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操纵稳定性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详解

转向盘中心区操纵稳定性:指转向盘小转角、低频正弦输入下汽车高 速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它代表了汽车经常行驶工况下的操纵稳定性。
机动性:代表汽车机动灵活性的性能,最小转弯半径是评价汽车机动 性的重要指标。
直线行驶性:侧风稳定性与路面不平度稳定性是汽车直线行驶时在外 界干扰输入下的时域响应。
极限行驶性能:指汽车在处于正常行驶与异常危险运动之间的运动状 态下的特性,它表明了汽车安全行驶的极限性能。
汽车在附着系数较大的路面上作小转向运动,认为是线性区评价; 汽车在附着系数较小的路面作大转向运动,认为是非线性区评价。
5.稳态评价和动态评价
稳态:指没有外界扰动、车速恒定、转向盘上的指令固定不变,汽 车的输出运动达到稳定平衡的状态。
稳态评价:汽车达到稳态状态的评价。 动态评价:汽车从接收转向指令或扰动指令开始到达到稳态状态之 前的运动评价。 稳态不存在操纵稳定性问题,所有的操纵稳定性问题都是动态反应 问题。
第2页
汽车操纵稳定性
定义:指在驾驶人不感觉过分紧张、疲劳的条件下,汽车能按照驾 驶人通过转向系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直线或转弯)行驶;且当受 到外界干扰(路不平、侧风、货物或乘客偏载)时,汽车能抵抗干扰 而保持稳定行驶的性能。
操纵性:即汽车能够确切地响应驾驶人通过转向盘给定的转向指令 行驶的能力,反映了汽车与驾驶人配合的程度。
2021/1/30
5.1.2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本内容和评价指标
➢ 汽车操纵稳定性需要采用较多的物理量从多个方面进行 评价,见表书本中的5-1。
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的稳态响应和瞬态响应:是表征汽车操纵稳定性 的转向盘角位移输入下的时域响应,是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础特性。
《汽车操纵稳定性》课件

06
汽车操纵稳定性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品牌汽车操纵稳定性优化案例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通过优化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
该品牌汽车通过改进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的设计和参数, 实现了在各种路况下都能够保持较好的操纵稳定性。具体 措施包括采用先进的悬挂系统、优化转向齿条和齿轮的设 计、改善轮胎的抓地力等。这些改进使得汽车在高速行驶 、紧急变道和弯道行驶时更加稳定,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和舒适性。
汽车操纵稳定性是评价汽车性能的重要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之一,它涉及到汽车的操 控性、安全性、舒适性等多个方面,对驾驶员的驾驶体验和行车安全 具有重要影响。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重要性
03
提高行车安全性
提高行驶稳定性
提高乘坐舒适性
良好的汽车操纵稳定性可以提高驾驶员对 汽车的操控信心,减少因失控而引发的交 通事故。
良好的汽车操纵稳定性可以使汽车在行驶 过程中保持稳定,减少侧滑、失稳等现象 的发生,提高行驶安全性。
案例二:某品牌汽车控制系统优化案例
总结词
通过先进的控制系统,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
详细描述
该品牌汽车采用了先进的控制系统,如电子稳定程序和 牵引力控制系统,来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这些系统 通过实时监测车辆的动态特性和驾驶员的操作,自动调 整发动机输出和制动系统的制动力,以保持车辆的稳定 性和控制性。通过这些控制系统的优化,该品牌汽车在 各种驾驶条件下都能够提供更好的操纵性能和安全性。
良好的汽车操纵稳定性可以使汽车在行驶 过程中更加平顺,减少颠簸和振动,提高 乘坐舒适性。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早期的汽车由于没有转向助力、悬挂系统等装置,操纵稳定 性较差。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操纵稳定性逐渐得到改 善。
汽车操纵稳定性概述

汽车操纵稳定性概述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指车辆在加速、刹车、转弯等操作时,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控性的能力。
