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习题答案
传感器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 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一、填空题:1、传感器有 、 、 组成2、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稳态标准条件下,输出 与输入 的比值。
3、从输出曲线看,曲线越陡,灵敏度 。
4、下面公式是计算传感器的 。
9)-(1 %100minmax max L L ⨯-=y y Δγ 5、某位移传感器的输入变化量为5mm ,输出变化量为800mv ,其灵敏度为 。
二、 选择题:1、标准表的指示值100KPa ,甲乙两表的读书各为101.0 KPa 和99.5 KPa 。
它们的绝对误差为 。
A 1.0KPa 和-0.5KPaB 1.2、以下哪种误差不属于按误差数值表示 。
A 绝对误差B 相对误差C 随机误差D 引用误差3、 有一台测量仪表,其标尺范围0—500 KPa ,已知绝对误差最大值∆P max=4 KPa ,则该仪表的精度等级 。
A4、选购线性仪表时,必须在同一系列的仪表中选择适当的量程。
应选购的仪表量程为测量值的 倍。
A5、电工实验中,常用平衡电桥测量电阻的阻值,是属于 测量,而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微小变化,是属于 测量。
A 偏位式B 零位式C 微差式6、因精神不集中写错数据属于 。
系统误差 B 随机误差 C 粗大误差7、有一台精度2.5级,测量范围0—100 KPa ,则仪表的最小分 格。
A45 B40 C30 D 208、重要场合使用的元件或仪表,购入后进行高、低温循环老化试验,目的是为了 。
A 提高精度B 加速其衰老C 测试其各项性能指标D 提高可靠性9、传感器能感知的输入量越小,说明 越高。
A 线性度好B 迟滞小C 重复性好D 分辨率高三、 判断题1、回差在数值上等于不灵敏度 ( )2、灵敏度越大,仪表越灵敏 〔 〕3、同一台仪表,不同的输入输出段灵敏度不同 〔 〕4、灵敏度其实就是放大倍数 〔 〕5、测量值小数点后位数越多,说明数据越准确 〔 〕6、测量数据中所有的非零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 〕7、测量结果中小数点后最末位的零数字为无效数字〔〕四、问答题1、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有哪些指标。
传感器技术及实训习题答案

传感器技术及实训习题答案1.6习题1.什么是传感器?(传感器定义)传感器是接收信号或刺激并反应的器件,以测量为目的,以一定精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关系的、易于处理的电量信号输出的装置。
2.传感器由哪几个部分共同组成?分别起著什么促进作用?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1)敏感元件:轻易体会被测量,并输入与被测量成确认关系的某一物理量的元件。
2)切换元件:以敏感元件的输入为输出,把输出转换成电路参数。
3)切换电路:上述电路参数互连切换电路,便可以转换成电量输入。
3.传感器特性在检测系统中起到什么作用?作为信息采集系统的前端单元,传感器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目前传感器已成为自动化系统和机器人技术中的关键部件,作为系统中的一个结构组成,其重要性变得越来越明显。
而传感器性能质量直接影响到检测系统的结果。
4.传感器的性能参数充分反映了传感器的什么关系?传感器的特性是指传感器的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对应关系5.静态参数存有哪些?各种参数代表什么意义?1)灵敏度灵敏度就是指仪表、传感器等装置或系统的输出量增量与输入量增量之比。
2)分辨力分辨力是指传感器能检出被测信号的最小变化量,是有量纲的数。
3)线性度人们总是期望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的关系成正比,即为线性关系。
4)阻滞迟滞是指传感器正向特性和反向特性的不一致程度。
5)稳定性稳定性涵盖稳定度和环境影响量两个方面。
稳定度所指的就是仪表在所有条件都恒定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保持其示值维持不变的能力.环境影响量就是指由于外界环境变化而引发的示值变化量。
6.动态参数有那些?应如何选择?动态特性就是指传感器输入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积极响应特性,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就是传感器的输入值能真实地重现变化着的输入量能力的充分反映。
传感器的频率响应特性同意了被测量的频率范围,必须在容许频率范围内维持更添真的测量条件,实际上传感器的积极响应总存有―的定延后,期望延迟时间愈长越不好。
传感器练习题答案汇总

第一章1、何为传感器及传感技术?人们通常将能把被测物理量或化学量转换为与之有对应关系的电量输出的装置称为传感器,这种技术被称为传感技术。
