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共22页
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模式探讨

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模式探讨【论文关键词】中国足球;培养机制;文化教育【论文摘要】中国足球管理部门在青少年的培养机制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在落后训练理念指导下成长的青少年,成年后的竞技能力也必定是落后的。
可以借鉴足球发达国家在青少年培养方面的经验,以我圆提出的三种创新模式为指导,对我国青少年的培养机制进行改革创新。
自九十年代开展职业联赛以来,中国足球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在取得一些进步的同时,我们又必须看到我国在足球运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如球员踢假球、黑哨、赌球等,这些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足球发展的恶瘤。
表面上看来这些问题是…部分教练员、球员和裁判自身的问题,但是深挖根源就不难看出,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还处在一个很不成熟的阶段,有很多的环节处在相对薄弱的状态。
这些问题的及时解决会使我国足球运动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也有利于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同时对推进全民健身、开展终身体育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为有力保障中同足球朝着健康的道路发展,迫切需要从足球运动自身的发展规律结合我国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符合我国国情的规章和制度。
一、中国青少年足球培养现状按照《亚洲体育》杂志的说法,中国足球之所以跟日、韩有较大差距,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才培养不利,在培养的机制上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日本和韩国已经从欧洲和南美吸取了大量经验,形成了一套培养足球人才的体系,而中国在这方面还很落后。
首先,中国没有像巴西那样的足球环境,因此需要有人去挖掘具备足球天赋的小球员,但目前还没有做这项工作的专门机构和人员。
在中国,一般只有两种孩子会把足球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一是学业无成而身体素质又比较好的少年,家长觉得去踢球也许是他最好的出路;二是一些“体育世家”的子弟,父母都是体育圈中的人,有一定的关系网。
其次,忽视文化教育是病根。
除了选才有问题外,中国的足球学校与欧洲也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其中最主要的差距并不是在足球方面,而是在文化教育方面。
对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现状的研究

对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现状的研究作者:张婧雯袁诗漫来源:《体育时空》2017年第04期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4-000-01摘要本文通过研究中国现有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制以及训练理念,分析现行校园足球和俱乐部梯队体制背景下中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的发展状况,试图寻求合适的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与后备人才培养方案,为教练员从事的青少年足球培训工作提出新的见解。
关键词校园足球俱乐部梯队足球后备人才一、校园足球培养模式现状我国现行的校园足球体制专业性不强,专业的足球师资力量匮乏,在足球运动普程度较高地区能够基本保障专业足球教练员驻扎学校,但在足球运动开展欠发达甚至偏远地区,不仅师资力量难以保障,连基本的场地、器材也难以达标,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等多种因素导致校园足球无法做到真正普及开展。
能够形成良性循环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应当是从小学、中学、大学,乃至职业队超级联赛时期,都有相应的管理体系和联赛制度,上学的期间逐级培养个人能力,进行相应等级的比赛积累,升学进入更高一级的竞争中。
但从长期发展的层面上讲,我国现行的校园足球体制和职业足球衔接力度不够,球员在考试升学或踢职业队二者间依然无法平衡。
二、俱乐部梯队培养模式现状该模式主要以职业足球俱乐部梯队建设、足球学校和各类业余俱乐部为主。
职业俱乐部为了自己的长远发展考虑,加大梯队的建设力度。
一般由三级梯队、预备队、一线队组成,三级梯队主要是为预备队和一线队储备选拔人才,预备队和一线队为联赛做准备,通过层层向上的选拔形成良性竞争。
有资料显示,中国注册参加足球运动的青少年数量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足球人口基数也在不断下降,职业足球俱乐部梯队的后备人才储备陷入保量不保质的窘境,一些俱乐部采取降低标准的选拔措施,造成了青少年球员质量的下滑。
职业队在青少年的训练中过于强调体能训练和个人技术练习,缺少对抗和比赛,使得球员对训练缺少热情。
我国足球发展阶段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特征分析

