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材PPT《燃烧和灭火》ppt公开课1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燃烧和灭火》ppt课件1

新人教版《燃烧和灭火》ppt课件1


4.它从社会生活中来,从人生体验中 来。注 重引导 学生调 动自己 的生活 积累, 表达真 情实感 ,鼓励 学生文 从字顺 地表达 自己对 生活的 理解和 感受, 鼓励学 生自由 地、有 创意地 表达。

5.通过一节课的复习,学生对议论文 的文体 知识进 行了温 习巩固 ,对阅 读中的 常见题 型有了 一些了 解,但 在解题 技巧和 方法上 掌握得 还不是 很好, 应在阅 读训练 中进一 步加强 。
铜片上 的白磷 和水下 白磷
可燃物 空气 温度
红磷与 白磷的 着火点
相同物质 水下白 温度均达 磷未与 到着火点 氧气接

铜片上白磷 燃烧,红磷 未燃烧
铜片上白磷 燃烧,水下 白磷未燃烧
燃烧需要温 度达到可燃 物的着火点
燃烧需要可 燃物与氧气 接触
一、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着火点:物质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逐一研究每一个因素(对比实验) 控制其他因素不改变
多因素影响,单因素对比
一、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请分析: 1、蜡烛一吹就灭,缺少的燃烧条件是什么? 2、吹不灭的蜡烛秘密是?
资料:吹不灭的蜡烛中,加 入了金属镁,镁的着火点是 38—40度,石蜡的着火点为 180—190度。
思考:什么是燃烧?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 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在 快 乐 中 我 们要 感谢生 命, 在 痛苦中 我们也 要感谢 生命。 愿你生 命中有 够多的 云翳, 来造成 一个美 丽的黄 昏。 请 孩子记 住:生 命的意 义不在 于长短 ,生命 因充实 丰富多 姿而精 彩!

3 . 每 个 人的 童年, 都是一 片宽阔 的原野 ,在这 上面, 你可以 栽植世 界上所 有的花 草,可 以放飞 所有的 希望, 可以撒 播一生 的幸福 ,可以 荡漾一 生的笑 意。

人教版化学九级上71《燃烧和灭火》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化学九级上71《燃烧和灭火》课件(共23张PPT)
因为煤块制成蜂窝状可以增加 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它更充分燃 烧。
小明在一本参考书上发现,镁居然能在二氧化碳气体 中燃烧!于是他进行了验证实验: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盛 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 热,产生一种白色粉末和一种黑色粉末。
⑴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消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B烧杯中的蜡烛与空气(氧气)接触而不会熄灭;
(1)、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为了更有效的灭火,人们还使用其他灭火材料。
(
),木船燃烧的条件( )和(

CO A、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水蒸发吸热,提高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而且水蒸气又起着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的作用
2
点燃
2Mg+CO2
2MgO+C
⑵这个实验还引发我们对某些知识的反思,从而有些新
的发现: 在一定条件下,CO2也能支持燃烧;活泼金属 着火时,不能用CO2灭火。
本课回眸 一、燃烧
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 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可燃物 2、条件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
清除可燃物 隔绝氧气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C、降低温度
D、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A、消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1)、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3、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
(2)二氧化碳是一种灭火的好材料,它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而且密度比空气大。
分析原因:
根据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
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 氧化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7.1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课件(17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7.1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课件(17张PPT)
燃烧和灭火
课前活动:
任务要求:
1、将火柴点燃。 2、将火柴朝上或者朝下,
并观察火焰变化情况。 3、将火焰熄灭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 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一、燃烧的条件
生活中所有物质都能燃烧吗?
燃烧的条件之一: 具有可以燃烧的物质,即可燃物
一、燃烧的条件
活动一:探究燃烧的条件
课本P129装置
燃烧的条件之二:氧气(或空气)
燃烧的条件之三: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练一练
1、在引燃无烟煤之前,我们通常向引燃木 材,再用木材来引燃无烟煤,这是为什么?
2、用扇子扇煤炉火,会越扇越旺,而用扇 子扇蜡烛,一扇就灭,这是为什么?
3、为了使上述实验中的红磷燃烧有人认为 课设法降低红磷的着火点,你认为正确吗?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 三
灭火 的原 理和 方法
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者 只 须 具 备
其 一 即 可
思考:
为什么火柴头向上放小 木条很快就熄灭了,向下放 小木条就燃烧得更旺盛呢?
实战演练
1.下列情况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 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 火灾
2.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 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 主要作用是( ) 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B.使大火隔绝空气中的氧气 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
真棒
4、材料分析: 某报8月17日讯
17日凌晨1点50左右,烟台某大学13号 公寓起火,造成同宿舍4人死亡。据调查火 灾原因为蚊香引燃蚊帐,使宿舍着火,被烟 呛醒的同学又立即打开了阳台的门窗,使火 势更大。消防官兵赶到时,宿舍内四人已死 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课件PPT初三优秀公开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课件PPT初三优秀公开课

