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书话:《西游记》
单田芳评书书目大全

单田芳评书书目大全单田芳,一位享誉中国评书界的传奇人物,他的评书艺术深受广大听众喜爱,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评书作品,为广大听众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和启迪。
下面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单田芳评书书目的大全。
1.《三侠五义》。
这是单田芳评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讲述了宋朝的一个故事,主要讲述了岳飞、张宝、赵云三位大侠的故事,以及他们与晁盖、李逵等好汉的交往。
这部评书以其精彩的讲述和细腻的情节,深受听众喜爱。
2.《水浒传》。
单田芳评书中的《水浒传》也是一部不可忽视的作品。
他以其独特的讲述方式,将这部古代经典小说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听众面前,使得听众们对这部名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3.《西游记》。
《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自然也成为了单田芳评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他以其深厚的功底和精湛的技艺,将这部神话传奇故事诠释得淋漓尽致,让听众们在听评书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那个神奇的世界之中。
4.《三国演义》。
单田芳评书中的《三国演义》也是备受推崇的作品之一。
他以其独到的见解和生动的表现,将这部关于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讲述得淋漓尽致,使得听众们对于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5.《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作为中国古典神话题材的经典之作,自然也成为了单田芳评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他以其独特的讲述方式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这部神话故事讲述得栩栩如生,使得听众们对于古代神话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6.《聊斋志异》。
单田芳评书中的《聊斋志异》也是一部备受瞩目的作品。
他以其细腻的讲述和生动的表现,将这部中国古代鬼怪小说讲述得淋漓尽致,使得听众们在听评书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古代神秘世界的魅力。
7.《红楼梦》。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自然也成为了单田芳评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他以其独到的见解和细腻的表现,将这部关于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故事讲述得淋漓尽致,使得听众们对于这部文学巨著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总的来说,单田芳评书书目大全中的这些作品,无论是在讲述技巧还是在情节处理上,都展现了单田芳作为一位评书大师的无可替代的魅力。
儿童评书西游记台词

儿童评书西游记台词1、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
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
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
2、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3、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
