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效果

合集下载

结合ISLM曲线分析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结合ISLM曲线分析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结合ISLM曲线分析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下,各国都在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应对经济的波动和挑战。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亦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结合ISLM曲线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目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ISLM模型是一种宏观经济学的模型,由收入支出平衡(IS)曲线和货币供应量和货币需求相等(LM)曲线组成。

IS曲线代表了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利率之间的关系,而LM曲线则表示货币供求平衡时的利率和产出水平。

首先,我们来分析我国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的一种手段。

我国在近年来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以推动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

在ISLM模型中,增加政府支出将导致IS曲线向右移动,即国内生产总值增加。

当政府增加投资,特别是在基础设施领域增加投入时,会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

同时,政府支出的增加还会带动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促进就业的增加,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进而增加消费需求。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我国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影响经济的一种手段。

近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相对稳健,央行保持了适度的流动性和利率水平,以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和控制通胀。

在ISLM模型中,央行的货币政策会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来影响LM曲线。

如果央行降低利率或增加货币供给量,LM曲线将向右移动,利率降低,推动私人投资和消费的增长,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此外,适度的通胀目标也是货币政策的一部分,通胀率的控制有助于维持价格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当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方向发力时,其效果会得到进一步增强。

比如,当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时,货币政策可以进一步降低利率来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增长,从而加大对经济的刺激。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y2-y1<y4-y3
▪反之,LM陡峭时,货币
供给增加,利率下降的多,
对投资和国民收入的影响
大。
27
y1 y2 y3 y4 y
货币政策效果因LM的斜率而有差异
货币政策效果
• 证明:由公式可知
r k ym
hh
• LM曲线越陡峭,由L=m0+m1=ky-hr 可知: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
h值越小,表示货币需求L受利率r影响较小,货币供给量m只要
• 结论:LM不变,IS曲线越平坦,即d越大,货币政策效果 越好。
26
货币政策效果
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的斜率不同
•货币供给增加
•LM平坦,货币政策效果越 小。
•LM陡峭,货币政策效果越 大。
r% IS1
IS
LM1 LM2
2
▪LM平坦时,货币供给增
加,利率下降的少,对投 资和国民收入造成的影响 小;
幅度越小,扩张的财 政政策效果越小。
16
LM:r ky m hh
r%
LM
r5
r4
IS4
IS6
IS3
r3
IS5
r2
r1
IS2
IS1
y1 y2 y3 y4 y5 y
LM曲线三个区域的IS效果
凯恩斯区域极端情况
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处于流动性偏好陷阱区域, r% LM呈水平状。此时,货币政
IS1 IS2
5
主动学习
练习
经济处于衰退之中,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2000亿美 元就可以结束衰退
A. 如果MPC =0.8,没有挤出效应,国会应该批准
增加多少政府购买来结束衰退?
B. 如果存在挤出效应,国会批准的政府购买应该 大于还是小于这个数量?

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效果

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效果

试用IS - 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效果。

答:(1)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既定目标而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

一般而言,考察一国宏观经济活动水平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是该国的国民收入。

从IS—LM模型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政府收支变动(包括变动税率、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曲线移动,从而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

显然,从IS和LM图形看,这种影响的大小,随IS曲线和LM 的斜率不同而有所区别。

(2)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曲线越平缓,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随LM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

LM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

下面用IS—LM模型来分析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

①LM曲线不变,IS曲线变动。

在图4—6(a)、(b)中,假定LM曲线完全相同,并且起初的均衡收入Y o和利率r o也完全相同,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现在假定是增加一笔支出4G,则会使IS曲线右移到IS,,右移的距离是EE2,EE2为政府支出乘数和政府支出增加额的乘积,即EE2=K G 4G。

在图形上就是指收入应从Y o增加至Y3,Y°Y J=K G 4G。

但实际上收入不可能增加到丫3,因为IS曲线向右上移动时;货币供给没有变化(即LM曲线不动)。

因此,无论是图4—6(a) 还是图4—6(b),均衡利率都上升了,利率的上升抑制了私人投资,这就是所谓挤出效应”。

由于存在政府支出挤出”私人投资的问题,因此新的均衡点只能处于E,,收入不可能从丫0增加到丫3,而只能分别增加到丫和丫2。

图4-6财政政策效果因IS曲线的斜率而异从图4—6可见,丫3丫<丫0丫2,也就是图4—6(a)中表示的政策效果小于图4—6(b),原因在于图4—6(a)中IS曲线比较平缓,而图4—6(b)中IS曲线较陡峭IS曲线斜率大小主要由投资的利率敏感度所决定,IS曲线越平缓,表示投资对利率敏感度越大,即利率变动一定幅度所引起的投资变动的幅度越大。

