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 评茶四阶段常用语及说明
茶叶审评术语

茶叶审评术语
1. 外形评价:指评价茶叶的外观特征,例如叶形、叶色、叶片完整度等。
2. 香气评价:指评价茶叶的香气特点,例如花香、果香、甜香等。
3. 韵味评价:指评价茶叶的口感特点,例如回甘、醇厚、清爽等。
4. 汤色评价:指评价茶叶冲泡后的汤液颜色,例如黄绿色、红褐色、碧绿色等。
5. 叶底评价:指评价茶叶冲泡后的茶渣特征,例如茶叶底的嫩度、均匀度等。
6. 味道评价:指评价茶叶的口感特点,例如苦涩、鲜甜、浓香等。
7. 浓度评价:指评价茶叶冲泡后的浓度,例如浓烈、微淡、适中等。
8. 持久度评价:指评价茶叶的回味时间和持续时间,例如余香悠长、回味久远等。
9. 喉韵评价:指评价茶叶的入喉感受,例如喉控舒服、绵柔顺滑等。
10. 平衡度评价:指评价茶叶各个特点之间的平衡度,例如香气与味道的平衡、韵味与韵味的平衡等。
《茶叶审评和检验》-评茶术语摘录

茶叶审评术语(仅供参考)一、外形评语1、形状评语(1)条形茶形形状评语紧细、紧秀,细嫩、条紧,紧结,重实,肥壮,壮结,粗壮,瘦弱,平直、挺直,圆直,光滑,粗糙,松条、粗松,平伏,弯曲、卷曲,短顿、短秃,短碎,露筋。
(2)圆形茶形状评语细紧、细结,圆紧、圆结,圆整,重实,扁块,扁瘪,黄头。
(3)扁形茶形状评语扁削、扁茶,光扁,光滑,扁平,挺直,紧条、狭长条、宽条,折皱。
(4)碎形茶形状评语颗粒状,片状,末状,匀整,花杂(5)砖形茶形状评语完整,平滑,脱面,缺口,断甄。
2、色泽评语(1)红茶色泽评语乌黑油润,黑褐油润,棕色,枯红,棕红、棕黄。
(2)绿茶色泽评语翠绿,墨绿、深绿、黑绿,绿润,银灰绿,黄绿,青绿,暗绿,枯黄,灰褐,灰暗。
(3)清茶色泽评语沙绿,青褐,青绿,乌黑油润。
(4)紧压茶色泽评语猪肝色,黑润,黄褐色,青褐色。
二、内质评语1、汤色评语(1)红茶汤色评语红艳,红亮,深红,浓暗,姜黄,棕红,灰白,红浊。
(2)绿茶汤色评语绿黄,黄绿,浅黄,橙黄,深黄,红汤,混暗。
(3)青茶汤色评语金黄,清黄,红汤2、香气评语(1)红茶香气评语鲜爽,鲜甜,浓甜,强烈,(2)绿茶香气评语鲜嫩,鲜浓,清高,清香。
(3)青茶香气评语岩韵,浓郁,清高,清香,甜鲜,焖火。
3、滋味评语(1)红茶滋味评语浓强,甜浓,浓和,醇厚,醇和。
(2)绿茶滋味评语浓烈,鲜浓,醇和,平淡,粗淡,苦涩,熟味(3)青茶滋味评语醇厚,纯正,平淡。
4、叶底评语(1)红茶叶底评语红嫩,红艳,红匀,红暗,青暗,乌暗,枯暗,花青。
(2)绿茶叶底评语绿嫩,翠绿,嫩绿,青绿,黄绿,青张,靛青,红梗、红叶。
(3)青茶叶底评语发酵适度,匀整,青张,暗张。
三、评茶中常用的副词茶叶的等级评语还可在主体词前面加用副词,以说明质量差异的程度。
1、尚:用于品质略低、稍低或接近标准,如尚浓、尚好、尚紧结等。
2、欠:在规格要求上或某种程度上,还不符合要求,明显低于标准,如欠紧结、欠浓等。
常见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常见茶叶感官审评术语一、各类茶通用术语(一)外形形状术语·显毫:茸毛含量特别多。
同义词:茸毫显露。
·锋苗:芽叶细嫩,紧卷而有尖锋。
·身骨:茶身轻重。
·重实:身骨重,茶在手中有沉重感。
·轻飘:身骨轻,茶在手中份量很轻。
