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重点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重点能量代谢和细胞分裂。
细胞膜由磷脂、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组成,具有半透性,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可参与物质运输和信号传导等生命活动过程。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密切相关。
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对于细菌的生存和抵御外界环境的压力至关重要。
核质:细菌的遗传物质DNA位于核质中,没有真核细胞的核膜和染色体。
细菌的DNA呈环状,位于细菌细胞的核区。
细菌的基因组相对较小,但具有高度的复制和变异能力。
细菌的遗传物质对于细菌的生长、代谢和适应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是指细菌从单个细胞到形成成熟的细菌群体的过程。
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到环境因素、营养物质、温度、氧气含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对数期、平稳期和死亡期。
在不同的阶段,细菌的生长速率和代谢活性都有所不同。
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二分裂和芽孢形成。
二分裂是指细菌通过细胞分裂产生两个完全相同的细胞的过程。
芽孢形成是指细菌在面对恶劣环境时,通过形成芽孢来保护自己的生存。
芽孢是一种具有极强耐受性的细胞形态,可以在极端的条件下存活数年甚至几十年。
细菌的繁殖方式对于细菌的生长和适应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性是指细菌对于人类、动物和植物等生物体造成疾病的能力。
细菌的致病性是由细菌的生长、代谢和分泌产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同的细菌对于不同的生物体具有不同的致病性,常见的致病细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
细菌的致病性主要是通过细菌的产生毒素和细菌的组织侵袭来实现的。
细菌的毒素可以分为内毒素和外毒素两种。
内毒素是指细菌在死亡或分裂时释放出来的,对于宿主生物体的细胞和组织具有毒性作用。
外毒素是指细菌通过分泌到宿主生物体中的毒素,对于宿主生物体的细胞和组织具有毒性作用。
细菌的组织侵袭是指细菌通过产生外酶、内酶和毒素等方式,破坏宿主生物体的细胞和组织,从而引发疾病。
《医学微生物学》第2章细菌的生理练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2章细菌的生理练习题及答案【知识要点】1.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与规律。
2.熟悉:细菌的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其意义。
3.了解:(1)细菌的理化性状及其意义(2)细菌的营养及人工培养方法。
(3)细菌分类与命名的原则【课程内容】第一节细菌的理化性状一、细菌的化学组成二、细菌的物理性状第二节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一、细菌的营养类型二、细菌的营养物质三、细菌摄取营养物质的机制四、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五、细菌的生长繁殖第三节细菌的新陈代谢和能量转换第四节细菌的人工培养第五节细菌的分类【应试习题】一、名词解释1.专性需氧菌2.兼性厌氧菌3.专性厌氧4.菌落5.生长因子6.热原质7.细菌素8.培养基9.抗生素10.纯培养11.细菌的种12.细菌的属二、填空题1.根据菌落的特点可将菌落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菌落。
2.含5g/L琼脂的半固体培养基上,___________细菌生长后出现混浊,___________细菌则沿穿刺线生长。
3.半固体培养基多用于检测细菌________,液体培养基多用于________。
4.细菌色素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5.根据细菌在代谢过程中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要,可将细菌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营养类型,而病原微生物多属于________。
6.菌群体生长曲线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可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状态。
8.培养大多数病原性细菌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___________度;最适酸硷度,即pH为______________。
9.细菌的繁殖方式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10.大多数细菌生长繁殖必需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条件。
2第二章 原核生物-1

从左至右: 转管保藏法 甘油保藏法 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
三、原核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包括两部分: 1. 染色体DNA,主要在核区内。
2. 质粒,染色体之外的双链环状DNA。是独立于 核质之外呈环状结构的遗传因子。编码控制细菌 的致病性、抗药性、育性等性状。
质粒能自我复制遗传给后代,也能自然丢失, 还可以通过结合或转化转移到其他细菌中去。
第二章 植物病原物(二)
---原核生物
Thomas Jonathan Burrill 被称为植物病原细菌学之父, 他在1877首次描述了梨火疫病的症状,并推测是由细菌引 起的。
梨火疫病
后来欧文证实了梨火疫病是Erwinia amylovora 引 起的。
Erwin F. Smith
第一节 原核生物概述
病株残体;
3.
4. 5. 6.
