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和景观改造策略---以南昌市麦园垃圾场为例(1)
浅谈垃圾填埋场封场生态修复设计

Construction & Decoration64 建筑与装饰2022年2月下 浅谈垃圾填埋场封场生态修复设计程文兰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120摘 要 根据国内垃圾填埋场封场生态修复背景与意义,分析封场后场地特点及实施策略,结合中山市老虎坑、狗仔坑及水库坑填埋场,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区域进行生态恢复及整体景观提升,最终建成中山市新安低碳生态公园。
立足于公园的前身是垃圾填埋场的事实,打造出一个充满旷野美的公园,达到节约投资和运维费用的目的,践行低碳环保的理念。
关键词 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修复;绿化;景观设计Discussion 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Design of Landfill ClosureCheng Wen-lanChina Urban Constr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Beijing 100120, China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the site after closure a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domestic waste landfill closure.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the domestic waste landfill area and the overall landscape improvement are carried ou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landfills of tiger pit, paparazzi pit and reservoir pit in Zhongshan City. Finally, the Zhongshan Xin’an Low-Carbon Ecological Park was built. 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 predecessor of the park was a landfill, a park full of wilderness beauty was created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aving investment and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osts, and to practice the concept of low carb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Key words domestic waste landfill; closure and restoration; greening; landscape design1 填埋场封场生态修复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加强,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注重周围环境、注重生存条件。
垃圾填埋场的管理与改善

垃圾填埋场的管理与改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垃圾问题日益严重。
垃圾填埋场作为最常见的处理方式之一,承担着城市垃圾的主要处理任务。
然而,由于管理不善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垃圾填埋场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重点讨论垃圾填埋场的管理与改善,探讨提高其效率和减少环境影响的关键举措。
垃圾填埋场的管理1. 垃圾分类与投放垃圾分类是垃圾填埋场管理的基础,它有助于减少填埋场的负担并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
针对不同种类的垃圾,应建立完善的分类收集体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此外,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垃圾进行分类检查,确保投放到填埋场的垃圾符合规定,可以有效降低填埋场的环境污染。
2. 垃圾填埋场规划与设计垃圾填埋场的规划与设计是确保垃圾填埋过程安全和环境受影响最小化的关键环节。
在规划阶段,需要考虑填埋场的容量、位置、周边环境等因素,并确保填埋场符合环保法规的要求。
在设计阶段,需要合理布置填埋场的降解区、集水系统和排放系统等设施,以最大程度地减轻环境污染。
3. 垃圾填埋过程控制垃圾填埋过程中的控制措施是保证填埋场正常运行和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
合理控制填埋速度、压实度和渗漏液处理是减少填埋场有害气体产生和扩散的关键。
此外,定期监测填埋场的气体和渗漏液排放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使用气体收集系统和渗滤液处理设备,以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垃圾填埋场的改善1. 生物降解技术的应用生物降解技术是改善垃圾填埋场环境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填埋过程中,使用生物降解剂可以加速垃圾的降解过程,从而减少填埋产生的有害气体和渗漏液。
通过添加适量的微生物和调节填埋场条件,可以提高垃圾的降解效率,减少填埋时间和空间的利用。
2. 渗漏液处理技术的改进渗漏液是垃圾填埋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目前,常见的处理方法是采用渗滤液收集系统并进行处理。
为了提高渗滤液的处理效果,可以引入更先进的处理技术,如生物降解、化学处理和物理过滤等。
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和景观改造策略

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和景观改造策略作者:刘欣王列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1期关键词: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景观改造;土壤修复;可持续发展1选题研究意义和目的根据2015年发布的《土十条》,土壤修复是继大气污染、水污染治理之后又一个环保时代课题。
目前我国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方式仍然以填埋为主,不仅影响周边的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和生态系统等,还会对附近居民产生急性和慢性的有毒危害,进一步引发一连串的疾病[1],影响周围居民日常生活和城市化进程。
如果对已经超负荷运行或者废弃的垃圾填埋场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绿化,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地矛盾,还可以为居民创造新的美丽景观和游玩空间[2]。