·匀整:上中下三段茶的粗细、长短、大小较一致,比例适当,无脱档现象。
同义词:匀齐、匀衬。
·脱档:上下段茶多,中段茶少,三段茶比例不当。
·匀净:匀整,不含梗朴及其他夹杂物。
·挺直:光滑匀齐,不曲不弯。
同义词:平直。
·弯曲:不直,呈弓状。
·平伏:茶叶在盘中相互紧贴,无松起架空现象。
·紧结:卷紧而结实。
·紧直:卷紧而圆直。
·紧实:松紧适中,身骨较重实。
·肥壮:芽叶肥嫩身骨重。
同义词:雄壮。
·壮实:尚肥嫩,身骨较重实。
·粗实:嫩度较差,形粗大而尚重实。
·粗松:嫩度差,形状粗大而松散。
·松条:卷紧度较差。
同义词:松泡。
·松扁:不紧而呈平扁状。
·扁块:结成扁圆形或不规则圆形带扁的块。
·圆直:条索圆浑而挺直。
同义词:浑直。
·扁条:条形扁,欠圆浑。
·短钝:茶条折断,无锋苗。
同义词:短秃。
·短碎:面张条短,下段茶多,欠匀整。
·松碎:条松而短碎。
·爆点:干茶上的突起泡点。
·下脚重:下段中最小的筛号茶过多。
(二)干茶色泽术语·油润:干茶色泽鲜活,光泽好。
·枯暗:色泽枯燥发暗,无光泽。
·调匀:叶色均匀一致。
·花杂:叶色不一,形状不一。
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
(三)汤色术语·深:茶汤颜色深。
·浅:茶汤色浅似水。
·暗:不透亮。
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
·清澈:清净、透明、光亮、无沉淀物。
红茶,白茶,乌龙茶的审评术语

红茶评语1.干茶形状评语毫尖:金黄色茸毫的嫩芽。
细紧:条索细长挺直而紧卷,有锋毫。
用于上档条红茶细嫩:条细紧,金黄色芽毫显。
多见于小叶种高档春季产的工夫红茶如祁门红茶细长:细紧匀齐,形态秀丽。
多用于高档条红茶,如祁门红茶紧结:碎茶颗粒卷紧而结实紧卷:碎茶颗粒卷得很紧皱缩:颗粒虽卷的不紧,但边缘折皱,是片型茶德较好形状毛衣:茶叶中的细筋毛,红碎茶中含量较多筋皮:嫩茎和茶梗揉破碎的皮肥嫩:芽叶肥壮。
常用于滇红功夫匀称:大小一致,不含梗,杂。
短碎:功夫红茶的碎片,梗朴粗老:老茶粗壮:重实。
嫩度中等工夫红茶毛糙:粗老。
大多是筋皮毛衣或未经精制的毛红茶老嫩混杂:嫩茶,老茶不分清规格乱:多用于精茶中分档不清花杂:大小不匀,正茶中含老片及梗,杂轻松:颗粒松,身骨轻2干茶色泽评语乌润:乌黑而光泽,有活力。
多见于嫩度好的中小叶种高档红茶乌黑:乌黑色,稍有活力。
用于嫩度良好的中小叶种红茶的干茶色泽黑褐:色黑而褐,有光泽栗褐:褐中带深棕色,似成熟栗壳色栗红:红中带深棕色,似嫩栗壳色泛红:色带红而无光泽枯红:色红而枯燥灰枯:色灰红而无光泽3汤色评语红艳:汤色红而鲜艳,似琥珀色,金圈厚而艳。
红亮:红而透明光亮。
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色泽。
红明:红而透明,亮度次于“红亮〞。
深红:汤色红而深,而无光泽。
此术语也适用于压制茶汤色。
浅红:泛红,深度缺乏。
红暗:汤色深红而显暗。
冷后浑:茶汤冷却后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浊现象,为优质红茶象征之一。
姜黄:红碎茶茶汤加牛奶后呈姜黄亮堂。
多见于茶多酚和茶黄素含量较低的小叶种红碎茶加奶审评时表现的汤色。
棕红,粉红:红碎茶茶汤加牛奶后,汤色呈棕红亮堂类似咖啡色的称为棕红,呈粉红亮堂似玫瑰色的成为粉红。
