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垃圾填埋场与封场生态修复技术设计方案
XX垃圾填埋场及封场生态修复技术方案

XX县垃圾填埋场及封场生态修复技术方案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1)一、XX县概况. (1)二、地理位置与气候 (1)三、行政区划 (2)四、项目背景 (3)第二章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一、填埋场概况 (5)二、现状问题分析 (8)三、项目建设必要性 (9)第三章填埋场封场及生态修复编制依据及规范 (10)一、编制目的 (10)二、设计依据 (10)二、设计标准和规范 (10)三、设计原则 (11)第四章填埋场封场工艺方案比选 (13)一、填埋场封场工艺方案介绍 (13)二、填埋场封场方案比选对照表 (16)三、填埋场封场方案比选对照表 (18)第五章垃圾堆放场封场及生态修复综合技术方案 (21)一、堆放场面层垃圾分选处置 (22)II二、填埋场可燃性垃圾外运及处置方案 (31)三、填埋场垃圾挡坝的建设 (33)四、填埋场整体封场及生态修复 (36)五、生态修复后的植被的管养及维护 (42)六、封场后垃圾渗滤液处置提升改造 (47)七、填埋场填埋气收集及处理系统建设 (52)八、填埋场封场后环保监测方案 (54)第六章工程投资费用估算 (58)一、填埋场垃圾分选处理费用. (58)二、可燃类垃圾外运及处置费用 (62)三、填埋场封场建设费用(包含垃圾坝建设、填埋场封场、渗滤液处理站提标改造、开方燃炬系统) (66)四、填埋场封场及生态修复总费用 (68)五、后期运营管养费用(渗滤液处理、绿化管养、环境监测) .. 69 第七章项目实施与管理 (72)I I第一章项目概况一、XX县概况XX县是福建省福州下辖县,是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第一批沿海开放县,“中国橄榄之乡”和福建省著名侨乡,素称“八闽首邑”。
1913 年由闽县和侯官县合并而成。
位于福建省福州西南侧,总面积2136 平方公里,通行闽东方言福州话。
县内著名景点有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昙石山文化遗址、雪峰寺、马岚山、十八重溪风景区等。
垃圾填埋生态修复施工方案

垃圾填埋生态修复施工方案1. 概述垃圾填埋场是一种常见的垃圾处理方式,但长期以来,垃圾填埋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修复并改善垃圾填埋场的生态环境,实施垃圾填埋生态修复施工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个综合的垃圾填埋生态修复施工方案,旨在恢复填埋场的生态平衡,并加强环境保护。
2.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正式开始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2.1 环境评估进行垃圾填埋生态修复施工前,必须进行全面的环境评估。
这包括填埋场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状况、植被状况、气象条件等。
通过环境评估,可以全面了解填埋场的现状,为后续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2 施工方案设计根据环境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包括土壤修复、植被恢复、地下水治理等内容。
确保施工方案科学、可行,并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3. 施工过程垃圾填埋生态修复的施工过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3.1 土壤修复垃圾填埋场土壤通常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有毒物质。
为了修复土壤,必须先进行土壤改良和污染物的分解。
常用的修复方法包括堆肥处理、生物降解、土壤氧化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降低土壤中有毒物质的含量,并改善土壤的质地和肥力。
3.2 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垃圾填埋生态修复的关键步骤。
通过种植不同的植物,可以改善填埋场的生态环境,并提供生态系统服务。
在选择植物时,需要考虑其适应性、耐盐碱性和抗污染能力等因素。
常用的菜地植物、草坪草和造林树种等都可以用于填埋场的植被恢复。
3.3 地下水治理垃圾填埋场的地下水往往会受到严重的污染。
为了修复地下水,可以采用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化学修复等方法。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地下水的监测,以确保修复效果的达到预期。
4. 监测和评估在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周期性的监测和评估,以评估修复效果的好坏。
监测内容包括土壤质地、植被覆盖度、地下水质量等指标。
根据监测结果,可以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修复效果。
5. 结论垃圾填埋生态修复施工方案旨在恢复和改善填埋场的生态环境。
填埋场修复治理方案