2、传感器通常由哪几部分组成?通常传感器可以分为哪几类?若按转换原理分类,可以分成几类?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传感元件和其他辅助元件组成,有时也把信号调节和转换电路、辅助电源作为传感器的组成部分。
传感器一般按测定量和转换原理两种方法进行分类。
按转换原理分类可以分为能量转换型传感器和能量控制型传感器。
3、传感器的特性参数主要有哪些?选用传感器应注意什么问题?传感器的特性参数:1静态参数: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
正确度,表示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大小程度。
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稳定度、鉴别度、分辨力、死区、回程误差、线性误差、零位误差等。
动态参数:时间常数t:在恒定激励理,传感器响应从零到达稳态值63%的时间。
上升时间Tr在恒定激励下,传感器响应上下波动稳定在稳态值的10%-90%所经历的时间。
稳定时间Ts:在恒定激励下,传感器响应上下波动稳定在稳态规定百分比以内所经历的最小时间。
过冲量:在恒定激励下,传感器响应超过稳态值的最大值。
频率响应:在不同频率的响应下,传感器响应幅值的变化情况。
注意事项:1、与测量条件有关的事项。
2、与性能有关的事项。
3、与使用条件有关的事项。
4、与购买和维修有关的事项。
传感器的发展趋势:高精度、小型化、集成化、数字化、智能化。
第二章1、光电效应有哪几种?与之对应的光电器件和有哪些?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于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总共有三类:外光电效应(光电原件有:光电管、光电倍增管等、内光电效应(光敏电阻)、光生伏特效应(光电池、光敏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2、什么是光生伏特效应?光生伏特效应:在光线的作用下能使物体产生一定方向电动势的现象。
3、试比较光敏电阻、光电池、光敏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的性能差异,并简述在不同的场和下应选用哪种器件最为合适。
传感器技术练习题及答案

读书破万巻_下笔如有神1•传感器有哪些组成部分?在检测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1•答: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传感元件及测量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各部分在检测过程中所起作用是:敏感元件是在传感器中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一定联系的另一物理量的元件,如电阻式传感器中的弹性敏感元件可将力转换为位移。
传感元件是能将敏感元件的输出量转换为适于传输和测量的电参量的元件,如应变片可将应变转换为电阻量。
测量转换电路可将传感元件输出的电参量转换成易于处理的电量信号。
2•传感器有哪些分类方法?各有哪些传感器?2•答:按工作原理分有参量传感器、发电传感器、数字传感器和特殊传感器;按被测量性质分有机械量传感器、热工量传感器、成分量传感器、状态量传感器、探伤传感器等;按输出量形类分有模拟式、数字式和开关式;按传感器的结构分有直接式传感器、差分式传感器和补偿式传感器。
3.弹性敏感元件在传感器中起什么作用?3•答:弹性敏感元件在传感器技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检测系统的基本元件,它能直接感受被测物理量(如力、位移、速度、压力等)的变化,进而将其转化为本身的应变或位移,然后再由各种不同形式的传感元件将这些量变换成电量。
4.弹性敏感元件有哪几种基本形式?各有什么用途和特点?4.答:弹性敏感元件形式上基本分成两大类,即将力变换成应变或位移的变换力的弹性敏感元件和将压力变换成应变或位移的变换压力的弹性敏感元件。
变换力的弹性敏感元件通常有等截面轴、环状弹性敏感元件、悬臂梁和扭转轴等。
实心等截面轴在力的作用下其位移很小,因此常用它的应变作为输出量。
它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测量范围宽、可承受极大的载荷、缺点是灵敏度低。
空心圆柱体的灵敏度相对实心轴要高许多,在同样的截面积下,轴的直径可加大数倍,这样可提高轴的抗弯能力,但其过载能力相对弱,载荷较大时会产生较明显的桶形形变,使输出应变复杂而影响精度。
环状敏感元件一般为等截面圆环结构,圆环受力后容易变形,所以它的灵敏度较高,多用于测量较小的力,缺点是圆环加工困难,环的各个部位的应变及应力都不相等。
传感器_习题与思考题_参考答案

解:(1) 线圈感抗 XL=L=2fL=240030103=75.4() 线圈的阻抗
Z R 2 X L 40 2 4 =Z=85.4() (2)当ΔZ=10时,电桥的输出电压分别为 单臂工作:
U sc U sr Z 4 10 0.117V 4 Z 4 85.4
1、已知变气隙电感传感器的铁心截面积S=1.5cm2,磁路长度 L=20cm,相对磁导率μr=5000,气隙δ0=0.5cm, △δ=±0.1mm,真空磁导率μ0=4πX10-7H/m,线圈匝数 N=3000,求单端式传感器的灵敏度△L/△δ,若做成差动结 构形式,其灵敏度将如何变化?