棕黄:汤色色泽浅棕带黄。
多见于发小成都轻的大叶种红碎茶。
灰白:红碎茶茶汤加牛奶后,呈灰暗混浊的乳白色。
是汤质淡薄的标志。
金黄:有黄金般的光泽。
常见于发酵轻的茶汤。
乳白:参加牛奶后,红茶茶汤呈乳白色。
看、听、闻、尝、摸,五步成识茶高手

看、听、闻、尝、摸,五步成识茶高手品茶,有人说,品的是其中的禅意,有人说,品的是茶中的韵味,既然是品茶,那就不止“喝”这么简单了。
品茶重在品鉴茶水的滋味,讲究的是色香味俱全。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通过“看、听、闻、尝、摸”五步来品茶吧!一、看一看1、看干茶一款茶叶给到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它的外形了。
看干茶主要看,色泽、条索、嫩度等是否合乎该品种的特点。
不同茶类颜色各异,但品质较好的茶叶干茶都有光泽的。
2、看汤色茶汤主要是看色度,亮度,清澈度。
好茶的汤色通常具备三个特点:一是色度明显、二是亮度明亮,三是清澈度高。
但判断的时候要排除茶毫等因素干扰,好茶的茶汤允许有一些茶末沉在杯底,但从上往下看是清澈见底的。
3、看叶底泡完茶之后的茶渣也会暴露很多信息,好茶的叶底看上去有光泽,摸起来光滑,捏起来有一定厚度和弹性。
叶底鲜活至少能说明三个问题,一说明茶叶的原料好,二说明茶的制作工艺好,三说明冲泡得当,茶叶充分泡开,有没有被闷坏。
二、听一听1、听讲解听讲解,当别人给我们泡茶前,一般会先讲解一下茶的信息,让我们对茶先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包括茶叶的名称、产地、工艺、特色等,这样在品茶的时候就可以留意与其描述是否一致。
2、听声音听声音,茶叶落入茶壶的声音,可以得知茶叶是紧结还是粗松,是重实还是轻飘。
揉捻不到位的茶条粗松,落入壶中几乎没有声音,紧结成条的茶,放入壶中会有清晰的声音,当然这也与茶壶的材质有关,用白瓷盖碗听声音是最明显的。
三、闻一闻1、干闻“干”即茶叶还没碰水时,这个时候闻到的茶香,通常是配合观察茶叶外形,对茶叶进行一个基本的判断。
干茶的气味,虽然没有泡出来的那么明显,但也能反映茶的一些信息,在没有开始泡茶的情况下,可以抓一把茶呵一口热气来感受茶的味道。
2、热闻热闻可以辨别香气是否纯正。
一开始别靠太近,小心蒸汽烫伤。
趁热闻最能分辨出茶中的异味,如烟味、霉味、青臭气、馊臭味等等。
此外,热闻还可以判断茶香是高扬还是低沉。
绿茶常用感官审评术语

绿茶常用感官审评术语导言绿茶是一种广受欢迎的饮品,拥有独特的风味和香气。
为了更好地评价绿茶的质量,人们通常使用感官鉴别的方法。
通过利用感官器官,如口味、嗅觉和视觉来评估绿茶的质量与特征,可以了解绿茶的香气、口感和外观等方面的特点。
在进行绿茶感官审评时,有一些常用的术语被广泛使用。
这些术语旨在描述绿茶的外观、香气和口感等方面的特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常用的感官审评术语。
外观外观是评价绿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第一印象的来源。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外观审评术语:1.色泽:指茶叶的颜色,通常使用绿色来描述绿茶的色泽,好的绿茶应具有鲜艳的绿色。
