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传说之普贤菩萨
峨眉山普贤菩萨的传说

峨眉山普贤菩萨的传说峨眉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峨眉山供奉的菩萨是普贤菩萨,可你知道关于峨眉山普贤菩萨的传说吗?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峨眉山普贤菩萨的传说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峨眉山普贤菩萨的传说峨眉山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
据现有考古资料表明,早在1万年以前,这一区域内已有古代先民的活动。
进入文明社会,有文献、史迹可考的人文历史已有二千多年。
在如此漫长的历史时期,古代先民创造了光辉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
佛教的传入,寺庙的兴建和繁荣,又使峨眉山这座雄而秀的“蜀国仙山”增添了神奇的色彩;宗教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构成了历史文化的主体。
所有的建筑、造像、法器、礼仪、音乐、绘画等无不展示出自身宗教文化的浓郁气息和鲜明色彩。
相传东汉永平年间,在峨眉山的华严顶下面,住着一个姓蒲的老人,大家都叫他蒲公。
蒲公祖辈都是靠采药为生。
他一年到头在峨眉山上到处采药,认识了宝掌峰下宝掌寺里的宝掌和尚。
年长月久,两人交情慢慢好了起来。
蒲公采药,常去宝掌和尚庙里歇脚,宝掌和尚也常到蒲公家里谈古论今。
一天,蒲公正在一个名叫云窝的地方采药,忽然听见天空中传来了音乐声音。
他忙抬头一看,只见一群人马脚踏五彩祥云,直往金顶方向飘去。
其中有一人,骑了一匹既不象鹿又不象马的座骑。
蒲公心想,这些人能在天上驾云,不是神也是仙。
于是跟着那片祥云,往金顶追去,想看看究竟是些啥子人。
蒲公来到金顶,见舍身岩下云海翻卷,彩虹万道。
在一彩光环中,有一人头戴束发紫金冠,身披黄锦袈裟,骑了一匹六牙大象,头上有五彩祥光,脚下是白玉莲台。
蒲公认不得是哪个,就赶着回来问宝掌和尚。
刚到家里,就见宝掌和尚早已在等他。
见他回来就问:“今天你到哪里采药去了?怎么一去就是半天?”蒲公把在金顶看到的事告诉了宝掌和尚。
宝掌和尚一听大喜,忙说:“哎呀!那是普贤菩萨嘛!我早就想见普贤,求他指引佛法,走,我们再去一趟!”说罢,拉着蒲公就向金顶跑去。
走到洗象池,宝掌和尚指着池旁地上的一片湿象蹄印说:“你看,这不是普贤骑的白象在这里洗过澡吗!”说着更加快了脚步。
佛教中传说的八大菩萨

佛教中传说的八大菩萨一、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有时又作曼殊室利。
意为妙德、吉祥,据说他出生时家中出现许多吉瑞祥兆,因此而得名。
中国佛教认为山西五台山就是文殊菩萨说法道场。
在大乘佛教中,文殊菩萨有很高的地位,是众菩萨之首,他是智慧的化身,经常协同释迦宣讲佛法。
大部分文殊菩萨像是身骑狮子,以狮子勇猛、表示菩萨智慧威猛。
二、普贤菩萨,梵名为“三曼多跋陀罗“,即普通贤善的意思。
是佛教中常见的一尊菩萨。
他和文殊菩萨一起,作为释迦牟尼佛的胁侍菩萨,一个象征智慧(文殊),一个象征真理(普贤)。
中国佛教认为四川峨眉山是普贤菩萨说法道场。
普贤像大多是头戴宝冠,身穿菩萨装,坐于一六牙白象上,普贤菩萨有延命益寿之德。
三、大势至菩萨,又称得大势菩萨或大精进菩萨,简称为势至。
据《观无量寿经》说,此菩萨以独特的智慧之光遍照世界一切众生,使他们解脱血光刀兵之灾,得无上之力,因此号为大势至。
四、观音菩萨,在中国民间受到最普遍、最广泛的信仰,在佛教各种图像或造像中,观音菩萨的像也最为常见,而且种类繁多,变化也极大。
观音又作观世音、观自在、光世音等。
在佛教中,他是西方世界教主阿弥陀佛的上首菩萨,与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
佛教经典讲,世间众生在碰到各种困厄灾难时,只要信奉观世音菩萨,诵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这时他就会“观其音声”而前来解救,使受难众生即时得以脱困,所以这们菩萨的名号就称为“观世音”。
