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重庆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重庆市2013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物理+化学试题(B卷)(word版有答案)

重庆市2013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化学试题(B卷)(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70分,与物理共用12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卷)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卷)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厨房里的下列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拉面条B.磨豆浆C.切黄瓜D.酿米酒2.人处于紧张状态时,维生素的消耗会增加,因此考试期间应多补充的食物是()A.馒头B.蔬菜C.啤酒D.植物油3.空气中含有的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CO2B.O2C.N2D.Ne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A.食盐水B.矿泉水C.蒸馏水D.冰汽水5.制作下列仪器时,要用到合成材料的是()A.蒸发皿B.胶头滴管C.燃烧匙D.集气瓶6.小明家种的小麦叶色发黄,植株矮小,缺乏氮、磷两种元素,应立即施用的肥料是()A.CO (NH2) 2B.NH4HCO3C.NH4H2PO4 D.KNO37.用下列矿石冶炼金属时,排放的废气容易引起酸雨的是()A.辉铜矿(主要成分Cu2S) B.赤铁矿(主要成分Fe203)C.磁铁矿(主要成分Fe304)) D.铝土矿(主要成分Al2O3)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构成B.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9.某班同学在对CO 2进行功与过的讨论时,列举的以下事实既可以体现CO2的功,又可以体现CO2的过的是()A.CO2可以使人窒息B.CO2可以作气体肥料C.CO2可以产生温室效应D.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10.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虽然有毒但也可以用作防腐剂。
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A.+5 B.+3 C.+1 D.-311.精美的雕花玻璃可以通过氢氟酸(HF)对玻璃的腐蚀作用制成。
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重庆(2)

重庆市2013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物理试题(B卷)(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80分与化学共用12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卷)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卷)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卷)一并收回。
4.全卷取g =10N/kg。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1、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课桌的高度约为2mB,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 VC.手机正常通话时的电流约为5AD,教室里的大气压强约为2个标准大气压2.如图1所示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3.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剧烈B.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C.水沸腾时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D.冬天用热水袋暖手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4.关于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做功越多,电功率越大B.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要接地C.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D.导体中没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就没有电阻5.2012年服装服饰类最佳科技成果—某公司研制的首款能有效降低皮肤温度的T恤衫,如图2所示,它利用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面料加快人体汗液从人体吸收热量,从而降低人体温度。
汗液从人体吸收热量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A.液化B.熔化C.升华D..汽化6.5月I8日,以“科技创新·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13年重庆科技活动周在重庆市科技馆开幕,市民充分感受了科技带来的无限趣味,如图3所示,人形机器人正在为观众表演舞蹈,其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A.机器人表演舞蹈时没有惯性:;B.机器人鞋底较宽是为了减小压力C.机器人鞋底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D.机器人站立时受到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7.在如图4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移动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电流表A 示数与电流表A 示数的差变大B .电流表A 示数与电流表A 示数的和变大C .电压表V 示数与电流表A 示数的比值变大D .电压表V 示数与电流表A 示数的乘积变大8.如图5所示,三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甲容器内只有水,乙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中悬浮着一个小球,则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A .三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相等B .三个容器中,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最大C .如果向乙容器中加人盐水,木块受到的浮力变大D 如果向丙容器中加人酒精,小球受到的浮力不变二、填空作图题(第14题作图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9.科学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执着的探究精神,德国物理学家 最先通过实抢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RU I 。
重庆市中考物理真题试题(A卷)(解析版)

2013年重庆市中考物理试卷(A卷)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
) 1.(2013•重庆)同学们通过学习物理养成了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对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你认为最接近实际的是( )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B.正常人l min脉膊的次数约为10次C.重庆夏天最高气温约为70℃ D.教室里一盏日光灯的功率约为1000W考点:长度、时间、温度和电功率的估测。
专题:估算题。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正确B、人在平静状态下,心跳一次的时间接近1s,所以1min的心跳次数大约70次.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B错;C、重庆夏天最高气温一般在40℃左右,不会达到70℃,故C错;D、教室里一盏日光灯的功率约为40W,故D错;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有数据、数量级的认识,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2.在图l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铅笔在水面处“折断” B.树林中的阳光 C.平面镜中的陶罐 D.水中树的“倒影”图1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专题:图析法。
