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把握主旨题型满分答题技巧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方法(高分技巧)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方法(高分技巧)语文的散文也是高考考试中的一大重点,很多学生在读了通篇之后对于整篇文章写的什么都不怎么题解。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方法,期望大家宠爱!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方法及流程1.知识模式(储备)(1)、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
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
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情感句(段)——抒发猛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冲突句(段)——从字面上看自相冲突,但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2)、散文主体材料及穿插性材料作用:主体材料可更好地表现主旨;穿插性材料对主体性材料起着补充、丰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泼,曲折有致,丰富或深化主旨。
2、思维模式(1)、位置定位。
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不同。
材料所在段落的范围。
这些都是答作用题首先要思考的。
(2)、把握句段、材料的基本内容,以此作答,这是前提。
(3)、抓住句段及材料在上下文中的关联作用。
即使题干上没有要求说“具体”作用,在答题中也切不行笼统回答“承上启下”。
(4)、依据不同文本的内容安排,有时还要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
这类手法的作用还有“对比”“衬托”等。
3、答题模式结构上:常见的表现手法1.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物人,景情,事理),由……转而写到……2.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为……进行了铺垫,呼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3.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白全文的主旨,并进一步……,卒章显志,表达了……4.线索: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x次消灭,层层递进,逐层深化,把……感情推向内容上:是为了写什么或为了说明什么(主要内容或主题),抒发了……情感,表现手法、用得比较生动的词句及其表达效果(2)、关于引文(引述、穿插性材料)在原文中的作用的答题模式。
如何把握散文的情感主旨高考散文阅读方法

如何把握散文的情感主旨高考散文阅读方法
一、准确理解题目要求
在进行散文阅读之前,考生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要求,明确被考察的
内容和形式。
题目要求通常会提供一些关键词、提问方式或者指示性语言,考生应该理解这些信息并根据要求进行阅读和思考。
二、理解文章内外情境
三、把握散文的情感线索
四、注意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五、积累常见题材和题目类型
高考散文阅读中,一些常见题材和题目类型经常会被考察到。
考生可
以通过做题、背诵、阅读等方式积累和熟悉这些题材和题目类型,以便在
考试中更加熟练地应对。
六、多做真题和模拟题
实际的阅读训练和答题实践是提高散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
考生可
以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通过实际操作来了解考试的模式和要求,提高
自己的阅读和解题能力。
七、多阅读优秀散文作品
阅读优秀的散文作品是培养散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考生可以选择
一些经典和优秀的散文作品进行阅读,理解和分析其中的情感主题和思想
感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总之,散文阅读是一个综合考察考生综合素质的能力,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上述建议,考生可以在高考散文阅读中更加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情感主旨,并通过理解、分析和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提高自己的答题能力。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一、思路结构类试题1.要求分析全文的行文思路〔或结构〕答题思路:这类题的答案绝不是各段落大意的简单累加,而是把文章各层次的层意概括进行组合。
答题程序应该是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
格式一般为:第一部分〔先〕写了什么,第二部分〔然后〕写了什么,第三部分〔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描写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要点:因这类题涉及的内容皆在文中,所以考虑它的作用,要注意两点:一是它身处文章中间.第一就要考虑它与前后文之间的结构关系,甚至是全文的各个部分的关联。
一般为承上启下〔或前后呼应,或自然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作用。
答题思路:“作用〔如:承上启下〕+分析〔它是怎样承上启下的〕〞结构形式,绝不能仅只回答“承上启下〞“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一定要有作用分析。
