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病因(完整版)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指南解读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指南解读专家解读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指南“我月经又推迟了,还量少。
会不会卵巢早衰了?”“月经越来越少,是不是要更年期了?”生为女性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月经。
然而,很多女性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了月经不调,甚至闭经的情况。
再加上近年来“卵巢早衰”的科普文大盛。
许多女性就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卵巢早衰了?难道年纪轻轻就要更年期了吗?其实,卵巢早衰(POF)是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的终末阶段。
如果在疾病早期进行干预,POI的进展是可以被适当延缓的。
在第四届东方妇产科学论坛上,来自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王文君教授解读了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指南。
POI是什么?POI是指(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女性在40岁以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闭经、月经稀发或频发)、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FSH>25 U/L)、雌激素水平波动性下降。
POI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区别在于是否患者有过自发的月经。
和POI息息相关的还有卵巢早衰(POF)和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
卵巢早衰是指,女性40岁以前出现闭经、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FSH>40 U/L)和雌激素水平降低,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症状,是POI的终末阶段。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是指卵巢内卵母细胞减少和(或)质量下降,同时伴有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水平降低(低于0.5-1.1ng/ml)、FSH水平升高。
患者生育力降低,但不强调年龄、病因和月经状态。
POI的症状有哪些?这个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只有知道了症状才可以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就医。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月经改变首先,最容易被发现的就是月经改变,可能会先后出现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减少、周期不规律、月经稀发、闭经等。
从卵巢功能下降至卵巢功能衰竭,可有数年的过渡时期,每个人的症状都可能有差异性。
卵巢早衰需警惕,5大原因让女性健康受损!

卵巢早衰需警惕,5大原因让女性健康受损!
作为女性最重要的生殖器官之一,卵巢的健康对于我们的生育能力和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近年来卵巢早衰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给许多女性带来了严重的困扰。
那么,卵巢早衰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
一、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卵巢早衰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家族中有卵巢早衰的病史,女性成员的患病风险就会增加。
这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因此对于有家族史的女性,应定期进行卵巢健康检查。
二、免疫因素
免疫因素也是卵巢早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些女性由于免疫系统异常,产生了针对自身卵巢的抗体,导致卵巢功能受损。
这类女性通常还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三、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卵巢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放射线等环境污染物,可能会对卵巢产生损害,导致早衰。
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等也会影响卵巢的正常功能。
四、生活压力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许多女性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生活压力巨大。
这种压力可能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卵巢的正常功能,引发早衰。
因此,学会调节生活压力,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对卵巢健康至关重要。
五、手术及放化疗
手术及放化疗是治疗某些疾病的有效手段,但它们对卵巢的损害也不可忽视。
接受盆腔手术或放化疗的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可能会引起卵巢功能早衰。
因此,在治疗相关疾病时,医生需权衡利弊,尽量保护卵巢功能。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病因及治疗探讨PPT课件

POI临床表现及影响
POI临床表现
月经紊乱,常伴有潮热、汗出、阴道干涩、性交痛、烦 躁、失 眠等低雌激素症状。 从长期管理来看,低雌激素引 起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疾病 的风险早且高于正常绝 经妇女,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活 质量。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病因及治疗探讨
中医
