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毕业论文】固体力学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2002固体力学会议论文集

2002固体力学会议论文集
本文中运用的微极弹性理论最初是 Eringen(1968)[8]命名和发展起来的。相似的理论 有偶应力理论,两者都是基于 Cosserat 兄弟(1909)的工作而发展起来的。偶应力理论既是 微极弹性理论的基础之一,也是相互独立发展的两种理论。Mindlin(1962)[7]利用偶应力理 论解释了应力集中的问题,在 Eringen 的专著中也有类似的应用;Atkinson and Leppington (1977)[10]分析裂纹尖端的偶应力的影响,并比较了偶应力理论与微极弹性理论;Onck (2001)[11]将其运用到方型栅格泡沫金属的粘弹塑性的分析中。在 Eringen 的专著[8]中作者 进行了对微极弹性理论详细和体系化的论述,并对波的传播和圆孔的应力集中因子等方面进 行了理论研究,但是并没有对于实际的结构进行分析。此后 Askar and Cakmak(1968)[12] 利用微极弹性理论提出一种结构的分析方法;并被 Bazant and Christensen(1972)[13]用来对 栅格结构进行了力学的分析;Chen et al.(1998)[14]得出微极弹性理论(作者称之为应变梯
由于泡沫金属本身带有微结构,利用经典的连续介质力学的方法会带来一些矛盾,例 如微观结构的尺寸一般在几个毫米的量级,从中选取的单元已经无法满足经典连续介质力学 的假设。因此有必要利用细观力学的分析手段对泡沫金属进行力学分析。本文就是通过对材 料微结构的分析得到在微极弹性理论框架下泡沫金属的宏观本构关系,在该宏观本构模型中 引入了与微结构尺寸有关的参量。
2. 微极弹性理论简介
2.1 综述
由于本文中,我们将采用微极弹性理论研究泡沫金属的本构行为。为此我们首先对该 理论作一简介。微极弹性理论(Theory of Micropolar Elasticity)是由 Eringen and Suhubi(1964) 在偶应力理论(Couple Stress Theory)基础上建立的,两者都假定在单元体上有偶应力的作 用,偶应力和应力的关系类似于宏观的力偶和力的关系,这与经典连续介质理论认为单元体 上只有应力作用的假设不同。但是微极弹性理论比偶应力理论在应变中多了一个高阶的应变

大学固体物理论文

大学固体物理论文

大学固体物理论文固体物理是物理学中研究固体物质的微观结构、物理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重要分支学科。

它对于理解材料的特性、开发新的材料以及推动现代科技的发展都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

固体物理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从晶体结构到电子能带结构,从热学性质到光学性质等等。

其中,晶体结构是固体物理的基础。

晶体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在空间按照一定的周期性规律排列而成的。

我们通过X 射线衍射等技术可以确定晶体的结构,了解原子之间的距离、角度等参数。

不同的晶体结构会导致不同的物理性质。

例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但由于它们的晶体结构不同,导致了性质上的巨大差异。

金刚石是硬度极高的绝缘体,而石墨则是良好的导体且质地较软。

在固体物理中,电子的能带结构是一个核心概念。

根据量子力学的理论,电子在晶体中的运动状态不再是自由的,而是受到晶体周期性势场的影响,形成一系列的允许能带和禁带。

能带结构直接决定了固体的导电性质。

金属的能带结构特点是存在部分填充的能带,使得电子能够自由移动,从而表现出良好的导电性。

而对于绝缘体,其能带结构中存在较宽的禁带,电子难以跨越,导致电流难以通过。

半导体则处于两者之间,其禁带宽度相对较窄,通过适当的掺杂等手段可以改变其导电性能,这也是现代半导体器件的基础。

热学性质也是固体物理研究的重要方面。

固体中的热传导主要通过晶格振动(声子)和自由电子来实现。

对于良好的导体,电子对热传导的贡献较大;而对于绝缘体,热传导主要依赖于晶格振动。

比热是衡量固体吸收热量能力的重要参数。

经典理论在解释低温下固体的比热时遇到了困难,而量子理论则成功地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固体的光学性质同样引人关注。

当光与固体相互作用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吸收和发射等现象。

这些光学性质与固体的能带结构、杂质和缺陷等密切相关。

例如,半导体材料在吸收一定能量的光子后,可以发生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的过程,从而产生光电效应,这在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大学固体物理论文正稿

大学固体物理论文正稿

固体物理论文题目固体物理的发展与前景姓名...学号20102942..专业年级物理指导教师..固体物理的发展与前景摘要:本文对于固体物理中晶体结构以与其性质,做了简单介绍,并探讨了固体物理的一些应用,以与它在国家项目中的情况和今后的发展前景。

