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头像
描人物头像的方法步骤

描人物头像的方法步骤择作画角度,预想构图和素描效果,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存在的主要不足,思考在写生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克服的方法、努力的方向等。
(2)打轮廓基本同于石膏像素描的方法。
为了捕捉最生动、最理想的动态,人物头像写生的轮廓线条要更加简练准确,尽量少依赖众多的辅助线约形。
画石膏像有充分的时间逐步画准,画人物形象则要提高作画效率,增强线条的表现力。
具体要点是:⑴确定头部动态。
在头像写生中,人物的头部形象可能呈现正面、侧面、歪头、仰头、低头等不同的动态,在打轮廓时,要画准动态趋势及其透视关系。
头部动态集中体现在头部的中线,即额间、眉间、鼻低中点、人中直到下颌中点的联线。
要确定定这条线在头部形象中所处的位置及或垂直或倾斜的关系,以及此中线与两眉、两眼等联线的交叉关系。
同时,头像的不同动态也直接反映在两耳孔在头部形象中相对位置的高低视觉变化上。
明确并画准以上两条线及耳孔的构成关系,是画准头部动态和透视关系的关键环节。
在打轮郭时,可以用较浅的虚线条首先找准其动态关系,即使不画这些虚线,也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见下图:⑵确定主要骨点位置。
确定头部动态之后,要找准形象的额丘、眉弓、颧骨、下颌丘及下颌角等骨点的相互位置和起伏关系。
这些部位肌肉少,形成凸起的端点、决定着头部的基本体面造型和个性特点。
⑶确定中心和支点。
在石膏像写生中已谈到,两眉、两眼及鼻子构成的三角形(或称“干”字形)处于头像的视觉中心位置,在形体比例和造型关系上起着承上启下,联结左右的核心作用。
鼻梁则又处于这个中心的中心,鼻梁的高度往往又是头部形象的最高点,不少画家把鼻梁视为头像的支点是很有道理的。
在画面部轮廓时,必须首先画准支点和中心的比例位置及透视关系。
然后以鼻子的长度为标尺衡量并确定额头、下巴和耳朵的长度,以眼睛的宽度为标尺来衡量并确定形象的宽度。
一定要注意眼睛的大小和两眼之间的距离、透视关系是否正确,不要画宽或画窄。
如果画宽,脸的轮廓必然也会画宽;相反,脸也会跟着画窄。
素描人头像课件

化,表达了鲜明的造型特征。线与色调相结合的表现方法,使老年妇女松弛的皮肤,干枯 而略带粗糙的皮肤质感,得到了真实的表现。对线与色调的巧妙衔接,皱纹起伏与体面转 折的准确把握,使形体的塑造更为充实。额部、眼部和嘴部的刻画,有主有次,有虚有实。 特别是精道入微的嘴部刻画,表现了在生活磨砺中铸就的坚毅性格 女性头发的表现与形 体塑造。头发的表现是人物头像素描特别是女性人物素描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头发 的空间虚实,往往关系到人物头部结构关系的表现和形体的塑造;头发样式的表现,则与 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的表现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应将头发的表现当做是人物头像 素描造型的一个重要因素来看待,既不能简单地画成乌黑一片而影响形体的塑造,又不是 繁杂地如实描摹而破坏造型的统一。 一幅在非正常光线条件下的头像素描。依据头部的 形体结构,精心处理形象的轮廓造型,通过面部色调的微妙变化,准确把握和表达了颜面 与脸颊的形体转折关系,在这一幅头像素描作品中,头发的表现对于形体的塑造,五官的 衬托,神韵的刻画和性格的表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头发的表现着重把握了以下 三点:一是把握了头部的立体结构,注意依附于头顶部和头部两侧体面的头发所构成的立 体的围合关系了,二是把握了头发受光与背光的体面转折,注意“发组”之间的主次穿插 与遮压关系;三是把握了头发所掩映的面部周围的明暗变化,注意头发轮廓、发际、鬓角 之间含蓄而又富于变化的虚实关系。
4、嘴:分上下唇,闭和处为口裂,两端为口角,嘴 的体积受上下颌的影响,总的体积为半圆柱形。。 嘴由上下口唇、口线、人中和颏唇沟构成。 注意: 我们在画嘴巴的时候一定要记得: 嘴的结 构与周围脸部的肌肉联系很密切,嘴的运动会带来 一系列面部的变化。另外画最切记画过了,唇本身 呈现红色,初学者往往会把嘴巴画的过重,导致看 起来像是中了毒一样,在练习嘴部素描的时候要特 别注意这一点。
中国北方古代雕塑人面像欣赏

傩趣(中国北方古代雕塑人面像欣赏)中国雕刻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古代先人们首先从石器的制做过程中,获得雕刻技术的训练,并孕育着雕刻艺术的才能和审美观念,又从陶器的制做中获得制做人物和动物的造型功能。