经中说,观世音是一位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
如果有众生遭受水火之灾,只要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入大火就能够不烧、遇水淹即得浅处。
如有众生因刀兵相加,或有牢狱之灾难,只要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就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观世音菩萨能给处于危难中的众生以无畏的力量,使他们不畏恐惧。
他还能满足众生生儿育女的愿望,求男得男,而且是“福德智慧之男”,求女得女,还是“端正有相之女”。
五、日光菩萨,与月光菩萨一起,是东方琉璃光世界的教主药师佛身边的两大胁侍菩萨。
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的故事

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的故事先说这文殊菩萨,那可是智慧的象征啊。
就好比在佛界的学霸,什么佛法的难题到他那儿,就跟咱解1 + 1 = 2似的简单。
有一回啊,众菩萨和弟子们一起讨论一个超级深奥的佛法大义,大家都愁眉苦脸,抓耳挠腮的,像一群热锅上的蚂蚁。
这时候文殊菩萨站了出来,三言两语就把这复杂的事儿说得明明白白,就像一道光照进了黑暗里,众人那是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再说说普贤菩萨,他以行愿著称。
就像一个特别靠谱的行动派。
有个地方的众生啊,被各种烦恼和苦难折磨着,普贤菩萨知道了,二话不说就前往那个地方。
他不是空着手去的哦,他带着无尽的慈悲和各种能够帮助众生解脱苦难的方法。
他到了那儿,就像一个超级英雄一样,一个一个地帮助那些受苦的众生,无论是谁向他求助,他都耐心地给予帮助,从不嫌麻烦。
这两位菩萨还经常一起“共事”呢。
有一次,要在一个新的世界传播佛法,这个任务可不简单啊,就像要在一片荒地上种满鲜花一样难。
文殊菩萨就先动起了他那充满智慧的脑袋,想出了一套特别适合这个世界众生理解佛法的方式,就像设计了一套完美的教学大纲。
然后普贤菩萨就开始行动起来了,他按照文殊菩萨的智慧方案,一步一步地去实施,去给众生讲经说法,引导他们走向解脱之路。
他们俩就这么一唱一和的,一个出智慧,一个去行动,就把佛法在那个世界传得风生水起的。
还有啊,在很多的佛界盛会上,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就像一对明星组合。
文殊菩萨在前面用他的智慧解答大家对佛法的疑惑,普贤菩萨就在后面用自己的行愿来给大家做榜样,告诉大家有了智慧还要去实践才行。
其他的菩萨、罗汉还有众多的弟子们都围在他们身边,就像粉丝围着偶像一样,从他们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呢。
这两位菩萨啊,在佛界那可是一对超棒的搭档,他们的故事就这么在佛界流传着,也给咱们这些凡人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告诉我们既要聪明地想办法,也要实实在在地去做事。
峨眉山普贤菩萨的介绍

峨眉山普贤菩萨的介绍
峨眉山普贤菩萨,又称为峨眉山大智禅寺,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峨眉山上最重要的寺庙之一。
普贤菩萨是中国佛教中的一位重要菩萨,也是普贤行者菩萨之一。
普贤菩萨被视为智慧的化身,能够给予人们智慧和庇佑。
峨眉山普贤菩萨寺建于1705年,是一座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的佛教建筑。
寺庙内供奉着普贤菩萨的巨型金身,高达62米,是中国最大的普贤菩萨金身之一。
这座金身耸立在峨眉山顶,可以远远地看到,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峨眉山普贤菩萨以其壮丽的景观和丰富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而闻名。
