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储层物性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特低渗储层物性参数测试方法及应用研究》

《特低渗储层物性参数测试方法及应用研究》

《特低滲储层物性参数测试方法及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特低滲储层是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开发中的重要目标层位之一,其储层物性参数的准确测试对指导勘探开发和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特低滲储层特有的地质条件和复杂性,其物性参数测试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介绍特低滲储层物性参数的测试方法,分析其应用现状及效果,为后续的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特低滲储层概述特低滲储层是一种渗透率较低的储层类型,具有较高的岩石颗粒密度和较强的储层内部孔隙分布差异等特点。

由于其特殊的地质条件和复杂结构,导致该储层的流体流动性差、渗透率低,给油气勘探和开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因此,准确测试特低滲储层的物性参数,对于提高油气采收率和优化开发方案至关重要。

三、特低滲储层物性参数测试方法针对特低滲储层的特殊性,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种物性参数测试方法:1. 地球物理测井方法:通过利用各种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如电阻率测井、声波测井、密度测井等,获取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等参数。

这些方法具有较高的测试精度和可靠性,是特低滲储层物性参数测试的重要手段。

2. 岩石物理实验方法:通过对特低滲储层岩样进行岩石物理实验,如岩石密度测量、渗透率测试等,获得更为详细的岩性和物性信息。

这种方法虽然费时费力,但能够为其他测试方法提供验证和校准依据。

3. 核磁共振技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对特低滲储层进行扫描和分析,可以获得储层的孔隙结构、流体分布等重要信息。

该方法具有非破坏性、高分辨率等特点,在特低滲储层物性参数测试中具有广泛应用。

四、应用研究及效果分析1. 勘探开发指导:通过测试获得的特低滲储层物性参数,可以指导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作。

例如,根据渗透率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可以预测油气藏的分布范围和储量规模;根据岩性和孔隙结构等参数,可以优化钻井方案和采收率。

2. 优化开发方案:基于特低滲储层物性参数的测试结果,可以对现有开发方案进行优化。

例如,通过分析储层的流体流动性、渗透率等参数,可以调整注水政策、改变井网布局等措施,以提高油气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特低渗储层物性参数测试方法及应用研究》范文

《特低渗储层物性参数测试方法及应用研究》范文

《特低滲储层物性参数测试方法及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开采和开发,特低滲储层(特低渗透性储层)因其储量丰富和潜在的开发价值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然而,由于储层中油气的赋存条件复杂,储层物性参数的准确测试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介绍特低滲储层物性参数的测试方法,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二、特低滲储层物性参数概述特低滲储层物性参数主要包括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这些参数直接关系到油气藏的开采效率和开发效益。

特低滲储层的低渗透性使得传统的测试方法难以准确获取这些参数,因此需要研究新的测试方法。

三、物性参数测试方法(一)岩心分析法岩心分析法是通过采集岩心样品,利用实验室设备对样品进行分析。

包括孔隙度、饱和度等参数的测量,均可以通过岩心分析法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此外,通过岩心流动实验还可以测定储层的渗透率。

(二)地球物理测井法地球物理测井法是通过分析地层的电性、声波传播等物理特性来推断储层的物性参数。

这种方法具有非侵入性、高效率的特点,但需要结合地质资料进行综合解释。

(三)核磁共振测井法核磁共振测井法是一种新型的物性参数测试方法,通过测量岩石中氢原子的核磁共振信号来获取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参数。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优点,能够为特低滲储层的开发提供更为准确的物性参数。

四、物性参数测试方法的应用研究(一)优化钻井工程设计通过准确的物性参数测试,可以优化钻井工程设计,提高钻井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根据渗透率和孔隙度等参数,可以合理设计井眼轨迹、选择合适的钻井液和完井方式。

(二)指导油气藏开发方案制定准确的物性参数可以为油气藏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分析储层的孔隙度、饱和度和渗透率等参数,可以评估储量的可采性和开采效益,为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三)提高采收率通过分析特低滲储层的物性参数,可以了解储层的流动性和油气分布规律,从而采取有效的开采措施,提高采收率。

例如,可以通过调整注水政策、优化采液速度等方式来改善储层的流动性。

《2024年特低渗储层物性参数测试方法及应用研究》范文

《2024年特低渗储层物性参数测试方法及应用研究》范文

《特低滲储层物性参数测试方法及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特低滲储层是油气藏开发中常见的一种储层类型,其物性参数的准确测试对于油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介绍特低滲储层物性参数的测试方法,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价值。

二、特低滲储层物性参数概述特低滲储层是指渗透率极低、孔隙度较小、储层非均质性强的油气藏储层。

其物性参数主要包括渗透率、孔隙度、饱和度等,这些参数对于评估储层的产能、制定开发方案以及优化开采工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特低滲储层物性参数测试方法1. 常规测井法常规测井是获取储层物性参数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析自然伽马、电阻率、声波时差等测井曲线,可以得出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关键参数。