4.12_IS-LM模型的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

4.12_IS-LM模型的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
4 IS-LM模型的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
4.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IS、LM移动会影响Y和r使宏观经济政策发挥作用。
而IS、LM的斜率会影响Y和r的变动幅度,即影响 政策的效果。
政策简介 1、政府手中的两大法宝——财政和货币政策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西方国家进行总需
求管理的两大基本经济政策。 3、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变动税收和政府支
4.2 财政政策的IS-LM分析
②IS斜率大(IS曲线陡峭),财政政策效果大。图(b)
分析:根据IS曲线: r e g t tr 1 (1 t p ) y
d
d
IS曲线斜率大,则d小,即I对r变动反应不敏感,因而在:
g y Mt M S一定下,M SP r 时,产生挤出效应小, i 小,挤出效应的y 小 财政政策的效果大
率变动反应小。同时在改革时期,我国消费者边际消费倾向小,边际 储蓄倾向大)
政策效果的IS-LM分析
• 一、一般原理
(一)LM形状不变,IS形状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二)IS形状不变,LM形状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三)关于以上结论的数学诠释
• 二、极端情形:神化财政政策效果,凯恩斯极端
(一)条件:IS曲线陡峭至极——垂直 LM曲线平缓至极——水平
h→∞
在手中,这样,如果国家货币当
0 Y0 Y1
Y
图4-19 凯恩斯主义极端
局想用增加货币供给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结果是增发的货币被人们
作为投机货币持有在手中,所以货币政策失效(即前面说过的“凯恩斯
陷阱”)。相反,如果政府用增加支出或减税的财政政策来增加总需
• 财政政策:
税收、政府支出影响消费与投资,进而影响国民 收入

IS-LM曲线分析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背景,作用过程以及影响

IS-LM曲线分析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背景,作用过程以及影响
当经济状态出现过热和通胀风险时,政府一般会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即提高税收和减少政府支出等,以及紧缩性货币政策,即限制货币供给数量或者延缓供给速率等。当政府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在IS-LM曲线中的表现是,使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原因在于,税收提高,支出减少使消费和投资减少。此时LM曲线不变,由于交易所需要的货币量减少,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相应的利率下降,IS-LM曲线重新形成的均衡利率将变小,收入将变少,从而限制经济过热和通胀(尽管利率下降会使私人投资有相应的上升,不过总的来说,GDP还是由于政府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下降)。当政府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原因在于货币供给减少,使人们觉得手中的货币量太少,于是就必须出售手中的证券以满足货币需求,那么证券价格就会下跌,利率上升。此时IS曲线不变,利率上升使私人投资减少,收入就相应减少,重新形成的IS-,起到限制通胀和过热现象。
当然,政府也可以同时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是使IS向左下方移动,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用IS—LM曲线分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用IS—LM曲线分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用IS—LM曲线分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IS-LM模型是一种经济模型,用于解释经济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

下面将用IS-LM曲线分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1. IS曲线
IS曲线表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影响下,投资和消费的关系。

当国家实行货币政策扩张、财政政策扩张时,IS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当实行货币政策紧缩、财政政策紧缩时,IS 曲线向左移动。

2. LM曲线
LM曲线表示货币政策对利率和货币供应的影响。

当货币政策扩张时,LM曲线向下移动;反之,当货币政策紧缩时,LM 曲线向上移动。

此外,LM曲线还受到货币需求变化的影响。

3. 政策效果分析
当国家实行货币政策扩张和财政政策扩张时,将导致IS曲线向右移动,同时LM曲线向下移动,这将促进经济的增长和扩张。

当货币政策紧缩和财政政策紧缩时,将导致IS曲线向左移动,同时LM曲线向上移动,这将抑制经济的增长和扩张。

同时,政策的效果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外部环境的
变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程度等。

因此,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并综合考虑它们的影响。

关于IS-LM模型如何影响财政政策效果的深层研究

关于IS-LM模型如何影响财政政策效果的深层研究
金 赛 美
( 南 商 学 院 湖 南 经 济 改 革 与发 展 研 究 中心 , 湖 湖南 长 沙 4 00 ) 12 5