我国足球发展阶段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特征分析
我国足球的发展中备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目前我国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培养
模式。
进一步分析我国足球发展阶段下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有助于深入了解和推动我
国足球的发展。
一、启蒙模式
启蒙模式是我国足球培养模式的起点,主要是通过学校足球、青少年校园足球等活动,为儿童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对足球产生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对足球的基本认知
和技能,为后续培养打下基础。
二、集训模式
集训模式是我国足球备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主要是通过专业化训练机构、足球学校、体育局等机构专门培养青少年足球选手,使他们能够掌握足球运动的规则和技巧。
同时,
通过赛事、实战演练等活动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和比赛经验。
集训模式强调掌握足球技术的
同时,也将足球技术和战术运用结合起来,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
三、职业化模式
职业化模式是将足球运动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消除了业余爱好者的身份状况,
注重对足球选手的专业化培养,包括体能训练、营养保健、心理素质等的提升。
职业化模
式在培养高水平足球运动员方面非常有效,可以更好地发掘和培养优秀选手,提升我国足
球竞争力。
四、海外培养模式
我国足球和世界足球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海外培养模式就是通过培养在外的我国足
球选手,借鉴外国足球先进的管理和训练模式。
同时,海外培养模式还可以帮助我国选手
拓宽国际视野,了解世界足球,提升国际化水平。
浅析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现状及培养对策

知识文库 第21期75浅析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现状及培养对策张静静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全国青少年足球座谈会上曾提出“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如此匮乏,我们焉能不深刻反省”,指出我国足球人口极少、后备人才极度匮乏,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国家足球运动水平无异于“沙滩上建高楼”。
足球作为集体球类项目,它的运动规律和特点决定了需要众多选手共同参与、互相配合,众多球队相互交流、竞争提高,这就决定了提高足球运动水平的基础在于必须拥有相当大数量的热爱足球、参与足球、具有一定足球技能的足球人口。
1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现状1.1足球普及程度较低导致后备人才数量不足据有关方面统计,在1990年到1995年间,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才数量达到历史最高的65万人;2000年至2005年锐减至18万人。
2007年在中国足协及49个地方协会处申办管理的足球学校有50多所,登记的足球俱乐部一共497个,青少年足球注册数量是1.3万余人,拥有职业合同的职业球员1792人,当前这一数据正在进一步减退中。
在中国,平均10万人中才有1名足球运动员,相比之下,邻国日本人口仅有中国的十分之一,但有60余万在案的青少年业余足球运动员。
有6000万人口的英格兰,却有6万个业余足球俱乐部,1.3万个学校足球协会,150万足球人口,在人口只有8000万的德国,有足球人口620万,比利时6-18岁的青少年中有23万系统地参加各年龄组的训练和比赛。
可见,足球后备人才短缺已成为国内足球面临的最大难题。
1.2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体制有待完善青少年足球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足球发展的基础和希望,青少年足球的梯队培养也是一国足球竞技人才发展的关键层面,我国大力发展青少年足球事业始终停留在口号上,付诸实施的力度远远不够,表现更多的是在实际操作的急功近利思想。
整体发展上重竞技、轻普及,忽略了青少年足球培养任务,在资金紧张,体制落后的现实情况下,青少年足球在基层教学、训练的投入上更是捉襟见肘,很多地方的青少年足球严重萎缩,根本不能满足成年队伍所需的后备力量,使得我国群众足球运动的发展和以此为基础的竞技足球的水平都深受影响。
《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200字》

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一、前言 (1)二、国内研究综述 (1)三、国外研究综述 (3)结论 (3)参考文献 (4)一、前言我国足球也曾获得过优秀的成绩,我国也一直在探索职业足球的发展模式,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然而,因为我国管理足球的方式落后,对足球教学的重视力度不足,导致一些人对足球规律和足球价值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
时至今日,我国在足球领域仍然没有建立一支专业的管理团队,行业监管力不足,足球事业发展滞后。
足球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形象,在国内有着大量的球迷,加强足球事业的发展和振兴,既可以丰富国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国民身体素质。
笔者根据目前学术界对我国校园足球的研究成果,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为荥阳市第二初级中学校园足球开展提供实际意义。
收集的这些文献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很多的参考思路。
本文主要对近三年来有关校园足球的文献进行收集、查阅及整理。
自2009年有关发展校园足球的文件颁布,校园足球活动在中华大地上蔚然成风,形成了它独有的教育风景线。
至今,全国有关学者对校园足球的文献探讨已然吃透。
目前关于校园足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校园足球活动的价值研究、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研究、校园足球的管理体制研究、校园足球的课外训练研究、校园足球的竞赛体系研究、校园足球文化研究及区域性的校园足球开展现状等几大方面。
二、国内研究综述就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在努力推动足球走进校园、走进青少年,然而却并没有产生理想的结果,存在着师资不足、场地不完善、缺乏经费等各种情况。
校园足球目前已经经历了将近十年的发展,也获得了一定的成绩。
校园足球从最开始当做一种单项体育运动项目来展开推广,到今天成为一门课程,反映了校园足球活动应当要实现长效化的运行机制,开可以呈现出更大的活力。
教育部要求在各小学,设立足球课程,因而关于小学校园足球的研究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浅谈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汇报人:日期:•引言•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目录•国内外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实证研究:以某地区为例目录•结论与展望01引言足球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与重要性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挑战探讨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和意义背景与意义探讨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与发展策略研究目的分析当前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优势与不足,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与发展策略研究问题研究目的与问题02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培养体系与机制组织架构中国足球协会、地方足球协会、学校足球协会等多层次的组织架构,共同负责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
培训体系建立了从基础到高级的培训体系,包括基础训练、专项训练、竞赛训练等。
选拔机制通过比赛选拔、推荐选拔、选拔赛等多种方式,选拔优秀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
包括学校足球、社会俱乐部、体校等多种培养模式。
多元化培养模式注重基础训练竞赛体系完善强调基础技术的训练,注重培养球员的基本功。
建立了完善的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为球员提供了丰富的比赛机会。
030201培养模式与特点培养体系不完善目前的培养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培训内容不够系统、教练水平参差不齐等。
资金投入不足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社会认知度低社会对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认知度相对较低,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03国内外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欧洲足球强国模式以西班牙、德国等欧洲足球强国为例,其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的特点。
这些国家注重青少年的基础训练,通过专业的足球学校和俱乐部青训体系,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训练环境和资源。
南美足球模式南美国家如巴西、阿根廷等,其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以街头足球为基础,通过举办比赛和选拔赛等方式,发现和培养有潜力的青少年球员。
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探析

