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苹果的诗词苹果的种植历史
记载苹果的古书

记载苹果的古书引言苹果是一种广泛种植和食用的水果,它在人类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苹果的起源、历史和文化意义,人们通过记载苹果的古书来传承和探索这一信息。
本文将深入探讨苹果在古书中的记载,并介绍其中一些重要的文献作品。
古书记载苹果的重要性苹果在古代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此古书中对苹果的记载也非常丰富。
这些记载不仅包括苹果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和食用方法,还涉及到苹果在神话、宗教、医药和诗词中的象征意义。
苹果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古书中对苹果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苹果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果皮光滑或有细纹,颜色有红、黄、绿等多种。
古代文献还提到了苹果的果肉质地和味道,以及苹果树的生长环境,如温度、湿度和土壤要求等。
苹果在神话和宗教中的象征意义苹果在许多神话和宗教中都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在希腊神话中,伊甸园中的禁果被认为是苹果,象征着人类的诱惑和原罪。
在北欧神话中,苹果则代表着永恒的青春和美丽。
在基督教中,苹果常被用来象征智慧和救赎。
苹果在医药中的应用古代医药书籍中也对苹果的药用价值进行了记载。
苹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益。
古代医书中提到苹果可以治疗消化不良、咳嗽和便秘等疾病,还可以增强免疫力和延缓衰老。
苹果在诗词中的描写苹果在许多古代诗词中被赞美和描绘。
唐代诗人杜牧曾写道:“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这首诗中的“苹果”一词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离别的情感。
记载苹果的古书作品古代有许多著名的文献作品记载了苹果的相关内容,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作品。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许多关于苹果的诗篇。
其中《采薇》一诗中写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这首诗描绘了采摘苹果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对丰收和归家的渴望。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中编纂的一部草药学著作,其中也有关于苹果的记载。
苹果树的诗句

苹果树的诗句《庭中有奇树》原文: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一、衍生注释:1. “奇树”:佳美、珍贵的树,这里指的是庭院中的树。
2. “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
华,同“花”。
滋,繁盛。
3. “攀条”:攀引枝条。
4. “遗(wèi)所思”:送给所思念的人。
遗,赠送。
5. “盈”:充满。
6. “莫致之”:无法送到。
致,送达。
7. “别经时”: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
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庭院中一棵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繁盛的花朵。
女主人公攀着树枝,折下花朵,想要送给心中思念的人。
花朵的香气充满了衣袖,可是路途遥远,无法送达。
最后又说这花本身并不珍贵,只是因为离别已久才有了特殊的意义。
诗中借花来表达思念之情,从对树的描写到折花欲赠,再到因路远无法赠送的遗憾,层层递进,情感真挚细腻。
用美丽的景象来烘托出内心的思念与无奈,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三、作者介绍:这首诗出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
关于这些诗的作者已经难以确切考证,大多是东汉末年的文人所作。
这些文人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用诗歌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思等。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和朋友分开很久了。
我在自家院子里看到一棵花开得正盛的树,就像诗里说的“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我不由自主地折下一朵花,就想啊,要是能把这花送到朋友那里就好了,这花就像我的思念一样。