带菌的土壤和肥料;
田间野生寄主和其他作物、杂草; 昆虫; 田间发病植株。
(二)侵入途径
植物病原细菌只能从自然孔口(气孔、水孔、皮 孔、蜜腺„)和伤口(各种伤口)侵入。
少数细菌可以从没有角质化的表层侵入,如花粉 囊和花柱。
植原体必须由介体昆虫携带或通过嫁接才能侵染。 从自然孔口侵入的细菌一般都能从伤口侵入,能 从伤口侵入的细菌就不一定能从自然孔口侵入。
菌原体直接进入寄主细胞内繁殖。然后通过胞间 连丝而进入附近细胞,进入筛管组织后在组织内 扩散。
(四)传播途径
雨水; 灌溉; 农事操作及农具; 迁飞昆虫和小动物; 人类活动。
第三节 植物细菌病害的诊断
一、症状识别 二、显微镜检查 三、分离培养与侵染性试验 四、染色反应 五、生理生化反应 六、血清学反应
2、菌体破裂后遗传物质进入到另一有亲和力的同种 或近似种的菌体内。
第二章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导学案 -

第二章细菌概述
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导学案2016.2
学习目标:
1理解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2了解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学习重点: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学习过程:
【复习回顾】细菌细胞的结构
【自主探究】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1.,包括
2.,一般为
3.,一般为
4.,主要是和
根据细菌对氧气的需求的不同将细菌分为四类:
1 ,2
3 ,4
(二)细菌在液体培养基有等现象。
(三)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1.,概念:
意义:
2.概念:
意义
3.意义:
4.概念:
意义
5.意义
6.意义
♥小讨论联系实际判断细菌对氧气需求的不同类型。
【课堂练习】P20
【学习小结及反思】回顾本节学习目标,看你是否完成?还有哪些有待课下加强?
【教学反思】。
细菌学:第二章 细菌的分类形态和进化

免疫学技术
• 2、酶免疫技术 •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高度特异性和酶
促反应高度敏感性,通过肉眼或显微 镜观察及分光光度计测定,达到在细 胞或亚细胞水平上示踪抗原或抗体部 位,及对其进行定量目的。
免疫学技术
• 3、免疫印迹技术
↓ cDNA序列测定
↓ 反推rRNA序列 – 细菌基因组16S rDNA 可以直接以PCR 放大,然后测序
Eubacteria (真细菌界)
Archaebacteria (古细菌界)
Eukarya (真核生物界)
利用16SrRNA建立分子进化树
• 同一菌种的各个细菌,在某些方面仍有一定的差异, 可再分成亚种(subspecies)
☆分类是根据微生物的相似性和亲缘关系,将微生物归入不同的分类类群。 ☆鉴定是确定一个新的分离物属于已经确认的分类单元的过程。
☆命名是根据国际命名法规给微生物分类单元以科学的名称。
5 界 论
6 界 论
8 界 论
三域学说
古古生生菌菌
– 系统分类学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
• 亚种以下的分类等级为型(type),以区别某些特殊 的特征。
• 例如:抗原结构不同而分的血清型(serotype);对 噬菌体敏感性不同的噬菌体型(phagetype);对细菌 素敏感性不同的细菌素型(bacteriocin-type),生化 反应和某些生物学性状不同的生物型(biotype)。
4)rRNA在细胞中含量大(约占细胞中RNA的90%),也易于提取;
5)16SrRNA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真核生物中其同 源分子是18SrRNA)。因此它可以作为测量各类生物进化的工具。
(完整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二章细菌概述

质粒
染色体外遗传物质,与遗传变异有关
胞质颗粒
异染颗粒等,可鉴别细菌
异染颗粒
质粒
细菌核蛋白体
电镜照片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1 .荚 膜 Capsule
化学组成: 多糖或多肽
功能: 抗吞噬作用 粘附作用 抗有害物质损伤作用
产汽荚膜杆菌
2 .鞭 毛 Flagellum
•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 1、充足的营养物质:水、含碳化合物、含 氮 化合物和无机盐是基本的营养成份。生长因子。
• 2、合适的酸碱度:多数病原菌生长繁殖的最适 pH为7.2~7.6 。
• 3、适宜的温度:多数病原菌最适宜的温度是 37℃。
• 4、必需的气体环境: 主要指氧和二氧化 碳。
细菌根据对氧的需要,可把细菌分为
肽聚糖含 占细胞壁干重 占细胞壁干重5%-
量
50%-80% 20%
磷壁酸 有
无
外膜
无
有
提问: G+ 、G-菌的肽聚糖结构有什么不同?
