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_固体废弃物----垃圾填埋场设计

合集下载

垃圾填埋场设计说明书

垃圾填埋场设计说明书

垃圾填埋场设计说明书垃圾填埋场设计说明书1:引言1.1 目的和背景本文档旨在提供垃圾填埋场设计的详细说明,以满足环境保护和垃圾处理的需求。

1.2 术语和缩略语在本文档中,以下术语和缩略语适用:- 垃圾:指待处理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 垃圾填埋场:指用于垃圾填埋和处理的特定地区。

- 固体废弃物管理:指对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等过程的组织和管理。

- 监测:指对垃圾填埋场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以确保环境和公共健康的保护。

2:规划与布局2.1 选址- 所选址应远离居民区和环境敏感区,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2 地形和地质条件- 详细描述所选址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包括土壤类型、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流情况等。

2.3 大小和容量- 根据垃圾处理需求和预测数据,确定填埋场的总面积和容量。

2.4 垃圾分类和处理区域划分- 将填埋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用于垃圾分类和不同处理方法的实施。

3:工程设计3.1 垃圾填埋方法- 详细描述填埋方式,包括开挖、覆盖、压实等步骤。

3.2 排水系统设计- 设计适当的排水系统,以防止雨水渗入填埋区域,并收集和处理排水。

3.3 气体收集与处理系统设计- 设计气体收集系统,以收集并处理填埋产生的有害气体。

3.4 环境保护设施设计- 包括垃圾填埋场围护墙、垃圾污水处理设备和垃圾渗沥液收集系统等。

4:监测和评估4.1 环境监测- 设计环境监测程序,对填埋场周围的土壤、地下水和空气质量进行定期检测。

4.2 填埋场运营评估- 设计填埋场运营评估程序,对填埋场的运营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审核。

5:废物处理计划5.1 废物收集与运输- 设计清理和收集垃圾以及运输到填埋场的系统和程序。

5.2 垃圾分类和处理- 设计分类和处理垃圾的系统和流程,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可降解垃圾的处理方法。

5.3 垃圾填埋场维护- 设计填埋场维护程序,包括垃圾覆盖、压实和维护设施等方面的工作。

6:风险评估和管理6.1 灾害风险评估- 评估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对填埋场的影响,包括地震、洪水等。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D市2000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初步设计专业:班级:姓名:目录引言 3 1 工程概况与设计任务 61。

1工程概况61。

2设计依据及原始资料61。

3 D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设计原则 7 1.4 主要经济指标 8 1。

5 设计方案和主要项目组成 82 填埋场选址1021 场址选择依据 1022 场址选择 10 2。

3 填埋场场址地区、市政区域交通情况 11 2.4 场区自然情况 113 填埋场建设133。

1 填埋坑建设 13 3。

2 填埋场的寿命 19 3.3 填埋场的基地整理和防渗及导、排气设施设计 194 填埋工艺和作业204。

1 填埋工艺 20 4.2 填埋作业方案 21 4。

3 作业制度 21 4.4 填埋工作面和工作平台 21 4。

5 设备选择 235 填埋场的防渗和渗沥液导排处理265.1 填埋场基底防渗 26 5.2泵的计算 376 填埋场气体收集处理4061 填埋气体产量 4062 填埋气体的收集与处置 407辅助设施4371 填埋场主要辅助设施 4372 公用辅助设施 448劳动定员4581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 4582 人员培训 4683 劳动生产力 47 9环境监测4891 环境监测的项目 4892 环境监测的内容及频率 48 9。

3 环境监测井布置 48 9.4 环境监测方法 4810 填埋场环境问题49101 建场期间的环境问题 49 102 填埋场运行期间的环境问题 49 103 封场后的环境问题 4911转运站50111 建转运站的意义和方案 50 112 工艺流程 51 113 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52 114总平面布置 55 115 转运站的技术经济 56结论63 致谢64 参考文献65 附录67摘要本次设计是D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初步设计。