如汽油、柴油、木材、棉布等引起火灾。
灭火器的种类
干粉灭火器
CO2灭火器
水基型灭火器
知识点 3
爆炸: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剧烈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 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膨胀而引起爆炸。
鞭炮:鞭炮中的火药装在一个纸筒中,
纸筒的两端都用泥封了口,当点燃鞭
炮时,火药在密闭的空间中发生急速
的燃烧,产生大量的气体,并放出大
3.着火点: 可燃物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注:着火点对于某物质来说是固定不变的,一般不 能升降着火点。
知识点 2
燃烧的条件
1. 要有可燃物。 2. 要有氧气(或空气)。 3. 温度要达到可燃物
的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
1. 清除可燃物。 2. 隔绝氧气(或空气)。 3. 降温到可燃物的着
火点以下。
探究实验 灭火的原理
答: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3. 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居然在水中 燃烧起来,这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答:燃烧确实需要氧气。
1.燃烧的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火三角
燃烧必须同时满足3个条件,缺一不可。
2.燃烧的定义:
可燃物与O2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 氧化反应。
人教版 化学 九年级 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火既是人类的朋友,也是人类的敌人,为了更好地 了 解和使用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燃烧和灭火。
3. 通过学习,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2. 能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 常现象。

燃烧和灭火课件人教版

燃烧和灭火课件人教版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教学ppt
24
【游戏问答】
请用“燃烧和灭火”的化学知
识解释下面的成语?
教学ppt
25
釜底抽薪
北齐魏收《为侯景判移梁朝闻》: “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答案: 采用隔断可燃物的方法来灭火
教学ppt
26
火上浇油
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情况更加严重。
教学ppt
9
实验:
【思考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答: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无法改变。白磷:40℃ 红磷 240℃
【思考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 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 要什么条件? 答: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一课时)
教学ppt
1
运载神州八号的火箭顺利升空
奥运圣火从其发祥地希腊 传遍全世界的五大洲。
教学ppt
2
燃烧造福于人类
燃烧给人类带来灾难
Hale Waihona Puke 教学ppt3太燃 空烧
可 以 使 火 箭 上
教学ppt
4
快乐的篝火晚会
教学ppt
5
一、燃烧的定义
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 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 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 应。
答案: 不能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教学ppt
30
第一关
下列促进燃烧的方法不合理的是(C)
A、烧锅炉是将煤加工成粉末,并用鼓风机
不断往锅炉内鼓入空气 B、烧柴时把柴棍支起来 C、增加柴草的用量 D、设法提高氧气的含量