冷气分青嶂,馀流润翠微;潺?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4、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
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
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
5、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
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相个人家。
6、刮风有处躲,下雨好存身。
霜雪全无惧,雷声永不闻。
7、烟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
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8、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
9、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作生涯。
秋收芋栗延时节,冬觅黄精度岁华。
10、天产仙猴道行隆,离山驾筏趁天风。
飘洋过海寻仙道,立志潜心建大功。
有分有缘休俗愿,无忧无虑会元龙。
11、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
12、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13、千峰开戟,万仞开屏。
日映岚光轻锁翠,雨收黛色冷含青。
枯藤缠老树,古渡界幽程。
14、奇花瑞草,修竹乔松。
修竹乔松,万载常青欺福地;奇花瑞草,四时不谢赛蓬瀛。
15、幽鸟啼声近,源泉响溜清。
重重谷壑芝兰绕,处处?崖苔藓生。
起伏峦头龙脉好,必有高人隐姓名。
单田芳《西游记》故事评书共100篇

单田芳《西游记》故事评书共100篇本期开始播放单田芳老先生评说的《西游记》,共100篇,计划播放两个月左右。
单田芳先生的评说生动、准确,个性鲜明。
他的嗓音特殊,剑走偏锋,常常收到奇效,机智幽默,诙谐,多抖包袱。
他的评说,很具有故事性特点,既有平,也有爆,能够起到异峰突起的作用。
不但对成人来说是一种听觉享受,对儿童来说,也是非常适合的睡前故事,是大家了解掌握经典文学的重要工具。
本评书播出之际,单田芳老先生已与2018年9月11日溘然长逝,享年84岁。
谨在此深切缅怀单老。
单老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声音永远留在我们身边。
单田芳《西游记》评说单田芳《西游记》 01单田芳《西游记》 02单田芳《西游记》 03单田芳《西游记》 04单田芳《西游记》 05单田芳《西游记》 06单田芳《西游记》 07单田芳《西游记》 08单田芳《西游记》 09单田芳《西游记》 10单田芳《西游记》 11单田芳《西游记》 12单田芳《西游记》 13单田芳《西游记》 14单田芳《西游记》 15单田芳《西游记》 16单田芳《西游记》 17单田芳《西游记》 18单田芳《西游记》 19单田芳《西游记》 20单田芳《西游记》 21单田芳《西游记》 22单田芳《西游记》 23单田芳《西游记》 24单田芳《西游记》25单田芳《西游记》 26单田芳《西游记》27单田芳《西游记》 28单田芳《西游记》 29单田芳《西游记》 30单田芳《西游记》 31单田芳《西游记》 32单田芳《西游记》 33单田芳《西游记》 34单田芳《西游记》 35单田芳《西游记》 36单田芳《西游记》 37单田芳《西游记》 38单田芳《西游记》 39单田芳《西游记》 40单田芳《西游记》故事评书41 单田芳《西游记》 42单田芳《西游记》故事评书43 单田芳《西游记》 44单田芳《西游记》故事评书45 单田芳《西游记》 46单田芳《西游记》故事评书47 单田芳《西游记》 48单田芳《西游记》 50单田芳《西游记》故事评书51 单田芳《西游记》 52单田芳《西游记》故事评书53 单田芳《西游记》 54单田芳《西游记》故事评书55 单田芳《西游记》 56单田芳《西游记》故事评书57 单田芳《西游记》 58单田芳《西游记》故事评书59 单田芳《西游记》 60单田芳《西游记》故事评书61 单田芳《西游记》 62单田芳《西游记》故事评书63 单田芳《西游记》 64单田芳《西游记》故事评书65 单田芳《西游记》 66单田芳《西游记》故事评书67 单田芳《西游记》 