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教育学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学答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学》网络课多选题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学答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学》网络课多选题答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学》网络课多选题答案多选题题目1 从根本上说,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有________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A. 教育要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B. 学习者与教育者的矛盾C.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D. 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E.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题目2 下列说法中属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论点是________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A. 教育即生活B. 学校即社会C. 生活即教育D. 做中学E. 社会即学校题目3 在西方,认为教育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有________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A. 杜威B. 斯宾塞C. 卢梭D. 夸美纽斯E. 亚里士多德题目4 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属于基础学科的是:________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A. 普通教育学B. 外国教育史C. 教育心理学D. 中国教育史E. 教育哲学题目5 人口制约教育的发展,主要是体现在()。
选择一项或多项:A. 人口的年龄结构B. 人口的就业结构C. 人口数量的多少D. 人口迁移E. 人口质量的高低题目6 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选择一项或多项:A. 教育具有滞后性B. 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C. 教育有利于人口迁移D. 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E. 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题目7 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A. 政治制度B. 人口数量与增长率C. 人口质量D. 人口结构E. 生产力发展水平题目8 政治制约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选择一项或多项:A. 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管理体制B. 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C. 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社会性质D. 政治制度制约教育领导权E. 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宗旨和目的题目9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理由()。
电大《教育学》(本科必修-新教材)形成性考核册一答案

教育的政治功能:⑴维系社会政治稳定:自古以来,电大《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一答案一、 辨析题1、 教育是人类和动物界都具有的一种现象。
错。
2、 社会可以制约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无法制约社会的发 展。
错。
3、 教育能推进一个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对。
(或错。
)4、 社会可以制约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无法制约社会的发 展。
错。
5、 人的素质不是先天遗传的,完全是后天影响教育的结 果,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
错。
6、 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这个阶段,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四个阶段中,属于形式运算阶段。
错。
二、 论述题1、描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轨迹及各阶段的代表人 物与著作,请用一两句话来介绍代表人物的重要教育思 想。
(1 )教育学的萌芽。
其标志有中国古代的《论语》 和《学记》。
前者是反映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 论及了教、学等方面的教育思想; 后者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论述了教育目的、 教育制度等丰富的教育思想。
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根源于雅典与斯巴 达的教育实践。
代表有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理想 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伦理学》。
苏格拉底的教育 学智慧是“产婆术”;柏拉图的洞穴理论证明了教育的作 用,把培育和养育健康智慧的人作为国家的大事来抓, 系统地提出了国家统一掌管和整体实施的教育大纲; 亚里士多德第一次按照人的年龄对人的教育阶段进行了系统分 期,首次依据人的发展阶段系统论述了人的和谐发展理 论。
(2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英国哲学家培根于1623 年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划分了出来, 标志教育学有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
代表有夸美纽斯《大教学 论》、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等。
夸美纽斯“泛智”理 论提出具有强烈民主性的普及教育的计划及单轨的学校 体系,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教学的基本原则,是第一个设想出全面完整教育学的人;赫尔巴特依据实践哲学说明 教育目的,依据心理学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 论述了 “管理”、“教学”、“训育”三个核心概念及 其理论体系,系统论述了教学材料、教学方式、教学过 程。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教育学》2026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2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教育学》2026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2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教育学》2026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22〕一、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请将正确答案选出来,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多项选择、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题2分,共10分〕1.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场形成的教育论著是( )。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D.《教育论》 E.《教育漫话》 2.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犯了个体身心开展的( )。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E.不平衡性 3.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功能有( )。
A.定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鼓励功能 D.评价功能 E.衍生功能 4.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老师职业形象有( )。
A.独奏者 B.伴奏者 C.协助者 D.指导者E.促进者 5.学校管理工作必须讲求效益,做到低消耗、高质量、高速度,力求用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获得尽可能好的工作效果,这是学校管理原那么中的( )的要求。
A.导向性原那么 B.有效性原那么 C.民主性原那么 D.科学性原那么 E.标准性原那么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6.教育的个体功能包括个体开展功能和个体享用功能。
7.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开展的生理根底和前提,为人的身心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8.专门培养老师的机构之所以称“师范学校”。
“师范”的涵义是学高身正。
9.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开展的重要方面,又对其智力开展起着调节和推动作用。
10.学校民主管理主要的、根本的组织形式是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它是教职工直接参与讨论决定学校重大问题的一种组织形式。
三、辨析题〔除去判断“对”或“错”外,请写出理由。
每题6分,共18分〕 11.教育是人类和动物界都具有的一种现象。