人教版化学课件《燃烧和灭火》ppt完美课1

人教版化学课件《燃烧和灭火》ppt完美课1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灭火的原理
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条件即可灭火
(1)隔绝氧气(或空气); (2)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与灭火
它们灭 火的原 理是什
么?
盖上锅盖灭火
隔绝空气
浇水灭火
隔离可燃物 降低温度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请用“燃烧和灭火”的化学知识解
释下列的成语?
【思考1】铜片上的白磷 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 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 条件?
答:燃烧需要氧气 (或空气)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思考2】铜片上的白磷燃 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 需要什么条件? 答: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无法改变。白磷:40℃ 红磷 240℃

8.造成中西方用香差异的一个很重要 因素, 也是许 多其他 文化差 异的内 在因素 之一, 就是各 自传统 信仰的 不同。 西方多 信仰基 督教, 其次是 伊斯兰 教,二 者与香 的传播 关系并 不大;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九年级化学第七章(课题一)
燃烧与灭火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1.灯泡的发光发热现象是燃烧吗? 2.食物腐烂、铁生锈、动植物呼吸也属于 燃烧吗?
燃烧:是______与_____发生的一种 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反应。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学生实验
实验用品: 兵乓球碎片、小木条、坩埚钳、酒精灯、打火机 实验现象: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无法改变。白磷:40℃ 红磷 240℃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达到燃烧所需的最 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3.氧气(或空气)

《燃烧和灭火》PPT精品课件人教版1

《燃烧和灭火》PPT精品课件人教版1


6.像那太阳一出来,林中雾气就散开 ,云雾 聚拢在 一起, 山谷洞 穴就显 得昏暗 了,或 暗或明 变化不 一的, 是山间 早晚的 景色。 早晨进 山,傍 晚返回 ,四季 的景色 不一样 ,因而 乐趣也 就没有 穷尽了 。

7.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那西南的 几座山 峰,树 林和山 谷格外 优美, 一眼望 去,树 木茂盛 又幽深 秀丽的 是琅琊 山。沿 着山路 走六七 里,渐 渐听到 潺潺的 水声, 看到流 水从两 座山峰 之间倾 泻而出 的,那 是酿泉 。
灭火就是——破坏 燃烧的条件
它们灭 火的原 理是什
么?
盖上锅盖灭火
隔绝空气
清除可燃物
浇水灭火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灭火原理
1、清除或移走可燃物; 2、使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 3、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破坏其一, 即可灭火
解惑:
手帕在熊熊烈火中为什么没有被烧掉呢?
操作:将手帕浸入50%的酒精溶液中, 均匀湿透后取出,用坩埚钳夹住,点燃。

4.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 路的人 在树下 休息, 前面的 人呼喊 ,后面 的人应 答,老 老少少 的行人 ,来来 往往络 绎不绝 的,是 滁州人 在游山 啊。

5.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 水酿酒 ,泉水 香甜, 酒味清 醇,山 中的野 味野菜 ,杂乱 地摆开 在前面 的,这 是太守 在举行 酒宴。

8.人生道路总是迂回曲折,难免会遇 到坎坷 和困难 ,我们 在厄运 面前决 不能低 头,一 定要坦 然面对 ,迎难 而上, 做一个 奋发有 为,昂 扬向上 的人。
感谢观看,多谢指导!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公开课)ppt课件