2.整齐度:描述茶叶的形状和排列是否整齐,好的绿茶通常具有均匀的形状和排列。
3.均匀度:指茶叶的颗粒大小是否均匀,好的绿茶应具有均匀的颗粒大小。
4.汤色:指绿茶冲泡后的颜色,好的绿茶汤色通常为明亮的黄绿色或者浅绿色。
香气香气是绿茶感官鉴别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评价绿茶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香气审评术语:1.清香:指茶叶具有清新、纯净的香气。
2.花香:指茶叶具有花的香气,如茉莉花香、桂花香等。
3.草香:指茶叶具有草的香气,通常是新鲜、清爽的香气。
4.果香:指茶叶具有水果的香气,如柠檬香、葡萄香等。
口感口感是绿茶感官鉴别的关键指标之一,也是评价绿茶质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口感审评术语:1.滋味:指茶叶的口感特点,通常使用鲜爽、浓郁、甘甜等词语来描述。
2.回甘:指喝完茶后口中余香的甜味,好的绿茶通常具有明显的回甘。
3.涩感:指茶叶在口腔中的涩感,好的绿茶应具有适度的涩感,不过分也不过轻。
4.口感浓度:指茶叶的口感浓淡程度,好的绿茶通常具有浓郁的口感。
结语绿茶的感官审评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通过对绿茶的外观、香气和口感等方面的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绿茶的质量和特征。
本文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绿茶感官审评术语,包括外观、香气和口感等方面。
这些术语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地评价绿茶的质量和品质,从而选择出适合自己口味的绿茶。
茶叶审评术语大全

茶叶审评术语大全一、各类茶叶通用评语1. 干茶外形评语茸毫密布:芽叶茸毛密集覆盖着茶条。
茸毫披覆与此同义。
披毫:茶条布满茸毛,程度低于茸毫密布。
显毫:有茸毛的茶条比例高。
多毫:有茸毛的茶条比例较高,程度低于显毫。
锋苗:细嫩有芽,紧卷有尖锋。
重实:条索或颗粒紧结;茶在手中有沉重感,容重大,一般是叶厚质嫩的茶叶。
身骨:茶条轻重,单位体积的重量。
匀整:指上、中、下三段茶的大小、粗细、长短较一致,完整。
匀称:指上、中、下三段茶的比例适当,无脱档现象。
匀净:匀齐而无梗朴及其他夹杂物。
挺直:条索平整而挺呈直线状,不弯不曲。
平直与此同义。
平伏:茶叶在把盘后,上、中、下三段茶在茶盘中相互紧贴,无翘起架空或脱档现象。
细紧:条索细长紧卷而完整,有锋苗。
细嫩:细紧完整,显毫。
紧秀:细紧秀长,锋苗显。
细秀:细嫩秀丽,锋苗显。
紧结:条索卷紧而重实;紧压茶指密度高。
紧直:条索卷紧、完整而挺直。
紧实:茶条卷紧,身骨重实,嫩度稍差,少锋苗,制工好。
肥壮:芽肥、叶肉厚实,柔软卷紧,形态丰满。
雄壮与此同义。
壮实:芽壮、茎粗,条索肥壮而重实。
粗壮:条索粗而壮实,嫩度稍低。
粗实接近此义,嫩度更低。
粗松:嫩度差,形状粗大而松散。
空松接近此义,更为松散。
松条:条索卷紧度差。
