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合集下载

初中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方法

初中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方法

初中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方法
嘿,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要和你们分享一下我在初中散文阅读理解上的那些小秘籍。

还记得有一次语文考试,考的是一篇抒情散文。

我拿到试卷,心里那叫一个紧张呀,就像揣了只小兔子,砰砰直跳。

我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别怕,咱慢慢来!”首先,我认真地把文章读了一遍。

这一遍,我可没带啥任务,就是像平常看故事书一样,大致了解下讲了啥。

然后,我开始读题目啦。

这时候可就得仔细喽!比如说,有一道题问:“文中某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我就赶紧回到文章里,找到那句话,前后多读几遍。

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写这句话,到底想表达啥呢?”
还有哦,如果题目问:“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那我就得像侦探一样,从文章开头一点点找线索。

我会特别注意那些描写心情的词,像“喜悦”“悲伤”“愤怒”啥的。

我同桌这时候凑过来,小声问我:“这题你咋想的?”我摇摇头,“别说话,我正琢磨呢!”
接着说哈,做完题之后,我还会再检查一遍。

看看有没有漏答的,或者答得不太对的地方。

总之呀,做初中散文阅读理解,就得胆大心细,多读多思考。

同学们,相信你们掌握了这些小技巧,也能在考试中轻松应对,取得好成绩!
怎么样,我的这些小秘籍对你们有帮助不?。

语文散文答题技巧及阅读方法

语文散文答题技巧及阅读方法

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及答题方法一、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

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1. 哎呀呀,读散文的时候一定要抓住文章的“灵魂”呀!就像你抓娃娃一样,得瞄准那个关键的点呢!比如读《春》,那字里行间对春天的喜爱不就是它的“灵魂”么!
2. 嘿,可别小看了那些细节描写哟,那可都是文章的宝贝呀!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对各种景物的描写,不就是像给你展开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么!
3. 注意啦!在答题的时候千万要把自己当成作者呀,去感受他的心情。

好比读《背影》,你就得体会朱自清看着父亲背影时的那种感动呀,然后答题不就容易多啦!
4. 哇塞,修辞手法可是很重要的呀!就像给文章化了个美美的妆。

像《济南的冬天》里把雪比作花,多生动形象呀,这可一定要留意哟!
5. 嘿哟,文章的结构就像是搭积木,得一层一层弄清楚呀!《紫藤萝瀑布》的结构不就很清晰嘛,顺着它去答题,准能找到答案呢!
6. 记住喽,一定要看清楚题目问的是什么呀!可别答非所问,那不就像跑错赛道啦!比如问你某个词的含义,你可别答成作用啦!
7. 还有呀,自己的理解也很重要呢!不要死记硬背那些套路,要真正去感受文章。

读《阿长与<山海经>》,你自己怎么想的就大胆说出来呀!
8. 最后啊,多练习才能更厉害呀!就像练功一样,越练越熟。

加油哇,大家肯定都能把散文阅读答得棒棒的!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掌握了这些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大家在面对散文阅读题时就不会那么头疼啦,而且还能享受到阅读散文的乐趣呢!。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散文是一种形式自由、题材多样、情感真挚的文学体裁。

在语文考试中,散文阅读常常是同学们感到头疼的部分。

其实,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答题技巧,就能在散文阅读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一、整体感知在阅读散文时,首先要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文章,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主题和作者的情感倾向。

注意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以及段落的关键语句,这些往往能够揭示文章的主旨。

比如,有些标题就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如《故乡的思念》,一看就知道作者要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开头和结尾也常常包含着重要的信息,开头可能会引出下文,结尾则可能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二、分析散文的线索线索是贯穿整篇散文的脉络,它可以是人物、事件、情感、时间、空间等。

找到线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例如,以人物为线索的散文,会围绕着这个人的经历和遭遇展开叙述;以时间为线索的,则会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描写事件的发展。

在答题时,如果问到文章的线索,要能够准确地指出,并说明其作用。

三、品味语言散文的语言往往具有独特的魅力,或优美、或朴实、或含蓄、或直白。

我们要学会品味这些语言,理解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要能够准确判断并分析其作用。

比如比喻能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生动,拟人能赋予事物人的情感和动作,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同时,注意一些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这些词语和句子可能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或者对理解文章主旨有重要作用。

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揣摩其深层含义。

四、理解作者的情感散文是作者情感的抒发,理解作者的情感是读懂散文的关键。

要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喜怒哀乐、爱憎好恶。

有时候,作者的情感是直接表达出来的,比如通过感叹句、抒情句等;有时候则是含蓄隐晦的,需要我们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去体会。

五、分析人物形象如果散文中有人物描写,要注意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方面入手,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品质。

散文阅读常考题型答题技巧

散文阅读常考题型答题技巧

高中阅读一、行文思路类【一】行文思路(或结构)1、常见题型:⑴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进一步地理解文章思路。

或除了以×××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外,本文还有另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思路来。

⑵本文主要分几个画面来写,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⑶请概括文章写了哪些方面?或概括特点?⑷为什么从这里写起;先写这个后写那个,为什么?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写某某内容?2、解题思路:答题程序应该是分析层次结构,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

一般从结构、内容(表现形象,思想情感、主题思想)与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回答。

3、答题格式: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附:记叙文(散文)的文章结构特点:①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等;③以什么(物件、观察点)为中心;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层深入。

同时要适时的结合中心回答。

【二】行文表达作用1、常见题型:⑴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者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文中某段文字不要行不行?为什么?⑵某一引文(诗句或典故等)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⑶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或文中描述了某某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解题思路: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解答分析。