除了普贤菩萨寺外,峨眉山还有著名的峨眉山金顶、白龙洞和伏虎寺等景点。
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信徒前来朝拜和游览。
峨眉山普贤菩萨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圣地之一,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它代表着中国传统宗教信仰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同时也是一座令人敬畏和感动的建筑。
佛教四大菩萨简介

佛教四大菩萨简介中国佛教有四大名山,是四大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代表中国佛教的特质。
普陀山观世音菩萨代表佛教的慈悲(爱心),九华山地藏菩萨代表大愿(孝道),五台山文殊菩萨代表大智(理性),峨嵋山普贤菩萨代表大行(落实),所以这四位菩萨在中国佛界的地位非常崇高,纵然不是在这四大名山,一般比较大的道场也都会供奉这四大菩萨。
1.大慈大悲观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不单是佛教徒,就连一般人也都知道,在一般民间信仰中也是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最受欢迎的一位菩萨。
在中国唐朝时候,为避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而简称观音菩萨,相沿成习,所以现在世人多称观音菩萨。
唐朝以后,观音菩萨多被塑画成女性形像,就像一位慈母一样,以此来表现观音菩萨的慈悲。
希望用母性的大爱,来表达菩萨对一切众生若赤子的慈悲。
所以,菩萨本无男女相的分别,而是为了度化众生,因此在很多观音菩萨的感应故事里,菩萨大多以女身示现,这是众生对无私之爱祈求的感应,是观音菩萨慈爱的象征,也是菩萨形像多是女众的原因。
观音菩萨慈悲心重,真正是不忍众生苦,时刻不忘为众生拔除痛苦而施予安乐,经上说:「世间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无不得解脱者。
」众生多苦,所谓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众苦交煎,正希求一种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辅助与指导,而菩萨悲智双运,所谓「三十二应周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观音菩萨以其平等、普遍、广博的爱心,赢得了「户户观世音」的信仰与尊敬。
观音菩萨在《楞严经》中,以耳根圆通而被文殊菩萨称赞为二十五圆通中第一圆通,因为「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特别敏略,容易藉由听闻佛法或是梵呗唱诵而起信。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观音菩萨是善财童子所参访的第二十位善知识,善财到补怛洛迦山菩萨住处,观音菩萨为他解说「大悲行法门」。
而《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则是叙述菩萨观世音度化众生种种苦难,随时随处,应以何身而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予以救济。
普贤菩萨求拜保佑什么

普贤菩萨求拜保佑什么普贤菩萨 (梵文 Samantabhadra),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曾译为遍吉菩萨,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象征着理德、行德,与象征着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萨相对应,下面是店铺分享的普贤菩萨求拜保佑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普贤菩萨求拜保佑介绍正如西方人对耶稣的信仰一般,中国人对于菩萨的信仰也是很高的。
