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论课件 第六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合集下载

汽车理论5-6

汽车理论5-6

5-6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传动系的关系
一、地面切向反力增加不足转向趋势
3.前轮驱动汽车的前轮受驱动轴转矩影响会产生 Tk 不足变形转向。 FX rσ r sin
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车厢侧倾,外侧 车轮的ζ减小,内侧增加
作用于外侧车轮的TK减小,内侧增加 两个力矩之差使前轮受到一令转向角变小的力矩 增加了汽车的不足转向趋势
§5-6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传动 系的关系
本节将介绍地面切向反作用力对汽车稳 态转向特性的影响,还将介绍利用地面 切向反作用力控制转向特性的方法和原 理。
邹旭东 制作 zxd1020_qd@
5-6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传动系的关系
一、地面切向反力增加不足转向趋势
1.弯道大驱动力加速行驶,汽车有增加不足转向的 趋势
Tk FX rσ r sin
5-6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传动系的关系
一、地面切向反力增加不足转向趋势
3.前轮驱动汽车的前轮受驱动轴转矩影响会产生 不足变形转向。
如果半轴水平 0
力臂为 r r sin
qσ rσ r sin
Tk FX qσ
加速行 驶时
FZ1↓ FZ2↑
k1↓
α1 ↑ α2↓
汽车有增加不 足转向的趋势
k2↑
5-6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传动系的关系一侧偏角下的侧偏力下降(回顾 附着椭圆),需要大的侧偏角满足转向时的侧向加 速度,增加了不足转向。
前驱汽车α1 随 Ft 增大而增大
1.低附着系数路面上不 同驱动形式的汽车的稳 态转向特性
前驱:强不足转向特性 后驱:过多转向特性 全驱:不足转向特性, 与其他路面相似
5-6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传动系的关系

第六章-汽车操纵稳定性PPT课件

第六章-汽车操纵稳定性PPT课件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不仅影响到汽车驾驶的操纵方便程度,也 是影响汽车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即操作性和稳 定性。
操纵性是汽车能够确切地响应驾驶员指令的能力。
稳定性是汽车抵抗改变其行驶方向的各种外界干扰(路面扰
动或风扰动),并保持稳定行驶而不失去控制,甚至翻车或侧
滑的能力。
力越小。 ➢薄水层的影响
路面有薄水层时,轮 胎可能会完全失去侧偏 力,这称为“滑水”现 象。
24
回 正 力 矩 TZ
载荷W
回 正 力 矩 TZ
赛车胎 子午线胎
斜交胎
侧偏角
回 正 力 矩 TZ
4~6 TZ 制动力 F b 4~6 TZ
驱动 FX或 力制F 动 bF 力 TZ 驱动 FX或 力制F 动 bF 力 TZ
式 中 , kF称y 为k侧 偏 刚 度
( N/rad ) 。 为 曲 线 在 =0 处 的斜率。按轮胎坐标系,侧 偏力和侧偏角总是反号,故 侧偏刚度总是负值。
17
汽车理论
侧偏力与侧偏角的关系
18
汽车理论
影响轮胎侧偏特性的主要因素
影响轮胎侧偏弹性的主要因素是: 轮胎结构参数 轮胎的使用参数 具体包括侧偏角、外倾角、垂直载荷、在接地印迹 上的分布、路面附着系数、轮胎的纵向滑移率等
种情况:
c
c
u
u
u′
Fy
Fy