主要内容是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按照城市建设部的相关标准,进行D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场址论证;根据投资最小、效益最大的原则和场址的地形特点,进行填埋坑容积和服务年限的计算;根据场区的土质条件和建设部关于卫生填埋场的防渗标准以及渗沥液产生量,进行了渗沥液收集系统(盲沟)的计算和调节池的设计计算;通过对填埋场气体产生量的计算,设计了竖向导排气体盲沟.此外,还重点进行了D市垃圾转运站的设计.填埋场每日的垃圾处理量为2000t。

(精品)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毕业论文

(精品)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毕业论文

苏北A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艺设计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学校x年x月x号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人口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所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

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早已成为世界上年产垃圾最多的国家,并且垃圾量还以每年9%左右的增长速率继续增加,因此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政府和百姓关注的焦点。

目前垃圾处理主要分为焚烧,卫生填埋和堆肥三种。

由于卫生填埋具有操作简单、投资和运行成本低廉、对垃圾无特殊要求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

本设计根据A市自然地理和经济情况以及各处理方式的比选最终选择卫生填埋法处理该市垃圾。

因为该市垃圾产量大,所以对填埋场进行分区建设,并通过预测未来的垃圾量以及相应的规范选择了符合要求的场地。

随着垃圾填埋时间的增长,会产生一定量的渗滤液和填埋气体,因此需要建设相应的防渗工程和导排系统阻止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并对这些污染物进行处理与利用。

关键词:卫生填埋场;水平防渗;渗滤液处理;填埋气体导排和利用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opulation,living standards and accelerating urbanization,the amount of waste is also increasing.Due to the great population base,China has become the country with the largest annual waste in the world,and the waste continues to increase in the growth of 9%.So the disposal of municipal waste has raised the focus of the government and people.Currently,there are three methods of municipal waste disposal,including incineration,sanitary landfill and composting.Due to sanitary landfill is simpl e ,the costs of investment and operating is not too much and no special requirements for waste,etc,it has become the main method of the disposal of municipal waste.According to economic, natural geographic and the comparison of the three methods,we choose sanitary landfill to dispose the waste in A city finally.Because the amount of waste is large,wo decide to build the landfill separately and choose the most suitable land according to the prediction of waste and design standards.During the degradation of waste,landfill leachate and gas is produced ,so we need to build appropriate seepage engineering and drainage system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from contamination,and try to dispose and use them well.Keywords:sanitary landfill;horizontal seepage;treatment of landfill leachate;use and guide of landfill gas .目录一、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垃圾填埋场毕业实习报告

垃圾填埋场毕业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报告系别:环境与市政工程系专业:环境工程姓名:XXX学号:XXXX指导教师:XXX XXX完成时间:2013.3XXXXXXXX年 X月X 日一、实习目的1、实习目的和意义毕业实习是本专业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所有专业课之后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深入生产一线,把专业课所学内容融入生产一线岗位,实现现场教学,实地学习环境治理工程施工、运行、管理、操作等专业工作,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专业知识,掌握专业工作的基本技能,为从事环境治理工程工作打好基础。

2、实习单位的发展情况平顶山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位于平顶山市是东北部7.5公里平顶山至郏县公路东侧土寨沟村南头道沟内,据市区中心约为20公里,市垃圾填埋场占地15公顷,设计库容292万立方米,设计使用年限22年,一期工程于2009年9月投入运行,每天接纳市区产生的生活垃圾约800立方米,至今已填埋垃圾90多万立方米。

二期续建工程与一期工程毗邻,施工内容包括场地平整、防渗处理、渗滤液排放、地下水导排、导气、填埋库区绿化等,库容量大于一期工程,工期120天,总投资约1800万元。