从事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工匠,在艺术表现的技法和手法上有其独到之处。
他们利用最原始最简单的工具创作了圆雕、浮雕、透雕和阴刻技术,运用可雕可刻的材料,制做出具有欣赏方面的各种形象。
陶塑、骨雕和石刻是具有艺术表现特殊用途的器物。
以雕塑艺术手法制做的古代人面像,在古代人类社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比较直观地再现了古代面貌,而且还反映了古代人的精神世界。
许多陶塑、骨雕、石刻作品,通过古人的艺术创造,展现了高度的艺术技巧和艺术水平。
呈现出风格多样的艺术情趣。
其中一些作品,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艺术造诣升华到超凡脱俗的程度。
原始陶塑、骨雕、石刻作品,多半带有原始宗教色彩,是古人一种社会需要。
虽然至今我们还没有搞清楚原始宗教行为的许多细节,只能根据现在已经知道的民俗学、民族志方面的材料,初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但是,原始宗教曾经广泛地存在和流行的事实,已经在陶塑、骨雕、石刻作品中展现开来。
有待于我们作深入和细致的探讨。
辽西地区,是红山文化的发祥地。
红山文化女神庙、祭坛和各种有关女神的作品,一直在上古的西拉沐沦河和老哈河流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红山诸文化的崇拜意识,是一部神秘莫测的天书,它记述了古人对大自然奋斗的历程。
内蒙古赤峰地区出土有兴隆洼文化石雕女神像(距今八千年),赵宝沟文化陶塑女神像(距今七千年),红山文化陶塑女神像(距今五千年)。
本文介绍的几件人面像出自赤峰地区的阴河流域,属西拉沐沦河的一个支流。
在阴河流域发现了如此丰富的人面像作品,实在令人惊叹先民们艺术想象能力和艺术创作力。
基于对古代艺术的喜爱和崇敬,介绍几件藏品与藏友共同欣赏。
1、哈啦海红陶人头像1993年春季,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哈啦海村植树造林期间出土。
三星堆主要文物分析

名称 :青铜神树 编号 :K2②:94 概要 :通高3.96米,含底座、树身、 龙三部分。底座圈上三个拱形足如同树 根,主干上三层树枝,均弯曲下垂,树 枝尖端有花朵果实,其上均有立鸟,全 树共九只鸟。主干侧有一身似绳索的残 龙。这株铸造于3000年前的青铜神树, 极为壮观,真可算是独树一帜,举世无 双。
名称 :青铜虎 编号 :000088(WGS) 概要 :一面扁平,满身 饰虎斑纹,嵌绿松石小方 块碎片;另一面凸起高浮 雕。巨头长尾,张口露齿, 若咆哮状。昂首怒目,双 耳竖立,呈行进的动势。 造型以简驭繁,气韵生动, 张力毕出。
名称 :青铜太阳形器 编号 :K2②:67 概要 :这种近似车轮的青铜器 经研究认为是古蜀太阳太阳神 崇拜的象征物。该器在圆凸中 心及晕圈上各有一小孔作固定 使用,估计是常设在宗庙的神 器,钉挂在某种物体上以供祭 祀者膜拜。
广汉三星堆主要文物 例 说
名称 :青铜人头像 编号 :K1:5 概要 :头戴双角形头盔和方 形面罩,头盔下有头套将颈 部蒙住,仅露后脑。后脑部 有一插发簪的凹痕。人像被 刻画得严肃威武,虎虎有生 气。
名称 :青铜人头像
编号 :K1:6 概要 :顶为子母口形,内 斂,子口上有小穿孔,推测 原来另套接有冠饰。鹰勾鼻, 弯刀眉,长耳略显宽肥,耳 垂上有穿孔。
名称 :陶双耳杯 编号 :86GSⅢT1414(8a) 概要 :
名称 :陶豆 编号 :84GZXCaT1:1 概要 :
名称 :陶鸟头勺把 编号 :86GSⅢT1516(9)
概要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数 以百计的鸟头勺把是三星堆 最为著名和最具特色的陶器 制品。有学者推测,大量鸟 头勺把在三星堆遗址的出土 可能和蜀王杜宇时代的史迹 有关。
名称 :青铜人头像 编号 :K2②:83 概要 :脑后及颈后有被捶打 的凹痕。头顶盖与颅腔分铸。 圆头顶,戴辨索状帽箍,宽 额、脸瘦削,方颐,长刀眉, 大眼,蒜头鼻,阔口,圆耳, 耳廊丰厚。耳廊外缘各有三 个圆形穿孔,前颈尖下端尖 角铸成钝角;后颈下端略平, 呈圆弧形。
美国“总统山”上雕刻的四位总统头像

美国“总统山”上雕刻的四位总统头像在美国南达科他州境内西南部拉皮德城西南方的拉什莫尔山的东南坡上,有一群世界上最大的人面雕刻。
因其山上雕刻着美国四位总统的头像,而被人称做“总统山”。