填埋场修复治理方案1. 概述填埋场是一种常见的废物处理方式,但其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环境污染和健康风险。
为了解决填埋场的问题,制定填埋场修复治理方案是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填埋场修复治理方案,以减轻环境污染并提高填埋场周边地区的居民生活质量。
2. 修复目标填埋场修复治理的目标是降低填埋场对环境和健康的负面影响。
具体而言,修复目标包括:•降低填埋场渗滤液的污染物浓度;•防止渗漏和挥发的有害气体对空气的污染;•提高周边地下水的水质;•降低填埋场气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确保填埋场周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 修复措施为了实现填埋场修复治理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修复措施。
3.1 垃圾分类和减量垃圾分类和减量是解决填埋场问题的首要步骤。
通过强制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和减少不可降解垃圾的产生量,可以减少填埋场的负荷,延长其寿命,并降低渗滤液和有害气体生成的量。
3.2 渗滤液处理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为了降低渗滤液的污染物浓度,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处理:•建立渗滤液收集系统,合理收集并集中处理渗滤液;•采用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的方法,降解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运用膜过滤和离子交换等技术,去除渗滤液中的悬浮物和离子。
3.3 有害气体控制填埋场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带来风险。
为了控制和减少有害气体的释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安装和维护适当的有害气体收集系统,将有害气体收集到处理设备中;•运用活性炭吸附和生物滤床等技术,去除有害气体中的无机物和有机物;•执行控制措施,如覆盖填埋区域以减少有害气体扩散;•加强排放监测,确保符合环保标准。
3.4 地下水保护填埋场对地下水的污染是一个关键问题。
为了保护和提高周边地下水的水质,可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地下水监测系统,定期监测地下水的水质和水平;•安装渗漏液收集系统,防止渗滤液进入地下水;•修复和加固填埋场周围的防渗壁,防止污染物的迁移;•建立人工湿地和生物修复区,利用植物和微生物降解地下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
垃圾填埋场封场设计封场后维护及补救措施

垃圾填埋场封场设计封场后维护及补救措施垃圾填埋场是一种常见的废弃物处理方式,但它也存在着一系列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垃圾填埋场在封场前需要进行设计和优化,同时封场后还需要进行维护和补救措施。
以下将详细介绍垃圾填埋场封场设计、封场后维护及补救措施。
一、垃圾填埋场封场设计1.隔水层设计:为了阻止下渗的污染物进入地下水,应在垃圾填埋场下方设计一层隔水层,可以使用专用防渗膜或者混凝土等材料。
隔水层的设计要保证其完整性和稳定性,以确保其有效地隔离垃圾渗出物。
2.排水系统设计:填埋场内部应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用于收集降水和渗漏水,并进行处理。
排水系统应设有合适的泄洪能力,以应对不同的降水情况。
3.垃圾覆盖层设计:封场前需要对垃圾进行覆盖,以减少气味和噪音的扩散,防止垃圾的二次污染。
覆盖层的设计要考虑覆盖材料的选择、厚度及覆盖频率等因素,以保证其有效性。
二、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维护1.渗滤液处理:填埋场中产生的渗滤液是一种含有有机和无机物质的废水,需要进行处理和排放。
封场后需要建立完善的渗滤液排放系统,并定期进行监测和处理。
2.气体控制:填埋场会产生大量的有机气体,如甲烷等。
封场后需要建立有效的气体管控系统,以防止气体对周围环境和人员产生危害。
3.植被恢复:封场后需要进行植被恢复工作,通过植物的生长来稳定土壤和保持生态平衡。
植被种植应根据土壤特性和降雨情况进行选择,并定期进行养护。
4.监测和评估:封场后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工作,以确保填埋场的环境质量达到要求。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地下水、表土、气体等方面的监测。
三、垃圾填埋场封场后补救措施封场后的垃圾填埋场可能出现一些环境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来解决。
常见的垃圾填埋场补救措施包括:1.渗滤液收集和处理:如果填埋场渗滤液排放超标或泄漏,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收集和处理,以防止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2.气体控制和治理:如果填埋场气体控制系统失效或甲烷浓度超标,应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包括安装气体收集系统、燃烧或利用气体等。