现配套建设还有渗滤液处理系统,渗滤液处理站(系统)占地约4341平方米,设计规模:120吨/日。

还在建设的有沼气发电项目,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3、实习要求1.收集与毕业设计题目有关的设计资料,为毕业设计作好准备;2.熟悉和掌握工程的设计步骤与方法;3.掌握环保治理设施的维护、运转、管理等岗位的专业技能;4.掌握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5.了解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在科研、技术革新方面的成就和经验,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6.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范围,加深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二、实习内容平顶山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是为现在平顶山唯一的生活垃圾填埋场。

平顶山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位于平顶山市是东北部7.5公里平顶山至郏县公路东侧土寨沟村南头道沟内,据市区中心约为20公里,市垃圾填埋场占地15公顷,设计库容292万立方米,设计使用年限22年,一期工程于2009年9月投入运行,每天接纳市区产生的生活垃圾约800立方米,至今已填埋垃圾90多万立方米。

某山谷型卫生填埋场工艺设计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某山谷型卫生填埋场工艺设计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某山谷型卫生填埋场工艺设计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第一部分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许士洪一、课题名称:某山谷型卫生填埋场工艺设计二、设计任务:根据有关部门批准的任务书,拟在某城市新建一座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要求对该填埋场进行工艺设计。

三、工程概况(设计资料):1、设计数据:该城市现有人口数量85万,根据城市规划,至2030年人口约128万,服务年限20年。

我国人均生活垃圾产量约0.8~1.4 kg/(人·d),垃圾容重(压实密度)0.4~0.6t/m3。

填埋场覆土与垃圾体积比为1:3.5。

2、工程建设场地概况本工程建设场址距市中心15km,三面环山,峡谷面积约1km2,地面标高52.0~68.0米。

3、工程水文地质3.1工程地质裸露的地层为棕黄色粉质黏土,渗透系数小于1.0×10-5,厚度为2~3m.。

3.2 水文地质建设场地中含水层主要为黄土层潜水,场地地下水埋深约2~3m,水位年变幅1~2m。

4、气象工程场地属温暖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冬长夏短,春秋温凉典型特征。

四季分明,春季和冬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降雨集中,秋季天气晴朗,日照充足。

气温:年平均气温:13.5℃极端最低气温:-3℃极端最高气温:41℃年平均相对湿度:70~85%降雨:年平均日降水量:6.9mm/d日最大降水量:8.6mm/d日最小降水量:4.2mm/d风:冬季平均风速:2.1m/s夏季平均风速:2.5m/s主导风向:西南最大冻土深度:230mm5、相关规范及标准(1)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2)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 113-2007)四、要求:1、进行该填埋场的方案论证与设计;2、进行填埋场工艺设计(包括库容设计、填埋工艺、防渗系统、导气系统、封场覆盖、渗滤液收集),并写出设计说明书;字数不少于5000 字;3、绘出填埋场流程图,平面图,填埋场场地平整图、填埋场封场图、渗滤液收排及填埋气导排系统图、集气集液系统断面图。