这四位总统分别是美国第1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美国第3任总统杰斐逊,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和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
这4位总统都是对美国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伟人,他们的人面雕像从下颏到头顶,高达20米,光是一个鼻子就有6米长,距离地面则1800米。
从地面向上望,正在修理鼻子的工人好像一只小苍蝇,落在鼻子上。
如果按照正常人面部与身体相对比例来看,他们的身长应该高达141米。
1927 年,柯立芝总统宣布将拉什莫尔山辟为国家纪念场,雕刻工程也同时开始。
南达科他州一位历史学家主张在拉什莫尔山的布莱克丘陵山地内雕刻名人像,以发展旅游业,美国著名雕刻家兼画家曾·博格勒姆立即建议雕刻总统面部像以增加此山的光荣。
于是,雕刻工人加尔文·柯立芝按照博格勒姆的指示进行雕刻,历时14年之久,终于于1941年完成。
4位总统的头像从左至右共分四排,左起第一位是华盛顿,在第一排;第二位是杰斐逊,在第二排,位于华盛顿之后;右起第一位是林肯,在第三排;右起第二位是罗斯福,在第四排。
次序有先有后,显示了雕刻设计者高超的设计技巧和独到的历史眼光。
华盛顿像是一座胸像,头部是圆雕,头像的头顶已离开山头,即雕像头顶已不是山顶,从衣领部分开始向浮雕过渡,右边的衣领转成浮雕线刻,保留了原来的山形,左边衣领刻成浮雕,肩部和胸部因山形而粗刻,因此整个雕像头部五官形象突出,清晰而集中,只见华盛顿安详地望着远方,口紧闭着,眉宇略锁,显露出严肃而又坚决的表情,仿佛对胜利充满了信心。
华盛顿肖像是 4 个巨人肖像中唯一的胸像,其余3位总统头像的头顶连接头顶,其中罗斯福总统的头顶全部是山顶。
在华盛顿雕像的左边是杰斐逊雕像。
杰斐逊是著名的《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雕像突出了他作为美国民族和民主革命先驱者的风采和智慧,他的头发弯曲,前额突出,双眼炯炯有神,头部微仰,嘴角微抿,从悠闲当中透露出果敢和坚强。
初中美术《人像头像》说课稿范文

初中美术《人像头像》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学生开始接触到人物画,捉到人物画,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小学时儿童画曾多次接触,到了五六年级,又学习过人物结构和一般的比例关系,具有一定的正确性认识和经验.但这种认识往往还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还不成熟,几乎还带有强烈的儿童画的痕迹.本课将就人的面部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并通过人物头像的写生训练,使学生在了解整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人物面部形象、结构和表情有所接触,掌握分析、比较的观察和描绘方法,形成较为完善,成熟的人物画。
本课教材主要通过传统的“八格图”和“三停五眼”等方法,向学生介绍人物面部的基本规律,包括头型特征、五官位置和表情变化等.按大纲要求,本教学内容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讲授课,第二课时为技法练习课.但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人物画的画法,在第一课时我也安排了人物画的写生练习,但不是对真人的写生训练,而是面对照片进行练习,这一方面降低了写生的难度(对象可以保持不动),另一方面更利于对人物头像画的步骤进行更直观的讲解.这将为下一课时的真人头像写生打下基础。
2、教学目地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的脸型特征和五官的位置关系,以及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规律.②初步掌握人物头像的观察方法和描绘方法。
3、教学重点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4、教学难点①培养学生观察和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掌握人物头像的相关知识。
②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5、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二、授课部分在上课之前,播放一部影片片断。
