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动火安全技术措施方案【最新版】

合集下载

施工现场三级动火制度(三篇)

施工现场三级动火制度(三篇)

施工现场三级动火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和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动火作为一种特殊的工作行为,必须严格控制和管理,严格按照本制度规定的要求进行操作。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施工现场的动火行为,包括焊接、切割、热作业等。

第四条动火作业人员必须持有《动火作业证》并定期接受相关培训和考核。

第五条动火作业前必须制定详细的动火方案,并报施工现场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审批。

第六条动火作业前必须对施工现场的火灾隐患进行全面检查和消除。

第七条动火作业期间,必须进行专人看管,严禁无人看管的动火作业。

第八条动火作业结束后,必须彻底清理施工现场,消除隐患。

第二章动火作业流程第一节动火作业准备第九条动火作业前必须组织开展动火作业准备,包括编制动火方案、准备必要的动火工具和设备等。

第十条动火方案必须包含以下内容:(一)动火作业的时间、地点、对象和内容;(二)动火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三)动火作业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四)动火作业结束后的清理和消除隐患。

第十一条动火作业前必须对动火区域进行围挡设施的搭建,确保动火作业区域与周围环境有效隔离。

第十二条动火作业前应进行火灾危险性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十三条动火作业前应组织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每位动火作业人员了解动火作业的危险性和安全措施。

第二节动火作业操作第十四条动火作业人员在进入动火作业区域前,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

第十五条动火作业人员在进行焊接、切割等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并确保安全。

第十六条动火作业期间,必须进行专人看管,确保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动火作业人员尽快离开动火区域。

第十七条动火作业结束后,必须及时完成清理工作,并检查是否存在火灾隐患,及时消除。

第十八条动火作业结束后,必须进行动火区域的解封,并对动火作业进行备案和记录。

第三节动火作业监督与管理第十九条施工现场负责人是动火作业的监督和管理者,必须对动火作业进行全程监管,确保安全。

某项目部施工现场三级动火管理制度(3篇)

某项目部施工现场三级动火管理制度(3篇)

某项目部施工现场三级动火管理制度动火作为工地施工中常见的一项活动,其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工地施工过程中动火活动的安全性,某项目部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了三级动火管理制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该制度的内容和要求:一、制度依据该三级动火管理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制定。

二、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该项目部的施工现场,包括一切动火活动,如焊接、切割、打火机点火等。

三、动火管理的三级划分根据施工现场动火作业危险性的不同,将动火分为三个级别进行管理,分别为一级动火、二级动火和三级动火。

1. 一级动火:指动火作业过程中易着火、易爆炸、易释放有毒有害物质,或动火辐射范围容易引发其他建筑物、设施火灾的情况。

如明火焊接、切割,使用明火点火等。

2. 二级动火:指动火作业过程中可能引起火灾,但火灾蔓延范围受限,不会对整个项目造成重大影响的情况。

如电焊、电烙铁等。

3. 三级动火:指动火作业过程中引起火灾的可能性较小,或火灾蔓延范围受限,仅会影响到局部区域的情况。

如使用打火机、点燃醋酸酐等。

四、动火许可制度根据动火作业的不同级别,制定了相应的许可制度。

具体要求如下:1. 一级动火:必须向施工现场安全负责人提出动火申请,并经安全负责人现场审核同意后方可进行。

2. 二级动火:必须向动火负责人提出动火申请,并经动火负责人核实后方可进行。

3. 三级动火:无需申请,但动火作业人员必须进行必要的安全防护,如佩戴防火眼镜、手套等。

五、动火施工现场的安全要求1. 动火作业现场必须设立明确的警示标识,明确标示动火级别和作业区域,禁止未经许可的人员靠近。

2. 动火作业现场应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灭火器、灭火毯等,以防发生火灾。

3. 动火作业现场必须保持通畅,没有其他易燃易爆物品和杂物。

4. 动火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安全培训,并持有相关证书。

三级动火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三级动火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三级动火安全技术措施方案1.引言动火作为一项危险性很高的作业活动,需要严格的管理和技术措施来确保工作场所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提出一个三级动火安全技术措施方案,旨在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动火作业中可能发生的事故,保护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1)预防措施:-定期进行动火作业的风险评估,评估工作范围、环境条件、作业人员技能等因素,确定风险等级。