FY lFz c
没有侧向滑移
u
c
有侧向滑移
FY lFz
图 有侧向力作用时刚性车轮的滚动
实际上:车轮都不是刚性的,车轮存在侧向弹性,因此,即

使侧向力Fy没有达到车轮与地面之间的附着极限,车轮的行驶

汽车理论

汽车理论
式中,k称为侧偏刚度(N/rad)。为曲线在=0处 的斜率。按轮胎坐标系,侧偏力和侧偏角总是反 号,故侧偏刚度总是负值。
三、轮胎结构、工作条件对侧偏特性的影响
1、轮胎垂直载荷对侧偏特性的影响
垂直载荷增大,k增大。但垂直载荷太大k反而减小 。
三、轮胎结构、工作条件对侧偏特性的影响
2、轮胎形式和结构参数对侧偏特性的影响
汽车作稳态行驶时,悬挂质量ms的 离心力为
式中,ay是侧向加速度(g) ,Gs是悬挂 重量(N)。 从图中看到,Fsy引起的侧倾力矩为
式中,h是悬挂质心到侧倾轴的距离。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和悬架的关系 侧倾后悬挂质量重力引起的侧倾力矩
从图中有
式中,e是侧倾后悬挂质心偏移距离。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和悬架的关系 独立悬架非悬挂质量离心力引起的侧倾力矩
第一节 概述
二、车辆坐标系
第二节 轮胎的侧偏特性 轮胎坐标系
二、轮胎的侧偏现象
▪ 1、侧偏力 地面对轮胎作用的侧向反 力称为侧偏力。侧偏力因 转向、路面倾斜、风力等 引起。转向引起的侧偏力 总是指向汽车转弯的内侧 。
第二节 轮胎的侧偏特性 3、轮胎的侧偏特性
在侧偏角<5时,侧偏力和侧偏角成线性关系 。这时,
第三节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3、汽车中性转向
K=0时 ,5-11)式变为:
即转向半径
,因此,汽车K=0时只要前轮转角不变
,不同速度下对应的转向半径就不变,它总是等于汽车在极
低速行驶时(无侧偏角)的转向半径。因此K=0时汽车稳态
响应为中性转向。
第三节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荷变化量增大,从而增加汽车不足转向。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和悬架的关系

汽车理论第六章 修改

汽车理论第六章 修改

第二节 汽车转向运动学和动力学
一、无侧偏时的转向运动
cot1

co t 2

OG L

OD L

d L
1 2
2
L
R0 tan
R0

L

二、有侧偏时的转向运动
tan(
1)

AD OD
tan 2

BD OD
R
L
2 1


L R
1
2
三、转向时的受力分析
一、汽车稳态转向特性
稳态转向时横摆角速度增益
u
u
u
u
r
)s

R
L R

1

2

R
L

m(
a

b u2 )
R L k2 k1 R

L
1
m L2
(a k2

b )u 2 k1
L 1 Ku 2
稳定性因数
K

m L2
a ( k2

b )
k1
二、稳态转向类型
稳定性因数 K 是表征汽车稳态响应的一个重要的参
量进行评价和分析。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研
究主要是分析汽车作曲线运动时的响应,
并以相关的物理量来表征汽车的操纵稳定 性能。
二、驾驶员-汽车系统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研究对象是将 驾驶人包括在内,进行包含驾驶人反 馈的汽车响应研究
• 人-车闭环系统
三、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的评价方法
• 对试验中汽车性能的评价可分为主观评价和客观 评价两种。
临界车速
r u/L

汽车理论:汽车侧向动力学

汽车理论:汽车侧向动力学

=
−(δ
−ξ)
=
β
+
L1ωr
u
−δ
α2
= υ − L2ωr
u
=
β

L2ωr
u
前轮和后轮侧偏力:
FY1 = k1α1
FY 2 = k2α 2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左曙光教授教案
汽车线性两自由度模型
⎧ ⎨ ⎩
k 1α
L1k
1+
1α 1
k 2α
−L
2=m
2 k 2α 2
(u =
ω
I
r+
z ω& r
υ&
)

ωr δ
⎟⎞ ⎠S
=
u/L 1+ Ku2
δ = (1+ K ) ⋅u2 ⋅ L 保持半径不变 R
δ
K >0
K =0
K <0
现代轿车, 侧向加速度0.3g时,K ≈ 0.0024s2 m2 侧向加速度0.5g时,K ≈ 0.0026s2 m2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左曙光教授教案
几个表征稳态响应的参数
1、前后轮侧偏角之差 (α1 −α2 )
uch =
−1 K
当 uch =
− 1 时 (临界车速 ), K
ωr δ
⎟⎞ ⎠K <0
=