3.开头有什么作用〔“开头为什么要从…写起〞〕答题要点:因这类题型的特点是先言其他,再引起文章主要内容〔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它在文章中的位置决定了这类题答题有四个要素:一是与文题是否照应;二是是否能够自然引出下文主体内容,为下文作铺垫;三是与结尾是否照应;四是与主体内容是否形成反衬。
4.文中某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或在开头,或在中间〕答题要点:有四个要素,一是景物本身的自然环境特征;二是对人物的烘托作用;三是对社会环境的暗示〔这一点要视情况而定,不要生拉硬扯〕;四是在结构上为下文铺垫。
二、内容要点概括类试题1.全文内容要点概括第一种:概括某些原因答题要点:很多散文,作家都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结尾的“果〞〕从何〔“因〞〕而来?那就是前面的叙事、描写、回忆等等。
说到底,散文全文一般就是一个大因果复句,所以这类题设题要求的跨度一般较大,涉及全文。
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因〞的数量找全.答案各点组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主旨类、体会语句含义类)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主旨类、体会语句含义类)
在高考散文阅读答题中,掌握好主旨类和体会语句含义类问题的技巧对于正确回答问
题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帮助你解答这两类问题的技巧:
1. 主旨类问题:
- 仔细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是解答主旨类问题的基础。
通常,文章的主旨会在开头或结尾部分得到明确的表达。
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这两个部分。
- 寻找关键词:主旨往往会用一些关键词或关键短语来表达。
如果你能准确地识别出这些关键词,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在回答主旨类问题时,可以将这些关键词用
来解答问题或引用来支持观点。
- 归纳总结:在阅读完全文后,可以将文章的各个部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
这有助于你更清晰地了解文章的主旨。
2. 体会语句含义类问题:
- 注意上下文:体会语句通常是与文章的情感、主题或作者的观点相关的。
因此,在阅读体会语句时,要把握好上下文的意思,理解作者在这个语境中想要表达的含义。
- 推断作者意图:作者在写作时会有自己的意图。
在回答体会语句含义类问题时,要尝试推断作者为什么使用这个语句,他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情感或观点。
- 考虑文体特点: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写作方式和表达方式。
例如,散文通常比较含蓄而富有情感。
因此,在回答体会语句含义类问题时,要考虑到文章的文体特点,以更
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最后,要阅读大量的散文作品,并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这样才能够更加熟悉和掌
握解答主旨类和体会语句含义类问题的技巧。
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方法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方法整理(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方法),仅供参考,喜爱可以(保藏)共享一下哟!散文阅读答题方法1.明确全文主旨。
通过“题目、开头、结尾”三位一体找(文章)的主旨。
另外还要留意散文阅读的题目、文中谈论抒情性语句和有主旨倾向的重要(句子)。
审清题干,明确题目要求。
2.留意讨论关键语句。
“关键语句”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1)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简单,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2)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3)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4)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义的语句。
(5)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
3.找到题干在原文中的位置,大体确定作答范围。
散文阅读主观试题的答案一般与题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甚至就在题干的四周,准时找到题干所在的位置,就等于答对了该题的一半。
因此,落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实好题干所在的位置,有利于顺藤摸瓜,精确地确定该题的大致作答范围,为做出试题的答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4.缩小范围,认真取舍,做出答案。
依据对应句中相关的重要信息,提炼概括答案。
可采纳自组语言表述法(问作用好处的题)、摘取语句组合法、合并同类法、取主去次法、去偏取正法、抽象法、抓中心句法(指出缘由、概括特性要点的题)等。
在进行现代文阅读训练时,许多人能依据题干要求,找到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并筛选出来。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任何一篇语文散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
要理清思路,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