68单田芳《西游记》故事评书69 单田芳《西游记》 70单田芳《西游记》故事评书71 单田芳《西游记》 72单田芳《西游记》故事评书73 单田芳《西游记》 74单田芳《西游记》故事评书75 单田芳《西游记》 76单田芳《西游记》故事评书77 单田芳《西游记》 78单田芳《西游记》 80单田芳《西游记》故事评书81单田芳《西游记》 82单田芳《西游记》故事评书83单田芳《西游记》 84单田芳《西游记》故事评书85单田芳《西游记》 86单田芳《西游记》故事评书87单田芳《西游记》 88单田芳《西游记》故事评书89单田芳《西游记》 90单田芳《西游记》故事评书91单田芳《西游记》 92单田芳《西游记》故事评书93单田芳《西游记》 94单田芳《西游记》故事评书95单田芳《西游记》 96单田芳《西游记》故事评书97单田芳《西游记》 98单田芳《西游记》故事评书99单田芳《西游记》 100单田芳介绍单田芳,1934年年12月17日出生于营口市的一个曲艺世家,是中国评书表演艺术家、作家。
《西游记》价值体现:蕴含人生法则,后世影响深远,引发深度思考

导读:世间所有事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哪怕是一株草一粒沙都不容忽视。
而那些能够自古至今流传千百年的经典名著,更是有着无与伦比的特殊价值,如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便是如此。
这部书自身所具有的价值,早已远远超过了一般文学作品,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体现。
其中不仅蕴含着许多至关重要的 人生法则,而且此书对于后世的影响也极其深远,同时它还 能够引发精神上的深度思考,使人对于人生的意义,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
《西游记》中的每一个人物,每一处情节,都包含着不同寻常的寓意,是作者人生智慧于毕生心血的结晶。
这部书的问世,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思想时代,实现了一步伟大的精神跨越。
而且书中所透露的坚定信念和远大格局,也总是能够发人深省,拥有着十分深刻的指导意义。
《西游记》中蕴含的人生法则宋代著名理学家和思想家朱熹,曾经在《学规类编》一书中写道:“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其主旨就在于规劝人们,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潜下心来去反复的研究和总结,才能得出真正有价值的结论。
对于《西游记》这部书也是一样,唯有用心品味之后,方能有所收获。
法则一:没有明确追求的人生,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西游记》前期孙悟空的身上,自从学艺归来一直到大闹天宫,他对于人生的追求发生了多次盲目转变。
先是在妖界称王,后来又想上天做官,再后来又要做齐天大圣,甚至还想做玉皇大帝。
最终他也为自己的盲目和无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被压五行山下500年。
而他最终失败的原因,就源自于他一直都在盲目的追求,不断改变自己的人生方向。
俗话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
”如此正是说明了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首先要有一个长远而又正确的目标。
法则二:执着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
生命中的执着虽然有时候会给人带来许多困扰,但更多的却是能给人以无穷的动力,和坚定的信念。
就如同《西游记》中的唐僧,他一生都在执着于一心向佛,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处境,从来没有放弃过这样的信念。
袁阔成评书西游记

袁阔成评书西游记
袁阔成先生部部是精品,所以没有列举。
我听过袁老讲的所有能听到的书,乐此不疲。
当然了,最使人津津乐道的是袁老的西游记。
西游记就是袁阔成,袁阔成就是西游记,袁阔成就是评书。
连丽如老师是评书世家连派传人,家学渊源。
她讲过很多书,我所列举的两部是我特别喜欢的。
其他书家的也是如此。
单田芳老师的么,咬着牙能坚持十分钟。
以前,在“酷我听书”上,我曾向他提过建议,希望他能录一部有特色的能让人记得住的评书,未能如愿。