关键字:晶体结构,固体物理,固体激光器,固体表面物理化学。

一、固体物理学研究的对象固体物理学是研究固体的结构与其主城的粒子(原子、离子、电子等)之间相互作用于运动规律,以阐明其性能与用途的学科。

固体的部结构和运动形式很复杂,这方面的研究是从晶体开始的,因为晶体的部结构简单,而且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较易研究。

以后进一步研究一切处于凝聚状态的物体的部结构、部运动以与它们和宏观物理性质的关系。

这类研究统称为凝聚态物理学。

由于固体物理本身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学技术、能源技术、材料科学等技术学科的基础,也由于固体物理学科在的因素,固体物理的研究论文已占物理学中研究论文三分之一以上。

同时,固体物理学的成就包括各种优异的半导体材料、超导体材料、磁性材料、合金材料、人造晶体、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

而且,其实验手段对化学物理、催化学科、生命科学、地学等的影响日益增长,正在形成新的交叉领域。

固体物理对于技术的发展有很多重要的应用,晶体管发明以后,集成电路技术迅速发展,电子学技术、计算技术以至整个信息产业也随之迅速发展。

其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是革命性的。

这种影响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处处可见。

二、固体物理中的测量固体物理奠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在简单固体的领域中取得成果,采用的主要是“还原论”的思维方法,即将复杂事物尽可能还原为简单,寻找一定的规律后再用于复杂体系。

在历经约半个世纪的发展,所研究的对象越来越复杂,高温超导电性、量子霍尔效应、巨磁阻、纳米材料、软物质、分子磁性、聚合物、人工导电材料等等一一进入研究领域。

研究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维,逐步形成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体系。

而这些新观点和新体系又对实验和测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土力学学术论文

土力学学术论文

土力学学术论文随着社会的高度现代化,土力学在工程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人类对土力学的研究也更加的深入。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土力学学术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土力学学术论文篇一岩土塑性力学摘要:分析了经典塑性力学用于岩土类材料的问题,它采用了3个不符合岩土材料变形机制的假设。

从固体力学原理直接导出广义塑性位势理论,将经典塑性力学改造为更一般的塑性力学―广义塑性力学。

广义塑性力学采用了塑性力学中的分量理论,能反映应力路径转折的影响,并避免了采用正交流动法则所引起的过大剪胀等不合理现象,也不会产生当前非关联流动法则中任意假定塑性势面引起的误差。

给出了广义塑性力学的屈服面理论、硬化定律和应力一应变关系,并建立了考虑应力主轴旋转的广义塑性位势理论。

屈服条件是状态参数,也是试验参数,只能由试验给出。

应用表明,广义塑性力学可作为岩土材料的建模理论,还可应用于诸如极限分析等土力学的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岩土塑性力学;广义塑性力学1、前言多数岩土工程都处于弹塑性状态,因而岩土塑性在岩土工程的设计中至关重要。

早在1773年 Coulomb提出了土体破坏条件,其后推广为Mohr― Coulomb条件。

1857年 Rankine研究了半无限体的极限平衡,提出了滑移面概念。

1903年Kotter建立了滑移线方法。

Felenius(1929)提出了极限平衡法。

以后 Terzaghi、Sokolovski又将其发展形成了较完善的岩土滑移线场方法与极限平衡法。

1975 年,W.F.Chen在极限分析法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土的极限分析法,尤其是上限法。

不过上述方法都是在采用正交流动法则的基础上进行的。

滑移线法与极限分析法只研究力的平衡,未涉及土体的变形与位移。

[1]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致力于岩土本构模型的研究,力求获得岩土塑性的应力一应变关系,再结合平衡方程与连续方程,从而求解岩土塑性问题。

由此,双屈服面与多重屈服面模型l1-41、非正交流动法则在岩土本构模型中应运而生。

【完整版毕业论文】固体力学毕业论文

【完整版毕业论文】固体力学毕业论文

【完整版毕业论文】固体力学毕业论文摘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固体力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以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通过对固体力学的理论分析和实际案例研究,揭示了固体材料在受力情况下的变形、破坏等行为规律,为相关领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固体力学;材料性能;应力应变;工程应用一、引言固体力学作为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固体材料在外部载荷作用下的变形、应力、应变以及破坏等行为。

它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而且在工程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领域。

二、固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一)应力和应变应力是指物体内部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内力。

应变则是描述物体在受力作用下形状和尺寸的改变程度。

(二)弹性力学弹性力学研究理想弹性体在小变形情况下的应力和应变关系,遵循胡克定律。

(三)塑性力学塑性力学则关注材料在超过弹性极限后的塑性变形行为。

三、固体力学的研究方法(一)理论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推导应力、应变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手段测量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在不同载荷下的响应。

