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诗歌鉴赏选择题集锦

合集下载

2012中考诗歌鉴赏方法及演练(有答案)

2012中考诗歌鉴赏方法及演练(有答案)

2012中考诗歌鉴赏方法及演练(有答案)复习过程中必须弄清的几个问题【一】诗歌类型(1)边塞诗。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等。

(2)山水田园诗。

如王维的《过故人庄》,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3)咏物诗。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杜甫《望岳》。

(4)咏史诗。

如杜牧的《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再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又如杜牧的《泊秦淮》。

(5)哲理诗。

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再如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咏怀诗。

如龚自珍的《已亥杂诗》(其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闺怨诗。

如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

(8)送别诗。

如李白的《送友人》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再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又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羁旅行役诗。

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写出了游子早行见到的凄凉景象和悲怆心境。

(10)民生诗。

如白居易的《观刈麦》,又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诗歌风格特点归纳初中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平淡(质朴)。

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表面看句句平淡,但平淡中蕴含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又如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工丽(绚丽)。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明快(直率)。

如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明白晓畅,通俗易懂。

(4)委婉(含蓄)。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本意在于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却不直接写出。

(5)自然(清新)。

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012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题

2012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题

2011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超级大汇编诗词鉴赏:108个试题(黄金版)一.(百色市·201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4题。

(6分)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4.(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①“”。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②,次写海面上的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3分)(2)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的思想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

思想内容:(2分)表现手法:(1分)二.(滨州市·2011)古诗词鉴赏。

(3分)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2分)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三.(长沙市·2011)古诗文鉴赏(共13分)(一)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13.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试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

(2分)四.(郴州市·2011)诗歌鉴赏,完成15~16题(4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5.从本诗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写两个以上)(2分)16.这首诗通过描写西湖初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五.(承德市·2011)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7-9题。

(5分)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课外部分)

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课外部分)

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课外部分)所选试题篇目明细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①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亡:此处读作“wú”。

8.“最喜小儿亡赖”一句中“亡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1分)9.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

B.词的上片描写江南山村的景色,下片描写两代人的生活画面。

C.这首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

D.全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

【参考答案】8.(1分)顽皮,可爱 9.(2分)B(2012甘肃兰州)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7.下列对《诉衷情》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当年万里觅封侯”的“觅”字,写出了作者建功立业的雄心。

B.“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通过对比体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C.诗人回顾当年慷慨从军的英雄气概,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D.这首诗体现了悲怆沉郁、委婉恬淡的诗歌语言风格。

【参考答案】7.D[作品题材为词,不是诗;该选项中委婉恬淡是错误的。

](2012广西北海)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刘攽(bān),庆历六年进士,曾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

7.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2分)8.三四句描写了作者在雨后池上所见的具体景物有哪些?诗中所写景物勾勒的是哪个季节的图画?(3分)【参考答案】7、形象地写出了雨后后池水平静、明净(清澈)的状态(答山1点给1分)。

8、垂杨、荷叶,春季(答对1点给1分)。

(2012广东肇庆)[材料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01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赏析例题讲解

201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赏析例题讲解

201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赏析例题讲解课程标准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都加大了对古诗词考查的比重,试题的呈现形式变得灵活多样,试题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如杭州市2009年古诗鉴赏的平均得分率仅为0.75。

学生因为阅读视野狭窄、答题技巧缺失等无法从整体上把握古诗的内涵和意蕴,所以要鉴赏古诗,是无从谈起。

然而,无论中考古诗鉴赏的材料如何选择,问题的设置如何变幻,其考查的学生能力和价值取向都是基本不变的,我们以浙江部分地(市)的2009年中考古诗赏析的试题为例分析。

如:杭州市中考语文古诗赏析曾巩《城南》:(1)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2)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湖州市中考语文古诗赏析晁冲之《春日》:(1)这首诗通过描绘、细雨翻萍、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画面。