这一特性对驾驶员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行车的安全和舒适性。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悬挂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汽车操纵稳定性进行概述。
首先,悬挂系统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起到了关键作用。
悬挂系统主要由弹簧、减振器和稳定杆等组成。
弹簧和减振器能够减缓车辆在通过不平路面时产生的颠簸感,提高悬挂系统的工作效率。
稳定杆可以减少车辆转向时的侧倾,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因此,一个良好的悬挂系统对车辆的操纵稳定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制动系统对操纵稳定性也有很大的影响。
制动系统主要由刹车盘、刹车片和刹车油等构成。
当驾驶员需要紧急刹车时,一个良好的制动系统可以迅速减速并能够保持车辆的稳定性。
如果制动系统工作不正常,可能会导致车辆在刹车时出现抱死现象,从而失去了对车辆的控制。
在操纵稳定性方面,转向系统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转向系统主要由转向机构、转向齿轮和转向轴等构成。
一个良好的转向系统可以提供准确而稳定的转向操作,驾驶员可以更容易地控制车辆的前进方向。
在紧急转弯时,一个稳定的转向系统可以避免车辆失控或侧翻的风险。
此外,轮胎也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的轮胎可以提供良好的抓地力和操控性能,这对车辆的操纵稳定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果轮胎的磨损过度或者胎压不正确,都可能导致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失去稳定性。
除了这些因素之外,车辆的重心位置也会对操纵稳定性产生影响。
低重心的车辆相对于高重心的车辆在行驶中更加稳定。
因此,现代的汽车设计会尽量将重心降低,以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总结起来,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悬挂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以及轮胎等都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操纵稳定性,驾驶员应该保持良好的驾驶技巧,同时定期检查和维护车辆的关键部件,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汽车操纵稳定性

(4)用转向半径表示汽车稳态转向特性
(5)用静态储备系数S·M来表征汽车稳态转向特性
S M a' a k2 a L k1 k2 L
3.汽车稳态转向特性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
汽车不能具有过多转向特性。汽车具有中性转向特性 也不好,因为汽车本身或外界使用条件的某些变化,中性 转向特性的汽车常会转变成过多转向特性而使操纵稳定性 变差。不足转向特性的汽车转向灵敏性较差,汽车的不足 转向性不可过大。因此,只有具有适度不足转向特性的汽 车,才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才能保持行车安全。《机 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规定,汽车(三 轮汽车除外)应具有适度的不足转向特性。
6.4.2 轮胎
1.轮胎气压 2.轮胎结构型式
6.4.3 汽车驱动方式
转向时随施加于轮胎上切向力的增加, 轮胎的侧偏刚度减小,使汽车产生的侧偏角增 大。因此,后轮驱动的汽车转向时施加驱动力, 后轮侧偏刚度减小,使后轮侧偏角增加,有减 小不足转向、向过多转向转化的趋势。前轮驱 动的汽车转向时施加驱动力,前轮侧偏刚度减 小,使前轮侧偏角增加,有增加不足转向的作 用。
第三节
汽车稳态转向特性与瞬态响应
主讲教师:刁立福
由转向盘输入引起的汽车运动状况,可分为 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稳态与随时间变化的瞬态两种, 相应的汽车响应称为稳态响应与瞬态响应。
6.3.1 汽车稳态转向特性
1.汽车稳态转向的几何关系
L R
(1
2)
2.汽车稳态转向特性的表示方法
(1)用汽车稳定性因数表示汽车稳态转向特性
过多转向特性增加。 对载货汽车来说,由于后轮载荷的变化常比前轮载
荷变化大3~4倍,因而如果在一定的侧向加速度下,空 载时前轮侧偏角往往比后轮侧偏角大;那么满载时后轮 侧偏角则往往比前轮侧偏角大得多。因此,加大后轴载 荷会增大汽车的过多转向的倾向,这可以说是所有汽车 的共同的特性。而载货汽车由于其后轴载荷变化幅度大, 所以重载时往往出现过多转向的倾向。
汽车操纵稳定性标准

汽车操纵稳定性标准汽车操纵稳定性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对驾驶员操纵指令的响应和车辆稳定性的表现。
