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方言与莆田文化》

合集下载

福建莆仙方言漫谈

福建莆仙方言漫谈

莆仙地区通行的话早期是以闽南方言为基础的,在语音上如文白异读系统和闽南语基本上一致。

但后来它又从闽南地区分立出来,具有自己的特点,如有自己特殊的声母。

并且由于地理位置处在闽东、闽南交界地带,所以又吸收了许多福州话的特点,声母在连读中有许多类化的现象。

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也构成了莆仙地区特有的地域观念。

在莆仙人的心目中,莆仙话既不属于闽东方言,也不属于闽南方言,而是独立的一种。

一莆仙方言现在使用的口语与古汉语有大量相同之处“箸”在莆仙方言中指筷子。

吃饭前一般说:“快去拿箸准备食饭。

”说的就是快去拿筷子准备吃饭。

古文中如李白的《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箸”就意为筷子,心里茫然吃不下而放下酒杯和筷子。

“鼎”在莆仙方言中指的是锅,莆仙方言里让客人多吃不要客气时就说“煮了一鼎饭”,意思就是“煮了一大锅饭很多,不要客气”。

鼎为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三足两耳:铜鼎。

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

“畏”在莆仙方言中指的是怕,至今仍在莆仙口头语上使用。

如“谁都不怕”叫“不畏一人”。

倘若对某些权势不敢对抗,说:“畏你,还不行吗?”《战国策·齐策》中:“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意思是“我的妾赞美我的原因是怕我。

”“厮”在莆仙方言中指的是相。

莆仙方言里“相打”叫“厮打”,“相熟”叫“厮熟”,“相骂”叫“厮骂”,用法与古代类同。

《拍案惊奇》二刻卷三十五:“姑嫂两人多是与他卖糖厮熟的。

”意思是“姑姑和嫂嫂多半是与他卖糖相熟悉。

”“凿”在莆仙方言中指的是用拳头打人的意思。

如威胁别人的时候说:“小心我凿给你死!”就是“小心我打死你!”的意思。

在古文中也有这样的用法,如《水浒传》第二十五回:“那婆子揪住郓哥,凿上两个粟暴。

”意思是“那个老太婆抓住郓哥,狠狠地在他头上打了两个脑壳子。

”“矢”在莆仙方言中指的是屎、粪,大人怕半大的小孩子夜里尿床常常会说:“你现在赶紧去屙矢。

”意思是“你现在赶紧去拉屎去,不然晚上又吵闹。

莆田话顺口溜

莆田话顺口溜

莆田话顺口溜
莆田话顺口溜
莆田话是福建省莆田地区的方言,因其独特的语音和词汇而闻名。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莆田话的顺口溜: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莆田话说起来,没准你会头晕。

声调起伏三六九,字音变化千百种。

喜欢说莆田话,要学会卷舌腔。

莆田话的语音特点是声调起伏多变,字音变化丰富。

莆田话的声调分为三六九,即高平高、平平平、低低高。

这种特殊的声调使得莆田话听起来既有节奏感又有韵律感。

莆田话的字音变化也是其特色之一。

许多字在莆田话中会有不同的读音和发音方式。

例如,“吃饭”在普通话中是“chīfàn”,而在莆田话中则是“tsiāfāng”。

这种变化让莆田话听起来独具魅力,也给人带来了一种独特的乡土气息。

学习莆田话需要掌握卷舌腔的技巧。

莆田话中有许多发音需要用舌头卷起来,如“t”、“n”等音。

这种卷舌腔的发音方式与普通话有所不
同,需要一定的练习和适应。

莆田话是莆田地区的特色方言,也是当地人民的日常交流工具。

虽然莆田话在现代社会中的使用范围逐渐减少,但它仍然是莆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莆田话不仅可以增加对当地文化的了解,也能够体验到不同的语言魅力。

所以,如果你对莆田话感兴趣,不妨尝试学习一下,开启一段不一样的语言之旅吧!。

莆田民俗文化传承作文

莆田民俗文化传承作文

莆田民俗文化传承作文PuTian is a city with a rich cultural heritage, especially in its folk customs.莆田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城市,特别是在它的民俗风情方面。

The traditions and customs of PuTian have been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shaping the local identity and fostering a sense of community.莆田的传统习俗已经世代相传,对于塑造当地的身份认同以及培养社区意识起着重要作用。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aspects of PuTian's folk culture is its religious practices, which are deeply rooted in the daily lives of the people.莆田民俗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宗教信仰,这些信仰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Temples and ancestral halls are a common sight in PuTian, serving as hubs for communal activities and religious ceremonies.寺庙和祠堂在莆田随处可见,它们是社区活动和宗教仪式的中心。