可是距离那么远,根本送不到呀,那一瞬间,我就特别能理解诗里的那种无奈,感觉自己和诗中的主人公一样,满怀着思念却无法传达给对方。
《野望》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一、衍生注释:1. “东皋”:诗人隐居的地方。
皋,水边高地。
2. “薄暮”:傍晚。
薄,接近。
3. “徙倚”:徘徊,来回地走。
描写苹果的古诗词

描写苹果的古诗词苹果,这是一种充满诱惑力的水果。
它外形鲜艳,内心甘甜。
在古代的诗词中,苹果常常被描写成诗人心中的美好象征。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首描写苹果的古诗词吧。
1.《怀苹果》- 李白卖得苹果踏青人,买来吃去物无真。
应看果实知人意,若是真金旧为贫。
这首诗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所作。
他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在诗中,苹果象征着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心态。
诗人提醒人们不应仅仅看外在的表象,而是应该去了解真正的内涵。
2.《游苹果园得微雨》- 王之涣轻雨洒苹果园,香风扑鼻满园红。
清泉石上流翠萍,层林尽染红颜浓。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之手。
诗人以诗意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苹果园里的美好景象。
绵绵细雨洒落在苹果树上,浓郁的香气四溢。
清澈的泉水流过苹果园,翠绿的萍草映衬其间,勾勒出层林尽染的美丽光景。
3.《苹果》- 白居易红光偷晓郊园弄,白露悄然苹果重。
藕条道路交替出,楼船堤水共丝纹。
这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
他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早晨的苹果园。
红光透过树林,露水柔和地洒在苹果上。
曲折的小路交错穿过园中的藕田。
沿着堤岸,船只缓缓地划过水面,留下美丽的波纹。
4.《苹果》- 元稹天生苹果色如丹,采择秋天更饱满。
吃时松脆香甜过糖,一口咀嚼回味悠长。
这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
他用简练、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苹果的鲜艳外表和美妙的口感。
苹果具有红色的外观,选择在秋天品尝更加饱满。
吃起来,苹果的口感松脆,香甜胜过糖,令人回味无穷。
5.《咏苹果》- 白居易似玉苹果落人间,生吃浑不弃生梨。
千般滋味供人老,只有红颜见真情。
这是白居易的另一首描写苹果的诗。
他以幽默的笔调和独特的比喻,描述了苹果的珍贵和各种滋味。
苹果仿佛宝玉般从天而降,与其他水果相比更适合生吃。
苹果的美味可以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多样性,它也成为真挚情感的见证者。
以上就是我为您呈现的几首描写苹果的古诗词。
古人以诗词表达对苹果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使苹果更加具有诗意和浪漫色彩。
古人描写苹果古诗

古人描写苹果古诗
古人描写苹果的古诗有《南海百咏抄》中的“虞翻宅里起秋风,翠叶玲珑剪未工。
错认如花枝上艳,不知荚子缀猩红。
”以及《冬日杂咏八首·其六》中的“昔曾珍北果,何日渐南来?闻道可祈福,窗前手自栽。
”
这些诗句都以苹果为主题,通过不同的角度和表现手法,将苹果的美丽、价值和意义呈现出来。
虽然这些古诗的语言表达和风格与现代诗歌有所不同,但它们仍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意义,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人们对苹果的认识和感受。
描写苹果的古诗词

描写苹果的古诗词碧罗环佩玉漏长,青皮素腹登云皇。
澄清秋韵白天香,瓤色红颜敲心房。
丹旋云山线回红,桃袖秋天披带风。
自缀章台芳草翠,飞蝶纷纷舞翩翩。
霞衣罗袖芙蓉佩,麻带纪衿金锦缀。
盈叶翠疏珠翠香,宫商角徵律羽奕。
青翠玉碟鲜脆甜,喉舌呀呀细如短。
摘来啃去补身健,饭后一苹远胜药。
秋来花艳更娇艳,露珠莹莹满枝梢。
水仙伴舞姿更嫣,寒秋伊人心倍霄。
朱颜软糯染红唇,轻撑秋露坠婀娜。
不问年华苦与甜,只让君心顺心之。
落红悠悠映画桥,黄映斜阳玛瑙朝。
月华如浸桂花秋,苹果鲜嫩色如焦。
丹盏映晚相思苦,马背云骑凌霄路。
剑挥一世寒轻雪,匣里芳心存苹果。
世间美色总难捡,唯有苹果红如焰。
天赐仙酿甘如蜜,碧玉琼浆声吐颜。
骄阳炙烤稀世珍,果酸可口香如随。
削苹果抚清凉心,红萝卜比之短小。
借卤将军指秋月,孤帆苹果相低,载。
杨柳底下一片好,世间美事无如此。
正是春光红染时,万顷苹果如火儿。
只愿佳人敛繁绮,时食苹果人间味。
明朝丹桂倚农舍,云远一苹红如著。
馋知鱼肉糙米好,盗颗苹果远孤单。
明珠石苹入田畴,商人挑出云霄头。
欲让世间品尝美,烟消云散馋虫忧。
芳草萋萋春景好,日暖花开属新禧。