2.捕获“线索”,能理清思路。
语文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语文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阅读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之一,而散文阅读更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它能够培养我们的语感、修炼我们的情操。
在散文阅读中,不同的题型对我们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散文阅读题型,并提供一些解题技巧。
一、主旨大意题主旨大意题是考查我们对整篇散文的把握和概括能力。
要正确回答这类题型,我们首先要综合把握全文的中心思想和主题,并能准确地将其表达出来。
具体的解题方法有以下几点:1.整体把握: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脉络,找出主题句或者主旨句,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注意段落:每个段落都有自己的中心思想,我们需要理解每个段落的重点,从而把握整篇文章的主旨。
3.主题归纳:将每个段落的中心思想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再整合成整篇文章的主题,即可准确回答主旨大意题。
二、细节理解题细节理解题是考查我们对散文细节的把握和分析能力。
要正确回答这类题型,我们需要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所传达的信息,并能够准确找出相关的细节。
具体的解题方法有以下几点:1.仔细阅读:通读全文,关注每个细节的描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标记关键词:在阅读过程中,将文章中的关键词进行标记,方便我们回答问题时快速定位。
3.沉淀细节:抓住文章中的关键细节,并进行分类和归纳,帮助我们准确回答细节理解题。
三、观点态度题观点态度题是考查我们对文章观点和态度的理解能力。
要正确回答这类题型,我们需要透彻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并能够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依据。
具体的解题方法有以下几点:1.把握关键词: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和表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2.寻找依据:在文章中寻找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表现,包括使用的修辞手法、具体事例等。
3.理性判断:根据文章的整体语境和逻辑关系,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进行分析和判断。
四、比喻和象征题比喻和象征题是考查我们对比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要正确回答这类题型,我们需要仔细理解比喻和象征的含义,并能够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例子。
发挥散文阅读答题技巧的关键技法

发挥散文阅读答题技巧的关键技法散文阅读答题技巧的关键技法:散文是文学作品中一种非常常见的体裁,它通常以自由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在阅读散文时,我们不仅需要理解作者的观点,还需要灵活运用阅读答题技巧来准确回答问题。
下面就是一些关键的技法,可以帮助你在阅读和答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1. 细读全文:首先,要认真阅读整篇散文,把握整体思路和主题。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标记重点信息或者关键词,以备后续参考。
要注意细节,因为有时候答案就隐藏在文中的细节之中。
2. 注意段落结构:散文通常会分成多个段落,每个段落都有自己的主题和论点。
在阅读时要注意各段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同时,在回答问题时也可以按照段落结构进行组织,清晰有序。
3. 抓住关键词:在散文中,作者通常会用一些特殊的词语或短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这些关键词往往是答题的关键,因此在阅读时要特别留意这些词语。
可以对关键词进行标记或者做出思维导图,有助于理清思路。
4. 理解作者观点:要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立场,可以从语言、逻辑等方面进行分析。
如果理解作者的观点,就能更好地回答与观点相关的问题,做到心领神会。
5. 多角度思考:有时候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解读方式,所以不妨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和分析。
尝试换个视角看待问题,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6. 善用题目提示:有些题目会在问题中给出一些提示,例如关键词、要求等。
要善于利用这些提示,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避免偏题离谱。
7. 反复确认答案:在回答问题之后,一定要反复确认答案是否准确、完整。
可以回顾一下散文内容,确保没有遗漏重要信息或者答非所问。
通过以上关键技法的实践和运用,相信可以帮助你在阅读散文和答题时更加得心应手,更加游刃有余。
要记住,多读多练才能更加熟练地掌握这些技巧,提高解题准确率和效率。
希望你在接下来的阅读答题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继续努力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高考散文阅读“归纳要点,把握主旨”题型满分答题技巧一、考点解析归纳要点、把握主旨的考察一般包含两点,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二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意图。