南昌市麦园垃圾处理场坐落于英雄城南昌市西北方向的梅岭国家森林公园边缘,是南昌第一大垃圾处理场。
根据对国内外垃圾场生态修复理论的研究以及对相关案例的分析,总结出垃圾场生态修复和景观改造的理论及经验,提出一套更加适合该垃圾场循序渐进的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的景观模式,打造一个全新且有生命的多功能生态公园。
麦园垃圾场的生态景观改造对土地资源再利用、对附近居民的生活、对南昌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以及对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都有重大意义。
2项目概况南昌麦园垃圾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方向的昌北开发区蛟桥镇双岭村境内,背靠梅岭国家森林公园,离南昌市西外环高速公路和铁路不足500米,面向南昌市区,与市区遥遥相望,相隔大概15千米。
总面积约106.73公顷,其中填埋库区就占去了一大半地方,约65.49公顷。
从入口开始沿途依次是南昌麦园垃圾处理场环境监测站、环保材料供应站、建筑垃圾处理场、渗滤液深度处理站、餐厨垃圾处理厂、机修厂、填埋科、加油站,然后才是高度差较大的填埋库区。
填埋场最大存储量达1793万立方之多,从1998年正式投入使用,按原计划可以运行31.5年。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十年之后库区填埋高度已达80米。
基于生态修复的垃圾填埋场绿化技术探讨

基于生态修复的垃圾填埋场绿化技术探讨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垃圾填埋场绿化施工开始引起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全面促进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的过程中,要应用相应的绿化技术,对国内生态环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关键作用,现实意义非常大。
在国内特殊土地资源中,垃圾填埋场属于重要的组成要素,在很大层面有助于解决生活以及生产过程中垃圾的处理问题,当然也可以对填埋场附近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改善与修复。
由此可知,在生活和生产中针对垃圾填埋场进行生态修复,在绿化技术方面全面进行强化,有助于顺利实现生态修复目标。
该文首先对垃圾填埋场绿化技术的价值与效用进行分析,然后重点阐述垃圾填埋场绿化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希望为国内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以及绿化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生态修复;垃圾填埋场;绿化技术;参考借鉴在工作过程中,垃圾填埋场主要将垃圾埋设在土地中,与空气保持隔绝,尽管通过垃圾填埋场有助于解决国内的生产以及生活垃圾,然而由于国内土地资源相当有限,因此需要开发更多的垃圾填埋场,在这样的前提下垃圾填埋场一般选址在偏远的郊外。
尤其伴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持续加快,垃圾填埋场从郊外逐渐向城区转移,而且垃圾填埋也会出现污染,对城市环境带来影响,对居民日常生活与城市生产带来极大不利[1]。
因此除创建垃圾填埋场之外,还要对其进行生态修复,确保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
1垃圾填埋场绿化技术的价值与效用垃圾填埋场的现实价值非常重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生活垃圾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因此需要对垃圾进行填埋,需要创建更多的垃圾填埋场。
为促进垃圾填埋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应用先进的绿化技术进行生态修复,垃圾填埋场绿化技术的价值与效用主要有:1.1垃圾填埋场运营发展的必要内容垃圾填埋场在现实中经常用到各种绿化技术,对填埋场的正常经营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现实意义比较大。
因此为推动垃圾填埋场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需要应用各种先进的绿化技术,降低垃圾对附近环境产生的影响,这也是垃圾填埋场日常运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内容[2]。
城市垃圾填埋服务的农田利用与生态修复

城市垃圾填埋服务的农田利用与生态修复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产生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长期以来,城市垃圾填埋一直是最常见的处理方式之一。
然而,传统的垃圾填埋方式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占地面积大、环境污染严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种新的城市垃圾填埋服务方式应运而生,即通过农田利用与生态修复来改善垃圾填埋带来的环境问题。
农田利用是指将垃圾填埋地转化为可供农业使用的土地,通过适当的处理和修复,使其具备种植农作物的条件。
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利用填埋地广阔的土地资源,解决城市农田面临的土地紧缺问题。
此外,农田利用还能减少垃圾填埋对土地的占用,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在进行农田利用前,需要对填埋地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和修复工作。
首先,需要对填埋地进行封顶处理,以减少臭气和有害气体的排放。
其次,需要对填埋地进行压实和排水处理,以保证土壤的稳定性和水分的合理排泄。
然后,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和施肥,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适宜度。
最后,选择合适的农作物进行种植,例如小麦、水稻、蔬菜等。
农田利用不仅解决了垃圾填埋对土地资源的浪费问题,同时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首先,农田利用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其次,农田利用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
此外,农田利用还能缓解城市垃圾处理的紧迫性,减少垃圾填埋造成的环境压力。
除了农田利用,城市垃圾填埋服务还需要进行生态修复工作,以恢复和保护填埋地的生态系统功能。
生态修复是指通过一系列手段和措施,重建、保护和改善填埋地的生态系统。
生态修复不仅可以改善填埋地的生态环境,还能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要实现填埋地的生态修复,首先需要进行植被恢复。
