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丽江地区为例
丽江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丽江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引言丽江市作为我国优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度假。
由于过度的旅游开发和不合理的城市规划,丽江市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丽江市的自然资源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一直在积极探讨丽江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策略。
本文将对丽江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丽江市的生态环境现状丽江市地处云南高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丽江市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大量的旅游开发项目导致了森林砍伐、湿地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加剧,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城市化进程也给丽江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使得丽江市的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丽江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丽江市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其生态环境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丽江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
优质的生态环境也将成为丽江市吸引游客的重要优势,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丽江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挑战尽管丽江市已经意识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许多挑战。
由于丽江市的旅游资源丰富,一些地方政府和开发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时往往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土地资源的有限和过度开发导致了丽江市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压力,如何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意识问题,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也成为丽江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障碍。
四、丽江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策略为了解决丽江市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策略。
丽江市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健全的生态保护体系,加强对开发企业和游客的监管,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资源。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措施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措施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问题:
1. 资源浪费:当前我国资源消耗量大、能源效率低下,很多行业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
2. 环境污染:污染物排放过多,造成空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3. 生态破坏: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扩张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
4. 意识不足:社会公众对于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缺乏环保意识,盲目追求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
措施:
1. 推广节能减排技术,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鼓励企业采用更加环保、低碳的生产方式。
2. 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标准,加强对于环境监管的力度,对于违反环保政策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
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修复和恢复工作,开展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生态移民工程等。
4. 推动环境教育,加强公众环保意识的宣传和培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5. 推动绿色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让经济增长
和生态保护相互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总之,要加强政府领导、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形成多方联动的生态文明建设局面,确保人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对于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浅析丽江古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浅析丽江古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作为云南省丽江市的著名景点,丽江古城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国内外游客数量的急剧增加,丽江古城的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如道路拥堵、污染、景区管理薄弱等。
为了保护丽江古城的环境,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近年来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环保管理
丽江市政府积极推进居民环保、停车治理、废水处理、食品卫生等多项措施,提高了地方环境的整体水平。
同时,政府加强对旅游企业的监管,实施环保要求,加大罚款力度,让企业牢记自己的责任,倡导游客文明旅游,保护当地环境。
二、注重旅游规划和建设
针对丽江古城的现状,丽江市政府加强了旅游规划,制定有针对性的旅游方案,促进旅游业的智能化和文化化。
旅游规划配套丽江市区环保工程的建设,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为公共设施的完善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三、推进文化保护和传承
丽江古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保护文化遗产是环保的重要方向之一。
政府加大投入,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使丽江古城的历史文化得以延续,并且将这种文化特色转化为旅游资源,强化了丽江古城的旅游吸引力,推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总之,丽江古城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是对立的,只有兼顾两者,更好的发挥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才能够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区域的协同发展。
丽江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丽江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丽江市位于中国云南省北部,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世界文化遗产地。
作为丽江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是该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对丽江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推动丽江市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丽江市生态环境现状丽江市地处高原山区,自然风光秀丽,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一个典型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丽江市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过度开发旅游资源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给原有的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引发了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城市化进程中的工业发展也对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空气污染和水质下降等问题。
气候变化等全球环境问题也给丽江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丽江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与经验面对生态环境的问题,丽江市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丽江市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生态环境的监测和治理,推动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的实施。
丽江市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倡导绿色出行和绿色消费,推动旅游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丽江市也注重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市民和游客的生态环境意识,引导他们爱护自然环境,共同保护生态资源。
这些努力为丽江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丽江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带来了环境负担,部分景区和古城区的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已经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
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亟待解决,垃圾的不合理处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城市化进程中的工业发展也对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需要加强环境治理和控制工业污染。
气候变化等全球环境问题也给丽江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面对生态环境的问题和挑战,丽江市需要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然而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以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的进展。