二、常见题型①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②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并具体分析文章是怎样逐层表现主旨的。
③文章表现了什么感情?请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的?三、解题思路内容概括:划分全文或某一段落的层次,提取关键词语,整合文字答案。
主旨概括:本文通过记叙(描写)……,表现了……,表达了……,揭示了……主题。
【迷津点拨】1、归纳要点(1) 采用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
(尽量使用原文词语)(2) 采用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要点不能遗漏)(3) 采用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做好层次分析与层意归纳)2、概括主旨(1)能力体现对局部的段意的概括,关键是弄清句子间的关系、段落之间的照应,抓住各部分最主要、最本质的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出来。
(1)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读题目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
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题旨,也往往与中心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切入点。
②析首尾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内容,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往往抒情议论)进行重点品悟。
③析议论抒情句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作品的主旨。
④联系背景有不少文章,只要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就可能深切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
因此,阅读者除了对作者和写作年代予以关注外,还要抓好文后的注释或说明性的文字。
⑤不同类型不同的主旨写人记叙类散文主要对人物做出评价和赞美,或揭示被评价事件的价值、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对人生的感悟和认识。
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描写抒发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晤,富于理趣。
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生活现象某一本质的揭示或率直的评价。
(2)具体办法①把握一个归结点所谓归结点,就是散文的写作目的。
散文归根到底就是抒情、言志。
写景散文归结点:通过景物描写,抒发对景物的情感态度(赞美、否定、感慨等),表达出对现实的思考,对历史的思索与评价。
(如《阳关古道苍凉美》,表现作者对古道苍凉美的感叹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
《文赤壁》表达对苏东坡豁达的人生态度的赞美。
《壶口的黄河》赞颂了壶口黄河的惊人的气势,从而赞美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写人散文归结点: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其落脚点在对人物的情感态度,甚至可以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如《痛哭和珍》,写出了刘和珍的勇气、毅力、乐观与热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的批判,揭示出时局的险恶,反动派的凶残。
)记事散文归结点:以小见大,表达作者的哲思或情思。
(如《老家》表达了对老家的深深的怀念之情。
)状物散文归结点:托物言志,借所托之物寄托作者的情感与志向。
(如《灯火的温情》,表达作者的思考:在人生中,就算身处逆境,但是还是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更重要的是要你在逆境中能在心中点一盏温情的灯,保持自我,不失人格,不失风骨,勇于进取。
)故乡情怀、文化寻根、和谐共处、本真情感、人生感悟、颂扬名人等题材是散文阅读命题者所钟爱的。
此类题材总体上呈现出贴近生活、关注人文、文质兼美、意蕴丰厚、思辨性强的特点,应是散文阅读时的主要归结点之所在。
②领悟一种思路散文的思路可以归结为三部曲:主要的人、事、景、物的描写→其它的人、事、景、物的描写→主旨的揭示。
(广东卷的《泥泞》可以整合文章的材料为:雪的两重性(其它事物)——泥泞的特点(主要事物)——作者对泥泞的看法(揭示主旨)。
2006山东的《文赤壁》描写东坡像在时间与风雨的洗礼下少了真人的那份气质(景物本身)——长江江面江山已改(其它景物)——赞美了苏轼在阴差阳错中以豁达的情怀面对坎坷的精神。
)把握此三部曲,能较好地领悟高考散文的基本思维过程,能很好地简化散文繁多的内容,迅速地理清内容要点③悟出三个意图理清文章基本思路之后,还要对三部曲的作用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主要的景、物、人、事的描写主要是为了揭示散文的主旨。
次要的景、物、人、事的描写主要是对比或类比,形成反衬或正衬,引出主要对象,为下文做铺垫等。
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气氛、烘托形象,暗示中心。
④记住两个关系一是因果关系。
散文的内容与形式、主旨与谋篇、主旨与选材、技巧与主旨、技巧与语言,都存在着严格的因果关系。
这个因果关系给我们以下的启示:作者选择什么材料、技巧,怎样布局谋篇,都是要服从主旨表达的需要的。
