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排水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屋面排水设计规范 屋面排水系统

屋面排水设计规范 屋面排水系统

屋面排水设计规范屋面排水系统屋面排水是指通过屋面的导水装置,将屋面的雨、雪水迅速排出,避免产生屋面积水的措施。

是为了使降落在建筑物屋面的雨水和雪水,特别是暴雨,在短时间内形成积水及时排除室外,避免造成积水四处溢流或屋面漏水而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为了能够使积水迅速排除屋面,进行周密的排水设计是必要的。

一、屋面排水设计规范屋面排水设计的主要任务首先将屋面划分成若干个排水区,然后通过适宜的排水坡和排水沟,分别将雨水引向各自的落水管再排至地面。

具体步骤:(1)确定屋面坡度的形成方法和坡度大小;(2)选择排水方式,划分排水区域;(3)确定天沟的断面形式及尺寸;(4)确定落水管所用材料和大小及间距,绘制屋顶排水平面图。

单坡排水的屋面宽度不宜超过12m,矩形天沟净宽不宜小于200mm,天沟纵坡最高处离天沟上口的距离不小于120mm。

落水管的内径不宜小于75mm,落水管间距一般在18m~24m之间,每根落水管可排除约200平方米的屋面雨水。

水专业规范,每根落水管可排除约250平米的屋面汇水面积(汇水面积含屋面的墙面面积)。

二、屋面排水系统1.屋面雨水系统按照管道的设置位置不同可分为外排水系统、内排水系统内排水是指屋面设雨水斗,雨水管道设置在建筑内部的雨水排水系统。

雨水内排水系统适用于屋面跨度大、屋面曲折(壳形、锯齿形)、屋面有天窗等设置天沟有困难的情况,以及高层建筑、建筑立面要求比较高的建筑、大屋顶建筑、寒冷地区的建筑等不宜在室外设置雨水立管的情况,多采用内排水。

内排水系统一般由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立管、排出管、埋地干管和附属构筑物几部分组成2.屋面雨水系统按照屋面的排水条件分为:檐沟排水、天沟排水檐沟外排水由檐沟和敷设在建筑物外墙的立管组成。

降落到屋面的雨水沿屋面集流到檐沟,然后流入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立管排至室外的地面或雨水口。

根据降雨量和管道的通水能力确定1根立管服务的屋面面积,再根据屋面形状和面积确定立管的间距。

屋面排水组织设计

屋面排水组织设计

屋面排水组织设计屋面排水组织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屋面雨水的收集、排放和处理。

一个合理的屋面排水组织设计能够有效地解决屋面积水和雨水排放的问题,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屋面的使用寿命。

一、屋面排水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1.1 屋面排水系统应具备合理的排水坡度,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流向排水口。

1.2 屋面排水系统应采用合适的排水设施,如排水管道、排水口等,以保证雨水的迅速排放。

1.3 屋面排水系统应具备合适的防水措施,以防止雨水渗透到建筑物内部,造成损害。

1.4 屋面排水系统应考虑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以节约水资源。

二、屋面排水组织设计的步骤2.1 收集屋面信息:包括屋面面积、坡度、材料等。

2.2 计算雨水量:根据当地的降雨量数据和屋面面积,计算出单位时间内屋面上的雨水量。

2.3 设计排水坡度:根据屋面的坡度和雨水量,确定合适的排水坡度,使雨水能够顺利流向排水口。

2.4 设计排水设施:根据排水量和排水坡度,选择合适的排水设施,如排水管道和排水口。

2.5 考虑防水措施:在设计排水系统时,要考虑防水措施,以防止雨水渗透到建筑物内部。

2.6 考虑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在设计排水系统时,要考虑将雨水收集起来并进行处理,以节约水资源。

三、屋面排水组织设计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3.1 排水坡度不合理:如果排水坡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雨水无法顺利排放。