中医根据其临床症状将POI归于“闭经”、“经水早断”、“年未老经水 断”、“血枯”、“血隔”、“不孕”、“经水不通”、“妇人脏燥”等 范畴。在治疗上中医将其 辨证为各脏腑功能的失调,运用内治、外治相结 合的方法来进行多系统、多环节的整体调节。
西医
POI发病原因复杂,,目前发现其病因与自身免疫异常、医源性放化疗或卵 巢外科手术损伤、内分泌代谢紊乱、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先天 性酶缺乏、病毒感染、环境、心理因素等均有一定关系。目前西医治疗以 激素替代治疗为主。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病因及治疗探讨
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POI大致发病机制由虚实两个方面构成。 虚包括肾虚、脾虚、血虚; 实由肝郁、血瘀所致。 根据病证: 虚证者补而通之,或补肾滋肾,或补脾益气,或 补血益阴,以滋养经血之源; 实证者泄而通之,或理气活血,或祛瘀行滞。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病因及治疗探讨—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病因及治疗探讨
前言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_x0002_ficiency,POI)指育龄期女性在 40 岁以前出 现卵巢功能下降的临床综合征,常常以月经改变及生育能力下降甚至不孕为主要表现,伴有类似围绝经期综合 征的症状及性器官的萎缩 。 POI 指女性 40 岁之前出现月经紊乱( 闭经或月经稀发) ,伴有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 ( follicle_x0002_stimulating hormone,FSH>25 IU /L) 、雌激素水平降低等内分泌异常及一系列围绝经期 症状。国内报道其患病率为 1% ~ 3. 8%,国外为 1%,不同种族可能有不同患病率。其中在原发性闭经患者 中患病率为 10% ~ 28%,继发性闭经患者中发病率为 5% ~10%。POI 的诊断需同时具备月经异常和生化 指标异常: 月经稀发/闭经至少 4 个月; 两次相隔 4 周FSH 水平升高( >25 IU /L) 。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潜在病因学分析

病因学治疗与干预措施
知识普及
通过宣传教育、科普讲座、健康讲座等形式,向公众普及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方法。
预防意识
鼓励人们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预防卵巢功能不全的发生。
提高公众对卵巢功能不全的认识与预防意识
THANKS
感谢观看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潜在病因学分析
xx年xx月xx日
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环境因素病因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contents
目录
01
遗传因素
染色体数目异常
染色体结构异常
染色体异常的遗传方式
染色体异常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位点
如与卵巢功能相关的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与疾病表型的关系
如不同基因突变导致的卵巢功能不全表型特征。
吸烟
长期吸烟可能会对卵巢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增加患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风险。
酗酒
长期酗酒可能会对卵巢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导致生育能力下降。
吸烟与酗酒
05
病因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通过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观察,研究其发病机制、症状、诊断标准等方面的特点,为制定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临床研究
详细描述
肾上腺功能异常,尤其是库欣综合征,是导致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潜在病因之一。
肾上腺是分泌多种激素的重要内分泌器官,其功能异常会影响到性激素、皮质醇等多种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卵巢功能。库欣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肾上腺功能异常疾病,其特征是体内皮质醇水平升高,可导致月经稀发、闭经、不孕等卵巢功能不全的表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肾上腺功能异常
04
环境因素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诊疗

HFM1基因编码DNA解螺旋酶,2013年Wang等对一中国汉族POI家系进行全外显子测 序分析发现,1对姐妹POI患者同时存在HFM1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随后的小样本 散发性POI患者中又发现1例患者同样存在HFM1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在扩大样本 量的研究中进一步证实了POI与HFM1突变(9/138)的关系密切;
MCM8与MCM9在双链断裂修复、复制叉的维持、DNA损伤修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STAG3基因则是编码减数分裂特异性黏合蛋白的基因之一,在姐妹染色单体正 确连接中起关键作用。SYCE1在减数分裂早期染色体联合、交叉、重组中起重 要作用,是联会复合体的组成部分,可能与POI的发生有关。
2. POI的医源性因素
POI发生率50%以上,停用后65-70%可人剂量,才发生
POI。 青春期前的病人对烷化剂不敏感。因此有人提出化疗前先用GnRH
或者OC抑制卵泡发育来阻止POI,但是动物实验无效。
2.2 放疗:取决于病人的年龄和放疗剂量。放射线的损害主要是卵 泡丧失、间质纤维化和玻璃样变及血管硬化。研究发现: ﹤0.6 Gy 卵巢功能不受影响; 0.6-1.5 Gy,对﹥40岁女性有一定影响; 1.5-8.0 Gy,15-40岁女性中50-70%出现卵巢功能衰竭; ﹥ 8.0 Gy,几乎所有女性卵巢功能出现不可逆的损害。 年轻病人因为卵泡数目多,卵巢血运丰富,抗放射线损害能力 强。同等剂量的损害,年轻患者即使比经,也有恢复的机会。
三、临床表现
(3)雌激素水平降低的表现:原发性POI表现为女性 第二性征不发育或发育差。继发性POI可有潮热出汗、 生殖道干涩灼热感、性欲减退、骨质疏松、骨痛、骨 折、情绪和认知功能改变、心血管症状和心律紊乱等。
