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泪珠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Teardrop Park纽约泪珠公园

Teardrop Park纽约泪珠公园

2018年第8期现代园艺Teardrop Park纽约泪珠公园顾越天王婕郭旭(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摘要:纽约泪珠公园是由纽约MVVA景观设计事务所设计,位于曼哈顿地区的一处仅0.72hm2的社区小公园,在狭小场地里,在钢筋混凝土大楼中诠释自然,是一处优秀的现代自然主义园林设计。

关键词:社区公园;现代自然主义;人性化设计泪珠公园坐落在Battery公园城,是一个占地约7300m2的开放性公园,公园被诸多高层建筑包围,场地拥挤狭小,并饱受诸多环境因素干扰,却通过大胆的地形设计,蜿蜒的不规则空间,乡土植物的运用化解了不利因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提供了多种以自然元素构成的游乐空间[1]。

美国景观设计协会也称之为“真正的都市绿洲”、“在几乎不可能的场地上采取了大胆的举措”,足以见得泪珠公园在人与自然调节上的成功。

1背景条件泪珠公园场地由填河形成,沙化严重,地下水位高,同时,被4栋高层建筑所包围,光照严重不足。

公园形成了长期阴影区和光照良好区2部分,这对功能区的安排和植物配置造成了很大影响。

受到来自哈德逊河猛烈的干冷风影响,空间仅7300m2,十分狭小。

使用人群主要有居民区内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及其看护人、在此居住的上班族、附近高中的学生和疗养院的老人。

2平面分析2.1整体结构设计根据场地特点,处理结构时果断干脆,根据光照等自然环境决定用地性质,并采用了最大化特点方式处理。

而中部过渡阶段则直接选择用高墙隔断,公园主体分为“动”、“静”2块。

2.2功能分析泪珠公园的定位是一个可以冒险、攀爬,满足儿童游戏,有潜在危险的公园。

作为自然主义公园,设计者不采用其它公园使用的器械吸引儿童玩耍,而是使用石头、沙、水、植物构成儿童的冒险空间。

另一方面,也需要满足家长及老人休息阅读等安静的空间,从平面图分析泪珠公园的各个功能区布置特点。

公园南侧场地由于周围高楼导致南侧公园常阴,但高楼、小丘、高墙屏蔽哈德逊河的干冷风,更适合户外运动。

泪珠公园 不一样的城市住区景观

泪珠公园 不一样的城市住区景观

泪珠公园不一样的城市住区景观金云峰;简圣贤【摘要】当代中国城市住区景观设计实践仍然停留在风格化设计阶段,过于偏重视觉形态设计,忽视了城市居民对自然的向往,忽视了景观作为生命系统的本质含义。

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希望通过对当代城市住区景观设计的典范——纽约泪珠公园设计元素和设计手法的研究,总结该公园的主要景观设计特点,指出值得国内风景园林师借鉴的设计策略,以此来激发国内房地产开发商和风景园林师对城市住区景观设计的反思,探索未来城市住区景观设计的新方法。

%The practice of urban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style design in contemporary China.It overemphasizes the visual form and ignores residents' yearning for nature and the meaning of landscape as a living system.Therefore,the authors make a study of the design element and design approach of the Teardrop Park in New York City and summarize the park's main design features.The authors also put forward some valuable design strategies for landscape designers,which will encourage developers and landscape designers to rethink the urban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and explore a new approach of urban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in the near future in China.【期刊名称】《风景园林》【年(卷),期】2011(000)005【总页数】6页(P30-35)【关键词】风景园林;附属绿地;评论;居住区【作者】金云峰;简圣贤【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6.21 引言近十年,中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住房商品化之后房地产的开发,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快速城市化发展的核心。

大都市里的自然--纽约Teardrop公园的场地设计和现状分析研究

大都市里的自然--纽约Teardrop公园的场地设计和现状分析研究

大都市里的自然--纽约Teardrop公园的场地设计和现状分析
研究
何疏悦;吴澜;季建乐
【期刊名称】《现代城市研究》
【年(卷),期】2013(000)011
【摘要】纽约的 Teardrop 公园自建成起就赢得了多方赞誉。