选择适宜的植物,如草本植物、乔木等,进行种植,以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同时,还可以种植一些具有生态功能的植物,如苦草、沼泽植物等,以增加生物多样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灌溉和施肥的措施,提供适宜的条件,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
城市垃圾填埋服务的生态恢复与修复措施

城市垃圾填埋服务的生态恢复与修复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垃圾处理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传统的城市垃圾填埋方式不仅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浪费,还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因此,生态恢复与修复措施在城市垃圾填埋服务中变得尤为重要。
生态恢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促进自然环境的修复和恢复,以改善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在城市垃圾填埋服务中,生态恢复的核心目标是恢复填埋场周边的生态功能和生态平衡。
首先,生态恢复必须从垃圾填埋场的管理与运营开始。
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是确保填埋场周边生态恢复的基础。
对垃圾填埋场的管理需要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包括垃圾分类、填埋深度和填埋材料的选择等。
同时,必须加强对填埋场周边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问题。
此外,还需建立垃圾填埋场的后期管理与维护机制,确保填埋场在关闭后依然能够有效地进行监控和维护。
其次,生态恢复的核心是进行土地修复与植被恢复。
垃圾填埋场通常会给周边土地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在填埋场关闭后,必须对土地进行修复。
土壤修复主要包括污染土壤的清除和改良。
其中,清除污染土壤可以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进行,如土壤剥离、化学改良和生物处理等。
改良土壤则可以采用施肥、改良剂和生物增强剂等方法,提高土壤质量和生产力。
同时,植被恢复是生态恢复的重要一环。
植被可以改善环境、保护土壤、净化空气和提供栖息地等功能,对于城市垃圾填埋场周边的生态修复至关重要。
在植被恢复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植物适应性评估,选择适合生长在该区域的植物物种;其次,进行土壤改良,包括有机质添加、调节土壤酸碱度和增加土壤肥力等措施;最后,实施植被的种植与管理,确保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并发挥其生态功能。
此外,对于城市垃圾填埋场周边的水体恢复也是不可忽视的。
垃圾填埋场会导致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直接威胁到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
为了恢复水体的生态功能,需要对填埋场周边的水体进行监测和治理。
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和景观改造策略---以南昌市麦园垃圾场为例(1)

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和景观改造策略---以南昌市麦园垃圾场为例摘要:地球上的土地资源非常有限,然而垃圾填埋场却占去了大量土地,成了地球伤疤,通过生态修复解决环境问题已刻不容缓,这将是环境治理的大趋势。
最近这些年,垃圾处理已成为建设城市和整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国家开始把眼光投向垃圾资源化和景观化利用的研究,把垃圾填埋场视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用地、一种珍贵的土地资源,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将垃圾填埋场资源化和景观化,实现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景观改造;土壤修复;可持续发展1选题研究意义和目的根据2015年发布的《土十条》,土壤修复是继大气污染、水污染治理之后又一个环保时代课题。
目前我国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方式以填埋为主,不仅影响周边的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和生态系统等,还会对附近居民产生急性和慢性的有毒危害,进一步引发一连串的疾病[1]。
同时,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扩张,垃圾填埋场逼近市区,影响周围居民生活和城市发展。
这些已到库容量的垃圾填埋场或者已废弃垃圾填埋场,如果对它们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绿化,不但能降低污染,缓解人地矛盾,还可以为居民创造新的美丽景观和游玩空间[2]。
南昌麦园垃圾处理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方向的南昌经开区蛟桥镇双岭村境内,距离市区约15千米,占地面积106.73公顷(其中填埋库区占地65.49公顷)。
根据对国内外垃圾场生态修复理论的研究以及对相关案例的分析,总结出垃圾场生态修复和景观改造的理论及经验,并在其指导下进行南昌麦园垃圾场的现状分析,提出一套更加适合该垃圾场循序渐进的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的景观模式,打造一个全新且有生命的多功能生态公园,也是为了让人们反思对大自然的伤害并有所改正。
麦园垃圾场的生态景观改造对土地资源再利用、对附近居民的生活、对南昌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以及对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都有重大意义,希望对麦园垃圾场以及其他待改造的垃圾场今后的生态景观改造提供借鉴与参考价值。
景观突围:城市垃圾填埋场的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

环 境 危 害和 景 观 潜 质 , 生 态恢 复 与 重 建 过 程 中的 景 观 措 施 进 行 综 述 , 结 合 解 析 国外 成 功 案 例 , 出对 垃 圾 填 埋 场 的 景 观 对 并 得
垃圾 在漫长 的沉 淀化过 程 中会 产生 大量 的填埋 气体 和垃圾 渗滤 液 , 在未 来 几 十 年甚 至 上 百年 的时 间 内对 附近 居 民的健康 和环境 构成威 胁 。垃圾填 埋 场 内部 微生物 的厌 氧降 解使大部 分有 机垃圾 转化 为 气 态 的最终产 物 , 以 甲烷 和二 氧 化 碳 为主 的填 埋 即 气体 , 们可 以加 剧 城 市局 部 地 区 的 “ 岛 效 应 ” 它 热 ,
景观设 计 师正在 把世 界上最 大 的纽 约 清泉垃圾 填埋 场 ( rs is adi) 复 改 造 成 自然 生 态 公 园 , FehK l n f1 恢 lL l
这种 “ 丽 的转 身 ” 给 我 们 的不 应 该 仅 仅 是 “ 华 带 震
撼 ” 图 1一 ) ( d 。本 文通 过分析 垃圾 填埋场 的环境 危 害和景 观潜 质 , 生 态恢 复 与 重建 过 程 中 的景 观 措 对
l 环 境 危 害 与 景 观 潜 质
1 1 垃 圾 填 埋 场 的环 境 危 害 .