汗津津漫满甜滋,若是苹果色如血。
翻花暂生双红脸,一品生来七十翰。
须知普陀揽平仄,唯有苹果最简单。
一苹红日漫秋溪,林中佳丽多娇媚。
只恨英雄无恋侣,独自一人望南斜。
芳草青青映夕阳,手持苹果望江航。
茫茫流水依依去,别后情殇万双双。
巧笑嫣然入画堂,蔓延红苹戏红妆。
不求人间醉红尘,纱帽苹果草履舞。
秋风为妍佳人舞,世间美景色如虹。
唯有苹果红如血,邀君饱尝双眸中。
苹果红艳如火焰,撩人妖娆恰如眠。
须慎何人路上闪,世间若计谁与牵。
丝丝秋雨引人情,苹果汁水荡心灵。
世人美事难多少,无辜苹果寻缥缈。
此生若求处处尽,那能得尽百花色。
只愿重啖红玉果,人间醉倒苹果落。
花开花落红似火,柔媚红妆掩春荼。
青鸟巧舞蹁跹起,飞翔苹果身上多。
众芳之所在莺巢,苹果纵横百千搂。
耕田之地鲜苹果,竞相撩人动宛透。
秋风起,红叶飘零,林中苹果叩人心房。
记载苹果的古书

记载苹果的古书一、苹果的起源与历史苹果,作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水果,自古以来就出现在各种文化中。
据古籍记载,苹果起源于欧洲和亚洲西部地区。
在我国,苹果的种植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
据《诗经》记载,当时的人们已开始种植和食用苹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苹果的种植范围逐渐扩大,品种也日益丰富。
二、苹果的品种与特点苹果品种繁多,根据颜色、口感和种植地区可分为红富士、红星、红玉、黄元帅等。
其中,红富士口感脆甜,储存时间较长,深受消费者喜爱;红星苹果则以酸甜适中、色泽鲜艳而受到欢迎。
我国各地的苹果品种各具特色,如烟台苹果、新疆阿克苏苹果等。
三、苹果的营养价值与健康益处苹果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维生素A、矿物质等。
经常食用苹果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改善消化、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等。
古医书《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苹果具有润肺、解毒、滋阴、养胃等功效。
四、苹果的种植技术与方法苹果的种植技术主要包括选种、土壤改良、修剪、施肥、灌溉和防病虫害等。
种植苹果时,应选择适宜的品种和生长环境。
土壤方面,苹果树适宜生长在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中。
修剪方面,要根据树形和生长状况进行疏枝、疏果,以保持树体生长平衡。
此外,合理施肥、灌溉和防治病虫害也是苹果高产优质的关键。
五、苹果的烹饪与应用苹果除了直接食用外,还可以烹饪成各种美味佳肴。
如苹果炖肉、苹果炒虾仁、苹果派等。
同时,苹果也是许多糕点和饮品的好搭档,如苹果蛋糕、苹果奶茶等。
在欧美国家,苹果酒也是一种受欢迎的饮品。
六、我国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近年来,我国苹果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上升,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市场竞争力逐步提高。
然而,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和气候变化等挑战,我国苹果产业仍需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拓展销售渠道等方面的工作。
总之,苹果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果树,不仅具有丰富的品种和营养价值,还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世界和我国的苹果栽培历史

世界和我国的苹果栽培历史苹果原产欧洲中部、东南部,中亚细亚乃至我国新疆。
欧洲在纪元前三百年,M.P.Cato已记载了苹果的品种。
其后,罗马人开始栽培,并有嫁接繁殖。
十八世纪J.B. 蒙氏及T.A已利用自然杂交进行实生苗选育,逐步推广栽培。
当发现美洲新大陆,欧洲移民把苹果传入美洲,在美洲又培育了不少新品种。
日本在明治维新时代,从欧美引入苹果,乃传入亚洲。
此后,澳洲、非洲也都相继引入苹果。
近百年来,世界五大洲先后有了苹果栽培。
苹果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了。
相传夏禹所吃的“紫奈”,就是红苹果,可见中国有苹果已经很久远了。
晋朝郭义恭著《广志》中说:“西方例多柰,家家收切曝干为脯,数十百斛为蓄积,谓之频婆粮”。
当时已知“正月二月中,翻斧斑驳椎之,则饶子”。
即类似现代的环状剥皮技术,来促使多结果。
可见,晋代中国种植苹果的技术水平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了。
宋人李调元的《南海百咏抄》,已有咏苹婆果诗云:“虞翻宅里起秋风,翠叶玲珑剪未工,错认如花枝上艳,不知荚子缀猩红。
”迄至明代,不但有“夏熟”的“素萘,朱柰、绿柰”,而且“凉州有冬柰,冬熟,子带碧色”(李时珍《本草纲目》)。