XX垃圾填埋场施工方案

目录1、投标依据 (1)2、工程概况 (1)3、质量、安全、工期目标 (9)4、施工部署 (10)4.1资源配置 (10)4.2施工技术准备 (13)4.3现场临时用水 (14)4.4现场临时用电 (14)4.5临时设施 (14)4.6配合比试验 (15)5、施工方案 (15)5.1施工方案的选择 (16)5.2施工程序 (17)5.3施工方法 (17)6、分项工程技术措施 (43)6.1边坡修整与库底平整 (43)6.2盲沟、石笼的施工 (44)6.3防渗工程的施工 (45)6.4坝体工程 (45)6.5调节池的施工 (46)6.6安装工程 (46)7、质量保证措施 (47)7.1HDPE膜焊缝测试规则 (47)7.2管理制度 (48)8、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51)8.1工作目标 (52)8.2安全管理制度 (52)8.3“三宝”安全保护措施 (54)8.4施工用电 (55)8.5中小型机具 (57)8.6防火安全 (57)8.7HDPE膜施工专项安全防护措施 (58)9、保证工程施工工期的措施 (59)10、冬、雨季施工措施 (61)11、文明施工措施 (62)1、投标依据1.1 招标文件;1.2 工程施工图纸;1.3 相关标准、规范、规程;1.4 答疑书;2、工程概况2.1 工程名称:临沧县城市垃圾填埋工程;2.2 建设地点:临沧县县城东北郊老吴山;2.3 设计单位:云南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4 投标单位:云南省城镇建设总公司;2.5 设计规模:本工程设计规模为150t/d。
2.6 填埋高度及使用年限。
填埋高程1570m(标高为假定高程),埋填场容量为175万m3,埋填年限16年。
2.7 填埋工艺2.7.1 埋填方法:采用“单元式”填埋;2.7.2 作业区划分方式:按分区单元式填埋,从垃圾坝处逐级向上填埋,采用分层压实方法进行操作,即平铺垃圾厚0.4m,经压实后再平铺垃圾,由此重复进行,到达每日埋填高度,用杂填土进行每日覆盖。
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方案

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方案一、封场工程前期准备工作1. 环境监测:对填埋场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包括土壤、地下水、大气等各项环境指标,确保填埋场封场工程后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 初步评估:进行填埋场的土壤质量、地下水水质、气味扩散等方面的初步评估,为后续封场工程提供可行性评估依据。
3. 立案审批:提出填埋场封场工程建议书,提交相关部门进行立案审批,获取相应的工程施工许可。
二、封场工程方案设计1. 土地整治:将填埋场表面垃圾进行清理,对填埋场表面进行平整处理,并对表层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杀灭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
2. 环境修复:进行植被植物栽植,恢复填埋场表面的生态环境,提高填埋场的生态恢复能力,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3. 材料回填:将填埋场内未完全分解的有害垃圾进行清理和回填,填埋场内部进行整体填平,确保填埋场处于平整状态。
4. 排放处理:对填埋场内部渗滤液和沼气进行处理,提高处理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 安全措施:在封场工程进行过程中,要确保施工人员安全,采取相应的施工安全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出现意外情况。
三、封场工程施工过程1. 机械施工:利用起重机、推土机等机械设备进行填埋场封场工程的施工,确保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2. 环境监测:施工过程中对填埋场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 沼气处理:在封场工程进行过程中,对填埋场产生的沼气进行处理,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4. 环境修复:在填埋场封场工程进行过程中,着重进行植被植物栽植,恢复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四、封场工程验收及监测1. 管理落实完成填埋场封场工程后,需着力做好管护管理工作,定期巡查填埋场,确保填埋场封场工程后不会出现环境问题。
2. 环境监测对填埋场周边环境进行长期监测,对填埋场封场工程后的环境影响进行定期评估。
3. 定期检测对填埋场封场工程后的地下水、土壤、气味等方面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填埋场封场工程后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垃圾填埋场封场设计及封场后的维护、补救措施

垃圾填埋场封场设计及封场后的维护、补救措施垃圾填埋场封场设计及封场后的维护、补救措施广东建材2006 年第6 期1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城市生活垃圾量也与日俱增, 由于垃圾处理不当导致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受到政府和人民的普遍关注。