-制定详细的动火作业计划,包括作业内容、作业时间、作业地点等信息,并详细记录。

-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采取适当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减少火灾的发生概率。

例如,设备定期检查、清洁和维护,定期检查火灾报警装置的工作情况等。

-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确保他们能够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应急设施,并了解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2)应急预案:-配备合适的灭火器材和应急装备,为作业人员提供充足的个人防护装备,以防止可能发生的事故。

(3)火源控制:-对动火作业现场进行周边区域的隔离和标识,确保其他人员不要进入危险区域。

-严格控制火源,避免在易燃、易爆或有毒气体环境中进行动火作业。

-在作业前,使用防火布或耐火胶带覆盖易燃物质,防止引燃其他物质。

(4)防火安全措施:-在动火作业现场周围设置足够的消防器材和设施,如灭火器、消火栓、喷水泡沫、灭火水源等。

-使用防火材料对现场进行隔离,例如悬挂耐火幕布、铺设耐火板等。

-检查和维护火灾报警装置,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

-做好动火现场的通风工作,以保证空气流通和放散有害气体。

-作业结束后要进行彻底的清理,清除作业现场上可能残留的易燃物质。

3.结论动火作为一项危险性很高的作业活动,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工作场所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通过制定详细的动火作业计划、建立应急预案、严格控制火源和采取防火安全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和控制火灾事故的发生。

这个三级动火安全技术措施方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来保护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减少火灾事故的风险。

同时,还需要定期评估和改进方案,以适应现实情况的变化,确保安全措施的有效性。

施工现场三级动火制度范文(4篇)

施工现场三级动火制度范文(4篇)

施工现场三级动火制度范文一、总则1. 为了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火灾事故的发生,依法保护劳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属于三级动火范畴的施工现场。

2. 动火作业是指对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或其他危险性的作业场所、设备进行的焊接、切割、热处理、焚烧等作业。

3. 三级动火是指对具有三级危险性和复杂程度的作业场所、设备进行的动火作业。

对于属于一级或二级动火的作业,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动火制度,并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安全交底。

二、三级动火作业申请与审批1. 三级动火作业需提前向施工现场的安全负责人提交书面申请。

2. 动火作业申请书应包括:动火作业名称、作业场所、作业时间、作业人员姓名及证件号码、作业安全措施等内容。

3. 安全负责人对申请进行审查,审查合格后签字批准。

4. 审批后,安全负责人应将作业申请的批准结果及安全措施通知相关人员,确保各岗位人员对动火作业的安全措施有明确的了解。

三、三级动火作业前准备1. 动火前应对作业场所进行彻底的清理,清除易燃易爆物品和杂物,确保作业场所干净整洁。

2. 动火前应检查动火设备的完好情况,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良好。

3. 动火前应检查动火人员的防护装备、消防设备和紧急疏散通道等的完好性。

4. 动火前应对作业区域进行必要的隔离,并采取警示标志和安全提示等措施,确保周边人员的安全。

四、三级动火的作业安全措施1. 动火作业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持有相关资质证书,并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2. 动火作业的现场应设置专人负责,监控作业过程,确保动火作业符合安全要求。

3. 动火作业现场应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和紧急应急设备,以应对突发情况。

4. 动火作业现场应遵守施工现场的禁烟禁火规定,严禁吸烟和聚众点火等行为。

5. 动火作业现场应配备相应的消防救援人员和设备,以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6. 动火作业前,应对作业区域进行安全防护,如悬挂防护网、设置临时隔离带等措施。

五、三级动火作业后处理1. 动火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清理作业现场,确保作业场所有序整洁。

三级动火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三级动火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徐州市丰县融耀新城二期C12#楼动火安全技术措施方案编制:审核:批准:南通宏华融耀新城二期C12#楼项目部2017年10月日动火安全技术措施方案为了预防火灾和爆炸,重要的是对危险物质和点火源进行严格管理。

(一)引起火灾爆炸的点火源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引起火灾爆炸的点火源主要有:1.明火。