燃烧和灭火(公开课)ppt课件

你的理由(灭火原理) 清除(隔离)可燃物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隔绝空气 隔绝空气
11
灭火的根本:破坏燃烧的条件
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清除或使可燃物 品隔离
与其他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以下。
12
遇到如下火灾,应采取什么措施灭火?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 3.森林火灾。 4. 家中的电器着火。
13
1
14
2、水可以吸收可燃物燃烧释放出的大量热,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
灭火原理: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或隔绝空气
15
16
4
17
第一关
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 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氧气) 4.综合上述讨论,你能总结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吗?
6
一、燃烧的条件
同时 具备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
(物质的固有属性)
燃烧的定义 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石子不能燃烧
石子没有可燃性
燃烧要具备什么条件?
可燃物
3
实验7-1
信息:1.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2.白磷和红磷都具有可燃性。 白磷的着火点为400C,红磷的着火点为2400C
实验方案 (1)铜片上的白磷
现象 燃烧起来, 产生白烟
(2)铜片上的红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 独特之 处,如 虚心、 有节、 清拔凌 云、不 畏霜雪 、随遇 而安等 等。这 些特点 ,很自 然地与 历史上 某些审 美趣味 、伦理 道德意 识发生 契合, 进而被 引入社 会伦理 美学范 畴,成 为君子 贤人等 理想人 格的化 身,并 对中国 传统文 化的发 展产生 深刻的 影响。
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燃烧条件的活动探究
现象
在铜片上 白磷出现燃烧
的白磷 现象
在铜片上 的红磷
红磷没有出现 燃烧现象
在烧杯水 中的白磷
白磷没有出现 燃烧现象
向烧杯水中的 白磷出现燃烧 白磷通入氧气 现象
结论
温度需要达 到着火点才 能燃烧
燃烧需要接触 氧气或空气
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物 质白 红 木
清除可燃物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请问以下救火方式与破坏哪一个燃烧条件有关?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请问以下救火方式与破坏哪一个燃烧条件有关?
灭火常识
发现火灾迅速拨打 火警电话119,报 警时要讲情详细地 址、起火部位着火 物质、火势大小、 报警人姓名及电话 号码,并派人到路 口迎候消防车
灭火的方法:
蜡烛的燃烧现象为什么不同
A
B
C
步骤: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
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 碳酸钠和盐酸。
观察现象: A蜡烛一段时间后熄灭;B蜡烛继续燃烧;
C蜡烛很快熄灭。
分析原因:A蜡烛将烧杯里的空气(氧气)燃烧后因缺氧而熄灭;
B烧杯中的蜡烛与空气(氧气)接触而不会熄灭; C烧杯里的碳酸 钠和盐酸产生二氧化碳使蜡烛熄灭。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4中、考《真三题国演演义练》: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
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 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条件 回答: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
“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供热量,使木船达到着火点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
(2)邻居由于吸烟,不慎引燃被子而发生火灾; 用水灭。主要是水变成水蒸气先带走一部分热量,使 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由于线路老化短路而发生火灾。 先切断电源,再用灭火器。未切断电源灭火,有漏 电危险
中考实战 1、火灾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1)如 果我们的住房着火,是否打开所有的门窗?为什么? (2)从火灾中逃生时,常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其 主要作用是什么?
1、控制或移开可燃物; 2、使可燃物与氧气空气 隔绝; 3、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 点以下。
三者关系:只需其一。
让我用二氧 化碳灭火器 来扑灭
电视机着火了
快闪开, 让我用水
来扑灭
谁的灭火方法对?
不能用水,应 该用泡沫灭火 器
釜底抽薪
北齐魏收《为侯景判移梁朝闻》: “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热水,并放入用硬
纸圈圈住的一小块
白磷。在烧杯上盖
一片薄铜片,铜片
上一端放一小堆干
燥的红磷,另一端
放一小块已用滤纸 着火点参考信息:着火点是物质燃烧达到
吸去表面上水的白 最低温度。
磷(如上图所示)
,观察现象。
白磷 40℃
红磷 240℃
讨论:
1.实验一: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而红磷不能 燃烧;若将铜片上不能燃烧的红磷放在酒精 灯上加热,,红磷则能燃烧,这一实验事实说 明了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在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 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3.将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白 磷燃烧了,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4.将石块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石块能燃烧吗?
答案: 采用隔断可燃物的方法来灭火
火上浇油
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情况更加严重
答案: 增加可燃物,使燃烧更加剧烈
煽风点火
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
答案: 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抱薪救火
出处《史记·魏世家》:“譬犹 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 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答案: 增加可燃物,使燃烧更加剧烈
(1)不需要。因为打开门窗会使室内空气流通, 为燃烧提供更多的氧气,使燃烧更旺。
(2)防止燃烧产生的烟尘吸入人体内。
畅谈本节课的体会
知识来自生活, 又为生活服务
(七)课堂小结
1、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离空气(或氧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
烈 常见的一些消防标志: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中考真题演练:
1、入夏以来,消防官兵扑灭了黑龙江、内蒙古三 起特大森林火灾。开辟防火带(用于防火的通道) 是灭火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树林中间开辟防火带的 主要目的是 ( B)
A. 便于消防人员快速通行 B. 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C. 减少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7、为什么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用扇子 一扇就灭?
由于煤炉的着火面积大,用扇子扇,空气流动带 走热量但温度没有降到着火点以下,相反却提供了 氧气,所以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的着火 面积小,用扇子扇,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周围温度 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烛火用扇子一扇就灭.
8、室内着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烧得更旺, 为什么?