错〔2分〕。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024春期国开电大专本科《教育学》在线形考 (形考论坛2)试题及答案

国开电大专本科《教育学》在线形考形考论坛2 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2024年4月;适用于2024春季学期国开电大专本科学员一平台在线形考考试。
形考论坛2试题及答案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指向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道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请同学们观看北京十一学校课程改革视频《我们的一天》之后,就下面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与大家开展讨论。
思考:(1)〃上什么课学生做主"好不好?请你谈谈理由。
(2)关于新课程改革方面你有哪些思考?(1)”上什么课学生做主”好不好?请你谈谈理由: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决定他们所学的课程内容可以带来一些好处。
下面是一些支持这种做法的理由:是高学习动机:当学生有机会参与决策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时,他们更有动力去学习和探索。
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b.个性化学习: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天赋和学习需求。
让学生参与课程选择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优势和兴趣领域。
c.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当学生有自主选择课程的机会时,他们需要学会做出理性的决策,学会管理时间和资源,以及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也需要注意平衡和限制。
学生参与课程选择的范围和程度应该有所限制,以确保他们获得全面的教育和必'要的基础知识。
(2)关于新课程改革方面的思考:新课程改革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举措,旨在更新和改进传统课程模式,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和学生的需求。
以下是一些与新课程改革相关的思考:a.综合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创新思维、问题解决、合作能力、社交情商等。
电大教育学答案

教育学作业参考答案(一)一、名词解释1、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能够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
2、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教育功能:指教育作为独特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与人及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和能力。
4、素质: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等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也可以称为素养。
二、简答题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1)平等性;(2)服务于生产与生活;(3)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行;(4)教育手段极端原始;2、近现代社会的教育特点?(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由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一种社会发展趋势;(3)普及教育和公共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4)教育的法制化和民主化;(5)工业社会教育模式的构建与改革;(6)教育功能得到多方面认识并期待得到全面释放;(7)教育改革朝向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8)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3、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
(1)教育学的萌芽;(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3)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4)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4、简述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1)教育观念的现代化;(2)教育内容的现代化;(3)教育手段和设施现代化;(4)教育管理现代化;(5)教师素质现代化。
三、论述题1、结合现实谈谈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题要点:个体的遗传素质和外部的环境因素,只有通过活动的结合,才能将外部的资源因素转化为个体身心发展需要的能量。
个体积极投入实践的活动是内因和外因对个体身心发展综合作用的汇合点,也是推动个体发展发直接的、现实的力量。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教育学》形考任务1及4网考题库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教育学》形考任务1及4网考题库答案形考任务1一、单选题1 .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
【正确答案】循序渐进原则2 .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o【正确答案】《大教学论》3 .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进行研究,从而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教育家是。
【正确答案】赫尔巴特4 .普通教育学在教育科学体系中,属于下面哪个学科OO【正确答案】基本学科5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o【正确答案】《学记》6 .在中国,最早把“教”与“育”连起来使用的是。
【正确答案】孟子的《孟子:尽心上》7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Oo【正确答案】教育观念的现代化8 .从作用对象上看,教育可以分为哪两种功能Oo【正确答案】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9 .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正确答案】社会生产10 .以下对于人口状况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的述说不正确的是OO【正确答案】人口数量是影响教育规模和投资的最终决定因素I1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是由()。
12 .以下对于文化传统与教育关系的述说不正确的是Oo【正确答案】文化传统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性质13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开始获得守恒概念的个体,其思维发展处于OO【正确答案】具体运算阶段14 .在柯尔伯格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的个体道德发展的理论中,对是非的判断取决于行为的后果,或服从权威和他人的意见,是处于OO【正确答案】前习俗水平15 .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Oo【正确答案】关键期16 .认为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代表人物是O o【正确答案】华生17 .青少年儿童的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出生后第5个月到第11个月之间,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OO【正确答案】不均衡性118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儿童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处于什么阶段Oβ【正确答案】感知运动阶段二、多选题119 下列说法中属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论点是一【正确答案】做上教,做上学,教学合一【正确答案】生活即教育【正确答案】社会即学校120 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属于基础学科的是:【正确答案】中国教育史【正确答案】外国教育史121 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
电大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我国在世纪之交率先于其他发展中人口大国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 育,目前接近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已逐步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但义务教育巩固和提 高的任务依然艰巨,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依旧突出。为此, 《教育规划纲要》确立了义 务教育发展目标:到 2020 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 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并做出了一系列工作部署:通过合理规划 学校布局等措施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 通过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等 措施提高义务教育质量;通过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措施,切实缩小校际、城乡和 区域差距,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以往课程改革有何不同?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主要包括: (1)儿童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中心和主体,儿童的现实生 活和可能生活是课程的依据; (2)以“生活世界”为课程内容的范围,儿童的现实体验是儿 童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注重培养儿童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课程的实施是儿童 反思性、创造性实践构建人生意义的活动; (4) 儿童的学习方法应以主动参与、体验、 反思、 探究和创造为基础,而不是被动接受或简单适应; (5)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指导者与合作者, 和儿童一样是课程的建构者。