(例如2008年江西卷《朦胧的敬慕》: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但是作者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
这是因为作者要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衬托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用作者孩提时代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慕衬托跛脚小孩对鲁迅先生的敬慕。
这就是主旨与选材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是句段关系。
一般而言,文章段与段间的关系种类有:①并列;②层进;③对比;④承上启下;⑤为下文做铺垫;⑥前后呼应;⑦总起下文;⑧总结上文。
句与句的关系有:①因果;②承上启下;③总分;④递进;⑤因果;⑥并列;等等。
找出文本主旨,理清句段关系,才算真正读懂散文。
例如: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联系全文回答。
考生往往只答到“泥泞诞生了跋涉者”以及“泥泞使人回忆起民族艰辛的历史”,而漏答了“泥泞带来了乡村质朴自然的生活气息”。
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出这一段是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只关注了下面的段落,没有关注上面的部分。
(广东卷《泥泞》)四、真题解析向往长城雪凝我没去过长城。
我向往长城。
十年前,几个同学拿出登长城的照片给我看。
那架势昂首挺胸,自豪无比。
我从紧围的人群中默默地走开了。
我说不出什么,心里有一种痛。
因为向往长城,我成熟起来。
后来我想他们这些登上长城的当代英雄,真是太容易了。
撩开古代金戈铁马的岁月,你就看到,谁拥有长城谁就拥有中国。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城在,尊严就在。
长城造就了英雄。
长城是一座举世无双的纪念碑,它是宇航员在太空唯一能目击到的人工景致。
长城虽是人工建造的,却承载着冥冥之中的天意。
它证实了普希金关于建立一座"非人工所能造的纪念碑"的想法。
今天,古老的长城仅仅是装饰品,是纪念品,不再具有实际意义,而长城情结永不断。
长城心理学的意义象征着:“长城是一种挑战。
”我觉得自己还没有资格登长城,而我的心里供奉着另一座坚实有力的精神长城。
赤壁之于苏东坡,草原之于契科夫,向日葵之于凡高,黄河之于冼星海。
这里的自然之景都有着深刻的精神接纳意义。
而长城之于中华民族,则是一种不倒的精神!我向往长城。
它让我忘记了风风雨雨,粲然地面对坎坎坷坷。
一次次较正我人生的标尺,鸟瞰人生的高度提升了多少倍,使我走进了一个从生活到理想的境界。
长城,对我来说,富有血与肉的性格,我的灵魂里已有了神圣的依托。
长城,我梦中的长城!血液里的长城!我还未登上长城,我向往长城,要到达长城,我要先翻过这山,越过那海,也许更艰难。
然而,长城就在前头,长城在召唤着我,我努力着,奋斗着。
我盼望着有一天,带着青春的微笑,带着成功的喜悦去登长城。
1、概括第三段内容(不超过10个字)。
答:【参考答案】长城的丰厚内蕴。
2、是什么促使作者"向往长城",请用相似的短句分条列出(总字数不超过30字)。
答:【参考答案】同学照片的诱惑,丰富内蕴的启迪,民族精神的象征;血肉性格的神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幅烟雨牛鹭图汤世杰一眼看见那幅大地上的水墨小品,我还真有些忘情:烟雨中一头灰黑的水牛孤零零地站在路边,脚下是无边无际待耕的田野。
黝黑的身影像一具活体雕塑,恰如于·列那尔所说,“蹄子插在土中,凝视着双角倒影,忘掉了自身”。
身后的木犁是另一件静物,犁把翘翘直指云天,晶亮的犁铧斜插进泥土。
耕作像是在不该停下的时候骤然停下——高黎贡山西麓的雨来去无定,说下就下说停就停,农事却不能等待。
阵雨初停自不必说,稍小些就要抓紧犁田耙地。
农人大约直到雨下得太大才去躲躲——不知是躲在某棵大树下眼巴巴地等着雨停,还是蹲在自家老屋屋檐下抽着旱烟?只有那头老牛留在那里,忠实而又无奈。
人有时真是太粗心,为什么就让牛站在雨里的泥水之中?其实旁边就是一道弯弯的田埂,只几步就能让它站到干一些的地方。
现在它只能一动不动,一任烟雨把它淋得透湿,浑身的短毛紧贴在身上,看上去倒比裸体更像裸体。
雨顺着老牛的脊背直往下淌,头,角,嘴,穿着牛绳的鼻子,无望的眼睛,牛轭,滚圆的牛肚子,都在滴水,耷拉着的尾巴竟像一根水管,水流成线。
一群白鹭就在那时飞来,从荫绿模糊的背景划过,银白的身影如同闪电,在老牛四周上下翻飞盘旋。
一动不动的老牛连眼都不眨。
白鹭越飞越低了,通红细长的脚爪伸出来,像飞机降落前放下了起落架。
老牛哞叫了一声,给老朋友打着招呼:地我刚犁过,有的是虫子!白鹭叽叽喳喳地齐声欢呼,盘旋俯冲终至落定,一如几页湿透的情书,撒在老牛的四周。
那只胆大些的竟在牛背落下,单腿而立,引颈而望,活像个临时风向标。
然后它开始走动,以淑女优雅的碎步,在牛背上从尾部踱到双角之间,然后再次返回——或许它眼里的牛背根本不是牛背,怎么走都是一条宽敞的步行街。
面对那个场景 , 时装设计师或能看到一场山野 T 台秀(时装表演):高黎贡山西麓,牛和鹭的联袂献演,是大与小的默契组合,既有静与动的古老元素,也有黑与白的时尚流行。
诗人呢,说不定会在便条簿上记下突来的灵感:持重与轻盈相辅相成的野趣,敦实与机巧搭配的哲理,憨厚与灵慧共生的诗情。
画家将一幅水墨在心头铺开,顺手拾起《老牛白鹭图》的几个细节:细雨如烟,老牛如定,木犁如船,白鹭如歌,翻开的土垡如波如浪…… 只有哲人没来,他们正在斗室里思索未来。
我像什么都看到了,但又像什么都没看到——我在想着那个农人。
在远处躲雨的农人一直没有入画,但我相信他一直在场。
眼前的一切都与他有关,他才是那个场景真正的主角。
21 世纪,风雨中的老牛木犁,暗示的是古老的农耕的伟大。
大山下的土地是农人惟一的财富,其实不也是整个人类的惟一财富?那个场景尽管太古老太原始,一无“现代”文明的气息——没有拖拉机,没有化肥,没有杀虫剂,没有汽油味儿,没有订单农业,没有 CEO (首席执行官),没有与污染一起抵达的富裕,有人在渴望它的改变,有人在期待它的延续——一切都在两难之中。
我忘情地凝视着,活怕它转眼终会消失,就像它所象征的那种生存方式终将消失一样。
拍一张照片吧,或者干脆就像我那样,用目光把它留在心中:那是少小离家的游子思念中的家园,在遥远的梦中看上一眼,暗夜醒来,泪水也会悄然洇湿枕角——一片自由自在充满闲趣却供养着我们的田野,怎么都是从简朴的远古出走的现代人的永远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