细菌L型(补充内容)
细胞壁缺陷细菌
形成条件
细胞壁中肽聚糖结构受理化或生物因素 的直接破坏或合成抑制而形成。
生物学特性
形态多形性
染色革兰阴性
培养高滲培养基 菌落油煎蛋样
G-菌肽聚糖仅1~ 3层,但有外膜。
G+菌肽聚糖含量 高,可达50层。
G+ 菌 肽聚糖结构
聚糖骨架 : N-乙酰葡萄胺 N-乙酰胞壁酸 四肽侧链 : L-丙、D-谷、L-赖、D-丙 五肽交联桥 :五个甘氨酸
G- 菌肽聚糖结构:
G G
四肽侧链
M
细菌的生理与遗传变异

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侵袭性酶类: 透明质酸酶 血浆凝固酶 卵磷脂酶
血浆凝固酶试验试管法结果
血浆凝固酶试验玻片法结果
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色素 抗生素 维生素 细菌素
质粒
plasmid
质粒为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环状双股DNA。质粒携带有遗传信息, 控制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可独立复制, 与细菌的遗传变异有关。
质粒特征:
自我复制-可与染色体同步/不同步 可转移性-可以各种方式转移到其它菌 可自行丢失及消除-不影响细菌存活 决定细菌某些生物学性状 相容性与不相容性-几种质粒可存在于同一菌 体内,称质粒相容性。而两种结构相似密切相 关的质粒不能稳定共存于同一宿主菌称质粒不 相容性。
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染色体 质粒 噬菌体 转座子 整合子和基因盒
细菌染色体
细菌染色体为一环状双股DNA链,呈超螺旋形 式缠绕成团,构成核质,内含细菌主要的遗传 信息。 革兰阳性菌核质连接在中介体上 革兰阴性菌核质连接在细胞膜某一点上 目前,已完成约80种细菌全基因序列测定,对 深入研究细菌致病机制及进化有重要意义。
细菌的新陈代谢与能量转换
细菌的新陈代谢:
分解代谢、合成代谢、中间代谢
细菌的能量代谢(生物氧化):
呼吸 发酵 有氧呼吸 厌氧呼吸
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
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
糖的分解 蛋白质 氨基酸的分解 细菌常见的生化反应:
微生物与免疫学练习题(题库)

医学微生物概述一、填空题l、根据分化程度微生物分、、三大类。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共六类微生物。
3.病毒必须在内才能增殖,为型微生物。
二、最佳选择题1.下列描述的微生物特征中,不是所有微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个体微小;B.分布广泛;C.种类繁多;D.可无致病性;E.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2.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噬菌体 B.细菌 C.支原体 D.真菌 E.放线菌3.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A.螺旋体;B.放线菌;C.病毒;D.细菌;E.立克次体4.属于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A.螺旋体B.放线菌;C.真菌;D.细菌;E.立克次体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填空题1.细菌个体微小,通常以—作为测量单位。
2.细菌的基本形态可分为、和三种。
3.菌体有一个弯曲的叫、有多个弯曲叫。
4.细菌的基本结构从外向内分别为、、、和。
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和。
5.细胞质含有、和等有形成分。
6.异染颗粒可用来进行。
7.荚膜是构成的重要因素,鞭毛是细菌的器官。
8.菌毛有和两种,与致病有关的是,可传递遗传物质的菌毛是。
9.临床上常以杀灭作为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
10.G+菌肽聚糖的结构由、和组成三维网状结构。
11.革兰染色的步骤分、、、四步。
12.革兰染色阳性菌呈色,阴性菌呈色。
二、最佳选择题1.细菌个体微小,通常以什么为测量单位( )A.μm B.nm C.Cm D.pm E.mm2.下列哪项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芽胞 E.核质3.G+菌细胞壁内特有的成分是( )A.肽聚糖 B.磷壁酸 C.脂蛋白 D.外膜 E.脂多糖4.维持细菌故有外形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浆 D.核质 E.芽胞5.溶菌酶的杀菌机制是( )A.竞争肽聚糖合成所需的转肽酶B.与核糖体的小亚基结合C.裂解肽聚糖的β1.4糖苷键D.竞争性抑制叶酸的合成代谢 E.破坏细胞膜6.青霉素和头孢霉素杀菌的机制是( )A.破坏磷壁酸 B.裂解肽聚糖骨架 C.损伤细胞膜D.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 E.抑制短肽侧链与五肽交连桥的联接7.对细菌核质描述错误的是( )A.由裸露的双股DNA堆积而成 B.无核膜C.是细菌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D.无核仁 E.具有完整的核结构8.抵御吞噬细胞吞噬的细菌结构是( )A.细胞壁 B.荚膜 C.芽胞 D.鞭毛 E.菌毛9.与细菌粘附有关的细菌结构是( )A.细胞壁 B.荚膜 C.芽胞 D.鞭毛 E.菌毛10.对细胞壁的功能描述错误的是( )A.维持细菌故有形态 B.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C.具有抗吞噬作用D.有抗原性 E.与细胞膜一起维持细胞内外物质交换11.细菌的特殊结构不包括( )A.荚膜 B.芽胞 C.鞭毛 D.菌毛 E.核质12.对鞭毛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成分为蛋白质B.是细菌的运动器官C.某些鞭毛与细菌致病有关D.根据鞭毛的位置、多少,可进行细菌鉴别E.以上均是13.对细菌芽胞描述错误的是( )A.