要 :利率决定 理论 经历 了古典利率理论 、 凯恩斯利率理论 和 I— M利率模型 的演变发展过 程。宏观经济政策在 I SL s—
L M模型分析 的基础上 , 关于财政政策如何影响一 国国民收入的传导机制过程 中 , 中间涉及到利率变动 的分析 , 对利率变动 但 阐述得 比较含糊 。本 文分析一 国实行财政政策后 , 利率变动是如何影 响财政政策效果的。 关键词 : 国民收入 ; I S曲线 ;M曲线 ; L 社会总需求 ; 利率
第 1 8卷 第 1期
2 1 年 2月 01
湖南 商学 院学报 ( 双月刊 )
J OURNALOFHUNAN UNI VERS TYOFCOMMERCE I
V0 .8 N0. 11 1 F b2 1 e .0 l
关于 I— M 模 型如何 影响财政政 策效 果 的深层研 究 S L
Ke n s ne e tr t h o n S— M n e e t mo e . On t e b ss o S— M d 1 ma r e o mi p lc m a e a a u y e ’i t rs a e t e r a d I L i tr s y d1 h a i f I L mo e c o— c no c o iy k s v g e
中 图 分 类 号 :F 1 ;F 2 . 8 0 147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172 1)l0 9 — 4 0 8 2 0 (0 1 一 0 10 O
S u n t nfu n eo S-LM o lo Fic lPoi y Efe t t dy o he I l e c fI M de n s a lc f c s

基于IS-LM模型的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及其对策研究

基于IS-LM模型的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及其对策研究

基于IS-LM模型的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及其对策研究摘要:IS-LM模型是研究产品服务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的一种模型,该模型以凯恩斯交叉和流动性偏好理论为理论依据,可以验证短期内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本文以2020-2019年的数据变量来构建中国消费、投资及实际货币余额函数;在进行OLS估计时,利用计量经济相关检验排除异方差、序列相关及同期内生性对估计产生的影响。

结果显示:我国IS曲线斜率较大,且其绝对值显著大于LM 曲线斜率,因此在等量投入下,财政政策将对拉动短期经济增长起到更显著的乘数效应。

根据这一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加强减税政策的实施、实行消费税改革、采取合理的财政政策搭配对策等建议。

关键词:IS-LM模型;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对策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而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会表现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方面,政府通过调控这两个政策的松紧度来调控我国的宏观经济。

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我国外部经济需求开始萎缩,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来来扩大外需。

虽然政府会针对宏观经济的环境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但是政策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进步验证。

IS-LM模型可以更好地揭示各种财政政策的平衡关系,检验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否达到均衡,这一模型也可以用来分析财政效应的挤出效应。

本文以IS-LM模型为宏观经济政策搭配方式的理论基础,分析短期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方式是否达到均衡,并针对实证分析的结果来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

一、相关理论概述(一)财政政策的内涵财政政策是指在特定时间内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支出的规模,以达到具体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指导准则及相应的措施。

其分为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收入政策,比较典型的财政收入政策是税收政策,其通过税收来提升政府的税收收入,方便政府将这些收入利用到更多造福人民的领域中。

典型的财政支出政策有财政投资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等,政府会对一些基础设施(车站,高铁,公路,通信,供水)等公共设施的建设进行投资,使得这部分建设项目可以顺利建成,从而为方便人们,此外,政府为了鼓励企业等市场主体更好地发挥经济作用,会对部分市场主体进行补助,帮助其解决经济困境,使其可以正常运营,为我国经济建设做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小组成员:韩云博刘肖辉张冬霞马晨旭赵滨滨贾梦奇孙真真施春阳徐晨晨王兆焜司科顾浩鹏1998年亚洲许多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经济遭到重创。

由泰铢贬值开始,不少亚洲国家货币纷纷贬值,我国政府从维持亚洲地区经济稳定的大局出发,坚持人民币不贬值。

这就必然影响我国出口,因为周边国家货币贬值而我国货币不贬值,必然会影响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再从当时国内经济形势看,几年来为治理通货膨胀而实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适度从紧的效应已强烈地显现出来,那就是市场低迷,物价下跌,内需严重不足。

内需和外需都不足,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敏锐地把握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针对国际经济环境严峻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困难局面,果断地把宏观调控的重点,从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转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这种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发行国债,支持国家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来拉动经济增长。