目地:让学生在休息之余观看影片,并对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发生兴趣,为后面的引入新课埋下伏笔。
点击图标,打开演示文件。
在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系列大家熟悉的电影明星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问,认不认识屏幕上的这些人,答案肯定是认识,并能说出他们的名字。
让大家回忆上课前看的影片,让同学们讲出影片中有哪些人物。
此时,同学们的注意力已经回来了课堂,这时提出问题:既然大家都认识这些人,或者说能记住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靠的是什么来加以判断的呢?引导学生思考,这时同学们会得出答案:是通过人的样子及人的脸来判断的。
如何用PS换人物头像

如何用PS换人物头像一方法:用钢笔工具勾出你要的脸,按Ctrl+回车转换成选区。
Ctrl+C复制,然后Ctrl+V粘贴到你要换的那个照片上,按Ctrl+T,变换大小,大小合适后。
按住Ctrl+你刚刚粘贴上去的那个图层。
按Ctrl+Alt+D羽化(羽化大小由你原始图片的大小而定,一般3-10就可以了),然后Ctrl+Shift+I反选,按Del键删除,再按Ctrl+D取消。
再按Ctrl+T调整一下大小就可以了。
补充:颜色可以用Ctrl+M或Ctrl+L(这2个调亮度的),Ctrl+B调色彩平衡的二方法:用Photoshop技术换人物头像:很多接触Photoshop的朋友都对人物换头的方法比较感兴趣,在网上用Photoshop技术换人物头像而成的搞笑图片也屡见不鲜。
有时会在大型商场和超市中见到这样的小摊位,或者有个投硬币的专门机器,有时会在论坛中见到这样的搞笑图片,而且点击率非常之高。
这种保留某人照片的身体不变,把头部换成另一幅人物照片中的头像非常有趣。
我们只需按照本教程介绍的步骤来制作,就可以轻松完成。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首先要找两幅人物照片用于练习换头技术,在本教程中,我们使用下面两幅人物照片。
如图1所示是一幅人物的半身照片,我们将把另一幅头像(如图2所示)移植到这个人身上。
将这两幅图片都保存到你的电脑中某个位置,然后使用Photoshop将它们打开。
2.在Photoshop中选中图2所示头像,使用“套索工具”围绕头部绘制一个如图3所示的选区。
3.做好选区之后,按快捷键Ctrl+C拷贝头部。
4.在图1所示照片中按快捷键Ctrl+V,将刚才拷贝的头部粘贴为一个新的图层,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5.按快捷键Ctrl+T可以对粘贴得到的头像进行自由变换,这时在其周围出现调节句柄。
根据底部的半身照片适当调整头像的大小和位置,结果如图5所示。
调整完毕按回车键确认变换。
图5 6.确认现在图层调板中选中的是头像所在图层,即图层1,选择工具箱中的“橡皮擦工具”,设置合适的画笔大小(可以按快捷键[或]来改变画笔大小),适当放大视图,然后沿头像的面部边缘擦除多余的像素,如图6所示。
人物头像素描ppt课件

8
9
10
11
12
1、头部的造型和构成规律; (1)结构特征 头部的骨骼构架,是一个外圆内方的六 面体,它由额、颧、上下颌、腮四个基 本部分组成。头及其各部分造型的几何 特点。 (2)外形特征 即脸形特征,头部正面的外轮廓形状。 人类的脸形是无限多样的,但归纳起来, 可概括为八种基本类型,即申、甲、国、 田、日、用、由、风形。
33
• 成年人头 部的比例结 构,可以根据” 三停五眼” 的基本规律 来把握,在 共性中找出 人与人的形 象特征,画 出人与人的 差别。
34
• 1、画眉毛要注意眼 窝上下凹处的骨点和 通过颞骨处凸的转折 所呈现的眉毛浓淡差 别。
2、眼睛很重要, 画眼要将四个眼角处 于一条平行线上,否 则眼睛就高低不一, 感觉不舒服。上眼皮 和下眼睑也有区别。
35
3、嘴的刻划关系到人的 表情。首先要确定上下嘴 唇的厚薄,还要注意嘴唇 不能用线勾得过死,嘴的 上翘下垂变化非常微妙。
4、画耳要与眼鼻嘴联系 起来看,有些学生不愿多 画耳朵,甚至将耳朵当作 负担。要么虚不过去,影 响空间,要么跳得厉害, 破坏整体效果。
36
5、 明暗交界线是决定 头部深度、体积的关键, 颧骨处在交界线最突出部 位,有高有低,有突出也 有柔和,可视特征而定。
人物头像素描
龙山高级中学美术教研组 向明树
1
教 学 目 的:
使学生掌握较为复杂的人像比 例、结构,提高对人物面部表情、 头部结构的认识,从而达到刻划对
象心理表情的高度.
