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汉词汇空缺现象的成因及翻译方法

合集下载

汉英翻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

汉英翻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

汉英翻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汉英翻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秦玉君摘要:语言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而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能代表文化特征的基本要素.翻译作为交际的一种手段,必然与词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从词汇空缺的理论内涵八手,分析了汉莫翻译过程中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英汉语言在生活习惯,文化内涵,宗教信仰,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不同对词汇空缺现象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在英汉翻译中解决词汇空缺的方法:包括音译,直译,意译,加注等.关键词:词汇空缺;原因;应对策略一,引言翻译的目的是在译人语中把译出语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然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在地域,环境,习俗,文化,宗教,社会制度,经济条件诸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反映到语言上,便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一种语言中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没有对等或契合的词,即词汇空缺(Lexicalgap).二,词汇空缺定义词汇空缺现象也被称之为”词汇空白”,”词汇空位”或者”文化负载词”.词汇空缺自引入我国外语学术界以来,以往诸多学者皆从不同的角度对词汇空缺现象加以阐释,定义.对于词汇空缺的定义,目前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谭载喜(1980)在英语学界最早提出了词汇空缺这一概念,即:文化个性反映到词汇里,便会出现词汇空缺以及词汇冲突的现象.周玉忠(1991)认为:一般来说,各个语言之间都存在着相关的对等成分,但同时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一种语言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并没有对应或契合的词,这就是词汇空缺现象.王秉钦(1993)认为”空白”指原语中存在某种为异族文化接受者所不明白,莫名其妙的,易于误解的东西,造成异族文化的空白.陈喜荣(1996)则认为词汇空缺即负有特殊文化色彩的词和表达方式所造成的异族文化的空白.郭爱先(1998)将词汇空缺现象重新定义为:”词汇空缺指由于各民族之间文化的差异,一种语言中表示特有事物或概念的词语或语义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对等成分,从而形成异族文化的空缺.”以上各专家对词汇空缺这一现象的解释,定义都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词汇空缺现象的影响,其在本质上是基本相同的,只不过解释,定义的角度略有不同.其中陈喜荣先生的定义最为宽泛,而郭爱先先生对词汇空缺的定义则更全面,也最为科学:不仅包括了完全空缺的词汇也包括了语义有所不同的词汇.三,词汇空缺产生的原因(一)不同的风俗习惯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各语言之间常出现相对的词汇空缺现象.十二生肖即十二属相,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民俗现象.它是一种以动物名称纪年的特殊方式.所谓十二属相就是用十二地支和十二种动物相对应搭配而成,每一种动物代表一年.在英语中没有十二生肖,只有十二星座.(二)不同的宗教信仰儒教,道教,佛教是中国的三大宗教,这三大宗教对中国民众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有道教的”玉帝”,有佛教的“阎王”,”观音”,有神话中的”龙王”等,这些概念在英民族文化中并不存在.英语语言国家的人多信奉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上帝”这个概念是欧美文化的个性.(三)不同的价值取向从价值取向来看,汉语文化是群体取向的,讲求集体主义,而英语文化是个体取向的,讲求个人主义.汉语中常用“鄙人,寒舍”等词,但单译为I,yourhouse等根本反映不出其内涵意义,因为英语中找不到与之对应的谦词.(四)不同的文化内涵人类的语言反映着人类普遍的共性,同时也必然具有个性,即民族性.比如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古代皇帝的儿子被称为”龙子”.然而在西方文化中, 人们却认为dragon是邪恶的代表,是一种狰狞的怪兽,是恶魔的化身. 四,汉英翻译中处理词汇空缺的策略(一)直译法直译法就是指在不引起读者误解和不违背译文表达习惯,语音规范的前提下,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是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民族色彩和语言风格.如纸老虎( papertiger),枪杆子里面出政权(politicalpowergrowsoutofthebarrelofa gun),丢脸(1oseface)等.(二)音译法音译法是国际文化交流中常见的一种方法.翻译人名,地名以及一些表示概念的词,在本族语里找不到对应词来表示时, 均可采用音义法进行翻译.如汉语中的”叩头(kowtou),乌龙茶(oo1. ung)”;英语中的”~onsx(声纳),radar(雷达),”等.(三)意译法意译法是指不保留源语的形式和修辞,而只传递源语意思的翻译法.如:”狗改不了吃屎”可以翻译为”Afoxmaytumgray, butneverkind.”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西方人对狗有好感,认为它们是忠实可靠的朋友,而在汉民族人的心目中对狗含有厌恶鄙视的感情色彩,因此,在翻译”狗改不了吃屎”时不宜保留”狗”的形象,而将其替换为”狐狸”的形象.(四)加注法加注即在直译或意译的基础上,根据内容加以补充,使之从形式上或内容上更符合心理接受和文化期待.如”鸳鸯火锅”仅仅译成”Y uanyanghotpot”,恐怕难以讲清其含义,也难以让西方人了解其原料和味道.所以,宜采用添加注释的方法进行处理:Yuanyang hotpot(withawork,partitionedintotwoparts,oneofwhichisfilledwithhot —spicysoupandtheotherofwhichisfilledwithnon—hot—spicybroth).五,结语必须指出的是,词汇,词义上的空缺完全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应当客观地对待.翻译工作者不但要学习语言,而且要学习语言文化,然后以译文的可读性和读者的接受能力为出发点,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正确处理翻译中出现的这一问题.(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浦东;200135) 参考文献:[1]Baker,M.(1992)InOtherWords:ACoursebookonTranslation [M].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2]Nida,nguage,CultureandTranslating[M].In-nerMongoliaUniversityPress[3]郭爱先.词汇空缺及其可译性[J].解放军外语,1998,21(5):42—45.[4]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5]刘宏.跨文化交际中的空缺现象与文化观念].外语与外语研究,2005(7)[6]谭载喜.翻译中的语义对比试析[c].见:杨自俭,李瑞华主编.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13l一137.[7]周玉忠.英汉对译的不可译现象[c].见:胡文仲主编.文化与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427—428.作者简介:秦玉君(1989年9月),女,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I.117?。