解决方法是根据屋面的坡度和雨水量,确定合适的排水坡度。

3.2 排水设施选择不当:如果排水设施选择不当,如排水管道直径过小或排水口位置不合理,都会影响排水效果。

解决方法是根据排水量和排水坡度,选择合适的排水设施。

3.3 防水措施不完善:如果防水措施不完善,会导致雨水渗透到建筑物内部,造成损害。

解决方法是在设计排水系统时,考虑合适的防水措施,如防水层的设置。

3.4 雨水收集和再利用不充分:如果没有考虑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会浪费水资源。

解决方法是在设计排水系统时,考虑将雨水收集起来并进行处理,如用于灌溉或冲厕。

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及雨水管的设计要求

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及雨水管的设计要求

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及雨水管的设计要求1.1.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应迅速、及时地将屋面雨水排至室外雨水管渠或地面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分为外排水和内排水两类。

外排水是指屋面不设雨水斗且建筑物内部没有雨水管道的雨水排放方式。

按屋面有无天沟,又分为檐沟外排水和天沟外排水两种方式。

檐沟外排水由檐沟、雨水斗、承雨斗及立管组成。

天沟外排水系统由天沟、雨水斗、排水立管及排出管组成。

内排水是指屋面设雨水斗且建筑物内部有雨水管道的雨水排放方式或排水系统。

内排水系统由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立管、排出管、埋地干管和检查井组成。

内排水系统按每根立管接纳的雨水斗的个数,分为单斗和多斗雨水排水系统两类,单斗系统一般不设悬吊管。

按雨水排至室外的方法,内排水系统可分为架空管排水系统和埋地管排水系统。

架空管内排水系统是通过架空管将雨水排人埋地管中,由于使用要求不同,又可分为敞开式和封闭式。

内排水系统两种。

(1)架空管排水系统将雨水通过架空管道系统直接引到室外排水管(渠)中,室内不设埋地管,可以避免室内冒水。

架空管道需用金属管材多,易产生凝结水,管系内不能排入生产废水。

(2)埋地管排水系统埋地管排水系统是通过架空管、立管将雨水接入室内埋地管排至室外,按使用要求又分敞开式和封闭式两种:1)敞开式内排水系统。

由架空管道将雨水引入室内埋地管的检查井中,然后由埋地管引至室外。

若设计和施工不当,会引起检查井发生冒水现象。

此种系统可使用非金属材料,并可排入生产废水。

2)封闭式内排水系统。

封闭式内排水系统是压力排水,埋地管在检查井内装设封闭的三通管,管口用盖封闭以防冒水。

封闭式排水系统用于不允许冒水的建筑物。

系统不能排入生产废水。

1.2.雨水管的设计要求(1)雨水量计算屋面雨水排水系统雨水量的大小是设计计算雨水排水系统的依据,其值与该地暴雨强度、汇水面积、以及径流系数有关。

1)设计降雨强度应按当地或相邻地区暴雨强度计算确定。

建筑屋面、建筑物基地、居住小区的雨水管道的设计降雨历时,可按下列规定确定:A.屋面雨水排水管道设计降雨历时按5min计算。

屋顶排水设计

屋顶排水设计

4)雨水管最大间距
女儿墙平屋顶、内排水平屋顶: 18m 挑檐平屋顶:24m 坡屋顶瓦屋面:15m 单层厂房:30m
5)檐沟或天沟净宽及坡度
净宽度≥200mm,分水线处最小深度≥80mm。 檐沟、天沟及女儿墙内垫坡0.5~1%。 靠近檐沟或天沟处200-500mm加大到15%。
6)雨水管直径
民用建筑:75-100mm,常用100mm; 面积≤25m2阳台,可采用50mm; 工业建筑:100-200mm;
B:女儿墙内垫坡排水
高出屋面的女儿墙内 沿屋面做0.5~1%垫坡,墙 底设排水口安装弯管连接 墙外雨水管。
C:女儿墙内檐沟排水
高出屋面的女儿墙内 做檐沟,沟底0.5~1%垫坡, 墙底设排水口安装弯管连 接墙外雨水管。
D:长天沟外排水
E2:内落外排水
明装的雨水管有损建筑立面,故在一些重要的公共建筑中,雨水管常采取暗装的 方式,把雨水管隐藏在假柱或空心墙中。假柱可以处理成建筑立面上的竖线条。