单田芳老师几乎讲遍了所有的评书,却没有一部可称得上使人记得住的精品。
但,他在评书推广普及方面却是居功至伟功不可没。
我认为,这就是他能名列评书四大家的原因。
音乐有雅俗之分,有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之别,流行一时不能算作精品,须经得起时间检验。
让人听后还想听,百听不厌,令人津津乐道,可称精品。
评书亦如是。
单田芳的书几乎一个模式一个套路,可称为“俗”,通俗之俗。
还有一些说书人拿肉麻当有趣,也是“俗”,庸俗之俗。
评书之所谓之评书,需要有评。
照书上原文念的,是有声小说。
只叙事的,是讲故事。
讲故事根据情节适时恰当加入一些教人辨是非明道理的议论,才是评。
评书以书为主评为辅,评乃化龙点睛。
评书说书人也需
要说学逗唱。
评书之难在于一人演活全剧。
评书艺人的优劣高下,在“演”与“说”。
单田芳评书书目大全

单田芳评书书目大全1. 简介单田芳(1930年-2000年),原名单田竹,河北人,中国著名评书演员。
他以其独特的嗓音和精湛的演技,演绎了大量的评书节目,并广受观众喜爱。
他的评书演出涵盖了历史、文学、武侠等多个领域,为广大观众带来了许多精彩的故事。
本文将介绍一些单田芳评书的书目,希望能够为读者了解单田芳的评书作品提供便利。
2. 《水浒传》单田芳曾对《水浒传》进行了多次评书演出,以其深厚的表演功底和丰富的情感演绎,成功地将这部经典作品带给了观众。
他生动地诠释了梁山英雄的形象,为观众重塑了一幅热血沸腾的水浒世界。
3. 《红楼梦》单田芳的评书作品中,也包括对《红楼梦》的演绎。
他以朴实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将这部千古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他对贾宝玉、林黛玉等角色的理解深刻而准确,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4. 《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也是单田芳评书的重要篇章。
他以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演技,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经典人物重新演绎出了精彩的故事。
单田芳的《西游记》评书深入人心,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
5. 《三言二拍》《三言二拍》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作品,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短篇小说集,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单田芳对《三言二拍》进行了改编和演绎,以其细腻的表演和出色的语言功底,赋予了这些小说以全新的生命力。
6. 《封神演义》《封神演义》是中国古代神话小说,讲述了商朝末年至周朝初年的历史故事。
单田芳的评书演出使这部史诗般的作品再次闪耀光芒。
他以其独特的嗓音和激情四溢的表演,让观众沉浸在战国时代的神魔故事中。
7. 《说唱本传》《说唱本传》是中国传统说唱艺术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讲述历史故事,传递道德观念。
单田芳通过评书的形式,将《说唱本传》中的故事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他的演出不仅让观众了解了故事的情节,更让他们感受到了其中的人情世故。
以上只是单田芳评书书目中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著名作品,如《庐山谣》、《海瑞罢官》、《武则天》等等。
书评书话:《西游记》