均为G+菌产生B.芽胞是细菌的休眠状态C.不能保存细菌的全部生命物质D.对外界抵抗力强E.一个芽胞发芽只生成一个菌体14.G—菌对青霉素、溶菌酶不敏感是因为( )A.细胞壁含粘肽少,其外侧有外膜覆盖 B.细胞壁含有类脂A C.细胞壁缺乏磷壁酸 D.细胞壁含脂多糖 E.以上均可15.对荚膜叙述正确的是( )A.菌体分泌到体外的一层粘液状物质 B.化学成分是多糖或多肽C.可抗吞噬 D.具有抗原性,可用于鉴别细菌 E.以上均是16.对菌毛叙述错误的是( )A.菌毛比鞭毛细短而直 B.有普通菌毛与性菌毛两种 C.是细菌的运动器官D.普通菌毛与细菌粘附有关 E.细菌的耐药性可通过性菌毛传递17.革兰氏染色使用染液的顺序是( )A.稀释复红一碘液一乙醇一结晶紫 B.结晶紫一乙醇一碘液一稀释复红C.结晶紫一碘液一乙醇一稀释复红 D.稀释复红一乙醇一结晶紫一碘液E.稀释复红一结晶紫一碘液-乙醇三、问答题1.G+菌与G—菌细胞壁的主要区别有那些?2.简述细菌的基本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一)、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表面生长 均匀混浊生长 沉淀生长
(二)、在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 菌落,菌苔
(三)、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第三节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 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菌生物学特性相对 稳定地传给子代的现象称为遗传。
• 在遗传过程中,若子代与亲代之间出现 差异称为变异。
细菌的生长繁殖 与变异
第一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 • (一)、充足的营养物质:水、碳、氮、无机 盐和生长因子等。 • (二)、合适的pH:7.2-7.6 • (三)、适宜的温度:37℃ • (四)、一定的气体环境: 氧气、二氧化碳 • 渗透压 •
氧
• 专性需氧菌(obligate aerobe) • 氧浓度10%以上。结核分枝杆菌 • 微需氧菌(microaerophilic bacterium ) 氧浓度5~6%,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 • 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 anaerobe) 大多数病原菌 • 专性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 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 缺乏氧化还原电势高的呼吸酶: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氧化酶 缺乏分解有毒氧基团的酶:SOD、触酶、过氧化物酶
噬菌体
• 一、培养基(culture medium)的种类
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 的混合营养物制品 • (一)、基础培养基(basic medium) • (二)、营养培养基(enrichment medium) (三)、选择培养基(selective medium)(四)、 鉴别培养基(differential medium(五)、厌氧培 养基(anaerobic medium)
一、细菌常见的变异现象(一)、 形态结构变异
•
鼠疫耶氏菌
3-6%食盐
多形态性
陈旧培基物
二、生理性状变异 1、毒力变异
• • 增强 β棒状噬菌体 白喉棒状杆菌 获得白喉毒素 减弱
胆汁、甘油、马铃薯培养基
牛分枝杆菌
13年(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有敏感变成耐药的变异 称为耐药性变异。 • 金黄色葡萄球菌
(二)、与治疗有关的代谢产物 • 1、抗生素 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 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微 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 • 2、维生素
(三)、与鉴别细菌有关的代谢产物
细菌的酶不一样,对营养物质的分解能力不一样 • 糖发酵试验 葡萄糖 HCOOH 脱氢酶 CO2+H2 色素 细菌素
第二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
二、细菌的生长繁殖方式 和速度
个体繁殖: 二分裂方式进行 无性繁殖(binary fission)
代时(generation time):多数为20~30 min
三、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 的规律
1.迟缓期(lag phase) 2.对数期(logarithmic phase) 3.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 4.衰亡期(decline phase)
细菌的生长曲线growth curve
迟缓 对数期 期 稳定期 衰亡期
活 菌 数 的 对 数
培养时间
四、细菌的代谢产物
• (一)、与致病有关的代谢产物
1、毒素 2、侵袭性酶 3、热原质(pyrogen) 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 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LPS 耐高温 去除方法:250℃干烤、蒸馏、吸附剂等。 制备和使用注射药品过程无菌操作
• 有些细菌还同时耐受多种抗菌药物,即多重 耐药性,甚至产生药物依赖性。 含链霉素培基 痢疾杆菌 依链株 长期培养
3、菌落变异
在陈旧培养基中长期培养
光滑型菌落 S 原因:失去LPS的特异多糖
粗糙型菌落 R
二、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 • • • 在疾病的诊断方面的应用 在疾病预防方面的应用 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