扁瘪:叶质瘦薄无肉,扁而干瘪。
瘦瘪与此同义。
扁块:结成扁圆形的茶块。
圆浑:条索圆而紧结,不扁不曲。
圆直:条索圆浑而挺直。
扁条:条形扁,欠圆浑,制工差。
短钝:条索短而无锋苗。
短秃与此同义。
短碎:面张条短,下盘茶多,欠匀整,制工差。
松碎:条松而短碎。
下脚重:下段茶中最小的筛号茶过多。
脱档:上、下段茶多,中段茶少;或中段茶多,上、下段茶少。
三段茶比例不当。
破口:茶条两端的断口显露且不光滑。
爆点:干茶上的烫斑。
轻飘:手感很轻,容重小。
露梗:茶梗比例高。
露筋:丝筋比例高。
2. 干茶色泽评语油润:色泽鲜活,光滑润泽。
光润与此同义。
枯暗:色泽枯燥且暗无光泽。
调匀:叶色均匀一致。
花杂:干茶叶色不一致,杂乱,净度低。
茶叶审评评语

茶叶审评评语茶叶审评评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评语吧,好的评语能给人以心理上的满足感,从而激励人们不断进取。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评语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茶叶审评评语,欢迎阅读与收藏。
茶叶审评评语1茶叶审评,按茶叶品质的高低,一般分为评外形(嫩度、色泽、条索、整碎、净度),茶汤评内质(香气、汤色、滋味、叶底),根据这些项目逐一进行茶叶审评,并按照评茶术语写出评语。
茶叶审评一:嫩度是外形审评因素的重点,一般嫩度好的茶叶,应符合该茶类规格的外形要求,条索紧结重实,芽毫显露,完整饱满。
茶叶审评二: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是区别商品茶种和等级的依据。
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以及各种名茶都有其一定的外形特点。
一般长条形茶评比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圆形茶评比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扁形茶评比是否规格,平整光滑程度等。
茶叶审评三:整碎是指茶叶的匀整程度,好的茶叶要保持茶叶的自然形态,精制茶要筛档是否匀称,面张是否平伏。
茶叶审评四:色泽是反应茶叶表面的颜色、色的深浅程度,以及光线在茶叶面的反射光亮度。
茶叶审评各种茶叶均有其一定的色泽要求,如红茶乌黑油润、绿茶翠绿、乌龙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
茶叶审评五:净度是指茶叶中含夹杂物的程度。
净度好的茶叶不含任何夹杂物。
茶叶审评六:香气是茶叶冲泡后随水蒸气挥发出来的气味。
由于茶类、产地、季节、加工方法的不同,就会形成于这些条件相应的香气。
如红茶的甜香、绿茶的清香、乌龙茶的果香或花香、高山茶的嫩香、祁门红茶的砂糖香等。
茶叶审评香气除辨别香型外,主要比较香气的纯异、高低、长短。
香气纯异指香气与茶叶应有的香气是否一致,是否夹杂其他异味;香气高低可用浓、鲜、清、纯、平、粗来区分;香气长短也就是香气的持久性,香气高、持久是好茶;烟、焦、酸、馊、霉是劣变茶。
