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物理力学参数测试报告
岩石力学实验报告

岩石力学实验报告岩石力学实验报告引言岩石力学实验是研究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力学行为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可以探索岩石的力学特性,为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次岩石力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岩石样本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力学特性,包括强度、变形和破裂行为。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了解岩石在实际工程中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实验方法1. 样本准备:从现场采集不同类型的岩石样本,经过加工和处理后制备成标准试样,确保试样的尺寸和质量符合实验要求。
2. 强度试验:将试样放置在强度试验机上,施加逐渐增加的加载,记录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
通过分析曲线,可以确定试样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等力学参数。
3. 变形试验:在加载过程中,观察试样的变形情况,包括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通过测量试样的应变和变形量,可以计算出试样的变形模量和变形能力等指标。
4. 破裂试验:在试样达到极限承载能力时,观察试样的破裂形态和破裂面的特征。
通过分析破裂面的形貌和结构,可以了解试样的破裂机制和破裂韧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强度试验结果:不同类型的岩石样本在强度试验中表现出不同的力学特性。
例如,花岗岩样本的强度较高,具有较高的抗压和抗拉强度;而砂岩样本的强度较低,容易发生破裂。
通过对不同样本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不同岩石类型的强度参数,为岩石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2. 变形试验结果:在加载过程中,不同岩石样本表现出不同的变形特性。
弹性模量较高的岩石样本具有较小的弹性变形,而塑性变形较大的岩石样本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
通过测量试样的应变和变形量,可以计算出岩石的变形模量和变形能力,为岩石的变形预测和变形控制提供参考。
3. 破裂试验结果:不同岩石样本的破裂形态和破裂面特征各异。
有些岩石样本呈现出韧性破裂,破裂面较为平滑;而有些岩石样本呈现出脆性破裂,破裂面较为粗糙。
岩石力学试验报告-2010

长沙理工大学岩石力学试验报告年级班号姓名同组姓名实验日期月日理论课教师:指导教师签字:批阅教师签字: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实验五实验六实验七试验一、岩石单向抗压强度的测定一、试验的目的:测定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Rc。
当无侧限试样在纵向压力作用下出现压缩破坏时,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载荷称为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即试样破坏时的最大载荷与垂直于加载方向的截面积之比。
本次试验主要测定天然状态下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
二、试样制备:1、试料可用钻孔岩心或坑槽探中采取的岩块。
在取料和试样制备过程中,不允许人为裂隙出现。
2、本次试验采用圆柱体作为标准试样,直径为5cm,允许变化范围为4.8~5.4cm,高度为10cm,允许变化范围为9.5~10.5cm。
3、对于非均质的粗粒结构岩石,或取样尺寸小于标准尺寸者,允许采用非标准试样,但高径之比宜为2.0~2.5。
4、制备试样时采用的冷却液,必须是洁净水,不许使用油液。
5、对于遇水崩解、溶解和干缩湿胀的岩石,应采用干法制样。
6、试样数量:每组须制备3个。
7、试样制备的精度。
(1)在试样整个高度上,直径误差不得超过0.3mm。
(2)两端面的不平行度,最大不超过0.05mm。
(3)端面应垂直于试样轴线,最大偏差不超过0.25。
三、试样描述:试验前的描述,应包括如下内容:1、岩石名称、颜色、结构、矿物成分、颗粒大小,风化程度,胶结物性质等特征。
2、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及其分布,并记述受载方向与层理、片理及节理裂隙之间的关系。
3、量测试样尺寸,检查试样加工精度,并记录试样加工过程中的缺陷。
试件压坏后,应描述其破坏方式。
若发现异常现象,应对其进行描述和解释。
四、主要仪器设备:1、钻石机、切石机、磨石机或其他制样设备。
2、测量平台、角尺、放大镜、游标卡尺。
3、压力机,应满足下列要求:(1)压力机应能连续加载且没有冲击,并具有足够的吨位,使能在总吨位的10%—90%之间进行试验。
(2)压力机的承压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其中之一须具有球形座,板面须平整光滑。
土的常规物理力学指标综合试验报告

土的常规物理力学指标综合试验报告
土的常规物理力学指标综合性试验报告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土样描述
1.颜色:
2.矿物成分:
3.干湿状态:
4.结构是否扰动:
5.是否浸水软化:
6.土的分类:
二、土的天然密度、天然含水量及土粒重度试验记录及成果整理1.