2
人 物 头 像 的 定 义
3
5
人物头像素描的界定:
头(作实处理)带颈(次实处理) 再带点肩(作虚处理)
6
头部的骨骼与肌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描真人头像是美术高考和美术学院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头像练习的任务在于研究头部的特定形体,可以通过研究头部各个方向和角度转变的变化来了解头部构成系统的各个环节和表现手法。
构图与比例在进行素描写生前,应该从各个方面仔细观察模特儿,不要急于下笔。
首先要观察对象的精神状态,特别是对象的外部造型特征,例如梨状的脸形、鹰状的鼻子等。
落笔时,要注意画面中构图的均衡。
例如,一个初涉者,画侧面头像时,往往会把它安排在画纸的中央,这样,头像的面颊部分和脑颅部分在构图上处于同一价值的位置上,初学者并没有考虑到布满很多细节和最具吸引力的面颊,在素描上是重于后脑部分的,结果画出的头像给人的感觉是头部移向一边,睑部重点不突出,也感心闷。
因此,为了保持视觉的均衡,不要把侧面像安排在纸的中央,脸部朝向的一边可稍微留得多一点,并可以向上提,在画3/4的侧面头像时,也应如此。
再如,把头顶的空白留得太多,会产生人物下沉的感觉,把头像画得太大,画面就显得拥挤,不完整。
作画时,要用三维空间的理解方法去研究对象。
在作侧面头像时,首先要在心中想像出看不到的那一半头,当画正面的头像时,应当想像出它的另一侧面,这样才可以使人一看画中的头像,就能确认出它的侧面如何,显得立体而结实。
画头部时,要注意遵循中线左右对称的原则。
在头像上引出的中线,规定着头部的位置。
这条线与模特儿眼睛位置的水平线相当。
很多画者在构图时,先画出这种规定头部基本动势的“十字线”。
中线应该成为画者注意的固定对象,因为在画的过程中,模特儿和画者不可能静止不动,画者不由自主地总是改变着对模特的视点。
在头部处于正面情况下,中线是垂直的。
而在其他情况下,根据头部转动的程度不同,中线成弯曲形。
线的运用一个形体的确定,我们依赖于线条。
线可以作为一个物体的外部边缘,可以看作是各个面的结合,还可以被当作为一种颜色与另一种颜色的转折。
线条可用于提示物体上明暗色调的变化。
一根强弱变化不同的线可以体现整个物体。
线条柔和的部分提示物体的背光处,线条轻的部分可提示为受光部的阴影,如果线条画得轻,则提示正接近对象高光部分。
对象往往呈现的是变化复杂的曲线,但是,在练习中,我们可以运用直线,找出较为肯定的转折点,次要的细节概括在大的直线中,也可以较清楚地认清形体的倾斜关系。
线条的运用和各部分体面相结合,也就是说,要理解体积的构造,线条要体现结构的立体感,并且根据体积分出明暗交界的大面。
在作品完成时,我们可以用线形来检查头像外轮廓形、内部形状,作品中线的运用贯穿作画的始终。
体块的运用任何对象都可以理解成几何形体。
在画素描头像时,尽量养成把所见的一切都看成简单的几何形体,因为这种观察方法可以帮助较概括地掌握从整体出发的能力,避免那种看到哪里画哪里的细部刻画方法。
例如,人的头颅可以理解成球体来概括,脖子可理解为圆柱体。
在作画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体块和调子的关系。
一个有经验的画家,确定头像的明暗调子不是全靠描摹模特儿,而是靠他以简略的体块对模特儿作归纳,在涂一个形的明暗时,虽受到整个体块或多种体块影响,但却是而由自己决定调子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增强实物的造型效果。
素描头像的训练,除了要有目的性以外,还必须具有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只有在学习中自觉地按照这些原理去做,抓住基本法则,才能较快地掌握造型的规律和方法。
观察方法当我们开始写生时,面对着模特还只是一个初步的感觉,尽管这种感受比较深刻,但如果只停留在初步的印象上来作画,就会被模特表面的细节所迷惑,促使你无法深入下去,有时甚至会产生一些视觉中的错觉而导致画面的种种错误,因此这种初步的视觉感受必须深化,即从感性的初级阶段上升到理性分析的阶段,树立正确的观察方法,其原因就是“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在头像写生时,始终把新鲜的视觉感受与分析研究对象结合起来,通过这样长期反复的实践,端正观察方法,才能不断提高观察能力。