茶叶审评七:汤色是茶叶形成的各种色素,溶解于沸水中而反应出来的色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茶、评茶四阶段常用语及说明
品茶最关键的一环便是开汤品赏,也就是将茶叶先行冲泡,然后再进行品评,品赏的一般程序分为:欣赏汤色,闻嗅香气,尝试味道,评看叶底四个阶段。
阶段一:欣赏汤色
由于茶汤中的茶多酚与空气接触会很快氧化,以致茶汤容易变色,因而要及时欣赏汤色,主要从色度、亮度、清浊度等方面,辨别茶汤颜色深浅、正常与否、茶汤暗明、清澈或浑浊程度。
茶叶汤色常用的品茶术语有:
颜色:
绿艳:清澈鲜艳,浅绿鲜亮。
黄绿:绿中微黄,似半成熟的橙子色泽,故又称橙绿。
绿黄:绿中黄多的汤色。
浅黄:汤色黄而浅,亦称淡黄色。
橙黄:汤色黄中微带红,似橙色或桔黄色。
橙色:汤红中带黄,似桔红色。
深黄:暗黄,汤黄而深无光泽。
青暗:汤色泛青,无光泽。
混暗:汤色混而暗,与“混浊”同义,汤中沉淀物多,混而不清,难见碗底。
红汤:常见于陈茶火烘焙过头的茶,其汤色有浅红色或暗红色。
清黄:茶汤黄而清澈。
金黄:茶汤清澈,以黄为主,带有橙色。
红艳:似琥珀色而镶金边的汤色,是高级红茶之汤色。
红亮、红明:汤色不甚浓,但红而透明有光彩,称为“红亮”;透明而略少光彩者,称为“红明”。
深红、深浓:红而深,缺乏鲜明光彩。
红淡:汤色红而浅淡。
深暗:汤色深而暗略呈黑色又称红暗。
红茶发酵过度,贮存过久品质陈化常有此色。
红浊:搪塞不论深或浅,内中沉淀物多混浊不以见底。
冷后浑、乳凝:红茶汤浓,冷却后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汤现象,称为冷后浑
或乳凝,品质好的红茶出这种现象。
姜黄:红碎茶茶汤加牛奶后,汤色呈姜黄明亮,浓厚丰满,是一种汤质浓、品质好的标志。
亮度:
浓亮:茶汤浓而透明,虽不如浓艳光圈亮,但还有光彩。
鲜明:新鲜明亮,略有光泽,不够浓,但亦不淡。
清澈、明亮:茶汤清净透明称为“明亮”。
明亮而有光泽,一眼见底,无沉淀或悬浮物,称为“清澈”。
明净:汤中物质欠丰富,但尚清明。
混浊: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难见碗底。
昏暗:汤色不明亮,但无悬浮物,与混浊略有差别。
阶段二:闻嗅香气
如果采用杯泡,茶汤倒出后,一手握杯,一手掀杯盖,半开半掩,靠近杯沿用鼻轻嗅或深嗅,反复闻嗅,但每次嗅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掌握在三秒钟左右,以免影响嗅觉灵敏感。
杯盖不要离杯,每次嗅过后随即盖上,避免杯中香气飘散,以便反复闻嗅鉴别、欣赏香气。
鉴赏茶叶香气的因子,通常包括纯度、高低、长短等。
常用的品香术语有:
鲜浓:香气浓而鲜爽持久。
鲜嫩:香气高洁细腻,新鲜悦鼻。
浓烈:香气丰满而持久,具有强烈的刺激性。
清高:清香高爽,久留鼻尖,采茶叶较嫩、新鲜、制工好的一种香气。
清香:香气清纯柔和,香虽不高,缓缓散发,令人有愉快感。
幽香:幽雅而有文气,缓慢而持久,如兰花香、花粉香或近似花的香气,但又不能具体指示哪种花香的可用幽香表示。
岩韵、音韵:指在香味方面具有特殊品种香味特征。
岩韵适用于武夷岩茶,音韵适用于铁观音茶。
浓郁、馥郁:带有浓郁持久的特殊花香称为“浓郁”;比浓郁香气更雅的称为“馥郁”。
鲜爽:香气新鲜、活泼、嗅后爽快。
高甜:表示想起入鼻,充沛而有活力,并且伴随着带糖的甜美。
鲜甜:鲜爽带有甜香。