4.结合现实谈谈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个体的遗传素质和外部的环境因素,只有通过活动的结合,才能将外部的资源因素转化 为个体身心发展需要的能量。 活动是内因和外因对个体身心发展综合作用的汇合点, 也是推 动个体发展的直接的、现实的力量。人是实践的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和实践,个体的 发展是不能实现的。活动对个体发展的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 (1)活动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现 实性因素,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只有通过活动,影响人的发展的潜在因素才能转化为现 实,人的发展才能得以实现。但这里的活动是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的活动。 (2)活动是 个体各种潜能和需要展开、生成的动力。活动是个体潜能和力量的转换器,也是新的需要和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教育学》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2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教育学》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2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教育学》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22〕一、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请将正确答案选出来,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题中的括号内。
多项选择、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题3分,共15分〕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
A.教育现象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D.教育理论 E.教育规律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 )的制约。
A.人口数量 B.人口质量 C.人口构造D.政治制度E.消费力开展程度 3.影响人的身心开展的因素的各种观点中,中国俗语“龙生九子,各各不同”,所反映的是( )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决定论D.活动决定论 E.多因素决定论 4.“严而有格,严而有方”暗含的德育原那么是( )。
A.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B.长善救失 C.疏通引导 D.知行统一 E.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5.具有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特性的老师职业形象有( A.工程师 B.临床医生 C.指导者 D.园丁 E.促进者二、辨析题〔除去判断“对”或“错”外,请写出理由。
每题7分,共14分〕 6.教育是人类和动物界都具有的一种现象。
错。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动物的活动于其生存本能,而非教育。
7.学制即指修业年限。
错。
学制不仅包括修业年限,学制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详细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衔接和关系。
三、简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 8.简述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答: (1)教育普及化;(2)教育国际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法制化;(5)教育个性化;(6)教育多样化;(7)教育整体化;(8)教育终身化。
9.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师法》中有关教育者应当履行的义务。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师法》中有关教育者应当履行的义务,可以归纳为:(1)为人师表;(2)执行教学方案;(3)关心、保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4)制止、批评和抵抗社会上进犯学生安康和合法权益的行为;(5)进步自身思想素质和业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教育学 作业参考答案(三)
1、课程:课程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课程是指课业及进程,是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 它包括学校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活动,以及对内容的安排、进程和时限。狭
义的课程指一门学科。
2、课程评价:是一个研究课程价值的过程,是由判断课程在改进学生学习方面的价值的那些活动构
第2 页 共6 页
育。(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 ( 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 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教育学 作业参考答案(二)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教育活动结果规定的总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
准。教育目的反映着社会对教育的总要求,它是人们在观念上、思想上对教育活动结果的设计。
第3 页 共6 页
步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参考答案: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这种行为
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的原则。民
问题:你怎样理解 “坏孩子 ”“差学生 ”?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
学生都是可教育的, 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 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 决没有不可教
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 ( 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
主的教学环境, 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 主动地探索新知, 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
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要求主要
有:(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2)在激发学习欲望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
动手动脑,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1、我国教育方针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2)坚持德智体等方面
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 (3)坚持为社会培养“劳动者” (4)坚 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途径。
2、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之间的关系?( 1)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 教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人
三、论述题
法;(5)陶冶教育法;(6)自我修养法;(7)品德评价法。
1、你是如何理解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你的教学体验中,如何恰当 使用这种方式来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我发展。
答题要点:(1)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做主的学习方式,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
现代化学习方式。(2)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 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得奖
励或者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是现代教育的重 要特点,体现了学习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是提高主体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密度,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