垃圾填埋场设计说明书_secret

垃圾填埋场设计说明书_secret

《固体废物工程》课程设计题目:永福镇垃圾填埋场设计设计时间:2006 年07月14日目录1.概论1.1项目简况 (4)1.2设计依据及主要设计资料 (4)1.2.1设计依据 (4)1.2.2基础资料 (4)1.2.3采用的主要标准和规范 (4)1.3城市概况及自然条件 (5)1.3.1城市概况 (5)1.3.2城市总体规划 (5)1.3.3自然条件 (6)1.4城市环卫设施现状 (7)1.4.1垃圾清运 (7)1.4.2垃圾成分 (7)1.4.3现有垃圾堆放场 (7)1.5建设的必要性 (7)1.5.1存在的主要问题 (7)1.5.2建设的必要性 (8)1.6建设原则及指导思想 (8)2.总体设计 (8)2.1工程规模 (8)2.1.1服务人口及面积 (8)2.1.2垃圾产率 (8)2.1.3垃圾产生量预测 (9)2.1.4工程规模 (9)2.2处理方法选择 (9)2.2.1处理方法简述 (9)2.2.2处理方法选择 (9)2.3场址选择 (9)3.垃圾处理场工程设计 (9)3.1工程内容 (10)3.2卫生填埋场 (11)3.2.1库容及使用年限 (12)3.2.2填埋工艺 (12)3.2.3覆盖材料 (12)3.2.4填埋场主要机械设备 (12)3.2.5防渗工程(水平防渗及垂直防渗) (12)3.2.6渗滤液收集系统及调节池 (13)3.2.7地下水层排 (16)3.2.8填埋气体导排 (17)3.2.9防洪工程设计(截洪沟) (18)3.2.10垃圾坝及截污坝 (19)3.2.11垃圾填埋场终场处理 (19)4.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 (20)4.1环境质量现状 (20)4.2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21)4.3设计执行的环保标准 (21)4.4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21)4.5环境保护措施 (22)4.6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23)4.7生态保护(影响及措施) (23)4.8环境监测 (23)5.设计计算书 (24)5.1总体设计 (25)5.1.1服务人口 (26)5.1.2垃圾产生量 (26)5.2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 (26)5.2.1库容 (26)5.2.2使用年限 (27)5.2.3渗滤液及气体的产生量27 5.2.4渗滤液及气体的收集设备 (28)5.2.5调节池的容积 (29)5.3防洪工程 (29)5.4防渗工程 (35)概论1.1项目简况项目名称:永福垃圾填埋场工程项目业主:永福镇人民政府1.2设计依据及主要设计资料1.2.1设计依据填埋场的设计应符合《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和现行的其他相关的标准,设计前应掌握下列资料:城市用地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场址周围人群活动分布与城区的关系;城市环境卫生规划及垃圾处理规划;地形、地貌及相关地形图;地层结构、岩石及地质构造等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水位深度、流向等场址水文地质资料及利用情况;夏季主导风及风速;降水量、蒸发量等气象背景资料;周围水系流向及用水状况;洪泛周期(年);待填埋处理的垃圾总量和日填埋量;垃圾类型、性质、组成成分;土石料条件,包括取土石料难易、远近和存储总量;交通条件及供水供电条件。

毕业设计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技术

毕业设计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技术

第二章污染物控制技术4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技术4.1 绪论 (3)4.1.1 固体废物的分类 (3)4.1.2 固体废物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4.1.3 固体废物的管理的原则 (4)4.2 固体废物的收集与运输 (4)4.2.1 收集方式与设施 (5)4.2.2 运输设备 (6)4.2.3 垃圾清运系统的管理模式 (6)4.2.4 转运站的设置 (6)4.2.5 危险固体废物的运输 (6)4.3 固体废物的预处理 (8)4.3.1 固体废物的压实 (8)4.3.2 固体废物的破碎 (10)4.3.3 固体废物的分选 (12)4.3.4 固体废物的脱水 (14)4.4 固体废物热处理 (15)4.4.1 热处理技术种类 (16)4.4.2 固体废物焚烧技术 (16)4.4.3 固体废物热解技术 (19)4.5 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 (21)4.5.1 固体废物的堆肥化处理 (22)4.5.2 固体废物的厌氧消化处理 (24)4.6 固体废物的固化处理 (27)4.6.1 概述 (27)4.6.2 固体废物的固化处理 (28)4.6.3 药剂稳定化处理技术 (30)4.7 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 (31)4.7.1 概述 (31)4.7.2 堆存法 (32)4.7.3 土地耕作 (32)4.7.4 深井灌注 (33)4.7.5 海洋处置 (34)4.7.6 土地填埋 (35)4.7.7 卫生填埋 (36)4.8 固体废物的资源化与综合利用 (43)4.8.1 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有效途径 (43)4.8.2 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 (44)4.8.3 矿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 (45)4.8.4 城市垃圾的综合利用 (46)4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技术4.1 绪论4.1.1 固体废物的分类固体废物的种类繁多,性质各异,按来源可分以下六类:(1)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居民家庭、企事业单位、文教机关及各种商业系统,如厨余物、废纸屑、废塑料、废橡胶、玻璃陶瓷碎片、煤渣、废旧家电、办公用品、包装材料等。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例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例

