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废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垃圾填埋场设计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设计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垃圾填埋场的设计原理、方法和过程,掌握垃圾填埋场的选址、 layout 设计、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垃圾填埋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掌握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原则和方法;(3)熟悉垃圾填埋场的 layout 设计要求和步骤;(4)了解垃圾填埋场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措施。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垃圾填埋场进行选址和 layout 设计;(2)能够分析垃圾填埋场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垃圾填埋场设计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使学生了解垃圾填埋场设计中的安全生产要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垃圾填埋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原则和方法;3.垃圾填埋场的 layout 设计要求和步骤;4.垃圾填埋场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措施。

教学过程中,将结合教材和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垃圾填埋场设计的基础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垃圾填埋场设计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实验法:进行垃圾填埋场设计模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课程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实用的垃圾填埋场设计教材作为主教材;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演示文稿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课程内容;4.实验设备:配置垃圾填埋场设计模拟实验所需的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固体废弃物课程设计填埋场

固体废弃物课程设计填埋场

固体废弃物课程设计填埋场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固体废弃物的概念、分类及处理方法,特别是填埋场的运作原理和环境影响。

2. 学生能够掌握填埋场的设计原则、操作流程及安全标准,了解相关环保法规。

3. 学生能够描述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填埋场对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的途径。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填埋场在实际运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化版的填埋场模型,展示其对填埋场运作原理的理解。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评估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认识到合理处理固体废弃物的重要性。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小组中分享观点、倾听他人意见。

3. 培养学生主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其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环境科学领域,结合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课程内容将注重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教学要求: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同时,注重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弃物基本概念:介绍固体废弃物的定义、分类及其环境影响。

- 教材章节:第一章“固体废弃物管理概述”2. 填埋场运作原理:讲解填埋场的选址、设计原则、操作流程及安全标准。

- 教材章节:第二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技术”3. 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填埋场对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的途径及防治措施。

- 教材章节:第三章“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的环境影响”4. 填埋场设计与模型制作:学习填埋场设计原则,分组设计简化版填埋场模型。

- 教材章节:第二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技术”5. 环保法规与废弃物处理:了解我国固体废弃物管理相关法规,探讨法规对填埋场的影响。

某市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某市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某市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垃圾填埋场的概念、组成及运作原理;2. 学生掌握垃圾的分类方法,了解各类垃圾的处理方式;3. 学生了解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保政策在垃圾处理方面的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垃圾进行正确分类,提高环保意识;2.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关注垃圾处理问题,自觉参与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2. 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意见,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3. 学生认识到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激发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教育课程,结合地理、科学等学科知识,通过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垃圾填埋场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对环保问题有一定了解,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深化。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达成课程目标,实现学习成果的分解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垃圾填埋场基础知识:垃圾填埋场的定义、分类、组成及运作原理,垃圾处理的相关环保政策。

教材章节:《环境科学》第五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第一节“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

2. 垃圾分类与处理:垃圾的分类方法,各类垃圾的处理方式,垃圾分类的意义和作用。

教材章节:《环境科学》第五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第二节“固体废物的分类与处理”。

3. 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垃圾填埋场对土壤、水源、大气的影响,以及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教材章节:《环境科学》第五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第三节“固体废物处理的环境影响”。

4. 实地考察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垃圾填埋场,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案例,了解垃圾处理现状和问题。

垃圾填埋场的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的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垃圾填埋场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工作原理及对环境的影响。

2. 学生能够描述垃圾填埋场处理垃圾的过程,了解不同类型垃圾的处理方式。

3. 学生能够掌握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垃圾填埋场在环保中的作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垃圾填埋场的信息,提升信息处理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垃圾填埋场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垃圾填埋场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2. 学生能够关注垃圾处理问题,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培养社会责任感。

3. 学生能够从垃圾填埋场的课程学习中,认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作用,增强科技创新意识。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垃圾填埋场相关知识,还能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垃圾填埋场概述- 垃圾分类与处理方法- 垃圾填埋场定义及其作用2. 垃圾填埋场工作原理- 垃圾填埋场结构及设施- 垃圾填埋过程及操作步骤3. 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 污染物来源及传播途径- 生态影响及人体健康危害4. 垃圾处理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技术- 垃圾填埋场优化与改进措施5. 环保意识与行动- 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垃圾减量与资源利用的实际案例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第一课时:垃圾填埋场概述、垃圾分类与处理方法第二课时:垃圾填埋场工作原理、结构及设施第三课时: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第四课时:垃圾处理新技术与发展趋势第五课时:环保意识与行动,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课程目标,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垃圾填埋场相关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垃圾填埋场固废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固废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固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垃圾填埋场的基本概念,掌握固体废物处理及填埋的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垃圾填埋场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了解相关环保政策及法规。