2. 岩心分析方法岩心分析是通过采集岩心样品,进行室内物理性质实验分析,获取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的方法。

该方法能够直接获得岩心样品的物理性质,结果较为准确可靠。

3.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如地震勘探、电法勘探等可以间接推断储层的物性参数。

这些技术通过对地下岩石的物理性质进行研究,得出地下储层的物性特征。

4. 实验室模拟实验方法通过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储层的物理性质和环境条件,研究储层的物理特性及其变化规律,进而推断出储层的物性参数。

该方法适用于研究较为复杂的储层环境。

四、物性参数测试方法的应用研究1. 开发方案制定通过获取准确的物性参数,可以评估储层的产能和开发潜力,为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提供依据。

2. 优化开采工艺物性参数的准确测试有助于优化开采工艺,提高采收率。

例如,根据储层的渗透率,可以选择合适的钻井液和采油方式,减少对储层的损害。

3. 储层改造与治理针对特低滲储层的非均质性特点,通过物性参数的测试结果,可以制定针对性的储层改造与治理方案,提高储层的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4. 地质建模与预测结合物性参数的测试结果和其他地质资料,可以进行地质建模和预测,为油气藏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长庆超低渗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实验研究》范文

《长庆超低渗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实验研究》范文

《长庆超低渗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油气资源的不断开发,长庆油田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气产区之一,其超低渗透储层的研究与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对长庆超低渗储层的特征及渗流规律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该类储层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研究区域与储层概述长庆油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其超低渗透储层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和储集性能。

该类储层通常具有较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储层非均质性较强,且常伴有复杂的流体运动规律。

因此,对该类储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三、长庆超低渗储层特征(一)储层岩石学特征长庆超低渗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砂岩,其矿物成分、颗粒大小及排列方式等均对储层的物性产生影响。

实验研究表明,该类储层的岩石具有较高的硬度和稳定性,但同时也导致了其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降低。

(二)储层物性特征长庆超低渗储层的物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低孔、低渗。

实验数据显示,该类储层的孔隙度多在5%~15%之间,渗透率多在0.1~10mD范围内。

此外,该类储层的非均质性较强,不同区域、不同层位的储层物性差异较大。

(三)储层流体特征长庆超低渗储层的流体主要为油、气、水等。

由于储层物性的影响,流体的流动规律较为复杂。

实验研究表明,该类储层的流体在压力梯度作用下发生流动,但受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流动过程表现出较强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特征。

四、渗流规律实验研究(一)实验方法与过程通过开展一系列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实验,对长庆超低渗储层的渗流规律进行研究。

实验过程中,重点考察了不同压力梯度、不同流体性质等因素对渗流过程的影响。

(二)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长庆超低渗储层的渗流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压力梯度是影响渗流过程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压力梯度的增大,流体的渗透率逐渐提高,但当压力梯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渗透率将趋于稳定。

此外,流体性质也对渗流过程产生一定影响,不同性质的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规律存在较大差异。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是指孔隙度较低、渗透率较小的砂岩储层,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度相对较低。

孔隙度是指储层中的孔隙空间与储层总体积之间的比例。

对于低渗透砂岩储层来说,由于成岩作用和压实作用的影响,导致岩石的颗粒之间的孔隙相对较小,因此孔隙度较低。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渗透率较小。

渗透率是指单位压力下单位面积的流体通过储层的能力。

低渗透砂岩储层由于孔隙度较低,岩石中存在许多窄小的细孔和裂缝,这些细孔和裂缝之间的连接较差,使得岩石的渗透率较小。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储层含油饱和度较低。

储层含油饱和度是指储层中含有的原油或天然气所占的比例。

由于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度较低、渗透率较小,储层中的石油流动性较差,导致原油或天然气饱和度较低。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非均质性较高。

非均质性是指储层中各种物性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储层厚度等)的空间分布不均匀程度。

对于低渗透砂岩储层来说,由于成岩作用和压实作用的影响,岩石中非均质性较高,不同地区、不同深度的砂岩储层性质存在差异。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征主要包括孔隙度较低、渗透率较小、储层含油饱和度较低和非均质性较高。

深入研究这些特征对于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特低渗储层物性参数测试方法及应用研究》范文

《2024年特低渗储层物性参数测试方法及应用研究》范文

《特低滲储层物性参数测试方法及应用研究》篇一特低渗储层物性参数测试方法及应用研究一、引言在石油工业中,储层物性参数的测试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它对油藏开发决策及优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于特低渗储层,其地质情况特殊,对测试方法的精度和准确性有着极高的要求。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特低渗储层物性参数的测试方法,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研究。