(4)其他伴随症状:其他伴随症状因病因而异,如心 血管系统发育缺陷、智力障碍、性征发育异常、肾上 腺和甲状腺功能低减、复发性流产等。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概述·女性的卵巢在40岁之前失去正常功能·病因包括染色体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主要表现为继发性闭经、不孕·可通过药物治疗预防、缓解症状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是指女性在40岁之前出现性腺功能的减退。
表现为继发性闭经、不孕,常伴有夜间睡眠过程中出汗、失眠、记忆力减退等围绝经期症状。
流行病学国内报道发生率约为1%~3.8%,国外发病率约为1%左右。
病因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病因比较复杂,有大约超过半数的患者没有明确的病因。
目前已知的致病因素包括染色体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医源性损伤、病毒感染等。
年龄、家族史和多次卵巢手术是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高危因素。
基本病因染色体异常和遗传疾病染色体异常是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最主要的病因之一,最常见的是X染色体异常。
X染色体为女性所特有,适当的X染色体总数量及结构完整的X染色体在维持卵巢功能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X染色体异常的遗传疾病有: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Turner综合征)、脆性X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疾病约5%~30%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病人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桥本甲状腺炎、Addison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医源性损伤放化疗是导致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常见的原因之一。
放疗对卵巢的影响取决于放疗的范围、患者年龄;化疗药物对卵巢的损害与患者的年龄,化疗药物种类、剂量、用药时间长短有关。
其他因素病毒感染,如乙型脑炎、腮腺炎病毒等可损伤卵巢组织,导致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发生。
长期接触环境中的毒物,如镉、砷、汞等,有机溶剂,杀虫剂,塑化剂,工业化学制剂及烟草烟雾中的多环碳氢化合物等。
症状40岁以前的月经停止,包括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可出现低雌激素表现,如潮热、夜间睡觉时出汗等,还可表现为不孕。
早期症状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早期可表现为月经异常,包括月经稀发或频发,或闭经。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病因研究进展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病因研究进展冯子岑,张帅,张云山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天津300100摘要: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是指女性在40岁以前卵巢功能衰退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月经紊乱(月经稀发或闭经)、高促性腺激素和低雌激素为主要特征。
近年来,POI发病呈不断升高趋势,严重影响育龄期女性生活质量。
POI的发病原因众多,呈现高度异质性,约50%的患者未找到明确病因。
目前已知的POI病因主要包括卵巢先天发育异常(主要为卵泡池内原始生殖细胞数量不足)、遗传缺陷(包括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突变)、自身免疫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医源性因素(包括盆腔手术和癌症放化疗等)、感染因素(如腮腺炎和HIV病毒感染)和环境污染物暴露(暴露于农药、吸烟和邻苯二甲酸盐)等。
关键词:卵巢功能不全;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卵巢功能衰退;原始生殖细胞;染色体异常;自身免疫疾病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21.023中图分类号:R711.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21-0094-04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1](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 POI)是指女性在40岁以前卵巢功能衰退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月经紊乱(月经稀发或闭经)、高促性腺激素和低雌激素为主要特征。
2016年以前,POI也被称为卵巢早衰(POF),是指40岁以前女性卵巢功能的完全衰竭。
但有报道[2]显示,有5%~10%诊断为POF的患者可成功妊娠并顺利分娩,即卵巢可以间歇性恢复排卵功能。
随着研究不断深入,临床人员逐渐意识到卵巢功能衰竭是一个逐步发展、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性的一种综合征,POF仅代表卵巢功能达到衰竭的终末阶段。
因此,2016年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ESHRE)正式提出POI这一概念[1],以便与POF概念作一区别。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以及现代社会越来越多女性由于生活方式、职业和经济限制而推迟生育,导致POI成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助力辅助生殖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助力辅助生殖一、中医解读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从中医角度看,肾藏精,主生殖,卵巢功能衰退的重要原因是肾的生殖功能下降。
《黄帝内经》中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七七,夭癸竭。
”意思是,健康的女性从35岁开始,肾的生殖功能开始逐渐衰退;到49岁时,月经枯竭,生殖力基本消失。
而POI则是未到衰退年龄提前出现了卵巢功能衰退表现的一种疾病。
中医认为,肾虚是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主要病因。