操纵稳定性标准是衡量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保障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汽车操纵稳定性标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车辆的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轮胎和车辆质量等都会对操纵稳定性产生影响。
悬挂系统的设计和调校直接影响了车辆在转弯时的稳定性和平顺性,转向系统的精准度和灵敏度会影响驾驶员对车辆方向的控制,而制动系统的灵敏度和制动距离则直接关系到车辆的操纵安全性。
此外,轮胎的抓地力和车辆质量的分布也会对操纵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为了保障汽车操纵稳定性的标准,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测试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在技术规范方面,需要对汽车的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进行详细的设计要求和性能指标,确保其能够满足操纵稳定性的要求。
在测试标准方面,需要建立相应的测试方法和测试流程,对车辆在不同路况和操纵条件下的操纵稳定性进行全面的测试评估。
只有通过严格的技术规范和测试标准,才能够确保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达到标准要求。
此外,对于汽车操纵稳定性标准的监督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部门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对汽车制造企业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评估,确保其生产的汽车能够符合操纵稳定性标准。
同时,还需要建立消费者投诉和举报机制,让消费者能够及时反映汽车操纵稳定性方面的问题,从而促使企业改进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的安全。
总之,汽车操纵稳定性标准是保障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需要综合考虑车辆的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轮胎和车辆质量等多个因素,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测试标准,并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保障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汽车操纵稳定性

减震器的影响:减震器的作用是当钢板弹簧变形
时,能迅速消减其震动,使汽车平稳行驶。重影响操纵稳定性。 前轴和车架变形:由于车架是汽车的基础,他的 变形会直接影响各部件的连接及配合,从而直接 影响操纵稳定性。
转向系的影响
行驶系
轮胎
悬架和减震器
前轴和车架变形
轮胎的影响:轮胎是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一个
重要因素,增大轮胎的能力,特别是后胎的载荷 能力,例如加大轮胎的尺寸,合适的胎压,会改 善汽车的操纵操纵稳定性。 悬架的影响:悬架的作用是把车架与汽车前后桥 连接在一起,并使车轮在行驶中所承受的冲击力 不直接到车架,以免引起车身的剧烈震动而加速 零件的损坏。
制动系的影响
制动系
制动间隙
前后轮抱死次序
制动间隙:制动间隙不合适,会使汽车制动是发
生跑偏,汽车向制动间隙小的一侧跑偏,从而影 响汽车操纵稳定性。 前后轮抱死次序对操稳性的影响:紧急制动时, 如果汽车后轮制动抱死,汽车后轴将产生严重侧 滑,失去操纵稳定性,而前轮抱死,汽车又失去 转向能力。因此,汽车应安装防抱死系统。
汽车操纵稳定性
汽车操纵稳定性
概念:汽车操纵稳定性,是指在驾驶员不
感觉过分紧张、疲劳的条件下,汽车能按 照驾驶员通过转向系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 向(直线或转弯)行驶;且当受到外界干 扰(路不平、侧风、货物或乘客偏载)时, 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性能。
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因素
行驶系的影响
转向系
转向器
转向传动机构
转向器的影响:汽车行驶时,驾驶员对汽车行驶
方向的改变是通过操纵方向盘来实现的,转向盘 的性能直接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转向器出现 的问题:转向器缺油﹑转向器游隙过大
任务3.1 汽车操纵稳定性能评价指标

任务总结评价