1. 问题分析1.1 资源浪费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资源浪费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能源浪费:许多行业和个人在使用能源时缺乏节约意识,导致能源的浪费现象屡禁不止。
•水资源浪费:一些地区的水资源仍然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例如农业灌溉的浪费现象。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浪费:大量的土地被不合理地用于城市扩张,导致耕地减少等问题。
1.2 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是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主要包括:•大气污染: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等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
•水体污染:工业废水和农业农药等对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给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损害。
•土壤污染: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了土壤的污染,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体健康造成了威胁。
2. 建议和意见2.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了解决资源浪费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能源节约: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节能措施,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能源浪费。
•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农业灌溉效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规划土地利用:严格控制城市扩张,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护好耕地资源。
2.2 推进环境保护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加强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的治理,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改善空气质量。
•治理水体污染: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推广可再生水资源的利用,加强水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
•防止土壤污染:加强农药和化肥的管理,推广有机农业,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工作。
2.3 加强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我们应该:•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丽江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丽江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丽江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著名旅游胜地,以其独特的自然风景、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迷人的民俗风情而闻名。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丽江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为了保护丽江的生态环境并促进可持续发展,大量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其中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研究。
本文将探讨丽江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我们需要了解丽江市的生态环境状况。
丽江地处云南高原,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增长,丽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由于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一些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例如玉龙雪山、黑龙潭等。
城市的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也使得丽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压力。
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丽江的生态环境,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涉及自然生态、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
在丽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是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促进城市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包括生态环境评价、生态规划和环境监测等方面。
我们还需要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法律和管理制度,以促进相关政策的实施和执行。
在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我们还需要关注丽江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在丽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包括经济增长模式、社会发展趋势、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
我们还需要研究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体制,促进政府的公平、高效和廉洁。
基于上述问题和研究,我们提出几点建议。
我们建议加强丽江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采取有力的措施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加强环境污染防治,推动可持续的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论云南生态文明法制建设中的问题及完善

论云南生态文明法制建设中的问题及完善云南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文明建设区域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云南省的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
因此,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是解决云南生态环境问题的必经之路。
目前,云南省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如《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云南省自然保护区条例》等。
但是,在实际的法律法规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执法力度不足。
在一些地方,由于人力、物力等因素的限制,导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不到位。
这就需要加大执法力度,增加执法人员数量,提高执法效率。
其次,法律法规缺乏完善。
在一些领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例如,对生态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再次,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在一些地方,监管机制不够完善,导致生态环境保护难以有效实施。
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企业和个人的监管,确保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实施。
最后,公众意识不够高。
在一些地方,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够高,缺乏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认识。
因此,需要加强对公众的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行动。
总之,在云南省的生态文明法制建设中,需要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同时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丽江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丽江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我国旅游业著名的城市之一,丽江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备受关注。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丽江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北部,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长期以来,由于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丽江市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系统退化、空气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关于丽江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通过对现有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探索丽江市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上的经验与教训,研究丽江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策略,分析政府相关政策与举措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总结丽江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与展望,更可以为未来推进丽江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出具体建议。
1.2 研究意义丽江市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但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开展丽江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丽江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丽江市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为制定相应的生态文明建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丽江市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探索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全国各地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更好的成效。
