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操纵性试验方法

船舶操纵性试验方法
船舶操纵性试验方法

船舶操纵性试验方法

船舶操纵性是在“船舶原理”各学科中新近发展起来的、并且还不很完善的一门学科。对于操纵性,可简单地理解为船舶按照驾驶者的意图去保持或改变船舶运动状态的性能。就我国内河水运航道目前的状况和船舶驾驶者的实用角度来讲,较为实用的实船操纵性试验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定常回转性试验;②航行稳定性试验;③实船航行制动性试验;

④Z形操纵试验。

1 船舶定常回转性试验

船舶定常回转性试验的目的是评价船舶回转的迅速程度和所需要的水域大小,从而使驾驶者掌握船舶在港湾、狭窄江面或航道上安全地回旋、转向并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地进行避让,防范碰撞事故的能力。定常回转性试验是船舶实船试验中典型的操纵性试验。大多数船舶在交船试验中都必须进行此项试验。

船舶定常回转性试验的方法很多,内河船舶常采用轨迹观察法和轨迹测量法测试。

前一种方法主要考核船舶在满车(100%的主机转速)满舵角条件下回转的安全性,对定常回转性直径作定性观察,主要定量的测量参数是船舶回转式的最大动力横倾角和定常回转性时的最大静力横倾角(船舶在稳定回转时的最大横倾角)。

后一种方法,是我们要详细介绍的,即轨迹测量法:轨迹测量的具体实施办法有许多种,较为常用的是经纬仪交会法。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①比较适合我国目前内河航道的要求,只要有足够的助航段(主机转速稳定后,船舶进入直航时的距离能保证有60~100倍的船长),在满车满舵的工况下,被测船舶或船队能回旋540°~720°的航道宽度即可。②通过测量船舶在试验航行时的船位测点,并将船位测点的数据经计算机或人工数据分析处理,就可以绘出船舶在操纵航行过程中的实际运动轨迹,从而定量地得到船舶在规定工况下的定常回转直径、回转时最大动力横倾角、定常回转时最大静力横倾角、定常回转时的平均角速度及回转率(定常回转直径与船长之比)等。③该测量方法还同时可以用于船舶诸如航速、横移、船舶制动性等试验,并减少了架设测量仪器等繁琐工作。

试验的具体做法分为以下几步进行:

1.1 检查完成该项试验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1)被检船舶必须具备的条件:①被检船舶的各项工程应全部竣工,系泊试验合格、倾斜试验完成、稳性计算合格并取得船检认可。②被检船舶应处于设计装载状态,船舶纵倾应与设计要求一致,无横倾。③被测船舶若为双桨船,其左右主机转速应能调整一致,船舶驾驶室的舵角指示器应进行校对,使实际操舵角与指示舵角相符。

(2)试验水域必须具备的条件:①试验水域的海况应是天气晴朗,能见度大于5000m,风速小于蒲氏3级,浪高不超过0.2m。②试验水域的水深应大于2倍的船舶吃水,水域的宽度应在船舶满车满舵工况下,能满足试验船舶回转540°~720°的要求。③试验水域两岸应有较直的堤岸,便于架设测量仪器,并保证测量仪器观察目镜旋转180°的视角下无盲区。④测试时,试验水域的来往船舶要少,以保证船舶在测试回转时的安全,避免发生碰撞等事故。

1.2 试验用仪器及其必须具备的条件

①船舶回转试验主要使用的仪器有经纬仪、风速风向仪、测深仪、倾斜仪、罗经、舵角指示器、光电转速计、钢卷尺、时间计数器等。②对实验所需用一起包括船舶本身配备的仪器仪表(试验时需要使用的仪器仪表)要求性能检定合格,并在检定合格周期内方能使用。

1.3 试验工况的制定

试验工况应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试车试航大纲的要求确定(一般按国家标准GB3221-82执行),通常是在全速(满车)满舵角的工况下,进行左右回转,如有其它要求则补做左右15°、25°回转,对双桨船来说,还应补做正车-倒车的满舵回转。

1.4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①在试验水域进行仪器架设:在堤岸上架设不应少于两

台经纬仪,最好能架设3台,每一台经纬仪为一测量点,测量点的间距应尽量远一些,其间距应保证不小于350m。对试验水域观测时经纬仪在水平180°的转动范围内,观察物镜应无遮挡物。②对主机的工作状况进行设计:即主机各气缸的工作参数应无较大差别,且工作稳定。如是双机船舶,则一定要将左右主机转速调整一致。③布置好驾驶台(试验指挥台)与各测量点的联络工作,保证驾驶台、机舱和岸上测量点在试验指令发出后,能及时同步测量。

1.5 船舶开始进行检测试验

首先调整主机转速,待转速稳定后进行船位的调整,然后进入直航,舵应放零位,船舶进入试验水域后,发出测量指令,机舱和岸上观测点同时进行测量,测量指令一般间隔10s~20s(也可根据船舶的航速大小而定),直航测量10点至15点后,发出操舵回转指令,操舵者应一次将舵操到指令舵位,中途不得停顿,同时记录每一测点的航向变化角度及回转时的最大动力横倾角。在船舶进入定常回转时,记录定常回转时的最大静力横倾角,与此同时记录定常回转时的主要转速。当船舶会传达到540°~720°时,该工况宣告结束,经初步分析,无问题后即可进入下一工况的试验。

1.6 测量数据的处理

定常回转试验的数据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数据可直接反应出试验结果,如回转时最大动力横倾角、定常回转时最

大静力横倾角、回转前的主机转速、定常回转时的主机转速,另一部分是需要通过转换绘制出轨迹图后方能分析获取的数据,其转换方法有两种:一是将经纬仪测量的数据通过人工直接绘出轨迹图,再求出回转直径,并根据船舶进行稳定回转时的测点,计算出稳定回转式的平均角速度。第二种方法是目前常用的方法,即将经纬仪测量的数据输入计算机,经计算机处理后,绘出轨迹图并得到回转直径、平均角速度、回旋率。

1.7 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各工况的试验应尽量控制在同一水域进行。

(2)在试验过程中,如果不影响船舶的航行安全,不得随意改变舵角和主机转速。如中途与特殊情况改变了舵角或调整了主机转速,则该工况应作无效处理。重新进行工况实验。

(3)船队回转时,应在船队重心处架设测量标志杆,回转轨迹应绘出重心的回转轨迹。

(4)经纬仪测点的数据记录应按照指挥台发出的测点顺序记录,如中途测量掉点、漏点,映空下掉点、漏点的序号。

(5)在有水流速度的属于进行试验时,应选流场均匀,且逆水进行回转试验。

(6)应详细记录被测船舶的装在状况及试验前后的环

境状况。

(7)绘制定常回转性试验方框图。

2 航向稳定性试验

航向稳定性试验的目的是检验舵的稳定性能。它从两方面对舵的性能进行评定,即稳定性和操纵性。航向稳定性试验包含有两个部分:一是直航稳定性试验,又称直航延时试验,是检测船舶在航行中保持舵角为零时,船舶维持直线航行的能力。二是航行稳定性试验,又称直航操舵试验,是检测船舶依靠操舵维持航向的能力。对于双桨船舶还可以增加一个测试内容,即在单浆推进下,维持航向所必需的操舵次数、操舵角度及间隔时间。

航向稳定性试验的方法比较简单,试验中仅需要流速仪、罗经、舵角指示器、风速风向仪、转速计及时间计数器,对试验水域要求的条件与回转试验基本相同。具体做法如下:

2.1 直航稳定性试验

被检船舶逆水行驶,调整主机转速,待主机转速稳定后,调整好船位,并使舵角指示器指示舵角为零,记录主机转速,初始航向。直航3分钟后,测定船舶在该段时间内,偏离原航向的角度,并记录每偏航0.5°所需要的时间。

2.2 航行稳定性试验

航行稳定性试验应与直航稳定性试验在同一水域进行。

主机工况也应相同,当主机转速和船舶的航行船位调整好后,即可开始试验,航行5分钟后,测定船舶为保持原航向所必须的操纵。

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基本与船舶回转试验要注意的问题相同,但对试验水域的流场应特别注意,如果试验水域流场不均匀,又乱流等情况,则试验数据将有较大失真。

3 船舶制动性试验

主机停止运转后,船舶自由滑行距离的大小是船舶惯性的特征。这一特征,对于实船制动性的考核更有其实际意义,制动性的掌握成了防范船舶碰撞及船舶停靠港口、锚地、编队的重要手段。

船舶制动性试验一般采用两种测量方法:一是抛木块测定滑行距离,二是采用经纬仪交会法测定滑行距离,具体的测量方法与前面介绍的经纬仪测量方法相同。

船舶制动性试验一般常做两个工况即:①全速正车→停车;②全速正车→停车→全速倒车(一般为额定转速的85%)。制动性试验用以测定船舶在全速前进时接到停车指令后,船舶停止航行所需滑行的距离;滑行的时间及船首方位偏转的角度。如装有倒车舵的船舶,应补做倒车制动性实验。

船舶制动性试验的程序如下:在调整好试验船舶主机的转速后,船舶进入直航,当航速稳定后,测量出船舶的航速,待航速测量完毕后,发出停车指令(或倒车指令),测量船

舶的滑行速度、滑行距离、滑行时间,直到船舶稳定(完全停止),完成该项工况的试验。

4 Z形操纵试验

在评价船舶的操纵性能时,目前大都采用较有代表性的K、T指数,而Z形操纵试验是确定K、T指数公认的标准方法之一。

回转性能数K:是舵的控制力矩导数与相当阻尼系数之比,单位1/S,指数K越大,定常回转角速度越大,回转半径越小,船的回转性能越好。

应舵指数(亦称稳定性指数)T为船舶相当惯性系数与阻力系数之比,单位(S)。应舵指数T越小,船舶直线稳定性越好,反之,直线稳定性越差。

Z形操纵试验通常以左右10°舵角作为试验标准,如有特殊要求可以补做15°、25°等舵角。Z形试验要求试验水域宽阔,水流顺直,试验时风速小于蒲氏3级,船舶处于设计状态下,在全速、逆流航行的情况下进行,具体操纵程序如下:

船舶全速前进(主机达到额定功率或设计航速),调整好船位,稳定航向,置舵于零位,保持稳定直航,经一段时间发出操舵指令并同时进行航向、舵角、时间的记录,当航向变化到10°时,发出操反舵指令,并记录航向惯性的角度,当航向达到操反舵指令的航向时,发出操舵指令。同样记录

下航向惯性角,等再次到达操舵指令舵向时,发出操反舵指令,记录航向惯性角,当航向回到原始航向时该工况结束。然后根据记录的航向、舵角、时间三者的关系,以时间为横坐标绘出航向、舵角变化的曲线,经初步整理后,经计算可求得K、T指数。

Z形操纵试验若受外界干扰,则对数据的结果影响较大,所以每一工况最小应做3次以上,对所得数据应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较为精确的K、T值。

对操纵性试验的做法作了以上简单的讲述,主要以实用为主,对理论上未作探讨。至于数据处理的基本公式在很多的教材及资料中都有详细的论述,测量数据的取舍与试验现场的情况有关,本文亦不赘言。

汽车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第 五 章 5.1一轿车(每个)前轮胎的侧偏刚度为-50176N /rad 、外倾刚度为-7665N /rad 。若轿车向左转弯,将使两前轮均产生正的外倾角,其大小为40。设侧偏刚度与外倾刚度均不受左、右轮载荷转移的影响.试求由外倾角引起的前轮侧偏角。 答: 由题意:F Y =k α+k γγ=0 故由外倾角引起的前轮侧偏角: α=- k γγ/k=-7665?4/-50176=0.6110 5.2 6450轻型客车在试验中发现过多转向和中性转向现象,工程师们在前悬架上加装前横向稳定杆以提高前悬架的侧倾角刚度,结果汽车的转向特性变为不足转向。试分析其理论根据(要求有必要的公式和曲线)。 答: 稳定性系数:??? ? ??-=122k b k a L m K 1k 、2k 变化, 原来K ≤0,现在K>0,即变为不足转向。 5.3汽车的稳态响应有哪几种类型?表征稳态响应的具体参数有哪些?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何(要求有必要的公式和曲线)? 答: 汽车稳态响应有三种类型 :中性转向、不足转向、过多转向。 几个表征稳态转向的参数: 1.前后轮侧偏角绝对值之差(α1-α2); 2. 转向半径的比R/R 0;

3.静态储备系数S.M. 彼此之间的关系见参考书公式(5-13)(5-16)(5-17)。 5.4举出三种表示汽车稳态转向特性的方法,并说明汽车重心前后位置和内、外轮负荷转移如何影响稳态转向特性? 答:方法: 1.α1-α2 >0时为不足转向,α1-α2 =0时 为中性转向,α1-α2 <0时为过多转向; 2. R/R0>1时为不足转向,R/R0=1时为中性转向, R/R0<1时为过多转向; 3 .S.M.>0时为不足转向,S.M.=0时为中性转向, S.M.<0时为过多转向。 汽车重心前后位置和内、外轮负荷转移使得汽车质心至前后轴距离a、b发生变化,K也发生变化。 5.5汽车转弯时车轮行驶阻力是否与直线行驶时一样? 答:否,因转弯时车轮受到的侧偏力,轮胎产生侧偏现象,行驶阻力不一样。 5.6主销内倾角和后倾角的功能有何不同? 答:主销外倾角可以产生回正力矩,保证汽车直线行驶;主销内倾角除产生回正力矩外,还有使得转向轻便的功能。 5.7横向稳定杆起什么作用?为什么有的车装在前恳架,有的装在后悬架,有的前后都装? 答:横向稳定杆用以提高悬架的侧倾角刚度。

船舶操纵性总结

2010年度操纵性总结 1.船舶操纵性含义 船舶操纵性是指船舶借助其控制装置来改变或保持其运动速率、姿态和方向的性能。 2.良好的操纵性应具备哪些特性 具有良好操纵性的船舶,能够根据驾驶者的要求,既能方便、稳定地保持航向、航速,又能迅速地改变航向、航速,准确地执行各种机动任务。 3. 4.分析操舵后船舶在水平面运动特点。 船的重心G做变速曲线运动,同时船又绕重心G做变角速度转动,船的纵中剖面与航速之间有漂角。 5.漂角β的特性(随时间和沿船长的变化)。 船长:船尾处的速度和漂角为最大,向船首逐渐减小,至枢心P点处速度为最小且漂角减小至零,再向首则漂角和速度又逐渐增大,但漂角变为负值。 6. 7.作用在在船上的水动力是如何划分的。 船在实际流体中作非定常运动时所受的水动力,分为由于惯性引起的惯性类水动力和由于粘性引起的非惯性类水动力两类来考虑,并