我国始终坚持经常性预算不打赤字,建设性预算不突破年初确定的规模。

在银行存款增加较多,物资供给充裕,物价持续负增长,利率水平较低条件下,发行国债搞建设既可以利用闲置生产能力,拉动经济增长,又可以减轻银行利息负担,也不会引发通货膨胀,可谓一举多得。

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当年就增发了国债1000亿元,国债投资带动了万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由此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

这为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推动经济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中国也成为当年亚洲地区惟一保持经济较高增长速度的国家。

为了继续保持经济增长,从1999年到2001年,我国每年增发国债都在500亿元以上。

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西部大开发等跨世纪工程也得以启动,这对增强中国经济增长后劲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不仅如此,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在过去6年间,平均每年增加就业岗位120万——160万个,6年共增加就业700万——1000万人,为促进社会稳定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当然,积极财政政策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自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我国预算赤字也就一直处于较快上升之中,从1997年底的1131亿元,2003年底已增至3198亿元,增长近2倍。

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即赤字率已由1998年的1.20%上升到2002年的3%,达到了国际普遍认同的债券警戒线水平。

2003年下半年起,我国经济形势开始发生显著变化:如果说原来地方政府、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从而需要中央政府以积极推行财政政策的话,那么,到2002年下半年开始,我国许多地区已显现出一股投资过猛的热浪,而且结构很不合理,其中钢铁、水泥、电解铝和高档房地产投资增长特别快,这些行业的投资中,中央政府所占的比例已很小,主要是地方政府和企业进行的投资。

例如投资于钢铁的资金有76.1%是企业自筹,财政资金仅占很小比例。

这一方面表明,前几年所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不仅已使整个国民经济走出了通货紧缩,而且对整个社会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氛围已产生明显的催化作用;另一方面也表明,积极财政政策在我国这一特定历史阶段该完成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

不仅如此,从1998年到2002年底和2003年初这些年间,我国民营资本已有长足发展,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应当逐步由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自己去进行。

如果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中央投资,大规模发行国债,则势必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和抑制作用,因为财政投资一般不赢利,或者回收期限很长,因此,只能靠增加税收来偿还国债。

在这样一些背景下,财政部审时度势,做出了要将积极财政政策向中性财政政策的及时转变。

中性财政政策意味着财政投资扩张力度将减弱,适度紧缩财政资金所支持的项目,同时,对国债使用的结构和方向进行调整,由拉动投资需求转变为刺激消费需求,由拉动第二产业(制造业)转向拉动第一产业,尤其是农林和环境生态等方面。

当然,为保证在建工程完工,积极财政政策淡出也需要一个过程。

4.IS -LM 模型分析财政政策效果。

答:(1)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既定目标而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

一般而言,考察一国宏观经济活动水平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是该国的国民收入。

从IS -LM 模型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政府收支变动(包括变动税率、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 曲线移动,从而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

显然,从IS 和LM 图形看,这种影响的大小,随IS 曲线和LM 的斜率不同而有所区别。

(2) 在LM 曲线不变时,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 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 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 曲线越平缓,则IS 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在IS 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随LM 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

LM 斜率越大,即LM 曲线越陡,则移动IS 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 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

下面用IS -LM 模型来分析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

①LM 曲线不变,IS 曲线变动。

在图4—6(a)、(b)中,假定LM 曲线完全相同,并且起初的均衡收入0Y 和利率0r 也完全相同,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现在假定是增加一笔支出ΔG ,则会使IS 曲线右移到1IS ,右移的距离是2EE ,2EE 为政府支出乘数和政府支出增加额的乘积,即2EE =G K ΔG 。

在图形上就是指收入应从0Y 增加至3Y ,0Y 3Y =G K ΔG 。

但实际上收入不可能增加到3Y ,因为IS 曲线向右上移动时;货币供给没有变化(即LM 曲线不动)。

因此,无论是图4—6(a)还是图4—6(b),均衡利率都上升了,利率的上升抑制了私人投资,这就是所谓“挤出效应”。

由于存在政府支出“挤出”私人投资的问题,因此新的均衡点只能处于1E ,收入不可能从0Y 增加到3Y ,而只能分别增加到1Y 和2Y 。

从图4—6可见,01Y Y <02Y Y ,也就是图4—6(a)中表示的政策效果小于图4—6(b),原因在于图4—6(a)中IS 曲线比较平缓,而图4—6(b)中IS 曲线较陡峭。