如火炉、喷灯、火柴、锅炉房或食堂烟筒或烟道喷出火星,2.电火花。

如高压电的火花放电、短路和开闭电闸时的弧光放电、接点上的微弱火花等。

3.电焊、气焊和气割的焊渣。

(二)预防火灾的措施施工现场合理的平面布置时达到安全防火要求的重要措施之一。

工程技术人员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时。

必须综合考虑防火要求、建筑物的性质、施工现场的周围环境等因素。

进行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明确划分出禁火作业区(易燃、可燃材料的堆放场地)、仓库区(易燃废料的堆放区)和现场的生活区。

各区域之间要按规定保持防火安全距离:②禁火作业区距离生活区不小于15M。

距离其他区域不小于25M.③易燃、可燃材料堆料场记仓库与在建工程和其他区域的距离应不小于20M。

④易燃的废品集中场地与在建工程和其他区域的距离应不小于30M.⑤防火间距内,不应堆放易燃和可燃材料。

(三)在一、二级动火区域施工,施工单位必须认真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建立防火安全规章制度。

在生产或者贮存易燃易爆品德场区施工,施工单位应当与相关单位建立动火信息通报制度,自觉遵守相关单位消防管理制度,共同防范火灾。

在施工现场禁火区域内施工,动火作业前必须申请办理动火证,动火证必须注明动火地点、动火时间、动火人、现场监护人、批准人和防火措施。

动火证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施工现场动火证的审批工作由工程项目负责人组织办理。

动火作业没经过审批的,一律不得实施动火作业。

对易引起火灾的仓库,应将库房内、外按500㎡的区域分段设立防火墙,把建筑平面划分为若干个防火单元。

贮量大的易燃仓库,仓库应设立两个以上的大门,大门应向处开启。

2024年施工现场三级动火制度(三篇)

2024年施工现场三级动火制度(三篇)

2024年施工现场三级动火制度为进一步规范施工现场用火管理,防止施工现场火灾的发生,根据各在建工程施工特点,特制定本动火管理办法:(消防法21条: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

因施工等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

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人员和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项目分部应严格执行三级动火审批,期满后应重新申请,否则视为无申请动火。

动火区域是安全员重点巡视区域。

动火范围为主要是电、气焊作业、防水作业,其他工程项目必须的明火作业。

范围申请时间申请人申请材料批准人最长批准时间一级动火①重大危险源区域、易燃易爆等禁火区域;②危险性较大的登高焊、割作业;③比较密封的室内内、地下室内等场所;④现场堆有大量可燃、易爆物质的场所。

提前三天项目负责人①动火申请审批表;②动火安全技术方案;③电焊工证件复印件质安部(单位中标质安科)一天二级动火①在有一定危险因素的非禁火区域内进行临时焊割等动火作业;②登高焊、割作业等动火作业。

提前二天安全员①动火申请审批表;②动火安全技术方案项目负责人三天三级动火在非固定的、无明显危险因素的场所进行动火作业提前一天班组长动火申请审批表;安全员七天1、一级动火作业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编制防火安全技术方案,填写动火申请表,报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动火。

2、二级动火作业由项目责任工程师组织拟定防火安全技术措施,填写动火申请表,报项目安全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审查批准后,方可动火。

3、三级动火作业由所在班组填写动火申请表,经项目责任工程师和项目安全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动火。

4、动火证当日有效,如动火地点发生变化,则需重新办理动火审批手续。

2024年施工现场三级动火制度(二)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建筑施工现场的动火作业越来越频繁。

2023年施工现场三级动火制度

2023年施工现场三级动火制度

2023年施工现场三级动火制度1.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筑工程的不断增多,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变得日益重要。

动火作为建筑施工中常见的一项工作,若不合理进行管理容易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给人员和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为了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的火灾预防和应对能力,2023年施工现场将实施三级动火制度,以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和稳定。

2.三级动火制度的背景2.1 社会需求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施工现场的动火行为频繁,对动火作业的安全性、合规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时,动火操作的风险也不可忽视,加强动火管理的需求日益迫切。