周边的居民热爱这里,他们的孩子们也是如此。

公园里经常能看到慕名前来观摩的世界各地的设计从业者。

在如此局促狭小的环境中创造一个令人难以忘却城市喧闹的世外桃源,Teardrop 公园无疑是极为成功的。

本文基于作者的实地考察,将该场地从建造到完工直至后期管理的整个发展过程逐一详述,希望通过对于这样一个经典案例的分析,对国内的大城市公园建设和管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总页数】6页(P42-46,78)
【作者】何疏悦;吴澜;季建乐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艺术系;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人与自然的共存——纽约中央公园设计的第二自然主题 [J], 陈英瑾
2.Teardrop Park纽约泪珠公园 [J], 顾越天;王婕;郭旭
3.纽约泪珠公园--对于场地现状影响活动类型的思索 [J], 林俏
4.重建儿童与自然的联系——城市公园儿童活动场地自然显露设计 [J], 李鹏波;蒲静静
5.城市公园内自然式儿童活动场地设计方法初探 [J], 张俐烨;叶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泪珠公园

泪珠公园

滑梯
倾斜平台
戏水区
儿童玩耍区
木质踏步和座椅 沼泽湿地 沙池 阅读角
空间的个性营造——有条理的地形起伏 公园通过蜿蜒的地形创造复杂多变的空间关系,但空间层次分明,复杂而不失调理。公园整体 设计成“北高南低”的地形。主要是为了保证北部大面积绿地有充足的日照时间。公园最大的碗形 草坪位于公园北部朝南的山坡上,草坪中央向下凹陷,就像一个碗的形状,凹形空间对人产生的包 容感吸引人群在此停留,人们坐在草地上感觉到被大地包容的亲切感。 南部主要依靠叠石,同时配置有沙湾和感应水池,营造各种适合儿童游戏活动的小空间。而公 园北部则充分利用日照建造草坪和湿地,供人们休息和探险。与北部的草坪相对的是南部腹地中突 出地面的石墙和石块,石料坚硬的质感给人冰冷的神秘感。 南北两部分形成动与静、坚硬与柔和,山丘与腹地,积极与消极的对比。
分隔公园南北空间的同时,冰 火墙上的隧道却又是联系公园 南北空间的唯一通道,隧道像 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入口,公 园南面和北面风格迥异,功能 交错的两个空间被这石墙上的 狭小隧道联系在了一起。
冰水墙能让人联想到纽约州的地质情况。每个蓝灰砂岩石都保持了它们原有 的天然形状、颜色和不规则表面。石头之间的缝隙填满了黑砂浆,可以保持 整个墙壁的稳定性。 冰水墙的设计和建造图。石头层首先在采石场组建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 对石头的搭配进行调整。然后再将石头拆开,编号,最后运到公园场址重新 组建。
设计解决办法
第一:基于场地北半部享有最长日照时间的现状,设置了两块隔路相对 的草坪作草地滚球场,并特意稍向南倾斜以利于接受阳光。
第二:在南区虽然有很大比例的阴影区,但高墙、小丘和建筑屏蔽了来自哈 德逊河的强干冷风,更适合户外活动,所以设置了玩沙、戏水、滑梯等多种 游戏区。水景和地形变化给场地带来巨大活力。

泪珠公园 不一样的城市住区景观

泪珠公园  不一样的城市住区景观

商 和景观设计师仍然停留在以 传统美学为最终
设计目标的阶段 , 往往把城 市住区景观 当作传 统的花 园进行风格化设计。这种情况 的形成,

方面是 由
传统文
化的迷失 以及外来现代文化的冲击,导致大众 对外来文化 的过度推崇 另一方面则与景观设
计师自 社会、政治
和经济背景 的认识 .缺乏对现代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设计真实 的了解和本质的理解有关 . 最终导致城市住区
泪 珠公 园
不一样的城市住 区景观 T a dr a k e r op P r
A fe en b esden i a Dif r tUr an R i tal nds a L c pe Desgn i
金 云峰 简 圣贤
J N Y n f n J I u —e g I h n —in AN S e g x a
典型城市住区景观,它与 中国大部分城市住区 园此 ,作者希望通 过对纽约泪珠公园的主要设计元素和设计手法
美髓词:风景园林;附属绿地;评论;居住区
两 个方面的研究 . 探讨与 国内 住区景观设计不
同的设计策略 ,引起国内房地产开发商和景观 设计师的共鸣 .反思当代 中国城市住区的景观
设计实践。
景观过度偏 重视觉形态设计 ,忽视了听觉、嗅 面的综合考虑。实
景 观在 后期
摘要 :当代 中国城 市
A b tac :Thepr c ie ofu ba e i nta sr t a tc r n r sde i l
留在 风 格化 设 计 阶段 .过 于偏 重视 觉 形 态设 观作 为生命 系统 的本质 含义 。在这 种背景 下 . 作者 希 望通 过 对 当代城 市 住 区景 现设 计 的典 范— —纽 约泪 珠公园设 计元 素和设 计手 法的研 究 .总结 该公 园的主要 景观 设计特 点 ,指出值