有一只差动电感位移传感器,已知电源电压 =4V,f=400Hz,传感器线圈电阻与电感分别为 R=40Ω,L=30mH,用两只匹配电阻设计四臂等阻抗电桥,如图所示,试求: (1)匹配电阻R3和R4值为多少时才能使电压灵敏度达到最大。 (2)当ΔZ=10Ω时,分别接成单臂和差动电桥后的输出电压值。
(1)y=5.00x-1.05 (2)y=7.00x+0.09 (3)y=50.00x-10.50 (4)y=-5.00x-1.05 (5)y=5.00x+0.07
6.测得某检测装置的一组输 入输出数据如题表,试 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 求其线性度和灵敏度。
7.设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其测量的结果分 别为:9.8,10.0,10.1,9.9,10.2厘米,若 忽略粗大误差和系统误差,试求在99.73%的 置信概率下,对被测物体的最小估计区间。
4 为什么常用等强度悬臂梁作为应变式传感器的力敏元件? 现用一等强度梁:有效长l=150mm,固支处b=18mm,厚 h=5mm,弹性模量 ,贴上4片等阻值、K=2的电阻应变计, 并接入四等臂差动电桥构成称得传感器。试问:(1)悬 臂梁上如何布片?又如何接桥?为什么?(2)当输入电 压为3V,有输出电压为2mV时的称重量为多少?
传感器测试技术习题答案

1.什么是传感器?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分别起到什么作用?2.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动向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传感器的性能参数反映了传感器的什么关系?静态参数有哪些?各种参数代表什么意义?动态参数有那些?应如何选择?4.某位移传感器,在输入量变化5 mm 时,输出电压变化为300 mV ,求其灵敏度。
5. 某测量系统由传感器、放大器和记录仪组成,各环节的灵敏度为:S1=0.2mV/℃、S2=2.0V/mV 、S3=5.0mm/V ,求系统的总的灵敏度。
6.什么是应变效应?什么是压阻效应?什么是横向效应?7、试说明金属应变片与半导体应变片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8、 应变片产生温度误差的原因及减小或补偿温度误差的方法是什么?9、钢材上粘贴的应变片的电阻变化率为0.1%,钢材的应力为10kg/mm 2。
试求10、如图所示为等强度梁测力系统,1R 为电阻应变片,应变片灵敏度系数05.2=k ,未受应变时Ω=1201R ,当试件受力F 时,应变片承受平均应变4108-⨯=ε,求(1)应变片电阻变化量1R ∆和电阻相对变化量11/R R ∆。
(2)将电阻应变片置于单臂测量电桥,电桥电源电压为直流3V ,求电桥输出电压是多少。
(a )(b ) 图等强度梁测力系统 11、单臂电桥存在非线性误差,试说明解决方法。
12、某传感器为一阶系统,当受阶跃函数作用时,在t=0时,输出为10mV;t →∞时,输出为100mV;在t=5s 时,输出为50mV,试求该传感器的时间常数。
13. 交流电桥的平衡条件是什么?14.涡流的形成范围和渗透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被测体对涡流传感器的灵敏度有何影 响?15.涡流式传感器的主要优点是什么?16.电涡流传感器除了能测量位移外,还能测量哪些非电量?17.某电容传感器(平行极板电容器)的圆形极板半径)(4mm r =,工作初始极板间距离)(3.00mm =δ,介质为空气。
问:(1)如果极板间距离变化量)(1m μδ±=∆,电容的变化量C ∆是多少?(2)如果测量电路的灵敏度)(1001pF mV k =,读数仪表的灵敏度52=k (格/mV )在)(1m μδ±=∆时,读数仪表的变化量为多少?18.寄生电容与电容传感器相关联影响传感器的灵敏度,它的变化为虚假信号影响传感器的精度。
传感器习题解答

思考与作业绪论.列出几项你身边传感测试技术的应用例子。
解:光电鼠标,电子台称,超声波测距,超声波探伤等。
第1章传感器的基本概念1. 什么叫做传感器的定义?最广义地来说,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物理量、化学量以及生物量转变成便于利用的电信号的器件。
2.画出传感器系统的组成框图,说明各环节的作用。
答:1).敏感元件: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某一物理量的元件。
2).转换元件:以敏感元件的输出为输入,把输入转换成电路参数。
3).转换电路:上述电路参数接入转换电路,便可转换成电量输出。
3.传感器有哪几种分类?按被测量分类——物理量传感器——化学量传感器——生物量传感器按测量原理分类阻容力敏光电声波按输出型式分类数字传感器模拟传感器按电源型式分类无源传感器有源传感器4.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什么?静态特性表示传感器在被测量各个值处于稳定状态时的输入输出关系。
也即当输入量为常量,或变化极慢时,这一关系就称为静态特性。