(三)数值模拟利用有限元等数值方法对固体力学问题进行求解。

四、固体材料的力学性能(一)强度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包括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等。

(二)硬度反映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的能力。

(三)韧性材料在断裂前吸收能量的能力。

(四)疲劳性能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寿命和失效行为。

五、固体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一)机械工程在机械零件的设计和优化中,考虑应力分布和变形,确保零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二)土木工程如桥梁、建筑结构的设计,分析其在自重、风载、地震等作用下的力学性能。

(三)航空航天工程飞机、火箭等飞行器的结构设计,需要精确计算受力情况,以保证飞行安全。

六、固体力学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一)多尺度研究从微观到宏观,综合考虑不同尺度下的力学行为。

(二)复杂材料的研究如复合材料、智能材料等的力学性能和应用。

大学固体物理论文

大学固体物理论文

大学固体物理论文哎呀,一提到大学固体物理,那可真是一门让人又爱又恨的学科啊!先来说说固体物理到底是个啥。

这玩意儿研究的是固体的结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你看那晶体,排列得整整齐齐,就像阅兵式上的方阵;再看那非晶体,乱得毫无章法,却也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记得我上大学那会,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讲晶体的晶格结构,我听得云里雾里的。

课后,我跑到图书馆,找了一堆相关的书籍,打算自己好好研究一番。

那时候的我,就像一个在知识海洋里拼命游泳的人,却怎么也找不到岸。

我坐在图书馆的角落里,一本一本翻着那些厚重的书,眼睛都快看花了。

好不容易弄明白了晶格常数的概念,却又被倒格子空间给难住了。

咱们再来说说固体物理中的那些重要概念。

比如说能带理论,这可是理解固体导电性的关键。

就好比在一个大商场里,不同的楼层卖着不同价格的商品,而能带就像是这些楼层,电子在里面跳来跳去,决定了固体是导体、半导体还是绝缘体。

还有声子,它可不是什么音乐里的音符哦,而是晶格振动的能量量子。

想象一下,晶体里的原子们就像一群调皮的孩子,在不停地跳动,而声子就是它们跳动的“节奏”。

固体物理的应用那也是相当广泛。

从我们日常用的手机芯片,到超级计算机的核心部件,都离不开固体物理的知识。

就拿半导体来说吧,通过控制掺杂的浓度和类型,可以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半导体器件。

这就像是厨师做菜,根据不同的食材和调料,做出一道道美味佳肴。

在学习固体物理的过程中,做实验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有一次,我们做一个关于测量晶体电阻的实验。

我小心翼翼地连接着电路,眼睛紧紧盯着仪器上的数字,生怕出一点差错。

当看到数据逐渐稳定,并且和理论值相差不大的时候,我心里那叫一个激动,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成功破解谜题的侦探。

总之啊,大学固体物理这门课虽然难度不小,但只要你用心去学,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和奥秘。

它就像一座神秘的城堡,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希望正在学习这门课的同学们,不要被困难吓倒,勇敢地向前冲,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固体物理论文范文

固体物理论文范文

固体物理学学习收获、感想与建议??新的实验条件和技术日新月异,正为固体物理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极低温、超高压、强磁场等极端条件、超高真空技术、表面能谱术、材料制备的新技术、同步辐射技术、核物理技术、激光技术、光散射效应、各种粒子束技术、电子显微术、穆斯堡尔效应、正电子湮没技术、磁共振技术等现代化实验手段,使固体物理性质的研究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由于固体物理本身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学技术、能源技术、材料科学等技术学科的基础,也由于固体物理学科内在的因素,固体物理的研究论文已占物理学中研究论文三分之一以上。

其发展趋势是:由体内性质转向研究表面有关的性质;由三维体系转到低维体系;由晶态物质转到非晶态物质;由平衡态特性转到研究瞬态和亚稳态、临界现象和相变;由完整晶体转到研究晶体中的杂质、缺陷和各种微结构;由普通晶体转到研究超点阵的材料。

这些基础研究又将促进新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实际利益。

同时,固体物理学的成就和实验手段对化学物理、催化学科、生命科学、地学等的影响日益增长,正在形成新的交叉领域。

固体物理学在现代技术中有何重要意义固体物理学是研究固体物质的物理性质、微观结构、构成物质的各种粒子的运动形态,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是物理学中内容极丰富、应用极广泛的分支学科。

