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肿瘤性和自身免疫性脑炎
自身免疫性脑炎

自身免疫性脑炎本文选自郭守刚教授《边缘脑炎分类及个体化治疗》一文郭守刚: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感染性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学分会秘书一.边缘性脑炎(LE)概述:边缘性脑炎(LE)是一类累及海马、杏仁核、岛叶及扣带回皮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以近记忆缺失、精神行为异常和癫痫为主。
二.边缘性脑炎分类:1.病毒感染性边缘性脑炎2.自身抗体介导边缘性脑炎3.自身免疫疾病伴随的边缘性脑炎。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自身抗体介导的边缘性脑炎。
三.自身抗体分类:1.神经元胞内抗原抗体:amphiphysin, Ma2, Ri, Yo, Hu,GAD,CV2;2.细胞表面抗原/突触抗原抗体:NMDA、Gly、mGluR、LGI1、Caspr2、GABA、AMPA1、AMPA2,IgLON5, ATPIA3;3.其它未知抗体。
四.自身抗体介导的边缘性脑炎有以下两个特点:1.副肿瘤性自身抗体(细胞内)2.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胞表面)表1:副肿瘤性自身抗体(胞内)表2: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胞表面)五.自身抗体介导的边缘性脑炎临床特点:1.病情进展:前驱期→精神病期→无反应期→不随意运动期→缓解恢复期2.儿童以癫痫发作及行为异常为主,年龄>18岁者以行为异常为主3.边缘性脑炎的发生可先于肿瘤的发现,平均时间为3-5个月4.合并肿瘤边缘性脑炎患者复发率较低5.各抗体介导的边缘性脑炎临床表现见表(1)及表(2)六.影像学特征:1.颅脑MRI:T2或FLAIR单侧或双侧颞叶内侧高信号,可伴有边缘系统外皮质和皮质下改变,可有增强。
2.fMRI示海马功能障碍。
3.PET:颞叶内侧高或低代谢,敏感性较MR高且早。
4.半数可有边缘系统外结构受累。
5.同一抗体可累及不同部位。
(A.B)颞叶、下丘脑、脑干(C.D)海马、中脑、苍白球七.诊治流程八.边缘性脑炎的诊断标准(副肿瘤神经综合征欧洲网络,2004):1.癫痫发作、记忆丧失、意识混乱和精神症状;亚急性(数天或最长达12周)起病2.边缘系统受累的神经病理学证据或影像学证据(MRI 、SPECT、PET);3.5年内证实肿瘤或伴有特征性抗体。
自身免疫性脑炎

抗NMDAR抗体脑炎临床主要表现为逐渐发展 的多级症状:
精神改变 惊厥发作 语言 睡眠 运动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通气障碍
前驱期:平均5天,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 疲劳、全身不适等类感冒症状;
精神症状和/或癫痫发作期:成人患者以精 神症状为主,儿童则以惊厥或惊厥持续状 态就诊。
近年来,神经科对自身免疫性脑炎(AE)的研究取得 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也将脑炎的病因诊断向前推进 了一步。
英国(2010年)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显示:自 身免疫性脑炎占脑炎病例的比例为40%,其中最主 要的是近年才被发现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 NMDAR)脑炎。
流行病学
美国加州一个脑炎研究的项目发现,抗NMDA受体脑炎病 例占40% ,肠道病毒感染占38%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只 占8.9%。
1、前驱症状与前驱事件:可具有发热、头痛等前驱症状,在 抗NMDAR 脑炎中相对常见。发热多为低热或者中等程度的发 热。头痛程度多不严重,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少见。
2、主要症状:精神行为异常、认知障碍、癫痫发作、近事记 忆力下降、言语障碍/缄默、运动障碍/不自主运动,意识水平 下降/昏迷、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无反应期:此期患者语言减少,或有模仿 性语言,对刺激反应减弱或反常;
运动过多期:最多见的为口面部不自主运 动,可有扮鬼脸、做怪相等,还可表现为肌 张力增高、角弓反张、肌张力不全、手足 徐动、舞蹈样动作等,亦可有自主神经功 能紊乱症状;
恢复期:恢复是一个逐级化的过程,与症 状出现的顺序相反,大多数患者逐渐康复。
(3)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可见内侧颞叶与基底节区呈高代 谢。
(4)脑电图: FBDS 发作期脑电图异常比例仅占2130%,FBDS 发作间期可表现为轻度弥漫性慢波或双侧 额颞叶慢波,也可完全正常。
自身免疫性脑炎

面-臂肌张力障碍性痫样发作
面臂肌张力障碍型痫样发作是指一类短暂又频
繁发作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半侧面部及同 侧上肢的抽搐; 常见于VGKC相关抗体介导的边缘叶脑炎患者, 其中抗LG1抗体脑炎中90%的患者可出现此类 发作; 早期的免疫治疗控制面臂肌张力障碍型痫样发 作可能对治疗和预防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起作用。
抗接触蛋白相关类蛋白2(contactin-