目前, 卫生填埋仍是城市垃圾处理最经济适用方法, 是当前及未来50 年内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
封场是卫生填埋的一个重要环节, 封场质量高低对填埋场能否保持良好封闭状态至关重要。
封场后日常管理与维护则是卫生填埋场能否继续安全运行的决定因素。
因此, 为了确保垃圾填埋场封场后能够维持30~50 年, 许多国家立法要求垃圾填埋场运营商必须储备足够的资金, 确保填埋场封场后各种设施能够继续运行30~40 年。
而在国内, 封场设计与封场后的管理维护常常被忽视, 由此造成严重后果的实例时有发生。
为了引起卫生填埋场设计、运营、管理等相关人员的重视, 减少卫生填埋场封场后事故的发生, 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介绍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设计及封场后工作应注意的事项。
2 封场方案设计现代垃圾卫生填埋场要求当填埋区垃圾达到设计填埋高度后必须进行封场覆盖。
其目的是为了减少渗滤液产生、抑止病原菌及其传播媒体蚊蝇的繁殖和扩散、控制填埋场恶臭气体和可燃气体散发、提高垃圾堆体安全性、加快填埋场生态修复与开垦利用的速度。
封场后的垃圾填埋场能否安全运行是衡量封场方案是否实用的重要标志。
因此, 在封场方案设计中, 必须对径流控制、填埋气控制及垃圾渗滤液收集和处理、环境监测等方面进行长期规划。
填埋场封场覆盖层的主要功能是使渗入到垃圾场的地表水最小化, 从而减少渗滤液的产生, 因此垃圾填埋场覆盖层设计必须兼顾以下条件: ①温度极限; ②可能产生干湿交替从而导致土壤发生的收缩龟裂, 影响覆盖层系统稳定性的降雨极限; ③植物根系、掘地动物、蚯蚓、昆虫等对土壤的穿透; ④可能导致某些土壤的破坏或者其它覆盖材料损坏的不均匀沉降; ⑤可能导致覆盖层破坏的倾斜滑动; ⑥覆盖层上车辆的行驶; ⑦地震引起的变形⑧风或水流对覆盖材料的侵蚀等。
垃圾填埋场封场与生态恢复设计

0 引言
卫生填埋是目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城市生活垃 圾( MSW) 处 理 的 主 要 方 式 , 但 其 运 行 后 , 对 周 围 的 大 气 、水 体 等 环 境 将 产 生 一 定 影 响 。为 了 减 轻 对 环 境 的 破 坏 和 对 公 众 健 康 构成的威胁, 填埋场达到使用年限后应被永久地封闭与覆盖, 以隔绝污染源。
笔者以温州市杨府山垃圾填埋场封场与生态恢复设计为 例, 从封场覆盖、渗沥液收集导排处理、生态恢复和园林造景等 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以期为同类项目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 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县垃圾填埋场及封场生态修复技术方案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1)一、**县概况 (1)二、地理位置与气候 (1)三、行政区划 (2)四、项目背景 (3)第二章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一、填埋场概况 (5)二、现状问题分析 (8)三、项目建设必要性 (9)第三章填埋场封场及生态修复编制依据及规范 (10)一、编制目的 (10)二、设计依据 (10)二、设计标准和规范 (10)三、设计原则 (11)第四章填埋场封场工艺方案比选 (13)一、填埋场封场工艺方案介绍 (13)二、填埋场封场方案比选对照表 (16)三、填埋场封场方案比选对照表 (18)第五章垃圾堆放场封场及生态修复综合技术方案 (21)一、堆放场面层垃圾分选处置 (22)二、填埋场可燃性垃圾外运及处置方案 (31)三、填埋场垃圾挡坝的建设 (33)四、填埋场整体封场及生态修复 (36)五、生态修复后的植被的管养及维护 (42)六、封场后垃圾渗滤液处置提升改造 (47)七、填埋场填埋气收集及处理系统建设 (52)八、填埋场封场后环保监测方案 (54)第六章工程投资费用估算 (58)一、填埋场垃圾分选处理费用 (58)二、可燃类垃圾外运及处置费用 (62)三、填埋场封场建设费用(包含垃圾坝建设、填埋场封场、渗滤液处理站提标改造、开方燃炬系统) (66)四、填埋场封场及生态修复总费用 (68)五、后期运营管养费用(渗滤液处理、绿化管养、环境监测) .. 69 第七章项目实施与管理 (72)第一章项目概况一、**县概况**县是福建省福州下辖县,是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第一批沿海开放县,“中国橄榄之乡”和福建省著名侨乡,素称“八闽首邑”。
1913年由闽县和侯官县合并而成。
位于福建省福州西南侧,总面积2136平方公里,通行闽东方言福州话。
县内著名景点有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昙石山文化遗址、雪峰寺、马岚山、十八重溪风景区等。
截至2010年末,**县下辖15个乡镇街道(1个街道、8个镇、6个乡)313个行政村(居),县人民政府驻甘蔗街道。
常住人口为66.2万人,以汉族为主,有畲族、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旅居国外华侨11.6万人,港、澳、台同胞5.5万人,是福建省主要侨乡之一。
二、地理位置与气候**县是福建省福州下辖县,是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第一批沿海开放县,“中国橄榄之乡”和福建省著名侨乡,素称“八闽首邑”。
