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抗EGFR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推荐)
EGFRI抗肿瘤靶向药物皮肤不良反应的表现和防治

EGFRI抗肿瘤靶向药物皮肤不良反应的表现和防治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EGFRI抗肿瘤靶向药物皮肤不良反应的表现和防治。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其表现和防治情况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探讨。
当前针对EGFRI 抗肿瘤靶向药物皮肤不良反应的表现和防治,特别是靶向治疗还不是非常精准,在很大程度上会发生误伤健康细胞,产生很多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选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EGFRI)所起到的抗肿瘤效果是比较明显的,比传统意义上的细胞细胞毒药物要低很多,但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要加以足够的重视,针对某些不良反应也要注意,其是治疗中十分有效的预测因子。
在具体的应用环节中,要针对轻-中度不良反应进行积极处理,不能轻易的调整靶向药物的剂量,与此同时,也要切实有效的关注靶向药物所产生不良反应的多样性和严重性,特别是对于患者所产生的最为普遍的皮肤毒性,这样的副作用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产生十分直接的危害,也导致药物的减量或者中断,对于整个治疗效果都产生破坏作用。
深入细致的把握和了解这些皮肤毒性的機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更科学合理的毒性分级标准,运用更正确的防治方法,对于从根本上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抗肿瘤治疗的连续性都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必须加以足够的重视,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加以贯彻落实。
标签:GFRI;抗肿瘤靶向药物;皮肤不良反应表现;防治措施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45~85岁,平均年龄56.35岁,所有患者的一系列相关症状都符合既定的研究标准。
2 EGFRI抗肿瘤靶向药物皮肤不良反应的表现因为EGFR在患者的身体内部的分布特点,这些药物对于患者的表皮组织和附属物,例如患者的皮肤、毛发和指甲等相关器官和组织都有比较特殊的毒副作用,比较严重的时候,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和最佳剂量的实施都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EGFR不良反应【27页】

皮肤不良反应的分级
准确分级是进行有效干预治疗的基 础。
NCI-CTCAE标准是目前临床试验中 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分级方法(分5 级)。
2007年12月 我国肿瘤学专家齐聚海 南三亚,简化NCI-CTCAE标准,达 成专家共识。
15
根据皮肤损害范围,有无主观症状,对日常生 活影响与否及有无继发感染分级:
10~29%,常发生较晚,多于初次治疗后 4~8周出现。
甲沟特别是拇趾和拇指发炎,严重者导致化 脓性肉芽肿。患者甚至不能穿鞋。
9
其他反应
头发改变:
9%左右,治疗后2~3个月明显。 头发变脆、脱色、卷曲和脱发均可能发
生。 快速、弥漫和无疤痕脱发与瘙痒有关,发
生于约50%的患者。 相反,面部汗毛和睫毛更浓密。 嘱患者戴眼镜!
免疫抑制:注意检查是否有活动性肝炎,以 免导致肝炎暴发。
5
皮肤不良反应
临床表现:干燥病、瘙痒、脱屑、指甲/甲 周改变(甲沟炎)、毛发生长异常(脱 发、睫毛粗长、面部多毛)、毛细血管扩 张(小血管的膨胀以及色素沉着)等。
丘疹脓疱型病变(即粉刺或痤疮样皮疹) 是最常见的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60~ 80%。
23
病人教育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用药前医护人员即 应告之可能发生的皮肤不良反应。
正确解释皮疹严重程度与生存获益的关系, 增强患者正确应对皮肤不良反应的信心。
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
24
预防
减少日晒时间,注意避光。因属于光敏性 皮疹,暴露于日光部分的皮疹更为严重。
保持身体清洁及干燥部位皮肤的湿润。勿 接触碱性和刺激性强的洗漱用品,沐浴后 涂温和的润肤露或硅霜、维生素E软膏以预 防皮肤干燥。
须作为Ⅲ度皮肤不良反应治疗失败后的最后 选择。