associated protein like 2 ,CASPR2)脑炎
抗体即为抗 CASPR2抗体,多见于 45~80岁成 年人,85%为男性,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兴奋 性增高或神经性肌强直(Isaacs’ syndrome),边缘叶脑炎的表现及睡眠异常, 20~40%的患者伴有胸腺瘤。
最有价值的检查
抗体检测(如何评价) 妇科B超、盆腔磁共振找卵巢畸胎瘤 可能是头颅PET检查
卵巢畸胎瘤
值得注意的临床表现
(a)
A non-specific prodrome (b) Psychiatric symptoms are prominent (c) Cognitive dysfunction: short-term memory loss (d) Motor dysfunction:早期出现的肌张力障碍可能 是诊断的线索 (e) Autonomic instability: 例如:窦房结功能障碍 (case) 对疼痛刺激的分离反应,包括对疼痛刺激拒绝睁眼 (f ) Association with known pathology: ovarian pathology
抗体即为抗AMPAR抗体,多见于中老年,90% 为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边缘叶脑炎表现,癫 痫及不典型的精神症状,70%患者伴有肿瘤如 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及胸腺瘤,复发比例为 50~60%。
自免脑炎的治疗方法

自免脑炎的治疗方法自免脑炎是一种由自免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炎,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一旦感染,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及时治疗自免脑炎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自免脑炎治疗方法,希望对患者和家属有所帮助。
首先,对于自免脑炎患者,最重要的是要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发热、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应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接受专业的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支持疗法等。
其次,药物治疗是治疗自免脑炎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抗病毒药物、解热镇痛药等。
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帮助患者尽快清除病毒,减轻症状。
解热镇痛药可以缓解发热、头痛等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在用药过程中,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支持疗法也是治疗自免脑炎的重要手段。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此外,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帮助身体抵抗病毒,加快康复进程。
除了治疗,预防自免脑炎同样重要。
目前,预防自免脑炎的最有效方法是接种疫苗。
接种自免脑炎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降低感染的风险。
因此,建议居住在自免脑炎流行地区的人群,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及时接种疫苗,保护自己免受疾病的侵害。
总之,自免脑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患者一旦感染,需要及时就医接受治疗。
药物治疗和支持疗法是治疗自免脑炎的主要手段,同时预防同样重要,建议居住在自免脑炎流行地区的人群接种疫苗。
希望通过这些方法的介绍,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免脑炎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与治疗

3.2 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断条件
3.2.2 辅助检查: 具有以下1个或者多个的辅助检查发现,或者合并相关肿瘤。
脑脊液异常:脑脊液白细胞增多(>5×106/L);或者脑脊液细胞学 呈淋巴细胞性炎症;或者脑脊液寡克隆区带阳性。
神经影像学或者电生理异常:MRI边缘系统T2或者FLAIR异常信 号,单侧或者双侧,或者其他区域的T2或者FLAIR异常信号(除外 非特异性白质改变和卒中);或者PET边缘系统高代谢改变,或者 多发的皮质和(或)基底节的高代谢;或者脑电图异常:局灶性癫痫 或者癫痫样放电(位于颞叶或者颞叶以外),或者弥漫或者多灶分布 的慢波节律。
4.1.2 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检查:腰椎穿刺压力正常或者升高,超过300mmH2O者少见。 脑脊液白细胞数轻度升高或者正常,少数超过100×106/L,脑脊液细 胞学多呈淋巴细胞性炎症,偶可见中性粒细胞、浆细胞。脑脊液蛋白 轻度升高,OB阳性,抗NMDAR抗体阳性。