5.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什么?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反映输出值真实再现变化着的输入量的能力。
6. 为什么要把传感器的特性分为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传感器所测量的非电量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稳定的,即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极其缓慢,称为静态信号;另一种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称为动态信号。
由于输入量的状态不同,传感器所呈现出来的输入—输出特性也不同,因此存在所谓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第2章电阻式传感器1. 如何用电阻应变计构成应变式传感器?电阻应变计把机械应变信号转换成ΔR/R后,由于应变量及其应变电阻变化一般都很微小,既难以直接精确测量,又不便直接处理。
因此,必须采用转换电路或仪器,把应变计的ΔR/R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变化(通常采用电桥电路实现这种转换。
根据电源的不同,电桥分直流电桥和交流电桥)。
2. 金属电阻应变片测量外力的原理是什么?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金属导体的应变效应,即金属导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随着它所受机械变形(伸长或缩短)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习题答案(完整版)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习题答案习题1 (2)习题2 (4)习题3 (8)习题4 (10)习题5 (12)习题6 (14)习题7 (17)习题8 (20)习题9 (23)习题10 (25)习题11 (26)习题12 (28)习题13 (32)习题11-1 什么叫传感器?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并说出各部分的作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答: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通常传感器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电信号部分。
由于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一般都很微弱, 因此需要有信号调节与转换电路对其进行放大、运算调制等。
随着半导体器件与集成技术在传感器中的应用,传感器的信号调节与转换电路可能安装在传感器的壳体里或与敏感元件一起集成在同一芯片上。
此外,信号调节转换电路以及传感器工作必须有辅助的电源,因此信号调节转换电路以及所需的电源都应作为传感器组成的一部分。
1-2 简述传感器的作用和地位及其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方向。
答:传感器位于信息采集系统之首,属于感知、获取及检测信息的窗口,并提供给系统赖以进行处理和决策所必须的原始信息。
没有传感技术,整个信息技术的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
科学技术越发达,自动化程度越高,信息控制技术对传感器的依赖性就越大。
发展方向:开发新材料,采用微细加工技术,多功能集成传感器的研究,智能传感器研究,航天传感器的研究,仿生传感器的研究等。
1-3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指什么?衡量它的性能指标主要有哪些?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被测量的值处于稳定状态时的输出—输入关系。
与时间无关。
主要性能指标有:线性度、灵敏度、迟滞和重复性等。
1-4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指什么?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几种?答: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其输出与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之间的响应特性。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定化后的生物敏感组分仍能保持良好的生物活性,生物膜
与基体材料应紧密接触,且能适应多种测试环境,固化层要有 良好的稳定性和耐用性,减少生物膜中生物组分的相互作用, 以保持其原有的高度选择性。
(3)电流型化学传感器可分为三类,分别为电解型、燃料电
池型和伏安型。
第四章习题
2. 简答题
(1)电流型气体传感器一般题
(2)对于H2O2电流型传感器,为什么要用修饰电极来代替裸
电极?