The city's traditional festivals, such a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and Mid-Autumn Festival, also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perpetuating the local customs and rituals.莆田的传统节日,比如端午节和中秋节,也在传承当地的习俗和仪式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莆田方言开题报告

莆田方言开题报告

莆田方言开题报告莆田方言开题报告一、引言莆田方言是中国福建省莆田市及周边地区的地方口语,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

本文将探讨莆田方言的起源、特点以及对当地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二、莆田方言的起源莆田方言起源于古代闽南语系,与福建省其他地区的方言有一定的差异。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莆田方言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莆田地区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体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莆田方言逐渐发展演变,并受到官话和其他方言的影响,形成了今天的特色。

三、莆田方言的特点1. 语音特点莆田方言的语音特点主要表现在声调和音韵上。

与普通话相比,莆田方言的声调较多,有八个声调,每个声调都有不同的变调规则。

此外,莆田方言的音韵系统也较为复杂,有较多的声母和韵母,以及一些特殊的音变规律。

2. 词汇特点莆田方言的词汇丰富多样,有许多独特的词汇和俚语。

这些词汇往往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密切相关。

例如,莆田方言中有许多与农耕、渔业和手工业相关的词汇,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产业。

3. 语法特点莆田方言的语法结构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有所不同。

莆田方言中的句子结构较为灵活,常常使用主谓宾的结构,但也有一些特殊的语法规则。

例如,莆田方言中的动词变位较多,动词的时态、语气和语态等变化较为复杂。

四、莆田方言对当地文化和社会的影响莆田方言作为当地的地方口语,深深融入了莆田市民的生活和文化中。

它不仅是人们日常交流的工具,也是传承和弘扬莆田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莆田方言在当地的戏曲、音乐、诗歌和民间艺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当地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做出了贡献。

此外,莆田方言也在当地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作为当地身份认同的标志,加强了莆田市民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莆田方言在当地的教育、媒体和政府机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促进了当地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

五、结论莆田方言是中国福建省莆田市及周边地区的地方口语,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

莆田方言主持人发言稿

莆田方言主持人发言稿

莆田方言主持人发言稿
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作为莆田方言主持人,非常荣幸为大家带来这期节目。

首先,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莆田方言。

莆田方言是福建方言的一种,主要在福建省莆田市及周边地区使用。

它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独特的音韵系统以及丰富的表达方式,是我们莆田人民的共同语言。

莆田方言作为中国方言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它不仅是我们莆田人民之间交流的工具,更是我们传承家族历史,弘扬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

莆田方言独特的韵律和吐词方式,使得它在艺术表现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

在当代社会,方言的使用越来越受到青睐。

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一种代表和传承,具有重要的保护和研究价值。

通过学习和传承莆田方言,我们不仅可以让传统文化得以延伸,还能够增进我们莆田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方言外,作为莆田人,我们还应该积极参与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无论是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活动,我们都应该共同努力,让莆田方言得到更好的传承。

最后,我想呼吁大家,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要记得自己的根,记得自己的方言。

方言是我们的文化瑰宝,是我们的身份特征,更是我们与祖辈之间的深厚情感所在。

让我们一起保护、传承
莆田方言,为我们的家乡增添独特的魅力。

谢谢大家的聆听!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连载丨莆田俗话记闻(八)

连载丨莆田俗话记闻(八)

连载丨莆田俗话记闻(八)权威发布丨首届莆田“花啦啦”杯文学奖征稿启事前言:莆田话是汉语方言的珍贵遗存,至今仍为莆田市辖区域及其周边地方人们的通用语言。

学界一般认为,莆田话保留中古中原的语音、词汇,乃至语法习惯;也有在此论断之上,更指出莆田话的闽越古语底色,等等。

笔者自幼接触颇多的方言俚语,尤其对方言俚语中的俗话,记忆深刻,私下认为,此乃莆田话之精华所在。

机缘巧合,在有幸参与乡村记忆档案建设中,这种认识得以强化,于是留心搜求,但闻只言片语,则记之,渐成篇章,故冒然献丑,期就教高明。

莆田话简古深奥,应用中变化多端,书写起来更是难寻合适文字,与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比较,彼此仿佛互为“外语”,况且莆田话内部的书面语与口头语之间,也存在较大落差,如此等等,确实需要专业人士进行研究。