肥和 焚烧是 国 际 上 通 用 的 三 种 垃 圾 无 害 化 处 理 方
垃圾 填埋场 废 弃地 , 指 工 业废 渣 和 生 活垃 圾 是
法 。其 中, 生填埋 是 垃 圾 经 过 焚烧 或 者 堆 肥 处理 卫 工 艺 、 现垃圾 利用 最 大价值后 , 实 剩余 残 留物 的最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和景观改造策略
---以南昌市麦园垃圾场为例
摘要:地球上的土地资源非常有限,然而垃圾填埋场却占去了大量土地,成了地球伤疤,通过生态修复解决环境问题已刻不容缓,这将是环境治理的大趋势。
最近这些年,垃圾处理已成为建设城市和整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国家开始把眼光投向垃圾资源化和景观化利用的研究,把垃圾填埋场视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用地、一种珍贵的土地资源,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将垃圾填埋场资源化和景观化,实现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景观改造;土壤修复;可持续发展
1选题研究意义和目的
根据2015年发布的《土十条》,土壤修复是继大气污染、水污染治理之后又一个环保时代课题。
目前我国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方式以填埋为主,不仅影响周边的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和生态系统等,还会对附近居民产生急性和慢性的有毒危害,进一步引发一连串的疾病[1]。
同时,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扩张,垃圾填埋场逼近市区,影响周围居民生活和城市发展。
这些已到库容量的垃圾填埋场或者已废弃垃圾填埋场,如果对它们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绿化,不但能降低污染,缓解人地矛盾,还可以为居民创造新的美丽景观和游玩空间[2]。
南昌麦园垃圾处理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方向的南昌经开区蛟桥镇双岭村境内,距离市区约15千米,占地面积106.73公顷(其中填埋库区占地65.49公顷)。
根据对国内外垃圾场生态修复理论的研究以及对相关案例的分析,总结出垃圾场生态修复和景观改造的理论及经验,并在其指导下进行南昌麦园垃圾场的现状分析,提出一套更加适合该垃圾场循序渐进的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的景观模式,打造一个全新且有生命的多功能生态公园,也是为了让人们反思对大自然的伤害并有所改正。
麦园垃圾场的生态景观改造对土地资源再利用、对附近居民的生活、对南昌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以及对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都有重大意义,希望对麦园垃圾场以及其他待改造的垃圾场今后的生态景观改造提供借鉴与参考价值。
2.3项目概况
南昌麦园垃圾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方向的昌北开发区蛟桥镇双岭村境内,背靠梅岭国家森林公园,面向南昌市区,离南昌市西外环高速公路和铁路不足500米,距市区约15
千米。
占地面积106.73公顷(其中填埋库区占地65.49公顷)。
从入口开始沿途依次是南昌麦园垃圾处理场环境监测站、环保材料供应站、建筑垃圾处理场、渗滤液深度处理站、餐厨垃圾处理厂、机修厂、填埋科、加油站,然后才是高度差较大的填埋库区。
垃圾填埋区原本是一个水库,三面环山、一面开口朝向市区,像一个畚箕;水库大坝底的海拔为42米,设计填埋标高可达120米,总库容量是1793万立方,设计使用31.5年之久。
从1998年正式投入使用,十年之后库区填埋高度已达80米。
如今差不多到二十年了,由此推算,麦园垃圾场已经是在超负荷运营,必须停止使用,进行封场和绿化。
3修复策略
3.1基本思路
根据“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理念,确立以“退思﹒再生﹒更新”为主题,即“反思补过审视未来,生态重建景观再生,不断更新长期发展”主题概念。
生态修复和景观改造采用分三个阶段走的治理策略,初期以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为主,根据麦园垃圾填埋场垃圾的污染程度和稳定化程度,分为2个区域,即A区和B区,其中后者比前者较为稳定,A区采取最适宜的好氧修复技术处理[3],B区进行封场厌氧处理,铺膜后覆上150厘米厚的土壤层,种植草坪和小灌木,加固土壤后再种植树木,形成绿地,同时将建筑垃圾处理场进行地形微整和植被恢复;中期以生态重建和功能植入为主,采用高转筒车或水泵从大吉岭水库引水形成各种水环境,为死气沉沉的垃圾场注入鲜活的血液;后期以功能提升与完善为主,根据综合生态公园的基本要求和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进行功能完善。
