水分子移动方向制图。
弥散张量成像图(呈现方式与以前的图像不同)可以揭示脑瘤如何影响神经细胞连接,引导进行大脑手术。
它还可以揭示同中风、多发性硬化症、精神分裂症、阅读障碍有关的细微反常变化。
扩散( diffusion)是指热能激发使分子发生的一种微观、随机运动,又称布朗运动。
人体组织结构不同会导致水分子扩散运动在各方向上所受限制的差异,如果水分子在各方向上的限制性扩散对称,就称之为各向同性扩散( isotropic diffusion);若水分子在各方向上的限制性扩散不对称,则称之为各向异性扩散( anisotropic diffusion)。
各向异性扩散在人体组织中普遍存在,以脑白质神经纤维束最为典型,表现为沿神经纤维长轴方向的水分子扩散较自由,而在与神经纤维长轴垂直方向上的水分子的扩散则受细胞膜和髓鞘的限制。
如果在6个以上方向施加扩散敏感梯度场,则可检测每个体素水分子扩散的各向异性,该技术称扩散张量成像(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可以反映白质纤维束走向在神经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DTI分析,可以推断出每个体素的分子的平均扩散率(MD)或表观扩散系数(ADC)、分数各向异性(FA)、轴向扩散率(沿扩散主轴的扩散速率AD)和径向扩散率(RD)。
相关概念1、扩散系数(diffusion coefficient, DC):表示单位时间内分子自由扩散的范围。
2、扩散敏感因子b值(b value):是反映MRI各成像序列(如SE、FSE、EPI)对扩散运动表现的敏感程度,体现成像序列检测扩散的能力。
3、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描述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中不同方面水分子扩散运动的速度和范围。
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脊髓损伤(SCI)是指发生在脊髓上的任何损伤,是导致严重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SCI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残疾和死亡非常重要。
磁共振成像(MRI)已成为SCI诊断的主要工具之一,通过MRI扫描可以显示SCI的病理特征和影响范围。
然而,MRI在显示脊髓微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灰质与白质的分辨率不高,易受到硬件和软件成像参数的影响等。
因此,对于SCI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需要一种更敏感和准确的成像技术。
扩散张量成像(DTI)是一种MRI技术,可以在三个不同方向上测量扩散系数,从而提供关于组织微结构和纤维束定向性的信息。
DTI技术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来观察健康和疾病状态下组织/纤维损伤程度、纤维束定向性和神经纤维的连通性,对于SCI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有意义。
目前,3.0T磁共振DTI已经成为SCI研究领域的热点。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旨在探索3.0T磁共振DTI在SCI中的应用,具体内容为:1. 分析SCI患者和正常人DTI参数的差异,研究SCI对于脊髓微结构的影响。
2. 探究SCI患者的纤维束定向性和神经纤维连通性变化情况,寻找与SCI相关的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3. 与传统MRI技术相比较,评估3.0T磁共振DTI成像技术在SCI诊断中的优越性。
方法:本研究将对50例SCI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研究,通过3.0T磁共振DTI技术获取扩散张量参数,包括纳入率(FA)、切向扩散系数(λ1和λ2)和水平扩散系数(λ3)。
使用Tractography软件分析SCI患者的纤维束定向性和神经纤维连通性。
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探究3.0T磁共振DTI在SCI中的应用,通过对SCI患者和正常人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深入了解SCI对于脊髓微结构的影响。
本研究可以为SCI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手段和依据,同时可以推动3.0T磁共振DTI技术在SCI诊断和治疗领域的进一步应用。
磁共振新技术应用之二:弥散张量成像DTI

磁共振新技术应用之二:弥散张量成像DTI一、原理简介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MR-DTI)技术是近年来在MR-DW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它利用组织中水分子的自由热运动的各向异性的原理,探测组织的微观结构,达到研究人体功能的目的。
目前,DTI 是唯一可在活体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无创性成像方法。
在自然条件下,质子的弥散很少受到限制,如蓝墨水滴在纯水中的弥散。
这时的弥散速度在各个方向上是相等的,称为各向同性。
然而,生物体中由于某些屏障的阻碍,如存在的半透性和可通透的细胞膜等,质子的随机运动受到限制,这样就形成了对弥散的限制。
人体组织中的长纤维的存在亦使得质子的弥散在各个方向上不完全相同,一般说来,沿着长纤维走行弥散的质子要明显快于垂直其方向弥散的质子。
这就是所谓的各向异性,从而引出弥散张量成像。
DTI是在DWI基础上,在6-55个线性方向上施加射频脉冲,多采用单次SE-EPI序列,每个方向上均使用相同的较大b值,计算各个方向上的弥散张量而成像。
用DTI示踪白质纤维的走行,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一个主本征值,寻找一个与其接近的体素,将这些体素联系起来,达到显示白质纤维的目的。