忽略其相互影响。 8. 9.线性水动力导数的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 物理意义:各线性水动力导数表示船舶在以u=u0运动的情况下,保持其它运动参数都不变,只改变某一个运动参数所引起船体所受水动力的改变与此运动参数的比值。 几何意义:各线性水动力导数表示相应于某一变化参数的受力(矩)曲线在原点处的斜率。 10.常见线性水动力导数的特点。 位置导数:(Yv,Nv)船以u和v做直线运动,有一漂角-β,船首部和尾部所受横向力方向相同,都是负的,所以合力Yv是较大的负值。而首尾部产生的横向力对z轴的力矩方向相反,由于粘性的影响,使尾部的横向力减小,所以Nv为不大的负值。所以,Yv<0, Nv<0。 控制导数:(Yδ,Nδ)舵角δ左正右负。当δ>0时,Y(δ)>0,N(δ)<0。(Z轴向下为正)所以Yδ>0,Nδ<0。 旋转导数:(Yr,Nr) 总横向力Yr数值很小,方向不定。Nr数值较大,方向为阻止船舶转动。所以,Nr<0。 11. 12. 13. 14.一阶K、T方程及K、T含义,可应用什么操纵性试验测得。 在操舵不是很频繁的情况下,船舶的首摇响应线性方程式可近似

船舶操纵知识点196

船舶操纵知识点196

船舶操纵 1.满载船舶满舵旋回时的最大反移量约为船长的1%左右,船尾约为船长的1/5至1/10 2. 船舶满舵旋回过程中,当转向角达到约1个罗经点左右时,反移量最大 3. 一般商船满舵旋回中,重心G处的漂角一般约在3°~15° 4. 船舶前进旋回过程中,转心位置约位于首柱后1/3~1/5船长处 5. 万吨船全速满舵旋回一周所用时间约需6分钟 6. 船舶全速满舵旋回一周所用时间与排水量有关,超大型船需时约比万吨船几乎增加1倍 7. 船舶尾倾,且尾倾每增加1%时,Dt/L将增加10%左右 8. 船舶从静止状态起动主机前进直至达到常速,满载船的航进距离约为船长的 20倍,轻载时约为满载时的1/2~2/3 9. 排水量为1万吨的船舶,其减速常数为4分钟

大时,多的背流面容易出现空泡现象 32. 舵的背面吸入空气会产生涡流,降低舵效 33. 一般舵角为32~35度时的舵效最好 34. 当出链长度与水深之比为2.5时,拖锚制动时锚的抓力约为水中锚重的1.6倍 35. 当出链长度与水深之比为2.5时,拖锚制动时锚的抓力约为锚重的1.4倍 36. 一般情况下,万吨以下重载船拖锚制动时,出链长度应控制在2.5倍水深左右 37. 霍尔锚的抓力系数和链的抓力系数一般分别取为:3-5, 0.75-1.5 38. 满载万吨轮2kn余速拖单锚,淌航距离约为1.0倍船长 39. 满载万吨轮2kn余速拖双锚,淌航距离约为0.5倍船长 40. 满载万吨轮1.5kn余速拖单锚,淌航距离约为0.5倍船长 41. 满载万吨轮3kn余速拖双单锚,淌航距离约为1.0倍船长 42. 拖锚淌航距离计算:S=0.0135(△vk2/Pa) 43. 均匀底质中锚抓底后,若出链长度足够,则抓力随拖动距离将发生变化:一般拖动约5-6倍

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_稳态回转试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GB/T 6323.6—94 稳态回转试验代替GB 6323.6—86 Controllability and stability test procedure for automobiles—Steady static circular test procedure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中的稳态回转试验方法。 本标准采用固定转向盘转角连续加速的方法进行试验。也可采用附录A(补充件)所规定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二轴轿车、客车、货车及越野汽车,其他类型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GB/T 12534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GB/T 13047 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限值与评价方法 GB/T 12549 汽车操纵稳定性术语及其定义 3 测量变量和仪器设备 3.1 测量变量 3.1.1必须测量变量 a. 汽车横摆角速度 b. 汽车前进车速 c. 车身侧倾角 3.1.2希望测量变量 a. 汽车重心侧偏角; b. 汽车纵向加速度; c. 汽车侧向加速度 3.2 仪器、设备 3.2.1试验仪器应符合GB/T12534中3.5条的规定,其测量范围及最大误差应满足表1 要求. GB/T6323.6—94

Z 3.2.3试验所用传感器应按各自使用说明书安装。陀螺仪的安装接近车辆重心位置,垂直陀螺轴线与车辆Z轴线重合或平行。 4 试验条件 4.1 试验汽车 4.1.1试验汽车应是按厂方规定装备齐全的汽车,试验前,应测定车轮定位参数,对转向系、悬架系进行检查,并按规定进行调整、紧固和润滑。只有认定汽车已符合厂方规定的技术条件时,方可进行试验。测定及检查的有关参数的数值记入附录B(补充件)中。 4.1.2试验时若用新轮胎,轮胎至少应经过200km正常行驶的磨合,若用旧轮胎,试验终了,残留花纹的高度应小于1.5mm.轮胎气压应符合GB/T 12534中3.1.2、3.1.3条的规定。轴载质量必须符合厂方规定。 注:轻载状态是指除驾驶员、试验员及仪器外,没有其他加载物的状态。对于承载能力小的汽车,如果轻载质量已超过量大总量的70%,则不必进行轻载状 态的试验。 4.2 试验场进与环境 a. 试验场地应为干燥、平坦且清洁的水泥或沥青路面,任意方向的坡度不大于 20%; b. 试验时风速应不大于5m/s; c. 大气温度在0~40°C之间。 5 试验方法 5.1在试验场地上,用明显颜色画出半径为15m或20m的圆周。 5.2接通仪器电源,使之预热到正常工作温度。 5.3试验开始之前,汽车应以侧向加速度为3m/s2的相应车速沿画定的圆周行驶500m 以使轮胎升温。 5.4驾驶员操纵汽车以最低稳定速度沿所画圆周行驶,待安装于汽车纵向对称面上 车速传感器在半圈内都能对准地面所画圆周时,固定转向盘不动,停车并开始记录,记下各变量的零线,然后,汽车起步,缓缓连续而均匀地加速(纵向加速度不超过0.25m/s2),直至汽车的侧向加速度达到6.5m/s2(或受发动机功率限制而所能达到的最大的侧向加速度、或汽车出现不稳定状态)为止。记录整个过程。 5.5试验按向左转和向右转两个方向进行,每个方向试验三次。每次试验开始时车身应处于正中位置。

汽车操纵稳定性实验指导书

汽车操纵稳定性实验指导书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实验一汽车转向轻便性实验 实验目的 汽车的转向轻便性和操纵稳定性是现代汽车重要的使用性能,通过对实验了解和掌握测试系统的安装调试、基本实验方法并学会数据处理和运用理论知识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研究、评价。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的主要内容 了解测试系统的组成和测试原理,汽车转向轻便性实验的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处理。测定汽车在低速大转角时的转向轻便性,与操纵稳定性其他试验项目一起,共同评价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采集测量变量及参数 方向盘转角; 方向盘力矩; 方向盘直径。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 1.测量仪器 汽车方向盘转角——力矩传感器 汽车操纵稳定性数据采集和分析仪 2.实验车辆 小型客车一辆 3.标明试验路径的标桩16个。 四、实验原理 测定汽车在道路上进行转向行驶时,驾驶员作用在方向盘上的力矩和方向盘转角的变化关系评价汽车的转向操纵性能 验方法和步骤 1.实验准备 试验场地应为干燥、平坦而清洁的水泥或柏油路面。任意方向上的坡度不大于2%。在试验场地上,用明显颜色画出双纽线路径(图1),双纽线轨迹的极坐标方程为: 为:轨迹上任意点的曲率半径R