分析:题中各情景都与光学现象有关,涉及光的反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逐一分析各现象的成因,判断各选项的正误.解答:解:A、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树林中的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B正确C和D选项中,“平面镜中的陶罐”和水中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D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的反射是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又返回的现象,光的折射是由于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要注意区分.3.如图2所示,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让我们领略了许多美妙景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A.轻柔的雪是升华现象 B.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C.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 D.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
重庆市中考物理真题试题(b卷)

重庆市2013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物理试题(B卷)(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80分与化学共用12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卷)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卷)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卷)一并收回。
4.全卷取g =10N/kg。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1、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课桌的高度约为2mB,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 VC.手机正常通话时的电流约为5AD,教室里的大气压强约为2个标准大气压2.如图1所示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3.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剧烈B.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C.水沸腾时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D.冬天用热水袋暖手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4.关于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做功越多,电功率越大B.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要接地C.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D.导体中没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就没有电阻5. 2012年服装服饰类最佳科技成果—某公司研制的首款能有效降低皮肤温度的T恤衫,如图2所示,它利用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面料加快人体汗液从人体吸收热量,从而降低人体温度。
汗液从人体吸收热量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A.液化 B.熔化 C.升华 D..汽化6.5月I8日,以“科技创新·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13年重庆科技活动周在重庆市科技馆开幕,市民充分感受了科技带来的无限趣味,如图3所示,人形机器人正在为观众表演舞蹈,其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A .机器人表演舞蹈时没有惯性:;B .机器人鞋底较宽是为了减小压力C .机器人鞋底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D .机器人站立时受到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7.在如图4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移动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 .电流表A 示数与电流表A 示数的差变大 B .电流表A 示数与电流表A 示数的和变大 C .电压表V 示数与电流表A 示数的比值变大 D .电压表V 示数与电流表A 示数的乘积变大8.如图5所示,三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甲容器内只有水,乙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中悬浮着一个小球,则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相等B .三个容器中,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最大C .如果向乙容器中加人盐水,木块受到的浮力变大D 如果向丙容器中加人酒精,小球受到的浮力不变二、填空作图题(第14题作图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9.科学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执着的探究精神,德国物理学家 最先通过实抢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RUI。
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重庆

重庆市2013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物理试题(B卷)(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80分与化学共用12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卷)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卷)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卷)一并收回。
4.全卷取g =10N/kg。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1、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课桌的高度约为2mB,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 VC.手机正常通话时的电流约为5AD,教室里的大气压强约为2个标准大气压2.如图1所示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3.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剧烈B.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C.水沸腾时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D.冬天用热水袋暖手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4.关于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做功越多,电功率越大B.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要接地C.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D.导体中没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就没有电阻5.2012年服装服饰类最佳科技成果—某公司研制的首款能有效降低皮肤温度的T恤衫,如图2所示,它利用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面料加快人体汗液从人体吸收热量,从而降低人体温度。