1、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定义及评价指标 2、汽车的转向特性 3、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因素
任务3.1汽车制动性能评价指标
内容
一、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定义及评价指 标 二、汽车的转向特性 三、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因素
(一)、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定义及评价指标
汽车操纵稳定性,是指在驾驶员不感觉过 分紧张、疲劳的条件下,汽车能按照驾驶员通 过转向系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直线或转弯) 行驶;且当受到外界干扰(路不平、侧风、货 物或乘客偏载)时,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 定行驶的性能。
1、汽车运动坐标
2、汽车低速行驶时的转向特性
3、 汽车高速行驶时的转向特性
(三)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因素
1、前轮定位参数的影响 前轮定位参数包括:前轮外倾角、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 和前轮前束(前束角) 2、后悬架结构参数的影响 3、 横向稳定杆的影响 4、轮胎的影响 5、前轴或车架变形的影响 6、悬架的影响 7、传动系的影响
Hale Waihona Puke (一)、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定义及评价指标
1、方向盘角阶跃输入法下的稳态响应,方向盘角阶跃输入法 下瞬态响应 2、横摆角速度频率响应特性 3、转向盘中间位置操纵稳定性 4、回正性 5、转向半径 6、转向轻便性 7、直线行驶性、侧向风稳定性、路面不平度稳定性 8、典型行驶工况性能 9、极限行驶性能
(二)转向特性
汽车操纵稳定性概述(教案)

第四章 汽车操纵稳定性第一节 概述汽车操纵性,是指驾驶员以最少的修正而能维持汽车按给定的路径行驶以及按驾驶员愿望转动转向盘来改变汽车行驶力向的能力。
可通过考察下列关系来评价操纵性能的好坏:(1)在规定车速下,车辆质心曲线轨迹与转向盘转角的关系;(2)以规定角速度迅速转动转向盘后,车辆转向横摆角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3)车辆在圆周行驶时其转向盘上的作用力与车辆侧向加速度的关系。
(4)为保证规定速度行驶的车辆轨迹曲率半径能按规定要求变化,而必须施加在转向盘上的作用力。
汽车操纵稳定性,是指汽车抵抗力图改变其位置或行驶方向的外界影响的能力。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外界干扰,会产生运动参数的变化。
如果外界干扰消失后,车辆运动参数能恢复到原状态,即称这种运动状态是稳定的。
对于一定结构的车辆,汽车运动状态是否稳定与汽车速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车辆稳定性可用临界车速来衡量。
汽车速度超过临界值,汽车行驶就处于不稳定状态。
汽车操纵稳定性不仅影响汽车驾驶操作的方便程度,而且也是决定汽车高速行驶安全的一个重要性能。
5.1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本内容5.1.1 基本定义汽车操纵稳定性需要采用较多的物理参量从多方面来进行评价。
表5-4给出了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本内容及评价所用物理参量。
在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研究中,常把汽车作为一个控制系统,求出汽车曲线行驶的时域响应和频域响应,并以它们来表征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能。
汽车曲线行驶的时域响应,是指汽车在转向盘输入或外界侧向干扰输入下的侧向运动响应。
转向盘输入有角输入和力输入两种形式。
给转向盘作用一个角位移,称为角位移输入简称角输入;给转向盘作用一个力矩,称为力矩输入,简称力输入。
在实际驾驶车辆时,驾驶员对转向盘同时加入这两种输入。
外界侧向干扰输入主要是指侧向风与路面不平产生的侧向力。
表5-4中的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稳态响应及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的瞬态响应,就是表征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转向盘角位移输入下的时域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汽车行驶的纵向和横向稳定性条件;掌握车辆坐标系的有关术语,了解影响侧偏特性的因素,掌握轮胎回正力矩与侧偏特性的关系;熟练掌握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汽车转向轮的振动和操纵稳定性的道路试验内容。