0.5%~1% 的坡度将雨水导至雨水口,再经落水管排至地面的散水或 明沟。
A:挑檐沟外排水
在屋檐四周或纵向檐口处挑出檐沟,沟内纵向找坡 0.5~1%,沟底设雨水口连接雨水管。
四周挑檐沟
纵向挑檐沟,山墙挑檐压边
有时为了上人或造型需要可在 挑檐沟内设置女儿墙或栏杆
纵向挑檐沟,山墙出顶
挑檐沟内设女儿墙或栏杆
内排水
中 间 天 沟 内 排 水 高 低 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内 排 水
判断下列示意图的排水方式
3. 有组织排水设计要点
原则:屋面排水线路简捷;檐沟或天沟流水通畅;
雨水口负荷适当且布置均匀
1)坡的数量的确定 2)坡度的确定 3)汇水区域划分

屋面排水方式的类型

屋面排水方式的类型

屋面排水方式的类型
屋面排水方式是指在建筑物屋面上排水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斜坡排水:通过在屋面上设置一定的坡度,使雨水自然流向屋檐处,然后通过排水管道排出。

平面排水:屋面设置为平面,通过在屋面上设置排水口或者排水槽,将雨水收集起来,然后通过排水管道排出。

真空吸力排水:通过在屋面上设置真空吸力排水系统,将雨水通过真空吸力管道排出。

绿色屋面排水:通过在屋面上种植植物,利用植物的吸水能力,将雨水吸收并蒸发掉,从而达到排水的目的。

集水式排水:通过在屋面上设置集水器,将雨水收集起来,然后通过排水管道排出。

悬挂式排水:通过在屋面上设置悬挂式排水系统,将雨水通过悬挂式管道排出。

不同的建筑物和屋面结构,需要选择不同的排水方式。

在选择排水方
式时,需要考虑到排水效率、排水安全、排水成本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降雨情况,选择适合的排水方式。

建筑屋面排水方案

建筑屋面排水方案

建筑屋面排水方案建筑屋面排水方案是指对建筑物屋面上雨水的排放和处理方案。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合理的屋面排水方案对保护建筑物结构和居民的生活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就建筑屋面排水方案进行详细的论述。

首先,屋面排水的基本原则是确保雨水能够顺利地从屋面流向下水道,并且不会造成积水和渗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排水设施,例如排水沟、水槽和排水管道等,以确保屋面的排水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

在选择排水设施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坡度和高度等因素,以确保雨水能够顺利地排放。

其次,屋面排水方案还需要考虑雨水的存储和利用。

在一些地区,水资源短缺,因此通过屋面排水方案将雨水储存起来,可以有效地利用雨水资源。

通过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储存起来,可以用于灌溉、清洁和其他生活用水等方面,进一步节约用水资源。

在设计雨水收集系统时,需要考虑储水设施的设计和维护,以确保雨水能够干净无污染地储存和利用。

另外,屋面排水方案还需要考虑排水的排放点和排放方式。

一般来说,排水应该直接排放到下水道或雨水收集系统中,并且要确保排放点的合理布置,以防止积水和渗漏。

在选择排放点时,需要考虑建筑物周围的环境和人流情况,以确保排水能够安全地排放,并且不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影响。

另外,还需要注意排放方式的合理选择,例如通过设置排水口和阀门等设施,以控制排放流量和防止倒流。

此外,屋面排水方案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排水设施的维护和清洁。

建筑物屋面上的排水设施往往容易积聚杂物和污垢,如果不及时进行清理和维护,会导致排水不畅,甚至造成渗漏和倒流等问题。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阶段需要合理考虑排水设施的维护需求,例如设置清洁井和检修孔等设施,以方便日常的维护和保养。