头颅MRI:可无明显异常,或者仅有散在的皮质、皮质下点片状 FLAIR和T2高信号;部分患者可见边缘系统病灶,病灶分布也可超出 边缘系统的范围;少数病例兼有CNS炎性脱髓鞘病的影像学特点,大 脑白质或者脑干受累。
与AE相关的特定类型的肿瘤,例如边缘性脑炎合并小细胞肺癌, 抗NMDAR脑炎合并畸胎瘤。
3.2 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断条件
3.2.3 确诊实验: 抗神经元表面抗原的自身抗体阳性。抗体检测主要采用间接免
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IF)。
CBA:基于细胞底物的实验(cell based assay),采用表达神经元细胞 表面抗原的转染细胞,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应尽量对患者 的配对的脑脊液与血清标本进行检测,脑脊液与血清的起始稀释滴 度分别为1∶1与1∶10
自身免疫性脑炎

南
大
舌前顶、吧唧嘴、扮鬼脸、鱼或兔子样动作;
学
同时可伴有复杂性或刻板性动作:双手划船样
儿
科
动作、弹钢琴样动作、肢体旋转样动作、伴有
学
或不伴有上肢异常运动。可有自我伤害。部分
重症患者可出现角弓反张及动眼神经危象,可
伴随心动过速、高血压等。
临床表现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语言障碍:进行性语言障碍,由最初的语
中 南
言效仿减少(常伴有动作效仿减少)到后
大 来的缄默,被认为是失语,却不符合任何
学
儿
一种类型的失语。
科 学
惊觉:在儿童表现最突出,常成连续发作
甚至持续状态,亦可出现亚临床型的癫痫
放电。
临床表现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通气障碍:成人所见,
中 南
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及唾
科 学
3.影像学提示病变范围相对局限
4.免疫治疗或是切除相关肿瘤有一定疗效
鉴别诊断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病毒性脑炎:急性发病,进展迅速,病程中
中 南
可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精神症状、失语、
大 共济失调、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等;影像学
学
儿 及脑电图表现也可类似于抗NMDAR脑炎,但各
学
儿 导致的疾病,并且其逐渐被认为是非感染因
科 学
素所致可逆转性脑炎的重要原因,以急性或
亚急性发作的癫痫、认知障碍及精神症状为
主要临床特点。
自身免疫性脑炎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神经病理上主要表现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
副肿瘤性边缘系统脑炎健康教育

教育
目录 了解副肿瘤性边缘系统脑炎 PLE的病症表现和诊断方法 PLE的治疗方法和预防 总结
了解副肿瘤性 边缘系统脑炎
了解副肿瘤性边缘系统脑炎
副肿瘤性边缘系统脑炎是什么 ? PLE对健康有何影响?
了解副肿瘤性边缘系统脑炎
PLE的成因是什么?
Hale Waihona Puke PLE的病症表 现和诊断方法
总结
常规医学评估和检查可以用于确诊PLE 。
PLE的治疗旨在缓解病症和防止病情恶 化,包括免疫抑制剂、激素和镇静剂等 。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PLE的病症表现和诊断方法
PLE的症状是什么? 如何确诊PLE?
PLE的治疗方 法和预防
PLE的治疗方法和预防
PLE的治疗方法 如何预防PLE?
总结
总结
副肿瘤性边缘系统脑炎(PLE)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 是与一些癌症病人相关联。
PLE的症状通常包括记忆障碍、 幻觉和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免疫疾病相关抗体介绍

血脑屏障功能参考值(>5岁) --- QAlb = (4 +
)
检测值 > 参考值 --- 血脑屏障功能受损
QAlb 9—15 QAlb 15—33 QAlb 33—100 QAlb >100
血脑屏障功能轻度受损 血脑屏障功能中度受损 血脑屏障功能重度受损 血脑屏障完全破裂
1、蛋白定量分析(定量分析鞘内合成)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神经免疫疾病相关 抗体检测介绍
1、自身免疫性脑炎 2、小脑炎 3、副肿瘤综合征 4、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 5、周围神经病 6、重症肌无力
病毒、结核、真菌、寄生虫、 SY病原微生物宏基因检测
免疫
遗传
感染
药物
1、片段分析 2、MLPA技术 3、一代测序 4、二代测序
肿瘤比例
因性别、 年龄而已
主要肿瘤类型 卵巢畸胎瘤
5-10% 20-50%
胸腺瘤 胸腺瘤
50%
小细胞肺癌
65% 胸腺瘤、小细胞肺癌
-
<10% <10% <5% 70%
-
-
淋巴瘤 胸腺瘤 胸腺瘤 霍奇金淋巴瘤
-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国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治专家共识 [J] .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 2 ): 91-98. 【2】Dalmau J, Graus F. Antibody-Mediated Encephalitis. N Engl J Med. 2018 Mar 1;378(9):840-851.