笔者以“记闻”展示自己的习学所得,显然是惴惴而昏昏者也。

欢迎讨论,感谢点拨!莆田俗话记闻(八)作者丨今闲H好吃爱睡不勤人批评懒惰之人毫厘必可讽刺贪小便宜。

蚶搭鲎把东西搞混乱了,特指账目差错,无法理清。

和尚吃猪肝,各人知肚里和尚不可以吃荤,偷吃了猪肝,别人虽然没有看到,但在自己却是心知肚明。

意思与“欲使人不知,除非己不为”相近。

和尚摸奶昏傻傻昏傻傻,方言,晕乎乎,迷迷糊糊的意思。

和尚戒律不允许触摸女人身体,所以即使摸到女人乳房,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此语有二义,一是指初次接触某事物,不知其所以;二是讽刺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却以不知道或无意之举为借口来推卸责任,逃避惩罚。

后宫婶妈担大担又作“后宫婶妈辛苦有份快感没得”,来源于一段淫秽的故事,但通常使用时,只取“利益少而付出代价大”的意思。

多为自嘲或怨言。

好红腔喜欢说大话,骄傲,高调张扬,爱面子,爱惜名声信誉,容不得诋毁批评。

有时也用来称赞某人做事追求完美,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在待人接物方面,慷慨大方,不计得失。

又有“红腔阿死不会了”意同“世上谁人不好高”。

“不会”快速连读音近“八”;了,即完了,尽。

莆仙方言:莆仙人独特的民俗文化,你知道几句莆田赞句呢?

莆仙方言:莆仙人独特的民俗文化,你知道几句莆田赞句呢?

莆仙方言:莆仙人独特的民俗文化,你知道几句莆田赞句呢?
莆田赞句很流行。

无论是考学,结婚还是乔迁大喜大家都喜欢用赞句来助兴,你知道哪些赞句呢?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培育一方地域文化。

莆田方言赞句就是莆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史以来,莆田人毎逢喜庆大事或重大节日都要举办一些祭祀神明和祭祀祖先仪式,并唱颂一些吉祥语句,以祈求自己美好愿望的实现。

另一方面借此活跃一下喜庆的氛围,日長月久逐渐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莆田赞句这一民俗文化。

结婚赞句
今天结婚好日子
新郎新娘大欢喜
新娘新衣穿红红
今天好日节成蓝
夫妻恩爱心连心
家庭昌盛万事兴
亲情朋友齐喊好
老公婆努力生贵子
新郎晚上嘴嘻嘻
明年一定双孩来
新郎鸽生大歹仔
娶这财母包发财
赞句鸽喊大鸽热
主人办酒大豆热
今日赞句了粗粗
明年肯定生达bo
莆田十六尾牙喊赞句
十六尾牙大欢喜,好啊!
红团春卷番薯起,好啊!
尾牙节瞑大用工,好啊!
老人呆伢齐加餐,好啊!
达池出箩煮香香,好啊!
吃了一厝都平安,好啊!
尾牙八肚吃饱饱,好啊!
祝愿万事很好果,好啊!
这些莆田赞句你听得懂吗?以后结婚或者庆祝节日都能用得到,赶紧学习起来吧。

莆田话的历史作文

莆田话的历史作文

莆田话的历史作文说起莆田话,那可真是一门独特又有趣的语言。

我生在莆田,长在莆田,从小就浸润在这充满韵味的方言之中。

莆田话属于汉藏语系闽语,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莆田地区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听老一辈的人说,莆田话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它就像一位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的老者,见证了莆田的兴衰变迁。

记得小时候,我总是跟着奶奶去村里的集市。

那集市可热闹了,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而这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用莆田话交流的声音。

卖菜的阿婆扯着嗓子喊:“青菜新鲜咯,快来买咯!”那“咯”字拖得长长的,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味。

买东西的人也不示弱,操着一口地道的莆田话:“便宜点嘛,阿婆!”他们你来我往,用莆田话交流得火热,仿佛这语言就是他们之间最亲密的纽带。

在学校里,我们上课说普通话,但是下课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就立马切换成了莆田话。

大家嘻嘻哈哈,用莆田话讲着各种有趣的事情。

有一次,我的同桌偷偷跟我说:“昨暝我阿爸阿妈吵架咯,吵得惊死侬!”(昨晚上我爸爸妈妈吵架了,吵得很厉害)我听了,赶紧问:“为嘛事吵呀?”他皱着眉头说:“还不是为了我阿弟读书个事志。

”(还不是为了我弟弟读书的事情)就这样,我们你一言我一语,用莆田话分享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莆田话的发音也很有意思。

