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合集下载

七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七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七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少数民族是一个国家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承载着历史、传统、价值观和智慧。

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多样性、推动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首先,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有助于维护国家的文化多样性。

每个少数民族都具有独特的语言、文化传统、信仰和价值观。

他们的文化遗产不仅代表着该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忽视和丧失了少数民族文化,将会造成国家文化的单一化,导致文化多样性的缺失。

因此,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对于维护国家的文化多样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和价值观,保护并展示这些特色和价值观可以助力于民族团结的建设。

通过文化交流和共享,可以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减少误解和偏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同时,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也有助于增强少数民族的认同感和自尊心,使他们更加自豪和自信地面对现代化的挑战,成为国家繁荣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此外,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对于传承和发扬人类智慧具有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文化积淀了丰富的人类智慧,包括传统医药、手工艺品、音乐舞蹈、神话传说等。

这些智慧和技艺不仅是该民族的精髓,也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可以促进这些智慧得到传承和发扬,使其融入到现代社会的发展之中。

例如,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和农耕技术在现代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独特的理念和方法对于改善人类生活具有积极的作用。

最后,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文化多样性和人权保障的体现。

作为一个文明进步的现代国家,应该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公民的文化权利,创造条件让他们能够自由发展和表达自己的文化。

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对每个少数民族公民文化权利的尊重和保障,也是对文化多样性和人权保护的承诺。

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是中国独特的鲜明群体,他们生活在全国各地,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以确保各民族都能够充分发展,并为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做出贡献。

一、文化传承我们知道,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来说。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如教育、宣传、社会活动等,积极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首先,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

在教育领域,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提高了少数民族学校的师资培养水平,改善了教育设施条件,加强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教育。

同时,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内容上,也加入了更多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其次,宣传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文化宣传活动,通过各种媒体形式,如电视、广播、网络和报纸等,传播和弘扬少数民族的文化。

在宣传活动中,政府注重推广和普及少数民族的语言、音乐、舞蹈、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同时也加大了对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人物和经典作品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这种宣传活动不仅让更多人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还为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再次,社会活动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路径。

中国政府鼓励并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各种社会活动,以促进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

在少数民族地区,政府组织和支持各种民族节日庆典,如藏族的“雪顿节”、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朝鲜族的“大掸节”等,为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政府还鼓励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团体,如剧团、音乐团、舞蹈团等,组织演出和比赛活动,展示和推广少数民族的文化。

二、文化发展对于少数民族来说,文化发展是文化传承的延续,也是对文化传承质量的检验。

中国政府始终致力于保护和推动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为少数民族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深刻认识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紧迫性

深刻认识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紧迫性

深刻认识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紧迫性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紧迫性已经成为全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少数民族作为人类文明多样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语言、宗教、艺术和风俗习惯,不仅丰富了人类文化遗产,还形成了这些民族的自身认同和社会凝聚力。

然而,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面临严重威胁,迫切需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发展。

首先,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在于维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人类社会是一个多元的文明交流和融合的过程,少数民族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可以避免文化的单一化趋势,维护各个民族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使人类文明能够在尊重和包容的环境中不断繁荣发展。

其次,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身份认同和社会凝聚力的基础。

如果少数民族文化得不到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群体将面临文化认同的困惑和危机,社会秩序可能受到破坏,甚至引发矛盾和冲突。

因此,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有助于增强社会稳定和国家团结,实现多元一体化的社会发展。

再次,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繁荣具有积极作用。

许多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景观,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传统可以成为吸引游客和投资者的独特优势。

通过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可以开发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繁荣,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最后,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国际人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被视为保护人类权利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呼吁各国共同努力,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以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相关立法和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资源保障,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

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相关政策

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相关政策

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相关政策
1.加强各民族文化保护。

重视并尊重少数民族的信仰、语言、民俗、
文化传统等,鼓励并支持各民族文化的继承、发扬、创新和发展。

制定并
落实各类文化保护政策,维护各民族文化权益。

2.支持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各民族文化
产品的品质和知名度,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推动少数民族文化
产业发展。

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和个人从事文化创
意产业。

3.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

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交融,建设多
元的文化交流平台,扩大少数民族文化影响力。

加强民族团结和文化自信,促进国家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

4.建设少数民族文化设施。

加强各地少数民族文化设施的建设,建设
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中心、文化园区、博物馆、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图
书馆等设施。

提高少数民族文化机构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备水平,为文化
传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5.推动少数民族文化教育。

加强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推动多元文化教育,广泛普及各民族语言和文化知识,推进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增强。

落实各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育计划,注重传统技艺、民间文学和音乐等领
域的培养和传承。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其中少数民族占人口的近十分之一。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语言、文化和传统,构成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大家庭。