整体观念在作画时始终坚持整体地观察对象,这是头像写生训练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因为在素描写生中没有任何孤立的东西,它是秩序、综合关系所形成的和谐整体。
培养整体观察的能力,做到写生时纵观全局,这必须经过长期严格的训练。
在作画的时候,如果我们看到什么画什么,不仅会使画面失去绘画中所必须遵守的主次虚实关系,而且会导致顾此失被,因小失大,造成形体比例上的错误。
有一句艺术格言“画鼻子时看耳朵”,因此实际写生时当然不可能各局部同时画,但看对象时应纵观全局,各个部分的关系以一次观察所见为标准,不能以数次观察、不同时间所见为标准。
如画头的基本形时,就必须同时注意它与颈部和肩部的关系。
在处理明暗调子时也是如此,有时把这分画得暗一点,目的足为了使另一部分提壳;减弱这一部分是为了突出那一部分,这些都足以整体关系为着眼点。
总而言之,由于我们描绘的对象是一个具有内在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论是结构关系、比例关系、黑白关系、体面关系、面和线关系,都是相对存在,互相制约的,如果画时孤立片面地去对待,最终必定会失去画面的整体统一。
由此可见,整体观察,它不仅是一个观察和表现的方法问题,也是一个思维方式方法问题。
自古以来,有成就的画家,始终把整体关系放在首位,在整体关系基本正确的前提下,再求局部的精致变化。
画局部,看整体,反复交替,互相促进。
如果局部破坏了整体,画面就会出现混乱,然而仅有大关系,没有局部的深入刻画,整体便是空洞的。
整体的充实,足由局部精致表现来反映的,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
为了达到局—部与局部之间,以及局部与整体之间“比例关系”的准备,首先要从确定大关系人手,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作画步骤,从大至小,由简人繁地逐步深入,同时要注意画面各局部之间的进展,始终保持相应的关系,才能进行有效的比较检验和调整。
柯罗曾经说“我从来不急于画细节,我首先注意一幅画的大体和特征.....”立体观念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由它的高度、宽度和深度组合而成的,即三维空间。
许多考生由于缺乏关于物体的体积是由面构成的原理,尽管他们有着正常的视觉,但只能画出宽度和高度的二维空间,却不能画出深度,把立体感表现出来。
值得明确的是,任何物体都要以三度空间来测量,缺一不可。
在学习素描的开始,就应培养学生用立体观念去对待客观世界所有物象,并通过多种手法,把它们表现出来。
通过反复的学习实践,使学生对这方面的要求更加明确。
因为,素描虽然也有表现对象质感、体感以及不同色感的任务,比如画头像时,眼睛是透明的,头发蓬松而颜色较深;但它们首先都应具有立体感。
学生在开始观察时,总是看不到它的体积而仅看到对象的不同颜色。
所以他不能把深色的受光部画亮,也不能把浅色的背光部画深。
物体各种固有色的观念,影响他们去研究物体受光后的明暗变化。
为了便于学习,我们可以采取对石膏几何体的写生来理解物体由面所构成的原理,这个原理对于表现其它复杂的形体具有普遍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树立起在空间深度上塑造形体而不是在平面上描绘这一概念,不是轻易能够做到的,需要掌握透视知识和注意培养这种观察认识物象的习惯,才能正确把握物体在画面上的恰当位置,做到看得立体,画得立体。
艺术表现艺术表现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作者的感受和艺术素养,取决于作者的精神表现,即内心世界的表达。
作者的感受越深,在感情上越是能鲜明地感受到对象精神的美和形象的美,就越能进行有效的艺术概括。