佛教虽然不是起源于中国,但是在千百年的时间沉淀下,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经典。
许多人的内心都有一虔诚的向佛的心,人间男男女女总会将不能实现或者是难以实现的愿望诉诸菩萨,祈求菩萨的保佑。
普贤菩萨作为佛教四大普萨之一,信众甚多,那么普贤菩萨保佑什么呢?而人们又向他祈求什么?普贤菩萨的梵名是“三曼多跋陀罗”,取普遍贤善之意,他象征着理德和行愿。
普贤菩萨曾说人世间种种难苦之行,众生所受种种痛苦,他心甘情愿代众生承受。
由此可见普贤菩萨的慈悲之心。
他的说法道场是蜀地的峨眉山,普贤菩萨经常在此宣扬佛法,感化众生。
在密教之中,普贤菩萨因以普贤延命菩萨作为它的本尊修习佛法,所以普贤菩萨有增益和延命的性德,世人也常常向普贤菩萨祈求增加寿命。
而在普贤菩萨的本誓中提到众生若想增添寿命,少受轮回之苦,则必须做到终身不行三恶道,即不作恶业。
三恶道是指地狱道、饿鬼道和畜生道。
它要求世人终其一身内心保持良善之心,积阴德,行善事。
如此这般则就免受三恶之苦,福德积多了,那么福报自然也就多了,寿命也就延长。
所以与其说是祈求普贤菩萨保佑我们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倒不如说是在向佛的过程中,净化了自己的内心,洗涤内心业障而免受无妄之灾。
所以比起想普贤菩萨保佑什么,更应当想自己应该怎样做。
属蛇人的本命佛是普贤菩萨一直以来民间就有“男戴观音女戴佛”的说法,但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我们如果希望得到佛祖的护佑,应该根据自己的生辰八字来确定自己的本命佛,然后佩戴相应的物件,这样才能做到护佑的作用。
属龙和属蛇的人的本命佛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对属蛇人的作用如何呢?普贤菩萨是属蛇人的本命佛。
观音菩萨的尊称有哪些

观音菩萨的尊称有哪些观音菩萨是十方世界众生的主要护法,也是中国民间信仰中备受尊崇的佛教神明之一。
在佛教中,观音菩萨的尊称非常丰富,每个尊称都代表不同的含义和境界。
本文将会探讨观音菩萨尊称的来源和含义。
1. 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是观音菩萨最为常见的尊称之一,其来源可以追溯到《大乘起信论》中。
观音菩萨代表着大慈大悲和智慧,故取“观世音”之名,其中“观”意为观察、洞察,引申为观察众生的苦难,给予慈悲救度,“世”意为世界、众生,引申为普渡世间所有的众生,“音”意为声音、语言,引申为救度众生,利益有情的各种手段。
因此,观世音菩萨代表了智慧、慈悲、普渡和救度之意,是观音菩萨最具代表性的尊称之一。
2. 南海观音南海观音是中国佛教中对观音菩萨的独特尊称,在中国佛教传统中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这一尊称最早出自《法华经》。
传说观音菩萨曾于海中化身,为人类所救,并被尊称为南海观音。
南海观音以水母座为座,象征汪洋大海之恩泽。
南海观音尊称代表了观音菩萨普渡海内外、超度众生的慈悲之心。
3. 慈航大士慈航大士是观音菩萨中最具有慈悲航行之意的尊称。
相传观音菩萨发心愿时曾许诺:若是有众生呼喊其名,而不亲自前来施救,愿坠于极苦之地,永远不得圆满。
因此,观音菩萨被尊称为慈航大士,得名慈航,是因为她带领众生超度渡海,具有“航行”之意。
观音菩萨的慈悲和智慧被称为广渡船,广渡众生。
4. 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是观音菩萨之后,最具有尊崇的佛教神明之一。
普贤菩萨是十方世界救度众生的菩萨,五种智慧无所不具,普贤菩萨的境界是“行者之行者”,是机缘深厚,道力深广的菩萨。
普贤菩萨代表着救度众生的菩萨境界,其尊称与观音菩萨一样,也极受佛教信徒的尊崇。
5. 观自在菩萨观自在菩萨(又称普门品菩萨)是普门品中的主角,也是观想菩萨的眷属。
观自在菩萨的道行非常高深,是无上正等正觉菩萨之一。
观自在菩萨被尊称为大慈大悲的护佑者,代表着慈悲和寂静境界。
总之,观音菩萨尊称的丰富多样,每个尊称都蕴含着其特定的意境和涵义。