二、DTI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应用1.正常脑白质纤维的显示多数学者认为DTI能非常准确地显示主要的白质纤维束,与神经解剖学图谱的对照研究也显示了两者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
Mamata 等研究证实DTI 可获得一系列完整的正常脑白质纤维图像。
可显示的纤维束包括:弓状束、上下纵行束、钩回束、视听辐射、前连合、胼胝体、锥体束、薄形束、楔形束、内侧束、红核脊髓束、顶盖脊髓束、中盖束、三叉神经丘脑背侧束、上中下大脑脚、动眼和三叉神经根部纤维等。
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性异常,如胼胝体发育不全等的显示也与以往的解剖学研究相似。
2.脑肿瘤脑肿瘤是DTI的研究热点之一。
肿瘤组织本身排列紊乱和其产生的占位效应致瘤体周围组织水肿及受压移位等,均可引起ADC值和FA 值改变。
关于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课件

弥散张量成像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 扩散加权成像(DWI): ADC:一方向或三个方向(X、Y、Z) 各项同性
▪ 脑白质结构:高度各项异性
脑白质水分子扩散的各向异性
是白质纤维束方向性的表现
▪ 受组织细微结构和宏观结构影响 ▪ 组织细微结构特征、轴突内结构在很大程度
弥散张量成像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philips 弥散张量成像
• GRE tensor 与SE Tensor 比较
SE-EPI 弥散张量成像
GRE-EPI 弥散张量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扩散张量的成像方法及纤维追踪技术 ▪ 数据的获取
关于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弥散张量成像(DTI)又称扩散张量成像 1965年,Stejskal EO等提出了测量扩散
的梯度自旋回波序列 的时序图
弥散张量成像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 扩散成像是目前最理想的测量扩散的方法。
▪ 各向异性指标: 部分各向异性(各向异性指数)AI 相对各向异性 RA 容积比率 VR
脑的参数定量图
弥散张量成像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 扩散各向异性:描述在3D空间内一个椭圆体 的特征。
▪ 一个2列张量的特征是可被对角斜线化,仅剩 下3个沿着张量的主对角线上非零元素,称为 本征值(λ1、λ2、λ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弥散梯度依次加在三个编码方向上,依据选择的方向多少重复上述过程
弥散张量成像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DTI脉冲序列剖面图
Split Diffusion Lobes
Dual Spin Echo 可以减低图像的扭曲,轻微降低SNR
弥散张量成像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弥散张量成像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弥散张量成像的计算
张量值的计算采用3X3矩阵
D D yx D zx
Dt D
xx
D xy D yy D zy
D xz D yz D zz
பைடு நூலகம்
最低用六个方向的弥散梯度 Diagonal 成分 Off-diagonal 成分
√
λ1 2+ λ2 2 + λ3 2
•计算得出, λ1, λ2,和 λ3响应代表最大、中等、最小本 征值,D是本征值总和的1/3即(1/3 )*( λ1 + λ2 + λ3 )。
弥散张量成像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FA的影响因素
FA的范围 影响因素 0-1
扩散成像是目前最理想的测量扩散的方法。 是目前唯一一种追踪脑白质纤维并反映其解 剖连通性的方向。
弥散张量成像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解剖成像组织的形态学研究 分子水平
(细胞内外水分子跨膜运动)
目前已应用于脑、心脏、脊髓微细结构的研究
弥散张量成像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弥散张量成像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Diagonal 成分
D xx D xy D xz D D yx D yy D yz D zx D zy D zz
Dt
Diagonal成分是计算FA值的基础
弥散张量成像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扩散敏感性用b表示, b值是由持续时间 (δ)、敏感脉冲梯度强度(G)和两个脉梯 度之间的间隔时间(Δ)决定。用公式表示为: b value=γ2 G2 δ2( Δ –δ/3), 是一个旋磁定量,所以, b值随梯度强度(G) 和长的梯度脉冲(Δ)或增加脉冲间隔时间 (δ)而升高。
弥散张量成像
Off-diagonal 成分
D xx Dt D yx D zx
D xy D yy D zy
D xz D yz D zz
Off-diagonal成分是精确计算FA值的补充
弥散张量成像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弥散梯度的数量
弥散张量成像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2D彩色图 3D白质纤维束图
相似性
方向性
FA
本征值
扩散椭圆体相邻体素
弥散张量成像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部分各向异性(FA)可由以下公式:
FA=√3/2√
(λ1-D)2+(λ2-D)2+ (λ3-D)2
椭圆体形状、大小、方向 •本征值是扩散椭圆体内分子沿三个正交方向上的 扩散率,每个本征值与一个本征向量在空间方向 上一致。在b值变化允许范围,扩散张量反映的 是组织结构特性。
弥散张量成像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扩散张量成像中的本征值可表示每个体素 的特征。