如作画开始,先观察研究,画面是强还是弱、色调是明快还是深沉等等,在感受对象的基础上,分析主次关系,前后虚实关系,这样由表象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把握,画面上的形象就具有艺术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绘画训练是技术训练,同时也是艺术训练,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在作画实践中,描绘活动同时也是表现活动,是作画人眼中、脑中、手下的同一件事情。
素描实践只讲技术不讲艺术,只能说是训练画匠。
造型艺术不讲艺术规律和艺术表现,就无所谓艺术教育,更谈不上艺术创造了。
艺术表现要付诸于形式,成为视觉感受的具体形象。
画面构图的主次虚实处理,用笔的抑扬顿挫,和谐的韵律节奏等等构成了形式美。
在学习中,各种形式美因素也是从观察、感受物象中升华出来并运用于艺术实践的。
倘若不顾对象故意摆弄玄虚,在画面上搞形式游戏,这是基础训练中不可取的。
素描头像与头部形体结构要想画好一幅素描头像,首先要认识这个形象。
怎样才能了解和掌握它呢? 这就要求我们从形象的结构特征出发,对人物形体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理解,才会在今后学习中取得可喜进步。
素描造型的基本手段素描造型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在这里我们考虑再三,仅谈两种表现手法:即线条和明暗。
线条线条是一种明确的富有表现力的造型手段,能直接地、概括地勾划出对象的形体特征和形体结构,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
随着对象的不同,要求用不同的线条表现。
从艺术大师不同画风比较中,就可以认识到这种表现领域的广泛性。
线条还有一种表现节奏的作用,轻重起伏波纹式线条,或刚柔相间、长短穿插、曲直弯转、抑扬顿挫的线条,给人以音乐的节奏感。
门采尔《轧铁工人》的画中就给我们这种心理效果。
线条在素描中不仅可以有效地把握形体,还能对所要表现的物象做出有力的判断。
素描训练无论采取哪种手段,开始都要用线确定所有的关系。
用不同种线条来寻找形体,—用多条重要的辅助线划分比例定位置;用长直线画大的形体关系;用切线画出小的结构转折关系;用重线、实在线表现近处和暗部;用淡线、虚线表现亮部和迟远的部分。
在素描训练中通过对线的探索,逐渐认识线在绘画中的作用,并能通过线条创造美的造型。
明暗明暗是表现物象立体感、空间感的有力阶段,对其真实地表现对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明暗素描适宜于立体地表现光线照射下物象的形体结构、物体各种不同的质感和色度、物象的空间距离感等等,使画面形象更加具体,有较强的直觉效果。
在早期的绘画中,就有人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这种手段。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科学的发展,促进了这种手段的成熟,形成了明暗造型的科学法则。
这时期的三杰:达·芬奇、米开郎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大师的研究实践把前人的经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明暗现象的产生是光线作用于物体的反映,建立在物理光学的基础上。
没有光就不能产生明暗。
倘若光线射在某一立体物体上,就不难看到不同的明暗现象。
由此可见,明暗现象的产生,是物体受光线照射的结果。
同一个物体虽然由于不同角度的光线照射而出现不同的明暗变化,但是光线不会改变对象的结构,因为对象的结构是固定的,而光线是可变的。
所以,物体明度调子的变化,结构是主体,光线是客体。
物体受光后出现受光部和背光部,即明、暗两大系统。
由于物体结构的各种起伏变化,明暗层次的变化是很多的。
我们把这种变化所具有的一定规律,归纳起来称作明暗五调子,即:亮部、中间色、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