总之,建筑屋面排水方案是确保建筑物屋面上雨水顺利排放的重要方案。

通过选择合适的排水设施、设计合理的排放点和排放方式,储存和利用雨水资源,以及维护和清洁排水设施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实现屋面排水的功能,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和居民的生活安全。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分为外排水系统、内排水系统和混合排水系统。

一、雨水外排水系统1、檐沟外排水系统又称水落管排水系统或普通外排水系统,由檐沟、雨水斗及水落管(立管)组成。

雨水多采用屋面檐沟汇集,然后流入隔一定间距沿外墙设置的水落管排泄至地下沟管或地面。

适用于一般居住建筑、屋面面积较小的公共建筑和小型单跨厂房等建筑屋面雨布的排除。

水落管的布置间距应根据当地暴雨强度、屋面汇水面积和水落管的通水能力来确定。

据经验,一般为15~20m设一根DN100的水落管,其汇水面积不超过250m2。

阳台上的水落管可采用DN50。

2、天沟外排水系统天沟外排水即利用屋面构造上所形成的天沟本身容量和坡度,使雨雪水向建筑物两端(山墙、女儿墙方向)泄放,并经墙外立管排至地面或雨水管道。

由天沟、雨水斗、排水立管和排出管组成。

适用于长度不超过100m的多跨工业厂房,以及厂房内不允许布置雨水管道的建筑。

在工程实践中常采用天沟外排水的方式排除大型屋面的雨雪水,采用天沟外排水不仅能消除厨房内部检查井冒水的问题,而且具有节约投资、节省金属材料、施工简便,利于合理地使用厂房空间和地面以及为厂区雨水系统提供明沟排水或减少管道埋深等优点;但若设计不善或施工质量不良,会出现天沟翻水、漏水等问题。

天沟外排水,应以建筑的伸缩缝或沉降缝作为屋面分水线。

天沟的流水长度,应结合天沟的伸缩缝布置,一般不宜大于50m,其坡度不宜小于0.003。

为防止天沟末端处积水,应在女儿墙、山墙上或天沟末端设置溢流口,溢流口比天沟上檐低50~100㎜。

立管直接排水至地面时,需采取防冲刷措施,在湿陷性土壤地区,不准直接排水,冰冻地区立管需采取防冻措施。

二、雨水内排水系统大屋面面积的工业在,尤其是屋面有天窗、多跨度、锯齿形屋面或壳形屋面等工业厂房,其屋面面积大或曲折,内跨屋面雨水用水落管排除有较大困难,因此必须在建筑物内部设置雨水管系统。

对建筑立面要求较高的建筑物,也应设置建筑雨水管系统;此外,高层大面积平屋顶民用建筑,特别是处于寒冷地带的此类建筑物,均应采用内排水方式。

屋顶—屋面排水设计(建筑构造)

屋顶—屋面排水设计(建筑构造)

平屋顶坡度
平屋顶是否需要坡度
屋脊分水线 屋面排水方向
平屋顶坡度
1、材料找坡 材料找坡是指屋顶坡度由垫坡材料 形成,一般用于坡向长度较小的屋面。 为了减轻屋面荷载,应选用轻质材料找 坡,如水泥炉渣、石灰炉渣等。找坡层 的厚度最薄处不小于20mm。平屋顶材料 找坡的坡度宜为2%。
平屋顶坡度
2、结构找坡 结构找坡是屋顶结构自身带有排水坡度,平屋顶结构找坡的坡度宜为3%。 结构找坡无须在屋面上另加找坡材料,构造简单,不增加荷载,但顶棚 顶倾斜,室内空间不够规整。这两种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均有广泛的运用。
屋面排水组织
(五)檐沟宽度及坡度
1、檐沟或天沟应做纵向坡度 纵坡一般为0.5%至1%,用 石灰炉渣等轻质材料垫置坡度。 2、檐沟宽度 檐沟净宽不小于200mm,分 水线处最小深度大于120mm。
屋面坡度
屋顶排水坡度的表示方法
常用的坡度表示方法有角度法、斜率法和百分比法。 角度法: 用屋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表示, 如a=26O、30O、32O等; 斜率法:用屋顶高度与跨度一半之比表示,如H:L=1:2等; 百分比:用屋顶高度H与坡面水平长度L的百分比表示,如i=1%。 坡屋顶多采用角度法,平屋顶多采用百分比法。
屋面排水组织
(一)排水区划分
排水分区的大小一般 按一个雨水口负担150m2 ~200m2屋面面积的雨水考 虑,屋面面积按水平投影 面积计算。
屋面排水组织
(二)排水坡面 屋面流水线不宜过大。屋面宽度≤12m时,可做成单坡排水;当屋面宽度>12m时, 宜采用双坡或四坡排水。
屋面排水组织
(三)雨水口间距
屋面排水方式
有组织排水
在工程实践中,由于具体条件的千变万化,可能出现各式各样的有组织排水方案,有 外排水、内排水、内外排水三种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屋面排水落水系统主要分为:外排水和内排水。