汽车在其行驶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复杂的情况,有时沿直线行驶,有时沿曲线行驶。
在出现意外情况时,驾驶员还要作出紧急的转向操作,以求避免事故。
此外,汽车还要经受来自地面不平、坡道、大风等各种外部因素的干扰。
一辆操纵性能良好的汽车必须具备以下的能力:(1)根据道路、地形和交通情况的限制,汽车能够正确地遵循驾驶员通过操纵机构所给定的方向行驶的能力——汽车的操纵性。
(2)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具有抵抗力图改变其行驶方向的各种干扰,并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汽车的稳定性。
操纵性和稳定性有紧密的关系:操纵性差,导致汽车侧滑、倾覆,汽车的稳定性就破坏了。
如稳定性差,则会失去操纵性,因此,通常将两者统称为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汽车的主要使用性能之一,随着汽车平均速度的提高,操纵稳定性显得越来越重要。
它不仅影响着汽车的行驶安全,而且与运输生产率与驾驶员的疲劳强度有关。
节汽车行驶的纵向和横向稳定性 5.1.1 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性汽车在纵向坡道上行驶,例如等速上坡,随着道路坡度增大,前轮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不断减小。
当道路坡度大到一定程度时,前轮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为零。
在这样的坡度下,汽车将失去操纵性,并可能产生纵向翻倒。
汽车上坡时,坡度阻力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加,在坡度大到一定程度时,为克服坡度阻力所需的驱动力超过附着力时,驱动轮将滑转。
这两种情况均使汽车的行驶稳定性遭到破坏。
图 汽车上坡时的受力图图为汽车上坡时的受力图,如汽车在硬路面上以较低的速度上坡,空气阻力w F 可以忽略不计,由于剩余驱动力用于等速爬坡,即汽车的加速阻力0=j F ,加速阻力矩0=j M ,而车轮的滚动阻力矩f M 的数值相对来说比较小,可不计入。
分别对前轮着地点及后轮着地点取力矩,经整理后可得⎪⎪⎭⎪⎪⎬⎫=+-=--0sin cos 0sin cos 21L G h aG Z LG h bG Z g g αααα ()当前轮的径向反作用力01=Z 时,即汽车上陡坡时发生绕后轴翻车的情况,由式 可得0sin cos =-ααG h bG g将上式整理,可得不发生翻车的最大坡度角由下式确定: gh btg =max α () 当道路的坡度角max αα≥时,汽车即失去操纵并可能后轴翻倒。
汽车重心至后轴的距离b 越大,重心高度g h 越小,则汽车越不容易发生绕后轴翻倒,汽车的纵向稳定性越好。
在正常装载情况下,式()是能够满足的。
在上述稳定分析中,尚未考虑驱动轮滑转的可能性。
后轮驱动的汽车,以较低速度等速上坡时,驱动轮不发生滑转的临界状态为ϕαϕ2max max sin Z G F t == () 式中:m ax ϕα——汽车后轮不发生滑转所能克服的最大道路坡度角。
驱动轮滑转与附着系数,汽车重心的位置及汽车的驱动型式有关。
将式代入式中,整理得 gh L a tg ϕϕαϕ-=m ax ()显然,如果 m ax ϕαtg <max αtg 即 m ax ϕα<m ax α则当汽车遇有坡度角为m ax α的坡道时,驱动轮因受附着条件的限制而滑转,地面不能提供足够的驱动力以克服坡度阻力,因而无法上坡,也就避免了汽车的纵向翻倒。
所以,汽车滑转先于翻倒的条件是g h L a ϕϕ-<gh b将上式整理得gh b>ϕ () 上式即为后轮驱动型汽车的纵向稳定性条件。
对于前轮驱动型汽车,其纵向稳定性条件为L >0对于全轮驱动型汽车,其纵向稳定性条件为gh b>ϕ 由于现代汽车的重心位置较低,因此上述条件均能满足而有余。
但是对于越野汽车,其轴距L 较小,重心较高(g h 较大),轮胎又具有纵向防滑花纹因而附着系数较大,故其丧失纵向稳定性的危险增加。
因此,对于经常行驶于坎坷不平路面的越野汽车,应尽可能降低其重心位置,而前轮驱动型汽车的纵向稳定性最好。
5.1.2 汽车横向稳定性汽车横向稳定性的丧失,表现为汽车的侧翻或横向滑移。
由于侧向力作用而发生的横向稳定性破坏的可能性较多,也较危险。
图 汽车在横向坡道上转向时的受力图图所示汽车在横向坡路上作等速弯道行驶时的受力图。
随着行驶车速的提高,在离心力c F 作用下,汽车可能以左侧车轮为支点向外侧翻。
当右侧车轮法向反力0=zR F 时,开始侧翻。
因此,汽车绕左侧车轮侧翻的条件为g c g c h G BG B F h F ββββsin 2cos 2sin cos ++≥ () 如汽车转弯半径为R ,行驶速度为u ,则gRGu F c 2=将c F 代入式(),可求出在横向坡道上不发生向外侧翻的极限车速为ββtan 2)tan 2(max B h h B gR u g g -+=()由式()可见,当横向坡度值Bh g 2tan =β时,式中分母为零,∞=max u ,说明汽车在此坡度弯道行驶时,任意速度也不会使汽车绕外侧车轮侧翻。
因此在公路建设上常将弯道外筑有一定的坡度,以提高汽车的横向稳定性。