二、特低渗储层概述特低渗储层是石油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渗透率极低的储层。

这类储层往往具有复杂的孔隙结构,且常常含有大量的微小孔隙和裂缝。

因此,对这类储层的物性参数测试需要采用特殊的测试方法和设备。

三、特低渗储层物性参数测试方法针对特低渗储层的特性,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物性参数测试方法。

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孔隙度测试:采用先进的岩心分析仪器,对岩心进行精细的扫描和分析,从而得到准确的孔隙度数据。

2. 渗透率测试:采用低流量、高压力的流体通过岩心进行实验,根据流体的流量和压力变化,计算出岩心的渗透率。

3. 微观结构分析:利用高分辨率的电子显微镜对岩心进行微观结构分析,获取更详细的孔隙和裂缝信息。

4. 饱和度与电阻率关系测试:在岩心实验中测量不同饱和度条件下的电阻率变化,为后续的电阻率成像和预测提供依据。

四、物性参数的应用研究通过对特低渗储层的物性参数进行精确的测试和分析,我们可以为油田开发提供以下帮助:1. 储层评价与预测:利用获得的物性参数信息,可以对储层的储量、开采难易程度等进行评价和预测。

2. 开发方案设计:基于物性参数的测试结果,可以制定更合理的开发方案,如钻井位置、采油方式等。

3. 动态监测: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的物性参数变化,可以实时监测油田的开发动态,及时调整开发策略。

五、结论本文提出的特低渗储层物性参数测试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性,能够有效应对特低渗储层的复杂地质情况。

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油田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特低渗储层物性参数测试方法及应用研究》

《特低渗储层物性参数测试方法及应用研究》

《特低滲储层物性参数测试方法及应用研究》篇一摘要:本文旨在研究特低滲储层物性参数的测试方法及其应用。

通过对比分析多种测试方法,探讨了不同方法在特低滲储层中的适用性,并对这些方法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研究,我们提出了一套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物性参数测试方法,旨在为特低滲储层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一、引言特低滲储层是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重要储集层之一,其物性参数的准确测试对于资源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特低滲储层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和复杂的储层环境,使得物性参数的测试成为一项技术挑战。

因此,本文对特低滲储层物性参数的测试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该类储层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二、特低滲储层的特点及物性参数的重要性特低滲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非均质性强等特点,这使得其物性参数的测试变得复杂。

物性参数是描述储层物理性质的重要指标,包括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这些参数对于评估储层的资源潜力和开发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因此,准确获取这些物性参数是特低滲储层开发的关键。

三、特低滲储层物性参数测试方法1. 传统测试方法及其局限性传统物性参数测试方法包括岩心分析、测井解释等。

然而,在特低滲储层中,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传统方法往往难以获得准确的物性参数。

2. 新型测试方法及其应用(1)核磁共振测井技术: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岩石中的核磁共振信号,获取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

该方法具有高分辨率、无损检测等优点,适用于特低滲储层的物性参数测试。

(2)地震波速测井技术:地震波速测井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岩石中的传播速度,推算出储层的物性参数。

该方法具有快速、连续测量的优点,对于评估特低滲储层的非均质性具有重要意义。

(3)其他新技术:此外,还有诸如电阻率成像技术、声波测井技术等新技术在特低滲储层的物性参数测试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技术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对于提高特低滲储层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长庆超低渗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实验研究》范文

《长庆超低渗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实验研究》范文

《长庆超低渗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变得日益重要。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其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尤为重要。

长庆油田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尤其是超低渗透储层。

这些储层具有独特的物理特性和渗流规律,对其深入研究对于提高油气采收率和有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长庆超低渗储层的特征及渗流规律,通过实验方法探讨其基本性质和流动特性。

二、长庆超低渗储层特征1. 地质特征长庆超低渗储层主要分布在特定的地质构造中,其形成受多种地质因素影响。

这些储层通常具有较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导致油气流动困难。

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砂岩、石灰岩等,不同岩石类型的物理特性有所差异,影响了其储油和产油能力。

2. 物理特征超低渗储层的物理特征主要表现在孔隙结构和渗透率上。

孔隙结构复杂,孔隙大小不一,连通性差,导致油气在储层中的流动受到限制。

渗透率是衡量储层渗透能力的重要参数,超低渗储层的渗透率通常较低,使得油气开采难度增大。

3. 化学特征长庆超低渗储层的化学特征主要表现在油、气、水的化学组成和性质上。

由于储层中油、气、水的化学成分复杂,其性质对油气的开采和储层保护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某些化学成分可能对储层造成损害,影响其长期开采性能。

三、渗流规律实验研究为了深入研究长庆超低渗储层的渗流规律,我们进行了系列实验研究。

实验主要采用模拟实际生产条件的方法,通过改变温度、压力等参数,观察油气在储层中的流动情况。

1. 实验方法实验采用岩心驱替法,通过改变驱替流体的性质和流量,观察油气在岩心中的流动情况。

同时,利用先进的测量设备对岩心进行高精度测量,获取相关数据。

2.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超低渗储层中,油气的流动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随着压力的增加,油气的流动速度加快;而温度的变化则对油气的黏度和密度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其流动性能。