4.相关物理指标的换算:
ρ
干密度=
d
孔隙率n=
e
天然孔隙比=
o
饱和度S r=
ρ
饱和密度=
sat
三、土的中压固结试验记录及成果整理
h o=20mm; e o=
e-P压缩曲线
孔隙比e
压力P(kPa)
四、土的直接剪切试验记录及成果整理
抗剪强度曲线
五、土的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记录及成果整理。
岩土力学物理力学参数测试报告

1粉煤灰的级配组成颗粒分析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的要求进行试验,对于粒径大于0.075mm 的粉煤灰颗粒用筛分试验来测定,对粒径小于0.075mm 的粉煤灰颗粒用密度计法测定。
选取200g 的试验土样,选用直径分别为2mm,1mm,0.5mm,0.25mm,0.075mm 的筛子,按直径从大到小从上到下依次排列,将试验土样缓慢均匀的倒入最上层,均匀摇晃20min 左右,测量留在各个筛子上土样的质量并记录。
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可按式1.1计算,即A s Bm X d m(1.1)式中X ——小于某粒径的试样占总质量的百分比(%);A m ——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g );B m ——当细筛分析时或用密度计分析时为所取的试样质量(g ); s d ——粒径小于2mm 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
试验结果如表1.1所示,粉煤灰颗粒大小分布曲线如图2.1所示。
表1.1筛分结果分析表图1.1颗粒级配曲线不均匀系数按式1.2计算:6010u d C d =(1.2) 60100.283.080.091u d C d === 曲率系数按式1.3计算:2301060c d C d d =⨯ (1.3) 223010600.16 1.000.0910.28c d C d d ===⨯⨯式中u C ——不均匀系数;c C ——曲率系数;60d ——限制粒径,即土中小于该粒径的颗粒质量为60%的粒径(mm ); 30d ——即土中小于该粒径的颗粒质量为30%的粒径(mm );10d ——有效粒径,即土中小于该粒径的颗粒质量为10%的粒径(mm )。
我国《土的分类标准》规定:当Cu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5时,为级配不良的土。
可见,粉煤灰的级配不良。
由试验结果可知,在0.075~2mm 范围内(砂粒组)有87.56%,在小于0.075mm 范围内(细粒组)有11.31%。
2尾矿的含水率含水率是土的基本物理指标之一,它反映土的状态,它的变化将使土的一系列力学性质随之而异;它又是计算土的干密度、孔隙比、饱和度等项指标的依据,是检测土工构筑物施工质量的重要指标。
地热井岩土测试报告

地热井岩土测试报告一、测试目的为了评估地热井在实施地热能利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本次测试旨在探究地热井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特征和渗透性等关键参数。
二、测试方法2.1岩土力学性质测试该项测试采用固结-压缩试验法进行。
具体测试步骤如下:1)在现场随机选取5个地热井的钻机孔位置,取得有关井壁岩心样品,并进行岩石薄片镜检,确认为砂岩或泥岩。
2)将样品制成直径为5cm、高度为2.5cm的岩样进行测试。
3)设定加载速率为1mm/min,同时记录加载力、位移,并对其进行处理得到岩土的弹性模量、泊松比、极限抗压强度等力学参数。
2.2水文地质特征测试该项测试采用地下水位现场测量法进行。
具体测试步骤如下:1)在现场随机选取5个地热井的钻机孔位置,匹配相应的井底部位并使用气压测定仪测定井口处的气压值P0。
2)从井口向下分别测量不同深度处的气压值P1,根据沉水原理计算井底下沉程度d,按照公式h=d+(P0-P1)/(ρ·g)计算得到该处的水位高度h。
3)测量各样本位置的地下水位高度,并计算得出地下水下降梯度。
2.3岩石渗透性测试该项测试采用恒定水头法进行。
具体测试步骤如下:1)在现场随机选取5个地热井的钻机孔位置,取得相应的井壁岩心样品,并通过导水试验确定样品稳定渗透系数。
2)将所得的岩石样品制成直径为3cm、高度为3cm的圆柱形试样,并将试样置于水槽内。
3)采用水泵将水流入槽,形成恒定水头,并记录开启水泵后10min内流量,根据公式k=Q·l/(h·A·t)计算得到渗透系数k。
三、测试结果3.1岩土力学性质测试结果地热井岩土弹性模量为(86.34±2.36)GPa,泊松比为(0.25±0.02),极限抗压强度为(75.56±3.21)MPa。