有些字的发音和普通话相差甚远。

比如“雨”,莆田话读“hou”;“书”读“cu”。

而且莆田话还有很多独特的词汇,像“厝”(房子)、“骹”(脚)、“目睭”(眼睛)等等。

这些词汇充满了浓浓的地方特色,让人一听就知道是莆田话。

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夏天的夜晚。

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大人们摇着蒲扇,用莆田话聊着家长里短。

我躺在竹椅上,仰望着星空,耳边是那熟悉的莆田话,心里觉得无比踏实。

爷爷会给我讲一些古老的故事,他用莆田话说:“很久很久前,有一个侬……”(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那抑扬顿挫的语调,仿佛把我带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随着时代的发展,普通话越来越普及,说莆田话的场合似乎逐渐变少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莆田方言与莆田文化》
10对外汉语卓志辉2010013507
莆田话即莆仙方言,是闽方言五个次方言之一,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折射出当地人的生活习俗和思维方式,它还是民俗文化的载体,与当地的民俗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通过方言与文化的分析,可以更进一步认识与了解方言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规律。

下面我以自己的方言知识为基础,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等方式,从莆田方言与莆田戏曲、历史、习俗、文字书写等方面的复杂关系作粗浅的考察。

关键词:莆仙方言;文化;民俗;比较关系;示例。

(一)莆仙方言与莆仙习俗
语言是人们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与人们的生活戚戚相关。

一个地区的方言也可以从一个角度反映这个地区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人情。

莆田人祟尚礼仪,讲究人际关系。

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礼遇有加。

这从莆田人的称谓和日常礼节性用语中便可反映出来。

如莆仙话称“女婿”为“子婿”,称儿媳为“新妇娘”,称“亲戚”叫“亲情”。

小女孩的泛称比较多,有阿妹哥、阿妹囝、阿妹丁。

这些都是对他们的爱称,以这样的称呼来显示出他们亲昵的关系。

在相互交往中说得最多的礼节性语言是“不要紧”、“没得关系”、“真过意不去”、“真难为你了”。

这些客套用语是人与人和睦相处的润滑剂。

在待客方面也很热情,在家中一看见认识的,就大呼“快来坐一下”,继而便要客人“吃杯茶”“说新闻”,若有重要客人来,主人定要亲自下厨。

(二)莆仙方言与莆仙戏曲
莆仙戏是流行于莆仙方言地区的戏曲,莆仙话中的许多谚语大部分来自莆仙戏。

如:“有人救刘寿,没人救三娘”。

语出莆仙戏《华岳三娘》,此语比喻别人家有人去救(或帮助),却没有人来救(或帮助)自己。

再如“徐永年亲眼见过”。

语出莆仙戏传统剧目《高继祖》。

徐永年是高继祖的老仆人,继祖一家被害,他都亲眼看见过。

此言比喻某人对某件事发生的全过程都看得一清二楚,完全可作为证人。

而莆仙戏中的唱词又用莆仙方言演唱,在唱腔、表演上也极具莆仙特色,因为莆仙戏的剧本创作大部分都取材于莆田人的日常生活,并在莆仙方言的演出,逐渐成为当地的文娱方式。

(三)莆仙方言与莆仙历史
语言——它是文化的根,是历史传承的媒介,从莆仙话的古老窥见莆田历史的悠久。

莆仙话保存着大量上古汉语、中古汉语的语音和词汇,如称“书”为“册”、称“绳”为“索”、称“哭”为“吼”、称“房”为“厝”。

莆仙话中把“昨天”叫“昨暮”,,源自《史记》卷六十七:“不云乎?…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昨暮月不宿毕乎?‟”这里的“昨暮”就是指昨天。

清代有位学者提出的“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等古音方面的著名论断,可以在莆仙方言中找到大量例证;莆仙方言中还带有古代原住人闽越族的语音遗留。

如北方称牲畜居处为“圈”,莆仙则称为“栏”,音义和壮族、水族、傣族相似。

又如莆仙方言的“坂”字,音义与壮侗语的一样,意为村寨,用于地名。

从中可以看出莆仙话的古老与莆田的历史悠久。

(四)莆仙方言与文字书写
兴化方言任何一句话都可写成文字,且句句字字有来历。

如,莆仙人将淘米水之类的猪饲料叫做“潘”,1949年大众书局出版的《大众字典》第377页关于“潘”
字的解释有两个,第一个是:淘米泔水;第二个是:姓氏。

又如,莆仙话把成年的男人叫做“打捕”,源自古代氏族社会中男人主要外出打猎捕鱼。

综合以上内容,我总结认为,莆仙方言作为当地的一种艺术形式,与当地的历史、民俗、文化以及其他各类社会关系都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而语言(包括方言)是其载体,它们价值和作用是永恒的。

方言在传承地域文化,传播地方特色,促进地域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方言与文化的研究。

参考文献:
/view/909013.htm莆田话_百度百科
林金火:《莆仙方言字典》香港天马出版社19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