中枢神经脱髓疾病-MS
➢ 临床表现:发作及病变证 据
➢ 时间的多发性,空间的多 发性
➢ 脑脊液寡克隆带阳性(可 作为时间多发性替代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副肿瘤性和自身免疫性脑炎引言—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是与系统性癌症有关的一组异质性神经系统疾病,并由除转移瘤、代谢和营养缺陷、感染、凝血病或癌症治疗副作用之外的机制引起。
这些综合征可能影响从大脑皮层至神经肌肉接合处的神经系统和肌肉的任何部分,损害一个或多个区域。
边缘性脑炎(limbic encephalitis, LE)是指局限于边缘系统结构的一个炎性过程,引起认知损害伴随知觉障碍、心境改变和睡眠障碍。
但是,病理学和临床及放射学的异常发现常常不局限于此。
副肿瘤性和非副肿瘤性脑炎有许多共同的临床特点,也有一些明显不同的特点。
疗效可能显著,但也高度可变。
本专题将讨论副肿瘤性和自身免疫性脑炎。
副肿瘤综合征的概述和其他副肿瘤疾病将单独讨论。
(参见“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概述”和“累及周围神经及肌肉的副癌综合征”和“累及脊髓和后根神经节的副肿瘤综合征”和“副肿瘤性小脑变性”和“眼阵挛-肌阵挛-共济失调”)临床和病理学概述—副肿瘤性脑脊髓炎以神经系统数个区域受累为特点,包括颞叶-边缘叶区域、脑干、小脑、脊髓、后根神经节和自主神经系统[1,2]。
病变的分布和症状不同。
病理学检查通常提示血管周围和间质中T淋巴细胞炎性浸润、神经胶质增生、噬神经细胞结节和神经元丢失。
除T细胞浸润外,B细胞优先聚集在血管周围,且可能与浆细胞浸润有关[3,4]。
这些发现常常比症状提示的更广泛且可能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后根神经节或自主神经元的任何区域。
大多数副肿瘤性脑脊髓炎患者有抗Hu-抗体[也叫做抗神经元核抗体(antineuronal nuclear antibodies, ANNA-1)](表1)[1,5,6]。
这些抗体针对神经元特异性RNA结合核蛋白(图片1),且与副肿瘤性感觉神经元病和脑脊髓炎有关[1,5,7]。
靶抗原表达高度局限于神经系统和肿瘤[2]。
实际上,所有癌症类型都可导致副肿瘤性脑脊髓炎或其变异型(LE、脑干脑炎、脊髓炎)[1,2]。
但是,约75%的患者其基础肿瘤是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
这在纳入超过500例患者的4项大型病例系列研究中得到了证实[1,5,6,8]。
由于这种肿瘤体积小,所以肿瘤通常在出现神经系统综合征时尚未诊断,且可能难以证实。
这与大多数SCLC(超过60%)在诊断时已广泛转移的事实形成了鲜明对比。
(参见“肺小细胞癌的病理生理学及分期”)脊髓炎—副肿瘤性脊髓炎是作为脑脊髓炎的一部分发生,通常伴SCLC 出现。
这些患者常常出现感觉神经元病(即,后根神经节受累),且在他们的血清和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中有抗-Hu抗体[1,2]。
也有关于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描述。
(参见“累及脊髓和后根神经节的副肿瘤综合征”)边缘叶脑炎—副肿瘤性和自身免疫性LE以急性或亚急性心境和行为改变、短期记忆问题、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和认知功能障碍为特点[9-11]。
也可能发生下丘脑功能障碍,表现为过热、嗜睡和内分泌异常。
约2/3的LE患者发生神经系统多灶性受累(如脑脊髓炎)。
症状常常在数日至数周期间进展;但也有进展更为缓慢(为期数月)的表现[9]。
虽然大多数病例系列是成人患者,但也有报道年龄小于1岁的LE儿童[11,12]。
脑电图发现包括局灶性或泛发性缓慢活动和/或癫痫样活动,这种活动在颞叶区域最大[10]。