大都市里的自然--纽约Teard...

大都市里的自然--纽约Teard...

现代城市研究2013.11文章编号:1009-6000(2013)11-0042-05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作者简介:何疏悦(1981-),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市历史景观保护;吴澜(1980-),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艺术系,研究方向:环境艺术,室内设计;季建乐(1978-),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摘要:纽约的Teardrop 公园自建成起就赢得了多方赞誉。

周边的居民热爱这里,他们的孩子们也是如此。

公园里经常能看到慕名前来观摩的世界各地的设计从业者。

在如此局促狭小的环境中创造一个令人难以忘却城市喧闹的世外桃源,Teardrop 公园无疑是极为成功的。

本文基于作者的实地考察,将该场地从建造到完工直至后期管理的整个发展过程逐一详述,希望通过对于这样一个经典案例的分析,对国内的大城市公园建设和管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大都市;自然;游戏;生态;儿童;公园管理Abstract: New York Teardrop Park won extensive acclaim ever since it was built. The adults and children in the neighborhoods love here. You'll usually find the designe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Undoubtedly, it is a miracle to build a “Shangri La” in such a small space. Based on the survey and the realated stud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whole project from designing, building, and full completion to maintaining. We are aware of this kind of project providing valuable informations for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park.Key words: urban; natural;game;ecology; children; park management大都市里的自然——纽约Teardrop公园的场地设计和现状分析研究Nature in the Metropolis:Site Design and Status Analysis of New York Teardrop Park何疏悦 吴澜 季建乐HE Shuyue WU Lan JI Jianle1 背景概述“这是一个真正的城市绿洲。

场地分析--纽约泪珠公园设计分析

场地分析--纽约泪珠公园设计分析
B、空间的分隔与联系——冰水墙
作为全园的景观中心,成为了公园的标志与名片。冰水墙以南为高程较高的丘陵,以北 则为高程较低的峡谷,通过地形改造将自然界丰富的地形地貌浓缩。冰水墙上的隧道是联系 公园南北空间的唯一通道,公园南面和北面风格迥异。
C、丰富多彩的游乐场所
公园的设计意图是为纽约市民提供一个游乐的场所。设计提倡利用丰富的石材等自然元 素创造出能为人们提供攀岩、滑索、探险等参与性活动的场所,吸引人们的加入和参与,而 不是单纯依靠器械,被动的等人使用。分为滑道区、儿童戏水区、沼泽地。
它和城市的人行道纵横交错,方便公众进入。 基于场地北半部享有最长日照时间的现状,
笔直的通道横穿公园,和内部的环形道路一起 设置了两块隔路相对的草坪作草地滚球场,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组成了一个复杂的道路网。
特意稍向南倾斜以利于接受阳光。
错综复杂的不规则场地、茂密的树木、结实的材 这条倾斜的小道通往读书角。小道在地质构
设计分析
泪珠公园在如此有限的空间内建造了一个能满足各类人群活动需求的公园。人们既能感觉到身处自 然的轻松与愉悦,又能享受现代技术带给他们的便捷服务。
1.现代手法诠释自然主义
公园中的各设计元素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水、石、沙、植被。设计师用天然石料堆叠成各种现代 风格的景观艺术品,这种用强烈艺术色彩诠释自然主义的手法旨在唤醒人们对自然的记忆。
冰水墙能让人联想到纽约州的地质情况。每个蓝灰砂岩石都保持了它们原有的天然形 状、颜色和不规则表面。石头之间的缝隙填满了黑砂浆,可以保持整个墙壁的稳定性。
沼泽区。
草坪西侧为湿地,面积不大,但草木葱茏、 充满野趣,小径的尺度也是针对儿童设计, 并且以粗木桩代替通常的铺地。不仅适合孩 子探索发现、也适合小动物栖息繁衍。