3.2水文地质特征测试结果地热井的平均地下水下降梯度为1.8‰,具有明显的下水道。
3.3岩石渗透性测试结果地热井岩石渗透系数为(4.52±0.21)×10-5 m/s。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报告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报告一、引言岩土工程测试技术报告是对岩土工程进行测试和分析后的综合性报告,旨在评估岩土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报告基于对某地区的岩土工程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和分析,包括岩土样品采集、室内试验和现场测试等。
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得出了关于该岩土工程的结论和建议。
二、测试目的本次测试的目的是对该岩土工程的物理和力学性质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具体测试目标如下:1. 分析岩土的颗粒组成和分布特征;2. 测试岩土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孔隙度和含水量等;3. 测试岩土的力学性质,包括抗压强度、剪切强度和抗拉强度等;4. 评估岩土的渗透性和膨胀性等特性;5. 分析岩土的变形和破坏特征,预测其稳定性。
三、测试方法1. 岩土样品采集根据工程要求,在现场采集了多个岩土样品,包括表层土壤、岩石和深层土壤等。
采集样品时,注意保持样品的完整性和代表性,并记录采样位置和深度等信息。
2. 室内试验室内试验是对岩土样品进行物理和力学性质测试的关键环节。
我们采用了以下试验方法:- 颗粒分析试验:采用筛分法和沉降法,分析岩土样品的颗粒组成和分布特征。
- 密度试验:通过测量岩土样品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其密度和孔隙度。
- 含水量试验:采用干燥法和分量法,测定岩土样品的含水量。
- 抗压强度试验:采用压缩试验机,测试岩土样品的抗压强度。
- 剪切强度试验:采用剪切试验机,测试岩土样品的剪切强度。
- 抗拉强度试验:采用拉伸试验机,测试岩土样品的抗拉强度。
- 渗透性试验:采用渗透试验装置,测试岩土样品的渗透性。
- 膨胀性试验:采用膨胀试验装置,测试岩土样品的膨胀性。
3. 现场测试除了室内试验,我们还进行了一系列现场测试,以获取更真正的岩土工程性质数据。
现场测试包括:- 动力触探试验:采用动力触探仪,测试岩土的抗压强度和变形特性。
- 钻孔取样试验:采用钻孔机,获取深层土壤的样品,进行室内试验分析。
- 地下水位监测:通过安装水位计,监测岩土工程的地下水位变化。
岩石试验报告范文

岩石试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1.掌握岩石力学性质测试方法;2.了解岩石的索氏模量、泊松比、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质;3.学会对岩石进行力学性质测试并分析结果。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仪器:压力机、拉力机材料:岩石样本三、实验步骤1.取得岩石样本,并清理样本表面;2.使用压力机进行抗压强度测试,记录岩石的抗压强度;3.使用拉力机进行抗拉强度测试,记录岩石的抗拉强度;4.通过压力机和拉力机的测试数据计算出岩石的泊松比和索氏模量;5.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岩石的力学性质。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1.实验结果如下:岩石A的抗压强度为50MPa,抗拉强度为20MPa;岩石B的抗压强度为60MPa,抗拉强度为25MPa;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以下结果:岩石A的泊松比为0.25,索氏模量为20GPa;岩石B的泊松比为0.28,索氏模量为22GPa。
五、数据分析与讨论1.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岩石B相比于岩石A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说明岩石B的结构更密实,抗性更大;2.岩石的泊松比反映了岩石的柔韧性和变形能力,泊松比越小,岩石的柔韧性越好;3.索氏模量是衡量岩石的弹性模量的指标,模量越大,岩石的刚性越好。