汗液从人体吸收热量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A.液化B.熔化C.升华D..汽化6.5月I8日,以“科技创新·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13年重庆科技活动周在重庆市科技馆开幕,市民充分感受了科技带来的无限趣味,如图3所示,人形机器人正在为观众表演舞蹈,其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A.机器人表演舞蹈时没有惯性:;B.机器人鞋底较宽是为了减小压力C.机器人鞋底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D.机器人站立时受到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7.在如图4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移动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电流表A 示数与电流表A 示数的差变大B .电流表A 示数与电流表A 示数的和变大C .电压表V 示数与电流表A 示数的比值变大D .电压表V 示数与电流表A 示数的乘积变大8.如图5所示,三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甲容器内只有水,乙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中悬浮着一个小球,则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A .三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相等B .三个容器中,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最大C .如果向乙容器中加人盐水,木块受到的浮力变大D 如果向丙容器中加人酒精,小球受到的浮力不变二、填空作图题(第14题作图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9.科学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执着的探究精神,德国物理学家 最先通过实抢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RU I 。
2020年最新整理重庆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

重庆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B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1、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课桌的高度约为2mB,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 VC.手机正常通话时的电流约为5AD,教室里的大气压强约为2个标准大气压2.如图1所示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3.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剧烈B.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C.水沸腾时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D.冬天用热水袋暖手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4.关于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做功越多,电功率越大B.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要接地C.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D.导体中没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就没有电阻5.2012年服装服饰类最佳科技成果—某公司研制的首款能有效降低皮肤温度的T恤衫,如图2所示,它利用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面料加快人体汗液从人体吸收热量,从而降低人体温度。
汗液从人体吸收热量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A.液化B.熔化C.升华D..汽化6.5月I8日,以“科技创新·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13年重庆科技活动周在重庆市科技馆开幕,市民充分感受了科技带来的无限趣味,如图3所示,人形机器人正在为观众表演舞蹈,其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A .机器人表演舞蹈时没有惯性:;B .机器人鞋底较宽是为了减小压力C .机器人鞋底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D .机器人站立时受到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7.在如图4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移动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电流表A 示数与电流表A 2示数的差变大B .电流表A 1示数与电流表A 2示数的和变大C .电压表V 示数与电流表A 示数的比值变大D .电压表V 示数与电流表A 1示数的乘积变大8.如图5所示,三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甲容器内只有水,乙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中悬浮着一个小球,则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A .三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相等B .三个容器中,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最大C .如果向乙容器中加人盐水,木块受到的浮力变大D 如果向丙容器中加人酒精,小球受到的浮力不变二、填空作图题(第14题作图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9.科学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执着的探究精神,德国物理学家 最先通过实抢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RU I 。
【本地真题】2013重庆中考物理真题试卷B卷

重庆市2013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物理试题(B卷)(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80 分,与化学共用120 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卷)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卷)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卷)一并收回。
4.全卷g=10N/kg,ρ水=1.0×103Kg/m3。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1.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课桌的高度约为2m(B)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C)手机正常通话时的电流约为5A(D)教室里的大气压强约为2个标准大气压2.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水中的倒影(B)日食(C)云层下的阳光(D)水中的筷子3.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剧烈(B)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C)水沸腾时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D)冬天用热水袋暖手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4.关于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做功越多,电功率越大(B)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要接地(C)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D)导体中没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就没有电阻5.2012年服装服饰类最佳科技成果﹣某公司研制的首款能有效降低皮肤温度的T恤衫,如图所示,它利用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面料加快人体汗液从人体吸收热量,从而降低人体温度.汗液从人体吸收热量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A)液化(B)熔化(C)升华(D)汽化6.5月18日,以“科技创新•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13年重庆科技活动周在重庆市科技馆开幕,市民充分感受了科技带来的无限趣味,如图所示,人形机器人正在为观众表演舞蹈,其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A)机器人表演舞蹈时没有惯性(B)机器人鞋底较宽是为了减小压力(C)机器人鞋底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D)机器人站立时受到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7.