3. 学生能够描述垃圾填埋场固废处理的技术方法及其优缺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垃圾填埋场固废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学会如何评估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固废处理方案,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增强环保意识,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垃圾填埋场固废处理问题的紧迫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 学生通过学习,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究、合作学习的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领域的一门实践性课程,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固体废物处理的基本知识。

学生特点:针对初中年级学生,课程内容需生动有趣,易于理解,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垃圾填埋场概述:介绍垃圾填埋场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 教材章节: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第一章2. 固废处理原理:讲解垃圾填埋场固废处理的原理、技术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教材章节: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第二章3. 环境影响评估:分析垃圾填埋场对周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介绍环境影响评估的方法。

- 教材章节:环境影响评价第三章4. 环保法规与政策:解读我国垃圾填埋场固废处理相关环保政策及法规。

- 教材章节:环保法规与政策第四章5. 固废处理技术改进:探讨现有垃圾填埋场固废处理技术的优缺点,介绍改进措施及发展趋势。

固废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固废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固废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Content前言 (1)1、绪论 (3)1.1生活垃圾概述 (3)1.2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 (4)2、工程概况 (5)2.1工艺选择 (5)2.2项目设计原始资料 (6)2.3项目设计要求 (8)3、填埋场的选址 (8)3.1场址禁设地区 (8)3.2选址条件 (9)3.3场址比选与场址确定 (9)3.4地址的选定与所需的容积 (10)4.填埋场的地基与防渗 (12)4.1防渗工程 (12)4.2水平防渗 (12)4.3垂直防渗 (16)5. 渗滤液的产生及收集处理 (18)5.1垃圾渗滤液概念和来源 (18)5.2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 (18)5.3渗滤液收集系统 (19)5.4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19)5.5工艺选择 (21)6、填埋气体收集导排及利用 (21)6.1填埋场封场系统设计 (21)7、填埋作业设备选择 (22)7.1推土摊铺设备的选择 (22)7.2压实设备的选择 (22)7.3取土设备的选择 (23)7.4喷药和洒水设备的原则 (23)7.5其他设备的选择 (23)8、封场工程 (24)8.1填埋场的封场系统设计 (24)8.2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回用 (25)9、环境保护与检测 (26)附图 (27)前言一、设计目的进一步加强对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的认识,通过工程设计训练,强化课堂知识,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1、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和总体设计(填埋区库区场底工艺平面布置图、库区堆填规划平面布置图);2、填埋场防渗系统设计(包括场底防渗结构布置图、库底与边坡防渗结构布置图、边坡锚固平台处防渗结构布置图、库区周边锚固沟处防渗结构布置图,封场);3、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设计(包括工艺流程选择、主要构筑物尺寸、主要设备选型)。

三、设计条件1、设计题目:阳江市600吨/天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主体设计2、原始数据及操作条件要求:规划用地总面积247400平方米,填埋高度45米。

垃圾填埋场设计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设计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垃圾填埋场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垃圾填埋场设计中涉及的环境保护、土建工程、防渗系统等关键知识。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垃圾处理政策及垃圾填埋场相关法规。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垃圾填埋场设计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垃圾填埋场设计方案的制定,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软件,绘制垃圾填埋场平面图和剖面图,提高空间想象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垃圾填埋场设计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2. 学生能够关注垃圾处理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工程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地理与环境保护学科实践课程,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对垃圾处理问题的关注和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程目标分解,使学生在完成具体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垃圾填埋场概述- 垃圾分类与处理方法- 垃圾填埋场的作用与意义- 垃圾填埋场的发展历程2. 垃圾填埋场设计原理- 填埋场选址与环境影响评估- 填埋场防渗系统设计- 填埋场气体收集与处理系统- 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排放3. 垃圾填埋场设计与施工- 填埋场设计流程与规范- 填埋场土建工程设计要点- 填埋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4. 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与管理- 环境监测项目与方法- 填埋场运营与管理要点- 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措施5. 我国垃圾处理政策与法规- 垃圾处理政策概述- 填埋场相关法规与标准- 政策对垃圾填埋场设计的影响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垃圾填埋场概述第二课时:垃圾填埋场设计原理(上)第三课时:垃圾填埋场设计原理(下)第四课时:垃圾填埋场设计与施工第五课时: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与管理第六课时:我国垃圾处理政策与法规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本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垃圾填埋场设计相关知识。