K ↑, uch ↓ 过多转向越大
u → uch时, 很小的δ 也会ωr (∞), 产生急转、 侧滑和翻车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左曙光教授教案
前轮角阶跃作用下的汽车稳态响应
稳态响应的三种类型:不足转向、中性转向、过度转向
实验工况:车速 22.35m/s;侧向加速度 0.4g

汽车理论课件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概要

汽车理论课件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概要

回正力矩变形转向角δa
a
1100Na
T
T
— 回正力矩变形转向系数;N a — 回正力矩系数。
汽车理论课件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与
38
悬架的关系概要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回正力矩引起的变形转向角
➢前轴趋于增加不足转向;后轴趋于减少不足转向。
汽车理论课件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与
39
悬架的关系概要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二、侧倾时垂直载荷在左右轮上的重新 分配及其对稳态响应的影响
1.侧倾时垂直载荷在左右轮上的重新分配
➢工字形车架代表车厢,悬 挂质量为Ms。
➢工字形车架分别通过前、 后悬架的侧倾中心m01和m02 与前后轴相铰接,同时又通过 前后悬架的弹性元件分别与前、 后轴相连接。
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本节将学习弹性侧偏角、 侧倾转向角和变形转向角 等基本概念,分析不同悬架及参数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 影响,了解改善汽车操纵稳定性的方法。
汽车理论课件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与 悬架的关系概要
返回目录 1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汽车进行了较多简化,汽车行驶过程中,还应 考虑以下因素对轮胎侧偏角的影响。
32
悬架的关系概要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后悬架的侧倾转向对稳态转向特性的影响
汽车理论课件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与
33
悬架的关系概要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汽车理论课件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与
34
悬架的关系概要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汽车理论课件-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汽车理论课件-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極限側向加速度 極限車速
發生側滑時的 控制能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評價參量
回至原來路徑 所需時間
操縱穩定性包含的內容
*
汽車理論
第二十五講
主講教師:楊志華
學時:48
第一節 操縱穩定性概述
二、車輛坐標系與轉向盤角階躍 輸入下的時域回應
1.車輛坐標系
右手系
*
第一節 操縱穩定性概述
2.穩態回應特性
➢汽車直線行駛時,急速轉動轉向盤至某一轉角時,停止轉 動轉向盤並維持此轉角不變,即給汽車以轉向盤角階躍輸入。
*
第一節 操縱穩定性概述
2.橫擺角速度頻率回應特性
轉向盤轉角正弦輸 入下,頻率由0→∞變 化時,汽車橫擺角速 度與轉向盤轉角的振 幅比及相位差的變化 規律。
評價參量
➢共振峰頻率。 ➢共振時振幅比。 ➢相位滯後角。 ➢穩態增益。
操縱穩定性包含的內容
*
第一節 操縱穩定性概述
3.轉向盤中間位置操縱穩定性
*
第一節 操縱穩定性概述
瞬態回應的評價指標
1)時間上的滯後
2)執行上的誤差 (ωr1/ωr0)×100%
稱為超調量
3)橫擺角速度的波動 波動的ω =2π/T , 取
決於汽車的結構參數
4)進入穩態所經歷 的時間σ
*
第一節 操縱穩定性概述
三、操縱穩定性的研究方法
將汽車作為開路控制系統 人—汽車系統作為閉路系統
轉向盤小轉角、低頻 正弦輸入下,汽車高速 行駛時的操縱穩定性。
評價參量
4.回正性
➢轉向靈敏度。 ➢轉向盤力特性。 ➢轉向功靈敏度。
轉向盤力輸入 下的時域回應。
評價參量
➢回正後剩餘橫擺角 速度與剩餘橫擺角。