英汉语言中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一)

英汉语言中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一)

英汉语言中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一)摘要]文化差异造成的英汉语言的词汇空缺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自然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普遍存在。

因此了解英汉语言中词汇空缺现象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更为有效地进行跨语言、跨文化交流的前提。

本文通过对产生词汇空缺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在翻译中处理词汇空缺现象的文化策略。

关键词]英汉语言词汇空缺翻译策略作为记录人类思想和历史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工具。

英汉语言产生于不同的文化环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也就存在着差异。

英汉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方方面面的差异导致了语言上的差异,并突出表现在词汇层上。

词汇承载了大量的民族文化的积淀,在成功的交际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翻译作为交际的一种手段,必然与词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民族文化及各民族实践活动的特异性在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中会表现为“词汇空缺”。

因此,在英汉翻译和跨文化交际时,必须考虑各种语言的个性和词汇的空缺现象,才能达到语言转换及文化交流的目的。

一、词汇空缺的涵义及产生词汇空缺现象的原因词汇空缺本质上是不同民族文化的空缺。

英汉语言都有各自的一些特有文化现象专用名词,这些特有文化现象专用名词在其他语言里很难找到相应的对等词或契合词,这种现象往往被称之为“词汇空缺”。

语言之间这种词汇空缺是一种自然现象,表现为形式与内容的空缺。

词汇空缺可以分布在词汇的各个方面上。

例如,在饮食方面,中国人常吃的“馒头”、“腊八粥”等在西方国家就从未有过,于是英语没有对应的词汇;而“pizza”、“turkey”等中国从未有过,因此在汉语里没有与其对应的词汇。

再如,汉语中用“月下老人”象征媒人。

而在英语的众神谱中,却没有这样一位老人。

英语中主司爱情之神是美艳绝伦的维纳斯和调皮、喜欢恶作剧的丘比特。

这两个颇具异族情调的爱情之神对中国普通百姓来说,仍然是一个词汇空缺。

同样,反映汉语民族文化的事物或概念的词汇,在英语中也存在着空缺,如“风水”、“红包”、“有喜”、“中举”、“贱妾”、“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等。

浅析词汇空缺及其翻译

浅析词汇空缺及其翻译

浅析词汇空缺及其翻译词汇空缺是指某种语言中不存在特定的词汇或表达方式来描述某个特定的概念、情感或体验。

这在翻译过程中可能会带来一些挑战,因为翻译者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词或短语来传达原文中缺失的意义。

下面将对词汇空缺及其翻译进行浅析。

词汇空缺可能源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拥有不同的价值观、信仰和习惯,因此可能会涉及到一些独特的概念或情感。