丽江市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有助于探索一条既符合当地实际又能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丽江市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丽江市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分析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探讨丽江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有助于找到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点,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深入研究丽江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丽江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第06期作者简介:白杨(1980-),女,云南建水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9年1月23日。
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
习
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两个重要原则:第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第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丽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记忆遗产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三大世界遗产。
旅游资源丰富,玉龙雪山、丽江古城、束河古镇、泸沽湖、老君山、虎跳峡等景点,丽江的文明发端于山和水,没有水、没有山、就不可能有人口的聚集;没有人口的聚集,就不可能有生产和生活,也不可能有丽江文明。
丽江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记忆遗产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了,这也是因为丽江古城、三江源头、纳西生存地的生态得到了比较完整的保存。
近年来,丽江很多地方的环境保护基本比较稳定,但一些地方的环境也发生了恶化,为丽江文化的长久繁荣必须进一步加强丽江生态基础。
1生态文明建设对丽江的极端重要性
丽江是一个以文化旅游产业、清洁载能产业、高原特色农产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五大重点产业来支撑发展的一个地区,丽江作为一座世界级的旅游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产业、健康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清洁载能产业之间息息相关,体现了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丽江的支柱产业旅游业所带来的金山银山,如果没有绿水青山的支撑,很快金山银山也会不复存在,所以就丽江而言,应该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打赢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一战。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丽江的品牌和形象。
我们要像珍惜眼睛一样去珍惜,像保护眼睛一样去保护。
一定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最大的决心、用最硬的手段,保护好大美丽江的蓝天、碧水、净地。
2丽江环境污染现状排查
丽江下辖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1区4县,63个乡。
2019年7月6日至2019年8月6日,我们对丽江市环境问题进行了排查,排查区域为古城区、玉龙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县五个县区,共排查65各乡镇街道,存在三个方面共性问题:
2.1垃圾污染严重。
丽江65各乡镇街道,62个不同程度存在垃圾污染问题。
问题主要集中在:一是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餐饮垃圾、矿渣直接丢弃在道路,山林、村庄中,随意堆放,垃圾直接在路边燃烧,废弃的垃圾没有进行管理;二是存在农田被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成堆成山,部分农田无法耕种;三是存在生活污水无排污口直接排到道路上,污水横流。
2.2大部分河道有水污染问题。
丽江市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丽江一直有“小威尼斯”之誉。
丽江一直有文明用水、珍惜爱水的民族文化习俗,三眼井放水冲街就是这种习俗的表现,但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有很多河道受到污染,主要存在:一是很多乡镇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在河道中,动物尸体直接丢弃在河道内,少数乡镇河道水污染严重,大量垃圾漂浮,甚至将河道堵住,河水无法流动;二是乡镇工业污水接管直接排入河道,导致河道鱼虾死亡;三是违规沙厂放弃采沙后,河道内边堆放大量废弃采沙工具;四是极少部分河道存在矿渣直接倾倒的现象。
2.3空气污染,部分乡镇的小型工厂将废气直接排放,造成部分地区空气中异味明显。
3丽江地区生态保护的方法
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总体改善,做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是党中央对全国的要求也是丽江发展的必要选择。
3.1全国在生态保护治理的经验全国各地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始发力,环境质量总体不断改善。
第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江西省针对省内25
个城市新区(工业园区),建成污水管网740公里;投资近50亿元开展48
个县(市)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
第二,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及时控制污染蔓延。
2018年启动的“清废”行动,严厉打击了长江流域非法运输和倾倒固体废物的现象,保护了安徽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和江西省的长江生态环境。
第三,建立污染追责机制,进一步形成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的环境氛围。
进一步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责任主体、索赔主体、损害赔偿解决途径等形成符合实际的鉴定评估管理和技术体系、资金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
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2017年4月移交的18个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各省加大问责力度,倒逼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监管。
第四,进一步完善河湖长和林长制的推行、城乡垃圾收集和集中处理、生态保护补偿、国家公园试点等方面形成相应制度。
有的省份全面推行五级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的责任层层落实,做到有人管、长期管、不断管和管出效果。
3.2丽江生态保护的几点建议
针对丽江生态保护中存在的垃圾污染、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应该从硬件的投入,制度的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四个方面来进一步改善:
第一,进一步加大环保硬件投入,加大垃圾桶、污水管网的投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垃圾处理设施。
对丽江地区的63个乡全面进行垃圾桶的配备,进一步完善垃圾处理厂,增加污水管网的铺设,建设一定数量的污水处理厂,让污水得以进化。
第二,形成全民参与的氛围,建立全民参与的制度机制,积极的保护机制和有事后的追查双管齐下,确保生态保护有人管,破坏生态必受罚。
生态保护管理中要形成在市级、镇级、村级、组级、基层管理员这样一个五级分工环境保护责任的体系,并明确每一级的工作职责,真正做到了环境保护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
在村中及山林、河道显著位置分别设置环境保护制公示牌,定期进行环境保护信息公示,聘请村民任社会义务监督员,发动广大群众参与监督,积极投身环境保护治理工作。
防止出现政府大力保护生态环境,企业、商户大力污染环境的现象发生。
对环境保护造假行为实现零容忍,政府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企业和个人行为依法进行惩罚。
我们既要打击违法行为,也不能给企业带来巨大负担,建立“三线一单”制度。
第三,加大对丽江传统文化中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善用自然之水的传统文明精髓的传承,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手段和内容。
近年来丽江生态文明教育越来越弱,主要表现:一是生态知识知晓率低。
丽江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保护理论逐渐被淡忘;二是生态保护践行度差。
很多人有一定的生态文明意识,“知行不一”的情况也经常发生;三是生态保护的责任感弱,大多数人认为生态文明是政府部门的事和自己关系很小,只有极少数人认为自己做得不够。
向居民、村民和游客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倡导文明行为,及时制止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显得极为重要。
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和社区、学校、景区等阵地进行环保宣传;在每个村镇设立环保教育宣传栏,开辟环保网站或环保专栏。
进一步丰富环境保护宣传的内容,将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生态文明理论结合起来用丰富的内涵渗透环境保护理念,让每个身处丽江的个人和企业自觉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环境保护意识并自觉践行文明行为。
参考文献
[1]崔艳红.有机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启示[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1-4.
[2]武勇.关于《南平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办法》的说明———2018年9月27日在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J].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18,0(5):98-99.
[3]马赛斯.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若干思考[J].节能与环保,2019,0(3):46-47.
[4]陈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当代价值、逻辑体系与实践着力点[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6(2):22-31.
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以丽江地区为例白杨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丽江674199)
摘要:丽江作为一座世界级的旅游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丽江的品牌和形象。
我们要像珍惜眼睛一样去珍惜,像保护眼睛一样去保护。
在实地调查中丽江存在垃圾污染严重,部分河道存在水污染问题,有少量空气污染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借鉴全国经验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污染;五级制
思考·探索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