492023年2月刊(总第118期)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探析张 哲(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南阳473000)摘 要:要想促进中国足球健康发展,就应加大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为我国足球运动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基于此,本文在分析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从引进先进训练模式、建立多元训练体系、注重训练方式改革、营造足球文化氛围和提高人力利用效能5个方面对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策略进行了探索,以期促进我国足球事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青少年;足球训练;后备人才足球运动作为一项重要的体育运动项目,其发展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关注。
尽管我国足球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从近20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男子足球运动的表现每况愈下。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是足球发展的后备力量,通过改进青少年足球训练模式,不断完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训练体系,优化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进而促使我国足球事业的健康发展。
1 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良好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离不开长期的实践探索。
从目前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情况来看,各界对青少年足球的发展十分关注,各地区都积极投入较大的精力和经费来支持青少年足球事业的发展,这为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然而,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第一,在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中,青训体系尽管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我国足球青训体系建立的时间较短,整体训练成绩提高缓慢,其原因主要是青少年足球训练的方法不合理,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缺少参与热情和实战技巧,且参加的国际比赛相对较少。
第二,国家虽然已多次号召创新思维要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实际工作中,足球管理部门也颁发了一些文件,但在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中却没能创新训练模式,教练员也缺乏执行新规定的动力。
大多数教练员仍采用传统的训练模式,使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落后于时代发展,影响了我国足球水平的整体提高。
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研究中国足球的发展一直备受,但与世界足球强国的差距仍然明显。
其中,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不足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为了提高我国足球水平,必须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
本文将围绕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进行研究,分析现状、问题以及国际经验借鉴,并提出相应建议。
随着足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逐渐受到重视。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关于加强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旨在加强足球后备人才培养。
然而,政策的执行情况并不理想,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足协、体育部门、学校、社会足球机构等培养主体。
其中,足协和体育部门主要负责组织专业培训和竞赛,学校负责基础教育,社会足球机构则着重于特长生培养。
然而,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选拔机制不透明、培养内容单一等。
目前,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人才流失严重,培养质量不高,缺乏竞争机制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建立健全选拔机制,增加人才储备。
通过建立完善的选拔机制,发掘更多具有潜力的后备人才,同时提高选拔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加强培养质量。
通过加强培训内容的多样性和针对性,提高培养质量。
例如,除了传统的足球技能培训,还可以引入心理学、营养学等课程,全面提升运动员的综合能力。
引入竞争机制。
通过组织各类竞赛活动,激发运动员的竞争意识,同时建立起完善的升降级制度,促进良性竞争。
国外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经验丰富,如欧洲足球俱乐部的青训营、英国的足球学院等。
这些培养体系具有以下特点:强大的师资力量。
国外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中,拥有大量的专业教练和导师,能够为运动员提供全面、细致的指导。
多元化的培养模式。
国外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包括学校、俱乐部、区域性足球协会等培养主体,能够满足不同类型运动员的需求。
完善的管理机制。
国外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具有完善的管理机制,能够保证选拔、培养、竞赛等各个环节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浅谈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 究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谢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