六、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岩石的力学性质进行了测试,并得出以下结论:1.岩石B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均高于岩石A;2.岩石B相比于岩石A的泊松比更大,说明岩石B的柔韧性较差;3.岩石B的索氏模量较大,表明岩石B的刚性较好。
七、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1.在实验中,可能由于样本的不完全均质性,导致测试结果的误差较大。
可以尽量选取均质性好的样本进行测试,或者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2.实验中的仪器精度可能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可以选择更高精度的仪器进行测试。
八、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岩石的力学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岩石的力学性质对于土木工程,尤其是岩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能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岩石力学,为工程实践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岩土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参考值

岩土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参考值
1、稳定性指标参考值:
1.1压缩模量:水泥改良的砂、砾状粘结土的压缩模量一般在100-
500kPa,粉状粘结土的压缩模量在200-1000kPa,蠕变模量在101-500kPa。
1.2抗拉强度:水泥改良的砂、砾状粘结土的抗拉强度一般在0.1-
2.0kPa,粉状粘结土的抗拉强度在0.2-4.0kPa,蠕变强度在0.3-5.0kPa。
1.3抗剪强度:水泥改良的砂、砾状粘结土的抗剪强度一般在0.1-
2.5kPa,粉状粘结土的抗剪强度一般在0.2-7.0kPa,蠕变强度一般在
0.4-7.5kPa。
1.4抗冲击强度:水泥改良的砂、砾状粘结土的抗冲击强度一般在
0.1-2.5kPa,粉状粘结土的抗冲击强度一般在0.2-7.0kPa,蠕变强度一
般在0.3-8.0kPa。
2、抗损伤指标参考值:
2.1抗湿胀系数:水泥改良的砂、砾状粘结土的抗湿胀系数一般在
0.1-2.5,粉状粘结土的抗湿胀系数一般在0.2-5.0,蠕变系数一般在
0.3-6.0。
2.2抗冻结强度:水泥改良的砂、砾状粘结土的抗冻结强度一般在
0.1-2.5MPa,粉状粘结土的抗冻结强度一般在0.2-7.0MPa,蠕变强度一
般在0.4-7.5MPa。
2.3抗集水能力:水泥改良的砂、砾状粘结土的抗集水能力一般在
0.2-1.5kPa,粉状粘结土的抗集水能力一般在0.4-3.0kP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粉煤灰的级配组成颗粒分析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的要求进行试验,对于粒径大于0.075mm 的粉煤灰颗粒用筛分试验来测定,对粒径小于0.075mm 的粉煤灰颗粒用密度计法测定。
选取200g 的试验土样,选用直径分别为2mm,1mm,0.5mm,0.25mm,0.075mm 的筛子,按直径从大到小从上到下依次排列,将试验土样缓慢均匀的倒入最上层,均匀摇晃20min 左右,测量留在各个筛子上土样的质量并记录。
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可按式1.1计算,即A s Bm X d m(1.1)式中X ——小于某粒径的试样占总质量的百分比(%);A m ——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g );B m ——当细筛分析时或用密度计分析时为所取的试样质量(g ); s d ——粒径小于2mm 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
试验结果如表1.1所示,粉煤灰颗粒大小分布曲线如图2.1所示。