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电流表A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差变大(B)电流表A1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和变大(C)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比值变大(D)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乘积变大8.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甲容器内只有水,乙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中悬浮着一个小球,则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相等(B)三个容器中,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最大(C)如果向乙容器中加入盐水,木块受到的浮力变大(D)如果向丙容器中加入酒精,小球受到的浮力不变二、填空作图题(本题共6个小题.第14小题作图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9.科学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执着的探究精神,德国物理学家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为了纪念他作出的杰出贡献,人们将他的名字命名为的单位.10.汽车发动机常用水来做冷却剂,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若发动机的水箱中贮有10kg水,当水温升高20℃时,水吸收的热量是J.[C水=4.2×103J/(kg•℃)].11.如图所示滑轮组提升正方体物体,动滑轮重2N,不计摩擦和绳重.物体边长为0.1m,密度为2×103 kg/m3,物体的质量是kg;作用在绳端的拉力F为N时,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600Pa.(g=10N/kg)1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8V且保持不变,电压表的量程为0一15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100Ω,小灯泡L标有“6V3W”字样,闭合开关S,当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的功率为W,若灯泡的电阻不变.在保证电路各元件安全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变化范围为.13.2013年4月11日,我国首艘水下考古船在重庆开始建造,预计明年上半年就能下海试水,如图所示为该船的效果图.这艘考古船将使用全电力推进的动力方式,船上设有专门的液压折臂吊,可以像手臂一样伸出船舷,将海底的文物直接吊上船.并进行180度旋转,放在甲板上进行晒干和清理.请参照示例写出上述情景中所涉及的物理现象和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示例:物理现象:在甲板上晒干文物物理知识:汽化现象作答:物理现象:物理知识:.14.(1)请在图1中标出开关S闭合后通电螺丝管的“N”极.(2)请在图2中画出使轻质杠杆OA在图示位置保待平衡的小力F的示意图.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共3个小题,15小题6分,16小题8分,17小题8分,共22分)15.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脸中:(1)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其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其目的是使像成在0.(2)当烛焰距凸透镜25cm时,移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3)当烛焰距凸透镜6cm时,移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16.在一次物理兴趣小组的活动中,某小组同学准备用弹簧测力计、烧杯、水、吸盘、滑轮、细线来测量木块(不吸水)的密度.(1)在一定的范围内拉伸到弹簧时,弹簧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使用弹簧测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在的位置,若不在此位置,应进行调整后再之使用.(2)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在空气中的重力为N.(3)将滑轮的轴固定在吸盘的挂钩上,挤出吸盘内部的空气,吸盘在的作用下被紧紧压在烧杯底部,如图(乙)所示.在烧杯中倒人适量的水,将木块放入水中后,用弹簧测力计将木块全部拉人水中,如图(丙)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4N.(4)如果不计摩擦和绳重,图(丙)所示的水块受到的浮力,为N,木块的密度为kg/m3.(5)如果将烧杯中的水换成另一种液体,用弹簧测力计将该木块全部拉入该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2N,该液体的密度为kg/m3.(6)如果实验中先用弹簧测力计将木块全部拉人水中,然后取出木块直接测量木块的重力,从理论上分析,按这样的实验顺序测得的木块密度值(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7.小亮同学做测定“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实验时所用器材有电压为6V的电源、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于1W)、滑动变阻器(50Ω1A)、以及符合实验要求的电表、开关和导线.如图(甲)是小亮同学没有连接完整的电路.(1)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2)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所示的电路连接完整.(3)小亮同学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故障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4)小亮同学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同时,眼睛应注视(选填序号).(A)小灯泡亮度(B)电压表示数(C)电流表示数(D)滑动变阻器滑片(5)小亮同学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到某处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2V,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时,应将滑片P向端移动(选填“A”或“B“).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此时小灯泡的电阻是Ω.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除了保护电路外,还有的作用.(6)小亮利用该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他将小灯泡换成多个定值电阻R,保持电压表示数始终为如图(丙)所示,多次更换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R,并记录各次电流表的示数,若不更换其他器材,为了能够完成实验,更换的电阻阻值不能够大于Ω.四.论述计算题(本题共3个小题,18小题6分,19小题8分,20小题8分,共22分,解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步骤和公式,只写出最后结果的不能给分。
2013重庆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B卷)解读

重庆市2013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物理试题(B卷)(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80分与化学共用12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卷)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卷)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卷)一并收回。