°时,双纽线顶点的曲率半径为最小值,即=0Ψ 当. 双纫线的最小曲率半径(m)应按试验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m)乘以倍,并圆整到比此乘积大的一个整数来确定。并据此画出双纽线,在双纽线最宽处、顶点和中点(即结点)的路径两侧共放置16个标桩(图1)。标桩与试验路径中心线的距离,按汽车的轴距确:定,当试验汽车轴距大于时,为车宽一半加50cm,当试验汽车轴距小于或等于2m时,为车宽一半加30cm。 图1 双纽线路径示意图 2.试验方法 2.1接通仪器电源,使之预热到正常工作温度。 2.2汽车以低速直线滑行,驾驶员松开方向盘,停车后,记录方向盘中间位置及方向盘力矩零线。 2.3驾驶员操纵方向盘使汽车沿双纽线路径行驶。车速为10土1km/h。待车速稳定后,开始记录方向盘转角及力矩,并记录(或显示)车速作为监督参数,直到汽车绕双纽线行驶满三周。 3.数据处理 3.1根据记录的方向盘转角及方向盘力矩,按双纽线路径每一周整理成图2所示的M—θ曲线,并计算以下参数: 3.1.1方向盘最大力矩,用下式计算: 式中:Mmax——方向盘最大力矩,N·m; 3.1.2方向盘最大作用力,用下式计算:

第二章 船舶操纵基本知识

第二章船舶操作基本知识 船舶操纵是指船舶驾驶人员根据船舶操纵性能和客观环境因素,正确地控制船舶以保持或改变船舶的运动状态,以达到船舶运行安全的目的。 船舶操纵是通过车、舵并借助锚、缆和拖船来实现的。要完成操纵任务,除保证所有操纵设备处于正常良好的技术状态外,操纵人员必须掌握船舶操纵性能(惯性和旋回性等)及对客观环境(风、流、水域的范围等)的正确估计。 第一节车的作用 推动船舶向前运动的工具叫船舶推进器,推进器的种类很多,目前常见的有明轮、喷水器推进器螺旋桨、平旋推进器、侧推器等。因为螺旋桨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且推进效率高,所以被广泛应用于海上运输船舶。 一、螺旋桨的构造

1、螺旋桨的材料和组成 螺旋桨常用铸锰黄铜、青铜和不锈钢制作。现在也有采用玻璃制作的。 螺旋桨有桨叶和浆毂两部分组成,连接尾轴上。 (1)桨叶,一般为三片和四片,个别也有五片甚至六片的,低速船采用宽叶,高速船采用窄叶。 (2)桨毂,多数浆毂与桨叶铸成一体。浆毂中心又圆锥形空,用以套在尾轴后部。 (3)整流帽 (4)尾轴 2、螺旋桨的配置 一般海船都采用单螺旋桨,叫单车船。也有部分船舶(客船和军舰)采用双螺旋桨,叫双车船。 单桨船的螺旋桨通常是右旋转式的。右旋是指船舶在前进时,从船尾向船首看,螺旋桨在顺车时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称为右旋,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称为左旋。目前,大多数商船均采用右旋式。 双桨船的螺旋桨按其旋转方向可分为外旋式和内旋式两,对于双桨船,往舷外方向转动的称为外旋,反之称内旋。通常采用外旋,以防止水上浮物卷入而卡住桨叶。进车时,左舷螺旋桨左转,右舷螺旋桨右转,则称为外旋式;反之,称为内旋式。 二、推力、阻力和功率 1、船舶推力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解析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解析! 汽车的操稳性不仅影响到汽车驾驶的操纵方面,而且也是决定汽车安全行驶的一个主要性能;为了保证安全行驶,汽车的操稳性受到汽车设计者很大的重视,成为现代汽车的重要使用性能之一,如何试验并评价汽车的操稳性显得极其重要。汽车操控稳定性分为两个方面:1、操控性: 指汽车能够确切的响应驾驶员转向指令的能力;2、稳定性:指汽车受到外界扰动(路面扰动或阵风扰动)后恢复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一、常用试验仪器 1、陀螺仪:用于汽车运动状态下测动态参数,如汽车行进方位角,汽车横摆角速度,车身侧倾角及纵倾角等; 2、光束水准车轮定位仪:测车轮外倾角,主销内倾角,主销外倾角,车轮前束,车轮最大转角及转角差; 3、车辆动态测试仪:测汽车横摆角速度,车身侧倾角及纵倾角,汽车横向加速度与纵向加速度等运动参数; 4、力矩及转角仪:测转向盘转角或力矩; 5、五轮仪和磁带机等。二、试验分类三、稳态回转试验 01试验步骤 1、在试验场上,用明显的颜色画出半径为15m或20m的圆周; 2、接通仪器电源,使之加热到正常工作温度; 3、试验开始前,汽车应以侧向加速度为3m/s2的相应车速沿画定的

圆周行驶500m以使轮胎升温。4、以最低稳定速度沿所画圆周行驶,待安装于汽车纵向对称面上的车速传感器在半圈内都能对准地面所画的圆周时,固定转向盘不动,停车并开始记录,记下各变量的零线,然后,汽车起步,缓缓连续而均匀地加速(纵向加速度不超过0·25m/s2),直至汽车的侧向加速度达到6·5m/s2为止,记录整个过程。5、试验按向左转和右转两个方向进行,每个方向试验三次。每次试验开始时车身应处于正中央。 02评价条件 1、中性转向点侧向加速度值An:前后桥侧偏角之差与侧向加速度关系曲线上斜率为零的点的侧向加速度值,越大越好; 2、不足转向度:按前后桥侧偏角之差与侧向加速度关系曲线上侧向加速度2m/s2点的平均值计算,越小越好; 3、车厢侧倾度K:按车厢侧倾角与侧向加速度关系曲线上侧向加速度2m/s2点的平均斜率计算,越小越好。 转向特性曲线图四、转向回正试验 01试验步骤一)低速回正性能试验:1、在试验场地上用明显的颜色画出半径为15m的圆周。2、试验前试验汽车沿半径为15m的圆周、以侧向加速度达3m/ s 2 的相应车速,行 驶500m,使轮胎升温。3、接通仪器电源,使其达到正常工作温度。4、试验汽车直线行驶,记录各测量变量零线,然