道的重要形式。( 3)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
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成的。
3、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共同组成的活动,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计划、有步
骤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 发展智力和体力, 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 过程。
4、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
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
要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素质提高、改进教学实践、推进素质教育上的功能。
(6)改革
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的适应性。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 24 分,共 24 分)
1.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 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 算你厉害, 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 ”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
电大教育学答案
教育学 作业参考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即 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规律, 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
织地传授知识技能, 培养思想品德, 发展智力和体力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能够为一
4、简述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1)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2)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3)教育手段和 设施现代化;( 4)教育管理现代化; (5)教师素质现代化。
三、论述题
1、结合现实谈谈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题要点:个体的遗传素质和外部的环境因素,只有通过活动的结合
,才能将外部的资源因素转化为
1、联系您本人所在地义务教育的普及现状,试分析我国当前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的新动向。
答题要点:《教育规划纲要》(2010―― 2020)明确提出要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提高义务教育
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确立了义务教育发展目标:到
2020 年,全
面提高普及水平,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 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
定社会服务的人。
2、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教育功能:指教育作为独特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与人及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
作用和能力。
4、素质: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等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形成
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也可以称为素养。
步完善;( 4)教育的法制化和民主化; ( 5)工业社会教育模式的构建与 改革;(6)教育功能得到多方面认识并期待得到全面释放; (7)教育改
革朝向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 (8)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
求。
3、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 (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3)教育学 的科学化发展;( 4)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2、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是一个国家办教育的根本大法。包括对教育性质和方向、教
育目的和道路等的总要求。
3、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
能力的教育。
4、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运行规则的总称。 二、简答题
2、结合现实谈谈学校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所需准备的条件。 答题要点: (1)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2)学校教育自身的条件; (3)家庭环境的因素; (4)社会发展的
状况。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 24 分,共 24 分)
1.19 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 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 9 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 “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
3、简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 (1)彻底改变就的生产方式; (2)消灭旧的分工;( 3)缩短 劳动时间;(4)实施全面教育。
4、简述我国现行学校教育的类别体系。 (1)基础教育体系; ( 2)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3)高等教育 体系;(4)成人继续教育体系; ( 5)特殊教育学校体系。
三、论述题
二、简答题
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 1)平等性; (2)服务于生产与生活;( 3)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
行;( 4)教育手段极端原始;
2、近现代社会的教育特点?( 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由理想走向实践;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成为一种社会发展趋势; ( 3)普及教育和公共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和逐
们这里最坏, 让我防不胜防。 ”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 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 对丈夫说: “你错了,
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 而是最聪明的孩子, 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 ”
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 在她的正确引导下, 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 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
家,他说是戴尔 ·卡耐基。
个体身心发展需要的能量。个体积极投入实践的活动是内因和外因对个体身心发展综合作用的汇合
点,也是推动个体发展发直接的、现实的力量。活动对个体发展的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
(1)活动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现实性因素,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2)活动是个体各种潜能和需要开展、生成的动力。 (3)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生成的机制,体现着人的能动性。
2、新的教学理念,每一种都有其特点和适用领域,请你进一步思考一下,在你的教学工作中这些教
学理念经常运用到吗?哪些是你忽视的?
答题要点:七种教学理念,分别是有效教学、对话教学、体验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性教学、生成性
教学、生命化教学,这些教学理念每一种都有其特点和适用领域,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
问题:分析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 参考答案:陈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处,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从德育方面来看, 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疏通原则,并在运用中“活化”了原则, 以及运用了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等德育方法。
5、德育:即品德教育,指整体教育中对人德性予以影响和教化的概念,它是以人生活意义及规范的 内在建构和外在体现为根本旨要,从多方面对人品德给予培养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