因为裸电极用于过氧化氢检测时,电势过高,灵敏度低,选
择性差。
(7)丁达尔现象可用于区分胶体和溶液。
2. 名词解释
化学修饰电极,溶胶,凝胶
化学修饰电极:在导体或半导体制作的电极表面进行分子设计,将具 有优良性能的分子、离子、聚合物以化学薄膜的形式固定在电极表面, 使电极具有某种特定的化学、电化学以及光学性质。
溶胶:是具有液体特征的胶体体系,分散的粒子是固体或者大分子,
(9)朗伯-比尔定律是光吸收型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的定量分析
依据,其数学表达式为: A=εCL 。 (10)根据激发能量来源不同,分子发光可分为光致发光、化 学发光和生物发光三种。
2. 判断题
(1)光的波长越短,频率越大,能量越高( X )。
(2)荧光比磷光持续时间长( X )。 (3)夜明珠发光现象属于荧光现象( X )。
太阳能电池中的光电极:属于物理变化的光电效应 化学与生物传感器中的光电极:与生物化学反应相关的光电效应
(8)简述光纤的结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涂覆层:保护光纤不受水汽腐蚀和机械擦伤,同时增加光纤的柔韧性, 延长光纤寿命。 包层:使光的传输性能相对稳定。
纤芯:光波的主要传输通道。
4. 计算题:
有一原电池,负极为饱和甘汞电极,正极为一支浸入锌离子溶液 的锌棒,在298 K的温度下,测得该原电池的电池电动势为1.06V。求锌离子的浓度。已知EӨZn2+/Zn= -0.763 V, ESCE=0.2438 V
(2)电化学传感器中的三电极系统通常由工作电极、对电极
概念:指分子间特异性结合的相互作用 实质:分子间精密的交换信息,彼此相互认识的过程 实现途径:静电作用、亲疏水作用、化学键作用、分子间作用力、酶催化底物、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等
(3)试画出传感器的响应机理示意图。
第二章习题
1. 填空题
(1)传感器中换能器的主要任务是: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 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电信号部分。 (2)根据检测信号不同,电化学换能器可分为电势型、电流 型和电阻型三种。
2. 判断题
(1)鼻子不是传感器( X )。 (2)传感器的响应时间越短越好( √ )。 (3)传感器的恢复时间越长越好( X )。 (4)传感器的使用寿命越长越好( √ )。 (5)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越好( √ )。 (6)传感器的检出限越低越好( √ )。
(7)传感器的线性范围越宽越好( √ )。
(6)光电效应可分为哪几类?基于不同光电效应所制备的常
用光电元件各有哪些?
分为三类,分别为:外光电效应、内光电效应和光生伏特效应。 基于外光电效应的光电元件有光电管、光电倍增管等。 基于内光电效应的光电元件有光敏电阻、光敏晶体管等。 基于光生伏特效应的光电元件有光电池等。
(7)简述太阳能中的光电极与化学和生物传感器中的光电极 之间的异同点。
(3)简述吸附法、共价键合法、包埋法、交联法、微胶囊法、夹心 法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吸附法,优点:方法简单,操作条件温和,对生物分子活性影响 小,生物分子不易发生变性;缺点:表面结合力弱,稳定性差, 易脱附,重现性差,灵敏度低。 共价键合法,优点:结合牢靠,稳定性好,重现性好,使用寿命 长;缺点:反应步骤多,操作复杂,可能降低生物分子的活性。 包埋法,优点:实验条件温和,稳定性好,对生物组分活性影响 小;缺点:分子量大的底物扩散困难。 交联法,优点:操作简单,结合牢靠,稳定性好;缺点:会降低 生物分子的活性。 微胶囊法,优点:条件温和,可以有效保持生物分子的活性;缺 点:生物分子的扩散受到一定的限制 夹心法:优点:操作简单,固定量大,响应速度快,重现性好, 不需要任何化学处理;缺点:生物材料的用量较大。
(3)电化学池有两种,分别是原电池和电解池,从能量转换
角度来讲,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电解池是将电能 转变成化学能;从电极反应的自发性来讲,原电池中的反应
是自发的,电解池中的反应是非自发的。
(4)能斯特方程是电势型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的定量依据,其 数学表达式为
E E a RT ln Ox nF aR
内部会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它的两个相对表面上出现正负相反的电荷, 当外力去掉后,它又会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
逆压电效应:当在电介质的极化方向上施加电场,这些电介质会发生变
形,电场去掉后,电介质的变形随之消失
(5)简述石英晶振的原理及主要应用。
原理:如果在晶片的两极上加交变电压,晶片就会产生机械振动,同时 晶片的机械振动又会产生交变电场。在一般情况下,晶片机械振 动的振幅和交变电场的振幅非常微小,但当外加交变电压的频率 等于晶体谐振器的固有频率时,振幅就会明显增大,这种现象叫 压电谐振。 应用:用于制备质量传感器。
(2)简述半导体型气体传感器三种结构类型各自的优缺点。
烧结型,优点:操作简单;缺点:重现性差,机械强度不好。 薄膜型,优点:元件一致性好,机械强度好;缺点:设备要求高。
厚膜型,优点:制作方法简单;元件一致性好,机械强度好。
第四章习题
1. 填空题 (1)根据检测对象不同,场效应晶体管电化学传感器可分为 离子敏感场效应晶体管和气体敏感场效应晶体管两类。 (2)双极型晶体管由多数载流子和反极性的少数载流子参与 导电,单极型晶体管由多数载流子参与导电。
(4)萤火虫发光属于生物发光( √ )。
(5)光电极是基于外光电效应而制得的光电元件( X )。
3. 简答题 (1)简述液接电势的概念及产生条件和原因。 概念:在两种不同离子的溶液或离子相同而活度不同的溶液接触界面上 所存在的微小的电势差,简称溶接电位
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的两液间存在浓度梯度
产生原因:各种离子具有不同的迁移速率或扩散速度,因此溶接电位也 可称为扩散电位。
(4)制备化学修饰电极之前,为什么要对基底电极进行表面处理?