固体通常指在承受切应力时具有一定程度刚性的物质,包括晶体和非晶态固体。

固体物理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学技术、能源技术、材料科学等技术学科的基础,固体物理的研究论文占物理学中研究论文的三分之一以上。

固体物理学的成就和实验手段对化学物理、催化学科、生命科学、地学等的影响日益增长,正在形成新的交叉领域。

新的实验条件和技术日新月异,正为固体物理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由于固体物理本身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学技术、能源技术、材料科学等技术学科的基础,也由于固体物理学科内在的因素,固体物理的研究论文已占物理学中研究论文三分之一以上。

其发展趋势是:由体内性质转向研究表面有关的性质;由三维体系转到低维体系;由晶态物质转到非晶态物质;由平衡态特性转到研究瞬态和亚稳态、临界现象和相变;由完整晶体转到研究晶体中的杂质、缺陷和各种微结构;由普通晶体转到研究超点阵的材料。

《固体力学及其应用进展》论文模板

《固体力学及其应用进展》论文模板

固体力学及其应用进展固体力学及其应用学术研讨会,2013年8月,杭州,中国© 2013 浙江大学出版社《固体力学及其应用进展》论文模板作者一1作者二1作者三2,*作者四21浙江大学工程力学系,杭州310027【地址:宋体,小5号】2宁波大学工程力学系,宁波315211摘要随着微机电系统的发展,构件的尺寸越来越小,而表面和界面效应变得越来越重要。

压痕试验已被广泛用于确定材料的力学性能,在微小尺寸的情形下,必须在压痕的理论模型中计入表面效应。

本文基于JKR理论考虑了表面效应的影响,以球形压头为例,导出了压电半空间内任一点电-弹性场的三维精确表达式,为完整理解压电材料微纳压痕技术及材料破坏提供了理论基础。

【摘要:宋体,小5号】关键词刚性压头,压电半空间,表面效应,粘附接触,势理论【关键词:仿宋体,小5号】1 引言【一级标题:黑体,小4号】由于其独特的力电耦合特性,压电材料几乎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压电材料的力学分析也已成为固体力学的研究热点之一[1]。

Matysiak最早进行了压电半空间轴对称接触问题的研究[2]。

Fan等人基于Stroh公式分析了压电材料的二维接触问题[3]。

Giannakopoulos和Suresh采用Hankel变换给出了轴对称接触问题的通用分析方法[4]。

Ding等人在对两个压电体相互接触作一般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解的积分获得了各种形状压头作用下横观各向同性压电半空间内的三维精确电-弹性场[5,6]。

Chen等则利用势理论的最新成果,导出了球形、倾斜圆柱形以及锥形压头作用下横观各向同性压电半空间内电-弹性场的三维精确解[7~9];与文献[5,6]不同的是,在分析中假设压头是导电的,从而电-弹性场是压头位移和电势两外因叠加引起的。