4.全卷取g =10N/kg。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1、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课桌的高度约为2mB,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 VC.手机正常通话时的电流约为5AD,教室里的大气压强约为2个标准大气压2.如图1所示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3.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剧烈B.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C.水沸腾时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D.冬天用热水袋暖手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4.关于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做功越多,电功率越大B.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要接地C.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D.导体中没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就没有电阻5.2012年服装服饰类最佳科技成果—某公司研制的首款能有效降低皮肤温度的T恤衫,如图2所示,它利用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面料加快人体汗液从人体吸收热量,从而降低人体温度。
汗液从人体吸收热量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A.液化B.熔化C.升华D..汽化6.5月I8日,以“科技创新·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13年重庆科技活动周在重庆市科技馆开幕,市民充分感受了科技带来的无限趣味,如图3所示,人形机器人正在为观众表演舞蹈,其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A.机器人表演舞蹈时没有惯性:;B.机器人鞋底较宽是为了减小压力C.机器人鞋底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D.机器人站立时受到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7.在如图4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移动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电流表A 示数与电流表A 示数的差变大B .电流表A 示数与电流表A 示数的和变大C .电压表V 示数与电流表A 示数的比值变大D .电压表V 示数与电流表A 示数的乘积变大8.如图5所示,三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甲容器内只有水,乙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中悬浮着一个小球,则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A .三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相等B .三个容器中,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最大C .如果向乙容器中加人盐水,木块受到的浮力变大D 如果向丙容器中加人酒精,小球受到的浮力不变二、填空作图题(第14题作图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9.科学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执着的探究精神,德国物理学家 最先通过实抢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RU I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重庆市中考物理试卷(A卷)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
) 1.(2013•重庆)同学们通过学习物理养成了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对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你认为最接近实际的是( )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B.正常人l min脉膊的次数约为10次C.重庆夏天最高气温约为70℃D.教室里一盏日光灯的功率约为1000W考点:长度、时间、温度和电功率的估测。
专题:估算题。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正确B、人在平静状态下,心跳一次的时间接近1s,所以1min的心跳次数大约70次.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B错;C、重庆夏天最高气温一般在40℃左右,不会达到70℃,故C错;D、教室里一盏日光灯的功率约为40W,故D错;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有数据、数量级的认识,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2.在图l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铅笔在水面处“折断”B.树林中的阳光C.平面镜中的陶罐D.水中树的“倒影”图1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专题:图析法。
分析:题中各情景都与光学现象有关,涉及光的反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逐一分析各现象的成因,判断各选项的正误.解答:解:A、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树林中的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B正确C和D选项中,“平面镜中的陶罐”和水中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D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的反射是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又返回的现象,光的折射是由于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要注意区分.3.如图2所示,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让我们领略了许多美妙景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A.轻柔的雪是升华现象B.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C.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D.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分析物态变化首先要知道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从而得出结论.解答:解:A、雪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所以A是错误的.B、霜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所以B是正确的;C、露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所以C是错误的;D、雾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所以D错误的;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需要掌握.4.一根锰铜线的电阻为R,要使这根连入电路的导线电阻变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减小导线两端的电压B.增大导线中的电流C.将导线对折后连入电路D.将导线拉长后连入电路考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专题:应用题;推理法.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与导体两端的电压、通过的电流无关;材料和温度不变时,导线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解答:解:导体的电阻是导体的阻碍电流的性质,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故AB错误;C、将导线对折后接入电路,长度变小、横截面积变大,导体的电阻变小,故C正确;D、将这根导线拉长,长度变长、横截面积变小,电阻变大,可以使连入电路的导线电阻变大,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了解与掌握,理解导体的电阻是导体的阻碍电流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5.在图3所示的四种情景中,说法正确的是( )A.拉小车B.划木筏C.提水桶D.拉弹簧图3A.小车受力被拉动后惯性增大B.使木筏运动的力的施力物是人C.水桶提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小D.弹簧被拉长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考点:惯性;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重力势能。