1913年由闽县和侯官县合并而成。
位于福建省福州西南侧,总面积2136平方公里,通行闽东方言福州话。
县内著名景点有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昙石山文化遗址、雪峰寺、马岚山、十八重溪风景区等。
**县境内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县境内年平均气温14.8℃~19.5℃。
一年中,以7~8月份为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3.6℃~29.3℃;12月至翌年2月为最冷,月平均气温在6℃~10.5℃。
年平均最高气温为23.6℃,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6.4℃。
极端最高气温达38℃~40.6℃,极端最低气温-4℃。
一年四季,大致划分为3~6月为春季,7~9月夏季,10~11月为秋季,12月至翌年2月为冬季。
一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6℃~10.5℃,2月后气温逐渐回升,上升幅度以4月为最大,达5℃左右,至7月气温上升到最高值,月平均在23.6℃~29.2℃,8月后气温逐渐下降,10~11月降温最为剧烈,平均达4.5℃,至翌年1月气温降至最低值。
气温年际变化幅度小,年际较差为1℃左右,年较差11.5℃~19.5℃,日较差6.5℃~7.8℃。
三、行政区划**规划打造“生态**、山水江城”,并将形成“一心、两翼、三区、五城”的县域空间发展布局。
“一心”,是指**县城核心,为综合服务及生活功能区,包括甘蔗街道和竹岐镇区;“两翼”,指南翼、北翼。
南翼相对较“重”,以发展传统的制造业、商贸物流业为主,包括南屿、南通、祥谦、尚干、青口等乡镇。
北翼相对较“轻”,以发展生态旅游、养生度假、文化休闲等新兴绿色经济为主,包括白沙、鸿尾、小箬、大湖、洋里、廷坪等乡镇;“三区”,是指将山区依据自然禀赋和发展潜力划分为生态旅游区、休闲养生区、文化创意区,设定产业准入门槛,重点发展生态型、高端型产业;“五城”,是指**大县城、上街大学城、南屿科技城、南通商贸物流城、青口汽车城。
截至2013年4月,**县城新区的市民广场、科技中心、文化中心、闽都民俗园等项目已基本建成。
这里将作为大县城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建设中的**县城江滨新区“一带”、“五区”的布局结构是**大县城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一带”,即闽江滨水休闲带。
**将利用闽江的山水景观和亲水空间,形成生态休闲、亲水娱乐和高档居住区相融合的发展地带。
“五区”,即将甘蔗片区作为大县城的主城区;竹岐片区作为综合居住片区;关源片区作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延伸产业园区,发展创意及高科技产业;金水湖片区依托优美的湖光山色,发展成集旅游、观光、房地产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区,打造新县城的“世外桃源”;白沙片区则是小城镇综合改革区。
四、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加强,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注重周围环境、注重生存条件。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修订,将“维护生态安全”作为立法宗旨加以规定,体现了国家将生态问题作为国家安全、民族安全、社会安全的重要内容的现代发展观。
闽候县垃圾填埋场建设于1992年,至今已有20余年。
目前该填埋场的垃圾容量早已进入过饱和状态,现已经停止再往内填埋垃圾。
但因填埋场内的堆积如山的垃圾是仍一个较大的风险源,主要有问题点是大雨时大量渗滤液的外流、污染周边的地下水及地表水。
并且垃圾堆体过高,随时有滑坡,坍塌的危险等;此外,祼露的垃圾堆易滋生蚊蝇及产生恶臭,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及群众的身体健康。
本方案以保护闽候县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持续稳定发展为目的。
针对闽候县环境卫生工程建设情况,从垃圾填埋场实际情况出发,对垃圾填埋场陈腐垃圾处理工程的处理工艺进行论证,提出切实可行、技术成熟可靠、符合当地实际的推荐建设方案。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填埋场概况**县垃圾填埋场位于甘蔗街道大元村岭山寺附近翁厝山上。
该填埋场于1992年建成并开始投入使用,受限于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该填埋场并未建设防渗与导渗系统、地表水导排与雨污分流系统、填埋气导排与处理系统及渗滤液处理系统。
该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
目前**县垃圾填埋场已经超负荷运营多年,加上作业的不规范,填埋场对周边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