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靶向药物导致的心脏毒性主要包括Q⁃T间期延长、 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 左心室功能障碍/左室射血分数 (LVEF)下降、 慢性心力衰竭等。心脏毒性是曲妥珠单抗最主要的不良反应 。单药曲妥珠单抗所致的无症状性LVEF下降的发生率为3%, 严重的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率为0.6%。而与化疗联合 时, 心脏毒性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高龄病人、 既往心脏病 史、 胸部放疗史、 蒽环类等有心脏毒性的药物使用史都会 增加曲妥珠单抗的心脏毒性。TKIs/MTKIs亦会导致Q⁃T间期 延长,其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因此, 在接受上述药物治 疗时, 必须监测心电图、 LVEF及心肌损伤标志物。
06
制, 对症治疗或短期的洛哌丁胺即可缓解, 几乎不需要调
07
整TKIs药物剂量。去除诱因后, 经过静脉补液、 抗生素等
08
治疗后仍持续存在的腹泻, 需要进行TKIs剂量调整、 中断
09
或终止治疗。
11.蛋白尿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研究中, 联合治疗组和单 独化疗组的蛋白尿发生率分别为26.5%和21.7%。大多数病人为1/2 度蛋白尿, 3度蛋白尿或严重的肾病综合征 (4度) 则非常少见。 关于蛋白尿产生机制的假设认为VEGF信号传导通路调节肾小球血 管通透性, 抑制VEGF可能导致肾小球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 (足 细胞) 的破坏从而产生蛋白尿。既有的肾小球损伤可能会增加 VEGF抑制剂的蛋白尿发生率。接受贝伐单抗或其他VEGF抑制剂 治疗的病人必须密切监测尿蛋白, 一旦出现4度蛋白尿 (肾病综 合征) 必须立刻终止治疗。出现蛋白尿的病人接受ACEI (血管紧 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治疗可能获益。此外, 对于24h尿蛋白定量>1g的病人, 血压最好控制在125/75mmHg (1mmHg=0.133kPa) 以下。
靶向药物副作用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措施

靶向药物副作用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措施@PharmX靶向药物常见药副作用眼睛的问题:结膜红肿、飞蚊症、视力下降、流泪口腔的问题:嘴苦、味觉异常/失灵、口腔溃疡胃部的问题:不知饥饱、食欲下降、反胃、反酸、恶心、呕吐肠道的问题:便秘、腹泻皮肤的问题:皮疹、甲沟炎、手指干裂、指纹消失四肢的问题:腿肿、腿麻、腿乏力、手指末端肿、麻木肝功血脂问题:转氨酶升高、胆固醇升高、肝功能损伤血常规的问题:血红蛋白低心脏的问题:心率下降,心肌酶升高其他问题:体重上升、间质性肺炎皮疹、甲沟炎、口腔溃疡以及腹泻等副作用的原因,其实都是靶向药物的“误伤”。
我们以EGF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例,人体的正常表皮细胞也有EGFR基因的表达,只不过这个EGFR基因应该是正常的(野生型),没有发生变异,产生的酪氨酸激酶对表皮细胞的生长(人的表皮每天都要有一部分更新替换的,要不洗澡的时候搓下来的你以为是什么)、防紫外线损伤、抑制炎症、加速伤口愈合等都有重要作用。
EGFR的靶向药有识别分子靶点能力,却没有位置识别功能,目标就是抑制EGFR基因表达的酪氨酸激酶,而正常的表皮细胞有EGFR表达,正常的肺部细胞有EGFR基因却不表达,所以不受攻击,但是有EGFR 驱动型突变的肺部癌变细胞则有EGFR表达,受到攻击,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说,EGFR靶向药的攻击识别,不是癌细胞,而是有EGFR表达的、药物可以到达的位置的细胞,皮肤、甲沟、口腔黏膜、肠道黏膜都是上皮组织,这些位置的细胞都有EGFR的表达。
(看到这里,是不是明白了副作用和药效的关系?)1、眼睛的问题:结膜红肿、飞蚊症、视力下降、流泪这里面包含了好几种病症和病因,其中,结膜红肿,当然更多的还是眼睑内红肿,还有流泪,主要源于靶向药造成的黏膜受损,与靶向药常见的口腔溃疡、皮疹的病因类似,但是由于眼睛很敏感,对人的直观感觉也很容易有较大影响,因此,出现结膜红肿、眼睑内红肿、没有原因的流泪,应该尽快到眼科就诊,对应用药很可能是黏膜受损带来的细菌或者病毒感染,此类情况下几乎不可能自行判断,尽管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于大多数细菌感染效果出众,但是不同病原体的对应用药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要怕麻烦而自行用药,还是到眼科看看为好。
EGFRIs抗肿瘤靶向药物相关皮肤不良反应及治疗进展_周晖

皮肤干燥和瘙痒: 干燥发生于 EGFRIs 开始治疗的第 1 个月,累及约 35% 的患者。与 EGFRIs 抑制上皮细胞更 新与兜甲蛋白的合成,破坏皮肤屏障有关。与丘疹脓疱样 疹不 同,可 持 续 整 个 治 疗 过 程,表 现 为 干 燥、脱 屑 甚 至 皲 裂,引起疼痛和继发感染,通常累及四肢和原先丘疹脓疱 样疹发病区域,约 50% 患 者 伴 发 皮 肤 瘙 痒,多 见 于 老 年 人、有异位素质或曾接受细胞毒药物治疗继而改变皮肤屏 障的患者。