普贤菩萨的故事传说

普贤菩萨的故事传说普贤菩萨,行愿无穷,分身尘刹,随缘教化众生。
据史书记载:中国佛教古德拾得大士,是普贤菩萨的化身。
天台山国清寺的丰干禅师,一日行经赤城道旁,闻草丛中有儿童啼哭,趋前视察,见一小孩约十来岁,询其姓名,答:“我无家、无姓、亦无名。
”丰干禅师愍其无依,带回国清寺,交库房当茶童。
因是拾来,名之拾得。
由于拾得聪明伶俐,三年后升任斋堂香灯,及执掌出食等杂事。
一日,四顾无人,竟登座与所供奉的圣像对坐而食,还呵斥圣像小果,焦芽败种。
事被知库灵熠禅师看见,责其对圣像不恭,可能头脑有毛病,罢其香灯职,派往厨房洗碗碟,常将多余饭菜,盛于竹筒,赠其挚友寒山子。
有一次,寺中饭食花果被鸟啄食,拾得竟执杖打寺中供养的山神像,责其守护伽蓝不力,有失职责,枉受沙门供养。
当晚寺僧,皆梦见山神说:“拾得打我,骂我。
”灵熠禅师至山神像前视察,果见山神像有杖打痕迹,始知拾得来历不凡。
拾得与寒山子时相往来,还常对人说佛法。
但人不信,反而讥诮怒骂,影视形象甚至打之。
寒山对拾得曰:“世间人秽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我该如何对他?”拾得答曰:“那只有忍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后拾得掌牧牛之职,一日,正值寺中半月布萨,律师正为僧众在堂中说戒。
拾得驱牛群到法堂前倚门而立,并抚掌笑曰:“悠悠哉,聚得作相,这个如何?”说戒和尚怪其不敬,怒斥曰:“下人疯狂,破我说戒。
”拾得见其嗔心起,即说偈曰:“无嗔即是戒,心净即出家;我性与汝合,一切法无差。
”戒和尚见拾得嘻皮笑脸,气得下堂来打拾得,要他驱牛出去。
拾得曰:“我不赶牛了,这群牛,皆大德前生的知事僧,它们都有法号,不信,且看我叫它们出来。
”随即对牛群说:“前生律师弘靖站出来。
”即有一白牛作声而过,又曰:“前生典座光超出来,”又有一黑牛应声而出。
拾得又叫:“直岁靖本出来,”又有一牯牛应声出来,最后,拾得牵一牛说曰:“前生不持戒,人面而畜心,汝合招此咎,怨恨于何人,佛力虽广大,汝却辜佛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传说之普贤菩萨
之前在《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佛学典故》中曾提到地藏王菩萨和观音菩萨,在《佛教传说之五台山的由来》中也提到了文殊菩萨,四大菩萨中只剩下普贤菩萨的故事还未跟各位讲诉,那么,今天就让小编来讲诉,带领各位朋友走进关于普贤菩萨的传说故事。
传说在天台山的国清寺有一位丰干禅师,一天,他经过赤城道,听见草丛中有小孩子的哭声,他上前一看,看到了一个约摸十多岁的孩子。
经过询问,丰干禅师得知小孩无家无姓无名,因见其孤苦无依,就带回国清寺,唤其拾得。
拾得聪慧敏锐,原本升任斋堂香灯和执掌出食等杂事,但因被知库灵熠禅师撞见对圣像不恭,被罢免香灯职,改派厨房洗碗碟,他常常将多余饭菜盛在竹筒之中,送给他的挚友寒山子。
普贤菩萨(文章摘自简单购-谢谢阅读)
拾得与寒山子常常来往,并常常跟人讲佛法。
后来,拾得掌管牧牛之职。
有一天,
法师在堂中说戒,拾得赶着牛群在法堂前靠门站着,擦着手掌笑道:“悠悠哉,聚得作相,如何?”说戒和尚认为拾得大不敬,生气地呵斥说:“一个下人如此狂妄,竟敢破坏我的说戒大会。
”拾得见他起了嗔心,就说了一句佛偈:““无嗔即是戒,心净即出家;我性与汝合,一切法无差。
”说戒和尚看到拾得疯疯癫癫,气得想打他,呵斥他赶牛出去。
拾得收起了嬉皮笑脸,正色道:“我不赶牛了,这些牛,前生都是修行大德的法师,它们各有法号,如若不信,看我喊它们出来。
”随即,他转身对牛群喊道:“前生法师弘靖站出来。
”话音刚落就有一头白牛站了出来。
拾得又喊道:“前生典座光超站出来。
”则又有一头黑牛站了出来。
拾得转身:“前生直岁靖本站出来。
”一头牯牛应声站出。
最后,拾得牵起一头牛说道:“前生没有守戒,虽是人身隐藏在内里却是畜生的心,你们会招此惩罚,怪得了谁呢。
佛祖法力通天,可你们却辜负了佛祖的恩典。
”
从那以后,寺中僧人才知道拾得并不是凡夫俗子,后来,因为阿弥陀佛化身的丰干禅师对丘太守说:“寒山和拾得二人,是文殊与普贤的化身。
”这才使得圣迹显露,与寒山子一同离开了国清寺,不知踪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