2.2 法律法规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动火作业有着明确的要求,施工单位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动火管理,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3.三级动火制度的目的3.1 保证人身安全动火作业往往涉及明火,存在着较高的人身伤害风险。

三级动火制度的实施将从源头上控制火灾事故的发生,保护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3.2 防止火灾扩散动火作业一旦引发火灾,很容易蔓延到整个施工现场甚至相邻的区域,给人员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级动火制度的实施将有助于防止火灾的扩散,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3.3 保护施工设备和财产施工现场的设备和财产往往代表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一旦发生火灾,将给项目进展和资金安全带来重大影响。

三级动火制度的实施将保护施工设备和财产的安全,确保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

4.三级动火制度的具体内容4.1 一级动火一级动火指的是规模较小、范围较小的动火作业,通常不超过一台可移动燃烧器具的使用范围。

施工单位可以在申请获得许可后自行进行操作。

但是,施工单位必须履行以下义务:(1)严格按照动火操作程序进行作业;(2)设置火灾报警设备,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3)严格控制动火区域内的人员数量,保证人员安全;(4)配置合适的灭火器材,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及时扑灭。

4.2 二级动火二级动火指的是规模较大、范围较广的动火作业,通常涉及多个可移动燃烧器具的使用。

三级动火证安全技术措施及方案

三级动火证安全技术措施及方案

三级动火证安全技术措施及方案《三级动火证安全技术措施及方案》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那个老生常谈但又让人头疼的问题——怎么确保在动火的时候既安全又高效。

你可能会想,不就是烧个东西吗?有啥大不了的!但别小看这“烧”字,一不小心就可能发生火灾,那可就不是闹着玩的了。

所以啊,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怎样才能让这“烧”变得既安全又有趣。

首先得来说说这个“三级动火证”。

你知道吗,这可是个严肃的东西,就像考试前的那支笔一样,不能马虎。

三级动火证,听着就挺高大上的,其实说白了就是让你在烧东西之前,先给自己上一课。

你得保证自己知道怎么烧,能烧好,还得保证万一出了问题能及时处理。

所以啊,这个三级动火证就像是你的消防员证,让你在烧火的路上走得更稳当。

接下来说说这个“安全技术措施”。

这可是咱们这次旅行的灵魂所在。

你得先看看自己的“装备”够不够格,比如灭火器、消防毯这些,都得备齐了。

还有啊,别忘了那些“救生圈”——也就是消防通道和安全出口,一定要记得保持畅通无阻,千万别堵了。

再来说说这个“方案”。

哎呀,说到方案,我就想起了那些做计划的人。

你得先把整个流程捋清楚,从点火到灭火,每一步都不能少。

还得有个应急预案,万一出了岔子,你知道该怎么做。

比如说吧,如果火苗突然变大了,你得赶紧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然后找最近的灭火器或者消防栓来灭火。

要是火势太大,那就得赶紧跑,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再说。

好了好了,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觉得好像离实际操作还有点远呢?别急,我们这就来点儿实用的。

比如说,咱们在烧东西之前,可以先做个小实验,检查一下火苗的颜色和大小,确保它不会失控。

还有啊,每次烧完东西后,别忘了清理一下现场,把火星子扑灭,免得留下安全隐患。

最后再提醒一句,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不管你是在家里烧个小火锅,还是在工地上烧个焊,都要小心谨慎,别让自己和身边的人受到伤害。

毕竟,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它,更要保护好它。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级动火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为了预防火灾和爆炸,重要的是对危险物质和点火源进行严格管理。

(一)引起火灾爆炸的点火源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引起火灾爆炸的点火源主要有:
1.明火。

如火炉、喷灯、火柴、锅炉房或食堂烟筒或烟道喷出火星,
2.电火花。

如高压电的火花放电、短路和开闭电闸时的弧光放电、接点上的微弱火花等。

3.电焊、气焊和气割的焊渣。

(二)预防火灾的措施
施工现场合理的平面布置时达到安全防火要求的重要措施之一。

工程技术人员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时。

必须综合考虑防火要求、建筑物的性质、施工现场的周围环境等因素。

进行施工现场的
平面布置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明确划分出禁火作业区(易燃、可燃材料的堆放场地)、仓库区(易燃废料的堆放区)和现场的生活区。