(2)三、四句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绍兴市中考语文古诗赏析王建《雨过山村》:(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温州市中考语文古诗赏析高适《除夜作》:(1)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2)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命题中某些共同的特点。

其一,古诗第一题着眼于从整体上对诗歌诗意的理解与把握,命题时主要就诗句中的重要词、句的意义进行理解;其二,古诗第二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高于第一题,基于理解诗意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分析、欣赏古诗的主题、情感、形象、写作技巧及语言风格等。

这些看似不同类型的问题,其实际上都考查学生对诗句意义分析理解的能力。

而以上试题的第二题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考查学生鉴赏评价的能力,或着重考查赏析古诗的表现手法,如杭州市中考古诗赏析题;或考查赏析诗人的情感,如湖州市和温州市中考古诗赏析题;或考查赏析诗人用语的风格技巧,如绍兴市中考古诗赏析题等。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词,完成后面小题。

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沁园春”是这首词的________,“风骚”原指《诗经》中的《________》和《楚辞》中的《________》。

(2)上下阕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何好处?(3)下阕中“惜”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词牌名;国风;离骚(2)上阕以描写为主,下阕以议论、抒情为主。

这样写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3)一个“惜”字,定下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

既褒扬肯定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雄才伟略和他们对历史的影响,又批判否定了他们长于武功短于文治的不足,饱含惋惜之情。

【解析】【分析】(1)①《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

“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

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②“风骚”是《诗经·国风》和《楚辞·离骚》的并称,它们同被视为中国诗歌发展的源流,对后世中国文学影响深远。

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2)《沁园春·雪》用了描写、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上半阙,融情于景,通过描写壮美的北方雪景,抒发热爱、赞颂祖国大好河山之情。

2012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诗歌阅读”考题集锦

2012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诗歌阅读”考题集锦

中考语文“诗歌阅读”考题集锦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2008·某某金昌)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王维的这首诗中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的普遍感受,后来被遍入乐府,成为离筵席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

有评论者认为,这首诗中的“朝雨”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为什么这样说?(3分)2.“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3分)二、欣赏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4分)(2008·某某某某)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一切景语皆情语。

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渲染了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的情绪。

(2分)(2)“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2分) 我的分析:三、(一)阅读X禹锡《酬乐天某某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完成7~8题。

(5分)(2008·某某某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8.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

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3分)答:(1)思想感情:(2分)(2)哲理:(1分)四、(2008·某某白云)12.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甲】《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012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精华试题汇编

2012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精华试题汇编

2012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精华试题汇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5题。

(一)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8.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3分)
9.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2分)
10.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答案:8、答案示例:"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9、答案要点: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
10.答案示例: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

7.湖北省恩施自治州2011
23.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1
双击获取文档。

201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精编(16)诗词鉴赏(含答案)

201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精编(16)诗词鉴赏(含答案)

育星教育网2012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超级大汇编版权资料育星教育网诗词鉴赏版权资料【安顺市,二(一)】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10—12 题。

(6 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0、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分)11、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 分)1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2分)【答案】二、阅读能力考查:(60分)(一)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10—12题。

(6分)10、(2分)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1、(2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意对即可)12、(共2分)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分),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分)。

【百色市,四(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14题。

(6分)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4.(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答案】四、l4.(1)运用“兴”的艺术手法(1分)。

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2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学习专题诗词赏析选择题集锦1、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理解不恰当的一句(c)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

荒秽,指各种野草。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

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

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对《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c)A、“孤山寺北贾亭西”写诗人的行踪;“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写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以见到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写诗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矮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够被它埋没起来。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写诗人来到绿杨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地方!3、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

“风正”是风大之意。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

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

4、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这是一首送别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

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

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5、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表明作者谪居生活的艰苦和遭遇贬居的痛苦,给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B、“怀旧空吟闻迪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谪居时间的长久,又表明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既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鲜明对比。

6、对《相见欢》(李煜)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首诗对“离愁”做了真切、深刻的描写,如“剪不断、理还乱”这个比喻,如“别是一番滋味”等,情深切自然,语言朴实,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B、“无言独上西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