3、答题格式:⑴某段或语句: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运用……手法,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⑵引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构上起到了……作用⑶景物描写:这一景物描写了……自然环境,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境或性格;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附:引文作用常使用的术语(1)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④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考点及对策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方法:(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2)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3)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

答题思路:(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1)、线索:物线、人线、情感线等等。

方法:a、关注题目;b、关注文中重复出现的语句。

(2)、情感变化填空题:尽量在原文中找。

3.品味语言(1)、词语妙用: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思路:在语境中的含义+词语的表达作用+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2)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3)词语含义:联系文章内容从表层与深层两个角度考虑。

(4)句子赏析:提问方式:某重点词或句子主要指文中的什么?或这样表达方式的好处是怎样的?答题方法或模式:运用“瞻前顾后”的方式寻找解答;因为该词(修辞)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情感)。

提问方式:文中第一段(或中间某段,或末段)中某句话有什么作用?答题方法或模式:话本身的意思+在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提问方式:……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①由什么到什么,突出(表现)了怎样的品质(精神);②使用的方法+表现内容+表达效果(或作用)。

4.表达方式的作用(1)描写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

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

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

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5.表现手法有时也见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初中语文文学性作品阅读(记叙文、散文)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文学性作品阅读(记叙文、散文)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文学性作品阅读(记叙、散文)答题技巧题型一:概括主要内容(一)短语型简洁概括文本主要内容或主要情节,限定字数方法:“谁干了什么”或“谁怎么样了”或“什么怎么样了”。

答题时要注意所给例子,有没有规定字数,这种类型的题目,在回答时往往省略主语。

例 1.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

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

(3分)站在村口远远望去→(1)→(2)→默默地坐在堂屋里→(3)→站在老屋门口答案:(1)默默走近老屋(2)抬脚跨进门槛(3)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例2.“我的那棵栽在院子一角的金银花”有哪些突出的特点?答案:(1)花期早(2)开得多(盛)(3)花朵美(4)花味香(5)叶子绿(6)生长快(4分,意思对即可,至少答出四点)例答案:不理解(反感、嫌烦等)赞赏(推崇、赞美、赞同、认同等)(二)句子型简要概括文本主要内容或主要情节,无字数限定方法:“谁,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情况下)干了什么。

”或“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情况下)谁干什么。

”例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案:在德克士,乡下父子错过了“买一送一”优惠活动的时间,在我和顾客的帮助下如愿以偿买到优惠汉堡的故事。

例5.第②段中“我心里有些后悔”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分)答案:(1)一开始并未重视,随意栽在院子一角,毫不关心。

(1分)(2)经常忽略具有超强生命力却显得不起眼的平凡的花和平凡的花香。

(2分)例7.父亲的哪些行为让“我”觉得“他是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的”?答案:(3分,至少写出三点)父亲不回北京、安身于小城,做普通的工作;不仅爱好广泛,而且都能耗费精力将其一一做到极致;过着一种“不求上进”的生活,甘做普通老百姓;与大多数人的忙碌奔波完全不同,与功利化过重的现实社会“脱节”。

题型二:赏析句子(一)抓修辞手法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拟人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了什么怎么样(的情态)。

初中散文常规题答题技巧

初中散文常规题答题技巧

(2)字词含义 解词+内容+情感 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 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 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 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格式:“X X”一词原指‥‥,这里指‥‥, 起到了‥‥的作用。
二、重点句段作用
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 思路:这段写出了‥‥,突出了‥‥,(内容), 为下文‥‥作铺垫。 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 文章开头:引出下文,为‥‥作铺垫。营造了‥‥氛 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文章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为‥‥作铺垫。 文章结尾:总结全文,突出中心。戛然而止,给读者 留下想象空间, 回味无穷。画龙点睛,升华主旨。 照应开头,总结全文,使文章完整,浑然一体。
(3)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 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 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 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 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 的作用。 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散文(记叙文)常规题做题方法
一、品味语言
(1)赏析句子 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对偶、 排比、反问、设问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景物描写、白描、细节描写)、抒情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表现手法:、悬念、照应、伏笔、渲染、象征、 欲扬先抑、对比、以小见大、铺垫、虚实结合。 格式:运用了‥‥(手法),写出了‥‥(内 容),表达了‥‥(情感或思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散文知识储备
(一)、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二、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
(一)、整体感知
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例1:中考题《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1题:本文以为线索,通过对母亲四次参加孩子家长会的描写,
勾勒出孩子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的母亲形象,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二)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
4.反问:加强语气;
5.反复:强调;
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
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
8.夸张:极力的表现。

(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

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例2:《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2题,当儿子接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花”,问:句中“悲喜交加”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赏析] 这是一篇短小却蕴含了深刻哲理的文章。

文中的母亲可谓用心良苦,每次,她都能把老师的批评、指责、不屑化作表扬、鼓励,如点点春雨般洒在儿子的心头,激励儿子充满自信的成长。

这样的教育,与我们平常所见的大多数家庭教育恐怕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的很多家长,崇尚的是批评的武器,而且,往往是一种扩大化的批评。

读完这篇文章,不妨想一想,哪一种教育更好?
这篇文章以千余字的篇幅叙述了一个孩子从上幼儿园到考上大学的十几年的人生经历,其中,作者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阅读的时候,不妨想象一下:这个并不聪明的孩子,是怎样在母亲的鼓励下刻苦学习,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四)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

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五)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
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角度去分析。

(六)、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

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七)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2)顺序
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

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

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

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

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

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八)、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

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见考点5分析)。

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

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

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