磁共振成像(magna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可显示内侧颞叶的高信号和/或对比增强区域。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可显示内侧颞叶的高代谢[13]。
与副肿瘤性LE有关的最常见的肿瘤是肺癌(通常是SCLC)、精原细胞瘤和其他睾丸肿瘤、胸腺瘤、乳腺癌和霍奇金淋巴瘤。
神经病学症状通常在肿瘤发现的数周或数月之前出现。
相关自身抗体的类型随肿瘤类型的不同而不同(表1)。
大多数SCLC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中有抗-Hu或CV2/CRMP5抗体,且他们更可能出现副肿瘤性脑脊髓炎的其他表现[10,14]。
脑干脑炎—副肿瘤性脑干功能障碍常常在其他副肿瘤综合征的病程中发生,例如LE、小脑变性或多灶性脑脊髓炎[1]。
但是在一些患者中,神经系统的症状和病理表现(如血管周围和间质浸润、神经胶质增生和神经元丢失)仅出现于脑干(图片2)[2]。
菱脑炎这个术语有时用于表示影响脑干的炎症疾病[15]。
这些患者可能出现局限于脑桥和/或延髓的大范围症状,包括核上性、核间性和核性眼外运动缺陷、斜视眼阵挛、眼球震颤、吞咽困难、构音困难、感音神经性耳聋、三叉神经感觉缺失、中枢性通气不足和眩晕[1,16,17]。
已发现许多不同的潜在肿瘤。
在副肿瘤性脑脊髓炎中发现的任何抗体都可与主要的脑干功能障碍有关(表1)。
SCLC患者通常有抗-Hu抗体[1,17],而大多数睾丸癌患者有抗-Ma2抗体[18]。
抗-Hu脑干脑炎也被描述为与乳腺癌、肾上腺样瘤和前列腺腺癌关联;在罕见情况下,抗-Hu脑干脑炎见于无癌症患者中[17]。
特异性抗体相关综合征细胞内抗原的抗体抗-Hu脑脊髓炎—抗-Hu(也被称作ANNA-1)副肿瘤综合征通常是多灶性的,影响颞叶、脑干、小脑、背神经根和/或自主神经系统[1,5,8,9]。
在许多患者中,症状从后根神经节开始且可能保持限于此,引起亚急性感觉神经元病(参见“累及脊髓和后根神经节的副肿瘤综合征”,关于‘亚急性感觉神经元病’一节)[1,5]。
其他有抗Hu抗体的患者表现为更局限的脑干脑炎或LE[1,17]。
非惊厥性癫痫发作的表现已在大量病例报道中被描述[19-22]。
在大多数有脑炎和抗-Hu抗体的患者中,几乎都发现SCLC[5,8,9]。
一些患者有其他癌症类型;约15%的患者没有发现癌症[5,8]。
儿童患自身免疫性脑炎(而不是副肿瘤性脑炎)的可能性似乎更高;法国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参考中心(French 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 Reference Center)发现,与243例抗-Hu相关脑炎成人患者均有癌症相比,8例抗-Hu相关脑炎患儿中有6例无癌症[23]。
副肿瘤性脑脊髓炎的早期识别和迅速抗肿瘤治疗对稳定神经系统症状很重要,有时还可改善神经系统症状。
在一项纳入200例有副肿瘤性脑脊髓炎和抗Hu抗体患者的病例系列研究中,抗肿瘤治疗改善或稳定神经系统的可能性显著较大(OR 4.56),而死亡率较低[未治疗的死亡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2.56]有关[5]。
在更小比例的患者中,单用免疫治疗(如皮质类固醇、免疫球蛋白、血浆交换等)或与抗肿瘤治疗联用也可使病情稳定[8,24]。
一项报道介绍了2例抗Hu抗体相关性副肿瘤性脑脊髓炎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获得改善[25]。
在儿童中,这种综合征对治疗的抵抗性似乎更大,且与难治性癫痫和认知损害的长期后遗症有关[23]。
神经功能障碍是常见的死亡原因,特别是存在脑干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时[1]。
但是,生存时间延长与肿瘤消退有关[5,26]。
神经功能罕见自发性改善[27]。
Ma2相关脑炎—睾丸癌与抗-Ma2(也被称作抗-Ta)抗体有关[18]。
Ma2抗原在神经元和睾丸肿瘤中选择性表达(图片1)。
Ma2与Ma1同源,后者是与其他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有关的基因,特别是脑干和小脑功能障碍(表1)[4,28]。