专题:应用题。
分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状态不变的性质,是一种性质,其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同时存在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重力势能由于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高,所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解答:A.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状态不变的性质,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小车的惯性大小与其是否受力无关,只与小车的质量有关,故A错误;摩擦力是指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了相对运动时,在接触表面产生的一种阻碍其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B.人用木筏在划木筏时,木筏给水一个向后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就给木筏一个向前的力,从而使木筏前进,因此使木筏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是水,故B 错误;C.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同一物体高度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因此水桶提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故C错误;D.力能使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弹簧被拉长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故D正确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惯性知识和重力势能等问题,属于中考常见题型,需要同学们认真把握.6.在图4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后( )A.若A表是电流表,B表是电压表,则电阻R1、R2并联B.若A表是电流表,B表是电压表,则电阻R1、R2串联C.若A表是电压表,B表是电流表,则电阻R1、R2并联D.若A表是电压表,B表是电流表,则电阻R1、R2串联图4考点: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电流表的使用;电压表的使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电压表应并联在电路中使用.填上电表后的电路不能发生断路或短路.解答: 解:在选项A 和B 中,A 表是电流表,B 表是电压表,此时电阻R 1、R 2并联,电流表测的是的电流,电压表测的是这个并联电路的电压,故选项A 对、B 错.在选项C 和D 中,A 表是电压表,B 表是电流表,电阻R1发生短路,没有电流通过,故选项C 和D 都是错误的;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以及填电表的原则:不能使电路发生断路或短路.电流表是与用电器串联使用,电压表是与用电器并联使用.7.小明利用图5所示的装置探究滑轮组的特点,他将重为3 N 的物体匀速提高了0.5 m ,已知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为2N ,则绳端移动的距离s 及提起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A .s=1.5 m ,η=50%B .s=1.5 m ,η=80%C .s=l m ,η=75%D .s=lm , η=37.5%图5考点: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滑轮组绳子移动距离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就重物升高距离的几倍;(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除以总功,有用功等于物体的重力乘以物体上升的高度,总功等于拉力乘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解答: 解:(1)由图可知,本题中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两段绳子吊着物体,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就重物升高距离的两倍;s=2h= l m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00223⨯⨯NN =75%; 故答案为:选C .点评: 明确S 与h 的关系后,利用公式求出机械效率。
8.在图6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 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20Ω。
闭合开关s ,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 在中点c 时,电流表示数为0.4A ,当移动滑片P 至最右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3 A 。
则电源电压U 与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R 、R’A .6V 10ΩB .6V 20ΩC .12V 20ΩD .12V 40Ω图6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专题: 应用题;图析法;方程法.分析: (1)由电路图可知,当滑动变阻器R ’的滑片P 在中点c 时,电阻R 、12R ’组成一个串联电路,电路中的电流为0.4A ;当移动滑片P 至最右端时,电阻R 、R ’组成串联电路,电路中的电流为0.3A 。
(2)根据电源电压不变,利用串联电路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建立两个方程组成方程组,从而进行求解.解答: 解:(1)由电路图可知,当滑动变阻器R ’的滑片P 在中点c 时,电阻R 、12R ’组成一个串联电路,电路中的电流为0.4A ,有:I=U R+12R ’,即0.4A=U 20Ω+12R ’ (2)当移动滑片P 至最右端时,电阻R 、R ’组成串联电路,电路中的电流为0.3A 。
有:I=U R+R ’,即0.4A=U 20Ω+R ’根据电源电压不变,所以0.4A ×20Ω+12R ’ = 0.3A ×20Ω+R ’ 解得:R=20Ω,所以电源电压U=0.4A ×20Ω+1220Ω=12V .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要先正确分析电阻R 、R ’组成串联电路或是并联电路:二是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结合电源的电压不变建立方程进行求解.二、填空作图题(本题共6个小题,第14小题作图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9.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_________的存在,制药时为了在不超过80℃的温度下从溶液中除去水分而提取抗菌素,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考点: 物理常识:大气压强的存在.;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专题: 应用题;图析法。
分析: ①著名马德堡半球实验是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著名托里折利实验是测得大气压值的实验.②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温度下提取.那么既要水沸腾,同时又不能超过80℃,根据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应该降低容器内的气压,沸点也会随之降低.解答: 解:①历史上著名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是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②降低容器内气压,水的沸点也会降低,低于80℃。
故答案为:大气压;降低.点评: ①本题考查了物理学常识:知道验证大气压存在和测得大气压存在的两个著名实验.②本题考查了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做题时,用所学的知识结合题意去分析完成选项.10.散热器常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______ (选填“大”或“小”)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