《汽车理论》汽车操纵稳定性

《汽车理论》汽车操纵稳定性

(a 2 k1

b 2 k 2 )wr
ak1
0
消除v,便可求出稳态横摆角度增益:
wr

s
1
m L2
u/L

a k2

b k1
u 2

1
u
/L Ku
2
式中:
K

m L2

a k2

b k1

K为稳定性因数,它是表征稳态响应的一个重要参数。
齐✓齐次次方方程 程的通通解解为:


1,wr Cewot sin wo 1,wr C1 C2 ewot
1 2 t


1,w C e C e wo wo 2 1 t
反应时间τ、衰减振动圆频率ω。
横摆角速度频率响应特性评价
共振峰频率f、1Hz时的相位滞后角。
6.2 轮胎的侧偏特性
轮胎的侧偏特性主要是指侧偏力、回正力矩与侧偏角间的 关系。是研究操纵稳定性的基础。
1)轮胎的坐标系
2)轮胎的侧偏现象和侧偏 力—侧偏角曲线
3)轮胎的结构、工作条件 对侧偏特性的影响
b0 Lk1 k2 b1 muak1
上式为单自由度强迫振动微分方程,通常写作:
••


wr 2w0 wr w02 wr B0 B 1
式中:
w02
h
c / m' /(2w0 m' )
B0 b0 / m'
o称为固有频率 称为阻尼比
B1 b1 / m'
侧偏现象:当车轮有侧向 力作用时,FY 没有达到附着 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亦将偏 离车轮平面的方向。这就是 轮胎的侧偏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操纵性是指汽车能够确切地响应
驾驶员指令的能力。
• 稳定性是指汽车抵抗改变其行驶方向
的各种外界干扰(路面扰动或风扰 动),并保持稳定行驶而不失去控制, 甚至翻车或侧滑的能力。
一 汽车坐标系
• 汽车坐标系及其描述
r横摆角速度( yaw) w垂直速度
p侧倾角速度(roll ) q俯仰角速度( pitch)
汽车理论
Automobile Theory
XXXX大学车辆与动力学院
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
School of Vehicle & Motive Power Engineering
本节课内容提要
本课程的结构、地位和要求; 汽车动力性等六大性能概念;
汽车理论学科发展情况。
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
School of Vehicle & Motive Power Engineering
第二节 汽车转向运动学和动力学
一、无侧偏时的转向运动
cot1
co t 2
OG L
OD L
d L
1 2
2
R0
L
tan
R0
L
二、有侧偏时的转向运动
tan(
1)
AD OD
tan 2
BD OD
R
L
2 1
L R
1
2
三、转向时的受力分析
FY1
mu2 R
b L
cos
1
mu2 R
b L
FY 2
基本要求
• 纪律要求: • 作业:
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
School of Vehicle & Motive Power Engineering
第六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第一节 概述
•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指在驾驶者不感
到过分紧张、疲劳的条件下,汽车能遵循 驾驶者通过转向系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 行驶,且当遭遇外界干扰时,汽车能抵抗 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
u前进速度
侧向速度
• 汽车操纵稳定性是汽车的主要性能之一。 汽车操纵稳定性可以借助一些相关的物理
量进行评价和分析。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研
究主要是分析汽车作曲线运动时的响应,
并以相关的物理量来表征汽车的操纵稳定 性能。
二、驾驶员-汽车系统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研究对象是将 驾驶人包括在内,进行包含驾驶人反 馈的汽车响应研究
• 人-车闭环系统
三、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的评价方法