第一部分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题名称:某山谷型卫生填埋场工艺设计二、设计任务:根据有关部门批准的任务书,拟在某城市新建一座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要求对该填埋场进行工艺设计。

三、工程概况(设计资料):1、设计数据:该城市现有人口数量85万,根据城市规划,至2030年人口约128万,服务年限20年。

我国人均生活垃圾产量约0.8~1.4 kg/(人·d),垃圾容重(压实密度)0.4~0.6t/m3。

填埋场覆土与垃圾体积比为1:3.5。

2、工程建设场地概况本工程建设场址距市中心15 km,三面环山,峡谷面积约1 km2,地面标高52.0~68.0 m。

3、工程水文地质3.1工程地质裸露的地层为棕黄色粉质黏土,渗透系数小于1.0×10-5,厚度为2~3 m.。

3.2 水文地质建设场地中含水层主要为黄土层潜水,场地地下水埋深约2~3 m,水位年变幅1~2 m。

4、气象工程场地属温暖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冬长夏短,春秋温凉典型特征。

四季分明,春季和冬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降雨集中,秋季天气晴朗,日照充足。

气温:年平均气温:13.5℃极端最低气温:-3℃极端最高气温:41℃年平均相对湿度:70~85%降雨:年平均日降水量:6.9 mm/d日最大降水量:8.6 mm/d日最小降水量:4.2 mm/d风:冬季平均风速:2.1 m/s夏季平均风速:2.5 m/s主导风向:西南最大冻土深度:230 mm5、相关规范及标准(1)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2)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 113-2007)四、要求:1、进行该填埋场的方案论证与设计;2、进行填埋场工艺设计(包括库容设计、填埋工艺、防渗系统、导气系统、封场覆盖、渗滤液收集),并写出设计说明书;字数不少于5000 字;3、绘出填埋场流程图,平面图,填埋场场地平整图、填埋场封场图、渗滤液收排及填埋气导排系统图、集气集液系统断面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当今社会全球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环境问题。

以北京市为例,据《人民日报》报道:“北京周围已被7000多座垃圾山包围,其中直径50米以上的垃圾场就有5000多座”。

据“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资源利用经验交流会”上发布的信息:“全国垃圾的历史堆存量已多达60多亿吨,侵占土地多达5亿平方米。

全国数百座大小城市,已有2/3的城市被郊区的垃圾山包围。

”由此可见垃圾问题的严重性。

杞县地处豫东平原,是国家水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之一。

近几年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垃圾处理状况滞后于城市发展,处理设施落后于省内许多同等规模的县城。

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自然填坑,未做防渗处理,也没有气体和渗滤液收集、导排设施,不仅对地下水和周边环境造成了影响,还存在安全隐患;二是城郊已有的坑塘都被垃圾填满,目前已经无处可堆填,与城市建设和市容市貌不协调;三是环卫设施不配套,机械化水平低下,影响了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资源利用市容协调地下水污染目录1 工程概述 (2)1.1工程概况 (2)1.2 设计原则与范围 (2)1.3 设计依据 (3)2 基础资料 (4)2.1 城市概况 (4)2.2 自然条件 (5)3 垃圾量预测 (7)4 场址概况 (8)5 总图布置 (11)5.1 设计内容 (11)5.2 设计原则 (12)5.3 场区布置方案及特点 (12)5.4竖向布置 (13)5.5道路运输 (15)5.6 绿化工程 (15)6 卫生填埋库区工程 (16)6.1 填埋库容及使用年限 (16)6.2 防渗工程 (17)6.3 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 (22)6.4 填埋气体收集导排及利用 (23)6.5 防洪系统 (25)6.6 垃圾坝的设计 (27)6.7监测井 (29)6.8 填埋工艺 (30)6.9 填埋作业设备选择 (30)6.10 封场工程 (32)7 渗沥液处理工程 (34)7.1 处理工艺 (34)7.2 主要处理设备 (41)8 环境保护与监测 (44)8.1 设计依据 (44)8.2 环境污染来源及污染物分析 (44)8.3 环境监测 (45)9 工程效益分析 (48)10 附图 (49)致谢 (50)附录 (50)参考文献 (51)1 工程概述1.1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杞县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 项目场址:杞县城关镇东关村(东2公里处)* 总用地:168亩* 总库容:约179.4136万立方米* 处理规模:平均157吨/日* 服务年限:13年* 项目服务范围:杞县城市居民所产生的生活垃圾1.2 设计原则与范围1.编制原则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作为城市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项目,应在贯彻国家垃圾处理技术政策和城市总体规划指导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厂址和处理工艺、严格控制二次污染并防止新的污染产生,使工程的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标准规定。