【正文:宋体,5号】2 压电弹性力学的通解【一级标题:黑体,小4号】*通讯作者,电话:010-0000 1111;Email: author@.2.2 以准调和函数表示的通解【二级标题:黑体,5号】 2.2.1 接触分析【三级标题:宋体,5号】在以下分析中,我们假设20()0w N =,即压头是导电且接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1.1引言
随着齿轮传动重载、高速、低噪、高可靠性方向的发展,现代齿轮设计对齿轮传动系统的静/动态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齿轮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强度设计,而强度设计的重点研究对象是轮齿。因此,建立比较精确的分析模型,准确地掌握轮齿弯曲应力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扩大我们在校期间所学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训练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各种知识,把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同巩固和提高自己已有知识统一起来,把掌握新技能同解决实际问题统一起来,全面提升我们的能力。
通过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齿根弯曲应力分析,使我掌握了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的基本知识及其基本操作,会用程序设计语言精确建立模型,确定边界条件,划分单元网格,施加载荷,以及对模型进行应力应变分析。
1.2齿轮齿根弯曲应力分析的进展
1.2.1齿轮齿根弯曲强度分析
轮齿弯曲强度的传统计算方法是按材料力学中的弯曲理论,认为齿轮体刚度较大,齿根为危险剖面,把轮齿看做是在齿根处固定的矩形剖面悬臂梁,后经不断修正,考虑动载系数,齿根应力集中系数和几何系数等因素,用修正的LEWIS公式计算轮齿的弯曲强度[1]。但是,这种传统计算方法的根据是近似的,因为材料力学中所谓的悬臂梁是指剖面尺寸相对于梁的长度小得多的情况,而齿高相对于轮齿剖面来说却很短,齿轮体也未必绝对刚性,因而把轮齿这样一个“短”梁看作悬臂梁,用材料力学的弯曲理论来计算就不精确[2];LEWIS公式基于材料力学等强度悬臂梁假设,不能有效地处理齿根截面突变;由于不计纵向纤维正应力(其适用条件:h/ l≤1/5),应用梁的初等弯曲理论计算轮齿应力,结果出入较大,忽略了轮齿径向载荷的影响[3];此外,齿根过渡圆曲线的形状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弹性是变形固体的基本属性,而“完全弹性”是对弹性体变形的抽象。完全弹性使得物体变形成为一种理想模型,以便作进一步的数学和力学处理。完全弹性是指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材料的应力和应变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这种关系与时间无关,也与变形历史无关。
本课题采用有限元法,基于上节所提出的问题对圆柱齿轮进行二维和三维弯曲应力分析,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和采用的研究手段如下:
1.3.2课题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运用ANSYS软件精确建立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模型。
2、分析齿根弯曲应力并与按国标(GB3480-83)渐开线圆柱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都用有限元法研究齿轮齿根应力和轮齿变形,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但很多文献[2、6-11]只对二维模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研究,而没有对三维齿轮齿根应力进行分析,只是指出三维问题可以简化为二维问题,并没有具体分析二维和三维的区别,即使讨论了三维问题,也只是一笔带过;并且关于如何精确建立实体模型叙述的也不太清楚;有些结论还值得推敲,比如在文献[3]中研究的结果应该是二维应力比三维大,而文献[4]的结果却恰恰相反;纵观所有文献,还没有发现有研究在齿宽方向上齿根弯曲应力的变化规律。
2、精确分析齿根弯曲应力,可以在精确建立齿轮模型的基础上先对整个模型进行整体分析,把分析的结果保存为数据文件,然后在总体分析的基础上取一个子模型进行详细分析,并且对局部应力集中的地方采用细化单元网格方法,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分析精度,而且还可以减少计算量。
3、过渡曲线的形状是由加工齿轮刀具的齿顶圆角的大小决定的,通过改变圆角半径来得到各种过渡曲线,然后运用ANSYS软件对各种过渡曲线算出来的弯曲应力值进行比较分析,进而选出最优的结果。
1.3本课题研究内容
1.3.1齿轮应力分析采用的研究方法
齿根应力可用解析法、光测法、电测法及有限元法等进行研究,但相比之下,有限元法有其独特的优点。解析法把齿轮作为悬臂梁计算齿根应力,而引入一些系数考虑载荷分布的不均匀、应力集中、短悬臂梁等的影响,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精度不高,而且只能算出一些特殊位置的应力。光测法和电测法虽能精确的反应齿根应力,但需制作实物模型。而有限元法在不需实物模型的情况下就能精确的反应齿根应力的分布状态。
3、掌握二维和三维条件下齿根弯曲应力应变分析方法,弯曲应力的影响。
5、单元网格的划分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6、齿根弯曲应力随齿宽方向上的变化规律。
1.3.3拟采用的研究手段
1、在ANSYS中直接建模,不仅操作不方便,而且花费的时间长,用CAD软件导入图形由于数据兼容性的问题,很多时候都不是很理想的,给有限元优化设计带来困难。ANSYS的参数化设计语言(ANSYS Paramelric Design Language,简称APDL)用智能分析的手段为用户提供了复杂模型的建立、加载、求解和数据后处理的功能,同时借助用户界面二次开发语言APDL又可开发出具有专业水准的菜单系统和界面。在该软件基础上编制出齿轮建模的参数化有限元程序,避免相同问题的重复建模,可有效地提高设计效率。
1.2.2齿轮有限元分析
将现代设计方法应用于齿轮设计中不仅可以缩短设计周期、降低成本,而且可以提高齿轮强度,优化齿轮结构,精选齿轮材料。在国外,有限元随着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已成为计算机辅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的出现,为有限元计算向机械分析领域扩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目前,采用有限元分析已广泛应用于机械零件的设计、检测中,并取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4、由于齿廓曲线是由渐开线、过渡曲线和齿根圆连接而成的,连接点处网格划分不合理可能产生计算不准确,因此在其齿根弯曲应力仍然还存在一定的误差。解决的办法,可以计算出齿廓上关键点的位置,然后用一条样条曲线啮合各点。
第二章应力分析方法简介
2.1弹性力学简介
2.1.1弹性力学基本概念
弹性力学,又称弹性理论。作为固体力学学科的一个分支,弹性力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弹性体由于外力载荷或者温度改变,物体内部所产生的位移、变形和应力分布等,为解决工程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作准备,但是并不直接作强度和刚度分析。弹性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完全弹性体,包括构件、板和三维弹性体,比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研究范围更为广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