固废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报告书

固废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报告书

Content刖言 (1)1、绪论 (3)1.1生活垃圾概述 (3)1.2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 (4)2、工程概况 (5)2.1工艺选择 (5)2.2 项目设计原始资料62.3 项目设计要求83、填埋场的选址8 3.1 场址禁设地区8 3.2 选址条件9 3.3 场址比选与场址确定93.4 地址的选定与所需的容积104、填埋场的地基与防渗124.1 防渗工程12 4.2 水平防渗124.3 垂直防渗165、渗滤液的产生及收集处理18 5.1 垃圾渗滤液概念和来源18 5.2 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185.3渗滤液收集系统 (19)5.4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19)5.5工艺选择 (21)6、填埋气体收集导排及利用 (21)6.1填埋场封场系统设计 (21)7、填埋作业设备选择 (22)7.1推土摊铺设备的选择 (22)7.2压实设备的选择 (22)7.3 取土设备的选择23 7.4 喷药和洒水设备的原则237.5 其他设备的选择238、封场工程24 8.1 填埋场的封场系统设计248.2 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回用259、环境保护与检测26附图27、八、-前言一、设计目的进一步加强对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的认识,通过工程设计训练,强化课堂知识,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1、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和总体设计(填埋区库区场底工艺平面布置图、库区堆填规划平面布置图);2、填埋场防渗系统设计(包括场底防渗结构布置图、库底与边坡防渗结构布置图、边坡锚固平台处防渗结构布置图、库区周边锚固沟处防渗结构布置图,封场);3、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设计(包括工艺流程选择、主要构筑物尺寸、主要设备选型)。

三、设计条件1、设计题目:阳江市600 吨/ 天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主体设计2、原始数据及操作条件要求:规划用地总面积247400 平方米,填埋高度45 米。

四、主要工作内容1、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和总体设计;2、填埋场防渗系统设计;3、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设计;4、绘制符合规范的工程图;5、编制课程设计说明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ntent前言 (1)1、绪论 (3)1.1生活垃圾概述 (3)1.2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 (4)2、工程概况 (5)2.1工艺选择 (5)2.2项目设计原始资料 (6)2.3项目设计要求 (8)3、填埋场的选址 (8)3.1场址禁设地区 (8)3.2选址条件 (9)3.3场址比选与场址确定 (9)3.4地址的选定与所需的容积 (10)4.填埋场的地基与防渗 (12)4.1防渗工程 (12)4.2水平防渗 (12)4.3垂直防渗 (16)5. 渗滤液的产生及收集处理 (18)5.1垃圾渗滤液概念和来源 (18)5.2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 (18)5.3渗滤液收集系统 (19)5.4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19)5.5工艺选择 (21)6、填埋气体收集导排及利用 (21)6.1填埋场封场系统设计 (21)7、填埋作业设备选择 (22)7.1推土摊铺设备的选择 (22)7.2压实设备的选择 (22)7.3取土设备的选择 (23)7.4喷药和洒水设备的原则 (23)7.5其他设备的选择 (23)8、封场工程 (24)8.1填埋场的封场系统设计 (24)8.2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回用 (25)9、环境保护与检测 (26)附图 (27)前言一、设计目的进一步加强对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的认识,通过工程设计训练,强化课堂知识,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1、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和总体设计(填埋区库区场底工艺平面布置图、库区堆填规划平面布置图);2、填埋场防渗系统设计(包括场底防渗结构布置图、库底与边坡防渗结构布置图、边坡锚固平台处防渗结构布置图、库区周边锚固沟处防渗结构布置图,封场);3、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设计(包括工艺流程选择、主要构筑物尺寸、主要设备选型)。