表1.1筛分结果分析表图1.1颗粒级配曲线不均匀系数按式1.2计算:6010u d C d =(1.2) 60100.283.080.091u d C d === 曲率系数按式1.3计算:2301060c d C d d =⨯ (1.3) 223010600.16 1.000.0910.28c d C d d ===⨯⨯式中u C ——不均匀系数;c C ——曲率系数;60d ——限制粒径,即土中小于该粒径的颗粒质量为60%的粒径(mm ); 30d ——即土中小于该粒径的颗粒质量为30%的粒径(mm );10d ——有效粒径,即土中小于该粒径的颗粒质量为10%的粒径(mm )。
我国《土的分类标准》规定:当Cu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5时,为级配不良的土。
可见,粉煤灰的级配不良。
由试验结果可知,在0.075~2mm 范围内(砂粒组)有87.56%,在小于0.075mm 范围内(细粒组)有11.31%。
2尾矿的含水率含水率是土的基本物理指标之一,它反映土的状态,它的变化将使土的一系列力学性质随之而异;它又是计算土的干密度、孔隙比、饱和度等项指标的依据,是检测土工构筑物施工质量的重要指标。
烘干法一般采用能控制恒温的电热烘箱。
烘干温度为105~110℃。
取10g 土样放入铝制称量盒内,盖上盒盖称量盒加土的质量。
打开盒盖,将铝制盒和土放入烘箱中,在105℃左右恒温下烘烤8h 。
将铝制称量盒盖上盒盖,冷却至室温,然后称量盒加干土质量。
土样的含水率按式2.1计算得到,即:100dds ⨯-=m m m ω (2.1) 式中ω——含水率(%);s m ——湿土质量(g );d m ——干土质量(g )。
试验结果如表2.1所示:表2.1尾矿含水率3粉煤灰的压缩特性(固结试验)土体在受外力作用后,其体积变小的现象称为土的压缩。
引起土体压缩的原因有三:一是土粒本身的压缩;二是土孔隙中的水和气体的压缩;三是土孔隙中的水分与空气被挤出,土粒互相靠拢,孔隙变小。
根据研究,土粒和水本身的压缩量甚微,可以忽略不计。
我们通常讲土的压缩,就是指土在某一压力作用下,其孔隙体积变小的现象。
由前面的研究,粉煤灰也可视为土的一种,所以其固结特性的研究与其他土采用相同的方法。
试验步骤如下:(1)环刀内壁抹凡士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面,切取土样。
要边削土边压入,不要一下将环刀压入土样过多,以防土样结构破坏(切取土样时,应使土样的受荷方向与天然土层受荷方向一致);(2)当整个环刀压入土样后,用直边刀将上下两端面多余土样削平,将环刀外壁擦净后上下两端面放圆玻璃板,称量(准确至0.1克),测定土样的密度;(3)取切余下的土样(不沾有凡士林的土),用烘干法测定土样试验的含 ;水率(4)将透水石放入固结仪中,套上护环在透水石面上放湿润滤纸一张,然后将带有土样的环刀装入护环中,并在土样表面放湿润的滤纸一张后再依次加上透水石和加压盖。
(5)检查杠杆式加压设备杠杆是否转动灵活,用平衡砣调整杠杆至水平位置,然后将固结仪放入加压框架内,使横梁中心与传压板对中,插入量表导杆,装上测微表,使测微表的测杆与量表导杆顶面接触,并使表测杆缩入7~8毫米(以免土样压缩时测杆脱空,测不到变形量),把测微表调整至某一个毫米整数值。
然后转动平衡锤,观察测微表读数稍有变化时,说明加压框架横梁与传压板已经接触好,重新调整测微表读数至毫米整数值,随即记录下来,作为试验前测微表的起始读数。
(6)开始加荷载。
第一级荷载使土样承受50KPa的压力,在加上压力的同时,即开动秒表。
分别在1、2、3、5、7、10分钟时记录测微表读数,假设读到10分钟时一级变形已稳定,接着再依次逐级加荷达100KPa、200KPa、400KPa,在每加上一级荷载后,都要测定变形量至稳定,然后才能加下一级荷载。
(7) 在最后一级荷重达稳定并读取变形读数后,即可松开测微表,卸除全部荷重,拆开固结仪,清除土样。
成果整理(计算与绘图)(1) 按下式计算试样初始孔隙比e 0s 000d 1+e =1ωωρρ-() (3.1)(2) 某一压力范围内的压缩系数a ii i+1i i+1ie -e a =-P P (3.2) 式中:0e ——试样的初始孔隙比;s d ——土粒比重;ωρ——水的密度(3/g cm ); 0ω——试验前的含水率,%100)1(0⨯-=dm m ω; 0ρ——试验前土的密度,Vm '00=ρ(3/g cm );i e ——某一压力下稳定孔隙比;1-=s i i h h e ,001e hh s += i P ——某一压力值(KPa ); 0m ——湿土质量(g ); d m ——干土质量(g );'m ——环刀内湿土质量(g ); V ——环刀体积,60cm 3;i h ——固结后试样高度,i i h h h ∆∑-=0 0h ——试验前试样高度,20mm ;i h ∆∑——试样固结后变形量(mm )。