纽约泪珠公园:一座不一样的儿童乐园

纽约泪珠公园:一座不一样的儿童乐园

纽约泪珠公园:一座不一样的儿童乐园纽约泪珠公园:一座不一样的儿童乐园在美国,儿童活动场地随处可见。

位于纽约曼哈顿的泪珠公园,主要为儿童设计,但它并非简单地放置儿童器械,而是灵巧生动地把游乐活动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看似随意野趣却是别具匠心。

泪珠公园由纽约MVVA景观设计事务所设计,占地约7300平方米,处于20层高的住宅大楼包围中。

设计通过地形改造将自然界丰富的地形地貌浓缩于一园之中,与中国园林“小中见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沿着林荫小路步入公园,起伏的地形与蜿蜒的步道创造了复杂多变但层次分明的空间,使人丝毫感受不到压抑感。

树丛后面隐约传来孩子的欢笑声,转过去看见场地北半部公园最大的碗形草坪,一群孩子在草坪下凹的中部嬉戏,四周坡顶上家长们远远注视着,聚餐、聊天,惬意而放松。

草坪西侧是一小块湿地,周边坡度经过精心设计,确保雨水可以汇集于此。

植物富于野趣,小径的尺度非常适合儿童,不仅适合孩子们探索,也是动植物的栖息地。

公园中部是一道名为“冰与水”的石墙,涓涓细流一年四季不断从石墙缝中流出。

夏天墙面被苔藓覆盖,富有生机;而冬天水结成冰,点缀在墙面上,增添了些许神秘。

作为全园的景观中心,冰水墙是对纽约州地质的隐喻和再诠释,成为公园的标志与名片。

冰水墙上有一道门洞,穿过它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

南部区域自然而变化丰富的落差,曲折的路线,高大浓密的树丛,时刻拨弄我的好奇心。

自然层叠的整石粗糙不平,既是防滑的台阶,又充满了野趣。

一道如雕塑般的金属滑梯让人眼前一亮,它嵌在陡峭的石壁中,下部连接着一片沙坑。

设计师提倡正确使用石头、沙和植物等自然元素,配合起伏的地形、攀爬空间和陡峭的滑道引导孩子参与,并且保证安全,锻炼他们的探险意识和动手能力。

柔软的沙地对孩子起到保护作用,沙的可塑性锻炼了孩子们的创造力。

连我们也被激发出童心,忍不住一个个爬上滑下,体验了一把飞速滑行的快感!公园虽是弹丸之地,却和谐地注入了多项功能,不同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纽约泪珠公园
Teardrop Park, New York, NY
Michael Van Valkenburgh Associates, Inc., New York, NY : Cambridge, MA client: The Hugh L. Carey Battery Park City Authority
综合设计类荣誉奖。

它是位于下曼哈顿地区的面积仅1.8英亩的社区小公园,处于高层建筑(高210-235英尺)的包围之中,基地为1980年代对哈德逊河部分岸线围填造陆形成。

基地异常局促(不足7300平米),自然条件也较恶劣,存在地下水位较高、土质不佳、建筑阴影区面积非常大、来自哈德逊河的干冷风猛烈等众多限制因素。

该项目的景观设计师没有图省事、落俗套地将它做成一个以俯瞰为主的楼间绿地,通过小地形处理、高墙隔断、借景和蜿蜒的步道系统,完成了空间序列的塑造,为平坦且平淡的弹丸之地增加了景观层次,并在施工、照明、儿童发展、游艺、土壤、植物等多专业的配合下,将它做成了一个空间丰富、开合有度、生机盎然、老少咸宜、可持续并兼具为候鸟等多种动物提供优质生境的公园。

在巴掌大的一块地上实现如此多并行不悖的功能,非一般人所能为,但将场地限制变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机会、为场地注入诗意正是MVVA(有译作迈克尔·范·瓦肯伯格景观设计事务所的)的一贯追求。