弥散张量成像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场强对DTI的影响
常规采集 高分辨率采集
5mm层厚
2mm层厚
3T的场强可以进行高分辨率的DTI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DTI脉冲序列剖面图
Diffusion Lobes
弥散张量成像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图像后处理 扩散张量成像数据定量分析、方向性定量指 数都可反映生物组织内水分子扩散的特征。 既直观又简便的指标是主要的扩散系数,测 量沿椭圆体最长轴和其他的正交轴的扩散率 的相对大小。
弥散张量成像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弥散张量成像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每一个层面均可获得: 一个T2图像 一个扩散轨迹权重图 一个扩散轨迹表观扩散系数图 一个计算得到的相对各向异性图 主要效应扩散率(本征值λ1、 λ2 、 λ3 ) 本征向量X、Y、Z的计算 应用专用软件就可将纤维的方向用最大本征值的本征向量叠 加在解剖背景图上显现。为了突出灰质和白质,T2WIs常用 着背景图。
弥散张量成像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philips 弥散张量成像
• GRE tensor 与SE Tensor 比较
SE-EPI 弥散张量成像
GRE-EPI 弥散张量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扩散张量的成像方法及纤维追踪技术 数据的获取 扩散张量成像是受敏感梯度的强度、数量和方 向影响。 b值在0-1000s/mm2范围,可减少b值因数量对定 量值测量影响
弥散张量成像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最大本征值( λ )的本征向量被认为代表纤 维的方向。 脑白质彩色图的产生是基于每个体素的本征 向量的3个相量元素 向量元素的绝对值被赋予不同的颜色:红 (代表x元素)、绿(代表y元素)、兰(代 表z元素)。 每个体素颜色强度由FA值大小校准。
弥散张量成像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如果分子扩散取决于方 向,方向不一致,称为 各向异性的扩散 (anisotropic diffusion),可用扩散 椭圆体表示。
弥散张量成像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DTI就是一种用数学的方法来表示脑组织内水分子弥散的各项异性
扩散
病理组织结构成分改变
弥散张量成像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水分子扩散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
扩散:布朗运动(Brownian 影响因素:分子质量 分子间相互作用 温度 屏障或特异结构 motion)
弥散张量成像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各项异性的测量
FA各向异性分数 fractional anisotropy RA相对各向异性 relative anisotropy VR容积比 volume ratio
因FA图的灰白质的对比度最好而最常使用
弥散张量成像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本征值(eigenvalues)和本征向量 ( eigenvectors)
各向异性指标: 部分各向异性(各向异性指数)AI 相对各向异性 RA 容积比率 VR 脑的参数定量图
弥散张量成像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扩散各向异性:描述在3D空间内一个椭圆体 的特征。 一个2列张量的特征是可被对角斜线化,仅剩 下3个沿着张量的主对角线上非零元素,称为 本征值(λ1、λ2、λ3)。 本征值(eigenvalues)反映扩散椭圆体的形 状或结构,三个本征值的总合(trace= λ1、 +λ2+λ3 ),反映椭圆体的大小。
缺点
Line Scan 技术可以清晰显示脑干区域的纤维形态
弥散张量成像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线性扫描弥散张力成像后处理分析
弥散张量成像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Simens 弥散张量成像
同时应用三个互相垂直的弥散梯度再加上一个垂直梯 度形成一个四面体梯度矢量,这种方法得出的DTI图 像具有较高的SNR(比常规的三方向的成像方法高31/2) 主要用来评价off-diagnol成分
水分子的自由运动 称为弥散,在脑脊 液和脑灰质中的水 分子的弥撒运动基 本上是各项同性的。
水分子在自由状态下的弥散是各向同性的
弥散张量成像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在纯水中,分子在所有方向的扩散一致,称 为各向同性(isotropic diffusion),可用扩散 球形体表示。
DTI后处理 容积比率(Volume ratio):是椭圆体的体积比上半 径为平均扩散率的球形体积,值范围从0-1。 相对各向异性(relative anisotropy,RA):本征值相 对于他们的平均值的变异值。 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 ,FA):是扩散 张量中的各向异性成分与整个扩散张量的比值,值 范围从0-1。
• SNR
•B值 •层厚
因FA图的灰白质的对比度最好而最常使用
弥散张量成像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FA像
6axis 9axis 21axis 55axis
弥散张量成像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线扫描弥散张力成像
优点 • 对运动不敏感 • 对磁敏感性伪影不敏感 • SNR高 • 空间分辨率高 扫描时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