(3) 以孔隙比为纵坐标,压力为横坐标,绘制孔隙比与压力的关系曲线即压缩曲线,在压缩曲线上取P 1,P 2相应的e 1,e 2,计算压缩系数a 0和压缩模量E s :a o =1221PPee--(MPa-1)=100200200100PPee--=(e100-e200))(ae1)(101001MPaEMPas+=⨯-(3.3)(4)根据压缩系数大小,来评价土的压缩性高低:a<0.1Mpa-1为低压缩性土;0.1≤a<0.5Mpa-1为中压缩性土。
a≥0.5Mpa-1为高压缩性土。
表3.1真实含水率为8.5%时孔隙比与压力关系数据表根据上述的数据和公式计算出各个压力对应的孔隙比,计算结果如下:表3.2 孔隙比根据上表绘出图3.1:图3.1真实含水率为8.5%时孔隙比与压力关系曲线土的压缩系数不是常数,它随初始压力p1和压力增量p1—p2而变化,为了判断和比较土的压缩性,并考虑到土基础通常受到的压力大小,实用上采用p 1=100kpa和p2=200kpa,根据土的室内压缩试验孔隙比与压力的曲线(e—p)来确定土的压缩系数a1-2,根据a1-2来评价土的压缩性大小。
含水率为8.5%时的压缩系数为0.621Mpa-1。
4粉煤灰的抗剪强度(直接剪切试验)土的抗剪强度是土在外力作用下,其一部分土体对于另外一部分土体滑动时所具有的抵抗剪切的极限强度。
测定土的抗剪强度,可以提供计算地基强度和地基稳定性的基本指标,即土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
土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与抗剪强度之间的关系由库伦公式表示:τσφ(4.1)=tg+c式中τ——抗剪强度(kPa);σ——正应力(kPa);φ——内摩擦角(度);c——粘骤力(kPa)。
粉煤灰的剪切强度可以通过粘聚力c值和内摩擦角φ值来表征。
无论是饱和土的抗剪强度试验,还是天然土基础加荷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即荷载在土体中产生的应力全部转化为有效应力,需要一定的固结时间来完成。
因此,土的固结过程,实质上也是土体强度不断增长的过程。
对同一种土,即使在同一法向压力下,由于剪切前试样的固结过程和剪切试样的排水条件不同,其强度指标也是各异的,为了近似地模拟现场土体的剪切条件,即按剪切前的固结过程、剪切时的排水条件以及加荷快慢情况,将直剪试验分为快剪,固结快剪和慢剪三种试验方法。
对本项目的粉煤灰可用固结快剪试验。
试验过程如下:(1)按照《土工试验方法标准》规定的方法制备试样。
(2)对准剪切容器上下盒,插入固定销,在下盒内放透水石和滤纸,将带有试样的环刀刃口向下,对准剪切盒口,在试样上放滤纸和透水石,将试样小心地推入剪切盒内。
(3)移动传动装置,使上盒前端钢珠刚好与测力计接触,依次加上传压板,加压框架,安装垂直位移量测装置,测记初始读数。
(4)施加各级垂直压力,分别为100kpa,300kpa,500kpa,700kpa。
(5)垂直压力施加后,拔出固定销,立即开动秒表,以0.8mm/min的剪切速度进行。
(6)当测力计百分表读数不变或后退时,则继续剪切至剪切位移为4mm时停止,记下破坏值。
当剪切过程中测力计百分表读数无峰值时,则剪切至剪切位移达6mm时停止。
(7)剪切结束,吸掉盒内积水,退去剪切力和垂直压力,移动压力框架,取出试样,测定试样含水率。
成果整理如下:(1)按下式计算每一试样的抗剪强度τ=c·R (4.2)式中τ——相应于某一垂直压力的抗剪强度(kPa);c——试验温度下的量力环应力系数(kPa/0.1mm);R——剪切时量力环中百分表的最大读数(0.01mm)。
(2)作抗剪强度与垂直压力的关系图确定土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c、φ)。
如各点不在一条近似的直线上,可按相邻的三点连接成两个三角形,分别得到两个三角形的形心,然后将两形心连成一直线,直线的倾角即为内摩擦角(φ),直线在纵坐标上的截距为粘聚力(c)。
(3)作剪应力τ与剪切位移的关系曲线本项目分别作含水率为8.5%的直接剪切(快剪)试验,试验结果如图4.1所示:图4.1含水率10%条件下剪切位移与百分表读数关系曲线由剪切位移与剪切力关系曲线,可以得出各含水率下垂直压力与抗剪强度的关系如表4.1所示:拟合直线方程为:Y = A + B * Xans =0.110480000000000 2.192999999999981B=0.11048 11048Φ A=2.193.0tan=最后得出:内摩擦角=6.3°;粘聚力=2.193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