日本文化中有一个概念叫做“森林浴”,指的是在森林中漫步,通过与大自然亲近来恢复身心健康。

这样的概念在其他语言中可能很难准确表达,因为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文化意义。

在翻译时,翻译者可能需要借助相关的描述或解释来传达原文的含义。

词汇空缺还可能源于某些社会或科技发展的新现象。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会出现一些新的概念、产品或行为,这些新事物可能在某些语言中没有对应的词汇。

社交媒体中的“点赞”或“分享”是近年来兴起的现象,它们在某些语言中可能没有原生的对应词汇。

在翻译时,翻译者可能需要通过创造新的词汇或借用其他语言中的术语来表达这些新现象。

词汇空缺还可能源于某种情感或体验的独特性。

有些情感或体验可能在某些语言中没有专门的词汇来表达。

德语中有一个词叫做“Schadenfreude”,指的是对别人不幸感到幸灾乐祸的情感。

这种情感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一个简洁的对应词汇,因此在翻译时,可能需要通过解释或使用多个词汇来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对于词汇空缺的翻译,翻译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和语言背景知识。

在遇到词汇空缺时,翻译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解决翻译难题:1. 注释或解释:对于某些独特的概念或情感,可以在翻译文本中添加注释或解释来帮助读者理解原文的含义。

2. 借用外来词:如果其他语言中有对应的词汇或短语,可以借用这些外来词来传达原文的意思。

但是需要注意词汇的使用是否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语境。

3. 创建新词:针对某些新的概念或现象,可以创造新的词汇来表达其含义。

但是需要确保新创造的词汇能够被读者理解并接受。

英汉翻译中文化空缺现象及翻译对策

英汉翻译中文化空缺现象及翻译对策

文化探索127摘要: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文化空缺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英语文化、汉语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这一问题无法避免,只能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缩小原文与译文之间的误差,保证翻译的准确性、有效性。

基于此,本文联系实际,就中英文翻译中的文化空缺现象做简要分析,并就如何改善这一现象提出几点翻译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英文翻译;文化空缺;翻译对策引言由于世界各民族在历史背景、社会习俗、宗教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不可避免的差异,一种语言具有的概念、事物或现象,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对应或相近的表达方式,这就导致了语言文化空缺现象的产生[1]。

下面联系实际,主要从词汇以及文化现象两个角度分析英汉翻译中的文化空缺现象。

一、英汉翻译中文化空缺现象简析导致英汉翻译过程中出现文化空缺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历史背景、宗教信仰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等均会导致词汇文化空缺现象的产生。

具体如,生活环境地理差异往往会导致我国字典中的一些词语、成语从英语中找不到相对应的词汇。

像暗渡陈仓、泰山北斗等无法从英文词典中找到直接对应的反应。

同样的,英语中一些带有地域色彩的习语的也无法直接运用一些汉语词汇进行翻译、解释。

除却自然地域因素外,不同的宗教信仰也使得中英文翻译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词汇空缺现象[2]。

如西方有基督教,信仰基督教的人认为上帝是人类的创始者,而我国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也自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宗教神话体系,现今依旧流传于民间的许多神话故事解释了世界的开始以及人类的由来。

如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夸父逐日等。

因而基督教或西方人心目中的“上帝”与我国人民信仰中的“老天爷”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代表的东西、情绪等也完全不同,这就导致在中英文翻译中容易出现文化空缺现象。

此外,政治制度、风俗习惯等均会影响文化以及文化观念的产生,也会导致中英文翻译中文化空缺现象的产生。

如按照我国的风俗习惯,在兴工动土时,往往要看“风土”,根据它的地形环境、地理位置等判断此地是否是一块“吉祥之地”,同时在这个时段适不适宜兴建工程等。

浅析词汇空缺及其翻译

浅析词汇空缺及其翻译

浅析词汇空缺及其翻译词汇空缺(lexical gap)是指一种现象,即某一种语言中缺乏表达特定概念或情感的词汇。

词汇空缺的存在对于翻译者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在进行跨文化沟通时可能需要寻找替代词汇或使用更为抽象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中的意思。

在本文中,我们将浅析词汇空缺及其翻译,探讨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

一、词汇空缺的原因词汇空缺的存在可能是由于文化差异、社会环境、历史背景、地理条件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一些特定的动物、植物、食物、传统习俗等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有着不同的命名和概念,因此在进行翻译时可能会出现词汇空缺的情况。