经现场勘察,**县垃圾填埋场现有运行情况如下:图2-1 垃圾堆体旁的雨污分流设施图2-2 部分垃圾堆体未见雨污分流设施图2-3 垃圾堆体上部现状图(一)图2-4 垃圾堆体顶部现状图(二)图2-5 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一)图2-6 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二)二、现状问题分析**县填埋场限于当时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以及超期使用等因素,该场存在较大的环境和安全隐患。
从工程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露天垃圾堆放严重影响周边环境。
2、渗滤液导排收集系统无法满足需求,大雨天时排水不畅。
导致大部分渗滤液积累在填埋库区内。
渗出的渗滤液并未进行收集处理,呈无序的散排溢流状态,将严重污染周边生态环境、土壤和地下水系统。
3、没有建设填埋气收集导排和利用设施,大量填埋气体无序排放,污染了当地的大气环境,并存在填埋气体爆炸的隐患。
4、缺乏规范的运营作业方式,垃圾堆体呈不规则状,不能实现地表水有序导排,且增加了边坡失稳的风险。
5、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并滋生大量蚊虫,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威胁到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
6、无相关环境监测设备。
三、项目建设必要性近年来,按照“福州新市区”的定位,**县高起点做好全县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实现与中心城区在设施上对接、功能上互补、配套上共享,逐步把**建设成为功能全、形象美、品味高的福州新市区。
闽候县垃圾填埋场已使用了近20多年,早已达到饱和,并且未做任何防渗处理,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必须对其进行综合整治。
通过综合整治措施,可使当地的生态群落得到一定的恢复,最终将呈现一个与周边环境和谐相处的绿地环境。
第三章填埋场封场及生态修复编制依据及规范一、编制目的(1)从**县的实际状况着手,研究现有垃圾填埋场封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进行工程投资估算,并进行工程经济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二、设计依据国家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颁布,1996年修改);(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版;(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修订,2004年第二次修正);(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87)国环字第002号文;(7)《污水处理设施保护管理条例》1989年11月。
二、设计标准和规范设计采用的主要标准(1)《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项目建设标标》建标140-2010 (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设部,2001;(3)《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4)《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5)《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7)《防洪标准》GB50201-1994。
设计采用的主要规范(1)《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112-2007(2)《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3)《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规范》CJ/T3037-1995;(4)《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
(6)《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1998;(7)《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T231-98;(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0-1995;三、设计原则(1)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2)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采取全面规划,科学实施的原则,使工程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既保护环境,又最大程度地发挥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合理确定工程的服务范围和处理规模。
(4)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采取适宜的工程措施,即要有效地保护好环境,又能做到节省工程投资。
(5)采用近期与远期结合的方针,充分考虑工程分期实施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