三、设计条件1、设计题目:阳江市600吨/天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主体设计2、原始数据及操作条件要求:规划用地总面积247400平方米,填埋高度45米。

四、主要工作内容1、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和总体设计;2、填埋场防渗系统设计;3、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设计;4、绘制符合规范的工程图;5、编制课程设计说明书。

五、主要图件1、填埋区库区场底工艺平面布置图、库区堆填规划平面布置图;2、场底防渗结构布置图、库底与边坡防渗结构布置图、边坡锚固平台处防渗结构布置图、库区周边锚固沟处防渗结构布置图、封场。

六、主要参考资料1、《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2、《污水处理厂设计与运行》3、《给水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4、《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5、《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6、《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7、《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01)1、绪论1.1生活垃圾概述1.1.1生活垃圾的定义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亦称城市固体废物,是由城市居民家庭、城市商业、餐饮业、旅馆业、旅游业、服务业,以及市政环卫系统、城市交通运输、文教机关团体、行政事业、工矿企业等单位所排出的固体废物。

其主要组成为:厨余物、废纸屑、废塑料、废橡胶制品、废编织物、废金属、玻璃陶瓷碎片、庭院废物、废旧家用电器、废旧家具器皿、废旧办公用品、废日杂用品、废建筑材料、给水排水污泥等。

1.1.1生活垃圾的危害固体废物,特别是有害固体废物,如处理、处置不当,其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环境介质——大气、土壤、地表或地下水体进入生态系统形成污染,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破坏生态环境,导致不可逆生态变化。

(1)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不加利用,任意露天堆放,不但占用一定的土地,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而且如填埋处理不当,不进行严密的场地工程处理和填埋后的科学管理,容易污染土壤环境。

(2)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可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或随风迁徙落入水体,从而将有害物质带入水体,杀死水中生物,污染人类饮用水水源,危害人体健康;固体废物产生的渗滤液危害很大,它可进入土壤污染地下水,或直接流入河流、湖泊或海洋,造成水资源的水质型短缺。

(3)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方的固体废物中的细微颗粒、粉尘等可随风飞扬,进入大气并扩散到很远的地方;一些有机固体废物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还可发生生物降解,释放出沼气,在一定程度上消耗其上层空间的氧气,使植物衰败;有毒有害废物还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气体,扩散到大气中危害人体健康。

1.2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1.2.1焚烧焚烧法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即以一定量的过剩空气与被处理的有机废物在焚烧炉内进行氧化燃烧反应,废物中有还有毒物质在800——1200℃的高温下氧化、热解而被破坏,是一种可同时实现废物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处理技术。

1.2.2堆肥堆废化是在控制条件下,利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促进来源于生物的有机废物发生生物稳定作用,使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的生物化学过程。

堆肥化系统的分类:按温度分为中温堆肥和高温堆肥;按技术分为露天堆肥和机械密封堆肥。

1.2.3卫生填埋卫生填埋是“利用工程手段,采取有效技术措施,防止渗滤液及有害气体对水体和大气的污染,并将垃圾压实减容至最小,填埋占地面积也最小。

在每天操作结束或每隔一定时间用土覆盖,使整个过程对公共安全及环境均无危害”的一种土地处理垃圾方法。

固体废物填埋场的构筑方式和填埋方式与地形地貌有关,可分为山谷型填埋和平地型填埋方式。

平地型填埋又可分为地上式、地下式和半地下式。

山谷型填埋场(图1)地上式填埋场(图2)半地上半地下式填埋场(图3)2、工程概况2.1工艺选择目前国内外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主要有:焚烧法、填埋法、高温堆肥和热解法四种,其中焚烧、填埋和高温堆肥是最常使用且已形成工业化生产的垃圾处理方法。

热解方法的应用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在国外也仅有几个国家利用热解法处理垃圾,因此在对阳江市集中处理场处理工艺进行选择研究时,主要针对填埋、焚烧和高温堆肥三种比较成熟技术而言。

不同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比较分析见表9-8。

比较项目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综合处理投资最低,18-27万元/吨(单层合成衬底,压实机引进) 约50-70万元/吨(发电上网,国产化率50%)约25-36万元/吨(制有机复合肥,国产化率60%)约40万元/吨运行费用(计35-55元/吨90-200元/吨50-80元/吨80-200元/吨采用无害化填埋技术进行安全处置,加强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和污染控制及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