通信作者: 章星琪,E-mail: xingqi. zhang@ hotmail. com
瘤药物 包 括 西 妥 昔 单 抗 ( Cetuximab) 、帕 尼 单 抗 ( Panitumumab) ; 小分 子 酪 氨 酸 激 酶 抑 制 剂 药 物 包 括 吉 非 替 尼 ( Gefitinib) 和厄洛替尼( Erlotinib) ,以及兼具有抑制 EGFR 信号传导通路的多靶点药物如索拉非尼( Sorafenib) 、凡德 他尼( Vandetanib) 和拉帕替尼 ( Lapatinib) 。EGFRIs 能抑 制 EGFR 酪氨酸激酶磷酸化和下游信号传导,通过阻断 EGF /EGFR 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分化增殖、血管生成, 促进肿瘤 细 胞 凋 亡,减 少 肿 瘤 对 放、化 疗 的 耐 药。由 于 EGFR 存在于所有正常上皮和部分间叶来源的细胞( 包括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外毛根鞘、皮脂腺) ,在调节皮肤及其 附属器的生长分化、抗光损伤、抑制炎症、加速创面愈合方 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EGFRIs 对皮肤及其附属器具有特 殊的毒副反应。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不良反应以及护理对策有哪些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不良反应以及护理对策有哪些目前临床上,针对结直肠癌的治疗方式主要就是手术切除,术后给予患者辅助化疗,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疾病复发的几率,化疗也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的重要手段之一。
化疗患者本身就会出现不同的不良反应,针对结直肠癌手术化疗的患者,如何做好不良反应的护理已经成为了临床上主要研究的课题。
那么,本文咱们就来聊一聊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都有哪些。
1.心理护理化疗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此期间患者也会出现诸多的并发症,并且费用比较高。
经过多年临床经验显示,化疗患者大多都存在焦虑、抑郁、恐惧、绝望等负面情绪,中枢神经的过度紧张,会导致患者免疫机能逐渐下降,增加机体对致病因素的敏感程度。
临床资料显示,有将近一半的癌症患者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果不能及时实施干预,患者的生活质量就会明显下降,对患者身体的康复不利。
因此,护士应该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需求,并耐心的倾听患者的主诉,及时给予相对应的护理对策。
护士还应该主动向患者讲解化疗的目的、注意事项及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等等,使患者有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树立治疗的信心,继而提高机体免疫力及应激能力,也可以指导家属多陪同患者聊天,阅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籍,听听舒缓的音乐,来转移注意力,缓解心理负担,使患者可以完成整个治疗过程。
1.静脉炎的护理在每次注射前30分钟,家属应该协助患者应用温水袋热敷双上肢,充分暴露静脉,再注射的时候应该从远端静脉开始进针,选择最佳的穿刺部位,以免引起药液外渗。
一旦出现外渗,可以采用的措施有:(1)冷敷或者保温:冷敷可以抑制药物在细胞内的代谢,一般选用的是硫酸镁湿敷或者金黄散外敷,必须是在外渗发生的6小时之内进行,超过24小时的话,应该选用热敷,如果是血管收缩药物外渗的话应该采取保温、热敷的方式,将患侧的肢体向上抬起,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利于局部肿胀的吸收。
(2)在外渗肿胀、疼痛比较明显的部位注射0.25%普鲁卡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来进行局部封闭。
肠癌靶向药物呋喹替尼适应症及不良反应处理

肠癌靶向药物呋喹替尼适应症及不良反应处理呋喹替尼适用于既往接受过氟尿嘧啶类、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以及既往接受过或不适合接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治疗(RAS野生型)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
推荐用法:每次5mg(1粒),28天为一疗程(治疗21天,停药7天)的治疗。
可与食物同服或空腹口服,需整粒吞服。
建议每日同一时段服药,如果服药后患者呕吐,无需补服;漏服剂量,不应在次日加服,应按常规服用下一次处方剂量。
(补充:呋喹替尼1mg1粒的剂量用于出现副作用时的减量使用)。