各区域之间要按规定保持防火安全距离:
②禁火作业区距离生活区不小于15M。

距离其他区域不小于25M.
③易燃、可燃材料堆料场记仓库与在建工程和其他区域的距离应不小于20M。

④易燃的废品集中场地与在建工程和其他区域的距离应不小于30M.
⑤防火间距内,不应堆放易燃和可燃材料。

(三)在一、二级动火区域施工,施工单位必须认真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建立防火安全规章制度。

在生产或者贮存易燃易爆品德场区施工,施工单位应当与相关单位建立动火信息通报制度,自觉遵守相关单位消防管理制度,共同防范火灾。

在施工现场禁火区域内施工,动火作业前必须申请办理动火证,动火证必须注明动火地点、动火时间、
动火人、现场监护人、批准人和防火措施。

动火证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施工现场动火证的审批工作由工程项目负责人组织办理。

动火作业没经过审批的,一律不得实施动火作业。

对易引起火灾的仓库,应将库房内、外按500㎡的区域分段设立防火墙,把建筑平面划分为若干个防火单元。

贮量大的易燃仓库,仓库应设立两个以上的大门,大门应向处开启。

固体易燃物品应当与易燃易爆的液体分间存放,不得在一个仓库内混合贮存不同性质的物品。

仓库应设在下风方向,保证消防水源充足和消防车辆通道的畅通。

3.电气防火防爆措施。

严格按照建设部行业标准JGJ46-1988《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临时用电专项施工方案和设置临时用电系统,以避免引起电气火灾。

(四)焊接、气割中防火防爆措施。

对焊、割构件和焊、割场所,可采取以下措施:
1.转移。

在易燃、易爆场所和禁火区域内,应把需要焊、割得构件拆下来,转移到安全地带实施焊、割。

2.隔离。

对确实无法拆卸的焊、割构件,可把焊、割得部位或设备与其他易燃易爆物质进行隔离。

高处实施电焊、气割作业部位要采
取围挡措施,防止焊渣大面积散落地面。

3.置换。

对可燃气体的容器、管道进行焊、割时,可将惰性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蒸汽或水注入焊、割得容器、管道内,把残存在里面的可燃气体置换出来。

4.清洗。

对储存过易燃液体的设备和管道进行焊、割前,应先用热水。

蒸汽或酸液。

碱液把残存在里面的易燃液体清洗掉。

对无法溶解的污染物,应先铲除干净,然后再进行清洗。

5.移去危险品。

把作业现场的危险物品搬走。

6.加强通风。

在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的室内作业时,应进行通风,待室内的易燃。

易爆和有毒气体排至室外后,才能进行焊、割。

7.提高湿度,进行冷却。

作业点附近的可燃物无法搬移时,可采用喷水的办法,把可燃物浇湿,进行冷却,增加它们的耐火能力。

8.备好灭火器材,针对不同的作业现场和焊、割对象,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对大型工程项目禁火区域的动火施工,以及当作业现场环境比较复杂时,可以将消防车开至现场,铺设好水带,随时做好灭火准备。

焊、割作业中火灾事故,有些往往是工程的结尾阶段,或在焊、割作业结束后。

因焊、割结束后、留下的火种没有熄灭造成。

因此,焊、割作业结束后,必须及时彻底清理现场,清除遗留下来的火种。

关闭电源、气源,把焊、割放至在安全的地方。

(五)其他的防护防爆措施:
1.对于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库,应有醒目的“禁止烟火”等安全标志,严禁吸烟、入库人员严禁带入火柴、打火机等火种。

2.烘烤、熬炼使用明火或加热炉时,应用砖砌实体墙完全隔开。

烟道、烟囱等部位与可燃建筑结构应用耐火材料隔离,操作人员应随时监督。

3.办公室、食堂、宿舍等临时设施不得乱拉乱扯电线,不得使用电炉子,取暖炉应当符合防火要求,要由专人管理。

4.施工现场内严禁焚烧建筑垃圾和用明火取暖。

5.未经批准,严禁动火;没有消防措施、无人监护,严禁动火。

表9.5.6-3
三级动火许可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