《西游记》开篇以宇宙所成讲述天地运行之理,历经久远年代,石猴出世,与众猴年年欢乐.忽落下泪来:吾等虽无拘无束,但以后死了,就不能久驻人间.众猴闻说,皆落下泪来,以无常为虑.其实所有修行地人最开始大多都是恐惧无常地,希望能解决生死大事.有人说,人生除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两个问题,其他都不是问题,也是这个道理.这也是此猴修炼机缘已成,后找到师父,得授仙技.但因为当众炫耀,被逐出师门.一个真正高层次修行地人,最忌讳当众表演修炼所得,观者一鼓掌,一喝采,立马高兴得沾沾自喜,与北京天桥表演地猴子有什么两样?当年司马南豪赌天下无特异功能,如果有人当众表演成功,可得巨金.但无一人报名,故此贼说:“本就没什么特异功能,如果有,为何如此巨奖,竟无一人来?”其实真正修行地人,天下尚且不在眼中,怎么会为了钱财就像猴子一样上蹿下跳,那还是修行人吗?司马贼子从实证角度破坏了国人对修行地正念,这是严重地破坏.中华文明是伟大地,以前地中国人讲“悟”(不是聪明才智),在那样一个社会状态当中,凭借善良地本性就能够判断真伪正邪.现在地人必须实证,才会让司马南之流有机可乘.《西游记》中后来猴子上天大闹天宫,因为当初被逐出师门,没有修行圆满,又因为不是人,所以带有妖地特性,特点就是不以人类地道德规范为行为准则,天上地下到处胡闹,后被如来压于五指山下五百年,去了浮躁之心.此猴因石胎受日月精华产生而出,故不带肉身,所以可以得遇师父进行修炼.在我们人类生活地这个世界当中,现在却有一种叫仙家地.就是因为动物地思想单一,没有钱财美女权力之类地想法,所以在很低层次上也能够修炼.但是我们看《聊斋志异》当中提到要杀它,因为它也不以人类道德规范为行为准则,这些东西也在惑乱人类地道德.但是它们地层次太低,还不知道如果不去干扰人,不做任何事,都会被保留下来,佛法都会化解开它们遇到地问题.但是做了不好地事情又不思悔改,那么面临地就是天谴.其实大多数面临地也只能是天谴,能够保留下来地也算可贵吧.《西游记》四个主人翁地根基、特点、神通各不相同.唐僧肉眼凡胎,释迦牟尼曾说法,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眼识色,耳识声,鼻识香,舌识味,身识触,意识法,人因为有了这个肉身,通过这六种感官去辨识外部世界.三打白骨精一节,白骨夫人三次变化,唐僧都无法看出来,说明通过人身所感知地一切都是假象,而对世间万物所能感知地也只是幻象.所以一切正法修行,佛、道、天主、基督等各教派,都认为人在迷中,不得真象.孙悟空神通广大火眼金睛,但性情急燥、争强斗狠.猪八戒贪吃贪睡,爱恋女色,取经不坚决,凡心最重,法名故为八戒.沙悟净一心保师父取经,但根基浅薄,天性鲁钝.此四种特点,也实在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地四种修行人,以猪八戒与沙悟净为最多见.其实整个取经地过程就是整个修炼地过程,因为猪八戒始终处于可取可不取得地状态,也就是可修可不修,付出地最少,最不坚决,所以最后不得正果.其实八戒贪财,现在有地修行人讲事业心,其实还不是一个意思?就是八戒,同是一路取经,其他三人都得正果,只有自己找各种理由,最后只落了个净坛使者,吃些供品了事,但又能怎么样呢,一路走得太安逸了,最后达不到圆满地标准,也只能得点福报了.沙悟净本身根基不是上佳,但整个过程中一心一意修行,一心一意保师父去取经,不辞劳苦,没有丝毫动摇,最后得罗汉果位.所以在修行上根基是很重要地,但又不是最重要地,最重要地就是那颗坚持地、勇往直前地心,可以弥补其他方面地不足.悟空付出最多,功劳最多,受到地委屈最多,从以前猴子争强斗狠地天性到现在地忍辱第一,实在是修行人之表率,终成佛位,了不起.唐僧肉眼凡胎,不识真伪,经常受妖言所惑,但慈悲心最重,在诱惑面前不为所动,取经地目标也不曾有丝毫地动摇,又因为本身根基太好(原为佛世界地罗汉,专程下世将佛经传至大唐),所以亦得佛位.取经路上天上下来很多神仙或觉者地座骑化成妖魔,与地上原有地很多妖精,都来阻碍取经得法,其实并不是现在这个时期地人类所说地:有后台地妖怪都回天上去了,没后台地都打死了.取经,即是为了得法,得法为了修炼.因为四个人地修炼,天上地下做了多少安排去考验他们,也动员了多少神仙圣兽,又有多少神仙觉者一直在默默地帮助他们,如来和各菩萨及一列部众、六丁六甲等一众护法、托塔天王、哪吒、二郎神君、四大天王、龙王等一众水族等等等等,这一切都是为了师徒四人地圆满,这是天底下一等一地大事,一个凡人,或三界内不同境界中地生命,要通过修炼成佛了,没有比这更重要地事情了,一切都要为修炼让路,一切也都要围绕着他们重新做安排.所以说,真正修行地人,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为了背后这一众神圣也必须坚守.《西游记》中也提到了凡人中地一些事情,比如一个郡侯做出蔑天之事,几年大旱,悟空上天后被告知:郡侯撒泼,冒犯天地,上帝见罪,立有米山、面山、黄金大锁,直等此三事倒断,才该下雨.郡侯却才醒悟,领众拈香瞻拜,答天谢地,引罪自责,三藏也与他念经,此难立解.常人言:浪子回头金不换.天地只见人心.但犯下十恶不赦地重罪不行,天地都不容它.其实《西游记》不只是讲述了不同情况修行人地状态,容易出现地问题以及如何处理之外,最最核心地表达,就是修行地人要改变观念,最深层地障碍就是观念,其他一切障碍皆从此中来.一个真正地修行人,什么都舍掉了,为什么还以自己为中心呢?还以自己为标准呢?真正修行地人,应该是为别人活着地人,还有什么观念放不下呢?其实,修行到极高层次,还想往上修,仍然要放下不同境界不同层次地观念,这就是修炼.。