呋喹替尼常见的严重副作用为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皮肤反应、声音嘶哑、出血、转氨酶升高等。
1不良反应概述呋喹替尼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血液学毒性(转氨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等)和非血液学毒性(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皮肤反应、乏力等)。
多数不良反应均可通过暂停给药、下调剂量及支持对症处理得以控制和逆转。
呋喹替尼不良反应类型与索拉非尼等小分子靶向药物一致;高血压、蛋白尿和手足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大部分不良反应是一过性或可逆的2一般不良反应2.1乏力若乏力继发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抑郁、贫血或疼痛等明确原因,则应当用药治疗这些相关疾病(专家认同度>90%)。
一般支持治疗,如中药人参类扶正固本药,注意休息,保存体力等。
2.2腹泻CTCAE之腹泻分级服用呋喹替尼期间如发生1/2级腹泻可服用黄连素片,必要时加上思密达口服;如发生3/4级腹泻,建议暂停用药;如恢复用药后再次出现3/4级腹泻,可下调一个剂量后继续用药(次调整剂量至每日4mg,第二次调整剂量至每日3mg,若每日3mg仍不耐受,则停药)。
3特别关注的不良反应3.1高血压3.1.1发生情况3.1.2防治建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心血管毒性小组推荐,在使用VEGF/VEGFR抑制剂治疗开始前,应当明确患者的基线血压;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血压稳定和尽可能<140/90mmHg。
EGFR不良反应

痤疮样皮疹
主要位于皮脂腺分布的部位及颜面部、躯 干上部,中位出现时间为1~2周,常在第 3~4周达到顶峰。 经历阶段: 第0~1周:感觉障碍伴皮肤红斑和水肿 第1~3周:丘疹脓疱性皮疹 第3~5周:结痂 第5~8周:红斑毛细血管扩张症
7
丘疹脓疱性反应
即粉刺或痤疮样皮疹,是最常见的皮肤不 良反应,发生率60~80%。 呈剂量依赖性。 特征:主要为普通脓疱疹,在病理学和流 行病学上明显区别于寻常痤疮。 常伴有瘙痒。 分布区域:面部,包括前额、颊部、下巴、 鼻子和鼻唇沟,上背部和胸部(寻常痤疮 易发区域)。
机制:
通过阻断受体的胞外 部分而阻止依赖配体 的活化及下游信号的 传递。
分类:
西妥昔单抗:嵌合体 IgG1型mAb 帕尼单抗:人源性 IgG2型mAb
4
EGFRIs不良反应
皮肤不良反应:皮疹、龟裂和疼痛、色素沉 着等。 间质性肺疾病:一旦发生需及早停药并积极 应用高剂量皮质激素治疗。 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不常见但一 旦发生常很严重。主要发生于既往接受过化 疗的患者。包括多灶性脑白质病变、进展性 和可逆性后脑白质病变综合征。 免疫抑制:注意检查是否有活动性肝炎,以 免导致肝炎暴发。
皮肤不良反应的处理
17
皮疹、皮肤干燥及搔痒的处理
合理的预防性措施及病人教育至关重 要。 原则:首先确定病变程度,然后依照 严重程度进行逐级处理。
18
轻度毒性
皮疹:皮炎平、氢化可的松(10%或25%软 膏)或氯林可霉素(10%凝胶)、红霉素软 膏。 皮肤干燥伴瘙痒:可予薄酚甘油洗剂,日 二次;苯海拉明软膏涂瘙痒局部。 不应因轻度毒性而更改EGFRI剂量。 2周后对皮疹程度再次评价,若情况恶化或 无明显改善则进入中度毒性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征、面色、是否有出汗或头痛等,以便发现是否 出现早期的超敏反 应征象
西妥昔单抗的主要不良反应
输注相关反应 皮肤反应 心肺骤停或猝死 低镁血症 间质性肺炎 其他
输液相关不良反应
发生率15% - 21%,其中G3/4: 2% to 5%,90%在首 次输注时发生
诱导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FDA批准的用于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 抗EGFR的药物
西妥昔单抗 Cetuximab
帕尼单抗 Panitumumab
抗EGFR药物治疗晚期结直肠癌
RAS基因野生型患者
单药或与化疗药物(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 联合
Cetu alone Cetu+CPT-11 Cetu+FOLFIRI/FOLFOX
1. Shepherd FA, et al. N Engl J Med. 2005; 353:123-132. 2. Rosell R, et al. Ann Oncol. 2008;19:362-369.
3. Van Cutsem E, et al. J Clin Oncol. 2007;25:1658-1664. 4. Geyer CE, et al. N Engl J Med. 2006;355:2733-2743. 5. Thomas J. Lynch ,et al.The Oncologist.2007,12::610-621.