本项目的编制原则是:1)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城市垃圾处理的法规(条例)和技术标准的同时,结合当地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根据生活垃圾产生情况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对生活垃圾实行安全处置,使之真正达到国家规定的垃圾处理要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总体目标。

2)坚持因地制宜和科学态度,选择合理的技术路线,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上成熟的设备,确保各类设施互相协调,技术切实可行,降低垃圾处理的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提高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处理方案选择原则处理方案选择的原则是:技术成熟,工艺简洁,设备可靠,能适应生活垃圾的特性,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下列因素的影响:1)当地的经济实力和投资能力2)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环境的要求3)各种垃圾处理方法的优缺点4)生活垃圾理化性质及变化趋势5)技术与设备的可靠性和适应性6)对资源再利用的潜力和程度1.3 设计依据*《国家计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 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豫发[2003]9号文件《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 河南省发改委、财政厅、建设厅、环保局豫计收费[2002]1394号文件《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设备》(CJ/T29—91)*《市政工程设计技术管理标准》建设部(93)建城技字第42号*《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2001年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93)*《城市垃圾产生源分类及垃圾排放标准》(CJ/T3033—1996)*国家现行的其他标准和规范2 基础资料2.1 城市概况1.地理位置杞县位于河南省东部。

地理坐标为东经114º36'~114º54',北纬34º13'~34º44'之间。

东邻睢县,西接开封,南邻太康,北依兰考。

西南与通许接壤,东北与民权县为邻,西北距开封市55km,省会郑州市120km。

2.社会环境概况杞县南北长55公里,东西宽32公里,区域总面积1214.8km2,其中耕地83192公顷。

总人口10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6.5万人。

辖城关、高阳、葛岗等8个镇和城郊、宗店、板木、竹林等13个乡,共计568个村委会,1063个自然村。

按《杞县城总体规划》(1995~2010)确定的杞县城性质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中心,以农副产品深加工、纺织、机械、化工等工业为主导,商业贸易综合发展的现代化小城市。

3.经济概况2003年杞县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8.1亿元,较上年增长6.5%;财政收入完成1.02亿元,同比增长4.1%。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21.3亿元、16.2亿元和10.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4.3%、33.7%和2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亿元,同比增长18%;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亿元,同比增长3.7%。

4.交通运输杞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106国道贯穿县城南北,310高速公路和豫04省道横跨东西,北依陇海铁路,东距京九铁路90公里,西至京广铁路和郑州国际机场70公里,交通四通八达,加强了县城与周围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联系。

2.2 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杞县地处黄淮平原,南部地表略有起伏,北部和西部稍有沙丘,东北部有黄河故道遗汊数条,其他为平原。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平均坡降在1/5000~1/7000之间,海拔高度平均58m。

土质淤地占24%,主要分布在淤泥河两岸及圉镇东部和南部;沙地占10.4%,主要分布在县境北部和东北部边缘地区;清河地占36%,两河土地占29.6%,多分布在惠济河两岸及付集、圉镇以北,在各类土壤面积中含盐碱者占9%。