本届MVVA还有一个项目获奖:获得分析与规划类荣誉奖的布鲁克林大桥公园(Brooklyn Bridge Park),08年则有三个项目获奖,分别是获得综合设计类荣誉奖的波士顿儿童博物馆广场、获得住区设计类荣誉奖的“通往湖滨的林中步道”(Passage to the Lake, Stoneham, Maine)和获得分析与规划类荣誉奖的多伦多陆地河口港(Port Lands Estuary)。

评审委员会对该公园的评价应该算是比较高的:“它是一个真正的都市绿洲。

景观设计师在一个几乎不可能的场地上采取了大胆的举措。

它提供了私密性的场所,这对公园绿地来说是比较难做到的;它让人忘记了身处的城市和周边的建筑。

它老少皆宜。


光照、水土、气流等多种限制条件的综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景观元素、游艺项目以及植物群落等的取舍和空间配置。

基于场地北半部享有最长日照时间的现状,设置了两块隔路相对的草坪作草地滚球场,并特意稍向南倾斜以利于接受阳光。

这个草坪连同玩沙区、戏水区是客户特意要求的。

它们是对附近的洛克菲勒公园中传统大型游艺设施和积极主动式游戏的有益补充,同时,草坪的面积对于举行一些定期性的活动也绰绰有余。

草坪南侧是半月形叠石矮墙环抱中的阅读角(reading circle),基地西侧两建筑间的社区道路构成了此处通向哈德逊河的视觉廊道。

阅读角兼具坐憩功能的散置石、半月形矮墙以及隔路相对的名为“冰与水”的高墙均采用蓝灰砂岩(blue stone),由此取得了材质上的统一,同时也是被社区道路分割的南北两区的一种呼应。

草坪西侧为湿地,面积不大,不过照片显示它草木葱茏、充满野趣,小径的尺度也是针对儿童设计,并且以粗木桩代替通常的铺地,总之,是个不仅适合孩子探索发现、也适合小动物栖息繁衍的好地方。

为维持一定湿度,湿地周边的坡度和朝向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确保充分利用径流,湿地的土壤也是经过人工调配的。

南北两区之间为一高27英尺、长168英尺的“冰与水”高墙,除去分割空间、增加层次、提供庇护等功能外,它同时也是对纽约州地质的隐喻和再诠释。

为使景墙尽善尽美,项目团队采用了几乎只有重点保护文物迁建时才用的笨办法,在采石场现场拼叠,不满意就淘换,全部敲定后分别编号,运回场地后再按编号组装起来。

景墙堆叠得是否符合你的审美趣味姑且不论,瞧瞧人家的敬业精神。

穿过高大景墙的石洞门,就来到了热闹的南区,虽非柳暗花明,却也别有洞天。

这里虽然有很大比例的阴影区,但高墙、小丘和建筑屏蔽了来自哈德逊河的强干冷风,相对于地物稀少、狂风肆虐的北区,这里更适合户外活动,所以设置了玩沙、戏水、滑梯等多种游戏区。

显然少年儿童是这里考虑的主要群体,但其他群体也没有被忽略,照看孩子的、看报的、闲聊的、纯粹旁观的、童心未泯的,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整个公园的目标服务群体包括附近一所高中的学生、上班族、周边数百栋公寓的住户以及附近一间疗养院的老人们。

公园建设方对公园的可持续性有较严格的要求,为此,项目团队与建设方的设计评论小组相互配合,在方案设计、材料选择和建设实施等各方面采用了多种可持续的措施:公园的布局和项目的设置是基于周边建筑引起的微气候的差异性;“冰与水”景墙以及本公园其他所需石材均来自500英里以内的采石场——尽量采用本地或附近地区产的材料,是可持续场地行动计划(SSI)的要求之一;公园所需的全部灌溉用水,均来自附近一幢获绿色建筑评估体系金质认证的建筑的中水,以及公园内地下储水管截留的暴雨径流;园内的混合土都有针对性地做了精心调配,以达到最佳的生长条件;园中大部分植物都是乡土植物,这不仅为候鸟等提供了优越的生境,也有效启动了那块无生命活动的试验地(土来自世贸中心遗址)上的自然演替;人造有机土壤及合理的养护制度,避免了杀虫剂、除草剂、杀真菌剂等的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