痤疮样皮疹 (76% - 88%,G3/4: 1% to 17%,起病 ≤14 days)
皮肤干燥 指甲病变 (31%) 毛发改变
EGFR 抑制剂引起的皮疹
厄洛替尼 150 mg QD[1]
• EGFR在表皮角化细胞、毛囊滤泡、上皮 脂肪层、外分泌腺体、树突状抗原呈递细胞 中均有表达
• EGFR拮抗剂抗肿瘤同时可引起皮肤相关 副反应:细胞凋亡、炎症、萎缩、毛细血管 扩张及光保护作用降低
肠癌抗EGFR药物的 不良反应及处理
结直肠癌抗EGFR药物
作用机理:
EGFR是在结直肠癌中过表达的细胞表面蛋白。 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竞争性与配体结合(与 EGFR胞外III区域结合),导致受体二聚化、 自身磷酸化、阻断EGFR下游信号通路 (RAS/RAF/MAPK和PI3K/AKT/mTOR),从 而抑制肿瘤细胞存活、增殖和转移
预处理采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 对比单用抗组胺药 物组患者出现任何级别输液相关反应的发生率分别 为7.1% vs 22%,其中G3/4度反应率为1% vs 4.7%
联合化疗同时往往本身加有DXM 单用是可仅用抗组胺药物,但加用DXM可能能进一
步降低输液相关反应
皮肤反应
80%以上患者可能出现皮肤反应,G3/4度16%
抗EGFR药物相关皮肤毒性及出现时间
痤疮样皮疹 瘙痒症
炎症后反应 皮肤干燥
皲裂1234 Nhomakorabea5
6
7
8
9
Wk of EGFR-Targeted Therapy
Van Cutsem E. Oncologist. 2006;11:1010-1017. Lacouture ME, et al. J Clin Oncol. 2010;28:1351-1357. Scope A, et al. J Clin Oncol. 2007;25:5390-5396.
▪ 所有级别: 75% ▪ 3 级: 9%
西妥昔单抗[2]
▪ 所有级别: 85% ▪ 3 级: 10%
帕尼单抗[3]
▪ 所有级别: 90%
EGFR
▪ 3 级: 16%
拉帕替尼[4]
▪ 所有级别: 27% ▪ 3 级: 1%
吉非替尼[5]
▪ 所有级别: 47%
▪ 3 级: 4.2%
Lacouture ME. Nat Rev Cancer. 2006;6:803-812. Busam KJ, et al. Br J Dermatol. 2001;144:1169-1176.
NCI-CTCAE Grade
西妥昔治疗调整
1级 一过性红晕或皮疹,药物反应热 减慢滴速50%,密切监测
<38℃
抗组胺类药物和激素对症处理
总输注时间不应超过240min
2级 皮疹,红晕,呼吸困难,风团, 停止输液
药物反应热≥38℃
对症处理症状好转或恢复到G1后,
采用原滴速50%继续输注
3级 支气管痉挛,伴或不伴风团,过
晚期一线、二线以及难治性患者
西妥昔单抗的用法及预处理
初始剂量 400mg/m2,ivgtt 2hr 后续每周 250mg/m2,ivgtt 1hr
首次用药前30-60min,给予H1受体拮抗剂 (如50mg苯海拉明)
实际临床中:可用非那根代替和DXM 5mg iv
西妥昔单抗的用法及预处理
临床表现为寒战、发热、发抖、呼吸困难、支气管 痉挛、风团、低血压、意识丧失甚至休克。另有罕 见:心绞痛、心梗或心脏骤停。
通常在第一次输注以及输注完成后1小时内出现,也 可以在几小时后或后续输注中出现。
警惕后发性输液反应,尤其对一般状况变差或既往 存在心肺疾病患者需要特别关注。
西妥昔单抗输液相关不良反应及处理
两周方案:500mg/m2,ivgtt q2w 药代学:2周500mg/m2 AUC值与标准用法相当
Oncologist, 2008,13:113-119
西妥昔单抗的用法及预处理
临床研究:2周500mg/m2 疗效与标准用法相当
Oncologist, 2008,13:113-119
西妥昔单抗的用法及预处理
敏性水肿或血管神经性水肿,低
血压
立刻停止输液,更换输液皮条
4级
速发型过敏反应,多脏器受累, 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后续不再使用西妥昔单抗输注 静脉抗过敏、急救
5级 死亡
预处理是否需要加激素
MABEL (Monoclonal Antibody Erbitux in A European Pre-Licensure) 注册数据库中,超过1000例采用CPT11+C225治疗的晚期肠癌患者
临床研究:2周500mg/m2 毒性与标准用法一致
Oncologist, 2008,13:113-119
西妥昔单抗的保存和输液条件
4度冷藏,开启后立即使用 0.9%NS,不能与其它静脉输注药品混合 输注时必须使用输液管,静脉滴速必须< 5 ml/min
(300ml/h) 联合应用的化疗药物应该在西妥昔单抗输注结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