2.2项目设计原始资料2.2.1生活垃圾产量预测由于城镇生活垃圾与人口数量、生活水平密切关系,因此本规划采用城镇人口与人均垃圾产生量系数来预测规划年垃圾的产生量。

根据抽样调查与选点详细调查的结果以及阳江市的实际情况,分别确定阳江市各区县的人均垃圾排放系数如表9-4,并据此估算出阳江市生活垃圾现状及规划年排放量,如表9-5所示。

表9-4 规划期间阳江市人均垃圾产生系数(单位:kg/d)表9-5 阳江市生活垃圾现状及预测产生量该城市2014年常住人口255万人,现建设一期工程,服务人口为66.6万人,人均垃圾系数为0.9Kg/d,垃圾产量为600吨/天,垃圾压实密度600kg/m3,垃圾场服务年限为10~20年。

2.2.2气象资料阳江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常年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热。

气温全市2005年日照时数为1657时,平均气温22.3℃,极端最高气温为38.3℃,极端最低气温为3.7℃。

全年无霜期为350天,偶有低温霜冻。

风速、风向全市年均风速为2.43米/秒,瞬时最大风速达33米/秒。

季风明显,夏季主导风向为南风和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由于地处粤西沿海,所以台风活动极为频繁。

据阳江气象站统计资料,1960年以来,影响阳江市的风力达6级以上的台风有97次,平均每年2.2次;其中登陆的台风有26次,年均0.58次。

台风是阳江市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降雨量全市2002年降雨量为2967.3毫米,月最大降雨量是9月份,为841.8毫米,月最小降雨量是2月份,为12.0毫米。

阳江市降雨有三大特点:一是地区雨量分布不均,变幅梯度以高区(2500毫米)向南部沿海(1800毫米)和北部地区(1500毫米)递减,且年际变化大。

二是年内降雨变化大,全年的降雨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

4~9月的汛期降雨量占全年的84~86%,而10月至次年3月仅占年降雨量的14~16%。

三是单次降雨量大,是广东省最大暴雨中心之一。

蒸发量全市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为102.4千卡/平方厘米。

但蒸发量时空差异较大,平原地区一般较山区大。

阳春站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881毫米,冬季为512毫米,占多年平均蒸发量的40%。

荆山站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52毫米,冬季占多年平均蒸发量的38.3%。

阳江站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912毫米,冬季为841毫米,占多年平均蒸发量的44%。

2.2.3场址概况填埋场库区周围汇水面积0.6km2。

场底表土厚度0.5~4.6m不等,平均2.2m。

土壤渗透系数为6.0×10-4m/s。

场址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0.8m。

距离填埋场5km处有城市污水处理场,紧挨填埋场有水、电源及公路。

2.3项目设计要求(1)总体要求按照设计任务合理选择设计方案,工艺流程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设计概念清楚、参数选择恰当、计算正确,说明书简明扼要、文字流畅、论点明确;图纸表达正确、符合制图规范;图面整洁、布局合理、图中线型和尺寸标注符合要求;整个设计过程严格遵照相关标准。

(2)设计说明书要求内容完整、阐述清楚、计算准确、文理通顺,提倡用计算机解决复杂计算问题。

设计说明书要求8000字以上,使用A4纸。

内容包括目录、前言、正文、计算书、设计计算框图、小结及参考文献等。

设计说明书中应当设计的依据及指导思想;设计方案的确定及具体技术指标的选用原则和技术要求的说明(3)设计计算书包括填埋场总容量、填埋总量计算;垃圾填埋工艺流程及填埋作业程序确定;填埋场主体工程工艺设计计算;主体设施的工艺参数计算及主要尺寸的确定等;配套工程及辅助设施和设备的计算与工艺布置。

(4)设计图纸包括垃圾填埋场平面布置图、处理工艺图及主要构筑物结构图。

3.填埋场的选址3.1场址禁设地区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规定,填埋场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1)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2)洪泛区和泄洪道;3)填埋库区与处理区边界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500米以内的地区;4)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河流和湖泊50米以内的地区;5)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民用机场3公里以内的地区;6)活动的坍塌地带,尚未开采的地下蕴矿区、灰岩坑及溶岩洞区;7)珍贵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地方自然保护区;8)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生物学研究考察区;9)军事要地、基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