功夫红茶带有此种香气,与“鲜纯”同义。
甜纯:香气不太高,但有甜感,与“甜和”同义。
高香:香高而持久,高山茶或秋冬干燥季节的茶常有高香且细腻的香气。
强烈:香感强烈,浓郁持久,且有充沛的活力,高档红碎茶具有这种香气。
浓、鲜浓:香气饱满,但无鲜爽特点称为“浓”;兼有鲜爽与浓的香气,称为“鲜浓”
花果香:类似各种新鲜花果的香气,多在秋冬季节,制作优良才有此香。
纯正:香气纯净而不高不低,无异杂气味,也为“纯和”。
平正、平淡:香气稀薄,但无粗老气或杂气,也为“平和”。
钝浊:气味虽有一定浓度,但滞钝,感觉不快。
粗淡:香气低,有老茶的粗糙气,也称粗老气。
低微:香气低,但无粗气。
青气、老青气:似鲜叶的青臭气味。
浊气:夹有其他气息,有沉浊不爽之感。
高火:干燥温度较高且时间过长,干度十分充足所产生的高火气。
老火、焦气:制茶中火温或操作不当所致,轻微的焦茶气息,称“老火”;严重的,称为“焦气”。
闷气:不愉快,熟闷气。
异气:焦、烟、馊、霉、油气、铁腥气、木气以及他劣质气味。
阶段三:尝试味道
茶汤吮入口内,不咽下喉,用舌尖打转两三次,巡回吞吐,斟酌茶的味道,主要鉴赏浓淡、强弱、鲜爽、醇和、纯正等,常用术语有:
浓强:茶汤入口浓厚,有黏舌紧口感觉,刺激性强,具有鲜爽感和收敛性。
鲜浓:鲜快爽适,浓厚而富刺激性。
甜浓:新鲜、甜厚。
鲜爽、鲜甜:汤味新鲜,如后爽适,且有甜感,也为“甜爽”。
回甘:汤茶入口,先微苦后回甜,收敛性强。
浓厚、浓醇:茶汤溶质丰富,味浓而不涩,纯而不淡,浓醇适口,回味清甘。
醇厚:汤味尚浓,带刺激性,有活力,回味爽而略甜。
醇和:汤味欠浓,鲜味不足,但无粗杂味。
纯正:滋味较淡但属正常,缺乏鲜爽,也为“纯和”。
软弱:味淡薄软,无活力,收敛性微弱。
平淡:味清淡但正常,尚适口,无杂异粗老味。
粗淡:味淡薄滞钝,喉味粗糙,为低级茶叶或老梗茶的滋味。
苦涩:味虽浓但不鲜不醇,茶汤入口,味觉麻木,如食生柿,也为“青涩”。
水味:干茶受潮,或干度不足带“水味”,清淡不纯。
异味:焦、烟、馊、酸等劣质气味。
阶段四:评看叶底
将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并将叶底拌匀铺开,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等。
也可将泡过的茶叶倒入漂盘中,将清水漂叶进行观察,常用的术语有:细嫩:芽头多,叶子长而细小,叶质优嫩柔软。
鲜嫩:叶质细嫩,叶色鲜艳明亮。
匀嫩:叶质细嫩匀齐一致,柔软,色泽调和。
柔嫩、柔软:芽叶细嫩、叶质柔软,光泽好,手指抚之如锦。
肥厚:芽叶肥壮、叶肉厚,质软,叶脉隐现。
瘦薄、飘薄:芽小叶薄,瘦薄无肉,质硬,叶脉显现。
粗老:叶质粗大,叶质硬,叶脉隆起,手指按之粗糙。
匀齐:“匀”是色泽调和;“齐”是老嫩一致,匀正无断碎。
单张:脱茎的独瓣叶子,也为“单瓣”。
短碎:毛茶经精制大都断成半叶,短碎是指比半叶更碎小的碎叶,也为“破碎”。
开展、摊张:冲泡后,卷紧的干茶吸水膨胀而展开片形,且有柔软感的为“开展”;老叶摊开为“摊张”。
卷缩:冲泡后,叶底不开展,仍卷缩成条形。
硬杂:叶质粗老而驳杂。
焦斑、焦条:叶张边缘或叶面有局部或全部黑色或黄色烧伤斑痕。
局部的为“焦斑”,全部烧坏为“焦条”。
枯暗:叶色暗沉无光,陈茶叶底多数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