一些特定的情感、心理状态、道德观念等也有可能在不同语言中缺乏对应的词汇,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可能会出现理解上的困难。

词汇空缺的存在可能会对跨文化交流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词汇空缺可能导致原文中的意思无法准确表达,在翻译过程中可能需要使用更为抽象的表达方式,这可能会导致信息的丢失或传达不到位。

词汇空缺可能会导致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陷入困境,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寻找合适的表达方式。

词汇空缺也可能会导致翻译的结果缺乏一定的文化特色,无法真实地反映原文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

三、应对策略在面对词汇空缺的情况下,翻译者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来尽量减少词汇空缺带来的影响。

翻译者可以尝试使用更为抽象的词汇或表达方式来替代原文中的词汇空缺,以尽量准确地传达原文中的意思。

翻译者还可以借助相似的词汇或表达方式来进行补充或替代,以尽量减少翻译过程中的困难。

翻译者还可以通过对文化背景、历史背景等方面的深入了解,来寻找更为贴切的词汇或表达方式来进行翻译。

词汇空缺是在跨文化交流中常见的现象,其存在对于翻译者来说是一个挑战。

通过采取一些应对策略,翻译者可以尽量减少词汇空缺带来的影响,以实现翻译的准确和贴切。

希望本文的浅析能对读者有所启发,让大家在进行跨文化交流和翻译时更加注重词汇空缺的存在及其影响。

英汉互译中的词汇空缺问题分析

英汉互译中的词汇空缺问题分析

受 到两种 语言 所 体 现 的不 同文 化 的影 响 。这 是 一 种 双重 影响 : 方 面 , 一 人类 生存 依 赖 的物 理 环 境及 从事 活动所 具有 的相 似性 使 得 不 同 民族 的行 为方 式道 德观念 审美 情趣 等 诸 多 方 面均 具 有 普遍 的相 似性 。 因此 , 即便 使用 不 同语 言 的人 在谈 及 同一 事
言形式 , 即译 文 , 现 出来 。但是 , 言形式 的转 换 再 语
分 析词 汇空 缺产 生 的 原 因 首先 应 明确 词 汇 空 缺 的定 义 。顾 名思 义 , 汇空 缺就是 一种语 言 中单 词 个词 语 即可 明确标记 的概 念 , 另一 种语 言却需很 用 多词 语解 释才 能 表达 清 楚 。 以英 语 中常用 来 泛指 丑 闻的 w t gt 词 为 例 , 读 者 不 知 其 出处 是 a rae一 e 若 2 纪7 0世 0年 代初 时 任美 国 总统 的 尼 克松 制 造 的 “ 门事件 ”, 会 对 其 所 指 产 生 歧 义 。这 就 是 英 水 就
汉 语 中 的 “ 放 前 ” 词 的英 译 是 “ e r l ea 解 一 bf e i r. o b t n 。这对 于 了解 中 国历 史 的英 美 人 来说 理 解起 i” o
来是 没有 问题 的 , 其 他英 语 读 者 则会 不 解 其 意 。 但
原 因在于 汉 语 中 的 解 放 前 ” 两 方 面含 义 : 治 ‘ 有 政
物或 现象时也 通 常采取相 似 的表达方 式 。可 以说 ,
正是这 种文化 上 的相 似 性 才使 得 语 言 问 的翻 译 成 为可能 。另一 方面 , 同文化在 展现共 性 的同时 也 不 不 可避免 地表 露 出各 自的 差异 。因 为每 一 种文 化 都是 在 不 同地 理 、 自然 、 史 、 治 条 件 下 产 生 发 历 政 展, 由不 同的社会 体制 、 价值 观念 、 宗教信 仰 和生活 方式 构成 , 而形 成 了不 同 的文 化 差 异 , 从 这种 文 化 差 异所 必然造 成 的语 言 差 异便 成 为 语 言 翻译 中的 主要 障碍 。英 汉两 种 语 言所 承 载 的 文化 内涵 差 异 极 大 , 均为世 界 上词 汇最 丰 富 的语 言 , 就 造成 又 这 了英 语和 汉语 两种 语 言互 译 时 的 词 汇空 缺 的现 象