肾虚为本,导致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功能为六安。
此外,遗传性、医源性、免疫性、环境等因素也可导致POI的发生。
二、什么是“八期理论”,如何应用八期理论进行治疗POI?既往,医生将月经周期划分为4期,月经期、经后期、排卵期、经前期。
随着对辅助生殖技术和研究的开展,发现卵巢的功能和月经周期密切相关,除了月经期和排卵期是相对固定的、有明确的表现之外,经后期(卵泡期)和经前期(黄体期)中卵巢功能随着时间的不同有着较大变化。
因此,将月经周期分成八期,即月经期、经后早期、经后中期、经后晚期、排卵期、经前早期、经前中期、经前晚期。
而在不同的时期,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月经期:子宫血海由满而溢,泻而不藏,重阳则开,在阳气的推动作用下排除经血。
阴阳消长特点是重阳转阴。
治疗原则为活血调经,祛瘀生新。
2、经后早期:子宫血海空虚,通过肾气的封藏,藏而不泻,蓄养阴精,充盛于冲任二脉。
本阶段为阴长的开始阶段,肾阴初长,阴中有阳。
治疗上主要是滋阴养血,以阴扶阴。
3、经后中期:为阴长的中级阶段,肾阴渐长,阳渐消,阴中有阳。
因为阴长必须依赖阳以生化,因此在临床上坚持滋阴养血,佐以扶阳的治疗原则。
4、经后晚期:为阴长的高峰阶段,阴长水平已近重阴,阴愈长而阳愈消,但阴长至极,必须依赖于阳作为动力,方能重阴转阳。
5、排卵期时:经过经后三期的蓄养,阴精充沛,冲任气血充盛。
阴阳变化呈重阴转阳、阴盛阳动之际,重阴转阳则卵子排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病因(完整版)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是指40岁以下的女性,月经稀发或闭经至少4个月,两次FSH≧25IU/L(测定时间间隔至少4周)。
近年来,美国生殖医学会主张应用POI代替卵巢早衰(primary ovarian failure, POF),认为POF是疾病发展的终末期,以此体现本病的渐进性。
据流行病学调查,POI的发病率国内约为1%~3.8%,国外约为1%,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其症状多表现为月经稀发、闭经、不孕等, 严重者因雌激素水平降低而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等相关症状, 如潮热、出汗等血管舒缩症状, 焦虑、记忆力减退等精神神经症状, 以及外阴瘙痒、阴道干涩、性交疼痛等。
POI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甚明确, 目前认为其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并与遗传、自身免疫、医源性因素、病毒感染、环境因素、个人生活行为及体内异常代谢等因素有关。
但仍有半数POI尚不能找到明确的病因,故称为“特发性POI”。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占POI发病的20~25%,包括染色体异常和基因变异。
有研究对中国汉族POI患者进行核型分析,发现染色体异常率约为12.1%~16.4%且X染色体长臂上存在与卵巢早衰相关的基因。
X 染色体
相关的异常核型包括:Turner 综合征、47,XXX 及其嵌合体、性反转综合征、性反转综合征与Turner 综合征嵌合型、X 染色体长臂或短臂缺失、X-常染色体易位等。
对于常染色体报道较少,故对其与POI发生的关系尚不明确。
自身免疫因素
主要包括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
对于体液免疫,POI患者体内存在各种组成成分的抗卵巢自身抗体,如卵子、黄体、颗粒细胞及透明带都可成为免疫细胞攻击的抗原。
自身免疫性抗体与卵巢相关抗原结合后,在补体的协同作用下,产生细胞毒性作用,加速卵子的消耗,导致POI。
对于细胞免疫,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POI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亚群数量增加,从而引起各类细胞因子分泌增加而引起卵泡闭锁;同时这些因子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和分泌抗体,诱导自然杀伤细胞等细胞的分化,从而诱发自身免疫应答、促进颗粒细胞凋亡,加快卵泡闭锁。
医源性因素
主要包括卵巢及卵巢周围的手术,如卵巢切除术、卵巢囊肿剥除术、全子宫切除术等;癌症的放疗、化疗均可导致POI的发生。
手术可引起卵巢组织缺损或局部炎症影响卵巢的血液供应,而导致POI的发生。
近年来随着微创应用的广泛化,一项系统评价显示,在腹腔镜手术时,单纯缝合
止血法较电凝止血法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更小。
因此,在进行卵巢及周围手术时应尽量避免盲目电凝损伤卵巢组织,重视对卵巢血供的保护,以减少POI的发生。
随着癌症患病率的增加及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放疗或化疗的应用对卵巢组织的损伤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有研究发现,卵母细胞对辐射非常敏感,放疗的应用可以引起卵泡凋亡并导致卵母细胞的减少,因此对于接受放化疗的年轻女性来说,在此过程中应考虑卵巢屏蔽或卵巢移位,避免直接对骨盆进行放化疗以保护卵巢,减少POI的发生。
病毒感染因素
目前对病毒感染引起POI的发病机制不明。
有研究发现,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巨细胞病毒性卵巢炎、盆腔结核、淋病、化脓性盆腔炎、疟疾以及志贺菌感染等均可引起卵巢的损害,导致POI。
经调查,其中以流行性腮腺炎导致POI的发病率最高。
但仅有少部分感染者伴有POI的发生,故考虑可能与个体自身状态有关。
环境与个人情绪行为因素
近期,美国大样本的调查分析显示:β六氯环己烷,灭蚁灵等15 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卵巢功能影响较大。
这些物质主要在各种塑料制品及易燃品的燃烧过程中产生。
另外环境中的有害重金属如汞、砷、镉等也可损伤卵巢组织引起POI。
大量临床动物实验均表明焦虑、忧伤、抑郁、恐
惧等负面情绪刺激,不仅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还直接影响卵巢功能,而致POI。
临床上亦偶见因受到重大精神刺激而发生POI的病例。
体内异常代谢因素
近年来研究发现,半乳糖血症及酶缺乏等亦可引起POI。
有动物研究实验发现, 用高半乳糖饮食喂养处于卵巢发育减数分裂前的胎鼠, 卵母细胞的数量减少,提出高半乳糖血症可能通过影响卵母细胞的数量加速卵泡闭锁, 导致POI。
另外目前发现,合成类固醇的特殊酶的缺乏可干扰E 合成, 导致青春期延迟, 原发性闭经等。
但POI的病因仍不明确,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对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临床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