然而,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下,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何传承和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一、传承是首要任务传承是文化的保障,也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前提。

对于少数民族来说,文化传承要面对更多的困难和阻力。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语言和文字的流失。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汉语的普及和使用率愈发普遍,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越来越边缘化。

大量稀有的语言和写法面临消失的风险。

因此,首要任务是保持和传承好自己的语言和文化。

这需要多方面努力,包括政策、教育、文化活动等方面,让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不会被淹没在大环境中。

二、发展需注重特色和创新文化传承之后也需要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应注重特色和创新。

因为少数民族往往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和传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加以发掘和利用,才能形成有别于他人的文化品牌和特色。

同时也应该引入新元素和创新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

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在传承和发展壮族文化方面开展了许多有特色的工作。

他们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的婚庆、旅游、文化艺术等产业,打造了几大文化品牌,如桂林山水甲天下、北海银滩等,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并又与时代接轨的文化产业。

三、教育是重要途径教育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重视民族教育是必要的。

少数民族的传统知识体系愈发珍贵和难以取代,教育应该将其传播给下一代。

同时,也应该关注教育的语言和形式。

尽可能地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教育,以及注重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从而保证教育的有效性和相容性。

四、政策是重要支持在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

政策的出台在扶持少数民族的经济、教育、文化等多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少数民族地区,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以提高他们的经济、社会、文化水平。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现状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现状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现状在中国,少数民族是指除汉族外的所有非汉族人群,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9%。

这些民族拥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对于整个中国文化的充实和精彩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以及现代社会的变革,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困难。

本文将讨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现状,以及可能的改进和发展途径。

近年来中国国家在维护和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方面付出了大量的努力。

1984年,全国政协会议首次提出“尊重多民族文化并鼓励民族文化自觉”的口号。

随后,全国各级政府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措施,如发掘和保存文化遗产、提高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水平、鼓励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等等。

此外,国家还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少数民族文化节日和展览,以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推广和宣传,并达到促进全民族和谐的目的。

最新的例子就是在2019年 UNESCO 官员拜访云南丽江举行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研讨会,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全球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和新方案。

虽然国家的政策和措施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问题依然存在着一些困难。

首先,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生活水平比较低,贫困程度也较大。

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将更加注重生计问题,而不是文化传承和发展。

此外,由于地域原因,这些民族之间的交流、合作和交融程度也不如汉族人群密切,导致文化多样性未得以充分发挥。

有时文化碰撞也会带来文化上的冲突与矛盾。

例如,2013年蒙古族在呼和浩特市的抗议活动,就是因为当地政府试图在一家学校补习班中强制推广汉语。

其次,进入21世纪,新兴科技的迅速发展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例如,电视、手机等现代科技的流行,推行了许多世界性文化,人们开始慢慢放弃传统文化的生活方式,少数民族文化也非常容易受到这种文化冲击而发生改变。

此外,在现代社会,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也使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是中国独特的社会群体,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语言、信仰等方面的传统。

在21世纪的今天,虽然中国的民族政策一直十分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和传承,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仍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与困境。

本文将从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促进少数民族的文化活力。

一、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文化传承是人类社会历史上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化的重要标志。

文化传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是文化创新和文化进步的源泉。

文化传承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民族文化安全、促进文化创新和文化交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少数民族是中国特有的民族群体,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但由于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原因,许多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面临很大的困难。

二、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状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冲击。

由于长期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和压迫,许多少数民族的人民失去了自己传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又由于现代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的青年一些文化价值观念受到了新兴的全球化思潮影响,部分年轻人也追求西方文化的新潮,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了困境。

同时,技术进步也使得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技艺渐渐变得过时,并且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手工艺术品也面临着市场需求和技艺传承不足等问题。

三、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保护措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已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重要议题。

中国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保护措施和政策,鼓励少数民族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这些措施包括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对少数民族民间文艺、民间艺术等传统文化的保护、对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等等。

政府力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并支持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

1. 文化遗产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各个民族各种文化的传承都是国家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好嘞,今天咱们来聊聊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问题。

说实话,少数民族的文化真是五彩斑斓,跟过年时的烟花一样,让人眼前一亮。

可是,现在的年轻人总是忙忙碌碌,走得快得很,有时候就把这些传统的文化给忘了,真是让人心疼呀。

你看,很多地方的民族歌谣、舞蹈,年轻一代根本就不怎么知道,真是可惜。

文化的根要是断了,整个树也就没法长得茁壮,没法给后代遮风挡雨。

说到这里,有些人就会说,哎呀,现代社会就是这样,大家都在追求新鲜的东西,谁还管那些老古董呢?可不,我觉得文化传承就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很多门,带我们去看更大的世界。