船舶操纵性与耐波性总结

船舶操纵性:是指船舶按照驾驶者的意图保持或改变其运动状态的性能,即船舶能保持或改变其航速、航向和位置的能力。航向稳定性:表示船舶在水平面内的运动受扰动而偏离平衡状态,当扰动完全消除后能保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性能。 回转性:表示船舶在一定舵角作用下作圆弧运动的性能。转首性:表示船舶应舵转首并迅速进入新的稳定状态的性能. 运动稳定性与机动性制约:小舵角下的航向保持性 、中舵角下的航向机动性 、大舵角下的紧急规避性 固定与运动坐标系的关系: 漂角:速度V 与OX 轴正方向的夹角β。舵角:舵与OX 轴之间的夹角δ。舵速角:重心瞬时速度矢量与O 0X 0轴之间的夹角ψ0。 线性水动力导数意义:船舶作匀速直线运动,在其他参数不变时,改变某一运动参数所引起的作用于船舶的水动力或矩对该参数的变化率。水动力导数:Xu= Yu= 通常可称对线速度分量u 的导数为线性速度导数.如:Xu 等。对横向速度分量v 的导数为位置导数,如:Yv 、Nv 等。对回转角速度r 的导数为旋转导数,如:Nr 、Yr 等。对各加速度分量和角加速度分量的导数为加速度导数Xu 。 ,对舵角δ的导数为控制导数,如:Y δ等。 稳定性:对处于定常运动状态的物体(或系统),若受到极小的外界干扰作用而偏离原定常运动状态;当干扰去除后,经过一定的过渡过程,看是否具有回复到原定常运动状态的能力。若能回复,则称原运动状态是稳定的。直线稳定性:船舶受到瞬时扰动以后,重心轨迹最终恢复成为一条直线,但航向发生了变化。方向稳定性:船舶受到的瞬时扰动消失以后,重心轨迹最终成为原航线平行的另一直线。位置稳定性:船舶受到瞬时扰动,当扰动消失以后,重心轨迹最终恢复成为与原来航线的延长线。 稳定衡准数:C=-Y V (mx G u 1-N r )+N V (mu 1-Y r );C>0 表示船舶在水平面的运动具有直线稳定性;C<0 则不具有直线稳定性。 影响航向稳定性的因素:(1)为改善其航向稳定性,应使Nr 、Yv 二者的负值增加,从C 的表达式可见,此二者之乘积的正值就越大,显然有利于改善稳定性。(2) Nv 对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只要Nv 为正值,船舶就能保证航向稳定性 (3)若沿船纵向设置升力面(如鳍、舵等能产生升力的物体),则将其加在首或尾部都能使Nr 的负值增加,但若加在首部会使Nv 增加负值,而加在尾部会使Nv 变正,故升力面设置在尾部可使Nr 负值增加的同时又使Nv 值变正,故对航向稳定性的贡献比设置在首部要大。与几何形体的关系:增加船长可使Nr 负值增加,增加船舶纵中剖面的侧面积可使Nr 、Yv 的负值增加,增加Nv 的有效方法是,增加纵中剖面尾部侧面积,可采用增大呆木,安装尾鳍,使船产生尾倾等。 船舶回转性各参数:反横距:从船舶初始的直线航线至回转运动轨迹向反方向最大偏离处的距离为S1。正横距:从船舶初始直航线至船首转向90°时,船舶重心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为S2。该值越小,则回转性就越好。纵距:从转舵开始时刻船舶重心G 点所在的位置,至船首转向90°时船舶纵中剖面,沿原航行方向计量的距离S3。其值越大,表示船舶对初始时刻的操舵反应越迟钝战术直径:从船舶原来航线至船首转向180°时,船纵中剖面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DT 。其值越小,则回转性越好。定常回转直径:定常回转阶段船舶重心点圆形轨迹的直径D 进程R ′:自执行操舵点起至回转圈中心的纵向距离;R′=S3-D/2;它表示船舶对舵作用的应答性,R′越小则应答性越好 回转过程的三个阶段: 转舵阶段:指从开始转舵到舵转至规定角度δ0为止。运动特点:V 。 ≠0 ,r 。≠0 ,v=r=0;过渡阶段:指从转舵结束起到船舶进入定长回转运动为止。运动特点:V 。 、r 。 、V 、r 都不为零且随时间发生变化。 定长回转阶段:当作用于船体的力和力矩相平衡时,船舶就以一定的侧向速度V 和回转角速 度r 绕固定点作定长圆周运动。特点:V 。=r 。 =0,v 、r 为常数。 枢心点P :船舶回转过程中,在船上还存在一个横向速度分量为零的点,称为枢心点p 。枢心点是船舶纵中线上唯一的漂角为零的点;枢心点仅仅是因为船舶转向而存在的;船舶加速时,枢心点会向船舶运动的方向移动 。反操现象:是船舶不具有直线稳定性的一种特征,回转性与稳定性相矛盾。回转衡倾的原因:船舶回转过程中,船体上承受的侧向力其作用点高度各不相同,于是形成对ox 轴的倾侧力矩,产生回转横倾。 野本模型:T r 。+r 。 =K δ 其中 K 、T 为操纵性指数。用参数K 评估回转能力。大K 意味着回转性能好。用参数T 评估直线运动稳定性、初始回转能力和航线改变能力。小T 意味着好的直线运动稳定性、初始回转能力和航线改变能力。K= T= 希望船舶有大K 、小T (但相互矛盾)。T 的单位是S ,K 的单位是S -1 转首性指数p :表示操舵后,船舶行驶一倍船长时,由单位舵角引起的首相角改变量。 诺宾指数:若平>0.3则转首性满足要求。与船体惯性 回转阻尼 舵的回转力矩相关。 操纵性试验:分为模型试验和实船试验两种,模型试验又可分为自由自航模操纵性试验和约束模操纵性试验两种。船舶固有操纵性的试验方法:回转试验、回舵试验、零速启动回转试验、Z 试验、螺线与逆螺线试验、航向改变试验、制动试验和侧向推进装置试验。 回转试验: 1首先在预定的航线上保持船舶直航和稳定航速。 2在开始回转前约一个船长的航程范围内,测量船舶的初始参数,如:航速u 、初始航向角、初始舵角、螺旋桨的初始转速n 0等。 3以尽可能大的转舵速度将舵操至规定舵角δ0并把定舵轮。随后开始测量船舶运动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包括船舶的轨迹、航速、横倾角及螺旋桨的转速等。 4待首向角改变540°时,即可结束试验。 螺线试验:评价船舶的直线稳定性,在直航中给船舶以扰动,通过观察扰动去掉后船舶是否能够恢复直航来测定直线稳定性。 1.首先在预定航线上保持匀速直航,并在操舵前测出初始航速、舵角及螺旋桨转速。 2. 执行操舵,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将舵转至一舷规定的舵角(如右舷15°) 并保持舵角不变,使船进入回转运动,待回转角速度r 达到稳定值时,记录下r 和相应的舵角δ值。 3. 改变舵角值重复以上过程,测出定常r 值及相应δ值。舵角从右舷15°开始,并按下列次序改变:右15°→右10°→右5°→右3°→右1°→ 0°→左1°→左3°- 左5°→左10°→左15° Z 形操舵试验:测定船舶操舵响应的一种操纵性试验法。进行Z 形试验时,先使船以规定航速保持匀速直航,然后将舵转至右舷规定的舵角(如右舷10°) ,并保持之,则船即向右转向,当首向角达到某一规定的舵角值时(如右舷10°) 立即将舵向左转至与右舵角相等的左舵角(左舷10°) ,并保持之。当反向操舵后,船仍朝原方向继续转向,但向右转首角速度不断减小,直至消失。然后船舶应舵地再向左转向,当左转首向角与舵角值相同时,再向右操舵至前述之右舵角。该过程如此继续,到完成五次操舵为止。 航向改变试验是研究船舶在中等舵角时的转向性能的一种较简易而实用的试验方法。 回舵试验是船舶航向稳定性的定义试验。该试验方法实质为回转试验(或螺线试验)的延续 操纵性船模试验中必须满足的相似条件:1使自航船模与实船保持几何形状相似;2通常保持无因次速度、加速度参数相等,即u/V 、v/V 、rL/V 等相等;3在水动力相似方面,只满足傅汝德数Fn 相等,保证二者重力相似。 实际进行自航模试验时保持:船体几何形状相似;质量、重心位置及惯性矩相似;在决定模型尺度时要考虑临界雷诺数的要求;选择航速时满足傅汝德数相等;机动中保持舵角相等。 船舶固有操纵性指标:直接的判据:它是由自由自航试验直接测定的参数;间接的判据:如野本的K 、T 指数,诺宾的P 指数 操纵性衡准:1回转能力,由回转试验确定。船舶以左(右)350 舵角回转时,回转圈的纵距应