2.地震与地震裂度按全国地震区域划分,杞县属六级地震烈度区,从历史地震发生情况看(据杞县志所载的有关地震记录),杞县无强大地震,多数为无感地震,且发震的频率小,震中在杞县境内的无详细记载。

3.水文与水资源1)表径流与河流杞县境内及过境河渠共135条,总长1200余公里,河网密度0.427/平方公里,径流总量6900立方米。

属淮河水系。

主要河渠有4大干流,22条支流,23条分支,共49条。

分4个水系,分别为惠济河水系、铁底河水系、涡河故道和大堰沟水系。

人工灌溉(灌淤)渠4条,即跃进干渠、惠南干渠(含东、西两支)、东风干渠(含一、二干)和兰杞干渠。

其中较大的有惠济河、淤泥河、铁底河。

上述河流除惠济河、淤泥河为常年性河流外,其他属于季节性河流。

2)地下水杞县处于黄河冲积平原扇的前沿,地下水丰富。

全县地下水总量7.65亿立方米,可利用量1.78亿立方米,分布差异较大。

地下水来源为大气降水补给及引黄灌溉水源补给,通过包含带的粉质砂土的孔隙和裂隙直接补给地下水。

地下水流向为西北向东南,基本上和地形倾斜一致,水力坡降为1/5000左右。

目前全县地下水埋深为2~4米,局部地下水埋深1~2米。

5.气候条件杞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春季多风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多阴雨、冬季寒冷少雨雪。

3 垃圾量预测据调查2012年城区日产居民生活垃圾83吨,人均1.28公斤。

设计服务人口为10万人,平均垃圾产量1.28kg/d,人口增长率5%,服务年限为13年。

垃圾清运率每年均为100%。

4 场址概况1.填埋场类型经现场踏勘和分析,可研依椐杞县的自然条件及场址比选结果,推荐场址为山谷型填埋场。

2.填埋场等级划分与规模确定“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规定:垃圾卫生填埋场根据建设规模(总库容)和日处理能力两种方式进行分类与分级。

按填埋场建设规模划分:Ⅰ类总库容1200万m3以上Ⅱ类总库容500万m3~1200万m3Ⅲ类总库容200万m3~500万m3Ⅳ类总库容100万m3~300万m3按日处理能力划分:Ⅰ级日处理量1200t/d以上Ⅱ级日处理量500 t/d~1200t/dⅢ级日处理量200t/d~500 t/dⅣ级日处理量200t/d以下根据杞县城市居民生活垃圾产量和场址库容,项目为Ⅳ类Ⅳ级处理场规模。

3.填埋场选址条件场址选择是项目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规定,场址选择由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建设、规划、环保、环卫、国土资源、水利、卫生监督、地质勘察等有关部门和专业设计单位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

选址条件是: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要求;2)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土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3)库容应保证填埋场使用年限在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8年;4)交通方便,运距合理;5)人口密度、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均较低;6)位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环境保护目标区域的地下水流向下游地区及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7)场址距大、中城市规划建成区应大于5公里,距小城市规划建成区应大于2公里。

4.场址比选与场址确定预选场址基本条件对比天然防渗能力不能满足“标准”规定的10-7cm/s的要求。

同场址1。

对比结论条件具备且较好。

条件具备,但离惠济河(属淮河支流)较近,不适宜建填埋场。

依据两个场址对比分析结果,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我们认为:场址1优于场址2,作为填埋场主要条件具备且较好,因此,我们选择场址1为项目场址。

5 总图布置5.1 设计内容项目为杞县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以消纳和处理杞县城市生活垃圾、保护城市环境为根本目的。

因此,处理方案和场址选择是项目的重点,并同时对处理方案及场址的环境影响以及投资效益进行分析论证,其内容主要包括:*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场址比选、确定与评价* 建设规模的确定* 处理方案选择* 工艺设计* 总平面图布置* 配套设施与设备配置* 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财务及经济分析* 投资估算5.2 设计原则(1)满足有关规划及生产工艺要求,合理布局,为各准也设计、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