两个原因:① 电极表面具有一定的表面能,这造成其晶体的棱面原 子上具有未饱和的价态,且表面能分布不均匀,易造成电极污染; ② 电极表面都能被化学的或者电化学的方法氧化,易形成惰化层。 这两个原因都会造成电极重现性差。
第四章习题
1. 填空题 (1)根据所检测电信号的不同,电化学传感器可分为电势型 、电流型和电阻型三类。 (2)燃气泄漏报警器属于电阻式化学传感器。(电量式、电 势式、电流式、电阻式) (3)Fe2O3各种晶型中,γ 型Fe2O3具有气敏特性。(α/β/γ/δ) (4)半导体气体传感器,按其结构不同,可分为烧结型、薄 膜型和厚膜型三类。 (5)N型半导体一般用于制备还原性气体传感器,P型半导体 一般用于制备氧化性气体传感器。(氧化性/还原性) (6)pH/F-/Ca2+/CO2/电极属于玻璃膜/晶体膜/多孔膜/透气膜电 极。
3. 简答题 (1)简述物理、化学、生物传感器的不同点。
物理传感器是利用物理反应或物理效应,把待测量转换成便于处理的信号的装
置;化学传感器是利用化学反应或化学效应,把待测量转换成便于处理的信号 的装置;生物传感器是以生物活性物质(酶、抗原抗体、生物组织、微生物等) 为敏感元件的一类特殊的传感器。
(2)简述分子识别的概念、实质和实现途径。
(2)简述参比电极的特点。
电位不受试液组成变化的影响,具有恒定的数值
(3)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各有什么特点?P-N结是如何形 成的?
P型半导体的特点是:其空穴浓度远大于自由电子浓度; N型半导体的
特点是:其自由电子浓度远大于空穴浓度;当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这 两个区域共处一体时,这两个区域之间的交界层就是p-n结。在p型区中 空穴的浓度大,在n型区中电子的浓度大,所以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时, 在它们交界的地方便要发生电子和空穴的扩散运动。由于p区有大量可 以移动的空穴,n区几乎没有空穴,空穴就要由p区向n区扩散。同样n区 有大量的自由电子,p 区几乎没有电子,所以电子就要由n区向p区扩散。
分散的粒子大小在1~100nm之间。 凝胶:是具有固体特征的胶体体系,被分散的物质形成连续的网状骨
架,骨架空隙中充有液体或气体,凝胶中分散相的含量很低,一般在1
%~3%之间。
3. 简答题
(1)通常情况下,敏感元件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 么?
由基体材料、成膜材料和敏感功能材料组成,基体材料是敏感
第一章习题
1. 填空题
(1)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2)传感器中敏感元件的主要任务是感受或响应被测量。
(3)传感器中转换元件的主要任务是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
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电信号部分。 (4)根据工作机理不同,传感器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 感器和生物传感器。 (5)传感器检测的准确度一般用误差来衡量。 (6)传感器检测的精确度一般用偏差来衡量。
随着扩散的进行,p区空穴减少,出现了一层带负电的粒子区;n区电子
减少,出现了一层带正电的粒子区。结果在p-n结的边界附近形成了一 个空间电荷区,p型区一边带负电荷的离子,n型区一边带正电荷的离子,
因而在结中形成了很强的局部电场,方向由n区指向p 区。
(4)什么是正压电效应?什么是逆压电效应?
正压电效应:某些电介质在沿一定方向上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变形时,其
第三章习题
1.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