IS 曲线斜率大小主要由投资的利率敏感度所决定,IS 曲线越平缓,表示投资对利率敏感度越大,即利率变动一定幅度所引起的投资变动的幅度越大。

若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映较敏感,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利率上升时,就会使私人投资下降很多,就是挤出效应较大,因此IS 曲线越平坦,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被挤出的私人投资就越多,从而使得国民收入增加较少。

图4—6(a)中的13Y Y 即是由于利率上升而被挤出的私人投资所减少的国民收入,01Y Y 是这项财政政策带来的收入。

图4—6(b)中IS 曲线较陡峭,说明私人投资对利率变动不敏感,所以挤出效应较小,政策效果也较前者大。

②IS 曲线不变,LM 曲线变动。

在IS 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因LM 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

LM 曲线斜率越大,即LM 曲线越陡,则移动IS 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 曲线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如图4—7中所示。

图4—7中,假设IS 曲线斜率相同,但LM 曲线斜率不同,起初均衡收入0Y 和利率0r 都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增加支出ΔG ,则它使IS 右移到1IS ,右移的距离12E E 即03Y Y ,03Y Y 是政府支出乘数和政府支出增加额的乘积,但由于利率上升会产生“挤出效应”。

使国民收入实际分别只增加01Y Y 和02Y Y 。

图4-6 财政政策效果因IS 曲线的斜率而异图4-7 财政政策效果因LM曲线的斜率而异从图4—7可以看出,政府同样增加一笔支出,在LM曲线斜率较大、即曲线较陡时,引起国民收入变化较小,也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小;而LM曲线较平坦时,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较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大。

其原因是:当LM曲线斜率较大时,表示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性较小,这意味着一定的货币需求增加将使利率上升较多,从而对私人部门投资产生较大的“挤出效应”,结果使财政政策效果较小。

相反,当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性较大(从而LM曲线较平坦)时,政府由于增加支出,即使向私人借了很多钱(通过出售公债),也不会使利率上升很多,从而不会对私人投资产生很大影响,这样,政府增加支出就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较多,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大。

7.IS-LM 模型分析货币政策效果。

答:(1)货币政策指一国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管理来调节信贷供给和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

在政策的理论分析当中,考察宏观经济活动水平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是一国的国民收入。

货币政策的效果指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假定增加货币供给能使国民收入有较大增加,则货币政策效果就大;反之则小。

货币政策效果同样取决于IS 和LM 曲线的斜率。

(2) 在LM 曲线形状基本不变时,IS 曲线越平坦,LM 曲线移动(由于实行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反之,IS 曲线越陡峭,LM 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

当IS 曲线斜率不变时,LM 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则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

下面用IS-LM 模型来分析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

①LM 曲线不变,IS 曲线变动。

图4—9中,假定初始的均衡收入0y 和利率0r 都相同。

政府货币当局实行增加同样一笔货币供给量ΔM 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时,LM 都右移相同距离EE '',EE ''=03y y =ΔM /k ,这里k 是货币需求函数L=ky —hr 中的k ,即货币交易需求量与收入之比率,03y y 等于利率0r 不变时因货币供给增加而能够增加的国民收入,但实际上收入并不会增加那么多,因为利率会因货币供给增加而下降,因而增加的货币供给量中一部分要用来满足增加了的投机需求,只有剩余部分才用来满足增加的交易需求。

究竟要有多少货币量用来满足增加的交易需求,这决定于货币供给增加时国民收入能增加多少。

从图4—9(a)和(b)的图形看,IS 曲线较陡峭时,收入增加较少,IS 曲线较平坦时,收入增加较多。

这是因为IS 曲线较陡,表示投资的利率系数较小(当然,支出乘数较小时也会使IS 较陡,但IS 曲线斜率主要决定于投资的利率系数)。

因此,当LM 曲线由于货币供给增加而向右移动使利率下降时,投资不会增加很多,从而国民收入水平也不会有较大增加;反之,IS 曲线较平坦,则表示投资利率系数较大。

因此,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时,投资会增加很多,从而使国民收入水平有较大增加。

图4—9 货币政策效果因IS 曲线的斜率而异因此LM 曲线右移距离相等(两个图形中的EE 亦即03y y 的长度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