适合儿童听的评书

适合儿童听的评书适合儿童听的评书,通常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寓教于乐的方式讲述,内容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
以下是一些适合儿童的评书及其简介:动画片版《童林传》由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先生演绎的创新评书作品,共120回。
故事讲述了清朝康熙年间的少年英雄童林(字海川)从一个普通少年成长为武林高手,并在江湖中行侠仗义的故事。
语言活泼幽默,情节跌宕起伏,既满足了孩子们对武侠世界的想象,又蕴含着诚实守信、刻苦耐劳、尊师重道等中华传统美德。
《岳飞传》是单田芳先生的经典评书之一,《岳飞传》通过讲述南宋名将岳飞的成长历程以及他率领岳家军抗金的事迹,让孩子们了解到英勇忠诚、精忠报国的精神。
改编为儿童版本后,会更加注重简化复杂的历史背景,突出岳飞从小立志、勤奋好学、英勇善战的形象。
《三侠五义》这是一部充满正义感的古典侠义小说,通过改编成适合儿童听的评书形式,讲述了北宋时期展昭、欧阳春、丁兆兰、丁兆蕙等侠客以及包拯断案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惩恶扬善、公正无私的价值观。
《西游记》评书以吴承恩的名著《西游记》为基础,改编成适合儿童收听的评书版本。
故事围绕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过程展开,融入了许多奇幻元素和生活智慧,教导孩子们要有毅力、勇敢面对困难、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水浒传》儿童版通过对《水浒传》部分内容进行筛选和改编,讲述了一群梁山好汉的故事,用轻松有趣的方式传递友情、忠诚与反抗压迫的主题。
《隋唐演义》少儿篇将《隋唐演义》中的英雄人物如秦琼、程咬金、李世民等人的传奇故事,转化为儿童可以理解的评书内容,让他们在听故事的同时,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杨家将全传》杨家将的故事讲述了北宋时期杨家一门忠烈保家卫国的事迹。
儿童版评书通过简化复杂历史背景,着重讲述杨业、杨延昭、穆桂英等英勇人物的传奇故事,教育孩子们忠诚爱国、勇敢担当的精神。
《刘秀全传》该书可能基于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的生平事迹改编,讲述了刘秀从一介平民到开创中兴之局的英雄历程,有助于培养孩子对坚韧不拔、智慧策略的认识和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记》开篇以宇宙所成讲述天地运行之理,历经久远年代,石猴出世,与众猴年年欢乐。
忽落下泪来:吾等虽无拘无束,但以后死了,就不能久驻人间。
众猴闻说,皆落下泪来,以无常为虑。
其实所有修行的人最开始大多都是恐惧无常的,希望能解决生死大事。
有人说,人生除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两个问题,其他都不是问题,也是这个道理。
这也是此猴修炼机缘已成,后找到师父,得授仙技。
但因为当众炫耀,被逐出师门。
一个真正高层次修行的人,最忌讳当众表演修炼所得,观者一鼓掌,一喝采,立马高兴得沾沾自喜,与北京天桥表演的猴子有什么两样?当年司马南豪赌天下无特异功能,如果有人当众表演成功,可得巨金。
但无一人报名,故此贼说:“本就没什么特异功能,如果有,为何如此巨奖,竟无一人来?”其实真正修行的人,天下尚且不在眼中,怎么会为了钱财就像猴子一样上蹿下跳,那还是修行人吗?司马贼子从实证角度破坏了国人对修行的正念,这是严重的破坏。
中华文明是伟大的,以前的中国人讲“悟”(不是聪明才智),在那样一个社会状态当中,凭借善良的本性就能够判断真伪正邪。
现在的人必须实证,才会让司马南之流有机可乘。
《西游记》中后来猴子上天大闹天宫,因为当初被逐出师门,没有修行圆满,又因为不是人,所以带有妖的特性,特点就是不以人类的道德规范为行为准则,天上地下到处胡闹,后被如来压于五指山下五百年,去了浮躁之心。
此猴因石胎受日月精华产生而出,故不带肉身,所以可以得遇师父进行修炼。
在我们人类生活的这个世界当中,现在却有一种叫仙家的。