英汉习语互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及处理原则和方法

英汉习语互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及处理原则和方法

2003年第5卷第2期巢湖学院学报No.2.,VoI.5.2003总第59期JournOI of ChOohu coIIege GenerOI SeriOI No.59收稿日期:2002-12-1作者简介:蔡军(1964-),男,安徽巢湖人,巢湖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英汉习语互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及处理原则和方法蔡军(巢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巢湖238000)摘要:英汉两种语言中包含着大量的习语。

在中西方文化交流日趋深入的今天,不可避免地要遇到英汉习语的互译。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深受各自文化的影响,他们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导致了翻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

只有对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深入了解,并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弥补这种词汇空缺现象,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英汉习语互译;词汇空缺现象;处理原则和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868(2003)02-0101-04Eguivalence Gap In The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Fixed Expres-sions And Its Solving PrinciplesCAI Jun (Chao H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nhui Chaohu 238000,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a Iarge guantity of idioms and fixed expressions in both EngIish and Chinese Ianguages.We are bound to meet how to transIate them i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 cuItures which are deveIoped further today.Great diversities exit among them because of the infIuence of their different cuItures.OnIy do we go into these diversities and adopt suitabIe princi-pIes ,we can mix up this eguivaIence gap.Then the reaI aim of intercuIturaI communication can be arrived at.Keywords :transIation between EngIish and Chinese idioms &expressions ;eguivaIence gap ;its soIving principIes.中华民族和西方英语国家的人民在各自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语言———汉语和英语。

浅析词汇空缺及其翻译

浅析词汇空缺及其翻译

浅析词汇空缺及其翻译词汇空缺是指某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没有对应的词汇来表达特定的意义或概念。

在跨文化交流和翻译中,词汇空缺是一个常见的问题,需要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翻译和表达。

本文将对词汇空缺及其翻译进行浅析,并探讨应对词汇空缺的方法和技巧。

一、词汇空缺的概念词汇空缺是指某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没有对应的词汇来表达特定的意义或概念。

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某些具有独特文化、习俗或传统的语言中,也可能出现在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中。

词汇空缺反映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也是跨文化交流和翻译中常见的难题之一。

词汇空缺通常是由于不同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社会环境等因素所致。

某些特定的概念、行为方式或事物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和价值,因此在翻译和交流中就会出现词汇空缺的情况。

在翻译中,遇到词汇空缺时,需要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翻译和表达。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处理方法和技巧:1. 直译法直译法是最基本的翻译方法,即将源语言中的词汇直接翻译成目标语言中最接近的词汇或表达方式。

这种方法可以保持原文的原汁原味,但在面对词汇空缺时可能会导致意义不清晰或表达不准确的情况。

2. 解释法解释法是指在翻译中通过解释或注释的方式来表达原文中的词汇空缺。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对内容进行解释或补充,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原文中的信息,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翻译的长度和难度。

3. 转换法转换法是指在翻译中通过转换语言结构或传达方式来解决词汇空缺的问题。

通过调整句子结构、改变表达方式或者引入类似的概念来实现对原文的翻译。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适应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但需要翻译者具备较高的语言功底和创造力。

三、应对词汇空缺的方法和技巧1. 充分理解原文的含义和背景在翻译中需要以源语言和文化为基础,充分理解原文的含义和背景。

通过深入了解原文中所涉及的文化、习俗和传统,可以更好地把握原文的内涵和情感,有助于解决词汇空缺的问题。

2. 注重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习惯3. 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在处理词汇空缺时,翻译者需要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包括直译法、解释法、转换法和借译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英汉词汇空缺现象的成因及翻译方法
英汉词汇空缺现象是指英语和汉语之间存在着词汇上的差异,即汉语中有的词汇在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汇,或者英语中有的词汇在汉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汇。

这种现象在翻译过程中经常出现,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英汉词汇空缺现象的成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英语和汉语的文化背景不同,汉语和英语中有些词汇是汉语文化的特有词汇,而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汇;二是英语和汉语的语法结构不同,汉语中有些词汇可以用一个词表达,而英语中可能需要几个词才能表达出来。

针对英汉词汇空缺现象,翻译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是采用拆分法,将汉语中的一个词拆分成英语中的几个词,以表达出原文的意思;二是采用描述法,用几个英语词描述汉语中的一个词;三是采用拟人法,将汉语中的一个词比喻成英语中的一个词;四是采用拟物法,将汉语中的一个词比喻成英语中的一个词。

总之,英汉词汇空缺现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翻译方法,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