Ma2相关脑炎的临床表现与经典的副肿瘤性LE不同。
在一项纳入了38例抗-Ma2脑炎患者的病例系列研究中,34例(89%)发生单纯性或组合性边缘叶脑病(27例)、间脑脑病(13例)或脑干脑病(25例)[4]。
这些大脑区域常见MRI异常,且脑脊液常见炎性改变。
4例患者发生其他综合征,包括2例以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维持稳定数年)和2例脊髓病。
其他突出的神经病学特征包括白天过度睡眠和眼球运动异常,特别是垂直凝视麻痹(有时发展为全眼外肌麻痹)。
3例患者发生非典型帕金森症,2例患者发生重度运动功能减退综合征。
另一项病例报告描述了一例患者其综合征包括上肢肌萎缩伴相关的颈髓病变[29]。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是最常见的相关肿瘤,在上述病例系列研究发现的34例伴有癌症的患者中,18例患者为睾丸生殖细胞肿瘤[4]。
在此情况下可能需要行睾丸切除术,以揭示微小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形成。
在6例Ma2相关脑炎男性患者(年龄26-40岁)中确实如此,且采用其他严格检查也没有发现其他癌症的证据[30]。
由于新发生睾丸增大、睾丸微钙化和/或隐睾症,发现所有6例男性都有睾丸癌的风险。
也有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伴该综合征的报道[31,32]。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断将单独讨论。
(参见“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分期”)在34例Ma2脑炎患者中,有15例患者有共存的Ma1抗体,且在除睾丸癌外的肿瘤(通常是肺癌)患者中显著更常见[4]。
与仅有Ma2抗体的患者相比,这些患者更可能发生共济失调且预后更差。
Ma2相关脑炎比其他类型的副肿瘤性脑脊髓炎对肿瘤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反应更好[31]。
上文引用的病例系列研究中,在33例有结局信息的患者中有18例神经系统状况得到改善或稳定[4]。
与改善或稳定显著有关的特点包括:男性、年龄45岁或以下、对治疗完全应答的睾丸肿瘤、无抗Ma1抗体和有限的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然而,在其他患者中也可产生积极的治疗反应[33]。
抗CRMP5脑脊髓炎—脑衰蛋白反应调节蛋白5(collapsin-responsive mediator protein-5, CRMP5)的抗体与副肿瘤性脑炎有关。
皮质症状常常不限于边缘系统;已在部分受累患者中描述了特征性症状,包括小脑性共济失调、舞蹈病、颅神经病、嗅觉和味觉丧失和/或视神经病变[34-38]。
最常见的相关癌症是SCLC和胸腺瘤。
通过抗癌治疗和皮质类固醇治疗获得改善的病例已有报道。
与这些抗体相关的其他副肿瘤综合征包括轴索型感觉运动神经病、葡萄膜炎和视神经炎。
其他—副肿瘤性僵人综合征与抗两性蛋白抗体有关。
该病可能伴有脑病[39]。
(参见“累及脊髓和后根神经节的副肿瘤综合征”,关于‘僵人综合征’一节)在少数LE患者中已识别出对细胞内抗原的其他免疫应答(CRMP3-4、腺苷酸激酶5、BR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谷氨酸受体2和Ri)[40-44]。
其他细胞内抗原的特征有待描述。
突触蛋白抗体—这组疾病与对突触蛋白的自身免疫性有关[45,46]。
这种靶抗原在神经元传递和可塑性中起关键作用。
如下所述,这些综合征与癌症的相关性不确定。
虽然患者常常受到严重影响,但这些疾病本身却对免疫调节治疗有高度反应性。
这时,对这些患者的治疗方法是基于对有抗NMDA受体脑脊髓炎患者的治疗经验,而抗NMDA受体脑脊髓炎患者是目前为止所研究的最大型的一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