• 对试验中汽车性能的评价可分为主观评价和客观 评价两种。
• 主观评价法指让试验评价人员根据试验时自己的 感觉进行评价的方法。
• 客观评价法是通过测试一起测出能够表征汽车操 纵稳定性能的参数,如横摆加速度、侧向加速度 以及侧倾角等来评价操纵稳定性的方法。
mu2 R
a L
1
m L
b k1
u2 R
2
m L
a k2
u2 R
第三节 汽车的稳态转向
汽车的等速直线运动就是一种稳态。如 果在等速直线运动时,给汽车一个转向盘角 阶跃输入,即一个定值的方向盘转角,汽车 将经短暂的时间后进入等速圆周运动,即进 入稳态转向(稳态响应)过程。
一、汽车稳态转向特性
稳态转向时横摆角速度增益
汽车理论
• 绪论(通过性)
• 第一章:地面--轮胎力学
• 第二章:汽车动力学
• 第三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 第四章:汽车发动机功率和传动系传动比选择
• 第五章:汽车的制动性
• 第六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 第七章:汽车行驶平顺性
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
School of Vehicle & Motive Power Engineering
a
y 对1
关系用斜率表示,斜率
2
0
不足转向
反之,则为过度转向
1- 2与R的关系
r
1
u
/L Ku
2
r Ku 2 r
u / L
u
1
发生变化或不变
2
2)转向半径之比 R / R0
1 2=0
R=R0 ,
R / R0
1 2 0
R R0 1
中性转向
u2
过多转向
转 向 半 径 比 值
FY 2
u
u
u
u
r
)s
R
L R
1
2
R L m( a b )u2 R L k2 k1 R
L
1
m L2
(a k2
b )u 2 k1
1
L Ku
2
稳定性因数
K m(a b) L2 k2 k1
二、稳态转向类型
稳定性因数 K 是表征汽车稳态响应的一个重要的参
数。随着汽车行驶车速的变化,汽车的稳态响应可以
按照稳定性因数 K 的数值分为中性转向,不足转向
Fy
FY1
Cn C
L1
L1
L
3)静态储备系数S.M
使汽车前后轮产生相同侧偏角的
侧向力作用点 中性转向点Cn
静态裕度
SM a`-a L
a`中性转向点至前轴的距离;
a 质心至前轴的距离
FY 2
Fy
FY1
Cn C
a
a`
L
四、影响汽车稳定响应的一些使用参数
1. 轮胎气压
K
m L2
a (
k2
b )
和过度转向三类。
当k>0时,汽车为不足转向; 当k=0时,汽车为中性转向; 当k<0时,汽车为过多转向;
中性转向K 0;r u L
特征车速
r u L
u/L 1 Ku2
uch u
临界车速
r u/L
1 Ku2
u L
ucr
u
三、表征稳态响应的参数 1)前、后轮侧偏角绝对值之差 (1 2 )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主观评价是驾驶 人根据不同的驾驶任务操纵汽车时,依据 对操纵动作难易程度的感觉来对汽车进行 评价,即驾驶人对汽车的易操纵性所进行 的评价。
通常指定一组评价者,一般为10- 25名,用统计的方法来获得评价结果。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主观评价包含不同 驾驶任务的多项目评价和总评价。
评价项目可分为:直线行驶稳定性 (包括转向回正能力、侧风敏感性、路向 不平敏感性等)、行车变道的操纵性、转 弯稳定性(包括转向的准确性、固有转向 特性、转弯制动特性等)以及操纵负荷等。
FY1
mL2 L
ay
FY 2
mL1 L
ay
1 2 0 K 0 1 2 0 K 0 1 2 0 K 0
1 2 Kay L
1-2
1 2 Kay L
K 0中性转向
ay
K 0过度转向
a y 0.3 ~ 0.4g,1 2与a y不再为线性关系
和r急剧变化,出现半径迅速增加或减小的现象。
k1
K
m L2
(a (
k2
b k1
)
m L2
a (
k2
b k1
)
m L2
(
b k1
b )
k1
2. 装载质量
载荷与侧偏力的关系
K K 0
K
K
m L2
a (
k2
b k1
)
m L2
a (
k2
b k1
)
m L2
(
b k1
b )
k1
汽车装载质量增大后将使得汽车稳定性 因数 的数值降低,极限情况下将使得 ,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