我们要知道,传统文化里面藏着祖先的智慧,生活的哲理。

就像是吃饭,光吃大鱼大肉是不够的,有时候还得来点青菜,才能保证身体的营养均衡。

少数民族的文化就是那碗青菜,缺了可不行。

再说说发展这块,咱们的少数民族在经济上也面临不少挑战。

虽然现在很多地方都开始重视旅游业,想通过开发少数民族的文化来吸引游客,这一点倒是很不错。

但是,有时候为了赚钱,反而把文化变得商业化,甚至有些表演都变得千篇一律,完全失去了原本的韵味。

就像是把珍珠项链用塑料珠替代了,虽然好看,但终究不是真货。

我们要好好保护那些真正的文化瑰宝,而不是随便拿出来糊弄一下。

现在的年轻人如果不参与文化活动,慢慢地,他们就跟这些传统脱节了。

真是一个恶性循环。

比如,有些年轻人觉得学习民族乐器麻烦,还是玩游戏来得痛快。

可是,当他们真正去体验一下民族文化,才发现那种音乐的魅力,根本不是一首流行歌能比的。

就像是喝茶,泡一杯好茶,心里那种宁静跟喝可乐的瞬间刺激是完全不同的。

要让他们意识到,民族文化同样可以很酷,甚至可以引领潮流。

为了打破这个局面,咱们得想点对策。

学校教育上应该多加入少数民族文化的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耳濡目染。

不是让他们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参与实践,真正去感受那些文化的魅力。

比如,组织民族舞蹈比赛,或者请一些老艺人来学校讲故事,让学生们参与其中,体验到那种热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以瑶文化为例金螳螂建筑学院13级园林1341403023 冯颖
关键词:繁荣发展瑶文化文脉的传承
论文摘要
现代社会,网络文化、外来文化、现代文化以及主流文化日益繁荣发展,少数民族的地位岌岌可危。

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生产生活的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因此,少数民族文化体现了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水平和民族的特色。

除此之外,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具有兼容性,少数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点,同时也蕴含着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因此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

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容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文化。

物质文化指少数民族文化的饮食、衣着、住宅和生产工具。

精神文化指少数民族文化的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

一、从饮食文化来看,每个少数民族都有饮食文化,但是每个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

其中,瑶家最出名的饮食是瑶家十八酿和瓜箪酒。

这两样都是在瑶族重要的节日才会摆出来的菜肴,平时虽然可以吃到一些,但是并不是完整的瑶家十八酿。

瑶家十八酿是把猪肉大葱的馅料塞进十八种食材里酿制而成的,然后经过盐、味精等调味烹制而成,味道丰富、鲜美可口。

十八种食材是指水豆腐、辣椒、苦瓜、南瓜花、香菇、米豆腐、油炸豆腐、蒜头、茄子、冬瓜、莲藕、魔芋豆腐、竹笋、丝瓜、萝卜、牛耳菜、螺丝、鸡蛋。

其中,最著名的是水豆腐酿。

一般家庭大都会水豆腐酿,水豆腐酿最讲究火候的控制;火候控制过高,外面的水豆腐会糊掉,火候过低,里面的馅料估计还没有煮熟。

瑶家十八酿花样繁多、秀色可餐,各具风味,而且味美独特、令人回味无穷。

来到江华做客,餐桌上总少不了"十八酿"。

瓜箪酒以杂粮为原料,如玉米粒或碎玉米、小米、旱禾米、红薯丝等混在一起蒸饭,然后将农历八月十五上山采集的山药制成的特种酒曲药粉撒在酒饭里拌匀。

拌酒药时对温度特别讲究,因为酒饭由多种杂粮组成,粗细不一、长短不一、干
湿不一,且四时气温不一,如果温度掌握不好,就不可能酿出好酒。

拌好酒药后,盛入缸中,压个半实。

然后在酒饭中开一个小碗深的酒井,将缸加盖,并保好温。

两天后酒即酿成,揭开缸盖,可见“酒井”中已是满满的“香泉”。

这时又将酒拌匀,盛入坛中腌放,保存期延长至数月或半年,这酒便是瑶家的“老窖”。

饮用时,将酿好的酒从坛中取出,加水用大锅熬煮后再用瓜箪舀出。

这瓜箪通常长约50厘米,形状像一个扩大了的弯把烟斗,又如同一段握紧了拳头的臂膀,圆圆的箪头有小碗般大小。

细观之,会发现这原来是瑶家房前屋后种植的一种葫芦瓜,成熟后在瓜头上开一个圆口即成。

也正因为酒具独特的外形,所以酒才被称为瓜箪酒。

瑶胞饮酒豪放、热烈,大家举碗,均须一饮而尽,不容细品慢咽。

酒宴开始时,女主人手持瓜箪,依坐序给客人面前的酒碗斟满,男主人便率先站起来举碗,同客人们一饮而尽。

女主人再依次给大家斟酒,嘴里用瑶语念叨着“年温年恩一瓜箪”,意思是各位吃这瓜箪酒感觉是浓了还是淡了呢?由于酒仍在大锅里,如果浓了可添水,淡了则可加酒糟,酒精度可随意变化。