可想见其人处境之孤寂,心境之萧条,为整首词渲染了凄凉暗淡的感情。

C、“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点名季节是秋天,“寂寞”者是“梧桐深院”,被“锁”者是“清秋”,使人愁而更愁。

D、“剪不断、理还乱”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

“别是一番滋味”等用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

7、杜牧《赤壁》分析不当的一项(b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

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

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故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8、文天祥《过零丁洋》分析不当的一项(c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B、颔联把个人命运与山河命运紧密相连,个人浮沉紧系着祖国的安危。

C、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

D、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已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9、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一封朝秦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首联直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

“朝”与“夕”,“九重天”与“路八千”,让人深切感受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B、“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进而表明自己的心迹。

“圣明”而有“弊事”,相对成趣。

C、“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即景抒情,情悲且壮。

“马不前”流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横”“拥”两字形容物态都不得很精当,且有气势。

D、“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瘅江边。

”沉痛而从容。

诗人向侄孙交待后事,语义紧扣第四句,进而吐露出积极向上的情怀。

10、下面对《梦江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A、“梳洗罢”才“独倚望江楼”,表明她精心打扮,是为了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女为悦已者容”,一个“独”字,写出了妇女只希望一个人静静等待思念的人归来的心态。

B、“斜晖脉脉水悠悠”表面上是写水,实际上也是喻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地注目的眼神。

C、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D、温庭筠的这首小词一洗常见的浓艳风格,写得清新淡雅,空灵秀丽,而又朴实自然。

后人评价说:“绝不着力,而款款深深,低徘不尽”。

11、选出对陶渊明《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开头四句道出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其中“心远”二字是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之关键,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B、“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实际上是说,由于诗人眼中的景色是如此的美丽,因此让人只顾得上去细细观赏,却忘记了用语言表达出来。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

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

而“望”字则很好地体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D、《饮酒》是一首五言律诗,共二十首,本诗是其中最有名的第五首,写出了诗人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体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12、选出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在酒宴时,即将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连平时号称“酒仙”的他难以豪饮而醉。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己虽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尽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D、李白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彷徨,抑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通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13、下面是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之一,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A、这首诗中的“王杨卢骆”,即指初唐“四杰”。

B、这首诗评价了“王杨卢骆”在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C、这首诗否定了对“王杨卢骆“哂未休”的态度和做法。

D、这首诗就“王杨卢骆“身与名俱灭”的结局抒发了叹惋之情。

19、对宋代词人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A、上阙一、二句用拟人手法,以山水寄寓了送行人的深情,同时点明了送别的地点。

B、“盈盈”,美好的样子。

上阙三、四句说行人将去的地方,山清水秀,风景很美。

C、下阙借惜春表达了惜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王观对友人美好的祝愿,含蓄而别致。

D、全词充满奇丽的想象,情景交融。

笔下之景,与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全然是心中之景。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选择题)1、下列对这首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A、这首《凉州词》写的是边塞将士的生活,描绘边地的生活环境,反映戍边将士的复杂感情,是宋代边塞诗的名篇之一。

B、第三句中的“怨杨柳”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吹奏哀怨的《折杨柳》曲,另一层意思是说,因为与家人离别而怨恨的戌卒抱怨边塞杨柳不青,连折柳寄情的愿望也难以表达。

C、“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喻指朝廷对戍边将士不关心,恩泽不能到达边塞。

D、这首诗格调雄奇,语句流畅,虽抒哀怨之情,但悲中有壮,不失慷慨、豪放的风格。

2、选出对此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乡村四月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A、此诗第二句写雨景,运用“如烟”的比喻,绘出了雨的形态。

B、第三、四句写农事繁忙,“才”、“又”两字的搭配使用,不说“忙”而读者已感受到忙的气氛、忙的节奏。

C、《乡村四月》写江南农村初春的风光及繁忙的农事,表现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D、这首诗写景、叙事相结合,语言质朴、清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