利用垃圾场的生态系统自然演替规律,在不同阶段通过持续的植物种植尝试,更新不同种类和功能的植被,加快生态系统的修复,一步步形成能够自我维护和自我循环的良性生态系统,并且结合垃圾场内的工业机械设备和南昌地域文化进行景观设计,最终将这个城市伤疤愈合,建设集生态保护、休闲游憩、体育健身、科普教育、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把垃圾填埋场变成城市绿肺,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3.2基本原则
(1)自然优先原则:在生态第一的前提下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设计,自然生态是重心。
(2)生物多样性原则:包括物种多样性、群落多样性等,是人类生存必需的物质基础,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
(3)原位治理原则:为了避免二次污染,应该在原位进行治理,不可将污染范围扩大。
(4)景观个性和连通性原则:景观设计要有特点有个性;景观连通性指的是景观对生态流的便利或阻碍程度,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整体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5)可持续发展原则: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不会对后代发展造成伤害,不可只顾眼前。
3.3生态景观改造遇到的难点和应对措施
3.3.1难点
(1)垃圾场生态修复过程中无法避免产生有害气体和液体,如何选择既能够适应场地环境的抗性强的植物进行绿化设计,同时又可以体现生物多样性,创造良性生态系统。
(2)垃圾场大部分都是从功能角度出发的生硬建筑设施,基本没有景观性,垃圾渗滤液池,体量大、占地广,如何景观化处理也是重点考虑的问题。
3.3.2应对措施
(1)在绿化时尽量采用冠幅大枝叶浓密的高大乔木,能够一定程度上阻止有害气体向周边村落扩散;尽量栽植深根性且抗性强,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有害液体和其他有害物质并能生长良好的植物,形成绿色生态的过滤网。
因地制宜,尽量采用本土树种,避免外来物种入侵。
(2)打造人文景观,把各项建筑设施进行景观处理,改变其空间形状和样式。
把硬质驳岸改造成自然驳岸,种植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净化水体。
4总结
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和景观重建是个复杂而长期的动态过程,所以需要有长期的全盘规划和分阶段的实施步骤。
总结分析国内外垃圾填埋场景观化改造的成功案例,不难发现,对垃圾填埋场的景观重造,保护环境是核心,创建和提升后期使用功能是目标,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和创建良性循环生态系统是前提,合理进行景观设计是关键。
既要满足场地的特殊要求,又要充分考虑周边区域特征,对场地地形、景观水体进行充分把控,根据场地特点,在生态重心的基本前提下采取不同的尺度进行修复改造。
垃圾场生态修复技术有好养修复、开挖转运、规范封场、微生物处理等,待土壤达到一定标准后进行景观重建。
立足垃圾场基地现状和生态系统自然演替规律,南昌麦园垃圾场生态景观改造必须坚持将环境治理与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相结合,把生态系统修复同城市休闲、娱乐、游憩空间打造相结合,把景观恢复重建与城市长期发展相结合,逐步建立可以自我维护、自我循环的良性生态系统,并最终建多功能城市公共空间。
参考文献
[1] 覃德芹,胡秀莲.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对环境及居民健康的影响[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08,14(6):432-434.
[2] 林学瑞,廖文波,蓝崇钰,等.垃圾填埋场植被恢复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的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2,8(6):571-577.
[3] 李睿.填埋垃圾原位好氧加速稳定化技术研究[D].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