第1章 船舶操纵基础理论解读

第一章船舶操纵基础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员概念理解正确,定义描述准确,对船舶操纵性能够正确评估,并具有测定船舶操纵性能的知识。 根据船舶操纵理论,操纵性能包括: 1)机动性(旋回性能和变速运动性能) 2)稳定性(航向稳定性) 第一节船舶操纵运动方程为了定量地描述船舶的操纵运动,我们引入船舶操纵运动方程,用数学方法来讨论船舶的运动问题。 一、船舶操纵运动坐标系 1.固定坐标系Ox0y0z0 其原点为O,坐标分别为x0,y0,z0,由于我们仅讨论水面上的船舶运动,因此,该坐标系固定于地球表面。 作用于船舶重心的合外力在x0,y0轴上的投影分别为X0和Y0 对z0轴的合外力矩为N

2. 运动坐标系Gxyz 其原点为点G (船舶重心),坐标分别为x ,y ,z ,该坐标系固定于船上。 这主要是为了研究船舶操纵性的方便而建立的坐标系。 x ,y ,两个坐标方向的运动速度分别为u 和v ,所受的外力分别为X 和Y , 对z 轴的转动角速度为r ,z 轴的外力矩为N 。 二、 运动方程的建立 根据牛顿关于质心运动的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船舶在水面的平面运动可由下列方程描述: y 0

??? ??===? Z og o og o I N y m Y x m X 该式一般很难直接解出。为了方便,将其转化为运动坐标系表示,这样可以使问题大为简化。经过转换,得: ?? ? ??=+=-=r I N ur v m Y vr u m X Z )()( 该方程看似复杂,但各函数和变量都与固定坐标系没有关系,因此,可以使问题大为简化。 三、 水动力和水动力矩的求解 对于上述方程中的水动力和水动力矩可表示为: ?? ? ??===),,,,,,(),,,,,,(),,,,,,(δδδr v u r v u f N r v u r v u f Y r v u r v u f X N Y X

GBT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稳态回转试验

GBT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稳态回转试验 汽车操纵稳固性试验方法GB/T 6323.6—94 稳态回转试验代替GB 6323.6—86 Controllbility and stability test procedure for automobiles—Steady static circular test procedure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操纵稳固性试验方法中的稳态回转试验方法。 本标准采纳固定转向盘转角连续加速的方法进行试验。也可采纳附录A(补充件)所规定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二轴的轿车、客车、货车及越野汽车,其他类型汽车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GB/T 12534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GB/T 13047汽车操纵稳固性指标限值与评判方法 GB/T 12549汽车操纵稳固性术语及其定义 3 测量变量和仪器设备 3.1 测量变量 3.1.1 必须测量变量 a.汽车横摆角速度; b.汽车前进车速; c.车身侧倾角。 3.1.2 期望测量变量 a.汽车重心侧偏角; b.汽车纵向加速度;

c.汽车侧向加速度。 3.2 仪器、设备 3.2.1 试验仪器应符合GB/T 12534中3.5条的规定,其测量范畴及最大误差应满足表1要求。 3.2.2 包括传感器及记录仪器在内的整个测量系统,频带宽度不小于3Hz。 3.2.3 试验所用传感器应按各自使用说明书安装。陀螺仪的安装应接近车辆重心位置,垂直陀螺轴线与车辆Z轴线重合或平行。 4 试验条件 4.1 试验汽车 4.1.1 试验汽车应是按厂方规定装备齐全的汽车,试验前,应测定车轮定位参数,对转向系、悬架系进行检查,并按规定进行调整、紧固和润滑。只有认定汽车已符合厂方规定的技术条件时,方可进行试验。测定及检查的有关参数的数值记入附录B(补充件)中。 4.1.2 试验时若用新轮胎,轮胎至少应通过200km正常行驶的磨合,若用旧轮胎,试验终了,残留花纹的高度应不小于1.5mm。轮胎气压应符合GB/T 12534中3.2条的规定。 4.1.3 试验汽车为厂定最大总质量状态(驾驶员、试验员及测试仪器的质量,计入总质量)和轻载状态;乘员和装载物(举荐用沙袋)的分布应符合GB/T 12534中3.1.2、3.1.3条的规定。轴载质量必须符合厂方规定。 注:轻载状态是指除驾驶员、试验员及仪器外,没有其他加载物的状态。关于承载能力小的汽车,假如轻载质量已超过最大总质量的70%,则不必进行轻载状态的试验。 4.2 试验场地与环境 a.试验场地应为干燥、平坦且清洁的水泥或沥青路面,任意方向的坡度不大于2%;

汽车操纵稳定性仿真

实验4 汽车操纵稳定性仿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汽车操作稳定性实验条件、试验规程、数据实验方法以及实验仪器设备。 2.熟悉掌握Adams/Car软件的应用并能实际操作完成汽车操控性仿真的全过程。 二.实验器材 Adams软件、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定转弯半径仿真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的侧向倾斜,侧向风或者曲线行驶时的离心力等的作用,车轮中心沿车轴方向产生一个侧向力F。因为车轮是有弹性的,所以,在侧向力F 未达到车轮与地面间的最大摩擦力时,侧向力 F 使轮胎产生变形,使车轮倾斜,导致车轮行驶方向偏离预定的行驶路线。这种现象,就称为汽车轮胎的侧偏现象。汽车轮胎的中心线,在侧向力F 的作用下,与车轮平面错开了一定距离,而且有一个倾斜角,这个倾斜角,就叫做汽车轮胎的侧偏角。 侧偏最常见于汽车转弯。汽车转弯时,前后轮都会产生侧偏角。如果前后轮侧偏角相等,则汽车实际转弯半径等于方向盘转角对应的转弯半径,称为“中性转向”;如果前轮侧偏比后轮大,汽车实际转弯半径大于方向盘转角对应的转弯半径,称为“不足转向”;如果后轮侧偏比前轮大,汽车实际转弯半径小于方向盘转角对应的转弯半径,称为“过度转向”。 在设置转弯半径28m,车辆以10km/h的初速度加速到120km/h时,汽车行驶到最后阶段失去控制,脱离预先设计好的圆形轨道。其行驶轨迹如下图所示;