然而,中国古代栽培的柰和林檎,虽“光洁可玩,香闻数步”,但“味甘松,未熟者食如棉絮,过熟又沙烂不堪食”(见《群芳谱》)。
原产中国的绵苹果,在汉代已有记载。
在魏晋时代已有栽培。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有关于柰和林檎的详细阐述。
柰就是现在的苹果,包括槟子在内。
林檎即沙果。
故苹果在中国的栽培历史已有二千多年,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苹果的繁殖、栽培和加工等方面的丰富经验。
甘肃河西走廊成为绵苹果的中心产地。
现绵苹果的陕西、甘肃、青海和新疆仍有广泛分布,并有100-150年左右的老树。
新疆还有苹果原始森林。
它是可供很好利用的苹果自然资源。
19世纪中叶欧洲苹果入籍中国后,欧洲苹果的天生丽质,很快地显示出来,就逐渐代替中国的绵苹果。
欧洲苹果先在山东烟台落户,19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山东青岛和辽宁南部,又相继引种,并开始进行经济栽培。
苹果的种植历史.docx

苹果的种植历史一、柰的栽培史柰最早于西司相如的《上林》( 公元前 125- 前 118) 中:"梈柰厚朴 " 。
其中 " 柰" 多数学者就是后来的苹果,即中国苹果的古称。
据《西京》 ( 公元 3-4 世 ) :当 " 上林苑 "中的各种果,都是 " 初修上林苑,群臣方各献( 的) 名果异⋯⋯ " 其中有 " 柰三:白柰、紫柰、柰 " 。
柰既然以名果献,在原地的栽培就必然更早了。
公元3 世20 年代,曹植有《白柰表》和《柰表》,《史· 殖列》中曾述当内地已大面生的几种果,但并没有提及柰。
之,根据代以来柰的名称与内涵的化,反映了中国苹果也存在一个展的程。
二、西洋苹果栽培史19世中叶后,海禁开放,西方文化大量入,果源交流更加繁。
苹果属果也随之引入。
1、早期苹果引概述早期引种苹果的途径是多方位的。
其中以山最早,据烟台的地方史志, 1861 年美国老会成翰·倪思 (JohnL.Nevius) 受老会派遣 , 由上海来山登州 ( 今蓬莱市 ) 。
因倪妻患病, 1864 年返美。
1871 年倪氏夫重返烟台,来西洋苹果、洋梨、美洲葡萄、欧洲李及甜桃等果品种,在烟台毓璜南山麓建园栽植,取名 " 广果园 " 。
2、20 世前半期苹果引种及生概况 20 世初,宁、山苹果展快。
1909 年旅最大一苹果园 ( 后改旅 ) 中有国光 96 株、倭 550 株。
日俄争后,旅、大的租借日本后, 1909 年在熊岳建立苗圃 (1913 年改事 ) ,再从日本引一些主栽品种, 1910 年引入魁、祝光、旭和国光等 ;1914-1921 年又引入玉霰等 3 个品种。
3、苹果生产恢复时期从1950-1952 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政策,扶持农业生产,对果树生产发放无息贷款,减免果业税收,同时还在重点果区建立果树技术指导机构,通过供销社组织果品运销,提高果农收入,促进了果树业的复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苹果的诗词苹果的种植历史
中国苹果即绵苹果,古称柰,从有文字记载起,至少已有2200多年的栽培历史。
下面是精心为你的苹果的种植历史,一起来看看。
一、柰的栽培历史
柰最早见于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公元前125-前118)中:"梈柰厚朴"。
其中"柰"多数学者认为就是后来的绵苹果,即中国苹果的古称。
据《西京杂记》(公元3-4世纪间)记载:当时"上林苑"中的各种果树,都是"初修上林苑时,群臣远方各献(的)名果异树……"
其中有"柰三:白柰、紫柰、绿柰"。
柰既然以名果贡献,则在原产地的栽培就必然更早了。
公元3世纪20年代,曹植有《请白柰表》和《谢赐柰表》,《史记·货殖列传》中曾记述当时内地已大面积生产的几种果树,但并没有提及柰。
总之,根据汉代以来柰的名称与内涵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绵苹果也存在一个发展的过程。
二、西洋苹果栽培历史
19世纪中叶后,海禁开放,西方文化大量输入,果树资源交流更加频繁。
苹果属果树也随之引入。
1、早期苹果引进概述早期引种苹果的途径是多方位的。
其中以山东最早,据烟台的地方史志记载,1861年美国长老会成员约翰·倪维思(John L.Nevius)受长老会派遣,由上海来山东登州(今蓬莱市)。
因倪妻患病,1864年返美。
1871年倪氏夫妇重返烟台时,带来西洋苹果、洋梨、美洲葡萄、欧洲李及甜樱桃等果树品种,在烟台毓璜顶东南山麓建园栽植,取名"广兴果园"。
2、20世纪前半期苹果引种及生产概况 20世纪初,辽宁、山东苹果发展较快。
1909年旅顺最大一处苹果园(后改为旅顺农场)中有国光96株、倭锦550株。
日俄战争后,旅顺、大连的租借权转归日本后,1909年在熊岳建立苗圃(1913年改为农事试验场),再从日本引进一些主栽品种,1910年引入红魁、祝光、旭和国光等;1914-1921年间又引入玉霰等3个品种。
3、苹果生产恢复时期从1950-1952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政策,扶持农业生产,对果树生产发放无息贷款,减免果业税收,同时还在重点果区建立果树技术指导机构,通过供销社组织果品运销,提高果农收入,促进了果树业的复苏。