4.历史上东西方香文化交流不可谓不 繁盛。 隋唐时 期,许 多波斯 商人以 贩卖香 药为职 业,收 售由西 域经海 上运来 的香药 ;同时 ,许多 朝鲜留 学生来 到中国 ,将中 国的香 文化传 入朝鲜 ,再由 朝鲜传 入日本 。

5.中国传统香道讲究香品的品质、器 物的精 美、程 序的考 究,直 至精神 境界的 提升; 西方自 从香水 出现以 后,人 们慢慢 习惯使 用香水 掩盖体 味,彰 显个性 和品味 ,直至 成为身 份地位 的象征 。
磷磷 材
木 乙醇(酒 无烟煤 炭 精)
着火点
40 240 250 320~
558
700~750
(0C)
~ 370
330
什么叫燃烧?
一般的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反应, 是一种发热发光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 需要的 最低温度(着火 点)
? 思考与实践
为点燃两根火柴,一根火柴头朝上,一根 火柴头朝下,观察哪根火柴梗更易烧尽?
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答:火柴头向下的那根更易烧尽。
因为燃烧产生的热量向上散发,使 火柴梗的温度升高,更容易达到火柴 梗的着因火为点因,为所蜂以窝火状柴不梗制更成易球烧状尽?。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 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条件即可灭火

2.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 来互相 吹捧或 以竹自 诩,那 些落泊 荒野的 书生和 隐居“ 南山” 、待价 而沽的 名士, 也普遍 寓情于 竹、引 竹自况 。

3.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 子的诗 词歌赋 层出不 穷,画 竹成为 中国绘 画艺术 中的一 个重要 门类, 封建士 大夫在 私园、 庭院中 种竹养 竹以助 风雅, 亦成为 普遍风 气。
被烧的原因是__移_走__可_燃__物___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
曹营,还为燃烧提充供足了的氧__气________,使火烧得更
5、用水可以熄灭着火的木材,这是因为 ( ) (DA)水蒸发吸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 (B)水的密度比木材大 (C)水蒸发吸热,提高了木材的着火点 (D)大量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低到其着火
点以下,而且水蒸气又起飞着使可燃物 与空气隔绝的作用
6、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然 现象的相同点是 (A ) (A)都产生热 (B)都发光 (C)都很剧烈 (D)都需达到着火点 5、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措施是 (C ) (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B)设法使火焰绝空气 (C)设法降低石油着火点 (D)设法降低油井温度
六、板书设计:
燃烧和灭火(一)
1、定义: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
2、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同时具备
燃烧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离空气(或氧气)
熄灭 三者任意满足其一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杯水车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喻无济于事
答案: 不能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
着火点以下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什么是爆炸?可燃物在什么情况下燃烧越剧烈?
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 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 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化学变化
注意:有些爆炸仅仅是发生物理变化。
燃烧与灭火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利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生活中燃烧、
灭火的现象和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体
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评价的能力以及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发展
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 科学研究的过程,养成科学素养。激发学生自主 学习和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