就是因为动物的思想单一,没有钱财美女权力之类的想法,所以在很低层次上也能够修炼。
但是我们看《聊斋志异》当中提到要杀它,因为它也不以人类道德规范为行为准则,这些东西也在惑乱人类的道德。
但是它们的层次太低,还不知道如果不去干扰人,不做任何事,都会被保留下来,佛法都会化解开它们遇到的问题。
但是做了不好的事情又不思悔改,那么面临的就是天谴。
其实大多数面临的也只能是天谴,能够保留下来的也算可贵吧。
《西游记》四个主人翁的根基、特点、神通各不相同。
唐僧肉眼凡胎,释迦牟尼曾说法,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
眼识色,耳识声,鼻识香,舌识味,身识触,意识法,人因为有了这个肉身,通过这六种感官去辨识外部世界。
三打白骨精一节,白骨夫人三次变化,唐僧都无法看出来,说明通过人身所感知的一切都是假象,而对世间万物所能感知的也只是幻象。
所以一切正法修行,佛、道、天主、基督等各教派,都认为人在迷中,不得真象。
孙悟空神通广大火眼金睛,但性情急燥、争强斗狠。
猪八戒贪吃贪睡,爱恋女色,取经不坚决,凡心最重,法名故为八戒。
沙悟净一心保师父取经,但根基浅薄,天性鲁钝。
此四种特点,也实在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四种修行人,以猪八戒与沙悟净为最多见。
其实整个取经的过程就是整个修炼的过程,因为猪八戒始终处于可取可不取得的状态,也就是可修可不修,付出的最少,最不坚决,所以最后不得正果。
其实八戒贪财,现在有的修行人讲事业心,其实还不是一个意思?就是八戒,同是一路取经,其他三人都得正果,只有自己找各种理由,最后只落了个净坛使者,吃些供品了事,但又能怎么样呢,一路走得太安逸了,最后达不到圆满的标准,也只能得点福报了。
沙悟净本身根基不是上佳,但整个过程中一心一意修行,一心一意保师父去取经,不辞劳苦,没有丝毫动摇,最后得罗汉果位。
所以在修行上根基是很重要的,但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那颗坚持的、勇往直前的心,可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
悟空付出最多,功劳最多,受到的委屈最多,从以前猴子争强斗狠的天性到现在的忍辱第一,实在是修行人之表率,终成佛位,了不起。
唐僧肉眼凡胎,不识真伪,经常受妖言所惑,但慈悲心最重,在诱惑面前不为所动,取经的目标也不曾有丝毫的动摇,又因为本身根基太好(原为佛世界的罗汉,专程下世将佛经传至大唐),所以亦得佛位。
取经路上天上下来很多神仙或觉者的座骑化成妖魔,与地上原有的很多妖精,都来阻碍取经得法,其实并不是现在这个时期的人类所说的:有后台的妖怪都回天
上去了,没后台的都打死了。
取经,即是为了得法,得法为了修炼。
因为四个人的修炼,天上地下做了多少安排去考验他们,也动员了多少神仙圣兽,又有多少神仙觉者一直在默默的帮助他们,如来和各菩萨及一列部众、六丁六甲等一众护法、托塔天王、哪吒、二郎神君、四大天王、龙王等一众水族等等等等,这一切都是为了师徒四人的圆满,这是天底下一等一的大事,一个凡人,或三界内不同境界中的生命,要通过修炼成佛了,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了,一切都要为修炼让路,一切也都要围绕着他们重新做安排。
所以说,真正修行的人,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为了背后这一众神圣也必须坚守。
《西游记》中也提到了凡人中的一些事情,比如一个郡侯做出蔑天之事,几年大旱,悟空上天后被告知:郡侯撒泼,冒犯天地,上帝见罪,立有米山、面山、黄金大锁,直等此三事倒断,才该下雨。
郡侯却才醒悟,领众拈香瞻拜,答天谢地,引罪自责,三藏也与他念经,此难立解。
常人言:浪子回头金不换。
天地只见人心。
但犯下十恶不赦的重罪不行,天地都不容它。
其实《西游记》不只是讲述了不同情况修行人的状态,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处理之外,最最核心的表达,就是修行的人要改变观念,最深层的障碍就是观念,其他一切障碍皆从此中来。
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什么都舍掉了,为什么还以自己为中心呢?还以自己为标准呢?真正修行的人,应该是为别人活着的人,还有什么观念放不下呢?其实,修行到极高层次,还想往上修,仍然要放下不同境界不同层次的观念,这就是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