图1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汽车在行驶大概一圈的时候冲出轨道,且距离圆心随着时间增长越来越远。这是由于随着速度的不断增加,汽车所受到的侧向力不断变大,当地面的摩擦力不足以平衡侧向力时,汽车便会失去控制。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汽车达到120km/h时候汽车已经偏原来的轨道很大一段距离。 在这实验的基础上,改了一下数据,设置转弯半径20m,出事加速度0.1m/s^2最终加速度为4m/s^2,得到了以下曲线: 图2 图3 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汽车在设定好的轨道中良好运行,没有冲出跑道。再上一个控制速度的实验中,所得到的最终加速度的大小大概为 5.5g,而控制加速度的实验中,所得到的最终加速度大小为0.4g,明显小于前者,因此猜想,当汽车的加速度比较大时,汽车比较容易冲出跑道 为了证实以上猜想,设定转弯半径20m,初始加速度0.01g,最终加速度5g,得到以下实验曲线:

船舶耐波性总结2

船舶耐波性总结 第一章耐波性概述 一、海浪的描述、、。 船舶耐波性是船舶在波浪中运动特性的统称,它包括船舶在波浪中所产生的各种摇荡运动以及由这些运动引起的抨击、飞溅、上浪、失速、螺旋桨飞车和波浪弯矩变化等性能,直接影响船舶在风浪作用下维持正常功能的能力。 二、6个自由度的摇荡运动 船舶任意时刻的运动可以分解为在Oxyz坐标系内船舶中心G沿三个坐标轴的直线运动及船体绕三个坐标轴的转动。而这些运动中又有直线运动和往复运动 垂荡对船舶航行影响最大,是研究船舶摇荡运动的主要内容。船舶摇荡是指船舶在风浪作用下产生的摇荡运动,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周期性的震荡作用。产生何种摇荡运动形式取决于船首方向与风浪船舶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遭遇浪向。 三、动力响应 船舶耐波性是船舶在风浪中性能的总的反应,它主要包括船舶摇荡、砰击、上浪、失速、螺旋桨飞车。 剧烈的横摇、纵摇和垂荡对船舶产生一系列有害的影响,甚至引起惨重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适居性的影响; 2)、对航行使用性的影响; 3)、对安全性的影响; 船舶在风浪中产生摇荡运动时,船体本身具有角加速度和线加速度,因此属于非定常运动。 第二章海浪与统计分析 2-1 海浪概述 风浪的三要素:风速、风时、风区长度。 风浪要素定义:表观波长、表观波幅、表观周期。 充分发展海浪条件:应有足够的风时和风区长度。 海浪分类:风浪、涌浪、近岸浪。 风浪的要素表示方法:统计分析方法。

2-2规则波的特性 波面可以用简单的函数表达的波浪称为规则波。 A 0=cos kx -t ξξω() A k ξξω为波面升高,为波幅,为波数,为波浪圆频率。 在深水条件下,波长T c λ、周期和波速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 ≈ 2 =1.56T λ; c==1.25T λλ; 2= T πω; 2k=g ω 波浪中水质点的振荡,并没有使水质点向前移动,也没用质量传递。但是水 质点具有速度且有升高,因此波浪具有能量。余弦波单位波表面积的波浪所具有 的能量2A 1E=g 2 ρξ 2-3不规则波理论基础 一、不规则波的基本概念 1、确定性关系和统计关系 我们所讨论的不规则波引起的船舶摇荡运动等都是属于统计规律范畴之内的。 2、不规则波叠加原理 为了便于问题的讨论,我们假定不规则波是由许多不同波长、不同波幅和随机相位的单元波叠加而成的。考虑到不规则波的随机性,不规则波的波面升高方程为: An n 0n n n=1=cos k x -t+ξξωε∞ ∑() 随机相位n ε可以取0到2π间的任意值。 二、随机过程 1、随机过程 每一个浪高仪的记录代表一个以时间为变量的随机过程t ξ(),它是许多记录中的一个“现实”。所有浪高仪记录的总体表征了整个海区波浪随时间的变化,称为 “样集”。 2平稳随机过程 1)考虑时间12t=t t=t 、等处的统计特性,称为横截样集的统计特性。 2)考虑随时间变化的统计特性,称为沿着样集的统计特性。 3、各态历经性 对于平稳随机过程,当样集中每一个现实求得的统计特性都是相等的,而且样集在任一瞬时的所有统计特性等于在足够长时间间隔内单一现实的所有统计特性,满足这样条件的平稳随机过程称为具有各态历经性。 三、随机过程中的概率分布 1、随机性的数字特征

船舶操纵性总结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操纵性总结 1. 船舶操纵性含义:P1 2. 良好的操纵性应具备哪些特性 具有良好操纵性的船舶,能够根据驾驶者的要求,既能方便、稳定地保持航向、航速,又能迅速地改变航向、航速,准确地执行各种机动任务。 3.对于船舶的水平面运动,绘制固定坐标系和运动坐标系 ? 1-1-3表示籍舶操纵运动的参数GS中各运勒参数都为it値) 4. 分析操舵后船舶在水平面运动特点。 5. 漂角B的特性(随时间和沿船长的变化)。 6. 坐标原点在船的重心处时,船舶的运动方程的推导。 7. 作用在在船上的水动力是如何划分的。 8. 粘性水动力方程线性展开式及无因次化。 9. 线性水动力导数的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物理意义:各线性水动力导数

表示船舶在以u=u0 运动的情况下,保持其它参数都不变,只改变某一个运动参数所引起船体所受水动力的改变与此运动参数的比值。 几何意义:各线性水动力导数表示相应于某一变化参数的受力(矩)曲线在原点处的斜率。 10. 常见线性水动力导数的特点。 11. 船舶操纵水平面运动的线性方程组推导及无因次化。 12. 写出MMG 方程中非线性水动力的三种表达式。 13. 首摇响应二阶线性K-T 方程推导。 14. 一阶K、T 方程及K、T 含义,可应用什么操纵性试验测得。 15. 画图说明船舶在作直线航行时(舵角3 =0),若受到某种扰动后, 其重 心运动轨迹的四种可能情况,并说明三种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16. 影响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17. 船舶回转过程的三个阶段及船舶在各个过程运动特点(速度、加速度信 息) 18. 船舶回转运动主要特征参数。 19. 影响定常回转直径的5 个因素是什么 20. 推导船舶定常回转时横倾角的确定公式。 21. 按照操舵规律由线性响应方程求解舶的回转角速度和艏向角。 22. 如何获得船舶的水动力导数 可以通过理论数值计算、经验公式估算和拘束模型的水动力试验三

同济汽车操纵稳定性实验报告新

《汽车平顺性和操作稳定性》实验报告 学院(系)汽车学院 专业车辆工程(汽车) 学生姓名同小车学号 000001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实验室 2014年11月 1.转向轻便性实验

实验目的 驾驶员通过操纵方向盘来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操纵方向盘过重,会增加驾驶员的劳动强度,驾驶员容易疲劳;操纵方向盘过轻,驾驶员会失去路感,难以控制汽车的形式方向。操纵方向盘的轻重,是评价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本条件之一。转向轻便性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测量驾驶员操纵方向盘力的大小,与其他实验仪器评价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好处。 实验仪器设备 实验条件 试验车:依维柯 实验场地与环境 于圆形试车场,实验时按照桩桶圈出的双扭线,以10Km/h的车速行驶。双扭线的极坐标方程见下,形状如下图 实验当天天气晴好,无风,气温20度 在ψ=0时,双扭线顶点处的曲率半径最小,相应数值为Rmin=1/3d,双扭线的最小曲率半径应按照实验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乘以1,1倍,并圆整到比此乘积大的一个整数来确定。 试验中记录转向盘转交及转向盘转矩,并按双扭线路经过每一周整理出转向盘转矩转向盘转矩曲线。通常以转向盘最大转矩,转向盘最大作用力以及转向盘作用功等来评价转向轻便性。 转向轻便型实验数据记录