饮上几碗后,女主人会适时把瓜箪酒的度数再降低一些,以免酒量浅的客人不胜酒力。

在瑶家饮“瓜箪酒”时,常可听到“苦年,苦年,再来一瓜箪(瑶语,即好酒,好酒,再来一碗!)”的赞酒声,饮酒的客人们无不连连叫好,沉醉于这瑶家佳酿之中,流连忘返。

瑶族人民待客热情,有客上门,即用家酿酒盛情款待,以葫芦瓢作酒杯,因称之“瓜箪酒”。

这种酒既吃酒又吃糟,浓郁香醇,清甜宜人。

二、从精神文化来看,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属于自己民族的特色节日和风俗。

在瑶族人民心中,瑶族最盛大的节日要数在每年农历十月十六的盘王节。

瑶族盘王节又叫盘王还愿,是瑶族人民纪念其始祖盘王的盛大节日,迄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在古朴庄重的公祭盘王大典仪式上,瑶族男女老少都穿上自己民族的节日盛装,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用吟唱、祭酒、舞蹈、上香等形式来祭祀盘王先祖,追溯历史。

瑶族民众为什么要在每年农历十月间祭祀盘王并唱盘王歌、跳长鼓舞呢?据至今仍在湖南江华瑶族地区流传的民间传说《十月十六调盘王》中讲,相传在古老的年代,瑶胞乘船飘洋过海,遇上狂风大浪,船在海中飘了七七四十九天不能靠岸,眼看就要船毁人亡。

这时,有人在船头祈求始祖盘王保佑子孙平安,许下大愿。

许过愿后,风平浪静,船很快就靠了岸,瑶人得救了。

这天是农历十月十六日,恰好又是盘王的生日。

于是,上了岸的瑶民就砍树挖成木碓,把糯米
蒸熟舂成糍粑。

尔后,大家唱歌跳舞,庆祝瑶人的新生和盘王的生日。

从这以后,瑶民就把这一逃讪为“盘王节”。

另据流传在宁远县瑶族地区的传说故事《长鼓舞的来历》说,盘王死后,官家欺压、逼迫瑶胞,中夺瑶山岭土。

瑶上告状,禀帖(状纸)总到不了金鸾殿(皇帝)那里。

后来,聪明的瑶民想了个办法,把禀贴藏在长鼓里面,闯州过府去打长鼓,表演民族民间技艺。

这样,瑶民好不容易才到了京城,上了金銮殿,打开长鼓,取出禀贴,才把状告准。

以后,过盘王节时,瑶胞就跳长鼓舞,唱《盘王歌》,并且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关于盘王节的传说有很多,其中包括盘瓠说。

古时高王来侵,平王出榜招贤,谁能斩下高王首级来献,就把公主嫁给他。

这话被龙犬盘瓠听到了,盘瓠摘下金榜,渡海来到高王身边。

盘瓠假装殷勤,受到高王的宠信。

一天,盘瓠趁高王醉酒,咬下高王的头献给平王,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娶了三公主为妻。

后来,盘瓠想变成人,便叫公主把它放到蒸笼里蒸七天七夜,公主照办。

已蒸了六天六夜,公主担心蒸死了丈夫,偷偷揭开盖子看,盘瓠果真变成了人,只因不足七天七夜,故头上和小腿上还有许多毛未脱落,后来就用布带把头和小腿裹起来。

盘瓠变成人后,平王派他到会稽山为王,号称盘王。

盘王和三公主婚后生下六男六女,平王各赐一姓,成为瑶族最早的十二姓。

盘瓠虽已为王,但仍过着俭朴的生活,教子女劳动狩猎,艰苦营生。

有一次,盘王与六个儿子上山打猎,追赶一只受伤的山羊,不幸被羊角所伤,跌下山崖死了,尸体挂在一棵树上,儿女们将树砍下做鼓身,剥下羊皮蒙上,制成长鼓。

他们背起长鼓,边敲边哭边唱,追悼盘王。

至今瑶族同胞还保留不食狗肉的习惯,而祭盘王也是盘王节的重要内容。

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