此外,岩心的孔隙结构和渗透率也对油气流动具有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8
1 储层物性特征1.1 储层岩石学特征
储层岩石学特征的研究,是对储层的后续特征研究的一个基础,它包括对储集层岩石的组分、分选、磨圆、粒度、填隙物成分等一系列与储集岩体有关的内容,这些都是储集层的先天条件,是决定油气储层性能的关键因素[1]。

根据岩心和铸体薄片观察统计,储层的岩石类型基本为含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含少量岩屑石英砂岩。

研究区长6油层组主要为长石砂岩,偶见岩屑长石砂岩,说明研究区长6油层组砂岩成分成熟度低。

1.2 储层填隙物成分
研究区长6油层组储层砂岩粘土杂基含量较少,平均为3.76%,最高达8.5%,表现出分布的不均匀性,一般位于河道砂体中下部的中~细粒长石砂岩中,泥质杂基含量很少;而位于河道砂体中上部和河道间沉积的粉砂岩中,泥质分布较为普遍,含量1%~7%不等;由于研究区长6油层组储层砂岩杂基普遍较少,因而胶结物对储层物性的影响更为重要。

胶结物种类较多,有碳酸盐矿物、粘土矿物、次生石英和长石等,其含量分别为云母0.93%,绿泥石3.32%,方解石2.56%,石英加大0.96%,长石加大0.66%。

1.3 储层物性
根据研究区样品的物性分析,研究区粒间孔含量8.6%,溶孔含量1.1%,晶间孔含量0.3%,面孔率10.1%,平均孔径63.6μm。

储层孔隙度最小值为4.55%,最大值为11.86%,平均值为9.2%,储层渗透率分布在(0.10~3.47)×10-3
μm 2
之间,平均1.0×10-3
μm 2
,为低孔、低渗储层。

2 储层物性影响因素
2.1 机械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
压实作用是在一定的埋深下,在上覆地层压力或构造运动力等能使其发生体积变小的力的作用下导致储层的空间结构变小,进而使得孔隙度变差的一种成岩作用[2]。

在压实作用下,储层的砂岩颗粒可能会发生变形,破裂等,
进而形成更加致密的岩层,主要发生在成岩作用早期,对储层的破坏性较大。

2.2 溶蚀作用
溶蚀作用是对储层具有贡献性的成岩作用之一,多是在酸性条件下,碎屑颗粒及填隙物发生溶解而使得储层孔隙变大的作用[3]。

工区长6储层发生溶蚀的组分主要以碎屑、杂基为主,主要与有机质演化过程中所形成的酸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一系列的空间较大的次生孔隙,该类孔隙连通性相对较好。

2.3 胶结作用
石英次生加大胶结在工区内较为常见,长石次生加大胶结稍微少见,据室内资料统计分析,石英次生加大是导致工区渗透性变差的主要因素之一,常见于粒度较粗、含碳酸盐胶结物的砂岩中,充填与粒间孔隙中。

石英加大边在早期压溶作用的改造下产出,多覆盖于颗粒边缘。

另自生石英胶结呈六方双锥状充填于粒间孔,致使储层孔隙度因空间结构减小而降低。

3 结论
1)研究区储层孔隙度平均为9.2%,渗透率平均为1.0×10-3μm 2,为低孔、低渗储层。

2)研究区长6储层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

3)影响研究区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有,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以及溶蚀作用。

其中,压实、胶结作用降低了储层物性,压溶作用、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是有利的。

参考文献
[1]孙健,姚泾利,廖明光,等. 陇东地区延长组长_(4+5)特低渗储层岩石学特征[J]. 特种油气藏,2015(6):70-74;144.
[2]高潮,孙兵华,孙建博,等. 鄂尔多斯盆地西仁沟地区长2低渗储层特征研究[J]. 岩性油气藏,2014(1):80-85.
[3]李彩云,李忠兴,周荣安,等. 安塞油田长6特低渗储层特征[J].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6):30-32;3.
低渗储层物性特征分析
苗贝1,2 
鲁晋瑜1,2
1.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5
2.延长油田井下作业工程公司 陕西 延安 716000
摘要:目前低渗储层已成为我国开发的重点,对低渗储层物性特征进行研究对低渗储层的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对M区低渗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低渗储层 物性特征 成岩作用
Analysis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Miao Bei 1,2,Lu Jinyu 1,2
1.Xi ’an Shiyou University ,Xi ’an 710065,China
Abstract:The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oilfield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research o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in M Block.
Keywords: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physical property;diagenesi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