外排水:外排水是由天沟和雨水管组成的,降落到屋面的水沿屋面流到天沟,然后流到一定距离沿外墙设置的雨水管排到地面。

内排水:内排水是指屋面设计雨水斗,建筑物内部与雨水管道的雨水排水系统。

雨水管多用塑料管(PVC管)或镀锌铝管,断面多为圆形或长方形。

塑料管(PVC管)为长方形时,断面尺寸为63mm*86mm或者80mm*100mm。

镀锌铝管为长方形时,断面尺寸为50mm*80mm,60mm*80mm或者80mm*100mm。

根据降雨量和雨水管道的通水力,能确定1根雨水管间距,再根据屋面形状和面积确定屋塔雨水管间距。

根据经验民用建筑雨水管间距为8-16m。

一、外排水系统的组成
外排水系统由天沟,雨水斗,接口器,转向器,引流器,雨水管组成。

降落到屋面的雨
水,沿屋面流入天沟,经连接的雨水斗,接口器,转向器,雨水管,再经引流器排出。

二、外排水系统分类
按每根立管益纳的雨水斗的个数.外排水系统分为单斗和多斗雨水排水系统两类。

单斗系统一般不设悬吊管,多斗系统中悬吊管将两供水设备的水斗和排水立管连接起来。

因为对单斗破水排水系统的水力工况已经作了一些研究,获得了初步认识,设计方法和参数比较可靠。

为了安全起见,在设计中宜采用单斗雨水排水系统。

三、外排水系统的布置和测算
1、天沟又名雨水槽,檐沟,是用于收集屋面落水的汇水沟槽。

测算需要安装雨水槽长度等同于檐口走线长度的总和。

2、雨水斗是将雨水由天沟导入落水管的组件,先确定雨水斗的位置。

让雨水斗对准屋檐,使用水准仪使它保持平直。

安装前先将一雨水管引流器与雨水斗相连。

挤压雨水管引流器直至它完全嵌入雨水斗为止,然后将雨水槽滑入雨水槽内,雨水槽必须在雨水斗内自有滑动,以减少热胀冷缩的影响。

雨水斗数量测算,平均8到12米安装一个雨水斗。

3、引流器是用于雨水管前后转向用,转向器是用于雨水管左右转向使用,接口器用于雨水管和雨水管连接安装时,引流器,转向器,接口器,承插口小的一面朝水流方向,雨水管按顺水方向插入引流器,转向器,接口器小头插按顺水方向插入雨水管内并用4mm*30mm 不绣钢螺丝钉固定雨水管和引流连接部位,注:在每个配件承插口内应均匀抹上防水硅胶。

引流器的测算,一个雨水斗配备3个引流器,如有腰线另加4只引流器。

转向器的测算,阳台的数量乘以2。

接口器的测算,大于3.05米的雨水管数。

4、雨水管,又名落水管,用于组织引导雨水向下排泄。

雨水管的数量测算,测量每个雨水斗下口位置顺延弯曲到地面的距离减去0.3米,再累计总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