在老苹果产区,残存的苹果老树迅速恢复了树势,主要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治,并开始组建第一批国营园艺场(其中北方以苹果为主),因此,产量急速回升。
4、50-60年代苹果业的兴起从l953年起,中国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兴起,大大地鼓舞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l955年农业部提出了"以互助合作为中心,大力提高现有果树的产量和质量,有计划地积极向山区、荒山扩大垦辟新果园",新建果园一律免征农业税,并相应改善购销工作。
5、商品基地的建立与发展从1985年起,由于苹果收回投资快,效益高,除广东、广西、湖南、海南及上海等五地不适于商品生产栽培外,其他地区都把发展苹果生产作为开发山区、脱贫致富或积累资金支持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其中陕西省发展尤为突出,在渭北地区建立25个优质苹果基地县,秦冠、富士等品种占了绝对优势,产量也迅速上升,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
从1992年达到年产8.429×105t,仅次子山东、辽宁。
1993年超过了辽宁,居全国第2位。
1995年全国各省的面积与产量。
苹果适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和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壤土。
土壤酸碱度(PH值)以微酸性到中性为宜。
苹果也是一种对土壤适应性较强的高产果树。
一般山冈薄地、河滩沙荒和轻度盐碱地,经过适当改良后,都可进行成片栽培,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
最适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和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壤土。
土壤酸碱度(PH值)以微酸性到中性为宜。
土壤通气不良时,根系生长受阻。
PH7.8以上时,易发生缺素失绿现象。
对土壤的耐盐力低于0.15%。
苹果为蔷薇科苹果属植物。
生产上主要应用的是1个种,即苹果。
现在世界上栽培的苹果品种,绝大部分属于这个种或为该种和其他种的杂种。
该种有两个变种,道生苹果和乐园苹果,常被用作矮化或半矮化砧。
生产上用作砧木的种,尚有西府海棠、海棠果、湖北海棠、河南海棠和山定子等。
苹果品种繁多,但作为经济栽培的数量不多。
通过栽培实践,世界各国都根据自己国内的具体情况确定了一些适应本国栽培的优良品种,其中有些已成为世界上广泛经济栽培的品种,如金冠、红星、富士等。
近些年,有些品种通过广泛的芽变选种和杂交育种,已各自形成~个较为庞大的系群。
除上述金冠系、元帅系(红星是其中的芽变品种)和富士系外,还有旭系、红玉系、史密斯系和国光系等。
在这些系群中,尚可根据株型进一步分为普通型和短枝型两类。
如新红星、首红、超红等都是元帅系中的短枝型品种,金矮生、矮金冠等都是金冠系中的短枝型品种。
其他各系也大多有各自的短枝型品种,如短枝富士、短枝国光等。
一些品种还已有成优良的着色系。
苹果性喜冷凉干燥、日照充足的气候条件。
一般认为,4~10
月生长期的平均气温12度~18度最适于苹果的生长。
夏季温度过高,平均气温>26度时,花芽分化不良,果实发育快,不耐贮藏。
红色品种成熟前适宜的着色温度为10度~20度,如昼夜温差小,夜温高,则上色困难。
对照谁北地区气候条件,尤其是中熟红色品种在温度方
面离最适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往南至长江流域,则这种差距加大。
世界苹果主产区的年降水量约在500毫米~800毫米。
花芽分化和果实成熟期,要求空气比较干燥,日照充足,则果面光洁,色泽浓艳,花芽饱满。
如雨量过多,日照不足,则易造成枝叶徒长,花芽分化不良,产量低而不稳,病虫害严重,果实质量差。
淮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左右,但分布不均,时有春旱、伏旱或秋旱发生,7~8月份多数年份雨量又过于集中,故灌排措施均需加强。
苹果为喜光性树种。
光照充足,有利于正常生长和结果,有利于提高果实的品质。
不同品种对光照的要求有所差异。
淮北地区年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基本上能满足苹果生长发育的需要。
土壤方面,苹果适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和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壤土。
土壤酸碱度(PH值)以微酸性到中性为宜。
土壤通气不良时,根系生长受阻。
PH7.8以上时,易发生缺素失绿现象。
对土壤的耐盐力低于0.15%。
苹果的种植历史相关文章:
1.怎么种苹果树
2.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二期末复习试题答案
3.xx年种植苹果的方法有哪些
4.苹果怎么种植
5.苹果的种植技术有哪些
6.苹果的种植技术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