若在水平路面上(0=β),汽车转弯行驶不发生侧翻的极限车速为gh gRBu 2max =() 比较式()和式(),式()的m ax u 显然比式()大。
汽车在横向坡道上行驶发生侧滑的临界条件为ϕββββ)cos sin (sin cos G F G F c c +=-式中 ϕ——附着系数。
整理后,得汽车在侧滑前允许的最大速度为βϕβϕϕtan 1)tan (max -+=gR u当ϕβ1tan =时,∞=ϕu ,则以任何车速行驶也不发生侧滑。
在0=β的水平道路上,汽车侧滑前所允许最大速度为ϕϕgR u =max ()为了行驶安全,应使侧滑发生在侧翻之前,即max max u u <ϕβββϕβϕtan 2)tan 2(tan 1)tan (B h h B gR gR g g -+<-+整理后得 gh B2<ϕ () 比值gh B2称为侧向稳定性系数,侧翻只能在附着系数大于侧向稳定性系数的道路上才能发生。
在干燥沥青路面上,ϕ=~,一般满足式()的条件。
只有当汽车重心提高后,减小了横向稳定性系数,才增加了翻车的危险。
节 轮胎的侧偏特性轮胎的侧偏特性是研究汽车操纵稳定性理论的出发点。
5.2.1 轮胎的坐标系与术语图 车轮坐标系图示出车轮的坐标系,其中车轮前进方向为x 轴的正方向,向下为z 轴的正方向,在x 轴的正方向的右侧为y 轴的正方向。
(1)车轮平面 垂直于车轮旋转轴线的轮胎中分平面。
(2)车轮中心 车轮旋转轴线与车轮平面的交点。
(3)轮胎接地中心 车轮旋转轴线在地平面(xOy 平面)上的投影(y 轴),与车轮平面的交点,也就是坐标原点。
(4)翻转力矩x T 地面作用于轮胎上的力,绕x 轴的力矩。
图示方向为正。
(5)滚动阻力矩y T 地面作用于轮胎上的力,绕y 轴的力矩。
图示方向为正。
(6)回正力矩z T 地面作用于轮胎上的力,绕z 轴的力矩。
图示方向为正。
(7)侧偏角α 轮胎接地中心位移方向(车轮行驶方向)与x 轴的夹角。
图示方向为正。
(8)外倾角γ xOz 平面与车轮平面的夹角。
图示方向为正。
5.2.2 轮胎的侧偏现象如果车轮是刚性的,在车轮中心垂直于车轮平面的方向上作用有侧向力y F 。
当侧向力y F 不超过车轮与地面的附着极限时,车轮与地面没有滑动,车轮仍沿着其本身行驶的方向行驶;当侧向力y F 达到车轮与地面间附着极限时,车轮与地面产生横向滑动,若滑动速度为Δu ,车轮便沿某一合成速度u ′方向行驶,偏离了原行驶方向,如图所示。
图 有侧向力作用时刚性车轮的滚动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y F 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也将偏离车轮平面的方向,这就是轮胎的侧偏现象。
下面讨论具有侧向弹性车轮,在垂直载荷为W 的条件下,受到侧向力y F 作用后的两种情况:(1)车轮静止不动时 由于车轮有侧向弹性,轮胎发生侧向变形,轮胎与地面接触印迹长轴线aa 与车轮平面cc 不重合,错开Δh ,但aa 仍平行于cc ,如图5.5a 所示。
(2)车轮滚动时 接触印迹的长轴线aa ,不只是和车轮平面错开一定距离,而且不再与车轮平面cc 平行。
图示出车轮的滚动过程中,车轮平面上点A l 、A 2、A 3、…依次落在地面上,形成点1A '、2A '、3A '…,点1A '、2A '、3A '的连线aa 与cc 的夹角α,即为侧偏角。
车轮就是沿着aa 方向滚动的。
显然,侧偏角α的数值是与侧向力y F 有关的。
图轮胎的侧偏现象a)静止b)滚动5.2.3 轮胎的侧偏特性图轮胎的侧偏特性F与α成线性关图所示为一轮胎的侧偏力~侧偏角关系曲线。
曲线表明,侧偏角不超过3°~4°时,可认为y F的增大,α增大较快,轮胎产生滑移。
汽车正常行驶时,侧向加速度一般不超过(~)g,侧偏角不超系。
随着y过4°~5°,故可认为侧偏力与侧偏角成线性关系,可用下式表示:αkF y=()式中k——侧偏刚度[N/(°)],其值应为负值,汽车用低压轮胎k值在300~1000N/(°)。
试验表明,潮湿地面上最大侧偏力减小,但直线段的侧偏刚度无多大变化。
垂直载荷对侧偏特性有很大影响。
图表明,垂直载荷增大后,最大侧偏力增加。
侧偏刚度随垂直载荷的增加而加大。
这是因为,轮胎的垂直载荷越大,附着力就越大,轮胎侧滑的倾向就越小,最大侧偏力增大。
但垂直载荷过大时,轮胎产生剧烈的径向变形,侧偏刚度反而有所下降。
图 垂直载荷对侧偏特性的影响 a)α-y F 图 b) W F y -图轮胎的型式和结构参数对轮胎侧偏特性有显着影响。
尺寸较大的轮胎,侧偏刚度一般较大。
尺寸相同的子午线轮胎和斜交轮胎相比,子午线轮胎具有较大的侧偏刚度。
同一型号、同一尺寸的轮胎,帘布层越多、帘线与车轮平面的夹角越小、气压越高、侧偏刚度越大。
另外,轮辋的型式对侧偏刚度亦有影响。
装有宽轮辋的轮胎,侧偏刚度较大。
5.2.4 回正力矩(绕z 轴的力矩)图 回正力矩的产生在轮胎发生侧偏时,还会产生图所示作用于轮胎绕z 轴的力矩z T 。
圆周行驶时,z T 是使转向车轮恢复到直线行驶位置的主要恢复力矩之一,称为回正力矩。
回正力矩是由接地面内分布的微元侧向反力产生的。
由图可知,车轮在静止时受到侧向力后,印迹长轴线aa 与车轮平面cc 平行,错开Δh ,即印迹长轴线aa 上各点的横向变形(相对于cc 平面)均为Δh ,故可以认为地面侧向反作用力沿aa 线是均匀分布的(图 5.8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