方向盘转角-转矩曲线 2. 蛇形试验 实验目的 本项试验是包括车辆-驾驶员-环境在内的闭路试验的一种,用来综合评价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及乘坐的舒适性,与其他操纵试验项目一起,共同评价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也可以用来考核汽车在接近侧滑或侧翻工况下的操纵性能,在若干汽车操纵稳定性对比试验时,作为主观评价的一种感性试验。 实验原理 将试验车辆以不同车速行驶于规定的蛇形试验中,通过实验仪器可以得到行驶时的车速,方向盘转角,横摆角速度,车身侧倾角。 试验方法遵照GB/T 6323.1-94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蛇形试验

船舶耐波性能实验——阻尼系数测量

船舶耐波性能试验 —阻尼系数测量试验 学生姓名: 学号: 学院: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班级: 指导教师:

一、船模横摇试验的目的 上风浪中航行最易发生横摇,而且横摇的幅度较大,不仅影响船 员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严重的横摇还会危及船舶的安全乃至倾覆失事。因此,在有关耐波性的研究中,首先关注的是要求设计横摇性能优良的船舶。 由于船舶在波浪中横摇运动的复杂性,理论计算尚未达到可用于实际的程 度,因而模型试验是目前预报船舶横摇最可靠的方法。 本教学试验由下列两部分组成,即: 1.船模在静水中的横摇衰减试验,目的是确定船的固有周期以及作用在船 体上的水动力系数,如附连水惯性矩及阻尼系数等。据此可根据线性运动方程计算船舶在风浪中的横摇频率响应曲线。 2.船模在规则波中的横摇试验,目的是确定船的横摇频率响应函数,可用 于预报船舶在中等海况下的横摇统计特性,对于高海况的预报数值则偏高,这是由于非线性影响的缘故。 二.实验原理 通过《船舶原理》课程的学习,我们知道船舶的横摇运动方程可以表示为: 式中,表示横摇角、横摇角速度、横摇角加速度;Ixx’表示船 舶在水中的横摇惯性矩,等于船舶在空气中的横摇惯性矩Ixx 与船舶在水中的横摇附加惯性矩之和;N为阻尼力矩系数;D为排水重量;h为横稳性高度;αm0为有效波倾;ω为波浪圆频率。 引入横摇衰减系数γ和横摇固有(圆)频率ωФ ωФ2=Dh/Ixx’ 横摇运动方程可以写成: 静水中自由横摇 考虑船舶在初始时刻浮于静水面上,并伴有一个静横倾角φ0,但不受波浪的作用,该船舶随后将作自由横摇运动,其表达式可以写成 式中,无因次衰减系数μ和相位超前角β为

船舶操纵性总结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操纵性总结 1.船舶操纵性含义:P1 2.良好的操纵性应具备哪些特性 具有良好操纵性的船舶,能够根据驾驶者的要求,既能方便、稳定地保持航向、航速,又能迅速地改变航向、航速,准确地执行各种机动任务。 3.对于船舶的水平面运动,绘制固定坐标系和运动坐标系。 4.分析操舵后船舶在水平面运动特点。 5.漂角β的特性(随时间和沿船长的变化)。 6.坐标原点在船的重心处时,船舶的运动方程的推导。 7.作用在在船上的水动力是如何划分的。 8.粘性水动力方程线性展开式及无因次化。 9.线性水动力导数的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

物理意义:各线性水动力导数表示船舶在以u=u0运动的情况下,保持其它参数都不变,只改变某一个运动参数所引起船体所受水动力的改变与此运动参数的比值。 几何意义:各线性水动力导数表示相应于某一变化参数的受力(矩)曲线在原点处的斜率。 10.常见线性水动力导数的特点。 11.船舶操纵水平面运动的线性方程组推导及无因次化。 12.写出MMG方程中非线性水动力的三种表达式。 13.首摇响应二阶线性K-T方程推导。 14.一阶K、T方程及K、T含义,可应用什么操纵性试验测得。 15.画图说明船舶在作直线航行时(舵角δ=0),若受到某种扰动后, 其重心运动轨迹的四种可能情况,并说明三种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16.影响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17.船舶回转过程的三个阶段及船舶在各个过程运动特点(速度、加 速度信息) 18.船舶回转运动主要特征参数。 19.影响定常回转直径的5个因素是什么? 20.推导船舶定常回转时横倾角的确定公式。 21.按照操舵规律由线性响应方程求解舶的回转角速度和艏向角。 22.如何获得船舶的水动力导数? 可以通过理论数值计算、经验公式估算和拘束模型的水动力试验三种方法来获得船舶的水动力导数。

船舶操纵专业英语

船舶操纵专业英语100个单词 1.船舶操纵ship handling 2.船舶操纵性能ship maneuverability 3.定常旋回steady turning . 4.进距advance 5.横距transfer 6.旋回初径tactical diameter 7.旋回直径final diameter 8.滞距reach 9.反移量kick 10.漂角drift angle 11.转心pivoting point 12.横倾list 13.方形系数block coefficient 14.舵面积比rudder area ratio 15.操纵性指数maneuverability indices 16.追随性指数turning lag index 17.旋回性指数turning ability index 18.新航向距distance to new course 19.静航向稳定性statical course stability 20.动航向稳定性dynamical course stability 21.船舶保向性course keeping ability 22.船舶惯性inertia effect 23.紧急停船距离crash stopping distance 24.最短停船距离shortest stopping distance 25.制动纵距head reach 26.制动横距lateral deviation 27.蛇航制动法zig zag stop manoeuvre 28.旋回试验turning test 29.螺旋试验spiral test 30.停船试验stopping test 31.操纵性试验manoeuvring test 32.正螺旋试验direct spiral test 33.逆螺旋试验reverse spiral test 34.固定螺距螺旋桨fixed pitch propeller 35.可变螺距螺旋桨controllable pitch propeller 36.阻力resistance 37.摩擦阻力frictional resistance 38.兴波阻力wave resistance 39.剩余阻力residual resistance 40.涡流阻力eddy-making resistance 41.污底阻力fouling resistance 42.附体阻力appendage resistance 43.空气阻力air resistance 44.汹涛阻力rough water resistance 45.推力thrust 46.吸入流suction current 47.排出流discharge current 48.转距torque 49.滑失slip 50.滑失比slip ratio 51.机器功率machinery horse power 52.收到功率delivered horse power 53.有效功率effective horse power 54.舵力rudder force 55.一字锚flying moor 56.伴流wake 57.舵效steerage 58.首缆head line 59.首横缆fore breast 60.首倒缆fore spring 61.尾缆stern line 62.尾横缆aft breast 63.尾倒缆aft spring 64.吊拖leading ahead 65.顶推pushing 66.傍拖towing alongside 67.尾找风stern to wind 68.受限水域confined water 69.浅水效应shallow water effect 70.岸壁效应bank effect 71.首下沉bow sinkage 72.尾下沉stern sinkage 73.岸吸suction 74.岸推repulsion 75.富余水深under keel clearance 76.船间效应interaction 77.海上船速sea speed 78.备车速度stand by speed 79.串视线transit line 80.墩底striking the bottom 81.单锚泊riding at single anchor 82.八字锚open moor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